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炮姜的炮制
炮制(zhi)是(shi)(shi)(shi)中(zhong)藥加(jia)工中(zhong)的(de)(de)專用名詞,用我(wo)們平時的(de)(de)話說,也就是(shi)(shi)(shi)炒制(zhi),中(zhong)藥炮姜(jiang)就是(shi)(shi)(shi)把新鮮的(de)(de)姜(jiang)曬干以后,再(zai)放入鍋中(zhong)炒制(zhi),一(yi)直炒到外表發(fa)黑而內里是(shi)(shi)(shi)老黃色(se)時,才能取出,晾涼以后即可入藥。
2、中藥炮姜的功效
中(zhong)藥(yao)泡(pao)姜在泡(pao)制好(hao)以后可以與一些補氣和補血的藥(yao)用(yong)搭配使用(yong),具有(you)溫(wen)經活(huo)血和溫(wen)中(zhong)散寒等多(duo)種功效(xiao)(xiao),在中(zhong)醫中(zhong)經常(chang)被(bei)用(yong)來治(zhi)療(liao)人類的腹瀉(xie)和便血以及四肢怕冷等不良癥狀(zhuang),治(zhi)療(liao)功效(xiao)(xiao)明(ming)顯(xian)。
3、中藥炮姜的特點
生姜(jiang)(jiang)在(zai)經(jing)過(guo)不同的(de)加工方(fang)法以(yi)后可以(yi)制成(cheng)煨姜(jiang)(jiang)和干姜(jiang)(jiang)以(yi)及炮(pao)姜(jiang)(jiang)等(deng)多種中藥材,而炮(pao)姜(jiang)(jiang)就是這(zhe)些(xie)姜(jiang)(jiang)類中藥中最重要的(de)存在(zai),它也叫(jiao)黑姜(jiang)(jiang),通過(guo)加工讓生姜(jiang)(jiang)的(de)辛散之(zhi)氣去除,讓它具(ju)有了更出色的(de)止(zhi)血和溫中以(yi)及止(zhi)瀉等(deng)功效,因此(ci)中藥炮(pao)姜(jiang)(jiang)多被用于人類胃(wei)腹冷痛之(zhi)癥(zheng)的(de)治療。
1、中藥炮姜能止血
中藥(yao)炮姜有出色的止血(xue)(xue)(xue)作用(yong),可以用(yong)于人類脾胃(wei)虛寒和(he)多種出血(xue)(xue)(xue)性疾病的治療,像血(xue)(xue)(xue)痢和(he)吐血(xue)(xue)(xue)以及便血(xue)(xue)(xue)都疾病都會在治療時用(yong)到炮姜,不(bu)過單獨使用(yong)炮姜治療效果不(bu)明顯(xian),在治療時應該加入人參、黃芪(qi)和(he)附(fu)子等中藥(yao)材,這樣會讓它(ta)的止血(xue)(xue)(xue)功(gong)效得到更好(hao)的發揮。
2、中藥炮姜能止瀉
止瀉(xie)是中藥(yao)炮姜的重要功效,它入藥(yao)以(yi)(yi)后(hou)性質溫(wen)(wen)和(he)可以(yi)(yi)溫(wen)(wen)暖脾(pi)胃,能溫(wen)(wen)中止痛(tong)和(he)止瀉(xie),對人(ren)們因脾(pi)胃虛弱出現的腹(fu)瀉(xie)和(he)腹(fu)痛(tong)有良好的治療功效,在治療時(shi)可以(yi)(yi)與(yu)厚(hou)樸和(he)附(fu)子(zi)等(deng)中藥(yao)材(cai)搭配使用,另外(wai)炮姜對女性產后(hou)血虛也有很好治療效果,可以(yi)(yi)與(yu)當歸和(he)桃仁一起使用。
中藥炮姜的副作用
中藥(yao)炮(pao)姜是(shi)一種性(xing)質(zhi)溫和(he)(he)的(de)中藥(yao)材,它是(shi)沒(mei)有副(fu)作用(yong)存在的(de),不(bu)過它在入藥(yao)與(yu)其他中藥(yao)材搭配時(shi),數(shu)量(liang)應該嚴格按中醫藥(yao)師的(de)藥(yao)方去執(zhi)行(xing),不(bu)能隨意(yi)改變,另外把中藥(yao)炮(pao)姜當保健性(xing)藥(yao)品(pin)食用(yong)時(shi),用(yong)量(liang)也不(bu)宜過大,不(bu)然容易出現上火(huo)和(he)(he)胃酸過多等不(bu)良癥狀,對身(shen)體健康極為不(bu)利。
修制是最簡單的炮制方法,也可以說是種藥物進行炮制的準備階段,主要通過修治,以除去雜質,并將大塊段變為小塊小段,便于再加工。炮制。
修制的方法包括揀、摘、揉、擦、磨、刷,刮、鎊、刨、剝、切、搗、敲,碾、簸、籮、篩、劈、鋸、扎、榨等項目。
1、揀:用于揀去不入藥的部分和雜質,一般是除凈核粒、果柄,枝梗、皮殼、蟲蛀、霉粒、走油種仁(油粒)、泥塊、沙石等,如棗仁、柏子仁揀凈核殼,連翹揀去果柄,杏仁揀凈油粒,佩竺、荊芥揀去須根和雜草,乳香、沒藥揀去木屑、五靈脂揀去泥沙。
2、摘:將根莖、花葉等類藥物的殘莖、葉柄摘除,使藥純凈,夏枯草摘梗柄,川連摘除絨根及時葉柄等。
3、揉:對某些藥物須揉碎后,再通過篩、簸除去莖梗雜質,如桑葉、臭梧桐葉等;某些質地松軟而呈條狀的藥物,須揉搓成團,便于調配和煎煮,如竹菇、谷精草等。
4、擦:用二塊木板,將藥物置于中間來回唐擦,達到除去外皮和擦碎,如萊菔子、火麻仁、牛蒡子等。
5、磨:用石磨墊高磨芯,把藥物磨去外皮、殼、刺等,如扁豆衣、刺蒺藜、蒼耳子。
6、刷:用刷子刷去藥物表面的灰塵或茸毛,如枇杷葉、石葦須刷去葉背的絨毛;瓦楞子、牡蠣刷去沙土。
7、刮:用鐵刀、竹刀或瓷片刮去藥材外面的粗皮或青苔,如杜仲、肉桂、厚樸、黃柏等;刮去茸毛的如金狗脊、毛知平等。
8、鎊、刨:用鎊刀或木刨,將藥物鎊刨成薄片,便于入藥煎汁,如鹿角片、羚羊角片、檀香片,蘇木片等。
9、剝:將藥物敲擊后,取殼去種仁,或取仁去殼,如蔻仁、蔻殼、草果仁、砂仁殼、使君子仁、石蓮肉、白果、桃仁、杏仁等。
10、切:切法廣泛應用于根莖、藤木、皮殼、葉、草類藥材,將原藥或潤軟后的藥材,按不同的藥物用刀或切片機切成片或小塊。一般分橫切的園形、咀片,斜切的斜片,直切成順片,橫或直切成絲、方塊等,切片的厚薄長短,簡介如下:
(1)根、根莖和藤類:質地比較硬的切薄一些,約1.5mm左右,如獨活、川芎等;質地比較疏松的切厚一些,約3mm左右,如肉蓯蓉、鎖陽等,形狀細長的可切成小段,約長1—1.5cm,如茅根、蘆根,夜交藤等。
(2)皮類:質地堅硬而厚可切成絲絲,寬約6mm,如厚樸、黃柏;質地較疏松而薄的可切成寬絲,寬約1—1.5cm,如杜仲;質地松脆者可不切,如地骨皮、遠志等。
(3)葉類:質地厚而韌者,不易碎者,切成寬約o.3-1.5cm的絲,如枇杷葉、石葦等。
(4)全草類:莖較細一般可切成長1.5cm的段,如麻黃、薄荷等,較粗的一般可切成長O.6-lcm的段,如藿香,佩蘭等。
(5)花、果實和種子類:較大的或難以干燥的果實可切成片,約切成3—4片,如山楂,木瓜等;有些果皮可切成絲,寬約o.5-lcm,如瓜蔞;花和較小的果實,種子一般不切。
由于藥物軟硬不一,大小不一,除了少藥材可以干貨直接切制外,一般都須通過不同程度的水浸、水洗,噴灑淋水等法,使其濕潤回軟后才可切制,也有需要先經烘煨、蒸軟后才能切制的。
潤藥的辦法可歸納為:水浸法,如檳榔等;水洗法,如威靈仙等;沉水法,如桂枝等;噴水法,如枳殼、薄荷等;淋水法,如荊芥、藿香等。潤切法,如三棱、莪木等;蒸切法,如雞血藤、肉蓯蓉、黃芩等;煨切法,如木香、肉豆蔻等;烘切法,如獨活、當歸等。
總之,切片既利于藥材的干燥和制劑時的粉碎,又便于配方時的稱量和煎藥時有效成分的煎出。
11、搗:是將藥物打碎或打爛的方法。量多者放石臼內搗,量少者置沖筒內沖擊搗碎,如生姜搗汁、鮮生地搗汁、砂仁搗碎等。
12、敲:用鐵錘或木錘將堅硬的藥物敲擊成小塊或碎粒.如磁石、牡蠣、石決明,海蛤殼等。杏仁、桃仁、蔞仁以手工或機械敲壓扁,麥冬可敲后去心。
13、碾:將藥材置碾槽(鐵船)中碾碎或成粉。
14、簸、籮、篩:都是用來除凈藥物中的非藥用部分和雜質,去掉葉屑可用簸法,除去枝梗可用篩法,除凈灰屑可用籮法,一般都是同時采用的凈雜方法。
15、劈,鋸:將粗、大長枝,難以切片的藥物,先行劈小或鋸短,如松節、茯神木、雞血藤,鹿角、柘木等。
16、軋、榨法:軋法現將藥物軋成二片,或軋曲在一起,如川楝子、枳殼,現已改機械切片。榨法,用榨床榨去藥物中之油質,以減去毒性和刺激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蔞仁霜;生姜搗爛后榨取姜汁,煎膏滋藥時榨取藥汁。
水制
將藥材用水洗、浸泡等方法加以處理,稱水制法,其目的是使藥物達到潔凈(除去雜質、異物、非藥用的鹽分、泥沙、穢惡氣味等),使植物類藥物變軟,便于切片;使礦物類藥物質地純凈,細膩、同時能降低毒性、減少副作用。水制法包括洗,淘、浸、潤、漬、腌、提、水飛等項目。
1、淘洗:用水洗漂去藥物表面的泥土、雜質。淘法適用于種子、果實,比較細小的塊根、根莖類藥材,操作時藥在水中攪拌,除去浮起雜質,反復淘洗至水清藥凈為度,如菟絲子、王不留行等。此法適用于較大的根和根莖,洗去泥沙為主,洗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損失藥效,如羌活、防風要動作快,水中洗滌時間短、又稱“搶水洗”;有些含多量粘液成分的種子,水洗粘結成團,不宜水洗,如車子、葶藶于;對貝殼及某些動物藥材,如牡蠣、石決明、刺猬皮等臟垢較多,洗的時間要長一些。
2、淋潤:藥材不直接放入水中,而用水或其它溶液(酒、醋)反復淋灑,并乘濕用草包或蒲包包裹,使藥材軟化,便于加工切制,如薄荷、佩蘭等。
3、浸泡:浸是將藥材用于或酒,醋短時間浸漬,以溶液為藥材吸盡為度,能使藥材軟化,便于切制,如威靈仙、常山。
泡是將藥物較長的伺浸在水中,它能減除藥材的毒性物質,如半夏、南星,能除去動物藥材附著的不潔物,如龜版、鱉甲、驢皮,虎骨等。浸泡的時間長短、應隨地區、氣候、季節不同而異,校情況須定期換水和不斷攪拌,防止藥材發霉、腐爛,變質;氣溫較高的季節浸泡時間宜短、氣溫較低的季節浸泡時間可稍長,一般浸泡至七八成透即可撈去,悶潤至全部軟透,動物之甲骨需將其附著物泡至腐敗,能與骨甲分離為度。
4、水漂:將藥物浸于清水中,反復清洗,利用水來溶解、清除某些藥材的毒性,鹽分及腥臭味等,便于服用和增強療較。
水漂必須注意季節、時間以及水的多少和換水次數等,最好的季節是春秋兩季,此時溫度適宜,夏季氣溫高,易腐爛,冬季低溫,易凍結,都可能致使藥材變質影響藥效。漂的時間,天涼稍長,天暖較短,并宜按不同的藥物和藥用部分而定,最好在流水中漂洗,半夏、南星等有毒根莖類,漂藥時間可長些,海藻、昆布等無毒物,漂洗時間可短些。
5、漬:其目的和方法和浸、潤近似,適用于根莖類藥材,浸潤一般用清水,潰法既可用清水,也可用酒、醋,如大黃、黃連用酒漬。
6、腌:腌法是用食鹽或生姜、明礬等浸漬藥材,能達到解毒、防腐的目的,如鮮附子以鹽鹵水腌制,鮮半夏以鮮生姜、白礬腌制。
7、提:提煉,主要使結晶體鹽類藥物通過水溶、沉淀濾去雜質,重結晶使藥物純凈,如樸硝得煉成芒硝。
8、水飛:系借藥物的微粒大小不同,在水中有不同的沉降速度,以制取微細粉末的一種方法。一般常用于礦物類藥材,操作時把已經粉碎的藥物加水共研,研至乳缽底部無響聲時,再加較多的清水攪拌,樣藥材自然細浮粗沉,傾倒出上部的混懸液,然后再將剩下的粗末繼續加水研磨,如此反復操作,至全部藥材都變成混懸液為止。將混懸液合并靜置沉淀,傾出清水,將沉淀物曬干研細備用。
水飛能防止藥材研磨粉末時飛揚損耗,能將原藥中可溶于水的鹽類分離,能使藥物特別細膩,內服時易于吸收,不致損傷腸胃,外用時可減少刺激,可提高療效,故不溶性的礦物、貝殼類藥材,如朱砂、雄黃、爐甘石、珍珠層粉、珍珠等,用作軟喉、點眼、制丸劑的掛衣,均可采用水飛法制備。
火制
凡將藥材直接或間接(或加入其他輔料)放置火上加熱處理的方法,統稱為火制法,本法使用廣泛,其目的除把質地堅硬的藥物,使之脆、酥便于制劑,使不易煎出有效成分的藥物容易發揮藥效,防止藥物的霉蛀。此外,尚有少數藥物有毒或藥性猛烈者,火制后可降低或消除毒性和副作用。
火制法的適用范圍雖廣,然某些芳香性藥物如薄荷,香薷、白蔻仁、砂仁等不能應用,火制會使芳香的有效成分揮發,損失藥效,礦物中的雄黃、朱砂不能火制,見火便有毒成分砷、汞分解,加劇毒性。
根據藥物的性質,以及臨床的需要,使藥物干燥、酥松、焦黃或炭化,主要采用炒(炙)煨、炮、煅、煉、烘、焙、烤、燎等火制方法。
1、炒:經過修制或加工切制的干燥藥材,置于鍋內用火加熱,不斷翻動至一定程度稱為炒,是常用的一種火制法,又分清炒和加輔料炒兩類:
(1)清炒:根據炒的程度不同,分炒黃、炒焦、炒炭。
①炒黃將藥材置于鍋內,以微火短時間加熱翻動,炒至表面黃色,內部基本無變化,并能嗅到藥材所散發出的固有氣味,外部鼓起爆裂。炒黃是使藥材膨脹,易于煎出有效成分,能矯臭,能使含甙類藥材中之酶被破壞,有利于藥材的保存。如炒白芍、炒黨參、炒杏仁、炒棗仁、炒王不留行。
②炒焦:將藥材置于鍋內以較強的火力加熱,炒至外面焦黃或焦褐,內部淡黃并有焦香氣味為度。如焦六油、焦山楂,此類藥物炒焦,可增強健脾消食作用。
③炒炭:將藥材置于鍋中以武火加熱,炒至表面枯黑,內部焦黃或褐為度,此謂炒炭存性。為防止炒后全部炭化而失去藥性,出鍋后及時翻動,促使熱量散發,如地榆炭、槐花炭,炒炭可增強止血、收斂作用。
(2)輔料炒:根據所加輔料不同,分麩炒、土炒、米炒等,加液體輔料(蜜、酒、酷等)炒稱炙。
①麩炒:利用麥麩加熱時發生的煙以薰黃藥材的方法稱為麩炒。麩炒藥物多能增強健脾和胃之功,并能減少藥物中的不良刺激性,或起到矯味、矯臭作用。
操作方法:先將鍋加熱,將干麩皮適量散布于鍋內,麩皮遇熱即發煙,待起濃煙時,放入藥材,不斷炒拌,以將藥材薰黃為度,炒好立即出鍋,傾入鐵篩中,篩除炒焦的麩皮及灰末,晾涼即可,如出鍋色澤淺者,可將出鍋之藥材和麩皮一起燜一些時間,如要求色淺些,過篩除去麩皮即可。
所用麥麩之量,一般十公斤藥材用麩皮一公斤,以將藥材薰黃為度,如麩炒白術、枳殼、僵蠶、椿白皮等。
②土炒:用灶心土與藥材同炒,使藥材成焦黃色或土黃色的方法。因灶心土性味辛溫,有溫中、止血、止嘔之效,井能中和胃酸,與藥材同炒可增強補脾和胃、止嘔止瀉功能。
操作方法:先將灶心土研成細婁,置于鍋內拌炒,等土熱并驅除一些揮發物后,再將欲炒之藥材倒入,炒拌至焦黃色,并可嗅到藥材的焦香味時,出鍋,篩去灶心土即可。
土炒所用灶心土之量,無嚴格規定,與藥材炒拌后,使能均勻地掛上一層即可。如土炒白術、山藥、白芍等。
③米炒:將藥材同大米同炒,借助熱力與米的煙氣將藥材薰黃,這樣能使藥材增強補中益氣的作用,并能降低藥材的燥性、毒性。
操作方法:米和藥材同置鍋中,文火炒至米呈深黃色,藥物亦薰至黃色,出鍋,篩去米,放涼即得,如米炒黨參、山藥,斑蝥米炒去毒(其米有毒應棄去,并深埋之,以免雞鴨等食之中毒。)
④蜜炙(炒):用蜜炒藥材的方法。蜂蜜性味甘平,有補中潤肺,緩急寧嗽、解毒矯味的作用,所以蜜炙的藥物,能增強補中潤肺之作用。操作方法先將蜂蜜置鍋中用文火熬煉至沸,去雜質,即得煉蜜。蜜炙的方法有蜜拌后炒,炒后加官蜜、先下蜜后下藥物,常用者為煉蜜略加適量開水和勻于鍋中,然后倒入藥物,不斷翻炒,使蜜與藥物攪勻,蜜汁吸入藥中,炒至色黃不粘手為度,然后出鍋晾晾。煉蜜要注意適度,太老質稠不易炒拌,色澤不艷;太嫩則水分不易干燥、藥物易粘手。
蜜炙后增加滋補、潤肺作用的藥物有炙黃氏,炙甘草、炙麻黃、炙紫菀、炙桑皮等。
一般用蜜量,多為每公斤藥物用400克左右,體輕質松之花、草類用蜜多一些,體質較硬的極莖種子類藥材,用蜜量可少一些。
⑤酒炙(炒):藥物加酒炙炒的一種方法。酒甘辛大熱,能引藥上行、活血通絡。藥材經酒炙后可緩和寒性,增強活血通絡作用,有助于生物堿、揮發油的溶解煎出以提高療效,也有矯臭矯味之作用,如酒炒黃芩、川連、當歸、桑寄生、牛膝等。
操作方法:將藥材用黃酒或白酒適量噴灑拌勻稍燜后,置熱鍋內炒至黃色或深黃色時取出。亦可將藥材先于鍋中炒熱,再于藥料上徐徐噴灑定量的酒,使其吸入藥材,炒至有藥材香氣,藥色微黃,立即出鍋,涼后備用。
用酒量隨各藥而異,一般每公斤藥材用酒200至300毫升。炒時要掌握火候,以藥材不能聞到焦味,藥材內部不變色為宜。
⑥醋炒:藥材與米醋同拌炒的一種方法。醋酸苦微溫,能引藥入肝,增強行氣止痛作用,能與藥物中游離生物堿結合成可溶性鹽,使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并有矯味除腥除臭之作用。
操作方法:將藥物與一定量的米醋拌勻,等醋被吸收后,置熱鍋內,文火炒至藥物微黃、藥香逸出(也可先炒熱藥材,后噴一定量的醋,邊炒邊噴使之均勻吸收)取出攤晾。每公斤藥材用醋200毫升左右。如延胡索、香附、青皮、三棱、莪術均用醋炙炒。
⑦鹽炒:將食鹽或鹽水與藥材拌炒的一種方法。鹽味咸寒,能清熱涼血,入腎軟堅、防腐、矯臭矯味。
操作方法:將食鹽置鍋內文火炒熱,將藥物倒人拌炒,炒至藥物發胖呈黃色為度,如炒懷牛膝,灶杜仲等。也可以將食鹽化水,先將藥材于鍋內炒熱,噴灑鹽水,炒至干燥,取出攤晾,如鹽水炒補骨脂、黃柏、川斷等。每公斤藥材用鹽50克。
⑧姜汁炒:藥物加姜汁拌炒的方法,生姜辛溫,有驅寒性、健胃止嘔、解毒之作用。
操作方法:生姜搗爛,榨取其汁,與藥材拌勻燜潤使姜汁吸盡,置鍋內文火炒至微黃或黃色,略見焦斑時取出,如姜汁炒黃連、厚樸、竹茹、半夏等,增強藥物的溫散、止嘔作用。
姜汁用量,各地略異,一般為每公斤藥材用姜汁100—250毫升。
⑨油炙:用油炸或油拌炒藥材的方法,常用芝麻油、羊脂油,使藥材炙后酥脆、易于粉碎,有效成分易煎出,并可祛毒。
操作方法:將油置鍋中熬至微沸,投入藥材,隨時翻動,炙炸至酥脆變黃,取出晾涼。如炙虎骨(使酥脆)、羊脂油炙淫羊藿(炒,可增強補腎壯陽作用),油炸馬錢子(去毒,油含毒應棄去,不供食用)。
用油量視炸炙藥材多少而定。
⑩鱉血拌炒:用新鮮鱉魚拌炒藥材,可增強退虛熱、止瘧的作用。操作方法:將活鱉砍頭取血,用清水、黃酒稀釋,拌入藥物內,稍潤,置文火炒至微具焦斑時,取出攤晾。如鱉血拌炒柴胡、青蒿。
2、煨:將藥材用濕紙、面團包裹置于炭火中,烘房中烘烤,或放于鍋內燙炒的方法,以除去不利于治療的油脂、揮發性物質,達到緩和藥性的目的。煨法可分為下列幾種:
①面裹煨:將面粉加水和成團塊,包裹藥材,放鍋內以熱沙土燙煨,或直接放人炭火中,煨至面黃黑為度,除皮備用。如煨訶子、肉豆蔻等。
②紙漿煨:利用粗草紙將藥物包裹三層以上,放入水中濕透,置鍋內熱沙中或炭火中煨至焦黃為度,如煨甘遂、煨生姜。
③隔紙煨:將藥材切成飲片,平鋪在草紙上、藥片上又鋪紙,紙上又鋪藥,這樣層層堆起,置爐火旁烘烤,使部分揮發性成分及油脂,受熱滲到草紙中,以減低烈性和副作用,如煨肉豆蔻、煨木香。
⑤直接煨:將藥物直接埋于無焰之灰火中,使藥物受熱而發泡或近裂,質地松脆,如煨牙皂等。
以上諸煨法,常致藥物焦化或煨制不勻,亦不適合現在配方需要,目前改為將藥物置鍋內清炒或麩炒,同樣可達到吸去油脂及揮發性物質、麟少副作用的目的,如煨木香、煨葛根、煨肉豆蔻等。
3、炮(燙):將藥物用武火急炒,或同沙子、蛤粉、滑石粉、蒲黃粉一起拌炒的方法,炮與炒只是火候上之區別,實質相同,炮燙用武火,炒炙用文火,炮燙后使藥材酥脆易粉碎,有效成分易煎出,以提高藥效。
(1)炮:藥材用武火急炒,迅速取出,使表面焦黑爆烈,內部成分未散失,如炮姜,用干姜炮制后起到溫中祛寒、止血止瀉、守而不走的作用。
(2)沙燙:選取顆粒均勻潔凈之粗砂,置鍋內加熱至100℃以上,放入藥材翻炒,使藥材均勻受熱,表面逐漸鼓起,內部組織由堅硬轉為松脆,直至表面焦黃,倒入鐵篩中篩去沙粒。需要醋淬者,可乘熱傾入醋中,取出晾干使用,如炮穿山甲片、刺猥皮、馬錢子、雞內金等。
(3)蛤粉燙:蛤粉受熱傳熱較沙慢,燙藥不易焦。動物膠類常用蛤粉燙,使內外受熱均勻,質堅韌轉為松脆。操作方法同砂燙,如阿膠珠(蛤粉炒阿膠珠),鹿膠等。此外,還有用滑石粉炒燙、蒲黃燙炒者,其燙制方法同上。
4、煅:用強火燒制藥物的方法,使藥材松脆、性能改變、有效成分易于煎出,藥材易于加工粉碎。煅可分為明煅、暗煅兩類:
(1)明煅:將藥材直接置火上或鍋內煅燒。直火煅燒至藥材紅透為止,如磁石、自然銅、礞石、牡蠣、石決明等;或將藥物置坩鍋內煅,使熔化、發生氣泡,待完全冷卻后取出,如白礬煅后為枯礬,硼砂(月石)煅后為煅月石等;亦有將直火煅紅之藥材,迅速投入醋或藥汁盆中,使其酥脆易碎,可反復煅淬,如煅磁石,煅自然銅.煨爐甘石等。
(2)暗煅:(燜煅或干餾):將藥材放于鍋中,上蓋一小鍋,合縫處以黃泥封固,上壓一重物,小鍋上放數粒米,以文火烤燒,等米變焦黃,停火后取出藥材,本法適于煅炭,如血余炭、艾葉炭、陳棕炭,蓮房炭等。
各種煅法要按具體品種來掌握操作過程和煅的時間,如礦石類要煅到紅透為度,時間宜長;貝殼類只要煅至微紅為度,時間宜短,煅得不透,不能使藥疏松,煅得太過,使之灰化,則失去藥效。
5、煉:藥材放入坩鍋中,經加熱提煉,使藥物純凈或變化稱煉,其主要內容一是化學方法提煉,使幾種藥物混合一起加熱煉制,使升華或化合為另一種物質,如煉制升丹;一為凈化藥物,使能久藏,如芒硝煉制,失水及雜質而成純凈之玄明粉。
6、烘、焙、烤:此三法都是把原生藥或半成品,經加熱,使藥物干燥,便于保貯、粉碎制劑。烘焙烤一般在烘房進行或用爐灶之余熱來干燥藥材,為了不致影響藥材質量,必須掌握好溫度,一般干燥,溫度不超過80℃,烘焙時間在半小時之內,含發揮油及芳香性生藥,溫度應控制在50℃以下。
7、燎:是用炭火將藥物的外刺、毛、須根燒去的方法,如金毛狗脊、升麻、刺猥皮等。鹿茸的茸毛,一般用燎法將毛燎焦,再用利刃刮凈。
水火共制
凡將藥物通過水、火共同加熱,由生變熱,由硬變軟,由堅變酥,以改變性能,減低毒性和烈性,增強療效,同時也起矯味作用的制法,統稱水火共制法。本法包括蒸、煮、蟬。
1、蒸:將藥材置于蒸罐或籠中隔水加熱的方法,能改變藥性,增強療效,便于加工切片,利于保存。如酒蒸熟地、酒蒸大黃等。
2、煮:將藥材置于水或藥液中加熱煮的方法,以消除藥物的毒性、刺激性或副作用,如醋煮芫花等。
3、蟬:藥物在沸水中短時間處理的方法,有助于除去非藥用部分,及破壞酶的活性,使有效成分得以保存,如杏仁、桃仁蟬后搓去皮尖,并破壞其苦杏仁甙酶,以保存有效成分甙。
有些藥物的炮制,并不單純運用以上各種操作方法,有一些特殊品種,需用下列諸法:
1、發酵:將藥物加水加溫,在一定溫濕度條件下,使其發酵生上菌絲。如六神曲、半夏曲做成小塊后,用草或麻袋蓋緊,待其發酵生上菌絲后取出曬干。此法在通過發酵,能增強藥物健脾胃,助消化、散風寒之作用。其它有豆豉亦通過發酵制造。
2、發芽:將燦稻、大夏、黑大豆等用水浸濕潤,在一定溫度下使其發芽。發芽之目的,主要在于增加藥物的健脾和胃,助消化,解表邪的作用。如谷芽、麥芽、大豆卷等。
3、制霜:將含油脂的藥物去殼研碎.用數層草紙紗布包裹、壓榨去其油脂,反復數次至無油為度,所得粉末稱“霜”。制霜的目的可減低毒性,緩和藥性,如巴豆霜、千金子霜、蔞仁霜、蘇子霜等。此外,鹿角熬膠后之殘角亦稱鹿角霜;西瓜去瓤,中置芒硝,將其封固于黃砂罐中,放陰涼通風處,數日后罐外有白色如霜的結晶物析出,掃下即稱西瓜霜。
4、染衣:藥物的外表,拌上另—種藥粉,以加強主藥的作用。如朱砂拌茯苓、茯神、朱砂拌燈芯、青黛拌燈芯,稱朱茯苓、朱茯神、朱燈芯、黛燈芯。
5、制曲:按曲方配全藥材,分別或混合加工研成粉末,用面粉調糊作粘合劑,做成方形小塊,再通過發酵法,以制成曲,如六神曲、采蕓曲、范志曲、半夏曲等。
從以上(shang)各種炮(pao)制(zhi)方法(fa)說(shuo)(shuo)明,藥物療效的高低,不但取(qu)決(jue)于藥物本身,而且與(yu)炮(pao)制(zhi)的好壞有很大關系,正如(ru)明代陳嘉謨(mo)所說(shuo)(shuo):“制(zhi)藥貴在適(shi)中,不及則(ze)功效難求(qiu),太過(guo)則(ze)氣味反失”。也就(jiu)是說(shuo)(shuo)炮(pao)制(zhi)一定要適(shi)度.
姜片的做法有很多,比如黑糖姜片、姜片爆炒雞球等等,做法如下:
一、黑糖姜片
材料:老姜1000克、黑糖600克。
1、把姜洗凈切片,越薄越好。
2、把切好的姜片放入電鍋的內鍋中,加入黑糖600克。
3、將裝有姜片、黑糖的內鍋放到電鍋里蒸,外鍋放水500g,內鍋的姜不用加水。
4、蒸好后,姜會生許多黑糖水,放到炒菜鍋中小火慢炒,慢慢收汁,大約會炒30分鐘。
5、炒到水都收干,姜片染上黑糖色即可。
6、將炒好的黑糖姜片放入密封玻璃容器中保存即可。
二、姜片爆炒雞球
材料:雞腿肉500克、老姜150克、醬油2勺、米酒少許、蔥1根。
1、雞腿肉洗凈切小塊后瀝干水分備用,姜洗凈后切薄片備用,蔥洗凈切蔥花備用。
2、起鍋燒油,油熱后下姜片爆香,翻炒直到香味溢出,變色。
3、下雞肉,開始翻炒至金黃色。
4、加入米酒翻炒均勻后,加入醬油、200ml溫水,轉小火繼續煮。
5、待鍋內湯汁完成收汁,撒上蔥花即可出鍋。
拓展資料:
姜,姜科姜屬多年(nian)生(sheng)草(cao)本植物。開(kai)有(you)黃綠(lv)色(se)花并有(you)刺激性香(xiang)味的根(gen)(gen)(gen)莖(jing)。株(zhu)高0.5-1米(mi);根(gen)(gen)(gen)莖(jing)肥厚,多分枝(zhi),有(you)芳(fang)香(xiang)及辛辣味。葉(xie)片(pian)(pian)披(pi)(pi)針(zhen)形或線狀(zhuang)披(pi)(pi)針(zhen)形,無(wu)毛,無(wu)柄;葉(xie)舌膜質。總(zong)花梗長(chang)達25厘米(mi);穗狀(zhuang)花序球(qiu)果狀(zhuang);苞片(pian)(pian)卵(luan)形,淡(dan)綠(lv)色(se)或邊緣淡(dan)黃色(se),頂端(duan)有(you)小尖頭。花萼(e)管長(chang)約1厘米(mi);花冠黃綠(lv)色(se),裂(lie)片(pian)(pian)披(pi)(pi)針(zhen)形;唇瓣中(zhong)(zhong)央裂(lie)片(pian)(pian)長(chang)圓狀(zhuang)倒(dao)卵(luan)形。在中(zhong)(zhong)國中(zhong)(zhong)部、東(dong)南(nan)部至(zhi)西南(nan)部,咸豐活龍來鳳、通(tong)山、陽新、鄂城、咸寧、大(da)冶各省區(qu)廣為(wei)栽培。亞洲熱帶地(di)區(qu)亦常見栽培。 根(gen)(gen)(gen)莖(jing)供藥用,鮮(xian)品(pin)或干品(pin)可作烹調配料或制成醬菜(cai)、糖姜。莖(jing)、葉(xie)、根(gen)(gen)(gen)莖(jing)均可提取(qu)芳(fang)香(xiang)油,用于食品(pin)、飲(yin)料及化妝品(pin)香(xiang)料中(zhong)(zhong)。
生姜在醫學上有廣泛的用途,但是由于加工方法和功能的不同,作為一名醫生,沒有必要對其進行稱重。? 否則,不僅會影響(xiang)療效,還會傷害(hai)患者。? 生(sheng)姜(jiang)(jiang):辛辣、溫和、無毒、分散但未觀察到? 本品能止(zhi)嘔、化痰降(jiang)氣、開(kai)胃止(zhi)痛,是嘔吐家庭的圣藥,具有散風寒、防治感冒的功效。? 各地生(sheng)產的生(sheng)姜(jiang)(jiang)可(ke)以普遍使用。? ?
姜汁:擅長化解各種藥物(半夏、厚樸等)的毒性。以及細菌、蘑菇和動物。? 干姜:辛辣,無(wu)毒(du),持久,產(chan)于(yu)四川 , 治療肺(fei)寒咳嗽(sou)(sou)、脾虛咳嗽(sou)(sou)、脹滿(man)咳嗽(sou)(sou)、腹痛(tong)咳嗽(sou)(sou)等。? 對感冒(mao)痢(li)疾也(ye)有(you)效? ,干姜能誘導血(xue)藥(yao)進(jin)入血(xue)液成分,氣藥(yao)進(jin)入氣成分。它也(ye)能去除邪惡(e),滋養新(xin)的(de)邪惡(e)。它的(de)意思是陽(yang)生(sheng)陰長。因此,它用于(yu)血(xue)虛患者。? 也(ye)適(shi)用于(yu)嘔(ou)血(xue)、鼻出(chu)血(xue)、陰虛無(wu)陽(yang)的(de)出(chu)血(xue)。? ?
生姜:辛,微溫,無毒,散而不守。能止嘔吐,祛痰下氣,開胃止痛,為嘔家圣藥,并有發散風寒,防治感冒之功效。干姜:辛熱,無毒(du),守而不(bu)散(san),以四川出產者為佳(jia)。治肺(fei)寒咳嗽,脾虛脹滿,腹(fu)痛等。對冷痢(li)諸證亦有(you)佳(jia)效。
由于加工不同,性質和口味也不同,臨床療效也不同。? 古人還簡要總結了干姜、烤姜和生姜三種中藥的性作用:“生姜去而不留,干姜可以去而不留,烤姜留而不走。”? ?
問題一:干姜如何制作以生姜切片陰干,生姜以秋冬收者良。
問題二:藥店的干姜和調料店的干姜末有什么樣的區別沒有區別,藥店的干姜是小姜,
問題三:如何把生姜弄成中草藥中使用的干姜?切成片,曬~
問題四:個人把姜切片曬干和藥店賣的干姜功效一樣嗎比店里的更好
問題五:什么是炒干姜,藥店沒有,自已如何做, 20分 會不會是 炮姜啊
【性味歸經】性味苦,澀,溫。辛、熱。歸脾、胃、腎、心、肺經。
礎【功能主治】溫中散寒,溫經止血。用于脾胃虛寒,腹痛吐瀉,吐衄崩漏,陽虛失血。
【用法用量】 3~9g。
如果真是炒干姜
那就買些干姜 藥店有的 自己拿文火干炒就行了
問題六:干姜是什么?是中藥嗎?在哪里買的呀中藥百科―干姜
【來源】本品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莖。
【性味、歸經】辛,熱。歸脾、胃、心、肺經。
【功效】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葉2列,線狀披針形,長15~30cm,寬約2cm,光滑無毛。花莖自根莖生出,高約20cm;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苞片淡綠色,卵圓形;花冠黃綠色,裂片披針形;唇瓣中央裂片長圓狀倒卵形,較花冠裂片短,有淡紫色條紋及淡黃色斑點;雄蕊微紫色。本品栽培時很少開花。
我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主產四川、貴州。
采制 冬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狀 根莖扁平塊狀,指狀分枝,長3~7cm,厚1~2cm。表面灰黃色或淡灰棕色,粗糙,具縱皺紋及環節。分枝處常有鱗葉殘存,分枝頂端 有莖痕或芽。質堅實,斷面黃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顆粒性,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及黃色油室散在。氣香特異,味辛辣。
【應用與配伍】
1.用于脘腹冷痛,寒嘔,冷瀉。本品辛熱燥烈,主入脾胃而長于溫中散寒、健運脾陽。治胃寒嘔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治脾胃虛寒,脘腹冷痛,嘔吐泄瀉,多與黨參、白術等同用,如理中丸。
2.用于亡陽證。本品性味辛熱,能回陽通脈。故可用治心腎陽虛,陰寒內盛所致之亡陽厥逆,脈微欲絕者,每與附子相須為用,如四逆湯。
3.用于寒飲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之證。本品辛熱,善能溫肺化飲,常與細辛、五味子、麻黃等同用,如小青龍湯。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洗或研末調敷。
【使用注意】陰虛內熱、血熱妄行者禁服。
一般(ban)的(de)中(zhong)藥房,中(zhong)醫院(yuan)都有銷售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_11/82986.html.
聲明: 我們(men)(men)致力于(yu)(yu)保護(hu)作者版權(quan)(quan),注(zhu)重分享,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者取得(de)聯系(xi),或有版權(quan)(quan)異議的,請聯系(xi)管理(li)員(yuan),我們(men)(men)會(hui)立即處(chu)理(li),本站部分文(wen)字與圖片資(zi)源來自于(yu)(yu)網絡,轉載是(shi)出于(yu)(yu)傳(chuan)遞更多信(xin)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fa)權(quan)(qua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men)(men)(管理(li)員(yuan)郵箱:),情況屬(shu)實,我們(men)(men)會(hui)第一時(shi)間予以(yi)刪除,并(bing)同時(shi)向您表示(shi)歉意,謝謝!
上一(yi)篇: ?中醫調理月經不調的(de)方法有哪些(xie)
下一(yi)篇: ?白領(ling)常梳頭可緩解亞(ya)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