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定位:日月穴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膽的募穴,足少陽膽經上的一個主要穴位之一。
日月穴的準確位置圖
日月穴位于乳頭直下,當第七肋間處《針灸甲乙經》。另說“在期門下五分”《備急千金要方》;“在期門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循經考穴編》;“在期門直下八分”《針灸集成》。
患者可采用仰臥的姿勢,日月穴位于上腹部,乳頭直下,第七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乳頭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處“期門”之下,第七肋間隙中)。
日月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胸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肋間外韌帶、肋間內肌、腹橫肌、胸內筋膜。皮膚由第6、7、8肋間神經的前皮支重疊分布。胸膜薄而透明,是非常堅韌的漿膜。它可以分為內、外兩層。內層包繞肺的表面,稱臟胸膜(肺胸膜);外層貼附于胸腔各壁的內面稱壁胸膜。由于貼附部位不同,壁胸膜又分為:襯于胸內筋膜內面的是肋胸膜;覆蓋于膈肌上面,并與其緊密相貼為膈胸膜;從兩側覆蓋縱隔器官的漿膜是縱隔胸膜。此外,胸膜壁層,突出于胸廓上口,第1肋上方的部分稱胸膜頂,其突出的程度,與胸廓的形狀有關。胸膜壁的臟與壁層相互移動,形成潛在性間隙叫胸膜腔。胸膜各部的相互移動行處,肺的邊緣不能伸入其內,這些空隙稱胸膜竇。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返折處,是胸膜竇中最大,而位置最低的,其最低相當于第12肋處,稱肋膈竇。因此,針刺該穴時,若盲目進針,除穿經上列結構以外,可經肋竇膈、肺、膈達肝(右側)、胃(左側),其后果是嚴重的。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肋間外肌。
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和第七肋間動、靜脈。
日月穴意義:膽經氣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之人部的水濕風氣。
運行規律:循膽經下傳京門穴。
日月穴功效:收募膽經氣血,日月穴有疏肝利膽、化濕和中、利膽疏肝、降逆和胃的作用。
日月穴主治脅肋、膽、胃等疾患,如嘔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黃疸、胸悶、胸肋疼痛、四肢不收等。
現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療膽囊炎、膽道蛔蟲癥、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膈肌痙攣、肋間神經痛等。
日月穴主治脅肋痛,嘔吐,吞酸,呃逆,黃疸,胃痛,腹脹;以及膽囊炎,肝臟疾患等。
消化系統疾病:黃疸,膈肌痙攣,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肝炎,膽囊炎;
其它:肋間神經痛。
防止肌肉老化,增強性能力的指壓穴位之一。
日月穴配膽俞穴治膽虛;
日月穴配內關穴、中脘穴治嘔吐、納呆;
日月穴配期門穴、陽陵泉穴治膽石癥;
日月穴配支溝穴、丘墟穴治脅脹痛;
日月穴配膽俞穴、腕骨穴治黃疸。
日月穴配丘墟穴、陽陵泉穴、支溝穴,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疼痛。
日月穴配內關穴、中脘穴,有降逆止嘔的作用,主治嘔吐。
日月穴配大椎穴、至陽穴、肝俞穴、陰陵泉穴,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黃疸。
治法:寒則補之或灸,熱則瀉針出氣。
沿皮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胸脅部擴散。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日月為經穴名(Rìyuè GB24)。出《脈經》。別名神光。屬足少陽膽經。日月是膽的募穴,足太陰脾經、足少陽膽經的交會穴。日即太陽,月即月亮,日為陽,指膽;月為陰,指肝,此穴為治肝膽的要穴,故名日月。
特異性:日月穴為膽之募穴;足太陰、少陽之交會穴。
日月。日,太陽穴也,陽也。月,月亮也,陰也。日月名意指膽經氣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質一為輒筋穴傳來的弱小寒濕水氣,所處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氣的陰陽寒熱分界之處,故名日月。
膽經之募。乃本穴的氣血物質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氣因而匯入穴內并循膽經而傳,本穴有收募充補膽經氣血的作用,故為膽經募穴。
附注:足太陰、少陽之會。膽經募穴。
針刺日月、期門等穴,可引起膽囊不同程度的收縮,又可使膽道術后置T管引流患者奧狄氏括約肌開放頻繁;開放時間稍延長,關閉時間稍縮短,但對膽總管壓力無明顯影響。
針刺膽石癥患者日月、期門等穴,可在短時間內引起膽囊顯著收縮,促進膽囊排空。
《針灸甲乙經》:足太陰、少陽之會。
《針灸甲乙經》:太息善悲,少腹有熱,欲走,日月主之。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治太息善悲,小腹熱,欲走多唾,言語不正,四肢不收。
《醫宗金鑒》:嘔吐吞酸。
道醫培訓“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后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后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后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后,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后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后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后,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后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后,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于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系心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于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于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于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余。擊中后,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后,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于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后,沖擊肝、脾,震動膈?⑵?脫?佟?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后,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后,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后,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1.孔最
穴位:前臂拇指側,去腕7寸。取穴:伸臂仰掌,從太淵穴直上7寸處取之。
主治:頭痛、咳嗽吐血、痔痛、肘臂厥痛、熱病汗不出。針灸:針3~7分,灸3~7壯。
穴名淺解:孔最,為肺經的郄穴,“郄”者隙也。“孔”指孔竅,“最”當甚字解,兩字聯用,義為大孔竅;同時也含蓄著本穴有開瘀通竅的作用:故名。本穴為郄,郄穴多主急癥,如咳血、咽痛、痔痛等癥均可選用。備考:《甲乙》:厥頭痛,孔最主之。
2.列缺
穴位:拇指側腕上1.5寸。取穴:以患者兩手虎口交叉,食指著于腕側上,指尖所到處筋骨陷中取之。
主治:頭痛、咽腫、小便頻數和不利。針灸:針2~3分(針尖向肘微斜刺入),灸3~7壯。
穴名淺解:古人常將經脈走向以流水比喻。“列”義為排列,“缺”形容缺口,兩字聯用,是形容肺經經氣象水一樣流到此處,遇著缺口,分出一支流向手陽明大腸經,故以列缺命名。在肺經為絡穴,溝通肺與大腸表里兩經。
天突 璇璣 華蓋 紫宮 玉堂 膻中 中庭 鳩尾 巨闕 上脘 中脘 建里 下脘 水分 神闕 陰交 氣海 石門 關元 中極 曲骨 會陰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缺盆 氣戶 庫房 屋翳 贗窗 乳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足五里 陰廉 急脈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日月 期門 天池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中府 云門
穴道位于“經絡”——能量的通路上。而人體中,五臟六腑“正經”的經絡有12條(實際上,左右對稱共有24條)。另外,身體正面中央有“任脈”,身體背面中央有“督脈”,各有一條特殊經絡,縱貫全身。這14條經絡上所排列著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全部共有365處。
僅僅如此,便是個相當可觀的數目了,更何況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經絡以外的人體穴道,稱為“正穴”,后來又陸續發現了“新穴”,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體穴道的總數遠超過1000個。
我在這里大致列出人體各部位的穴道名稱,以便讓你有所了解。
頭部穴位(正面):頭維穴、發際穴、陽白穴、印堂穴、攢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溝穴、瞳子髎穴。
頭部穴位(背面):百會穴、后頂穴、風府穴、啞門穴、完骨穴、風池穴、天柱穴。
頭部穴位(側面):太陽穴、下關穴、客主穴、耳門穴、聽宮穴、翳風穴、頰車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鳩尾穴、巨闕穴、中脘穴、水分穴、氣海穴、關元穴、中極穴、氣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門穴、日月穴、天樞穴、氣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體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陽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門穴、腰俞穴、腰陽關穴、上仙點穴、六華灸穴、風門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陰俞穴、三焦俞穴、大腸俞穴、關元俞穴、小腸俞穴、膀胱俞穴。
人體上肢穴位:內關穴、外關穴、曲池穴、尺澤穴、治癢穴、孔最穴、列缺穴、陽池穴、神門穴、合谷穴、中渚穴、少沖穴、落枕穴、指間穴、太淵穴、口內穴、胃腸穴、手三里穴。
人體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復溜穴、陰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百里穴。
人體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脈穴、丘墟穴、昆侖穴、足臨穴、行間穴、里內庭穴、下痢穴、高血壓點穴、第二厲兌穴、第三厲兌穴、阿基里斯腱穴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zonghe/438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皮疹是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