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是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些中醫的養生方法和中藥的名字,所以對于中醫不太了解,其實中醫養生有著很好的保健作用和效果。今天就來說說一種叫做白芥子的中藥材,它有著治療疾病的作用,來看看關于白芥子的臨床應用和它的副作用介紹。
白芥子為溫化寒痰常用藥。
1、用于寒痰滯于脅下,表現為咳嗽而痰多清稀、胸脅滿悶作痛,可見于慢性氣管炎、肺氣腫,滲出性胸膜炎等,常配蘇子、蘿卜子,方如三子養親湯。白芥子可以有緩解胸悶氣短的作用,可以和中藥材大戟、甘遂相互搭配食用,可以起到利尿的作用,而且也可以治療氣管炎和胸悶的問題。
2、用于筋骨疼痛,外用治風濕關節痛,神經痛等,研末醋調局部外敷,但如敷處出現刺痛感時,即應停止外敷,以免因刺激太甚而致皮膚發泡和造成潰瘍。對于跌打損傷有一定的好處,而且也可以有治療疼痛,對于出現的關節痛有緩解的作用,可以舒筋活血。
白芥子的副作用
本品性味辛溫,只宜用于寒證,陰虛內熱者服之很不適服。超過15g,會有胃不適、惡心,甚至嘔吐等刺激反應。白芥子可以導致腹部不適的副作用,所以不能過量食用,以免導致身體不適的情況。
對于沒有白痰、沒有積液的病人,一般不宜使用。對紅腫熱痛辨證為陽證、熱證者不宜內服和外敷。這些人群要禁忌,以免誘發不良反應的發生。
白芥子的臨床應用和作用,上面都介紹了相關的內容,其實白芥子的好處有很多,大家要懂得去利用,可以有活血通絡的作用,對于緩解關節疼有好處,還能治療胸悶氣短的癥狀,當然也要注意一些副作用和不適宜的人群,這些都很重要。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所含的異硫氰酸芐酯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酵母菌、20種真菌及數十種其它菌株均有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陰性或陽性細菌的有效抑菌濃度為1:10(2)-3×10(2)。白芥子水浸液在試管內對堇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作用。黃芥子甙水解產生甙元芥子油亦具殺菌作用。
2.刺激作用:白芥子甙,本身無刺激作用,遇水后經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揮發性油(白芥子油)。芥子油的主要成分異硫氰酸烯丙酯具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能使皮膚發紅、溫暖,甚至引起水泡。
化學成份
種子含芥子油甙(glucosinolate),內有白芥子甙(sialbin)。還含脂肪油,芥子酶,芥子堿(siapine)和賴氨酸(lysine),精氨酸(arginine),組氨酸(histidine)等氨基酸。又含4-羥基苯甲酰膽堿(4-hydroxy benzoylcholine),4-羥基苯甲胺(4-hydroxy benzylamine)。
藥物應用
1.白芥子與萊菔子、紫蘇子三者均有化痰、理氣、定喘的作用;但其中萊菔子是散肺氣而消痰,紫蘇子是降肺氣而祛痰,白芥子是溫肺病豁痰;三者功用各有所主,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2.白芥子與天南星:二藥均走經絡而活無形之痰,然前者利氣機消痰結;對于寒痰阻滯經絡所致的關節不利,疼痛及發為陰疽者宜之;后者祛風滌痰;對于風痰引起的抽搐,半身不遂之證宜之。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用10%或20%的白芥于注射液行穴位注射。每次選2~3穴,每穴注射0.5~1毫升,每日1次,7~10天為一療程。一個療程結束后休息3~4天。再行第二個療程。取穴:喘息型以膻中、定喘、肺俞、天突為主,單純型以天突、中腑、肺俞為主。交替應用。149例患者經1~2療程,其中單純型70例,臨床治愈10例,顯效19例,好轉24例,無效17例,總有效率為75.7%;喘息型79例,臨床治愈11例,顯效29例,好轉27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84.9%。另據157例哮喘型患者的觀察結果,有效率為75.8%,顯效率為35%。本藥對慢性氣管炎主要癥狀和體征的消減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從見效的快慢和好轉的程度來看,以平喘作用較好,多數患者治療后痰易吐出,隨之氣喘明顯減輕,以后咳嗽逐步減輕,但無明顯消炎作用。
治療膝部腫痛:取白芥子(或黑色芥菜子)2兩研末,用燒酒或黃酒調成糊狀,包敷患處,干了就換,以局部發泡為度。治療兩例,均有效。
治療急性乳腺炎 將苦楝子連皮和仁,搗碎曬干,炒微黃,研細末。每次以苦楝子末3錢,紅糖2兩,用黃酒或開水100~200毫升沖服,每日1~2次,連服2~5次。共治43例,其中初診時未化膿者34例,服藥2~4次,均在3天內治愈。
治療頭癬 苦楝子烤黃研成細末,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成50%油膏。先將患者頭發剃光或剪短,用清水洗凈瘡痂,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擦干,涂油膏(約厚2~3毫米),每日1次,連續10天為一療程,一般2~3個療程可愈。上法共治發癬患者4000余人,有效率98%以上。
毒性
本品所含的異硫氰酸芐酯對小鼠、豚鼠、大鼠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為76-107,68及72mg/kg,口服的LD50分別為134,81及128mg/kg。
炮制
炒白芥子:原藥簸盡雜質,炒至深黃色,微有香氣即得。
性味
辛;溫
歸經
肺;肝;脾;胃;心包經
功能主治
化痰逐飲;散結消腫。主咳喘痰多;胸滿脅痛;肢體麻木;關節腫痛;濕痰流注;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治喘咳宜敷貼背部肺俞、心俞、膈痰飲。
注意:肺虛咳嗽、陰虛火旺者忌服。且多食昏目、泄氣、傷精。
①《本草經疏》:肺經有熱,與夫陰虛火炎,咳嗽生痰者,法在所忌。
②《本經逢原》:多食昏目、泄氣、傷精。
附方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卜子。上三味各洗凈,微炒,擊碎,看何證多,則以所主者為君,余次之。每劑不過三錢,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治風濕涎痰,結成痞塊:外用白芥子為末,醋凋敷患上。內用白芥子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錢,清晨參棗湯下。(《方脈正宗》)治翻胃,吐食上氣,及羸弱不欲動:白芥子,曬干,為末,酒服方寸匕。(《普濟方》)治傷寒后,肺中風冷,失音不語: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熱,帶熱包裹熨項頸周延,冷則易之。(《圣濟總錄》芥子酒熨方)治臂痛牽引背胛,或輟或作,由榮衛循行失度,痰滯經絡,或似癱瘓:真白芥子、木鱉子各三兩(麩炒),沒藥(另研)、桂心、木香各半兩。上為末,每服一錢,溫酒下。(《婦人良方》白芥子散)治風濕腳氣腫疼無力:白芥子、蕓薹子、蓖麻子、木鱉子(去殼)、白膠香各一兩,胡桃五枚(去殼)。上六味,一處搗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處。(《圣濟總錄》芥子膏)治腫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調涂之。(《瀕湖集簡方》)治小兒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調,攤膏貼之,以平為期。(《本草權度》)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羅、蕓薹子各一兩。搗細羅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邊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邊,即吹左鼻中,仍先凈洗鼻中,吹藥。(《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各家論述《別錄》:發汗,主胸膈痰冷上氣,面目黃赤。又醋研敷射工毒。陶弘景:御惡氣暴風,毒腫流四肢疼痛。孫思邈:治咳嗽胸脅支滿,上氣多唾者,每日溫酒吞七粒。《醫學入門》:利胸膈痰,止翻胃吐食,痰嗽上氣,中風不語,面目色黃,安五臟,止夜多小便。又治撲損瘀血。《綱目》:利氣豁痰,除寒暖中,散腫止痛。治喘嗽反胃,痹木腳氣,筋骨腰節諸痛。《現代實用中藥》:搗爛如泥,外用作皮膚刺激引赤藥。《藥材資料匯編》:功能暖胃,增進食欲,并可為中毒后之催吐劑。《東北藥植志》:大量用可作麻醉劑。
白芥子的功效是理氣化痰、通絡止痛、溫中散寒、止咳平喘。主要用于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絡等病癥,或者對關節麻木、疼痛,也有比較好的療效。比如由風濕和類風濕所引起的關節麻木、走竄樣的疼痛,效果都是可以的。同時白芥子具有明顯的調節血壓的作用,白芥子的葉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消腫的作用,一旦出現了跌打等損傷情況,也可以使用這種藥物,外敷使用這種藥物的時候需要使用如果皮膚對這種藥物過敏,則就不能使用這種藥物。白芥子的應用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zonghe/21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養生之前列腺肥大按摩治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