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種常見病和慢性病為:高血壓
冠心病
糖尿病
失眠
便秘
頸椎病
胃病
兩目干澀
肩周炎
小腿抽筋
一:高血壓1)兩經兩穴防治高血壓
治、防高血壓,直接的方法是敲肝經和胃經。
治、防高血壓,間接的方法是按揉合谷穴和足三里!
2)太沖、太溪、曲池(大腸經穴,肘橫紋外側端)是最好的降壓藥。
不論是什么類型的高血壓,自古至今證明效果都是非常好的,就是太沖、太溪和曲池!每天堅持按揉五分鐘,兩個月后,可以有效降血壓!
二:冠心病平躺,將雙手摩擦發熱,然后摩擦胸部50次,力度較大。(上下)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背部中線以及至陽穴。(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反手握拳拇指壓處既是)
用右手食指按壓(彈撥)腋窩下的極泉穴(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直至感到麻木。
用拇指指腹端用力按壓內關、神門穴,各30次。
睡前輕輕拍心前區40次,可預防冠心病發作。
三:糖尿病推任脈:緊貼腹部,自胸骨下至中極穴(臍下4寸,膀胱經、腎經、肝經、任脈的會穴)用力推擦2分鐘左右。
橫推腹:用手掌的掌根沿一側側腰部用力推擦至對側側腰部,然后改用五指指腹勾擦回原處,按摩3分鐘左右。
抱顫腹部:雙手自然交叉,兩個手掌的掌根按在雙側大橫穴上,(大橫穴的位置在肚臍兩側4寸一個橫掌處);雙手小指按在關元穴(臍下3寸)上,雙手拇指抵住中脘穴(臍上4寸)。找好位置后,輕輕下壓腹部5分鐘左右。
點揉中脘穴:用拇指點揉中脘穴1分鐘左右。
點揉氣海穴:用拇指點揉氣海穴1分鐘左右。(臍下1.5寸神闕與關元穴中間)
點揉天樞穴:用拇指點揉雙側天樞穴各1分鐘左右。(臍旁開2寸大腸經上)
擦揉腳踝內側:用大拇指在內側和跟腱處進行擦揉,每側4分鐘左右
擦腎腧:用雙手虎口自上而下,擦雙側腎腧。(腰部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四:失眠坐好,全身放松,全神貫注。雙手握拳,用拇指關節沿脊柱旁兩橫指處,自上而下慢慢推按。
用右手中間三指摩擦左足心涌泉穴,然后換成右足心。
脫衣仰臥于被內,雙目自然閉合。用兩手食指第二節內側緣從兩眉內側推向外側。
用兩手中指端輕輕揉按太陽穴。
用兩手拇指指腹沿兩側顳(nie)部由后向前推摩。
用手掌根部輕輕拍擊頭頂囟(xin)門處。
用兩手拇指端揉按風池穴。(膽經與陽維脈會穴,后發際凹陷處)
將兩手疊放在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魚際輕輕揉按中脘穴。(臍上4寸)
將兩手移至下腹部,然后用手掌大魚際徐徐揉按丹田(也氣海穴,臍下1,5寸)。
五:便秘指揉中脘。右手中指按于中脘穴(臍上4寸),其余四指貼附于腹部,然后做順時針揉動30次。
揉按天樞(臍旁開2寸)。兩手掌心按于天樞穴,其余四指貼附于腹部,按揉50次。
揉臍摩腹。右手在下,左手疊于其上,按于臍部,稍用力做順時針揉動30次。然后逐漸擴大范圍,摩全腹50次。再由上而下推左腹30次。
點按承山穴(小腿后正中提腳跟腓腸肌凹陷中)。大拇指按壓承山穴1分鐘,再捏拿承山學周圍腓腸肌30次。口臭者揉按足三里1分鐘;腹冷者揉按三陰交1分鐘。
六:頸椎病將雙手張開成爪形,拇指按壓兩側風池穴50次,直到感到酸脹、麻木為止。
用中指指腹按壓第七頸椎旁50次,左右手互相按摩對側穴位,直到局部有麻木感。
用雙手拿、捏頭部,同時將頭部向上提拿。上下5次。
雙手按壓頸椎旁線,邊揉邊移動。上下5次。
用雙手掌心摩擦頸部,直至頸部產生灼熱感。
用雙手固定頸部,前后俯仰頭10次。
七:胃病四個穴位孝敬后天之本---脾胃
胃管受納、脾主消化,脾胃為后天之本!
(1)讓胃永遠舒服的是足三里和天樞,每天按揉足三里和天樞3-5分鐘,從根本上把胃扶起來,有效防治各種胃病!
何需吃藥?!脾俞與足三里就足以壯脾,每天不定時按揉足三里3-5分鐘,每兩三天在脾俞拔罐一次,您會覺得吃得很香!
(2)肚脹嘔吐找足三里、中脘
中脘穴是胃的募穴,是胃的經氣匯聚于腹部的位置,和足三里聯手能治療胃腸道的任何疾病。兩穴位每天分別按揉3—5分鐘即可。
八:兩目干澀為自己補血
---血海和足三里是讓肝不血虛的首選!
九:小腿抽筋患者俯臥,用拇指用力按壓、揉捏膀胱腧3分鐘,直至患者產生酸脹。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足三里、太溪穴、陽陵泉各3分鐘,直至患者感到酸脹為宜。
用拇指指端用力按壓承筋穴、力度較大,3分鐘左右。但切記,一定要等小腿抽筋稍微緩解以后再按壓。
手掌握拳,如果小腿抽筋比較急,則用力擊打小腿肚中央,可用迅速緩解癥狀。
改臥為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緊握前腳掌,向外側旋轉抽筋那條腿的踝關節。旋轉時動作要連貫,一口氣轉完一周,中間不能停頓。旋轉時,如是左腿,按逆時針方向;如是右腿,按順時針方向。需注意的是,旋轉時足向外側扳,緊跟著折向大腿方向,尤其要用力,腳掌上翹到最大限度。
十:肩周炎用對側手掌置于患側肩部做順時針方向按揉50次、以患處感覺到熱為宜。
以對側手拇指、中指指腹按揉患側肩井、肩髃穴、肩貞穴各50次、至感到發熱。
用手掌刮、擦患側肩膀,以產生灼熱感為宜。
用對策手掌托住患側肘部,做前后左右擺動肩膀運動。
用對策手掌托住患側腕部,做向上抬舉肩膀的運動,反復10次。
推薦艾灸工具煴煴灸
煴煴灸
優點:懸灸微煙、滲透性強、易操作、隨時隨地灸、多穴位同時灸
燃燒時間:30分鐘左右
方便指數:★★★★★
效果指數:★★★★★
推薦指數:★★★★★
點擊查看
火爆招商中煴煴灸
健康中國 傳煴百年
【每日灸一灸】 陽虛感冒視頻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
本文來源于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于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系我們(郵箱:),立即處理。
{五味古法中醫}
民間中醫網
華夏中醫網
原始點論壇
中華傳統文化論壇
(撰稿支持)
| 上古傳承 經典中醫 |
已入駐騰訊新聞、鳳凰新聞、今日頭條、搜狐新聞、網易新聞、新浪悅讀、ZAKER、鮮果閱讀等客戶端
原始點公益聯盟成員
投稿、商務合作,聯系微信
『 五味古法中醫 』
傳統中醫,專家團隊
健康養生之術、膳食調理之法
高質量健康生活養成計劃請長按此QR碼:
品牌傳播 | 企業專訪 | 投稿合作
請添加QQ:40304452
鼻炎怎么治?鼻炎是常見的疾病,尤其在寒冷的冬季也是過敏性鼻炎的高發期,給患者的健康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出現鼻炎我們要積極的治療,那么鼻炎怎么治呢?下面就為大家介紹緩解鼻炎的按摩療法。
1、上迎香(鼻通)
上迎香,經外穴名。出《銀海精微》。別名鼻通、鼻穿、穿鼻,位置缺如。
近代定位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布有篩前神經,滑車下神經,眶下神經分支和面動、靜脈。
主治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息肉,爛弦火眼,感冒頭痛等。沿皮刺0.5-1寸。
2、印堂穴
兩眉頭連線的中點處。
主治健腦醒神,安神定志,明目開竅。
適用于前頭痛、目眩、眼疾、感冒、精神疲乏、失眠、鼻炎、高血壓等病癥。按壓有酸脹感。
3、百會穴
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叉處。
此穴的主治疾病為: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此穴為人體督脈經絡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4、迎香穴
在鼻翼旁開約一厘米皺紋中(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
主治清熱散風,宣通鼻竅,預防感冒。適用于感冒、鼻炎、鼻塞、嗅覺不靈、口眼歪斜等病癥。局部按壓有脹感。鼻子不聞香臭,經按壓有“通氣”感。
5、合谷穴
合谷穴位置可以一手的拇指第一個關節橫紋正對另一手的虎口邊,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處就是合谷穴。
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屬的大腸經脈循行之處的組織和器官的疾病減輕或消除。
由于大腸經從手走頭,凡是顏面上的病,項牙痛、頭痛、發熱、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療效。
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6、風池穴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應該讓患者采用正坐或俯臥、俯伏的取穴姿勢,以方便施者準確取穴并能順利實施相應的按摩手法。
風池穴位于人體的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于耳垂齊平。(或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穴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即是。)
主治頭痛、頭重腳輕、眼睛疲勞、頸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此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俞穴之一。
鼻炎患者會出現鼻塞、流涕、嗅覺下降等情況,給生活、給健康帶來了極大的煩惱,以上為大家介紹了緩解鼻炎的按摩療法,希望給大家帶來幫助。
經過數千年的鉆研和沉淀,穴位養生的神奇療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人體養生的穴位,希望對你有用!
人體養生的穴位
明目醒腦穴:風池。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風池穴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處,與耳垂齊平,常與攢竹穴、太陽穴、睛明穴、等配合,治療眼部疾病,緩解眼部癥狀。按揉以上穴位,同時配合頸椎矯治,對治療近視眼有很好的療效。此外,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養胃穴:中脘。
中脘穴在腹部正中線上,胸骨下端與肚臍連接線中點處,按壓時會有酸痛感。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此反復,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癥狀;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急性胃腸炎患者在按揉中脘穴的同時,還可以按揉天樞穴(位于肚臍旁2寸處)、大巨穴(位于臍下2寸旁開2寸)配合治療。
補腎固元穴:關元。
肚臍以下3寸(約為除拇指外四根手指并攏的寬度)處就是關元穴。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發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養護心臟穴:內關。
伸開手臂,掌心向上,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間有兩條筋,內關穴就在離手腕距離兩個手指寬的兩條筋之間。按揉內關穴有助于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干、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癥。
清熱止痛穴:合谷。
合谷穴又稱虎口,位于拇指和食指合攏后,隆起肌肉最高處。合谷穴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由于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后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于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解腰背酸痛穴:委中。
位于膝內窩腘窩處中點。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舒筋活絡穴:陽陵泉。
陽陵泉在小腿上,找它的時候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全能?穴:足三里。
民間一直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里的位置在外膝蓋窩下方3寸。中醫有?肚腹三里留?的要訣,說的是,如果我們有肚腹部的疾病,如慢性胃腸炎、慢性腹瀉、胃寒等,都可以按揉足三里。另外,足三里對高血壓、冠心病、肺心病、腦出血、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白領和亞健康人群,每天按壓足三里10分鐘,能減輕工作壓力,緩解疲勞。
滋陰養顏穴:三陰交。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位于小腿內側,腳踝骨的最高點往上3寸處。按揉三陰交,有助于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后再揉。因為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所以不適合孕婦。
安神健體穴:涌泉。
涌泉穴為腎經之首,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1/3、彎屈腳趾時的凹陷處。民間有?三里涌泉穴,長壽妙中訣;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的說法。每天洗腳后,用雙手大拇指摩搓兩足底涌泉穴10分鐘左右,有助睡眠。神經衰弱的人,可將時間延長為半個小時。天氣轉暖后,可赤腳或穿襪在鵝卵石路上散步,刺激涌泉穴。
最后,專家提醒,平常按揉穴位可以治療和緩解疾病,有養生保健的作用,但并不意味著包治百病。除了局部按揉外,還要調整全身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穴位按揉雖然簡單有效,也并不是人人適合,尤其是孕產婦和體弱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要隨意嘗試。
日常養生穴位
1:太白穴,緩解腳痛
位置:將一只腳擱在另一條腿上,會看到腳部中心有一條橢圓形的弧線,這就是足弓。這個弧線的起始點,就是太白穴所在位置。
很多人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走一段路后會發現腳部疼痛,回家就脫掉鞋捏捏腳,可有效緩解腳部疼痛。其實,這是因為您按摩刺激了腳掌前面的太白穴,因此會有減痛的效果。
專家指出,刺激太白穴除了用手按摩外,可采用脫掉鞋襪,將腳立起,用另一只腳的后跟來踩踏的方法刺激太白穴,這樣刺激穴位的效果更佳。這是因為除了腳部更好使勁外,是取身體左右平衡的原理。身體長得很對稱,左右腳、左右手都是兩兩相對的,就像天平的兩邊。在按摩時,有意識地用身體的一側來按摩另一側,可以更好地調節身體的平衡。
2:委中穴,緩解腰背痛
位置:應采用俯臥的取穴姿勢,委中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即膝蓋里側中央。
腰椎間盤突出、腰腿疼痛、肩膀麻木,包括后背筋膜炎等,都可以按揉委中穴。膀胱經的濕熱水氣在此聚集,按揉此穴可以分清降濁。此外,肩周炎患者還可試試把右手指從后背盡量對左手指尖,再反過來。通過這樣交叉,類似搓澡的動作,對緩解疼痛效果很好。
3:陽池穴,保護腕
位置:陽池穴和大陵穴分別在手腕的背面和內面,也就是腕背橫紋的中點處。
在中醫中,許多穴位是兩兩相對、互相匹配的。陽池穴和大陵穴就是這樣一對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護著腕關節。關節是身體當中活動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損的地方,尤其是手腕。
打電話時可以按摩這兩個穴位:用肩膀夾著話筒,站起來,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壞處,還可以保護手腕。
4:內關穴,改善心臟功能
位置:內關穴位非常好找,在腕橫紋上面兩橫指,我們稍微用點勁,有兩個大筋,在兩個大筋之間就是內關穴,輕輕按壓有一種很酸脹的感覺。
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經常按摩內關穴,就可以起到一個保護心臟的作用,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還可以治療暈車、暈船等,對懷孕前3個月惡心、嘔吐的妊娠反應療效也很好。按摩內關穴時,可沿著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幣側輪滾動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時。
5:陰陵泉穴,幫助腿部消腫
位置:膝蓋內側橫紋向上,會摸到一個突起的骨頭,順著骨頭的下方和內側摸,會摸到一個凹陷的地方,這里就是陰陵泉所在位置。
很多中老年人做了一天家務后,會發現自己的小腿腫脹。這是小腿長期在同一姿勢下,氣血無法順行而導致的腫脹。這時候要用?小腿消腫穴?陰陵泉。每天在這個穴位刺激3-5分鐘,讓氣血順利通行。另外,盡可能不要長期保持同一個姿勢,有利于全身的氣血循環,避免身體的僵硬。
6:曲骨穴,消除前列腺炎
位置:在小腹部,由肚臍從上往下推,會觸摸到一個拱形的骨頭,這塊骨頭就是恥骨,在這個拱形邊緣的中點的位置就是曲骨穴。
曲骨穴和膀胱泌尿系統的關聯最大。但凡與之相關的疾病,如通利小便、調理月經等,都可以找曲骨穴,是治理下焦疾病的一個重要穴位。每天按摩曲骨穴50至100次,可以很好地緩解前列腺的壓力,解決尿頻尿急等小便問題。
腳位于人體位置的最低處,承載著全身的重量,步履輕快,精神充沛,是人體氣足神旺的表現,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精神百倍的感覺。而當人感到精神疲憊的時候,往往最先感到腿腳發沉無力。可見腳的健康狀況關系到整個人體的健康狀況。腳部保健則是養生延緩衰老的好方法。下面一起來看看十大腳上穴位按摩保健法。
1、涌泉穴:滋陰降火
腳掌前部1/3處(不算腳趾)、腳緣兩側連線處就是此穴。《黃帝內經》中提到腎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就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這個穴位對于滋陰降火很有意義,可以緩解上火引起的口干、眩暈、焦躁等。方法是將拇指放在穴位上,用較強的力氣揉20~30次,晨起和睡前按摩效果好。
2、豐隆穴:祛濕化痰
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后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3、太溪穴:補養腎臟
太溪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后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太溪穴是腎經上的原穴,原穴是指源頭,生命的原動力。每天只要堅持揉按刺激太溪穴,就能夠調動起生命的原動力,氣血才會上達于面,下行于足。揉按太溪穴最佳時間是在每晚上9點,一次按30下。在按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正坐或平放足底的姿勢。用手指按揉,按揉時一定要有酸痛的感覺,每天堅持按太溪穴能夠防治因冬季氣候所引起的常見病癥。
4、照海穴:緩解咽喉干燥
照海穴位于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意為照射,海,象征大水,照海顧名思義,指腎經的經水在此大量蒸發,具有吸熱的作用,按壓此穴能緩解咽喉干燥、目赤、失眠等由于陰虛火旺引起的癥狀。按壓時,感到酸、麻、脹就可以了;按壓時間不宜太長,5~10分鐘即可。
5、內庭穴:祛胃火
在第二趾與第三趾的分叉處,對手腳發冷,體虛多汗,臉部神經比如牙疼有顯著緩解效果。內庭穴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可以祛胃火,可以說是胃火的克星。凡是胃火引起的牙痛、咽喉痛、鼻出血、口臭、胃酸、便秘都可以按摩內庭穴。按摩內庭穴祛熱、祛胃火效果非常好。平時也可多用指端按壓此穴,按壓時,以一側拇指的指端按住此穴,稍用力按壓,以酸脹感為宜,每側1分鐘,共2分鐘,每天堅持按摩。
6、大敦穴:清醒頭腦
足厥陰肝經,此穴在大拇趾外側(小腳趾那邊)趾背上,由趾甲根正中致趾關節的外側趾背上。主治肋脹痛、胸滿、嘔吐、腹瀉、疝氣、尿閉、腰痛、婦女小腹痛等。腳拇趾是一般所說肝經的起始處,肝經由此到生殖器、肝臟、腦、眼等依序。因此指壓大敦的話,能使頭腦清晰、眼睛明亮。指壓時強壓7-8秒鐘,才慢慢吐氣,每日就寢前重復10此左右。指壓大敦有速效性。因此遲醒的早上,不妨在床上加以指壓。
7、隱白穴:健脾回陽
足太陰脾經,此穴在大腳趾內側,距指甲跟腳一分處。主治舌本強、食則嘔,善意、倦怠乏力、身體困重、食不下、脘腹脹痛、大便溏泄、下肢內側腫痛或厥冷、足大趾運動障礙、黃疸等。以拇指指尖或棒狀物壓迫此穴,或是以拇指與食指捏住腳趾兩側,加以揉捏,間接刺激穴位。
8、厲兌穴:通調腸胃
專家說,厲兌穴在第二腳趾趾甲旁,靠近第三腳趾側,點壓該穴,有清熱利濕、通調腸胃的作用。用拇指指端點壓腳趾上的厲兌穴,力度可漸漸增大,以有疼痛感為好,2分鐘為好,以后用相同的方法掐壓另一只腳上的厲兌穴。
9、至陰穴:清熱散風
至陰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小趾外側,趾甲角外約一分處。濕熱過盛易引起小便黃臊臭、尿頻、尿急、尿澀痛。點按去火點至陰穴,可在15點到17點,此時是膀胱經最旺盛的時候,用大拇指按壓此處,并堅持1~2分鐘,然后再換另一只腳,每日2次。有清熱散風、通利下焦的作用,對尿黃澀痛等癥有很好的排泄效果。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969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每日灸一灸】陽虛感冒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