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督俞的準確有哪些作用,針對哪些疾病_督俞穴位有哪些作用,針對哪些疾病

健康生活 2023-09-20 22:28:15

督俞穴位位置

督俞穴位于背部脊柱區,第六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俯伏或俯臥取穴。

督俞穴位于背部第六胸椎突下旁開1.5寸處;一說“除脊各寸半”《針灸資生經》。

督俞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俯臥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靈臺(督脈)旁開1.5寸處取穴。

解剖位置

有斜方肌,背闊肌肌腱,最長肌;有第六肋間動、靜脈后支,頸橫動脈降支;布有肩胛背神經,第六或第七胸神經后支的皮支,深層為第六胸神經后支外側支。

督俞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骶棘肌。有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頸橫動脈降支。分布著肩胛背神經,第六、七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皮膚由第五、六、七胸神經后支的內側支重疊分布。該穴深部為第六肋間結構。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斜方肌→豎脊肌。

布有肩背神經,第六、七胸神經后支的內側皮支,深層為外側支;并有第六肋間動、靜脈后支的內側支通過。

督俞穴的作用

督俞穴意義:體內所生的純陽之氣由此輸入膀胱經。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純陽之氣。

運行規律:循膀胱經上行。

功效作用:補陽益氣,督俞穴有寬胸利膈、調腸和胃,理氣止痛,強心通脈的作用。

主治疾病

督俞穴主治心、胸、腹等疾患,如心痛、胸悶、呃逆、腹痛腹脹、腸鳴、惡寒發熱、背部疔瘡等。

現代又多用督俞穴治療心內外膜炎、冠心病心絞痛、膈肌痙攣、乳腺炎、皮膚瘙癢癥、銀屑病等。

督俞穴主治心痛,腹痛,腸鳴,呃逆;以及心絞痛,乳腺炎,銀屑病等。

循環系統疾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動過速,心內外膜炎;

其它:胃炎,膈肌痙攣,乳腺炎,皮膚瘙癢,銀屑病等。

穴位配伍

督俞穴配內關穴治心痛、胸悶。

督俞穴配合谷穴、足三里穴,有理氣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腹脹。

督俞穴配肩井穴、膻中穴,有清熱活血,行氣止痛的作用,主治乳癰,乳腺增生。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

針刺方法

一般向椎體方向斜刺0.5~0.8寸。

向內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肋間。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氣胸。

艾灸方法

艾炷灸5~7壯,艾條溫灸10~15分鐘。

督俞穴解析

·督俞。督,督脈也,陽氣也。俞,輸也。該穴名意指督脈的陽氣由此輸向膀胱經。本穴為膀胱經接受督脈陽氣之處,故名。

·高蓋。高,上也,天部之氣也。蓋,護蓋也。高蓋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本穴氣血為督脈傳來的陽熱之氣,性干燥,所處為天之天部,如衛外護蓋,故名高蓋。

·商蓋。商,計時之漏刻也。蓋,護蓋也。商蓋名意指本穴氣血為天部的弱小陽氣。本穴氣血為督脈傳來的陽熱之氣,性干燥,至本穴所在的膀胱經后散熱縮合為弱小的水濕之氣,氣屬外衛之護蓋,而弱小水濕之氣則如從漏刻中滴出一般,故名商蓋。

·高益。高,上也,天部之氣也。益,益助也。高益名意指本穴氣血為督脈傳來的純陽之氣。本穴物質為督脈傳來的純陽之氣,性干燥,與背俞各穴傳至膀胱經的水濕之氣相比所處的天部層次為高,對膀胱經天之天部的純陽之氣有益助的作用,故名高益。

督俞為經穴名(Dūshù)。出《太平圣惠方》。別名高蓋。屬足太陽膀胱經。督指督脈,俞即轉輸,此穴居督脈中點之旁,是督脈之氣轉輸的部位,故名督俞。

文獻摘要

《太平圣惠方》:主腹中痛,雷鳴。

《針灸大成》:主寒熱心痛。

道醫培訓

按摩背部能減肥嗎 背部怎么按摩可以減肥

1按摩背部能減肥嗎 背部按摩是可以減肥的。

 按摩減肥是最適合懶人的減肥方式,不過這種減肥方式見效比較慢,因此背部按摩減肥要長期堅持,如果配合減肥的飲食和運動就更加有效了。

2背部怎么按摩可以減肥

1、精油按摩減肥方法

 經過精油的按摩后,人體的穴位受到了刺激,進而精油滲入了皮膚,起到疏通淋巴組織和清除堆積毒素的效果。從而可以分解脂肪,排除體內的多余積水,起到排毒緊膚的療效。大家不妨嘗試精油按摩,讓自己的皮膚更緊致,肌肉更健碩,趕走虛胖的身材。

2、上背按摩方法

 上背按摩作用于肺俞穴、心俞穴、督俞穴和膈俞穴。而刺激肺俞穴有著主治肺部疾病的好處;刺激心俞穴可以治療心臟疾病;刺激督俞穴能夠寬胸理氣;刺激膈俞穴有理血、寬中和胃的好處。通過四大穴位的刺激起到養生保健的功效。

3、下背按摩方法

 上背按摩作用于肝俞穴、膽俞穴、脾俞穴等穴位。而刺激肝俞穴可以治療肝臟疾病;刺激膽俞穴可以治療膽囊疾病;刺激脾俞穴有著鍵脾、和胃、化濕的功效。

4、按摩左右肩胛法

對于左右肩胛的穴位按摩可以治療治療頭部、面部疾病;還對頸椎病、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5、按摩背的側部法

 背的側部按摩可以讓你寬胸理氣,肋間疼痛有所緩解。按摩頸肩膀的大椎和風門穴位時,按摩者需要盡量挺胸,肩胛向后。長期按摩可以治療頸椎病。

3按摩減肥的原理

1、刺激身體穴位

 我們都知道的是在我們人體上下是分有很多穴位的,而這些穴位是貫穿于我們全身的各個部位,所以說,通過一定的按摩手法就是我們身體的某個穴位進行一定的刺激,達到經絡相通的目的,那么自然的毒素可以隨之排出體外,就會達到一定的減肥效果,所以說按摩減肥一般來說,按摩手法精準的話就會有不錯的效果

2、加速燃燒脂肪

 對于一些專業的按摩人士來說可能是通過刺激穴位來達到一定的減肥效果,但是對于非專業按摩人士來說,這個時候就需要借助按摩霜,因為按摩霜中的有效成分是可以幫助我們人體的脂肪進行燃燒分解的,通過這個原理來使身體達到減肥的效果,這種方法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副作用。

3、調節臟腑功能

 肥胖主要是由于臟腑功能失調失衡導致的病理產物堆積所致,因此按摩療法可以調節臟腑功能,使之處于正常動態平衡之中,使脂肪得以消除,從而起到減肥作用。

4、消除水分

按摩能促進毛細血管的再生,消除脂肪中的水分,加速脂肪組織的“液化”作用,從而能更快速的瘦身。

疏通一條線,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消失了

在人體的背部有一條經絡線,只要疏通它,很多疾病,不知不覺中減輕或消失了,為什么呢?

因為這條經絡上,有12個十分重要的靈穴,它們濃縮了人體精氣神、五臟六腑的全部信息!

 這些年,中國傳統的經絡穴位 養生 法大行其道,從簡單的“敲膽經”到“奇經八脈”、“十二經脈”全面保健,真可謂是“幾處早鶯爭暖樹,亂花漸欲迷人眼”。

聽到最多的提議是:

 能不能用最簡單的方法,讓喜歡中醫的人迅速了解經絡的精髓,甚至能夠立刻用經絡來為自己保健 養生 呢?

這就需要在全身20多條經脈、300多個穴位中,尋找最能“濃縮經穴精華”的關鍵經絡和穴位。

驚喜地發現: 有一條經絡上的十二個穴位,恰巧濃縮了人體精氣神、五臟六腑的全部信息!

 這條“濃縮精華”的經絡,就是人體后背的膀胱經。膀胱經上依次排列的12個穴位,分別代表了人體各個臟腑。真是太奇妙了,一年有十二個月,分別代表著不同的歲月印痕。而人體的這十二個要穴,分別體現著五臟六腑的 健康 狀況。

 對于有經驗的中醫來說,點按這十二個穴位之時所遇到的疼痛、結節等異常狀況,就“訴說”了你五臟六腑相應部位的疾病。而再進行持續不斷地點按,也就是在調理和治療你的疾病,手指就相當于針灸,“以指代針”就能讓很多疾病在不知不覺中減輕或消失。

有人會驚奇地說:真有這么神奇嗎?

 其實,這就像西醫通過一滴血,就能檢測出人體的很多重要 健康 指標一樣,中醫通過一條經絡上的12個穴位,也能檢測出身體內部臟腑的大致 健康 情況。

后背的膀胱經是人體自生的。

 怎樣自我診斷呢?簡單地說,當身體的某個臟器(比如心臟)出現問題的時候,就會在相應的經絡、穴位上得到異常反應(比如:疼痛、結節等)。比如,肺部有病,通常會在肺俞穴出現疼痛、結節反應;心臟有病,通常會在心俞穴出現疼痛、結節反應……通過對于五臟穴位的點按,就能夠大致對自己的身體五臟疾病有所了解。

 同樣,通過對五臟穴位的點按,也能夠進行 養生 治病。比如,如果心臟有病,就可以通過不斷地按摩心俞穴,來改善心臟的氣血功能。持續的按摩,會讓心俞穴上的疼痛、結節等異常反應逐漸消失,這也就意味著心臟功能的到恢復。其他臟腑疾病的 養生 治療,也是這個道理。五臟六腑,是中醫所講的全部臟腑。提起“肺、心、肝、脾、腎”這五臟大家都不陌生,而提起六腑來說,就可能有人會有點陌生。

 其實,“臟”和“腑”相互對應,比如說,有個成語叫做“肝膽相照”,臟有肝,腑就有膽;同樣,“脾胃”也是一個聯在一起的詞語,臟有脾,腑就有胃;同樣,臟有腎,腑就有膀胱。有人會說了,肺和大腸、心和小腸有什么聯系啊?我們可以用生活中的事情做類比:人在大便(屬大腸)的時候,通常要憋氣(屬肺),肺與大腸的關系就很容易記住了;臨床上常可見心煩(屬心),而出現尿少、尿赤現象(屬小腸),心與小腸的關系也容易記住了。

 且慢,我們常說的是“五臟六腑”,但是剛才只提到了“五腑”——大腸、小腸、膽、胃、膀胱,還有一個腑沒有提到。這個腑就是“三焦”。

 又有人會說,臟和腑都是一一對應,有六腑,是不是就應該對應六臟呢?是的,五臟之外的第六臟其實就是和“三焦”相對應的“心包”,指心外的包膜,通常附在“心”所在的條目之中,所以,“五臟”的說法,其實也就算是“六臟”的簡稱了。“五臟六腑”已經包含了人體的最主要的12個器官。而人體后背的這12個穴位,就是人體全部重要內臟的“縮影”,當然也就包括了調理人體“精氣神”的要穴。

 這些穴位甚至都不需要你去死記硬背,你只需要知道:后背上這些穴位的上下排列次序,基本相當于人體內臟的排列順序,而且名稱基本相同。比如,肺在人體內臟的最上方,心(心包)在稍下方、肝膽在更下方、脾胃再下,腎、大小腸和膀胱在最下方,那么,相對應的穴位,也大致按照這樣的上下順序排列,瞧,不用記憶就輕松記住這些穴位了吧。

但還是有朋友會說:“我們自己畢竟不是醫生,能不能教我們一個更加簡便而有效的保健法呢?”

 當然可以。那么多的保健方法,其實道理都是相通的,當你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甚至你自己都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保健方法。

 既然后背這條脊柱兩側的“ 健康 要道”如此重要,那么,只要點按、推拿、敲打……那么就會起到特別好的保健作用。為什么中醫拔罐治療,通常要在脊背部位拔火罐,其實,就是為了暢通十二個要穴的氣血,讓 健康 的氣血重新貫通,精氣神就能重煥光彩。那么,可不可以換種更加便捷、好學、安全的 養生 法呢?當然可以,道理你明白了,你就可以自己 探索 了。

 比如,為了加大對十二要穴的點按力度,使得 養生 治病效果更大,可以將脊柱兩邊的皮膚(十二經絡所在的區域)進行捏提,雙手交替捻動向前,一直沿著十二經絡線進行捏提。

 有人風趣地把這種對經絡穴位的連續刺激稱之為“地毯式轟炸”,能夠有效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調整五臟六腑的功能。這種 養生 法,通常在中醫學上被稱之為“捏脊”。無論是孝順的子女為年邁的父母親、年輕的父母為自己的可愛寶寶,還是夫妻之間為親愛的“另一半”,都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進行 養生 保健。道理明白了,具體的手法就沒有必要那樣機械,只要能把經絡穴位點按、按摩或推拿得“開”,就可以了。

后背上的膀胱經如何養護?

 還會有人“得寸進尺”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于“ 健康 要道”的 養生 ,自己一個人能不能練習呀?我還是那句話,道理懂了,就要自己悟了。大方向是把后背膀胱經的區域按摩、揉搓、敲打到就可以了,不必拘于哪種具體做法。比如,用一只市場上買的橡膠做成的按摩錘,自己沿著背部膀胱經的位置(請見插圖)進行敲打,從上往下敲打和從下往上敲打都可以。在洗澡擦干的時候,可用毛巾重點對背部膀胱經的區域進行用力拉搓,相當于一只手在替你按摩。當然,我自己也悟出了適合自己的 養生 辦法(呵呵,不一定適合你),用手背輕輕拍打(敲打)自己的后脊背,從下往上也行,從上往下也行,怎么舒服怎么來。撞墻也是打開膀胱經很不錯的方法,撞墻具體操作方法:

 離墻15-20厘米站立,全身自然放松,用背部向后撞擊墻壁,待身體彈回后,再撞擊,約一秒鐘撞一下,并隨著撞擊的節奏自然呼吸。撞擊時,動作要有力但不可過猛,要協調均勻。

 碰撞的順序是:背的上部、下部、腰、左右肩胛、左右側背部,爭取整個背部全部撞到。當撞擊上背部時,可以刺激到主治肺部疾病的肺俞穴、主治心臟疾病的心俞穴,能寬胸理氣的督俞穴以及理血、寬中、和胃的膈俞穴。當撞擊下背部時,可以刺激主治肝臟疾病的肝俞穴和主治膽囊疾病的膽俞穴,還有健脾、和胃、化濕的脾俞穴等等。撞擊左右肩胛上的穴位,對治療頭部、面部疾病、頸椎病、肩周炎有特效。撞擊背的側部,能夠寬胸理氣、治療肋間疼痛。還可以盡量挺胸,向后撞擊頸肩的大椎、風門等穴位,可以治療頸椎病、頸肩綜合癥。

 背部撞墻法雖然很簡單,但在鍛煉的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做到循序漸進。一開始可以先撞擊5-10分鐘,漸漸地增加到30分鐘左右,撞擊到背部已明顯發熱,這是背部的各個穴位及其所屬的骯臟都得到了有效的保養,從而極大地激發了防治疾病的巨大潛能。一般撞擊后背幾分鐘后,就會有打嗝、放屁等情況出現,這是體內臟腑排泄廢氣的結果。這是背部撞墻法特有的通絡順氣的功效,這不是簡單地做做背部按摩、推拿能與之相比的。

 這種保健方法要注意的是:年紀大的人可以只撞3-5分鐘,而對患有嚴重心臟病、尚未確診斷的脊柱病、內臟下垂、血壓過高、晚期腫瘤等癥的病人,則不宜用此法鍛煉。撞擊背部時,有少數人會有頭暈、頭脹等不適感覺,這是人體經絡調整的正常現象,不要擔心,我撞好以后就覺的頭脹,只要酌情控制撞擊的時間及力度,這些癥狀會漸漸地消失。

——END——

⊙運營編號:YNZY0003

請高人講解人體主要穴位的作用?越多越好

第三節常見50個穴位的作用

經穴是十二經脈和任脈、督脈上的穴位總稱,又稱十四經穴或十四經腧穴,在腧穴學中是主體,多指經絡氣血輸注于體表十四經脈循行線上的針灸、按摩刺激點。十四經穴的數目是單穴52 個,雙穴309個,共361個,另外還有48個經外穴。
全身每個經穴都具有三個方面的主治功能,即局部治療功能鄰近治療功能,遠端和全身治療功能。
一四經穴中有一些常用的保健穴位,它們不僅具有醫療作用還具備保健作用。例如,合谷除可以治療頭痛、手腕腫痛、全身發熱外,還可以疏筋活血;百會可治頭痛、頭暈,還可以增快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防止頭發脫落等。
現將全身常用的50個保健穴位的作用、位置、適應癥分別介紹如下。
1、中府
位置:位于前胸外上方,乎第一肋間隙,距胸正中線6寸。
作用:咳嗽氣喘,胸中煩悶,肩背痛,腹脹呃逆。
手法:點、按、揉、摩。
2、尺澤
位置:位于肘橫紋中,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
作用:咽喉腫痛,胸部脹滿,肘臂攣痛。
手法:推、按、揉。
3、手三里
位置:位于前臂背面撓側,曲池下2寸。
作用:手臂麻疼,屈伸不利,腹脹。
手法:按、揉、撥。
4、迎香
位置:位于鼻翼外緣中點旁0.5寸,鼻唇溝中。
作用:鼻塞,鼻炎,口眼歪斜。
手法:掐、點、揉。
5、下關
位置:在面部耳前方,顴弓下緣與下頜切跡所形成的凹陷中,合口有孔,開口即閉。
作用:口感齒痛,耳聾,牙關開合不利。
手法:撥、點。
6、頭維
位置:在頭側部,額角發際上0.5寸。
作用:頭痛目眩,眼痛,視物不清。
手法:揉、點。
7、辟關
位置:在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連線上,平臀橫紋。
作用:腰痛膝冷,腹痛。
手法:點、壓、揉、摩、撥。
8、足三里
位置:在小腿外側,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犢鼻穴下3寸。
作用:腹脹嘔吐,胃痛,消化不良。
手法:揉、點、撥。
9、三陰交
位置:在內踝窩點上3寸。
作用: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月經不調,失眠,神經性皮炎。
手法:點、掐、揉、擦。
10、神門
位置:在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掌橫紋尺側端。
作用:心悸失眠,骨蒸盜汗。
手法:點、揉。
11、睛明
位置:目內眥角稍上方凹陷處。
作用:目赤腫痛,近視色盲。
手法:按、揉、推、捏。
12、攢竹
位置:在眉頭陷中,眶上切跡處。
作用:目視不明,眼瞼?動。
手法:點、按、揉、推、捏。
13、大抒
位置:在背部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發燒咳嗽,背項強痛,頭痛鼻塞。
手法:按、揉、點。
14、肺俞
位置: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咳嗽氣喘,胸滿,盜汗,
手法:按、揉、彈撥、推。
15、心俞
位置:在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心悸健忘,驚悸心煩,心痛。
手法:按、點、揉、推。
16、督俞
位置:在背部第六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腹滿脹痛,腸鳴逆氣。
手法:揉、按、點、彈撥、推。
17、隔俞
位置: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胃脘脹痛,呃逆嘔吐。
手法:按、揉、壓、推。
18、肝俞
位置: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脅痛滿悶,目疾,唾血疼痛,多夢失眠。
手法:揉、點、按、推。
19、膽俞
位置: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口苦,飲食不下,咽痛咽干。
手法:按、撥、點、推。
20、脾俞
位置: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胃脘脹痛,嘔吐。
手法:點、按、揉、推。
21、腎俞
位置: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月經不調,腰膝冷痛,咳喘氣少,耳鳴目花。
手法:揉、按、推、搓。
22、承扶
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橫紋的中線。
作用:腰、股、臀、骶部疼痛,大便難.
手法:點、揉、按。
23、殷門
位置:在大腿后面承扶與委中連線上,承扶下6寸。
作用:腰脊強痛,大腿疼痛。
手法:點、按、揉。
24、委中
位置:在?橫紋中點。
作用:中風昏迷,?筋攣急,下肢痿痹。
手法:按、揉、推、拿。
25、秩邊
位置:在臀部第四骶椎棘突下旁開3寸。
作用:大小便不利,腰骶痛。
手法:按、點、推。
26、承山
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疝氣,痔疾。
手法:點、按、壓、揉、叩擊。
27、昆侖
位置:在足部外踝的后方。
作用:腳跟痛,腰痛。
手法:揉、點、按、撥彈。
28、涌泉
位置:在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
作用:頭暈眼花,咽喉痛,轉筋,足心熱。
手法:推、按、揉、擦。
29、四滿
位置:臍下2寸,腹中線旁開約0.5寸。
作用:月經不調,陽痿,腰脊痛。
手法:點、拿。
30、大陵
位置:在腕掌橫紋的中點處。
作用:腕關節疼痛,胃痛。
手法:按、揉、彈撥。
31、勞宮
位置:在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三掌骨,掌心橫紋中。
作用:中風昏迷,口臭,心痛。
手法:按、揉、拿。
32、外關
位置:尺骨與撓骨之間,腕背橫紋上2寸。
作用:五官疾病,手臂屈伸不利,手顫。
手法:按、揉。
33、顱息
位置:沿耳輪連線上、中3分之1的交點。
作用:頭痛耳疾。
手法:點、揉。
34、風池
位置:在枕骨之下,斜方肌上端與胸鎖乳突肌之間凹陷中。
作用:頭痛眩暈,頸項強痛,感冒中風。
手法:拿、按、揉。
35、肩井
位置;在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
作用:肩背疼痛,手臂不舉,諸虛百損。
手法:拿、按、揉、滾。
36、環跳
位置:側臥屈股,股骨大轉子高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3分之1與
內3分之2交點處。
作用:腰腿疼痛,癱瘓,半身不遂,閃腰。
手法;點、按。
37、長強
位置:在尾骨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
作用:便秘,腰背疼痛,便血,癲狂。
手法:點、揉。
38、腰俞
位置:在骶部后正中線上,骶管裂孔處。
作用:下肢痿痹,月經不調,腹瀉。
手法:點、揉、擦。
39、命門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凹陷中。
作用:腰痛虛損,五勞七傷,頭暈耳鳴。
手法:點、揉、擦。
40、大椎
位置: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
作用:肩背疼痛,角弓反張,嘔吐,中暑。
手法:點、揉、摩、搓。
41、百會
位置: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兩耳尖連線與頭正中線交點
處。
作用:頭痛,眩暈。健忘,耳鳴鼻塞。
手法:點、揉、切。
42、中極
位置:在臍下4寸,腹正中線上。
作用:月經不調,陽痿早泄,水腫。
手法:點、揉、顫。
43、關元
位置:在臍中下3寸。
作用:虛勞冷憊,少腹疼痛,消渴,陽痿。
手法:點、揉、顫。
44、氣海
位置:在臍中下1.5寸。
作用:繞臍腹痛,水谷不化,大便不通。
手法:點、揉、顫。
45、神闕
位置:在臍中央。
作用:中風虛脫。四肢厥冷,小便不禁。
手法:揉、摩、擦。
46、華蓋
位置:在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一肋間隙。
作用:咳嗽氣喘,胸脅痛,咽腫。
手法:點、揉、推。
47、天突
位置:在胸骨上窩中央。
作用:咳嗽哮喘,梅核氣,咽喉腫痛。
手法:點、揉、推。
48、印堂
位置:在兩眉頭連線之中點。
作用:頭暈頭痛,三叉神經痛。
手法:點、揉、推。
49、魚腰
位置:眉毛中點直對瞳孔處。
作用:目赤腫痛,眼瞼下垂,口眼?斜。
手法:點、揉。
50、太陽
位置:在顳部,眉梢與目外肌之中點,外開1寸凹陷處。
作用,偏頭痛,目赤,牙痛。
手法:點、按、揉。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zonghe/427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