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太乙穴位位置圖

蘋果(guo)養生(sheng) 2023-06-02 21:43:30

太乙(yi)穴位位置(zhi)圖

目(mu)錄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位(wei)(wei)位(wei)(wei)置圖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的(de)(de)(de)(de)名(ming)詞(ci)解釋(shi)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的(de)(de)(de)(de)穴(xue)(xue)(xue)位(wei)(wei)解剖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的(de)(de)(de)(de)功(gong)效與(yu)作用(yong)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的(de)(de)(de)(de)療法及注意事(shi)項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的(de)(de)(de)(de)位(wei)(wei)置在我們(men)(men)身體的(de)(de)(de)(de)上腹部(bu)。大約于肚臍中(zhong)上處。《千金要方》中(zhong)有(you)記載,也稱作太(tai)(tai)(tai)一穴(xue)(xue)(xue)。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具(ju)有(you)緩(huan)解腹脹、心煩(fan)等(deng)疾病的(de)(de)(de)(de)作用(yong),可以(yi)除(chu)濕(shi)散熱。本(ben)篇,我們(men)(men)就來(lai)說一說,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的(de)(de)(de)(de)具(ju)體位(wei)(wei)置和名(ming)詞(ci)解釋(shi),學(xue)習(xi)太(tai)(tai)(tai)乙(yi)(yi)(yi)(yi)穴(xue)(xue)(xue)的(de)(de)(de)(de)療法及注意事(shi)項,都分別有(you)哪些。希望對這個穴(xue)(xue)(xue)位(wei)(wei)的(de)(de)(de)(de)學(xue)習(xi),能(neng)夠幫(bang)助網友們(men)(men)在日(ri)常生活中(zhong)起到小毛病自(zi)治的(de)(de)(de)(de)目(mu)的(de)(de)(de)(de)。

太乙穴位位置圖

太乙(yi)穴的位(wei)置,位(wei)于(yu)上腹部(bu),當臍中上2寸(cun),距前正(zheng)中線(xian)2寸(cun)。

太乙穴的名詞解釋

1、太乙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shu)足陽(yang)明胃經。《千金要方》作太一(yi)(yi)。別名:太一(yi)(yi)穴。

2、穴義:胃(wei)經氣血在此形成強(qiang)盛風氣。

3、太乙,太,大也(ye)(ye);乙,卯木也(ye)(ye),風也(ye)(ye)。

4、該穴名(ming)意(yi)指胃經(jing)氣血(xue)在此形成強盛(sheng)風氣。

5、本穴(xue)物(wu)質為(wei)關門穴(xue)傳(chuan)來的(de)(de)水濕云氣(qi),因(yin)其較為(wei)滯重,運行是(shi)從關門穴(xue)的(de)(de)天之(zhi) 上部傳(chuan)至本穴(xue)的(de)(de)天之(zhi)下部。水濕云氣(qi)至本穴(xue)后,因(yin)受(shou)腹部外(wai)傳(chuan)之(zhi)熱的(de)(de)作用,水濕之(zhi)氣(qi)膨(peng)脹擴散(san)形成(cheng)橫向運行的(de)(de)強(qiang)盛風氣(qi),故而本穴(xue)名(ming)為(wei)太乙。太一(yi)名(ming)意與太乙同,一(yi)通乙。

太乙穴的穴位解剖

1、當腹直(zhi)肌及其(qi)鞘處(chu);有(you)第八肋間動、靜脈分(fen)支及其(qi)腹壁下動、靜脈分(fen)支;

2、布有第八肋間(jian)神(shen)經分支(內部為(wei)橫結腸)。

太乙穴的功效與作用

1、可緩(huan)解胃疼、腹(fu)脹、心煩、癲(dian)狂等病(bing)癥。

2、功效:除濕散熱。

太乙穴的療(liao)法及(ji)注意(yi)事項

1、【太乙穴(xue)的(de)治(zhi)法原則】:寒(han)則補(bu)而灸之,熱(re)則瀉針出氣。

2、【太乙(yi)穴的(de)針刺方法(fa)】:太乙(yi)穴,直刺0.8—1.2寸(cun)

3、【太乙(yi)穴(xue)的艾灸(jiu)(jiu)方(fang)法】:太乙(yi)穴(xue),艾條灸(jiu)(jiu)5—15分鐘,艾炷灸(jiu)(jiu)3—7壯。

人體有幾個(ge)重要穴位,都有那些

十二經穴氣血流注解

1.手太陰肺經(左右共二十二穴)
穴歌:
手太陰肺十一穴 中府云門天府訣 俠白尺澤孔最存
列缺經渠太淵涉 魚際少商如韭葉 左右二十二孔穴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中府,終于少商。
脈起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端。其支者,從腕后列缺穴,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交手陽明也。多氣少血,寅時注此。
2.手陽明大腸經(左右共四十穴)
穴歌:
手陽明穴起商陽二間三間合谷藏 陽溪偏歷溫溜長
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髎五里近 臂臑肩颙巨骨當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號迎香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商場,終於迎香。
其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入兩筋之中,循臂上廉,入肘外廉,上循臑外前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柱骨之會上,下入缺盆,終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下齒中,還出挾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循禾髎、迎香而終,以交于足陽明也。此經氣血俱多,卯時氣血注此,受手太陰之交。
3.足陽明胃經(左右共九十穴)
穴歌:
四十五穴足陽明頭維下關頰車停 承泣四白巨髎經
地倉大迎對人迎水突氣舍連缺盆 氣戶庫房屋翳屯
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 關門太乙滑肉門
天樞外陵大巨存 水道歸來氣沖次 髀關伏兔走陰市
梁丘犢鼻足三里 上巨虛連條口位 下巨虛跳上豐隆
解溪沖陽陷谷中 內庭歷兌經穴終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頭維,終于歷兌。
脈起於鼻交頞中,旁約太陽之脈,下循鼻外,上入齒中,還出挾口,環唇,下交承漿,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其支別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終脾;其直行者,從缺盆下乳內廉,挾臍入氣沖中;其支者,起胃下口,循腹里,下至氣沖而合,以下髀關,抵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外間;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間,出其端,以交于太陰也。多血多氣,辰時氣血注此。
4.足太陰脾經(左右共四十二穴)
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隱白在足大指頭大都太白公孫盛
商丘三陰交可求漏谷地機陰陵穴血海箕門沖門開
府舍腹結大橫排腹哀食竇連天溪胸鄉周榮大包隨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隱白,終于大包。
脈起大指之端,循指內側白肉際,過核骨后,上內踝前廉,上踹內,循胻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俠咽,連舌本,散舌下;其支別者,復從胃別上膈,注心中。少血多氣,巳時氣血注此。
5.手少陰心經(左右共十八穴)
穴歌:
九穴午時手少陰極泉青靈少海深
靈道通里陰郄邃神門少府少沖尋
流注線:此一經起於極泉,終于少沖。
脈起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俠咽,系目;其直者,復從心系卻上肺,出腋下,下循臑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下肘內廉,循臂內后廉,抵掌后銳骨之端,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內,出其端。多氣少血,午時氣血注此。
6.手太陽小腸經(左右共三十八穴)
穴歌:
手太陽穴一十九少澤前谷后溪藪腕骨陽谷養老繩
支正小海外輔肘肩貞臑俞接天宗髎外秉風曲垣首
肩外俞連肩中俞天窗乃與天容偶銳骨之端上顴髎
聽宮耳前珠上走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少澤,終于聽宮。
脈起小指之端,循手外側上腕,出踝中直上,循臂骨下廉,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臑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貫頸上頰,至目銳眥,卻入耳中;其支別者,別循頰上,抵鼻,至目內眥也。多血少氣,未時氣血注此。
7.足太陽膀胱經(左右共一三四穴)
穴歌:
足太陽經六十七睛明目內紅肉藏攢竹眉沖與曲差
五處上寸半承光通天絡卻玉枕昂天柱后際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風門肺俞厥陰四心俞督俞膈俞強
肝膽脾胃俱挨次三焦腎氣海大腸關元小腸到膀胱
中膂白環仔細量自從大杼至白環各各節外寸半長
上髎次髎中復下一空二空腰髁當會陽陰尾骨外取
附分俠脊第三行魄戶膏肓與神堂噫嘻膈關魂門九
陽綱意舍與胃倉肓門志室胞肓續二十椎下秩邊場
承扶臀橫紋中央殷門浮郄到委陽委中合陽承筋是
承山飛揚踝附陽昆侖仆參連申脈金門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陰小指旁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睛明,終于至陰。
脈起目內眥,上額交巔上;其支者,從巔至耳上角;其直行者,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俠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別者,從腰中下貫臀,入腘中;其支別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俠脊內,過髀樞,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貫內,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端。多血少氣,申時氣血注此。
8.足少陰腎經(左右共五十四穴)
穴歌: 足少陰穴二十七涌泉然谷太溪溢大鐘水泉通照海
復溜交信筑賓實陰谷膝內跗骨后以上從足走至膝
橫骨大赫聯氣穴四滿中注肓俞臍商曲石關陰都密
通谷幽門寸半辟折量腹上分十一步廊神封膺靈墟
神藏中俞府畢
流注淺:此一經起于涌泉,終于俞府。
脈起小指之下,斜趨足心,出然谷之下,循內踝之后,別入跟中,上內,出腘內廉,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膀胱;其直行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俠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多氣少血,酉時氣血注此。
9.手厥陰心包絡經(左右共十八穴)
穴歌:
九穴心包手厥陰天池天泉曲澤深郄門間使內關對
大陵勞宮中沖侵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天池,終于中沖。
脈起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下循臑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別者,從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多血少氣,戌時氣血注此。
10.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共四十六穴)
穴歌:
二十三穴手少陽關沖液門中渚旁陽池外關支溝正
會宗三陽四瀆長天井清冷淵消濼臑會肩髎天髎堂
天牖翳風瘈脈青顱息角孫絲竹張
和膠耳門聽有常
流注線:此一經起手關沖,終于耳門。
脈起手小指次指之端,上出次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臑外,上肩,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遍屬三焦;其支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俠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至目銳眥。多氣少血,亥時氣血注此。
11.足少陽膽經(左右共八+八穴)
穴歌:
少陽足經瞳子髎四十四穴行迢迢聽會上關頷厭集
懸顱懸厘曲鬢翹率谷天沖浮白次竅陰完骨本神邀
陽白臨泣目窗辟正營承靈腦空搖風池肩井淵液部
輒筋日月京門標帶脈五樞維道續居髎環跳風市招
中瀆陽關陽陵穴陽交外丘光明宵陽輔懸鐘丘墟外
足臨泣地五俠溪第四指端竅陰畢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瞳子髎,終于竅陰。
脈起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少陽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走耳前,至目銳眥后;其支者,別目銳眥下大迎,合手少陽,抵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里,出氣沖,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者,從缺盆下腋,循胸,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出膝外廉,下外輔骨之前,直下抵絕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指次指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指,循歧骨內出其端,還貫入爪甲,出三毛。多氣少血,子時氣血注此。
12.足厥陰肝經(共二十六穴)
穴歌:
一十三穴足厥陰大敦行間太沖侵中封蠡溝中都近
膝關曲泉陰包臨五里陰廉羊矢穴章門常對期門深
流注線:此一經起于大敦,終于期門。
脈起大指聚毛之際,上循足跗上廉,去內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陰之后,上腘內廉,循股,入陰中,環陰器,抵小腹,俠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入頏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其支者,從目系下頰里,環唇內;其支者,復從肝,別貫膈,上注肺。多血少氣,丑時氣血注于此。
(六)點穴指要
習武點穴,必須熟知氣血經行之途徑,及按時流注入處。以上所論,僅十二經穴及十二時辰氣血循行流注線,不及于全身各穴。凡練點穴者,應知某時氣血流注于某經,其經之主穴又屬何處,依時辰相距之長短,不難推想而知其所在,此亦如遠行者計行程也。習點穴者,若單憑歌訣而誦或刻于腦而不靈其意識,不下苦恒之功探討研究,則一無所知,難以成才也。所以練習此功者,不僅要熟知各經、各穴之部位,而且要對周身氣血循行之理亦作深奧之探討。然后合并而揣摩之,方能豁然貫通,無論何時何地出手點穴,發無不中,百戰百勝。
取穴歌訣:
點法必先通其取骨度分寸皆適應局部定寸若干份
長寬一傷亦一寸無分老幼或男女骨度分寸取穴存
一二節間定一寸指中橫寬亦寸半拇指首節定一寸
皆用男女定全身悉知要害點穴位百擊百中功夫真
血頭行走穴道歌:
周身之血有一頭日夜行走不停留遇時遇穴若傷損
一七不治命要休子時走在心窩穴丑時需向泉井求
井口是寅山根卯辰到天心巳風頭午時卻與中原會
左右蟾宮在未流風尾屬申屈井酉丹腎俱為戌時位
六宮直等亥時來不教亂縛斯為貴
又曰:
天門暈在地尾子不還鄉兩肋丟開手腰眼笑殺人
太陽并腦后倏忽命歸陰斷梁無接骨臍下急亡身
點穴練功指要:
少林點穴法妙計威天下要得此真機先習運氣法
收氣聚氣海出手丹田發還需調四梢全身歸腦納
四兩撥千斤足彈山倒塌手推鐵墻倒妙在施氣法
莫望苦恒志練出血汗灑撥星伴日月暑寒時不差
子繼亥日來深夜指插沙三載穿墻壁五載石開花
十載劈碎石點穴才成家
十二時辰氣血所注之穴:
子時注人中丑時注天庭寅時注齊空卯時注大杼
辰時注太陽巳時注上倉午時注脈腕未時注七飲
申時注丹田酉時注四海戌時注下陰亥時注涌泉
十二時辰氣血流注歌:
寅時氣血注于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巳脾午心未小腸
膀胱申注酉腎注戌時包絡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會穴歌:
腑會中脘臟會章門筋會陽陵髓會絕骨
血會膈俞骨會大序脈會太淵氣會膻中
五臟募穴歌:
中府肺之募巨厥心募栓期門肝募然章門脾募關
京門為腎募五募主命弦

致命三十六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兩眉之間。
2.頭額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陽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與眼外眥之間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腦戶):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陰穴(又名頭竅陰):位于腦后兩邊,乳突后當浮白與完骨之間。
6.華蓋穴:胸骨柄與胸骨體聯合的中點,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臍上三寸正中。
8.巨闕穴:臍上六寸,即鳩尾穴下一寸。
9.氣海穴(又名丹田穴):臍下一寸五分。
10.關元穴:臍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臍上一寸。
12.中極穴:臍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當于第五肋間。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當于第五肋間。
17.左期門穴:左乳下二肋,相當于七.八肋間。
18.右期門穴:右乳下二肋,相當于七.八肋間。
19.左幽門穴:巨闕穴左開五分。
20.右幽門穴:巨闕穴右開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臍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臍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門穴:左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4.右章門穴:右腋中線第十一肋端下際。
25.左腹結穴(又名左七勞):臍左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結穴(又名右七勞):臍右側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側一寸五分。
28.右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側一寸五分
29.命門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門穴左旁三寸。
31.氣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32.鶴口穴(又名尾宮穴):位于尾骨宮下兩腿骨盡處。
33.海底穴(又名會陰穴):前陰與肛門之間。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關節后方,蜷足時所現的凹陷處。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門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腦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致暈十一穴部位
1.腦戶穴:位于百會穴后四寸五分。
2.囟門穴(又名囟會):位于百會穴前三寸正中。
3.上星穴(又名神堂):入發際上一寸陷中。
4.前頂穴:百會穴前一寸五分。
5.后頂穴(又名頂門穴):位于百會穴后一寸五分。
6.風府穴(又名天星):項后枕骨下兩筋中間。
7.頭維穴:位于額角,入發際角尖處。
8.耳后穴:位于耳后靜脈中。
9.啞門穴:位于風府穴下一寸正中。
10.通天穴:位于前頂穴后五分,再外開一寸處。
11.玉枕穴:位于腦戶穴旁一寸三分。

致殘103穴部位

1.心井穴(又名鳩尾):胸劍突骨下緣。
2.對門穴(又名不容):巨闕穴旁開六寸。
3.扇門穴:即男者左對門穴,女者右對門穴。
4.京門穴(又名氣俞):第十二肋游離間處。
5.五定穴(又名天樞):平臍中旁開三寸。
6.伯勞穴(又名陶道):第一胸椎棘突下。
7.肺使穴(又名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8.膽中穴:平第四肋間隙,兩乳頭之間正中。
9.對心穴(又名至陽):第七胸椎棘突下。
10.風門穴:第二胸椎棘突下。
11.環跳穴:股骨大轉子后上方,當大轉子與胝骨裂孔連線的內三分之二處。
12.蓋膝穴:即膝蓋骨。
13.膝眼穴:臏骨尖兩旁凹陷處。
14.竹柳穴(又名交信穴):脛骨內側緣內側。
15.腳住穴:腳面上的高骨如豆者是也。
16.開腔穴:即兩耳。
17.喬空穴:即兩耳后根部。
18.左耳尖穴:即左耳尖峰。
19.右耳尖穴:即右耳尖峰。
20.眼角穴:即眼梢。
21.大中穴:即鼻中。
22.人中穴:即鼻溝正中。
23.駕梁穴:即鼻梁。
24.咽空穴:即兩個鼻孔。
25.牙關穴:即唇口。
26.咽喉穴:即喉管。
27.將臺穴:即咽喉左右。
28.舌咽穴:舌上咽腔。
29.童骨穴:位于風膊下處。
30.精靈穴:即兩手虎口。
31.曲池穴:屈肘時肘橈側橫紋盡頭處。
32.中脘穴:臍上一寸。
33.六宮穴(又名臍中.神闕):即肚臍。
34.氣關穴(又名氣門):左乳下二橫指處。
35.血瘦穴(又名血關):右乳下二橫指處。
36.掛膀穴:血瘦穴下一分處。
37.肚角穴:位于小腹盆弦之外。
38.命宮穴:位于血關穴之下,氣海穴之右。
39.背心穴:即背部的中心點。
40.腰眼穴: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八分。
41.糞門穴:即肛門口。
42.沖陽穴:足背的最高點,動脈旁。
43.血囊穴:右側十二肋骨下緣。
44.氣囊穴:即小腹左邊。
45.凈瓶穴:即臍左肚角血腕下。
46.脊中穴: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骨的中點。
47.山根穴:即鼻梁之上。
48.對口穴:項后的風府與啞門之間。
49.氣隔穴:臍下三分稍偏左。
50.血海門穴:右側十二肋下三橫指。
51.膈門穴:左側十二肋骨下緣。
52.氣舍穴:鎖骨內側端上緣。
53.開氣穴:即氣舍穴偏右。
54.轉喉穴:即氣舍穴偏左。
55.血倉期門穴:右側鎖骨下八分處。
56.氣血囊合穴:左傍肋骨下。
57.督脈穴:枕骨正中。
58.正額穴:頭額前正中。
59.后海底穴:腎俞穴下一寸八分。
60.攢竹穴:眉內端陷中。
61.正氣穴:左側乳上一寸三分。
62.上血海乳穴:右側乳上一寸三分。
63.氣血二海穴:左右乳下一寸三分。
64.下血海穴:右乳上一寸四分。
65.藿肺穴:中脘與建里之中點向下一寸三分。
66.翻肚穴:藿肺穴向左一寸三分處。
67.泰山穴:離梭子骨四寸處。
68.天突穴:胸骨柄的上緣凹陷中。
69.勞宮穴:第二.三掌骨之間。
70.神門穴:尺側腕關節橫紋頭。
71.手三里穴:曲池穴下二寸。
72.頰車穴:下頷骨前咬肌中。
73.支正穴:尺側腕上五寸。
74.下關穴:顴弓下與下頷關節切跡間凹陷處。
75.足三里穴:犢鼻穴下三寸,脛骨粗隆外側陷中。
76.犢鼻穴:屈膝,臏韌帶外側陷中。
77.肩井穴:肩頭高處,當大椎與肩峰之間。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緣。
79.風市穴:大腿外側膝上七寸。
80.陽陵泉穴:腓骨小頭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窩中動脈外。
82.承山穴:委中與跟腱之間。
83.昆侖穴:外踝與跟腱連線的中點。
84.血海穴:屈膝,臏骨內上緣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兩筋間陷中。
86.尾宮上穴:即尾宮上一分許。
87.鶴頂穴:位于膝蓋骨上緣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點。
89.內踝尖穴:即足內踝最高點。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淚孔穴:(又名睛明):目內眥頭外一分。
92.所聞穴(又名聽宮):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間隙外側近噱突處。
94.絕骨穴(又名懸鐘):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開一寸五分。
97.太淵:腕關節橫紋上,橈動脈外側。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處。
99.曲骨穴:臍下五寸處。
100.大都穴:足拇趾內側本節后。
101.魄戶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三寸。
102.天窗穴:頸側.胸銷乳突肌后緣。
103.箕(ji)門穴(xue):大腿內側,血(xue)海(hai)穴(xue)上(shang)六寸。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zonghe/18611.html.

聲明: 我(wo)(wo)(wo)(wo)們致力于保(bao)護作者(zhe)(zhe)版(ban)權(quan),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wen)章因無(wu)法(fa)(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與(yu)作者(zhe)(zhe)取得聯系,或有版(ban)權(quan)異議(yi)的,請聯系管(guan)理員(yuan),我(wo)(wo)(wo)(wo)們會立即(ji)處(chu)理,本站部分(fen)文(wen)字(zi)與(yu)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duo)信息之目的,若(ruo)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fa)(fa)權(quan)益,請立即(ji)通知我(wo)(wo)(wo)(wo)們(管(guan)理員(yuan)郵箱:),情(qing)況(kuang)屬實,我(wo)(wo)(wo)(wo)們會第(di)一時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tong)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shang)一篇(pian):

下一篇(pia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