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品為常用中藥。始載《神農本草經》,列為中品。
來源:為麻黃(huang)科(ke)植物,草麻黃(huang)、木麻黃(huang)、中麻黃(huang)的干燥莖(jing)枝。均為野生(sheng)。
別名:狗骨、龍沙(sha)、卑(bei)相(xiang)、卑(bei)鹽。
產地:主產于山西、內(nei)蒙、甘肅、新疆、河北等地(di)。
植物形態:草(cao)麻(ma)黃:草(cao)本狀(zhuang)小灌(guan)木,高(gao)20~40厘(li)米。本質(zhi)莖匍匐土中,或稍露地外。綠色枝(zhi)膜(mo)質(zhi)鞘狀(zhuang),包于莖節上,下部1/3~2/3合生,上部二裂(lie),裂(lie)片(pian)銳三角(jiao)形。花(hua)(hua)單(dan)性異株(zhu)(zhu),雄(xiong)株(zhu)(zhu)花(hua)(hua)常3~5朵(duo)集成(cheng)復穗狀(zhuang)花(hua)(hua)序,稀單(dan)生,雌(ci)球(qiu)花(hua)(hua)多單(dan)生于枝(zhi)端,雌(ci)花(hua)(hua)二朵(duo);成(cheng)熟(shu)時苞片(pian)肉質(zhi)、紅色、內有種子兩枚。
采收加工:立秋(qiu)后(hou)霜降以前采收(shou)。太早(zao)則質嫩莖(jing)空,麻黃(huang)鹼含量小,受霜凍則色變紅(hong),暴曬過久,色發黃(huang)。均影(ying)響療效。
性狀鑒別:草麻黃(huang)(huang):細(xi)長圓柱形(xing),有的帶(dai)棕色(se)(se)木質(zhi)莖(jing)。草質(zhi)莖(jing)少分(fen)枝(zhi),黃(huang)(huang)綠色(se)(se),節(jie)間有細(xi)縱棱線,節(jie)上有細(xi)小鱗片,2~3片,基部聯合呈筒(tong)狀,莖(jing)質(zhi)脆,易折斷(duan),斷(duan)時有粉塵飛出斷(duan)面(mian)內心紅黃(huang)(huang)色(se)(se)(俗稱玫瑰心,為麻黃(huang)(huang)主要成分(fen)),微有香氣,味苦(ku)澀。
以(yi)身干莖(jing)粗,淡綠色,斷時有(you)粉塵飛出,內心(xin)充實,味苦澀(se)者為(wei)佳。
主要成分:含L-麻黃鹼(jian)、偽(wei)麻黃鹼(jian)、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發汗、平喘、利水。
1、 發汗(han)。僅在人加熱時(shi)能增加其(qi)發汗(han)量,動物實驗尚未證實本品單獨應用時(shi)有發汗(han)效應。
2、 解熱(re)。麻(ma)黃發揮(hui)油及其主要成(cheng)分松油醇,對正常(chang)小白鼠均(jun)有降溫作(zuo)用(yong)。
3、 解除支(zhi)氣(qi)管痙攣。麻黃鹼(jian)和偽麻黃鹼(jian)能松弛支(zhi)氣(qi)管平(ping)滑肌,且作用較緩(huan)和而持(chi)久,故(gu)能使呼(hu)吸平(ping)順而止喘,亦即所謂(wei)“宣通(tong)肺氣(qi)平(ping)喘”。
4、 利(li)尿。偽麻黃鹼有明顯利(li)尿作(zuo)用。
5、 升壓。麻(ma)黃(huang)鹼能(neng)收縮血(xue)管而(er)升高血(xue)壓,其作用緩進而(er)持久,可維(wei)持數小時。
6、 抗病(bing)。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bing)毒(du)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qie)咀,1、生(sheng)用;2、蜜(mi)制。
三種麻黃原植物對照表:
名稱
草麻黃
木麻黃
中麻黃
全形
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cm
小灌木,可高達1m
灌木高1m
木質莖
橫臥土中或稍露地上
明顯,直立或部分匍匐
莖枝較前二種粗壯
草質莖
分枝少,節間少(2.5~5.5cm)
分枝多,節間短(1.5~2.5cm)
節間長(3~6cm)
葉
2片,裂片銳三角形,下部筒狀占1/3~2/3
葉大部合(he)生上部1/4分離
葉多為三片輪生,基部2/3合生,裂片短,三角形。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肺、膀胱經。
功能:發汗(han)、平(ping)喘、利尿。生用(yong)(yong)發汗(han)力(li)強,蜜制多(duo)用(yong)(yong)于平(ping)喘息止咳。
主治:風寒感(gan)冒,氣喘咳嗽(sou),水腫。適用于感(gan)冒風寒表證(zheng)無(wu)汗者。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平喘和(he)治療外(wai)感風寒(han)。
1、用于平喘止咳。一般需配杏仁,為增強平喘作用。在肺熱喘咳時(如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必須用石膏等清熱藥,入麻杏石甘湯;在肺寒喘咳時(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須加用干姜、細辛、五(wu)味子,為加強(qiang)散寒、祛痰、鎮咳的作(zuo)用,方如小(xiao)青龍湯。
要注意(yi)的(de)是,麻黃雖(sui)有治(zhi)喘(chuan)作用(yong),但連續長時(shi)間(jian)使用(yong)后,效(xiao)力(li)會大減,所以(yi),慢性咳嗽者一般(ban)不宜(yi)久(jiu)服,可間(jian)歇使用(yong)。麻黃有興奮(fen)大腦皮層的(de)作用(yong),如用(yong)量(liang)較(jiao)大,往(wang)往(wang)會引起過度興奮(fen)而致失眠,用(yong)時(shi)宜(yi)從小量(liang)開始,逐漸探索合適的(de)分量(liang)。用(yong)蜜炙麻黃副(fu)作用(yong)較(jiao)少(shao)。
2、用于治療(liao)外(wai)(wai)感(gan)風(feng)寒(han)(如感(gan)冒和(he)流感(gan)早期)。冬季外(wai)(wai)感(gan),寒(han)邪在表,脈浮緊(jin),頭、身肌肉緊(jin)張而疼痛者,用之最為合適。春夏秋的(de)外(wai)(wai)感(gan)風(feng)寒(han)也可以(yi)用,但傷風(feng)有汗則不宜用,所謂“有汗不得用麻黃(huang)”,以(yi)防發汗太過(guo)。 麻黃(huang)配桂枝(zhi),更能(neng)增強發汗作用以(yi)解散風(feng)寒(han),方如麻黃(huang)湯。
3、用于治療水腫。取其有發汗、利尿的作用以減輕水腫。一般與白術同用。治療水腫而伴有表證者,偏寒的,配羌活、防風;偏熱的,配石膏。
4、用于治療風濕關節痛。配薏苡仁或白術(shu)等,通過發汗祛濕,緩解(jie)疼痛。
使用注意:有高血壓者慎用麻黃,用于解表時可以用紫蘇葉代替(ti);用于風濕關(guan)節(jie)痛(tong)時可以(yi)用鹿含草代替(ti)。
用量:常(chang)用量:1.5~9g,用4.5~6g較(jiao)普遍。虛弱者用2.4~4.5g便可(ke)。體質稍好者用于發汗(han)、平(ping)喘時,有(you)時須用至9~12g,用于治療(liao)風濕關節痛時,用量可(ke)較(jiao)大。
處方舉例:1、麻黃湯《傷寒論》:麻黃6g、桂枝6g、杏仁(ren)6g、炙甘草3g,水煎服。
2、麻杏石甘湯《傷寒論》:麻黃4.5g、杏仁9g、生石膏18g(先(xian)煎)、甘草3g,水(shui)煎服。
3、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6g、桂枝6g、白芍6g、細辛3g、干姜6g、五味子3g,制半夏6g、炙(zhi)甘草(cao)3g,水煎服。
注:主(zhu)要成(cheng)分(fen):麻(ma)黃鹼、偽麻(ma)黃鹼,揮發(fa)油。
附:麻黃根:為(wei)草(cao)麻(ma)黃(huang)的干燥根(gen)。呈圓形,有分(fen)枝(支根(gen)),外表(biao)赤(chi)褐色,木質堅硬,斷面淡紅或黃(huang)白(bai)色,細膩放射(she)狀紋理不(bu)明(ming)顯,味微苦。不(bu)發汗而能止汗,多(duo)用于(yu)體(ti)虛多(duo)汗者。
麻黃的功效與作用
1.利水消腫
可(ke)用于水氣(qi)犯(fan)肺(fei),水腫兼(jian)(jian)見肺(fei)氣(qi)壅遏(e)喘(chuan)咳(ke)者(zhe),或肺(fei)失宣降,水道(dao)不(bu)(bu)利,喘(chuan)咳(ke)兼(jian)(jian)見水腫、小便(bian)不(bu)(bu)利者(zhe)。
2.平喘
麻黃(huang)堿(jian)(jian)對支氣(qi)管(guan)平滑肌(ji)有(you)松弛作(zuo)(zuo)用,對于用藥(yao)(如(ru)毛果蕓香堿(jian)(jian))引(yin)起的支氣(qi)管(guan)痙(jing)(jing)攣有(you)顯著解攣作(zuo)(zuo)用,偽麻黃(huang)堿(jian)(jian)與麻黃(huang)堿(jian)(jian)的解痙(jing)(jing)作(zuo)(zuo)用相似,甲基麻黃(huang)堿(jian)(jian)可使支氣(qi)管(guan)擴張。
3.降壓
麻黃主要生物堿能引起血(xue)壓(ya)升高,收縮壓(ya)和舒張壓(ya)都能上升。
4.對心臟的作用
麻黃(huang)所含的(de)麻黃(huang)堿的(de)結構和藥(yao)理作用均(jun)與腎上腺素有相似之處,能使心(xin)肌收縮(suo)增(zeng)強,心(xin)輸出率增(zeng)加,心(xin)率加快,甚至心(xin)律紊(wen)亂。
5.發汗
大鼠(shu)口(kou)服水溶性(xing)提取物(wu)在75~300mg/kg的范圍(wei)內其足底(di)部的水份散(san)發(fa)(發(fa)汗)呈(cheng)現劑量依賴性(xing)發(fa)汗作(zuo)用。
6.鎮咳
麻黃水溶(rong)液提取物對豚鼠氣管機械刺(ci)激所致咳嗽(sou)有(you)明顯的鎮咳作用,約相當于磷酸可待因1/20的效果。
7.對血管的作用
麻(ma)(ma)黃堿能使(shi)心、腦、肌肉血(xue)管(guan)擴張,血(xue)流(liu)量(liang)增加,而使(shi)肺、腎、脾等(deng)內臟和(he)皮膚(fu)、黏膜(mo)血(xue)管(guan)收縮(suo)而血(xue)流(liu)量(liang)減少;并能使(shi)肺動脈的(de)(de)收縮(suo)壓和(he)舒張壓同時升高。因此麻(ma)(ma)黃對(dui)哮喘病人肺動脈高壓者是不利的(de)(de)。
為麻(ma)(ma)(ma)(ma)黃(huang)(huang)科多(duo)年(nian)生草本狀(zhuang)小灌(guan)木植物草麻(ma)(ma)(ma)(ma)黃(huang)(huang)(Ephedra sinica Stap f.)(見圖2-74)。雌雄(xiong)異株(zhu),以(yi)綠色(se)莖枝和(he)根入藥(yao)。全草含多(duo)種生物堿(jian)(jian)(jian),主(zhu)要(yao)為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堿(jian)(jian)(jian)、偽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堿(jian)(jian)(jian),此外還含有微(wei)量的甲基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堿(jian)(jian)(jian)、甲基偽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堿(jian)(jian)(jian)、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定(ding)堿(jian)(jian)(jian)、麻(ma)(ma)(ma)(ma)根素、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唑酮等。地上部(bu)分:味辛、微(wei)苦,性溫(wen);有發汗、平喘、利(li)尿功能;主(zhu)治風寒感冒、發熱無汗、咳喘水腫。根:味甘、澀(se),性平;有止(zhi)汗作用;主(zhu)治自汗、盜汗。主(zhu)產內(nei)蒙古、寧夏(xia)、甘肅(su)、陜(shan)西等省(sheng)、自治區。麻(ma)(ma)(ma)(ma)黃(huang)(huang)是提取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堿(jian)(jian)(jian)的主(zhu)要(yao)原料,麻(ma)(ma)(ma)(ma)黃(huang)(huang)堿(jian)(jian)(jian)在我國大(da)量使(shi)用并出口。
圖2-74 麻黃植株形態(tai)圖
1.雌球花(hua)枝 2.雄球花(hua) 3.雄花(hua)
其同(tong)屬(shu)植物木賊(zei)(EequisetinaBge.),主(zhu)產(chan)內蒙古、河北、山西、寧(ning)夏、新(xin)疆、青海、陜西、甘肅、四(si)川等省、自治(zhi)區(qu);中麻(ma)黃(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主(zhu)產(chan)甘肅、新(xin)疆、青海等省、自治(zhi)區(qu)。都同(tong)作麻(ma)黃供藥用(yong)。
麻黃具有耐(nai)寒(han)、耐(nai)熱和耐(nai)旱怕澇的(de)特性,土(tu)壤以砂土(tu)或壤土(tu)為宜(yi)。野生的(de)麻黃,雌雄株各呈群團(tuan)狀分布,很少共(gong)生在同一塊地(di)內。
麻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中藥,麻黃其實在生活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中醫里面一般主要用麻黃治療風寒感冒,因為麻黃有很好的發汗的作用,但是其實麻黃應該是發汗比較強力的一種藥物,所以需要注意食用禁忌。那么,一般,麻黃都有哪些重要的作用功效呢?
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麻黃、中麻黃的干燥莖枝。均為野生。
別名:狗骨、龍沙、卑相、卑鹽。
產地:主產于山西、內蒙、甘肅、新疆、河北等地。
植物形態:草麻黃:草本狀小灌木,高20~40厘米。本質莖匍匐土中,或稍露地外。綠色枝膜質鞘狀,包于莖節上,下部1/3~2/3合生,上部二裂,裂片銳三角形。花單性異株,雄株花常3~5朵集成復穗狀花序,稀單生,雌球花多單生于枝端,雌花二朵;成熟時苞片肉質、紅色、內有種子兩枚。
采收加工:立秋后霜降以前采收。太早則質嫩莖空,麻黃鹼含量小,受霜凍則色變紅,暴曬過久,色發黃。均影響療效。
性狀鑒別:草麻黃:細長圓柱形,有的帶棕色木質莖。草質莖少分枝,黃綠色,節間有細縱棱線,節上有細小鱗片,2~3片,基部聯合呈筒狀,莖質脆,易折斷,斷時有粉塵飛出斷面內心紅黃色(俗稱玫瑰心,為麻黃主要成分),微有香氣,味苦澀。
以身干莖粗,淡綠色,斷時有粉塵飛出,內心充實,味苦澀者為佳。
主要成分:含L-麻黃鹼、偽麻黃鹼、揮發油等。
藥理作用:發汗、平喘、利水。
1、發汗。僅在人加熱時能增加其發汗量,動物實驗尚未證實本品單獨應用時有發汗效應。
2、解熱。麻黃發揮油及其主要成分松油醇,對正常小白鼠均有降溫作用。
3、解除支氣管痙攣。麻黃鹼和偽麻黃鹼能松弛支氣管平滑肌,且作用較緩和而持久,故能使呼吸平順而止喘,亦即所謂“宣通肺氣平喘”。
4、利尿。偽麻黃鹼有明顯利尿作用。
5、升壓。麻黃鹼能收縮血管而升高血壓,其作用緩進而持久,可維持數小時。
6、抗病。麻黃揮發油對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
炮制:切咀,1、生用;2、蜜制。
性味:辛、苦、溫。
歸經:入肺、膀胱經。
功能:發汗、平喘、利尿。生用發汗力強,蜜制多用于平喘息止咳。
主治:風寒感冒,氣喘咳嗽,水腫。適用于感冒風寒表證無汗者。
臨床應用:主要用于平喘和治療外感風寒。
1、用于平喘止咳。一般需配杏仁,為增強平喘作用。在肺熱喘咳時(如肺炎、急性支氣管炎),必須用石膏等清熱藥,入麻杏石甘湯;在肺寒喘咳時(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須加用干姜、細辛、五味子,為加強散寒、祛痰、鎮咳的作用,方如小青龍湯。
要注意的是,麻黃雖有治喘作用,但連續長時間使用后,效力會大減,所以,慢性咳嗽者一般不宜久服,可間歇使用。麻黃有興奮大腦皮層的作用,如用量較大,往往會引起過度興奮而致失眠,用時宜從小量開始,逐漸探索合適的分量。用蜜炙麻黃副作用較少。
2、用于治療外感風寒(如感冒和流感早期)。冬季外感,寒邪在表,脈浮緊,頭、身肌肉緊張而疼痛者,用之最為合適。春夏秋的外感風寒也可以用,但傷風有汗則不宜用,所謂“有汗不得用麻黃”,以防發汗太過。麻黃配桂枝,更能增強發汗作用以解散風寒,方如麻黃湯。
3、用于治療水腫。取其有發汗、利尿的作用以減輕水腫。一般與白術同用。治療水腫而伴有表證者,偏寒的,配羌活、防風;偏熱的,配石膏。
4、用于治療風濕關節痛。配薏苡仁或白術等,通過發汗祛濕,緩解疼痛。
使用注意:有高血壓者慎用麻黃,用于解表時可以用紫蘇葉代替;用于風濕關節痛時可以用鹿含草代替。
用量:常用量:1.5~9g,用4.5~6g較普遍。虛弱者用2.4~4.5g便可。體質稍好者用于發汗、平喘時,有時須用至9~12g,用于治療風濕關節痛時,用量可較大。
處方舉例:1、麻黃湯《傷寒論》:麻黃6g、桂枝6g、杏仁6g、炙甘草3g,水煎服。
2、麻杏石甘湯《傷寒論》:麻黃4.5g、杏仁9g、生石膏18g(先煎)、甘草3g,水煎服。
3、小青龍湯《傷寒論》:麻黃6g、桂枝6g、白芍6g、細辛3g、干姜6g、五味子3g,制半夏6g、炙甘草3g,水煎服。
注:主要成分:麻黃鹼、偽麻黃鹼,揮發油。
附:麻黃根:為草麻黃的干燥根。呈圓形,有分枝(支根),外表赤褐色,木質堅硬,斷面淡紅或黃白色,細膩放射狀紋理不明顯,味微苦。不發汗而能止汗,多用于體虛多汗者。
副作用:
不良反應主要有惡心、頭痛,眩暈、刺激胃,腹瀉、焦慮,精神病、腎結石、震顫、口干、不規則或心跳節律,心臟的損害、高血壓、煩躁不安;神經質睡眠問題、食欲下降、沖洗,出汗、排尿增加等,副作用和不良反應的危險似乎與先前存在的條件,如心臟病,血壓高的人更多;心率紊亂;甲狀腺疾病,低血糖,青光眼;焦慮,青光眼;嗜鉻細胞瘤,糖尿病,腎臟疾病或腎石頭,精神疾病或精神疾病史,前列腺肥大,腦供血不足和癲癇發作,中風或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史。這些衛生條件的人士,應避免麻黃。與以麻黃,麻黃堿,偽麻黃堿過敏的人或也應避免麻黃。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jiankang_11/98540.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li)于(yu)(yu)保護(hu)作者版權(quan),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wen)章(zhang)因無法核實真實出(chu)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huo)有版權(quan)異議(yi)的,請聯(lian)系管理(li)員(yuan),我(wo)們(men)會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fen)文(wen)字與圖片資(zi)源(yuan)(yuan)來(lai)自(zi)于(yu)(yu)網(wang)絡,轉載是出(chu)于(yu)(yu)傳遞更(geng)多信息之(zhi)目的,若(ruo)有來(lai)源(yuan)(yuan)標注錯(cuo)誤或(huo)侵犯了您的合(he)法權(quan)益,請立即通(tong)知我(wo)們(men)(管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men)會第一(yi)時(shi)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qian)意,謝(xie)謝(x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