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黃帝內針針刺進針方法

推拿(na)按摩助(zhu)人為樂 2023-07-25 19:42:24

免費(fei)學習中(zhong)醫針灸知(zhi)識(shi)!傳(chuan)承中(zhong)醫文化(hua),傳(chuan)播健康知(zhi)識(shi),向(xiang)老(lao)師致敬!

(感謝您的閱讀,請您把文章分享給更多(duo)朋友,幫(bang)助大(da)家遠離(li)疾病!!!)

黃帝內針(zhen)針(zhen)刺進針(zhen)方法.png" />

——完——

為(wei)人子女者,不知醫為(wei)不孝(xiao)為(wei)人父母者,不知醫為(wei)不慈找不到好中(zhong)醫?不如自(zi)己學(xue)中(zhong)醫!贈人玫(mei)瑰(gui),手有余香。

動(dong)動(dong)手指轉發到(dao)你(ni)的(de)朋(peng)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獲知識與(yu)健(jian)康喔!

80G中醫資料(liao)免(mian)費領

針(zhen)灸減(jian)肥針(zhen)灸甲乙(yi)經中醫針(zhen)灸

皇帝(di)內(nei)徑針刺(ci)篇(pian)

《內經》包括《靈樞》和《素問》兩部書,各八十一篇。主要從陰陽、臟腑、經絡、病機、診法、治則、針灸、按摩、方藥、疾病、攝生等各方面,對人體的生理活動、病理變化以及診斷治療方法作了較為全面而系統的論述,奠定了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礎。

《內經》中關于針法的論述涉及到針刺的器具、持針的法則、刺法的種類、補瀉手法的區分、針刺劑量的掌握、針刺的宜忌、針灸醫師的應備條件以及某些疾病的針刺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刺法和補瀉法。

針刺補瀉的原則

《靈樞.官能》:“用針之服,必有法則。”針灸臨床必須根據病癥的屬虛屬實而施行補法或瀉法。《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靈樞.九針十二原》:“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這些都是關于補虛瀉實方面的論述。針刺補虛、瀉實就是要從臨床具體情況出發,針對不同病人和不同病情、不同時間,選用恰當的經絡穴位,運用適當的補瀉方法,對正氣虛弱的病證,起到扶正(補)的作用;對病邪偏盛的病癥,起到祛邪(瀉)的作用。《素問.寶命全形論》:“刺虛者須其實(補),刺實者須其虛(瀉)。”因此說掌握好針刺補瀉手法也是針刺作用產生的關鍵之一。《靈樞.刺節真邪》:“用針之類,在于調氣。”調氣可以說是在得氣的基礎上適當調節其感應,以起到調整人體功能、增強人體抗病能力等作用。《靈樞.終始》:“凡刺之道,氣調而止。”就是指針刺治療以達到氣調為目的。

施行補瀉的依據

1、明辨經絡 施行針灸首先要熟悉經絡理論。《靈樞.本輸》說:“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經絡之所終始,絡脈之所別處,五輸之所留,六腑之所與合……闊數之度,淺深之狀,高下所至。”指出針刺補瀉法的運用即以經絡理論為指導。針灸的作用主要是調理氣血以達到扶正祛邪。臨床上辨證施治,都離不開經絡。

《靈樞.衛氣失常》說:“夫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輕)者淺(刺)之,甚(重)者深之,間者小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意指根據病變部位的深淺和病情的輕重等情況,分別采用適當的刺法以達到調氣。

2、審察形神 《靈樞.終始》:“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氣。”《靈樞.壽夭剛柔》:“……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針灸治療前必須診察患者體質、形 態的強弱與神氣的盛衰。

3、辨別虛實 《靈樞.通評虛實論》:“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虛與實概括了邪與正的關系。由于針灸的作用在于調整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使其恢復平衡,所以《內經》總結針灸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補虛瀉實。針灸施治之前,必須明辨虛實,即通過四診合參對病癥作出正確診斷。對針灸治療來說,更須審察其經絡的虛實情況,以及針刺穴位時指下感覺以分虛辨實。

《官針》篇論刺法

《靈樞.官針》篇記載的各種刺法,主要是討論如何使用九針來治療不同病癥。其中有以九針應九變的“九刺”。另根據病變部位的深淺、大小等不同,提出了刺淺、刺深和發針多少以及運用不同的針刺角度,以適應十二經的各種病癥的“十二刺”。“五刺”是針對五臟有關病變而提出的。“三刺”是指毫針刺入皮膚后,分淺中深等三種不同深度的分層刺法,后世發展為燒山火、透天涼等綜合補瀉法。

九刺

《靈樞.官針》:“凡刺有九,以應九變。”所謂變者,是指不同性質的病變。故九刺的主要內容就是討論九類不同性質的病變,應運用九種不同的刺法。

(1)、輸刺 ——“輸刺者,刺諸經滎輸、藏腧也。”這是一種五臟有病時的針治方法。如臟腑疾病,可取有關經脈的肘膝以下的滎穴和輸穴,以及背部相關的五藏俞(如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2)、遠道刺 ——“遠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輸也。”這是上病下取,循經遠道取穴的一種刺法。府輸原指六腑在足三陽經上的下合穴,一般適宜于治療六腑的疾病。

(3)、經刺 ——“經刺者,刺大經之結絡經分也。”是刺經脈所過部位中氣血瘀滯不通有結聚現象的地方(如郁血、硬結、壓痛等)。這種刺法主要治療經脈本身的病,并單獨取用病經的輸穴治療,故稱為經刺。

(4)、絡刺 ——“絡刺者,刺小絡之血脈也。”是淺刺體表郁血的細小絡脈使其出血的一種方法。由于這種刺法以刺血絡為主,故稱絡刺,又稱刺絡。多用于實證、熱證。

(5)、分刺 ——“分刺者,刺分肉之間也。”是指針刺直達肌肉部的一種刺法。分肉指附著于骨骼部的肌肉。治療肌肉的痹證、痿證或陳傷等,均可選用此法,以調其經氣。

(6)、大寫刺 ——“大寫刺者,刺大膿以鈹針也。”這是切開引流,排膿放血、瀉水的刺法。“寫”通“瀉”,排隊泄出的意思,故稱大寫刺。

(7)毛刺 ——“毛刺者,刺浮痹于皮膚也。”(“于”字據《甲乙》補)因淺刺在皮毛,故稱毛刺。

(8)、巨刺 ——“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這是一種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左右交叉取穴施治的方法。

(9)、焠刺 ——“焠刺者,刺燔針則取痹也”。是將針燒紅后刺入體表的一種方法,用來治療寒痹、瘰疬、阻疽等病癥。

十二刺

《靈樞.官針》:“凡刺有十二節,以應十二經。”節,是節要的意思。由于刺法中有十二節要,所以能應合于十二經的病癥,又稱“十二節刺”。

(1)、偶刺 ——“偶刺者,以手直心苦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針之也。”此法以一手按前心,相當胸部募穴等處,一手按其后背,相當于相應的背俞處,當前后有壓痛處進針。這種一前一后,陰陽對偶的針法,稱為偶刺,又稱“陰陽刺”。臨床對臟腑病痛以胸腹部募穴和背俞穴相配同刺,即屬本法。

(2)、報刺 ——“報刺者,刺痛無常處也。上下行者,直內無拔針,以左手隨病所按之,乃出針復刺之也。”此法是治游走性病痛的針刺方法,根據病人所報之處下針。施行手法后,詢問病人針處是否痛止,另再在其他痛處下針。報,亦作“復”解,即出針后復刺的意思。

(3)、恢刺 ——“恢刺者,直刺傍之,舉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這種刺法,是專對筋肉拘急痹痛的部位四周針刺。先從傍刺入,得氣后,令病人作關節功能活動,不斷更換針刺方向,以疏通經氣、舒緩筋急。恢,有恢復其原來的活動功能的意思。

(4)、齊刺 ——“齊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氣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氣小深者也。”這種針法是正中先刺一針,并于兩旁各刺一針,三針齊用,故名齊刺。這種刺法與恢刺相反,恢刺為一穴多刺,或稱多向刺;齊刺為三針集合,故又稱三刺。治療病變范圍較小而部位較深的痹痛等癥。

(5)、揚刺 ——“揚刺者,正內一,傍內(納)四而浮之,以治寒氣之博大者也。”是在穴位正中先刺一針,然后在上下左右各淺刺一針,刺的部位較為分散,故稱為揚刺。本法適宜治療寒氣淺而面積較大的痹證。近代梅花針叩刺法,即為揚刺法的演變。

(6)、直針刺 ——“直針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氣之淺也。”先挾持捏起穴位處的皮膚,然后將針沿皮下刺之。直是直對病所的意思。近代多稱作沿皮刺或橫刺。這種刺法,進針較淺,治療淺表絡脈等部位的病癥。

(7)、輸刺 ——“輸刺者,直入直出,稀發針而深之,以治氣盛而熱者也。”這種刺法,是垂直刺入較深處候氣,得氣后慢慢將針退出,乃從陰引陽,輸瀉熱邪的一種手法,以治氣盛而熱的病癥。輸指輸通,直入直出,以瀉病邪,故稱輸刺。

(8)、短刺 ——“短刺者,刺骨痹稍搖而深之,致針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其法是慢慢進針稍搖動其針而深入,在近骨之處將針上下輕輕捻轉。短是接近的意思,故稱短刺。治骨痹等深部病痛。

(9)、浮刺 ——“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此是斜針淺刺的一種方法,故名浮刺。淺刺勿深以治肌肉寒急。近代應用皮內針法,就是本法的演變。浮刺和毛刺、楊刺同屬淺刺法,但是毛刺為少針而淺刺,揚刺是多針而淺刺,與本法均有所不同。

(10)、陰刺 ——“陰刺者,左右率刺之,以治寒厥,中寒厥,足踝后少陰也。”陰刺是左右兩側穴位同用的刺法。

(11)、傍針刺 ——“傍針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這種刺法,多應用在壓痛比較明顯,而且固定不移,久久不愈的痹證。是先直刺一針,再在近旁斜向加刺一針。由于正傍配合而刺,所以稱“傍針刺”。

(12)、贊刺 ——“贊刺者,直入直出,數發針而淺之出血,是謂治癰腫也。”直入直出,刺入淺而出針塊,是邊續分散淺刺出血的刺法,用治癰腫、丹毒等癥。贊是贊助其消散的意思,故稱贊刺。

五刺

《靈樞.官針》:“凡刺有五,以應五藏。”這是從五臟應合五體(皮、脈、筋、肉、骨)的關系分成五種刺法,故又名五臟刺。

(1)、半刺 ——“半刺者,淺內而疾發針,無針傷肉,如拔毛狀,以取皮氣,此肺之應也。”這種刺法是淺刺于皮膚,刺得淺,出針快,好象拔去毫毛一樣。因其刺入極淺,不是全刺,所以稱半刺。主要作用是宣泄淺表部的邪氣。臨床上適宜于治療風寒束表,發熱咳嗽喘息等和肺臟有關的疾病以及某些皮膚病。

(2)、豹文刺 ——“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針之,中脈為故,以取經絡之血者,此心之應也。”這是一種以穴位為中心,進行散刺出血的刺法。因其針刺出血點多,形如豹文,所以稱為豹文刺。此法與九刺中的絡刺、十二刺中的贊刺同尾淺刺出血的方法。因為心主血脈,故本法與心氣相應,能治紅腫熱痛等癥。

(3)、關刺 ——“關刺者,直刺左右盡筋上,以取筋痹,慎無出血,此肝之應也;或曰淵刺;一曰豈刺。”這種刺法多在關、節附近的肌腱上進行針刺,因為筋會于節,四肢筋肉的盡端都在關節附近,故名關刺,可治筋痹癥。因針刺較深,必須注意不宜傷脈出血。由于肝主筋,所以與肝臟相應。

(4)、合谷刺 ——“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針于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之應也。”這種刺法是在肌肉比較豐厚處,當進針后,退至淺層又依次再向兩旁斜刺,形如雞爪的分叉。“肉之大會為谷”,故稱合谷刺。臨床上用于治療痹證。

(5)、輸刺(ci)(ci) ——“輸刺(ci)(ci)者,直(zhi)入直(zhi)出(chu),深(shen)內之至骨,以(yi)取骨痹,此腎(shen)之應也。”這是(shi)一(yi)種直(zhi)進(jin)針(zhen),直(zhi)出(chu)針(zhen),深(shen)刺(ci)(ci)至骨胳的(de)一(yi)種刺(ci)(ci)法。與十二刺(ci)(ci)中的(de)短刺(ci)(ci)、輸刺(ci)(ci)相類似。輸是(shi)內外輸通的(de)意(yi)思,故稱輸刺(ci)(ci)。用(yong)刺(ci)(ci)骨痹(包括(kuo)深(shen)部病癥)。

黃帝內(nei)針(zhen)用針(zhen)散記(ji)(19):胸部不適癥(zheng)狀(zhuang)的處理(下)

有一次,一個朋友問我,胸口出“虛汗”能不能扎針?出汗就是癥啊。我問他,胸口出汗范圍多大?一般是啥時候出汗?他說整個胸口都有,一般半夜醒來都是濕的。他用手在鳩尾穴上方比劃了一下。腋下有沒有?后背沒有?我又問。他說那兩個地方都沒有。

這樣識證就很清晰了,三焦定位是上焦,經絡為任脈、少陰經、陽明經、太陰經。

上病下治、男左女右,在其左手任脈交會列缺穴、少陰經通里穴、陽明經偏歷穴、太陰經經渠穴各刺一針,然后不忘“心胸內關謀”,厥陰經內關穴再入一針。

扎完針,就讓他在一邊靜靜感受自己身體,關照他不要看手機、不要聊天。

第二天朋友跟我說,當天晚上一個好覺,“虛汗”沒來。

如果后背也有癥狀怎么辦?一樣隨證治之。后背循行經絡是太陽經和督脈,加上焦太陽經支正穴及督脈交會穴后溪穴就行。

中焦也有癥狀咋辦?加對應的中焦同氣太陽經小海穴。

不加可不可以?也可以。為何?后溪穴這一針,以掌部來劃分三焦,也正好是中焦同氣。

下焦同時有癥狀呢?也好辦,肘膝以上禁針,正好倒換到上焦太陽經支正穴。

有沒有發現,如果背部上、中、下都有癥狀,是不是只要太陽經支正穴、后溪穴兩針就夠了?是的,可以不用再去考慮上、中、下焦的問題,因為下焦倒換到上焦,還在太陽經支正穴附近。

那加不加針的區別在哪里呢?在心。你心中要明白,支正穴這個同氣點,那一刻同時對應了上焦和下焦。黃帝內針強調用針少,就是建立在明理的基礎之上。

如果用針效果不好,這時可以開始考慮倒換,上下、前后、左右、表里,等等。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始終在陰陽上做文章。對陰陽的理解有多深,對法則的領會有多深,用針的功夫就有多深。

林姐也是因為腰痛過來扎針的,看見一個朋友針治甲狀腺結節問題,就問乳房小葉增生是不是可以扎針。

林姐一時說不清具體位置,只是說雙乳周圍脹得難受,右側相對嚴重一些。我說你現在脹嗎?她隔著衣服按壓了一陣,說有脹痛感,右邊乳房外側尤其明顯。

循行乳房的經絡,由胸部中間到兩邊,涉及的主要有少陰經、陽明經、太陰經以及厥陰經。林姐說乳房周圍脹得難受,那么這幾條經絡都在考慮范圍之內。右側相對嚴重,就將其作為主癥。

識證上焦,右病左治、上病下治,取其左手下針,由最嚴重的外側開始,在相對應的厥陰經內關穴、太陰經經渠穴、陽明經偏歷穴、少陰經通里穴各刺一針,然后讓林姐再按壓看有何變化。

林姐仔細按壓了一陣,有點難以置信,右側乳房周圍居然找不到剛才還脹痛的點位。

左邊呢?我問。左邊還有一點不適。有不適就繼續,在肘部厥陰經曲澤穴、太陰經尺澤穴、陽明經曲池穴、少陰經少海穴上下倒換各一針,再讓她感受患處時,兩邊已基本沒有不適癥狀。

小葉增生、乳腺結節等不適之癥,識證相對比較容易,根據經絡循行區域在阿是穴或直接找對應同氣點下針。識證時可以乳頭中間為縱軸線,這條線就是陽明經;陽明經向內與胸正中任脈之間就是少陰經,向外側兩寸左右就是太陰經,再向外側就是厥陰經了。

有的癥狀會有反復,這不用急,謹守法則連續扎幾次,同時引導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我們不要老想著一次就把人家扎好,啥事都有個過程。當然,如果有些癥狀一次就好,那也正常,順其自然,不要刻意追求。

我至今難忘的是一例女孩的假性早熟案例。

朋友的女兒今年9歲,洗澡時發現左胸有一指甲大小不明腫塊,去醫院檢查,診斷為假性早熟。回來服用了一個多月的藥,腫塊不見明顯縮小。朋友憂心忡忡,忽然想到找我扎針。

小姑娘長得黑黑瘦瘦,皮膚有些干燥,看上去還缺少光澤。五歲時開始有鼻炎,平時不是眨眼睛,就是吸鼻子,無錫、上海去了一圈,打針、吃藥、艾灸、推拿,中西醫都試過,但是見效甚微。還經常便秘,往往3至4天排便一次。最近額上還開始出現痘痘。

小姑娘的主癥是胸部腫塊,識證為上焦,經絡為陽明經、太陰經、厥陰經。

癥在左胸,取其右手,在腕部陽明經偏歷穴、太陰經經渠穴、厥陰經內關穴各刺一針。

再在肘部陽明經曲池穴、手三里穴以及太陰經尺澤穴各刺一針,與先前陽明經、太陰經形成上下倒換。這幾針,同時對治小姑娘的便秘之癥。

便秘的對治思路,一般可直用本經本氣,尤其是孩子,陽氣本來就足,陽明經、太陰經既可以調理脾胃的陰陽二氣,又有調中的大用。

針對她額上的痘痘,在掌部陽明經合谷穴刺入一針,同時表里倒換至太陰經魚際穴。這兩針,還可以與之前的陽明經、太陰經用針形成上下倒換。

長期的就醫經歷讓小姑娘練就了一身“本事”,不怕針,這是我遇到的最乖巧的孩子,省卻了好多“忽悠”的套路。然而我心里卻是一陣悵然和難過。小姑娘的這身本事,是經歷了多少南征北戰才換來的?

扎完針,我問小姑娘,胸部的腫塊有沒有變化?小姑娘點點頭,說變小了不少。晚上她媽媽反饋信息,腫塊小了近一半左右。

二診是隔天,因為扎針不怎么痛,小姑娘更加放松,也更加信任我。思路不變,還是以陽明經、太陰經為主,同時加強陰陽倒換。留針結束,小姑娘說腫塊又變小了。

第三天,朋友說胸口的腫塊已經基本觸摸不到,但是忘了跟我說,最近鼻炎又開始發作,鼻子有點堵,這幾天還出現耳塞癥狀。

用針時,我在二診基礎上,針對其鼻子堵塞,加刺了奇經大骨空穴;針對其耳塞不適,加刺了少陽經中渚穴。針入不久,鼻堵耳塞癥狀就沒了。

三診后,小姑娘腫塊散去,鼻堵耳塞等不適全部消失,痘痘也拜拜而去,困擾多年的便便問題,由原本三四天一次,變成有規律的隔日一次。一個多月后,朋友發現女兒皮膚也變白亮了,便便也更加好了。

小姑娘用針后就未再服藥,也沒有用過其他中西醫方法,到現在已將近一年時間,身體狀況一切正常。

每每想起這個案例,我都十分感慨。鼻炎、痘痘、便秘、皮膚干燥、假性早熟等貌似不同的病癥,從通常的就醫經驗來看,可能要看好幾個專科。但在黃帝內針的體系里,因為有癥這個路標,全部指向了陽明經、太陰經兩個經絡體系。

胸部腫塊、耳塞雖然在用針時涉及到厥陰經內關穴、少陽經中渚穴,其實也是陽明經、太陰經之癥的延伸,或者是用針時的方便所需。

這么多年來,小姑娘被爸媽領著四處求醫,吃了多少藥?受了多少苦?心里又承受了多少壓力?每每念及,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疼惜。

稍稍留意,周圍有類似這些癥狀和現象的孩子還不少。除了一些確實是因為體質原因,細細想來,跟一些不良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等是不是有一定關系呢?

小貼士:胸部不適之癥,識證為上焦,經絡主要為任脈、少陰經、陽明經、太陰經、厥陰經、少陽經。

一般按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法則求同氣。若癥在兩側,以相對嚴重的一側作為主癥;若癥在中間或兩側癥狀基本相似,可按男左女右求同氣。

取穴可以《黃帝內針》“三焦經絡(同氣)”之“上焦經絡(同氣)”章節所給出的穴位為據。

具體取穴可以阿(a)是(shi)穴為準。如用針(zhen)效果不佳,可采(cai)取陰陽倒(dao)換辦法強化 。

黃帝內(nei)針——法于陰(yin)陽 和于術數(六)(楊(yang)真(zhen)海傳講 劉力(li)紅整理)

?6.感而遂通
? 黃帝內針在理法方針上的同氣相求已如前述,可以說最后我們的針要落在何處?千落萬落,就要落在同氣上。落在同氣,才能相求,才能相應,才會效如桴鼓。因為中醫除了講經還要識絡,經為主干,絡為網輔。或曰經為經,絡為緯,共同經營臟腑內外、四肢百骸。針法上有一句流傳很廣的口訣,大意是“寧可失穴,不可失經”,而在黃帝內針的體系里,我們需要改一改:穴可失,經可離,同氣不能丟!如果同氣不失,即便離經離穴,它亦在經在穴;若是同氣丟失,即便在經在穴,亦如離經離穴一般。

? ?

除了同氣相求,我們還需注意另一個問題,就是不同氣的問題,異氣的問題。異氣之間的作用是怎樣的呢?比如天與地、男與女,歸結起來就是陰與陽。

? ? 《周易·系辭傳》對此作了這樣的描述:“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媾精,萬物化生。”也即用了“氤氳”和“媾精”來描繪異氣之間的相互作用。氤氳與媾精對于今天的人來說,不是那么直白,我們用《周易》咸卦彖辭的一段話,也許大家就清楚了。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止而悅。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萬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由彖辭的這段文字,我們看到異氣之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感”來實現的。而這段文字更是告訴了我們感情之所由來。為什么說世界上最勉強不得的就是“感情”呢?因為情必由感而發,由感乃能生情。

? ? 感在《周易》是很關鍵的一個問題,“易”的造字有一種說法,即日月為易,即上為日下為月,日月即陰陽,故而《莊子洧“易以道陰陽”之說。日月以上下論, 則為易;以左右論,則為明。是否可以說,易這門學問就是借助陰陽來明了天下呢?這實在是很值得參究的問題。那么,如何能夠以易這門學問或者借助陰陽的方便來明了天下呢?在孔子《系辭傳》對易的另一個精辟的定義中,似乎對此作了回答:“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由此我們看到,至少在孔子眼里,這是通過“感”來實現的。

? ?

二氣,或者天地,或者日月,或者男女,或者天下,切的一切,只有通過“感”才能相與,才能萬物化醇才能萬物化生,才能明白通達。中國文化很多含義甚深的詞語,都是由感而生,比如感恩,比如感動,比如感化,比如感情,比如感知,比如感覺,比如感通,比如感悟!而《周易》下經開首的第一卦咸卦,就是專門討論感的卦象。

? ? 劉力紅博士是前年冬天開始跟我學針,學針后不久,他便將針道的口訣用之于導引,并由此體悟出甚深的導引要領。對此,我是十分地贊許,并且認定他所談及的導引才是《內經》導引|的心法所在。漢以后談導引,尤其是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導引圖》,以肢體的動作與呼吸相配合,只能算是外導引。

? ? 劉力紅博土去年以來,在很多場合介紹他的導引心得,我認為這個導引應屬于內導引的范疇,是更接近于《內經》的導引。《內經》的導引為五術之一,前面介紹五術的時候曾提到過,它出自《素問》的第十二篇“異法方宣論”中。原文:“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鞒,故導引按驕者,亦從中央出也。”從字面上看,東南西北中,五方五位各出一術,只是界別的差異,但是,我們仔細思量,導引這一術卻有它根本的不同。砭石、毒藥也好,九針、灸焫也罷,這些都必須取自身外,是外來附加到身體的一種作用。或者說是必須通過外來途徑才能產生的作用和治療。但是,導引卻不同,它是完全在自身上發生的,它不需要通過外來的途徑。因此,從自我養療,從自主健康的角度,五術中唯一能實現這一目的的,只有導引一術。所以,導引從中央出,就不僅僅是因為中央食雜而不勞,易患痿厥寒熱的問題了。它更深的意義在于,通過感而實現機體陰陽的自和,通過感而促進自身陰陽的互生、互化、互通、互用,從而達成上以養心、中以養身、下以療疾,三醫和合的境界。

? ?

導從心入,所以必須透過感來實現。引的造字很有意思,左為弓,弓之用乃射,射左身右寸,寸者心也。所以,射有什么意思呢?射講的是身與心!引之左為身心,引之右這一“”是什么呢?是貫通!因此, 實際上導引就是透過感來實現身心的貫通,身心能夠貫通,自然就形與神俱了。導引從中央出,那么,感從何處入呢?亦是從中央入,從任脈所在的這個前正中人。從此處入,而后透過感來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實在地講,感的過程也就是陰陽相引的過程,為什么能引出和?引出生?引出化?引出通?引出萬般的作用?更實在地說,是因為逶過感引出了“中”!

? ? 我在這里可以告訴大家,導引是黃帝內針的入門,我們不能稀里糊涂地學習這門針法,雖然這也會有作用。但是,若想深入它,進而真實體會它的神奇之處,那就必須進入導引,必須去切身感受這個從陰引陽、從陽引陰的過程。如此我們方能領會為什么要陰病治陽陽病治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上取下以下取上。

? ?

? ?

? ?

? ?
?

黃帝(di)內針用針散記(6):耳部不適癥狀的處理

前陣子,阿姨在表妹陪同下來找我。說是右邊耳鳴,挺嚴重的,白天夜里都嗡嗡響,問我有沒有辦法治一下。

識證是上焦,癥在右耳,右病左治,我拉過阿姨左手,在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區域尋找敏感點,果然,少陽經、太陽經區域有明顯痛點。

隨即在其左手太陽經后溪穴、 少陽經中渚穴 兩針下去,我問阿姨有沒有變化?

她有點不信,問,馬上就會有變化?我說是啊,你感覺一下。她凝神體會了一下,說好像有點松了。

我微微一笑,馬上又將少陽經中渚穴上下倒換至外關穴;太陽經后溪穴表里倒換至少陰經 少府穴 ,再將少府穴上下倒換至通里穴。

同時加上陽明經曲池穴、太陰經尺澤穴調中。

然后囑其在一邊靜靜休息,不時體會一下耳朵的變化。

大約二十分鐘不到,阿姨突然對女兒說,啊呀,我能聽到你說話的聲音啦!表妹有點不信,然后又在她耳邊說了一句話,阿姨說真的聽得見了。表妹也是十分驚喜。

原來,跟我說的是耳鳴,其實阿姨右邊耳朵已經基本失去了聽力。

留針結束,阿姨的聽力已經恢復三四成。后來又來針了兩次,阿姨就出去旅游了,之后正好我也忙,扎針這事就擱下了。再后來就一直沒來。

我問表妹,你媽怎么不來了?

表妹說,老媽怕針,原來也是她拉過來的。現在耳朵聽力恢復了五六成,老人家已經很滿足了。

循行耳部的經絡,主要有:

手少陽經,“上項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至?;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銳眥”。

足少陽經,“起于目銳眥,上抵頭角下耳后”“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眥后”。

足陽明經,“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際,至額顱”。

手太陽經,“至目銳眥,卻入耳中”。

耳部的不適之癥,一般考慮這些循行經絡就差不多了。

還有一個老同學,也是耳鳴,左邊的耳朵癥狀明顯一點,平時勞累了就加重,休息好了就輕一些。中醫西醫也看了不少,時好時壞,就是斷不了根。

兩邊的耳朵都有癥狀,那就以癥狀較重的一側作為主癥,按左病右治、上病下治法則,取右手進針。

思路還是一樣,在少陽經、陽明經、太陽經區域找阿是穴或同氣點。

這個老同學對針很敏感,針入就能感受到癥狀變化,幾次施針就可以消除不適癥狀。但是一喝酒或者工作辛苦、勞累過度,就容易出現反復。

每次反復,癥的表現也不一樣,有時左邊,有時右邊,有時又偏向后側或頭頂。給他用針,也像打游擊一樣,跟著癥在崇山峻嶺里玩穿越,有時扎右手,有時扎左手,有時扎腳上,他耐心不錯,我也沉得住氣,就這樣你來我去,倒也別有一番風趣。

慢慢的,老同學七七八八也學會了黃帝內針,家人有何不適,都是他自己動手解決。

他對自己的耳鳴痼疾也這樣,不舒服時就掏出針來,按照法則下幾針。不過,這個老同學的耳鳴要徹底恢復,除了給自己用針,少喝酒、早睡覺,勞逸結合、適度鍛煉,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健康元素。

健康不是醫院、也不是醫生的事,只有自己真心知道并堅持去愛護和珍惜,才能實現身心和諧的長治久安。

從針法層面來看,除了嚴格按照規則規范用針,導引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

有次在我朋友的診所,看著他給一個左側耳朵失聰的患者用針,按照法則刷刷刷扎好以后,就把患者放一邊了。

足足過了好幾分鐘,還看不出我這個朋友有半點導引的意思。我在一邊忍不住了,哎,你怎么不問問人家有沒有變化哪?

他反應過來,就問患者好點沒?患者說沒有。然后又沒動靜了。

他扎針的思路沒錯,一般不會一點沒有反應啊?

我忍不住拿過一根針,在患者的少陽經外關穴加了一針,然后讓我的朋友繼續導引,到外面打電話給這個患者。

患者說能聽見一點點,但還是不夠清晰。

我繼續在他手部少陽經中渚穴、太陽經后溪穴調了下針,然后讓朋友繼續跟他互動。

不到十分鐘,他已經能夠比較清晰地聽清電話語音。

針還是那幾根針,只因為多了一份導引,內針的效果就截然不同。

后來加的外關穴那一針,其實也是導引的一部分,不一定有決定性的作用。

小貼士:耳部不適癥狀,識證為上焦,經絡主要是少陽經、陽明經、太陽經。

一般按左病右治、右病左治、上病下治求同氣。如癥在兩側,以相對嚴重的一側作為主癥;如兩側癥狀基本相似,可按男左女右求同氣。

取穴可以《黃帝內針》“頭手足經絡(同氣)”“手(掌)頭同氣”章節所給出的穴位為據。

具體取(qu)穴(xue)可(ke)以阿是穴(xue)為準。如用針效果(guo)不佳(jia),可(ke)采(cai)取(qu)陰陽倒換辦(ban)法強化。

現在(zai)不養生,將來(lai)養醫生。千萬別(bie)贏了事業(ye),輸了健康(kang)。關注我,學點(dian)老祖宗的養生知識(shi),對您有益無(wu)害!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jiankang/99196.html.

聲明: 我(wo)們(men)致力于(yu)(yu)保護(hu)作(zuo)者版權(quan),注(zhu)重分享,被(bei)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he)實(shi)真實(shi)出處,未能及時(shi)與(yu)作(zuo)者取得(de)聯系(xi),或(huo)有版權(quan)異(yi)議的,請聯系(xi)管理(li)員,我(wo)們(men)會(hui)立即處理(li),本站部分文字與(yu)圖片資源來(lai)自(zi)于(yu)(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yu)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ai)源標注(zhu)錯(cuo)誤或(huo)侵犯(fan)了您的合(he)法(fa)權(quan)益,請立即通(tong)知我(wo)們(men)(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實(shi),我(wo)們(men)會(hui)第一時(shi)間(jian)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xia)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