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經方與應用

薏苡附子敗醬散組成,功效,臨床運用醫案

道醫 2023-06-24 18:14:16

【原文】

腸癰(yong)之為(wei)病(bing),其身甲錯,腹皮(pi)急(ji),按之濡(ru),如腫狀(zhuang),腹無積(ji)聚,身無熱,脈數(shu),此為(wei)腸內有癰(yong)膿(nong),薏苡附子敗(bai)醬(jiang)散主之。……頓服小便當下。(《金匱要略》第十(shi)八)

【組成】

薏苡(yi)仁10分 附子2分 敗(bai)醬草5分。

【煎服方法】

共研為末(mo),取(qu)30克水(shui)煎(jian)10分(fen)鐘,頓(dun)服。或一分(fen)作3克計算,水(shui)浸20分(fen)鐘,煎(jian)30分(fen)鐘,取(qu)汁200毫升,頓(dun)服,一日二劑。

【功效主治】

腸癰,膿已(yi)成,腹皮急(ji),按之濡,身無熱(re)者(zhe)。

【加減】

1.夜間痛甚(shen)者,加乳香、沒藥。

2.有包塊(kuai)者,加三棱、莪術。

3.脈(mo)弱氣虛者(zhe),加黃芪。

【禁忌】

1. 發熱(re)者,忌之(zhi)。

2.腹部(bu)硬滿而痛(tong),手不(bu)可近者,忌之。

【類方】

大黃(huang)牡丹湯:同可治(zhi)腸癰。不同者(zhe),大黃(huang)牡丹湯用于屬實(shi)、屬熱、膿未(wei)成之腸癰,癥見(jian)發熱,汗出,惡寒(han),腹(fu)痛拒按,脈(mo)象有力者(zhe)。

【臨床運用】

1. 治腸癰,皮(pi)(pi)肉狀如蛇(she)皮(pi)(pi),及如錯,小腹堅(jian),心腹急。(《太平(ping)圣惠方》)

2. 皮膚異(yi)常粗糙,如魚鱗(lin)狀。(《經方(fang)發揮》)

3. 手(shou)掌腫癢(yang)流黃水(鵝掌風劇證)。(《經方傳真》)

4. 用于闌尾(wei)炎(yan)、局限性腹膜(mo)炎(yan),已形成膿(nong)(nong)瘍者,化膿(nong)(nong)性附件(jian)炎(yan)、痔痿等(deng),化膿(nong)(nong)性腹股(gu)溝(gou)淋巴結炎(yan)、骨盆腹膜(mo)炎(yan)、腸結核、結核性腹膜(mo)炎(yan)、肺(fei)膿(nong)(nong)瘍、汗泡(pao)、疣、濕疹、手(shou)掌(zhang)角化癥(zheng)、白帶、子宮內膜(mo)炎(yan)、局限性硬皮癥(zheng)、蛇(she)皮癥(zheng)。(《臨(lin)床運用漢(han)方處方解說》)

【淺議】

此(ci)腸癰之治方,以腹腔膿腫,按之濡,肌膚甲錯,身(shen)無熱,或畏寒(han)肢冷為使(shi)用目標。

腸癰(yong),今之闌尾炎(yan)也。以發熱(re)(re)、轉移(yi)性腹痛(tong)(tong),右少腹硬滿(man)而(er)痛(tong)(tong),麥氏點壓痛(tong)(tong)、反跳痛(tong)(tong)陽性為診斷要點。本方所治(zhi)之腸癰(yong),為膿(nong)已成(cheng),或形成(cheng)膿(nong)腫者。證(zheng)見腸癰(yong)日久(jiu),疼(teng)痛(tong)(tong)不甚,肌(ji)膚甲錯(cuo),腹皮急,包塊(kuai)濡軟(ruan)不硬,身無熱(re)(re),或背(bei)惡寒,倦怠(dai)神(shen)疲,四末不溫,不思(si)冷,或食冷不適,舌質淡,脈象弱等熱(re)(re)毒瘀結加陽氣不足之癥者。

肌(ji)(ji)膚(fu)(fu)甲錯,即皮(pi)膚(fu)(fu)粗糙、枯澀不潤(run),甚者如(ru)魚鱗(lin)、蛇皮(pi)是也。《金匱要略》見(jian)甲錯者有三(san),一(yi)為大黃蟅蟲(chong)丸證,一(yi)為薏苡附子敗醬散證,一(yi)為水氣(qi)病篇桂枝(zhi)加黃芪湯證,為瘀血、水濕內滯(zhi),皮(pi)膚(fu)(fu)失養而成。所謂(wei)有諸(zhu)內必形諸(zhu)外(wai),有諸(zhu)外(wai)必根(gen)諸(zhu)內,瘀化濕消,肌(ji)(ji)膚(fu)(fu)自(zi)會漸漸而復(fu)。

【薏苡附子敗醬散醫(yi)案】

腹腔膿腫

張某,男,28歲,高城村人。腹(fu)痛三(san)月之(zhi)久(jiu),中西藥(yao)迭(die)進,遷延不愈(yu),某醫院(yuan)B超診斷:腹(fu)腔膿(nong)腫,約13cmx12cm,并斷言非手(shou)術不愈(yu)。彼聞剖(pou)腹(fu)開膛,心驚肉跳,只(zhi)商于(yu)余(yu),以(yi)其父與余(yu)有舊也。張面(mian)白體瘦(shou),右少腹(fu)隆起,膿(nong)腫若拳,濡(ru)軟微痛,腹(fu)肌不緊張,腹(fu)皮甲錯,身無(wu)寒熱(re),口苦,舌(she)淡紅,苔(tai)白膩,脈(mo)弦細緩(huan)。檢閱(yue)用過之(zhi)方,有清熱(re)解毒之(zhi)仙方活(huo)命飲,有活(huo)血攻下之(zhi)大黃(huang)(huang)牡丹湯加味。詢(xun)知自攻下后,胃納不馨,大便稀溏。此(ci)瘀毒內(nei)結,陽氣(qi)虛弱證也。仙方活(huo)命飲、大黃(huang)(huang)牡丹湯清熱(re)解毒,化瘀通腑,癰腫紅赤(chi)發熱(re),舌(she)紅苔(tai)黃(huang)(huang),脈(mo)象滑數者(zhe)宜。陽氣(qi)不足者(zhe)則非所宜也,且有損(sun)陽敗胃之(zhi)弊。本案(an)所示為薏苡(yi)附(fu)子敗醬散(san)證,許其試治一周(zhou),若不效,手(shou)術未(wei)遲。

薏苡仁(ren)30g 附子(zi)10g 敗醬草(cao)30g 七劑(ji)

二診:用藥七天,膿(nong)腫已(yi)摸(mo)不到,B超提示約4cmm之大(da),繼服一周,霍然病(bing)已(yi)。

——本段(duan)摘自《經方躬行(xing)錄》

三十九,薏(yi)苡(yi)仁及(ji)附(fu)子薏(yi)苡(yi)仁類方

薏苡仁

注:

夜雨寄北:一個小孩,男,9歲,身上扁平疣,小孩的媽媽發微信問診,讓每日用生薏苡仁100克煮粥,早晚當飯吃,服一個多月愈。

一個女性,二十六歲,前臂長了一個黃豆大小的扁平疣,用生薏苡仁打粉,配白糖加開水吃,早晚各一次,把薏苡仁粉也吃下去,吃了12天,手部扁平疣縮小三分之一。因為覺得很難吃,未再堅持治療。

還有一個小孩,4歲,臉部扁平疣,讓用生薏苡仁打粉,加白糖,加開水調服,一日兩次。吃了20多天訴不見效,考慮小孩食用量小,讓繼續服用,又過了幾天,其介紹人來看其他病,訴這個孩子的扁平疣好了。

有個年輕姑娘,20多歲,滿臉的扁平疣,經過激光治療無效,涂藥吃藥均無效,又去了很多醫院的皮膚科,本地醫院、外地醫院都去了,治療均無效。后來自己實在沒辦法,在網上自己查的秘方,用生薏苡仁打粉外敷一段時間,疣體全消,臉部光滑如初。

薏苡仁治療扁平疣療效確切,一部分尋常性疣也能治療。

日本漢方醫經驗:青年性扁平疣(用薏苡仁可治愈70%),尋常疣(用薏苡仁可治愈40%),老年性疣、血疣、黑痣、菜花狀疣、水疣用薏苡仁無效(乳幼兒水疣用五苓散)。

其治療扁平疣多用薏苡仁煎(薏苡仁20甘草1)或薏苡仁夏枯草煎(薏苡仁20夏枯草5)或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體質瘦弱而貧血性冷癥的女性用當歸芍藥散加薏苡仁10克。

其他治療方式則是外擦馬齒莧汁,紫云膏或疣上施灸再外用紫云膏。

我在治療作用中總結了幾個要點。

1、用生大薏苡仁,生的大薏苡仁口感更好,療效亦佳。

2、用量要大。單味藥治療疾病需要用量大,用量足,足夠長的時間才能起效,有的需要一個月到兩個月,如生薏苡仁一天100克,連續服用1-2個月。

3、內服外敷相結合,內服薏苡仁改變內環境,外用薏苡仁可直達患處,改善局部皮膚環境。

如孫浩治趙某,男,22歲,訴近2個月來,手、足、胸、脅部位出現大小不等的瘊子,要求治療,查見頭皮,手背,指,趾,足緣等處出現如黃豆、玉米粒大小半球型丘疹結節,表面粗糙不平如刺狀,處方:生薏苡仁100牡丹皮30紫草30赤芍30煎水約2000ml,倒入浴缸中,滲溫開水,以全身能浸入水內為度,每日煎水浸浴2次,每次約15分鐘,浸浴后揩干身體即可。本方煎水連浴3天,共6次,疣目全部脫落,感染處亦愈。

4、服用湯劑,可結合患者身體情況用方加薏苡仁。

如①朱進忠治馮××,男,成年人。上肢、軀干、頸項大量贅疣2個多月。醫診傳染性軟疣。先用西藥治療十幾天不效,繼用中藥薏米熬粥服1個多月仍不效。細審其證,見頸項、前胸、后臂、背部有大量高出皮膚的贅疣,微癢,贅疣小者如小米,大者如高粱,別無所苦,舌苔白,脈浮弦緊。綜合脈證,思之:病發于肌表,其病位即在肌表,前但用薏米無效,乃治表之功不足。今脈又見弦緊,弦者,肝脈也;緊者,寒也。證脈合參,乃少陽樞機不利,寒濕郁表。治擬和解少陽,散寒除濕。處方:柴胡15克,半夏10克,黃芩10克,黨參10克,甘草10克,生姜3片,大棗5枚,桂枝10克,白芍10克,生苡米30克。服藥6劑,贅疣全失,愈。

②論壇杏林一翁治施某,男,53歲,某公司老板,患扁平疣雙手臉上身上皆有,先以薏米50g煮水服,效果不佳,后見其舌苔白,脈浮緊,加麻黃10g,木賊30g,甘草6g,七劑,藥盡疣消。

5、用顆粒劑無效。治了三例辯證處方加薏苡仁,用的是三九的中藥顆粒,三例均服用1個多月無效。

......

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簡稱 麻杏薏甘湯

原文:病者一身盡疼,發熱,日晡所劇者,名風濕。此病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所致也。可與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金匱要略·痙濕喝病脈證第二》

原方:麻黃(去節)半兩(湯泡),甘草一兩(炙),薏苡仁半兩,杏仁十個(去皮尖,炒)

右銼麻豆大,每服四錢匕,水盞半,煮八分,去癢,溫服,有微汗,避風。

注:

:時間名詞,同"日哺"。指申時,即下午三點至五點。

醫案:

小吹:患者鐘某,女性,30歲,工作時常接觸酒精等化學物品。2010年雙手手指及掌背開始出現米粒大的扁平隆起丘疹,起初僅2-3粒,表面光滑,呈淺褐色,無滲液,顆粒較大的會有疼痛感。后來顆粒逐漸增多,增加至10-20粒。患者經常自己用剪刀切除丘疹。2011年6月曾在廣東省中醫院行激光治療。經過上述處理后丘疹仍反復長出。2011年11月11日,患者經同鄉介紹求治于黃仕沛老師。

刻診:雙手手指及掌背散在有近20粒比皮膚顏色稍深的扁平隆起丘疹,多是米粒大小,最大直徑約3mm。予麻杏苡甘湯。處方如下:

麻黃十二克? 北杏十五克? 薏苡仁六十克? 甘草三十克

七劑并予生薏苡仁五百克磨粉,每次二十克口服,每日3次。11月25日,即服藥后第14天復診。薏苡仁粉尚未做好,丘疹已開始脫落。繼續服上方湯藥七劑,并囑加服薏苡仁粉以鞏固療效。一周后丘疹僅剩2-3粒。2012年1月,其同鄉來診時詢悉鐘某之丘疹已全脫落,未復有新的丘疹長出。

按:黃師曾用苡仁粉治療扁平疣多例屢屢驗。其心得曾發表在國醫大師鄧鐵濤主審的《中醫簡便廉驗治法》一書中。以往單用苡仁粉通常是在20-30天丘疹自行脫落,此例服后第14天內丘疹便自行脫落,較以往所見為快,是否丘疹較細小加之與麻杏苡甘湯合用而效果增強?有待觀察更多病例以證之。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多以為此品平淡無奇,只注重其利水滲濕之效,而忽略其他功效。《金匱要略》除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治風濕外;試觀治胸痹之薏苡附子散、治腸癰之薏苡附子敗醬散、《千金》葦莖湯之治肺癰,皆非用作利水滲濕。而胸痹為胸陽不運,血脈痹阻,腸癰、肺癰條文中均注明“其身甲錯”、“胸中甲錯”。“甲錯”者肌若魚鱗之錯也,仲景均視為瘀血之證。胸痹、腸癰、肺癰均非一般之疾,古人均委薏苡仁以重任,可知本藥非一般平淡之品可比。扁平疣雖非大病但也是氣血結聚而成。黃師用此法治扁平疣,患者初服時往往信疑參半,至疣體自然脫落后才嘖嘖稱奇。本例未來得及薏苡粉磨粉,故先以復方湯劑治之。并無陽氣不足之附子證,未與附子合用,而麻黃有破癥堅積聚的功效,故選用麻杏苡甘湯。竟效更速。

倪海廈:第二個呢,簡單的,你如果是一般念,就變成麻黃杏仁薏苡甘草湯,太麻煩了,我們叫做麻杏薏甘湯,哦,就是,用的也是很廣。麻杏薏甘湯,簡單說就是麻杏薏甘湯,你如果說,同樣在皮膚上,看到紅疹,蕁麻疹,很癢,那個時候我剛剛講過,麻黃加術湯,對不對?但是你如果看到不癢,是疣呢?哦麻杏薏甘湯。好,為什么薏仁呢能夠去表濕,這個麻杏薏甘湯主要設計這些藥是為了肌肉的酸痛,所以皮膚表面第二層才是肌肉,再來是血脈神經再來才到關節,所以我們治療濕癥呢,就分幾種藥物而已,經方只有幾種藥,那你一看到表面上那個紅紅的長了那個黏黏的粘巴巴很多都是濕疹,你不要管它名稱是什么,在皮膚表面上又癢,然后一看到濕的,麻黃湯加白術對不對,比較不癢就長一個東西在哪邊,就肌肉里長出來,但它還不癢。不癢不是在皮膚,所以說疣并不是在皮膚上長出來,是在肌肉中長出來,就是說你開麻黃加術湯沒有用,你要開麻杏薏甘湯,誒一下子疣就收掉了,要不然的話有些人疣生的很多啊,生一個還好啊,自己用繩子捆上扎掉就算了,萬一一票怎么辦?對不對?好,還有些疣生在不該生的地方,都可以用麻杏薏甘湯,都可以去掉了,好你不要管它的名字是叫菜花叫什么,都沒有關系的,那怎么辦呢,反正統統可以用這個處方把它去掉,好當然你用燒把皮膚那燒掉,燒了以后你再喝麻杏薏甘湯也是可以的,都沒關系的。

好,看這個病者呢一身盡疼,這個全身痛的話就是講的肌肉痛了,“發熱,日晡所劇者,名曰風濕”。好這個因為濕在身上的時候,你陽氣沒有辦法透達出來,哦,好我們這樣畫,用個圓圈,這個是你的身體,這是你的體表,那你的體表身體里面的熱呢,很熱,那在體表下方有一層濕在這邊,好,濕在在這邊,那這個濕呢,這個熱要經過這個濕才能到達體表,才能把這個熱發散掉。那現在這個濕很盛,這個熱到了這個地方就被擋住了,沒有辦法通過皮膚毛孔發散掉,所以病人會有一身盡疼有發熱的現象,到了黃昏的時候會更熱,因為黃昏的時候是陽明的時候,那是太陽下山的時候,它會熱的很嚴重,因為身體這時候最熱的,好這叫做風濕病。這個病呢,是傷于汗出當風或久傷取冷,流了汗以后你坐在風在那邊吹還有久傷取冷,這個平常就喜歡喝冰的,特別是叫你們女孩子不要沒事喜歡喝冰激凌不要吃冰串冰那,臺北的刨冰,臺灣夜市的冰想到我就想去吃,可是你們不要吃太多啊,吃太多不好,這種情形呢,通通可以用麻杏薏甘湯,所以麻杏湯用的非常廣,取藥又簡單,速度又快。哦,速度又快。

你如果說遇到一個這個,這個病人啊,你說老師我不喜歡煮湯劑也不喜歡......那個很麻煩,你一看到麻杏薏甘湯,這個麻杏薏甘湯好到什么程度呢?粉劑都好,科學中藥的效果都好。哦,效果都很好。那麻黃呢杏仁啊薏仁啊甘草,薏仁呢,你可以一直加重,加重都沒有關系啊,你看它每一次服多大然后用茶匙,哦,這就是用粉劑啊,用粉劑。吃完以后呢,因為有麻黃在里面啊,要避開風,不要風吹太重,在介紹后面的處方之前呢,諸位現在回頭來看,我們在用麻黃的時候使用了薏仁,好,你如果說你需要用到麻黃,那你怕麻黃產生了其它的問題,一般張仲景的薏仁和麻黃配在一起,這兩個要搭對就好像桂枝遇到白芍一樣搭配走,那你麻黃開三錢,杏仁開三錢,如果杏仁跟著麻黃走的話,麻黃開再多也沒有問題。病人絕對不會說心臟跳的很快或者是發汗,汗太多出問題,都不會。這兩個搭配在一起。所以麻黃湯里面也加了杏仁在里面,因為張仲景要重用麻黃怕麻黃出別的,引起別的問題,而又不能不要麻黃這青龍的性,就把杏仁放進去,杏仁就是擔心麻黃發汗發太過。因為麻黃是青龍啊,因為麻黃是非常質非常的輕,哦,質非常的輕,你拿去稱麻黃一錢和桂枝一錢完全不一樣,麻黃一錢一大包,桂枝一錢一點點,因為它質非常的輕,因為質輕所以它入肺入氣分,所以說它宣發的效果很快,那怕它們把肺里的津液一下子清光光了,所以如果你吃了麻黃流出來的汗是肺里面的汗,這時候杏仁,可以把杏白......杏仁的顏色是白色的它能夠入肺,能夠潤肺,能夠在肺里面產生津液,所以說這個常常會用在一起哦。

那象如果說你說老師我這個這個每天啊回到家肩膀上那個......那個......衣服上都是頭皮,頭皮很多,好,麻杏薏甘湯啊,這個我剛剛才講過這個杏仁和薏仁不是去濕嗎?頭皮很多就是濕嘛,那有些人頭什么......皮脂漏性皮膚炎啊,哦,紅紅的,那麻杏薏甘湯啊,你要會推理......會推理......會推著用。尤其頭皮多......哦,那麻杏薏甘湯,效果真的很好啊,我現在講完,大家可能很多人回家就偷吃,會偷吃。真的是很好用,哦,很好用。還有還有在什么地方用呢?如果你有發覺到說老師,既然這么好用你看這個杏仁對皮膚很好,那個手皮腳皮很厚的,有沒有?尤其腳皮腳皮很厚得人。麻杏薏甘就是麻杏薏甘湯癥。好你們不要去煮湯,買粉劑吃就好了,吃完后那個手皮腳皮變得很細,都不用去角質,對不對,美白什么諸如此類的,好這是麻杏薏甘湯。

......

薏苡附子散

原文:胸痹緩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并治第九》

原方:薏苡仁十五兩? 大附子十枚,炮? 上二味,杵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

薏苡附子敗醬散

原文: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脈證并治第十八》

原方:薏苡仁十分? 附子二分? 敗醬五分? 上三味,杵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減半,頓服。(小便當下)

注:

東子:薏苡附子敗醬散治闌尾炎,右少腹覺不適,按痛。薏苡仁治腸內有癰膿。敗醬草治胃反酸。

醫案:

chenxinjie001:患者男,41歲,右下腹反復隱痛3年,每次疼痛加劇時即到醫院掛抗菌素治療,多次B超、CT檢查,診斷為“慢性闌尾炎”,建議行手術切除。患者因懼怕手術而求診。刻下:右下腹壓痛,未捫及包塊。腹脹惡心,多食后即嘔吐,吐后稍舒服,便秘與腹瀉交替,舌淡紅,苔略黃膩,脈弦。處以薏苡附子敗醬散合半夏瀉心湯原方5劑,復診述3劑后即感諸癥大減,效不更方,連服半月而愈。現已隨診3月未復發。

......

薏苡的功效與作用

薏(yi)苡(yi)(yi)又(you)被稱為藥玉米(mi)、水玉米(mi)、晚(wan)念珠(zhu)、六谷迷(mi)、石(shi)粟子、苡(yi)(yi)米(mi),屬于一種禾本科的(de)植物,在生活中大家(jia)也是(shi)(shi)(shi)比較常見的(de),對于薏(yi)苡(yi)(yi)的(de)功效以及食(shi)用價值都有(you)一定的(de)了解,尤其是(shi)(shi)(shi)在幫(bang)助排除濕氣的(de)時(shi)候,常吃(chi)薏(yi)苡(yi)(yi)仁粥這種簡單的(de)做法(fa)相信大家(jia)都是(shi)(shi)(shi)很熟悉的(de),但(dan)是(shi)(shi)(shi)大家(jia)知道除了可(ke)以幫(bang)助排濕意外,薏(yi)苡(yi)(yi)還(huan)有(you)哪些功效呢(ni)?

薏苡的形態特征

一(yi)(yi)年(nian)生(sheng)(sheng)粗壯草本,須(xu)根黃白色(se),海綿質,直徑約3毫(hao)(hao)米(mi)。稈直立叢生(sheng)(sheng),高1-2米(mi),具10多(duo)節(jie)(jie),節(jie)(jie)多(duo)分枝(zhi)。葉(xie)鞘(qiao)短(duan)于(yu)(yu)其節(jie)(jie)間,無毛(mao);葉(xie)舌干膜(mo)質,長(chang)(chang)約1毫(hao)(hao)米(mi);葉(xie)片扁平寬(kuan)大,開(kai)展,長(chang)(chang)10-40厘(li)米(mi),寬(kuan)1.5-3厘(li)米(mi),基(ji)部圓形(xing)或近心形(xing),中脈粗厚,在下(xia)面隆起,邊(bian)緣(yuan)粗糙,通常(chang)無毛(mao)。總狀(zhuang)花(hua)序腋生(sheng)(sheng)成束,長(chang)(chang)4-10厘(li)米(mi),直立或下(xia)垂,具長(chang)(chang)梗。雌小(xiao)穗(sui)(sui)(sui)位于(yu)(yu)花(hua)序之(zhi)下(xia)部,外(wai)面包(bao)以骨質念珠狀(zhuang)之(zhi)總苞(bao),總苞(bao)卵圓形(xing),長(chang)(chang)7-10毫(hao)(hao)米(mi),直徑6-8毫(hao)(hao)米(mi),琺瑯(lang)質,堅硬,有光澤;第一(yi)(yi)穎(ying)卵圓形(xing),頂端(duan)(duan)漸尖(jian)呈喙(hui)狀(zhuang),具10余脈,包(bao)圍著(zhu)第二(er)(er)穎(ying)及第一(yi)(yi)外(wai)稃;第二(er)(er)外(wai)稃短(duan)于(yu)(yu)穎(ying),具3脈,第二(er)(er)內(nei)稃較小(xiao);雄(xiong)蕊常(chang)退化(hua);雌蕊具細長(chang)(chang)之(zhi)柱頭,從(cong)總苞(bao)之(zhi)頂端(duan)(duan)伸出.穎(ying)果(guo)小(xiao),含淀粉少,常(chang)不飽滿。雄(xiong)小(xiao)穗(sui)(sui)(sui)2-3對,著(zhu)生(sheng)(sheng)于(yu)(yu)總狀(zhuang)花(hua)序上部,長(chang)(chang)1-2厘(li)米(mi);無柄(bing)雄(xiong)小(xiao)穗(sui)(sui)(sui)長(chang)(chang)6-7毫(hao)(hao)米(mi),第一(yi)(yi)穎(ying)草質,邊(bian)緣(yuan)內(nei)折成脊,具有不等寬(kuan)之(zhi)翼,頂端(duan)(duan)鈍,具多(duo)數脈,第二(er)(er)穎(ying)舟形(xing);外(wai)稃與(yu)內(nei)稃膜(mo)質;第一(yi)(yi)及第二(er)(er)小(xiao)花(hua)常(chang)具雄(xiong)蕊3枚,花(hua)藥(yao)桔黃色(se),長(chang)(chang)4-5毫(hao)(hao)米(mi);有柄(bing)雄(xiong)小(xiao)穗(sui)(sui)(sui)與(yu)無柄(bing)者相似,或較小(xiao)而呈不同(tong)程度(du)的退化(hua)。

薏苡的地理分布

產于遼寧、河北、山(shan)西、山(shan)東、河南(nan)、陜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nan)、福建、臺灣(wan)、廣(guang)東、廣(guang)西、海南(nan)、四川、貴州、云南(nan)等省區;分布于亞(ya)洲(zhou)東南(nan)部與太平洋島(dao)嶼(yu),世(shi)界(jie)的(de)(de)熱(re)帶、亞(ya)熱(re)帶、非洲(zhou)、美洲(zhou)的(de)(de)熱(re)濕地帶均有種植或逸(yi)生。

薏苡的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健脾,補(bu)肺(fei),清熱,利(li)(li)濕。治泄瀉,濕痹(bi),筋(jin)脈拘攣,屈伸(shen)不利(li)(li),水(shui)腫,腳氣,肺(fei)痿,肺(fei)癰,腸癰,淋濁,白(bai)帶。

①《本經》;“主(zhu)筋(jin)急(ji)拘(ju)攣,不可屈伸,風濕痹,下氣。”

②《別錄》:“除筋骨邪氣不仁(ren),利(li)腸胃,消水腫,令(ling)人能食。”

③《藥性(xing)論》:“主肺(fei)痿(wei)肺(fei)氣,吐膿血,咳(ke)嗽涕唾(tuo)上氣。煎服之(zhi)破五溪毒腫。”

④《食療本(ben)草》:“去干(gan)濕腳氣。”

⑤《本草拾遺》:“溫氣,主(zhu)消渴。”“殺蛔蟲。”

⑥《醫學入門》:“主上氣,心胸甲錯。”

⑦《綱目》:“健脾益胃,補(bu)肺清(qing)熱,去風(feng)勝濕(shi)。炊飯食,治冷氣;煎飲,利小便熱淋。”

⑧《國藥(yao)的(de)藥(yao)理(li)學(xue)》:“治胃中積水。”

⑨《中國藥(yao)植圖鑒,:“治肺水(shui)腫,濕性肋膜炎,排尿障礙,慢性胃腸(chang)病,慢性潰瘍。”

薏苡的食用方法

1.苡(yi)仁(ren)(ren)飯(fan):郁(yu)李仁(ren)(ren)60克,研爛,用(yong)水(shui)濾(lv)取藥汁;薏(yi)苡(yi)仁(ren)(ren)200克,用(yong)郁(yu)李仁(ren)(ren)汁煮成(cheng)飯(fan)。分2次食。源于(yu)《獨行(xing)方》。本方能利水(shui)消腫,郁(yu)李仁(ren)(ren)與(yu)薏(yi)苡(yi)仁(ren)(ren)功效(xiao)相似,其味(wei)微苦(ku)不甚適(shi)口,故僅(jin)取汁用(yong)。用(yong)于(yu)水(shui)腫、小便不利、喘(chuan)息胸滿等。

2.瓜(gua)(gua)瓣桃(tao)仁(ren)湯:薏苡仁(ren)15克,冬瓜(gua)(gua)子(zi)30克,桃(tao)仁(ren)10克,牡丹(dan)皮(pi)6克。加水煎(jian)服。源(yuan)于《千(qian)金(jin)要方》。薏苡仁(ren)與冬瓜(gua)(gua)子(zi)配(pei)用(yong),能(neng)清熱(re)利濕,排(pai)膿(nong);桃(tao)仁(ren)、牡丹(dan)皮(pi)配(pei)用(yong),能(neng)活血(xue)化(hua)瘀。用(yong)于腸癰拘攣腹痛(tong),右下腹可觸及腫塊(kuai),大便秘(mi)結,小便短(duan)赤等。牡丹(dan)皮(pi)味苦濁,可另用(yong)金(jin)銀花、蒲公(gong)英之(zhi)類清熱(re)解毒(du)藥。

3.菱角半枝(zhi)蓮(lian)(lian)湯:薏(yi)苡仁、菱角、半枝(zhi)蓮(lian)(lian)各30克。加水煎湯,分2次服。本(ben)方對腫瘤有一(yi)定抑制作(zuo)用(yong),其(qi)中以(yi)半枝(zhi)蓮(lian)(lian)一(yi)藥作(zuo)用(yong)較明(ming)顯。可用(yong)于胃癌、宮(gong)頸癌等。

薏苡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jian)湯,10-30g;或(huo)入丸、散,浸(jin)酒,煮粥(zhou),作羹。

薏苡的食用禁忌

脾約(yue)便難及(ji)妊(ren)婦(fu)慎(shen)服(fu)。

①《本(ben)草經疏(shu)》:“凡病大便燥(zao),小水短少(shao),因寒轉筋,脾虛無濕者忌之。妊娠(shen)禁用(yong)。”

②《本(ben)草通玄》:“下(xia)利(li)虛(xu)而下(xia)陷者,非其宜也。”

薏苡的附方

①治病者(zhe)一身(shen)盡疼(teng),發熱,日晡所劇(ju)者(zhe),名風(feng)濕,此病傷(shang)于汗出當(dang)風(feng),或久傷(shang)取冷所致:麻黃(去節)半兩(湯(tang)泡),甘草一兩(炙(zhi)),薏苡(yi)仁半兩,杏仁十(shi)個(去皮(pi)、尖,炒)。上銼麻豆大,每(mei)服(fu)四(si)錢,水一盞半,煮八(ba)分,去滓溫服(fu),有微汗避風(feng)。(《金匱(kui)要略》麻黃杏仁薏苡(yi)甘草湯(tang))

②治(zhi)風濕痹氣,肢體痿痹,腰脊酸(suan)疼:薏苡仁一斤,真桑(sang)寄(ji)生(sheng)、當歸身、川續斷、蒼(cang)水(shui)(米(mi)泔水(shui)浸炒)各四兩。分(fen)作(zuo)十六劑,水(shui)煎(jian)服。(《廣濟方》)

③治久風濕痹(bi),補正氣,利腸胃,消水(shui)腫,除胸中(zhong)邪(xie)氣,治筋脈(mo)拘攣:薏(yi)苡(yi)仁為末,同粳米煮粥,日(ri)日(ri)食之(zhi)。(《綱目》薏(yi)苡(yi)仁粥)

④去(qu)風濕,強筋骨(gu),健脾胃:薏苡仁粉(fen),同曲米釀酒,或袋盛煮酒飲之。(《綱目》薏苡仁酒)

⑤治水腫(zhong)喘急:郁李仁二兩。研,以水濾汁,煮薏苡仁飯,日二食之。(《獨行方》)

⑥治肺痿(wei)唾膿血:薏苡仁(ren)十兩。杵碎(sui),以水三升(sheng),煎一升(sheng),入(ru)酒少許(xu)服之。(《梅師集驗方(fang)》)

⑦治肺癰咳(ke)唾(tuo),心胸甲錯者:以淳苦酒煮薏苡仁令濃,微溫頓服之。肺若有血,當(dang)吐出愈(yu)。(《范汪方(fang)》)

⑧治肺(fei)癰(yong)咯血:薏苡仁三臺。搗爛,水二(er)大盞,入酒少許,分二(er)服。(《濟生方》)

⑨治(zhi)腸癰,其身甲錯,腹(fu)皮急,按(an)之(zhi)濡如腫狀,腹(fu)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wei)腸內(nei)有癰膿:薏(yi)苡仁十(shi)分(fen),附子二分(fen),敗(bai)醬五分(fen)。上三味,杵為(wei)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sheng),煎減半(ban),頓服,小(xiao)便當下。(《金匱(kui)要略(lve)》薏(yi)苡附子敗(bai)醬散)

⑩治(zhi)腸癰(yong):薏苡仁一升(sheng)(sheng),牡丹皮、桃仁各三兩,瓜(gua)瓣人二(er)升(sheng)(sheng)。上四味(wei),以(yi)水六升(sheng)(sheng),煮取二(er)升(sheng)(sheng),分再(zai)服。(《千金方》)

⑾治(zhi)消渴飲水(shui):薏(yi)苡仁煮粥飲,并煮粥食(shi)之。(《綱目》)

⑿治沙石(shi)熱(re)淋,痛不可(ke)忍(ren):玉秫(子、葉、根皆可(ke)用),水煎(jian)熱(re)飲,夏月冷(leng)飲,以通為(wei)度。(《楊氏(shi)經驗(yan)方》)

大(da)家在讀完上文中的(de)介紹(shao)以后,是不(bu)是已(yi)(yi)經(jing)對(dui)于(yu)對(dui)于(yu)薏苡(yi)的(de)其他功效已(yi)(yi)經(jing)有了(le)新的(de)了(le)解(jie)了(le)吧,建議大(da)家平時(shi)生活中可以根據自己的(de)實際情況適(shi)(shi)量的(de)食用(yong),像(xiang)煲(bao)(bao)湯、煲(bao)(bao)粥以及燉(dun)菜(cai)的(de)時(shi)候都是可以適(shi)(shi)量添(tian)加薏苡(yi)的(de)。不(bu)過(guo),這里需要(yao)提醒大(da)家,因為薏苡(yi)并不(bu)適(shi)(shi)合沒有濕氣的(de)人(ren)群(qun)食用(yong),因此像(xiang)孕婦以及脾(pi)虛無(wu)濕的(de)人(ren)群(qun)不(bu)建議食用(yong)。

薏(yi)苡仁及其方劑探討

薏仁這個藥大家都很熟悉,但都是僅限課本的熟悉,前幾天有個大三陽的朋友治療時,運用吳雄志老師伏邪清肝敗毒飲,予以90g薏苡仁,而后病毒量下降。吳老師把它當抗病毒藥用的,其實還挺納悶的,后來又聽同門說閩南一名醫治療身上急性關節疼痛用麻杏薏甘湯,突然感覺有什么東西連在了一起,再后來想到四妙散治療痛風,薏苡仁湯治濕痹,中焦宣痹湯治療關節疼痛。一切突然打通了。做了個總結,和大家分享下。

。歸在陽明經藥,如此可將健脾胃與治療筋膜攣急聯系起來。要點是滿舌苔膩,身疼痛,以及EB病毒感染明確的疾病。

健脾滲濕。
薏仁為禾本科食物,性甘淡偏凉,藥食同源,是可以當糧食吃的,因此有健脾胃的效
果,以炒用為佳,重點在養胃陰,所以參苓白術散用之可止瀉,參苓白術散亦可治白帶。同時健固湯用此治行經泄瀉及白帶。
【來源】《 傅青主女科 》卷下。
【組成】 人參 15克白茯芩 9克白術 30克(土炒)巴戟天 15克(鹽水浸) [薏苡仁]12g克(炒)
【用法】水煎服。連服十劑。
【功用】補脾滲濕。
【主治】婦人 脾虛 濕盛,經前泄水。
薏仁配合白術,還可治療脾虛腰痛,可參考修圓之說,大概脾虛腰痛,類似于如今的腰肌勞損吧,脾主肌肉。
清代另一著名醫家陳修圓在《醫學從眾錄》中言:“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病在腰者,取腘 中”,稱“余遇此癥,每以白術為君者,取之太陰;有時用苡仁為君者,取之陽明。人第曰二藥利濕,濕去而重著遂已。孰知白術運行土氣于肌肉,外通皮膚,內通 經脈,風寒濕三氣為痹,一藥可以兼治。苡仁為陽明正藥,陽明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故二藥分用合用,或加一二味引經,輒收奇效”。
至于三仁湯見滿舌白膩,三焦俱是濕證,法出麻杏薏甘湯,用薏仁,是否三仁湯證多是病毒感染?

攻毒散結。
這點教材沒提,但大學時看廣州中醫藥大學潘毅教授的尋回中醫失落之元神,提及薏苡仁歸納在肝之濕藥,那時不解。后來看外國研究,薏苡仁中提取出來的有效成分對肝癌有治療作用,對于很多腫瘤的治療都很明確。比如EB病毒導致的鼻咽癌、一部分的胃癌,淋巴癌(淋巴結多腫大,故可散結),對病毒引起的帶狀皰疹也有效。
薏仁還治療扁平疣,扁平疣也是一種病毒感染,HPV感染。就是一種比較不和諧的病。。。而宮頸癌也是由于HPV感染引起的,所以薏苡仁也可以治療這類疾病,配合薏苡附子敗醬散。
注:本條來自于太湖學院的學習,借鑒吳雄志老師的研究。有興趣者歡迎掃碼學習,中西互參,復興中醫。

清熱排膿,這個薏仁具有排膿的作用。看葦莖湯、薏苡附子敗醬散可知。多見甲錯,在上為肺癰,在下為腸癰。

《本經》言本藥治療筋急攣急,可知薏仁可緩解肝的拘急,肝主筋也。
麻杏薏甘,三仁湯,皆有日脯發熱,病性為濕熱,病位在陽明可知。一身盡痛(筋之痛),苔膩,用薏苡仁。本病久傷取冷所致,吳師言伏邪病,冬傷于寒,春必病溫。
四妙散、中焦宣痹、轉筋的方子也是如此,薏仁在四妙散中是緩急止痛的。
這些都是溫病的方子。
還有一個白棓的薏苡竹葉散
【藥方名稱】中焦宣痹湯
【處方】 薏苡15克
防己15克 杏仁15克 滑石15克 連翹9克 山梔9克 半夏9克(醋炒)晚蠶沙9克 赤小豆皮9克(取五谷中之赤小豆,涼水浸,取皮用)。
【功能主治】清化濕熱,宣痹通絡。治濕熱痹證。濕聚熱蒸,阻于經絡,寒戰發熱,骨節煩疼,面色痿黃,小便短赤,舌苔黃膩或灰滯。
【用法用量】 痛甚,加片姜黃6克、海桐皮9克。

組成:五苓散,防己1兩,桂枝1兩半(足前成2兩),薏仁2兩。
主治:霍亂兼轉筋

香附旋覆花湯
【組成】薏仁15克 生香附9克 旋復花(絹包)9克 蘇子霜9克 廣皮6克 半夏15克 茯苓塊9克
【用法】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二次溫服。
【主治】伏暑、濕溫,脅痛,或咳或不咳,無寒,但潮熱,或竟寒熱如瘧狀。

薏苡竹葉散
【來源】《溫病條辨》卷二。
【組成】薏苡15克 竹葉9克 飛滑石15克 白蔻仁4.5克 連翹9克 茯苓塊15克 白通草4.5克
【用法】上藥共為細末。每服15克,日三服。

綜上:薏苡仁為平淡之藥,所以用量要大些,至少15g起,到90g不等。抓住陽明濕熱,病毒感染的疾病。
注意:薏仁利濕,大便干的人慎用!或者配合其他藥物。

最后附個不大成熟的病案,各(ge)位同仁指(zhi)正:

本文地址://n85e38t.cn/jingfangyingyong/84518.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于保護(hu)作者版(ban)權(quan),注重分享,被(bei)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chu)(chu)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huo)有(you)版(ban)權(quan)異議(yi)的(de),請聯(lian)系管理(li)(li)員,我(wo)(wo)們(men)會立即(ji)處理(li)(li),本站(zhan)部(bu)分文(wen)字與圖片資源(yuan)(yuan)來自于網絡,轉(zhuan)載是出(chu)(chu)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de),若(ruo)有(you)來源(yuan)(yuan)標注錯誤(wu)或(huo)侵犯(fan)了(le)您(nin)的(de)合法權(quan)益,請立即(ji)通知我(wo)(wo)們(men)(管理(li)(li)員郵箱:),情(qing)況屬(shu)實,我(wo)(wo)們(men)會第一時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tong)時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yi)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