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學習中醫針灸知識!傳承中醫文化!
難雜癥口 苦:目前國內外均無藥物治療。中醫理論認為此癥為三焦經熱。用三棱針刺關沖穴放血一滴如綠豆大,隔天一次,兩次可愈。shy;
口 臭:此為常見之癥,目前國內外均無特效藥物治療。中醫理論認為此癥為心經熱。針刺大陵穴,一天一次,兩次口臭自除。shy;
脅肋痛(肋神經痛):此為常見之癥,目前無特效藥物治療。針刺支溝穴,一天一次,兩次可愈。此法簡單效佳,不可輕之。shy;
瘧 疾:針刺大椎、期門(瀉)、關元,針后各灸九壯。翌曰針風池(瀉)、中脘(瀉)、針后灸中脘九壯。第三天,針天樞(瀉)、肓俞(瀉),針后各灸九壯。以上為一療程。無發病時,針一療程;發病時,針二療程。有立竿見影之效且多不復發。shy;
失 眠:針大椎、陶道、心俞。效佳。shy;
嗜 睡:針大椎、陶道、脾俞。有立竿見影之效,最多針二次就可痊愈。
針穴密配
1、合谷、復溜
功能:發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虛表實之汗證(自汗、無汗)
方義:復溜屬腎經經穴,補之可溫腎壯陽,衛外固表,瀉合谷可清氣分之熱,熱清表固而汗止;補合谷輕揚走表而托邪,瀉復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2、百會、水溝、風府
功能:醒神開竅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義:百會為手、足三陽與督脈、厥陰肝脈之會,具有通陽安神,緩解厥陰筋急,清醒頭腦之功。水溝為督脈和手足陽明經之交會穴,督為諸陽之海,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瀉此穴具有通泄督脈,清理陽明,調整氣機,開竅救急之功。風府為足太陽經、陽維脈和督脈之會穴,刺此穴,以搜腦府之風邪。三穴相伍,能是關竅立開,隨之蘇醒,言語自如,轉危為安。
3、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
功能:疏通氣血,搜風除濕
主治:凡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如中風,偏枯,諸痹等上肢疾患。
方義:二穴俱屬手陽明,肩髃臥針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經絡客邪,氣血阻滯之證皆可治之。
4、環跳、陽陵泉(治下肢之主方)
功能:疏筋利節,調和氣血
主治:中風偏枯、諸痹不仁、痿廢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義:兩穴均屬足少陽經,能舒通宣散。陽陵泉又是筋會,具有舒筋利節之功,環跳搜經絡之風,二穴相應,相得益彰。
5、曲池、陽陵泉功能:舒筋利節,清利疏泄
主治:上下肢麻痹,胸脅疼痛,熱結腸胃之腹脹便濁。
方義:曲池、陽陵泉居肘膝之處,皆屬大關節,肘部曲池行氣血通經絡,清肺走表。陽陵泉又能舒筋利節,微信號:泄肝膽清里,是方功能宣通下降,又能分濁瀉火,肝肺氣郁胸脅作痛,或熱結腸中及胃,腹脹便濁,借之清利疏泄。shy;
6、曲池、三陰交功能:清熱涼血,祛瘀生新
主治:婦女經閉,崩漏帶下,積聚毒瘡,諸般腫痛,瘈疭熱厥。
方義:曲池性游走通導,善清熱搜風,三陰交為三陰經之會,屬肝脾腎之樞紐,為治療血分要穴。兩穴配伍,則血分之瘀滯、熱毒自清。
7、足三里、三陰交功能:益氣養陰,健脾補虛
主治:脾胃虛寒、納谷不香、飲食不化、食少納呆、形瘦身弱、或嘔或瀉,腿腳麻木、疼痛。
方義:三里升陽益胃,三陰交滋陰健脾,乃虛損治療不可缺少。胃強脾弱,陽亢陰虧,補三陰交而瀉足三里,為補陰之中兼行清濁。又陽虛氣乏,風濕客邪成痹,腿脛麻木疼痛時作,一以振陽,一以和陰,則有舒筋理痹之功。
8、陽陵泉、足三里功能:調和肝脾,舒肝健胃
主治:肝胃不和之癥,如吞酸口苦,泄瀉嘔吐,下肢痿痹。
方義:陽陵泉為膽經合穴,瀉之以肅清凈之府,平肝火之上逆,膽府清疏,膽汁入胃,化食消滯;三里為胃府合穴,瀉三里,以導胃中之濁氣,使其濁陰得降,清陽自生,兩穴配伍,對肝胃不和之癥,用之有效。陽陵泉為全身之筋會,大有舒筋利節,搜風祛濕之力;足三里有通陽活血滲濕散寒之功,固又可治諸痹、膝關節痛、筋攣歷節、痿躄腳氣。shy;
9、隱白、中脘功能:健脾補氣,升陽舉陷
主治:脾陽不振,肚腹脹滿,泄瀉,中氣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婦女月經不調,經血崩漏,赤、白帶下等癥。
方義:隱白是足太陰脾經之井穴,此經脈根于隱白,上結于太倉(中脘),有補益脾胃,調理氣血之宮。中脘為任脈經穴,胃之募穴,腑之所會。隱白與中脘相伍,既有經絡聯系,又有臟腑表里相合之關系。故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消食化飲,升清降濁之效能。
10、大敦、關元
功能:舒肝溫經,調理下焦,驅寒濕,回厥逆
11、合谷、太沖功能:宣導氣血,鎮肝熄風
主治:癲癇狂邪各癥,手足抽搐,小兒驚風,中風昏迷、口禁不開等。shy;
方義:合谷屬手陽明原穴,為陽主氣;太沖屬足厥陰原穴,為陰主血,兩穴皆為氣血通行之關,故為治氣血失常疾病之主方。
12、豐隆、陽陵泉
功能:降逆通便
主治:大便秘結
方義:豐隆為足陽明胃經之絡穴,別走太陰,其性通降,陽陵泉為膽之合穴,亦有沉降之能,二穴同用有承氣之功,而無承氣之峻猛,治大便秘結,甚為穩妥。
13、氣海、天樞(主下腹部疾患)功能:補腎壯陽,導滯清濁
主治:腹痛、腹脹、腸鳴、泄瀉、奔豚、疝瘕、遺精陽萎、小便不利、婦女月經諸疾。shy;
方義:氣海為任脈之要穴,是本經脈氣所發,生氣之海,氣血所會,呼吸之根本,藏精之府,故為下焦之要穴。針宜補法,猶如釜底添薪,蒸蒸不衰。天樞以分利水谷,吸收精微,傳話糟粕,清導濁氣,為其所長。兩穴配伍,具有振奮下焦陽氣,清濁導滯,非常適應于下焦積寒與痼冷。
14、中脘、足三里(主上腹部疾患)
功能:燥濕健脾,升陽益胃
主治:胃中虛寒,飲食不下,脘腹脹痛,積聚或停痰,停食,宿飲,痞塊,霍亂等癥。
方義:中脘為君,統治六腑之疾。虛證,用補法者,以壯胃氣,散其寒邪,調暢中氣。瀉中脘者,以疏其滯,胃氣降,脾氣升,津液上潮,嘔吐等證自除。為其有升陽益胃之能,可助中脘安胃益脾。瀉三里,為其能降濁導滯,而佐中脘以利運行,二穴相合為君臣之方,臨床確有殊功。
15、內關、三陰交功能:養陰清熱
主治:治陰虛勞損之癥,如骨蒸盜汗、干咳、失血、夢遺、經閉等。
方義:內關清心胸,利達三焦,三陰交滋陰養血,交濟心腎,此法確有交濟坎離之功。
16、魚際、太溪
功能:滋腎清肺
主治:虛勞骨蒸、咳嗽、咯血。
方義:魚際清肺火,太溪滋腎陰,上清下滋,使火不上炎,金不受克,虛勞諸癥悉平。
17、合谷、足三里功能:調理中焦,宣通胃府
主治: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香,濕熱壅滯,穢濁滯于中焦,宿食停飲,腹脹噫穢。
方義:合谷為大腸原穴,能升降宣通。三里為胃經之合穴,補之益氣升清,瀉之通陽降濁。二穴皆屬陽明,一手一足,上下相應,腸胃并調,若清陽下陷,胃氣虛弱,納谷不暢,則補三里,應合谷以升下陷之陽,俾胃氣充足而飲食自進。若濕熱壅塞,濁滯中焦,這樣則蓄食停飲,腹脹噫噦,則瀉三里,引大腸合谷下行,以導濁降逆,中氣自然和暢。
18、勞宮、足三里功能:清瀉心胃之火,開胸降逆
主治:傷寒結胸,痞悶脹滿,噫氣吞酸,嘔吐干噦,煩倦嗜臥。
方義:勞宮屬心包絡,性清善降,能開七情郁結,尤能清胸膈上焦之熱,導火下行;配足三里,從中焦迫降邪熱,上清下降,確為神妙。
19、大椎、內關
功能:調氣行水,驅飲降逆
主治:胸膈滿悶,喘咳氣逆,痰多,胸膈積水等癥。
方義:飲為水邪,停于胸脘之間,上逆則肺漲滿,胸悶咳喘氣逆之癥作,然停水總責乎三焦,因它是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而三焦乃體腔油膜,運行水津道路,津液蒸發是由三焦下屬膀胱,這樣則決瀆通暢,水無停留之患。大椎屬督脈,手足三陽之會,調太陽之氣,陽氣通行則水自利,且性能寬胸降氣。內關穴乃是手厥陰心主之絡,別走手少陽,宣心陽而且退群陰,利油膜而通淤塞則決瀆暢,飲邪也可自蠲。
20、少商、商陽、合谷功能:清熱解毒,宣肺利咽
主治:太陰陽明熱邪內蟠,上結咽喉,咽喉腫脹疼痛。兒科內熱上攻爍肺,外感交攻,咳嗽喘逆發燒。
方義:少商為手太陰井穴,其性能宣瀉肺熱。商陽在指端,為手陽明井穴,能利氣泄熱。二穴點刺出血,有和里清滎之效。合谷為手陽明原穴,它可清散上焦客熱,有釜底抽薪之功。(本方對小兒發熱、咳嗽、乳蛾、痄腮等癥,見效甚捷。)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
如果您支持中醫,請多多分享和轉發,功德無量!
有機會免費獲得紙質教材“識別”關注
明天下午3點,精彩繼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獲知識與健康喔!
《董氏奇穴視頻資料》免費下載
針灸減肥針灸甲乙經中醫針灸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991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