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申(shen)(shen)脈穴(xue)(xue)(xue)的(de)位置及圖(tu)片申(shen)(shen)脈穴(xue)(xue)(xue)的(de)名詞解釋申(shen)(shen)脈穴(xue)(xue)(xue)的(de)功效與作用(yong)申(shen)(shen)脈穴(xue)(xue)(xue)的(de)配伍功效申(shen)(shen)脈穴(xue)(xue)(xue)的(de)療法注意(yi)事項申(shen)(shen)脈穴(xue)(xue)(xue)的(de)按摩手法申(shen)(shen)脈穴(xue)(xue)(xue)的(de)位置及圖(tu)片
申脈(mo)穴屬于足(zu)太陽膀胱經。申脈(mo)穴位于人體的足(zu)部(bu)外側,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申脈穴的名詞解釋
申脈穴(xue)(xue),經穴(xue)(xue)名。出(chu)《針灸甲乙經》。屬足(zu)太(tai)陽膀(bang)胱經。八脈交會(hui)穴(xue)(xue)之一,通陽蹻。
別(bie)名(ming):鬼路穴,陽蹺穴。
“申脈穴(xue)”:“申”,八卦中(zhong)屬金也,此(ci)指穴(xue)內(nei)物質(zhi)為肺(fei)金特性(xing)(xing)的(de)涼濕(shi)之氣(qi)(qi)。“脈”,脈氣(qi)(qi)也。該穴(xue)名意指膀(bang)胱(guang)(guang)經的(de)氣(qi)(qi)血在此(ci)變為涼濕(shi)之性(xing)(xing)。本穴(xue)物質(zhi)為來自膀(bang)胱(guang)(guang)經金門穴(xue)以下各穴(xue)上行(xing)的(de)天部之氣(qi)(qi),其性(xing)(xing)偏熱(相對于膀(bang)胱(guang)(guang)經而言(yan)),與肺(fei)經氣(qi)(qi)血同性(xing)(xing),故名“申脈穴(xue)”
“鬼(gui)(gui)路(lu)”:“鬼(gui)(gui)”,與天相(xiang)對,指(zhi)穴(xue)(xue)內的(de)氣血物質(zhi)為地(di)部(bu)經(jing)水(shui)(shui)(shui)。“路(lu)”,道(dao)路(lu)。鬼(gui)(gui)路(lu)名意指(zhi)穴(xue)(xue)內氣血為地(di)部(bu)經(jing)水(shui)(shui)(shui)。本穴(xue)(xue)物質(zhi)一(yi)是(shi)金(jin)門穴(xue)(xue)以下(xia)各穴(xue)(xue)上行的(de)水(shui)(shui)(shui)濕(shi)之(zhi)氣,二是(shi)昆侖穴(xue)(xue)下(xia)行而至的(de)地(di)部(bu)經(jing)水(shui)(shui)(shui),鬼(gui)(gui)路(lu)名意旨在(zai)強調穴(xue)(xue)內氣血的(de)經(jing)水(shui)(shui)(shui)部(bu)分,故名“鬼(gui)(gui)路(lu)”。
“陽蹺(qiao)”:“陽”,陽氣(qi)也(ye)(ye)。“蹺(qiao)”,蹺(qiao)脈也(ye)(ye)。本穴物(wu)質中既有天部(bu)的陽氣(qi),又有地部(bu)的經水,氣(qi)血(xue)物(wu)質性同(tong)蹺(qiao)脈之性,故名“蹺(qiao)脈”。
足太(tai)陽(yang)陽(yang)蹺(qiao)(qiao)脈之會。同陽(yang)蹺(qiao)(qiao)名解。
申脈穴的功效與作用
緩解治療失眠、頭痛、眩暈、腰(yao)腿痛、足踝關(guan)節痛等。經常按摩申脈(mo)穴(xue)還可以(yi)治療祛寒(han)癥(zheng)、增進耐性。
申(shen)脈穴的功效:疏導水濕,補(bu)陽(yang)益氣。
申脈穴的配伍功效
配百會穴(xue)、腎俞穴(xue)、肝(gan)俞穴(xue)可以治療眩暈;
配(pei)翳風(feng)穴、太沖穴治療內耳性眩暈;
配金(jin)門穴治療頭風頭痛;配后溪穴治療癲(dian)癇。
申脈穴的療法(fa)注(zhu)意事項(xiang)
【艾灸(jiu)療法】:用(yong)艾條(tiao)溫和(he)灸(jiu)申脈(mo)穴5—20分(fen)鐘,每天(tian)一次,可(ke)改善(shan)頭痛、眩暈。一般艾炷直接灸(jiu)3—5壯,艾條(tiao)溫和(he)灸(jiu)5—10分(fen)鐘。
【刮痧(sha)療(liao)法】:用角(jiao)刮法從上向下刮拭申脈穴3—5分鐘,隔天(tian)一(yi)次,可治(zhi)療(liao)下肢痿痹(bi)。
申脈穴的按摩手法
用(yong)大拇指按揉申脈穴100—200次,每天堅持,可緩解(jie)治療目(mu)赤腫痛(tong)、失眠(mian)。
用手指去按壓穴位,微(wei)微(wei)感到酸脹的感覺,同(tong)時(shi)盡量的深呼吸(xi),維持幾(ji)分鐘,可以(yi)稍作放(fang)松。持續一段時(shi)間這種治療方法,心情會有所改(gai)變,耐性(xing)也就回歸(gui)心理。
中醫養生歷史悠久,由于現代人不良的生活方式,亞健康人士越來越多,人們也越來越重視養生,說起養生就離不開穴位,穴位養生可以說是中國最古老的中醫養生方式,由于其綠色安全,也逐漸受到人們的認可。
具體來說,穴位養生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艾灸或者按摩穴位,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養生保健,也可以治療疾病,在我們身體中,有很多穴位是有治療疾病的作用的,而且對于健康的人來說,也是防未病的好辦法。
穴位養生的終極目的無非是消除疾病和益壽延年。在我們么個人的身體穴位中,有一些穴位是一些特殊的點和區域,通過一定方法的刺激,可以起到舒筋通絡和強身健體的作用。今天我們要說的八脈交會穴就是這樣的穴位。由于其位置的特殊性,對于身體的健康有著非同凡響的作用,下面我們就跟著掌門師兄來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十二正經和八脈?
八脈交會穴最早可以見到的典籍是宋子華的《流經八穴》,后被竇漢卿收于《針經指南》一書中,因竇氏擅用此八穴而名聲漸起,故后世又稱此八穴為“竇氏八穴”。在介紹八脈交會穴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十二正經和八脈?說起十二正經,想必有過養生經歷的朋友肯定都知道,他們分別是:
1、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
2、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
3、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
4、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
以上的這十二條經絡被稱為十二正經,無論是艾灸、刮痧、拔罐還是其他中醫理療方式,大概都離不開這十二正經,由此可見十二正經對于我們的健康意義特別大。同時呢,在我們身體中,除了這十二正經,還有“奇經八脈”,這個奇經八脈對于養生也很重要。為什么這么說呢?
因為傳統中醫認為人體是通過十二正經把五臟六腑聯系在一起的,這個是屬于淺層的,而說起深層的,那就是奇經八脈了。奇經八脈最大的作用在于可以調節十二經脈的氣血:當我們的十二經脈氣有余時,則蓄藏于奇經八脈;當十二經脈氣血不足的時候,則由奇經“溢出”及時給予補充。
而中醫所謂的八脈實際上說的就是奇經八脈。為什么叫奇經八脈呢?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臟腑,又無表里配合關系,"別道奇行",因此被稱為"奇經八脈"。具體來說就是這八脈是: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和陽蹺脈。
什么是八脈交會穴 ?
八脈交會穴,又稱為“流注八穴”,“交經八穴”。剛才介紹了十二正經和八脈的概念,這八脈交會穴就很好理解了。八脈交會穴就是這十二正經和八脈相教會的八個特定腧穴,這八個穴位均分布于肘膝關節以下的部位。交會穴是指兩條或兩條以上的經脈相互交通、交會的穴位。
八脈交會穴有何作用?
八脈交會穴的治療范圍十分廣泛,僅《針經指南》中記載就可以治療200多種病癥,為什么有這樣的效果呢?這主要是由八穴的特殊性所決定的。八脈交會穴就是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交匯的點,一旦你調整這八個穴位,就可以啟動奇經八脈和十二正經。這就好比江河一樣,小溪流有水了,大河才會滿,最后大海才有水。如果把十二正經比作是小溪的話,奇經八脈就是大海。
由此可見,這八脈交會穴有多重要了,經常艾灸八脈交會穴不僅能治療本經的病癥,還能治療與之相通的奇經八脈的病癥。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來看看八脈交會穴到底是哪幾個穴位吧!
八脈交會穴是哪8個穴位?
關于八脈交會穴,中醫文化中就有一個關于他們的總歌訣,記住了這個歌訣,也就記住了這8個穴位了,這個歌訣就是:公孫沖脈胃心胸,內關陰維下總同;臨泣帶脈外眥頰,外關陽維耳后繞;后溪督脈內眥頸,申脈陽蹺連耳肩;列缺任脈行肺系,照海陰蹺膈喉嚨。
1、八脈交會穴之一:公孫穴
公孫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脾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沖脈。沖脈上至于頭,下至于足,貫穿全身,成為氣血的要沖,能調節十二經氣血故稱"十二經脈之海",又稱"血海"。同婦女的月經有關。
在腳拇指跟后,有一塊很大的腳掌骨,在腳內側沿著這個骨頭按壓,最酸脹的地方就是公孫穴了。公孫穴,是搞定痛經和脾胃疾患的首選溫陽大穴。因為它是脾經的絡穴,入屬脾臟,聯絡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沖脈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種疾患的作用。
2、八脈交會穴之二:內關穴
內關穴屬于十二正經的心包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陰維脈。陰維脈有“維系”全身陰脈的作用,主一身之里。
內關穴,在手臂內側,腕橫紋上兩寸,是打開心結,養顏養心的美麗穴。為手厥陰心包經之絡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寬胸理氣、鎮定止痛之功效。
3、八脈交會穴之三:足臨泣穴
足臨泣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膽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帶脈。帶脈,諸經之約也。怎么理解呢?帶脈繞身一周,如腰帶,能約束縱行的諸脈。
足臨泣,又被稱為人體自帶的“小柴胡湯”,是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位于足背外側。為什么足臨泣穴有類似于小柴胡湯功效呢?因為足臨泣穴主升發人體少陽之氣,解散肝膽郁結之氣,經常艾灸可以解表散熱、疏肝和胃。
4、八脈交會穴之四:外關穴
中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外關穴屬于十二正經的三焦經之絡穴,,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陽維脈。陽維脈有“維系”人身陽經的功能。陽維脈聯絡各陽經,與陰維脈共同起溢蓄氣血的作用。
“陽維為病苦寒熱”。少陽經樞機不利,會出現時冷時熱的癥狀。凡是熱病導致的頭痛、耳鳴、目赤腫痛,或兩側胸腹部疼痛、口苦咽干、牙痛、感冒頭痛等都可以取外關進行治療。同時外關穴也是瞬間恢復聽力的“聰耳神穴”。
5、八脈交會穴之五:后溪穴
中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后溪穴屬于十二正經的小腸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督脈。督脈主一身之陽氣。又稱陽脈之海。
后溪穴怎么找呢?把手握成拳,掌指關節后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有過穴位養生經驗的朋友一定知道,后溪穴能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對于調養頸椎病、慢性腰痛、背痛甚至是機體陽氣不足、督脈不通時效果是很顯著的。
6、八脈交會穴之六:申脈穴
中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申脈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膀胱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陽蹺脈。陰陽蹺脈主我們眼睛的開合,與睡眠相關。
申脈穴在足外側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申脈穴,是最體貼身寒多病者的純陽大藥。因為申脈穴通陽蹺,陽蹺通膀胱經,而申脈本身就是膀胱經的一個重要穴位。所以申脈穴是陽中至陽,用這個穴位既能散除體內寒邪,又能使陽氣通達巔頂。
7、八脈交會穴之七:列缺穴
中醫所謂的“八脈交會穴”是什么?這8個穴位原來有如此妙用!
列缺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肺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任脈。任脈,行于腹面正中線,總任一身之陰經,有被稱為:"陰脈之海"。任脈起于胞中,跟女子妊娠有關,故有"任主胞胎"之說。
列缺穴在腕橫紋上1.5寸處,《四總穴歌》中說“頭項尋列缺”,也就是說,列缺的主要作用是治療頭頸部疾病的,列缺穴”是調節脖子以上疾病的總穴,作用非常大,可以說是專治落枕、偏頭痛的隨身醫師。
8、八脈交會穴之七:照海穴
照海穴屬于十二正經的腎經,,連通的奇經八脈是陰蹺脈。陰蹺脈可以控制眼睛的開合和肌肉的運動。陰蹺脈主陰氣,司下肢運動。
照(zhao)(zhao)海(hai)穴(xue),是告(gao)別(bie)咽(yan)痛(tong)和失眠(mian)的強腎、降火(huo)妙(miao)穴(xue)。該穴(xue)不但能主治咽(yan)喉腫(zhong)痛(tong),配腎腧(shu)、關元、三陰交,還可(ke)以(yi)主治月經不調。另(ling)外,經常艾(ai)灸照(zhao)(zhao)海(hai)穴(xue),對肩周炎、失眠(mian)有輔助治療的作用(yong)。
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人并不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能夠治療我們,身體當中的一些疾病,那么 歷史 上最全的45個穴位大集合,個個都能夠治療疾病,功效也是非常的強大為長壽收藏,那么到底是哪45個穴位呢?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做才是最好的?
偏頭痛:按揉太陽穴
經常按摩頭部太陽穴可以舒經活絡,達到預防頭痛的目的。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方法:每天清晨醒來后和晚上臨睡前,用雙手中指按太陽穴轉圈揉動,先順揉7-8圈,再倒揉7-8圈,這樣反復幾次,連續數日,偏頭痛可以大為減輕。
消化不良:按四縫穴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
方法: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手腳冰涼:揉涌泉穴
中醫學認為,人體諸多經脈都匯集于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系。尤其是刺激涌泉穴,有益于補腎壯陽、強筋壯骨。
方法:用手掌快速揉搓涌泉,直到有熱感為佳,每天早晚揉搓涌泉穴100下,接著揉搓各腳趾100下。堅持揉搓此穴會促使手腳冰涼癥狀減輕。
嗓子疼:按扶突和天鼎穴
如果扶突和天鼎穴不通、有瘀堵,則容易導致喉嚨疼痛、咳嗽、氣喘等。沒事時按揉脖子上的扶突和天鼎穴,可以疏通經絡,緩解嗓子疼痛。
方法: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即可。
頸椎不適:按這幾個穴位
對于頸椎病患者,可以通過自我按摩,緩解頸椎不適,但需長期堅持。選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肩井穴、腕骨穴)后用拇指或食指尖端。
方法:先從腕骨穴開始,依次再點肩井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由輕漸重的按壓3分鐘~5分鐘,之后在穴位上順時針揉3分鐘~5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長期堅持。
鼻塞:按迎香穴
對于單純性鼻塞可通過自我推拿疏通鼻通穴緩解。鼻通穴又名上迎香,在鼻孔兩側鼻唇溝上端盡處。按揉此穴應有明顯的酸脹感。
方法:先以雙手食指指腹,沿鼻翼至鼻根來回磨擦200次,頻率為每分鐘90~100次。然后再用雙手食指按揉兩側的迎香穴或鼻通穴300次,每分鐘約120~16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向外旁開約1.5~2.0厘米,正當鼻唇溝中間處。每天堅持1~2次,還可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婦科病:按三陰交
婦科疾病與肝脾腎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一穴通三經的三陰交穴治療婦科病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比如痛經、帶下、崩漏等問題。
方法:平時可以在早上9點脾經運行時間或空閑時按揉此穴15~20分鐘。
太陽穴
位于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治療失眠
聽宮穴
位于面部,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后方,張口時呈凹陷處。
耳鳴耳聾
印堂穴
位于人體額部,在兩眉頭的中間。
治療鼻炎
風池穴
位于頭額后面大筋的兩旁與耳垂平行處。
1、防治頸椎病
2、疏肝理氣
3、治療偏頭痛
風府穴
位于頸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
1、腦血管疾病
2、老年癡呆
3、治療眼睛干澀
天柱穴
位于后頭骨正下方凹處。
頸椎病
膻中穴
位于胸部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之中點。
1、心血管疾病
2、熬夜疲乏
巨闕穴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6寸。
心絞痛
章門穴
位于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肘尖正對的地方就是。
排解油膩
期門穴
位于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保護肝臟
曲骨穴
位于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治療尿頻尿急
勞宮穴
位于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時,位于中指和無名指指尖處。
降心火
魚際穴
位于第1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
哮喘
合谷穴
位于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1、美容養顏
2、緩解鼻炎
大陵穴
位于腕掌橫紋的中點處,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養護心臟
內關穴
位于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1、心血管疾病
2、失眠
極泉穴
位于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心律不齊
曲池穴
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治療濕疹
足三里穴
位于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1、消化道疾病
2、膝關節痛
3、健脾祛濕
三陰交穴
位于脛骨后緣靠近骨邊凹陷處。
治療濕疹
行間穴
位于第1、2趾間,趾蹼緣的后方赤白肉際處。
降血壓救急
內庭穴
位于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減肥
太沖穴
位于足背側,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1、緩解不良情緒
2、養護肝臟
涌泉穴
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跖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后2/3交點上。
1、治療上火
2、養腎補腎
申脈穴
位于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晨起 養生 法
太白穴
位于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后下方凹陷處。
1、排解疲乏無力
2、脂肪肝
照海穴
位于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
在(zai)平(ping)時的(de)(de)(de)(de)生(sheng)活當中(zhong),我(wo)(wo)們一定要按(an)(an)照正(zheng)確(que)的(de)(de)(de)(de)方法來(lai)解決這些(xie)穴位帶(dai)來(lai)的(de)(de)(de)(de)傷害,保證(zheng)(zheng)我(wo)(wo)們的(de)(de)(de)(de)生(sheng)命更加(jia)的(de)(de)(de)(de) 健(jian)康 才是(shi)最好(hao)的(de)(de)(de)(de)一種(zhong)方式(shi),否則的(de)(de)(de)(de)話也(ye)是(shi)會(hui)影響到我(wo)(wo)們的(de)(de)(de)(de)安全的(de)(de)(de)(de),所以在(zai)平(ping)時的(de)(de)(de)(de)生(sheng)活當中(zhong),即使按(an)(an)照上面所說的(de)(de)(de)(de)這種(zhong)方法來(lai)做給我(wo)(wo)們的(de)(de)(de)(de)身體帶(dai)來(lai)非常好(hao)的(de)(de)(de)(de)功效(xiao),保證(zheng)(zheng)我(wo)(wo)們的(de)(de)(de)(de)生(sheng)命更加(jia)的(de)(de)(de)(de) 健(jian)康 才是(shi)最有效(xiao)的(de)(de)(de)(de)一種(zhong)結(jie)果(guo)還是(shi)最重要的(de)(de)(de)(de)一種(zhong)方式(shi)。
一、臟腑病(bing)在俞穴的反應:
心(xin)臟病(bing)的反應點(dian)在心(xin)俞穴:
肝臟病(bing)的反位點在肝俞穴(xue);
胃臟病的反應點胃俞與隔俞穴;
肺臟病的反應(ying)點在肺俞穴;
腎臟病的反(fan)應在腎俞(yu)穴;
糖尿病的反應點(dian)在胰俞(yu)穴;
癌癥的反(fan)應點在隔俞穴。
二、必須記住的16個穴位。
一切慢性(xing)病一一足(zu)三(san)里(li)
伸展一(yi)(yi)切經脈一(yi)(yi)一(yi)(yi)申脈
一切筋病一一承筋
一切骨病一一絕骨
內外傷一一承山
一(yi)切疹病(bing)一(yi)一(yi)百蟲窩
頭痛一一百會
鼻病一一風門
尿多一(yi)一(yi)小(xiao)指第一(yi)關節上(shang)
更年期病一一隱白
咳喘一一定喘
闌尾病一一闌尾穴
主升一切一一百會
主降一切------涌泉
膽襄炎一一膽襄穴
面(mian)癱一(yi)一(yi)遷正(zheng) (牽正(zheng))
三、古今醫家最(zui)重(zhong)視的穴位
四大古穴(xue):足三里、委申(shen)、列缺、合谷
四大今穴:三陰交、懸(xuan)(xuan)鐘、胰(yi)俞(yu)、隔(ge)俞(yu)(血壓三陰交,懸(xuan)(xuan)鐘中(zhong)風(feng)拋,胰(yi)俞(yu)糖尿病,腫瘤隔(ge)俞(yu)瞧。)
四(si)、萬(wan)金難買的名醫秘(mi)驗(yan) :掌握任何一技一穴皆自(zi)成特(te)色。
1、婦科:子宮、卵巢、盆(pen)腔等病在環跳穴有反應。男科病亦(yi)有反應。
2、婦人(ren)久治不愈的頸肩酸痛(tong)一般為有婦科(ke)病(bing)。
3、胸腔有病在(zai)膻中穴有反應。
4、上腹器官,特(te)別是(shi)胃、十二(er)指腸、胰腺病(bing)在中皖(wan)穴有反應(ying)。在手背第三、四掌骨之(zhi)間反應(ying)劇(ju)烈(lie)。便秘(mi)大腸俞附近(jin)多有錯(cuo)位。
5、肝膽病在期(qi)門有反(fan)應、陽陵泉也(ye)(ye)有反(fan)應,環跳(tiao)穴也(ye)(ye)有壓痛則(ze)可(ke)確診:
6、下腹各器官在(zai)氣海、關元(yuan)、中(zhong)極有反應。
7、腸(chang)胃病(bing)在足(zu)三里有反(fan)應。
8、印堂穴(xue)是治療過敏性(xing)鼻炎(yan)的要穴(xue)。
9、太陽、頭(tou)維、鳳池三穴配合(he)應用幾乎對任(ren)何頭(tou)痛、眩暈有特效,對美尼爾氏病(bing)大(da)都一次(ci)可以治愈
10、中府(fu)穴是肺經臟屬病變廿現經絡反應的壓痛點。
11、坐(zuo)骨(gu)神(shen)經痛(tong)(tong)可在(zai)天宗穴找到壓(ya)痛(tong)(tong)點(dian)。
13、心臟疾病用青靈穴配內(nei)關有特效(xiao)。心絞痛發(fa)作,重按極(ji)泉(quan)、中沖、至陽三穴
12、心臟病突發危急,叫病人仰臥,一(yi)手指(zhi)頭(tou)掐人中,一(yi)手指(zhi)尖用力揉(rou)內(nei)關(guan)、中郄門穴(xue)5-10分鐘即可恢復。有急救(jiu)作用(特效)
14、鼻塞(sai)取風(feng)池、項強(qiang)取承漿,頭(tou)痛取涌(yong)泉,膝痛取尺澤,重按肩井對頭(tou)痛有特(te)效
15、腰痛取腹部(bu)對應(ying)點,用揉(rou)法,揉(rou)至熱力自腹部(bu)深處透到腰部(bu)患處,腰痛可緩解,此時再治腰、事半功倍(bei)。
16、指(zhi)壓飛揚穴(xue)(外踝上7寸(cun)后1寸(cun))對感冒(mao)頭(tou)痛發熱有(you)特(te)效。
17、特效(xiao)穴:呃逆(ni)壓(ya)涌(yong)泉,發熱取大(da)椎,崩漏取隱白(bai),腹個瀉便秘取天樞(shu)。
18、回(hui)陽救醒(xing)新穴:足(zu)心穴,在腳(jiao)掌底(腳(jiao)趾除開)長度足(zu)中線和寬度足(zu)中線之交(jiao)*點即(ji)是(shi),此穴回(hui)陽復蘇快過人中,一般一分鐘即(ji)醒(xing)。按摩涌泉各36次手撫膝部(bu)36次可治膝部(bu)疼(teng)痛(tong)及(ji)臀部(bu)疼(teng)痛(tong)。
19、溫灸肝俞、足三(san)里治(zhi)肝炎有特效(一日一次(ci)),針(zhen)(zhen)陰上穴(陽陵泉上1.5寸)平補(bu)平瀉、針(zhen)(zhen)尖向上斜刺得氣(qi)后留(liu)針(zhen)(zhen)30分(fen)鐘一日一次(ci),留(liu)針(zhen)(zhen)5分(fen)鐘后叫(jiao)病人(ren)做(zuo)前臂外旋并(bing)握拳(quan)動作(zuo),效果良好。
20、女人肩膀酸痛特效(xiao)穴(xue):附分(fen)、膏肓(huang)。
21、肩中治療癱疾、肌肉痿縮、小兒麻痹療效好過肩耦。
22、男人肩膀酸痛特效(xiao)穴:天(tian)柱、肩井。
23、足(zu)跟痛(tong):取涌泉按30秒左(zuo)右即可。
24、腰痛重點按壓(ya)、大腸俞、腎俞,20-30秒,一天(tian)3次,幾天(tian)即(ji)可(ke)--過量的飲食(shi)可(ke)引起腰痛!!!
25、陽萎、早泄(xie):取命門、不容(rong)、中脘、天樞(shu)、關元、進行按壓(ya)每穴3-5分(fen)鐘(zhong)。早泄(xie)按壓(ya):內關及(ji)會陰(yin),每穴10分(fen)鐘(zhong)。
26、糖(tang)尿病(bing)重點取(qu)背俞穴及找(zhao)出硬結推散,背部(bu)為脾、胰、肝、腎(shen)、三焦(jiao)俞。
27、三(san)陽絡(luo)透(tou)郡(jun)門(men),能使腦(nao)部肌肉(rou)和神經瞬(shun)間失去知覺,放松肌肉(rou)。
28、下關穴牙痛的克星(xing),對上牙痛有特效。
29、內臟(zang)病(bing)在腰背的反射(she)痛(tong)(tong)表現:心肺疾(ji)患(huan)以(yi)后(hou)背沉重疼痛(tong)(tong)。肝膽(dan)疾(ji)病(bing)右(you)背側重度不適,胃病(bing)后(hou)背疼痛(tong)(tong)。胰腺 (脾)病(bing)后(hou)背橫(heng)行疼痛(tong)(tong)。子(zi)宮卵巢病(bing)腰髓部沉重酸(suan)痛(tong)(tong)。
30、風(feng)濕(shi)點:膝關節(jie)內(nei)側(ce)間隙處 (內(nei)膝眼內(nei)側(ce)旁開2寸,上水(shui)區點:骸骨上緣稍外萬凹限處,主治(zhi)風(feng)濕(shi)。
31、涌泉與完骨(gu)可治失眠。
32、龍點(dian) (委中(zhong)下(xia)四橫指(zhi)處),主治(zhi)頸(jing)椎(zhui)病及高血壓,早期效果較(jiao)好!
附人體(ti)必要記得二十個穴位
1、腋下
常按揉(rou)極泉穴(xue),有效(xiao)的消除心臟(zang)的郁(yu)毒素
2、肘窩
出(chu)現痰黃氣喘、咽喉腫痛、心(xin)(xin)煩心(xin)(xin)熱、咳嗽咳血、失眠多夢(meng)、口(kou)腔(qiang)潰瘍等問題,可以(yi)拍肘窩5 8分鐘左右
3、膝窩
膝窩部位有(you)一個重要的穴(xue)位叫做委中穴(xue),走的是(shi)膀胱經。如果身體出現(xian)不通暢,毒(du)氣不能及時排(pai)除,就可能引發關節炎(yan),平時可以(yi)常(chang)按摩(mo)此(ci)位置。
4、陰陵泉
常按陰陵泉(quan),可以起到健脾除濕效果(guo)。體內出現脾濕,按揉(rou)5分鐘(zhong),可使脾濕好(hao)轉。
5、足三里
可以(yi)有(you)效(xiao)的(de)健(jian)脾健(jian)胃、除濕氣(qi)。睡(shui)覺之前(qian)可以(yi)選擇按摩(mo)10分鐘左右(you),復方皮(pi)疹、皮(pi)炎等疾病。
6、承山穴
承(cheng)山穴也是除濕氣最有效(xiao)的(de)一個學位。濕熱體質者,平時要按揉此穴,對身(shen)體有很大的(de)幫助(zhu)。
7、豐隆穴
豐隆穴,可以有(you)效(xiao)(xiao)的(de)祛濕(shi)化(hua)痰,長(chang)期按揉可起到健脾護(hu)胃效(xiao)(xiao)果(guo)。經常拍(pai)一拍(pai),會有(you)效(xiao)(xiao)的(de)去除痧斑,對身體(ti)減肥也有(you)著很好的(de)效(xiao)(xiao)果(guo)。
8、膻中穴
膻中(zhong)穴(xue),位(wei)于人體的胸(xiong)中(zhong)間,刺激膻中(zhong)穴(xue)可以(yi)起到調理氣血,快速恢(hui)復元氣等效(xiao)果,還可以(yi)緩(huan)解不良情緒。
9、肩中俞
肩(jian)(jian)中俞,經常出現(xian)肩(jian)(jian)椎(zhui)病、肩(jian)(jian)痛(tong)等(deng)情況的,可(ke)以有效地額緩解疼痛(tong),促進血(xue)液循環。氣喘、咳嗽、看東西模(mo)糊,都(dou)快按壓這個學位。
10、內關穴
內關穴,對胃疼(teng)、暈車(che)有著一定的緩解效(xiao)果(guo),當出(chu)現惡(e)心、嘔吐、胃疼(teng)就可以選擇按壓這個內關穴,就會(hui)出(chu)現不錯的效(xiao)果(guo)。
11、腎俞穴
腎俞穴(xue)(xue),是(shi)補腎抗衰老的好(hao)方法。經常(chang)按壓此穴(xue)(xue)可以緩解腰疼、對腎虛起到治(zhi)療的作(zuo)用(yong)。
12、合谷穴
合谷(gu)穴,是我(wo)們生活中(zhong)最(zui)常用的穴位,可以有(you)效(xiao)的止痛的效(xiao)果,牙痛、頭疼(teng)、腹疼(teng)等都是不錯的治(zhi)療方(fang)法。
13、風市穴:通經絡,瘦大腿
風市穴,經常按壓,可以舒(shu)筋活血,起到減(jian)肥(fei)的作用,解決腳氣、腿腳麻木(mu)等疾(ji)病。
14、陰陵泉:祛濕,瘦小腿
陰陵泉,可以促進腸胃功能的恢復(fu),有利于腸道消化(hua),祛濕、減肥
15、豐隆穴:祛濕化痰
豐(feng)隆穴,可(ke)以(yi)起到健胃除濕的效果。經(jing)常按壓,每次3分鐘左右,就會(hui)有效的幫助身體除濕化(hua)痰(tan)。
16、照海穴:緩解咽喉干燥
堅持按(an)壓(ya),時間10分鐘左右最佳,就(jiu)可(ke)以起到緩解(jie)咽(yan)喉干燥的(de)效果。
17、內庭穴:祛胃火
內庭穴,可以有效的幫助我們(men)治療牙痛、口臭、便(bian)秘等癥狀,幫助我們(men)去除胃(wei)火。
18、大敦穴:清醒頭腦
大敦(dun)穴(xue),經常(chang)按壓(ya)可以幫(bang)助我們祛肝火,治療腹瀉、腹脹等。
19、厲兌穴:通調腸胃
歷兌穴,具有(you)很好的(de)通調腸胃、清熱祛濕(shi),經(jing)常按(an)壓可以促進(jin)腸胃暢通,有(you)利于排(pai)便。
20、竅陰穴:調理偏頭痛、足跟痛
竅陰穴,可(ke)以調理偏(pian)頭(tou)痛、下肢(zhi)麻木、足跟痛等癥狀(zhuang)。每天堅持(chi)按壓3分鐘(zhong),就可(ke)以起到保(bao)健(jian)作用。
上關穴的作用:治療耳聾、耳鳴、偏頭痛、上牙痛、面神經麻木
下關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痹及痙攣、牙痛
翳風穴的作用:治療耳聾、耳鳴、下頜腫痛、面神經麻痹及痙攣
頰車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痹及痙攣、牙痛、下頜關節緊閉
顴髎穴的作用:治療面部神經麻痹及痙攣、三叉神經痛、牙痛
大迎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痹及痙攣、牙痛、下頜腫痛、面部浮腫
神庭穴的作用:治療頭痛、鼻病
陽白穴的作用:治療頭痛、目眩、眼跳、夜盲
絲竹空穴的作用:治療偏正頭痛、目眩、目赤、眼跳
睛明穴的作用:治療眼部諸疾患
四白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目部疾患、面神經痛
巨髎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目部疾患、牙痛、鼻炎、淚囊炎
水溝穴的作用:治療昏迷、中暑、休克
兌端穴的作用: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牙齦腫痛
上星穴的作用:治療頭痛、目痛、鼻痛
攢竹穴的作用:治療眼部疾患、頭痛、眉棱骨痛、鼻塞、面腫
瞳子髎穴的作用:治療眼部疾患、頭痛
承泣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痹、眼跳、目部疾患
迎香穴的作用:治療鼻病、面神經麻痹、面腫
禾髎穴的作用:治療鼻衄、鼻息肉、鼻炎
地倉穴的作用:治療面神經麻痹及痙攣、口角炎、口腔炎
承漿穴的作用:治療糖尿病、顏面病、牙痛、不語
二、胸部腹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天突穴的作用:治療咳喘、咽喉腫痛、咯血、失音、噎嗝
璇璣穴的作用:治療咳喘、咽喉腫痛
神藏穴的作用:治療咳嗽、胸肋脹痛、嘔吐、食欲不振
華蓋穴的作用:治療咳喘、胸滿
膻中穴的作用:治療氣短、哮喘、噎嗝
鳩尾穴的作用:治療胃痛、嘔吐、氣喘、胸滿
上脘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
梁門穴的作用:治療胃腸脹痛、腹泄、不思飲食
中脘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氣喘
下脘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
水分穴的作用:治療水腫、腸鳴、腹痛、腹脹
神闕穴的作用:治療腸鳴、腹痛、腹泄、虛脫
氣海穴的作用:治療泌尿、生殖系統諸癥、便秘、虛脫、水腫
關元穴的作用:治療泌尿、生殖系統諸癥、虛脫、體質虛弱
中極穴的作用:治療泌尿、生殖系統諸癥、下腹痛、水腫
曲骨穴的作用:治療遺精、赤白帶、尿閉
橫骨穴的作用:治療精索及睪丸痛、淋病、遺精、尿閉
人迎穴的作用:治療咽喉腫痛、高血壓
缺盆穴的作用:治療咳喘、胸滿、項強
水突穴的作用:治療咽喉腫痛、咳喘、頸腫
云門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喘息、胸悶
氣舍穴的作用:治療咽喉腫痛、咽食不利、頸項強痛
氣戶穴的作用:治療咳喘、胸肋脹痛
中府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喘息、胸痛
靈墟穴的作用:治療咳嗽、胸肋脹痛、嘔吐、食欲不振
神封穴的作用:治療咳嗽、胸肋脹痛、嘔吐、食欲不振
期門穴的作用:治療胸肋痛、嘔吐、消化不良
不容穴的作用:治療腹滿、嘔吐、胸痛、吐血、咳嗽
章門穴的作用:治療嘔吐、腹脹、腰冷背痛
太乙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
天樞穴的作用:治療胃腸疾患、水腫、月經不調
大橫穴的作用:治療腹泄、便秘、小腹痛、胃下垂
外陵穴的作用:治療臍周痛
帶脈穴的作用:治療婦女經帶病、腰肋痛
水道穴的作用:治療小腹脹滿、尿閉、腹水、精索及睪丸痛
府舍穴的作用:治療腹痛
氣沖穴的作用:治療陰莖腫痛、睪丸痛、婦女經漏胎產諸癥
沖門穴的作用:治療腹脹痛、尿閉
三、人體背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定喘穴的作用:治療哮喘
肩中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背痛、咳嗽、視物不清
肩外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上背部痛、頸項強痛、上臂痛
肩井穴的作用:治療頭項痛、肩背痛、乳腺炎、肩凝
秉風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肩凝
天宗穴的作用:治療肩胛痛、手麻、耳鳴、耳聾、上肢痛
臑俞穴的作用:治療肩臂酸痛
膈俞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吐血、盜汗、肋痛、嘔吐、膈肌痙攣
魂門穴的作用:治療腸鳴、嘔吐、胸背痛
脾俞穴的作用:治療腹脹痛、胸背痛、腹泄、消化不良
京門穴的作用:治療腰肋痛、腸鳴、腹泄
三焦俞穴的作用:治療腹脹、嘔吐、腹泄、腰脊強痛
氣海俞穴的作用:治療腰痛、痔瘡
關元俞穴的作用:治療腰痛、便秘、腹泄、腹脹
膀胱俞穴的作用:治療膀胱諸癥、腹痛、腹泄、便秘、腰脊強痛
秩邊穴的作用:治療腰痛、坐骨神經痛、前列腺炎
白環俞穴的作用:治療遺精、白帶、二便不利、腰胯痛、下肢癱瘓
會陽穴的作用:治療痛經、性機能減退、便血、腹泄、痔瘡
四、胳膊手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商陽穴的作用:治療手痛麻、腦充血
少商穴的作用:治療喉啞、麻痹、嘔吐、呃逆
合谷穴的作用:治療中風、感冒、頭痛、牙痛、月經閉
陽溪穴的作用:治療手痛麻、耳目齒痛
陽池穴的作用:治療感冒、上肢、手腕關節炎
支溝穴的作用:治療大便秘結、手足倦怠
四瀆穴的作用:治療齒痛、肘臂痛
手三里穴的作用:治療齒痛、半身不遂
曲池穴的作用:治療肘中痛、月經不調、上臂痛、半身不遂
肩髃穴的作用:治療肩臂不舉、肩痛、中風、齒痛、半身不遂
曲垣穴的作用:治療神經痛、肩部麻痹
肩髎穴的作用:治療風濕性肩周炎、肩部麻痹
肩貞穴的作用:治療肩關節炎、上肢麻痹
臂臑穴的作用:治療頸椎病、手臂不舉
消濼穴的作用:治療頸痛、麻痹、頭痛
清冷淵穴的作用:治療肩痛、頭痛
天井穴的作用:治療喘息
中魁穴的作用:治療手指不伸
少澤穴的作用:治療口干、前臂痛、小指痛、頭痛
液門穴的作用:治療手臂痛、頭痛、齒痛
前谷穴的作用:治療吐血、耳鳴、手痛
后溪穴的作用:治療肘臂痛麻、耳聾
中渚穴的作用:治療頭痛、耳聾、手臂痛不得屈伸
腕骨穴的作用:治療腕痛、麻痹、指腫
陽谷穴的作用:治療臂痛、腕痛、暈眩、耳聾、耳鳴
養老穴的作用:治療肩臂痛麻、弱視
外關穴的作用:治療上肢麻痹、半身不遂
支正穴的作用:治療肘臂痛、頭痛、感冒
尺澤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哮喘、中風、吐血
小海穴的作用:治療上臂痛麻、心肺痛
青靈穴的作用:治療肘關節傷痛
尺澤穴的作用:治療咳嗽、哮喘、中風、吐血
曲澤穴的作用:治療肘痛、熱病
少海穴的作用:治療頭目眩暈、頸椎病、肘攣手顫、心痛
間使穴的作用:治療調經、心臟病、中風、液腫
列缺穴的作用:治療頭痛
內關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臂痛、心臟病
大陵穴的作用:治療心臟病、熱病
神門穴的作用:治療失眠、頭暈痛、心臟病
魚際穴的作用:治療齒痛、頭痛
少府穴的作用:治療心臟病
勞宮穴的作用:治療中風、齒痛
少商穴的作用:治療喉啞、麻痹、嘔吐、呃逆
五、人體腿部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伏兔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痹、腰痛、胸痛
陰市穴的作用:治療腿痛、水腫、糖尿病
梁丘穴的作用:治療膝部麻痹
犢鼻穴的作用:治療腳氣、膝關節痛麻、水腫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療腳氣、麻痹、各種慢性病、胃病、便秘、全身病
上巨虛穴的作用:治療四肢痛麻、腰痛、腸胃病
條口穴的作用:治療肩臂不舉、不肢痛麻、胃腸病
豐隆穴的作用:治療下肢痙攣、痛麻
下巨虛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腦貧血
解溪穴的作用:治療腳痛、頭暈痛、便秘
沖陽穴的作用:治療胃脹、足麻痹
陷谷穴的作用:治療胸脹痛、盜汗
內庭穴的作用:治療腿腫、頭痛、轉筋
箕門穴的作用:治療腿痛、生殖器病
環跳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筋活血
血海穴的作用:治療一切血病、婦科病
陰谷穴的作用:治療膝痛、陽痿、帶下
風市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木
陰陵泉穴的作用:治療糖尿病、腰病
中瀆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麻痹、下肢病
膝陽關穴的作用:治療膝關節炎、下肢麻痹、腳氣
地機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麻、胃腸病
陽陵泉穴的作用:治療半身不遂、關節炎
足三里穴的作用:治療腳氣、麻痹
漏谷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神衰、脊髓病
三陰交穴的作用:治療前列腺炎、消化不良、性病
三陽交穴的作用:治療小腿痛、頸椎痛
陽輔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
懸鐘穴的作用:治療手足不遂、一切骨病
復溜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痹、浮腫、虛脫、盜汗、腹瀉、腰痛
太溪穴的作用:治療四肢麻痹
照海穴的作用:治療下肢病、腎病
公孫穴的作用:治療一切氣病
環跳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半身不遂、舒經活血、神經痛
承扶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癱瘓
殷門穴的作用:治療腰腿痛、坐骨神經痛
委中穴的作用:治療腰背痛
浮郄穴的作用:治療便秘、膝關節痛、吐瀉、坐骨神經痛
委陽穴的作用:治療膝關節痛、此穴解熱
合陽穴的作用:治療脊髓病、抽筋
承筋穴的作用:治療一切筋痛
筑賓穴的作用:治療腿痛
承山穴的作用:治療內外傷痛
飛揚穴的作用:治療腳氣、眩暈、小腿無力
跗陽穴的作用:治療下肢麻痹、腰胯痛
昆侖穴的作用:治療頭痛、眩暈、腰痛
申脈穴的作用:治療痙攣、此穴主伸展一切
金門穴的作用:治療癲癇、筋病
京骨穴的作用:治療腳痛
仆參穴的作用:治療足跟骨痛
六、腳部足底穴位圖及作用功效
涌泉穴的作用:治療高血壓、呃逆、此穴主將一切
丘墟穴的作用:治療坐骨神經痛、腰痛、肺炎、肋膜炎
解溪穴的作用:治療腳痛、頭暈痛、便秘
中封穴的作用:治療全身麻痹、腰痛、遺尿
沖陽穴的作用:治療胃脹、足麻痹
足臨泣穴的作用:治療全身麻痛、眩暈
陷谷穴的作用:治療胸腹痛脹、炎腫、盜汗
太沖穴的作用:治療腰痛、調經
內庭穴的作用:治療腿腫、頭痛、轉腹
行間穴的作用:治療便秘、腹痛、腰痛
俠溪穴的作用:治療耳聾、頭暈痛、下肢麻痹
厲兌(dui)穴的作用:治療足痛、腦貧血(xue)、麻(ma)痹多(duo)夢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jiankangzonghe/19453.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li)于保護(hu)作者(zhe)版權,注(zhu)重(zhong)分(fen)享,被(bei)刊(kan)用文章因(yin)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chu),未能及時與作者(zhe)取得聯系,或有(you)版權異議的,請(qing)(qing)聯系管(guan)理(li)員(yuan),我們(men)會立即(ji)處(chu)理(li),本站部分(fen)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lai)自于網(wang)絡,轉載(zai)是出(chu)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mu)的,若(ruo)有(you)來(lai)源(yuan)標注(zhu)錯誤或侵犯(fan)了您的合(he)法權益,請(qing)(qing)立即(ji)通(tong)知我們(men)(管(guan)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shi),我們(men)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 改善膚色美容養顏的(de)水(shui)果
下一篇: 推薦浙貝母用法,這(zhe)些吃法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