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找12原穴,斷全身百病

六月雪 2023-07-18 08:28:05

什么是元氣?發源于先天之本腎,通過三焦輸布全身,推動五臟六腑的運轉,是人體活動的原動力!什么是原穴?是元氣在五臟六腑腧注、經過、留止的腧穴,可見原穴在人體的重要性!十二條正經在腕關節或踝關節處各有一個原穴。《素問·刺法論》言:預防心之疾,刺手少陰之原;預防肺之疾,刺手太陰之原等,以“補神固根”,使“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靈樞·九針十二原》言:“五臟有疾也,應出十二原,而原各有所出,明知其原,睹其應,而知五臟之害矣。”“若原穴動氣絕,則病即不可為。”

《難經.六十六難》言:“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古代先賢與灸療大師都極為重視“原穴”灸治,認為“五臟六腑有病了,可先取原穴。”原穴具有虛可補、實可瀉的雙相調節功能。1、肺經:太淵【主治】咳嗽,氣喘,咳血,咽喉腫痛,胸痛,心悸,腕臂痛。現多用于治療感冒,咳嗽,支氣管炎,百日咳,肺結核,心絞痛,肋間神經痛,無脈癥,腕關節疼痛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千金方》:唾血振寒嗌干,太淵主之。

《玉龍賦》:咳嗽風痰,太淵、列缺宜刺。

《金鑒》:主治牙齒疼痛,手腕無力疼痛及咳嗽風痰,偏正頭痛等癥。

【配伍】

配列缺、孔最,有疏風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咳嗽,氣喘,胸背痛;

配內關、沖陽、三陰交,有益心通陽,祛瘀通脈的作用,主治無脈癥。

2、心包:大陵【主治】心痛,心悸,胃痛,嘔吐,癲狂,癇癥,胸悶,脅痛,驚悸,失眠,煩躁,口臭。現多用于心動過速,胃炎,扁桃腺炎,精神分裂癥,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甲乙經》: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

《千金方》:主目赤,小便如血。

《銅人》:治熱病汗不出,臂攣腋腫,善笑不休,心懸善饑,喜悲泣驚恐。

《大成》:短氣,大陵、尺澤。

【配伍】配神門、列缺,有舒暢經筋,通經活絡的作用,主治腕下垂;配心俞、膈俞,有通心絡,祛瘀血的作用,主治心血瘀阻之心悸;配豐隆、太沖,有疏肝理氣,化痰醒腦的作用,主治氣郁痰結型之癲狂。3、心經:神門【主治】心痛,心煩,怔忡,驚悸,健忘,不寐,癲狂,癇癥,癡呆,脅痛,掌中熱,目黃。現多用于無脈癥,神經衰弱,心絞痛,癔病,舌骨肌麻痹,產后失血,淋巴腺炎,扁桃體炎等。《甲乙經》:遺尿,關門及神門、委中主之。

《銅人》:治瘧心煩。

《大成》:主心性癡呆,健忘。

【配伍】配支正為原絡配穴法,有益氣,養心安神的作用,主治心神失養,健忘失眠,無脈癥;配大椎、豐隆,有醒腦安神,豁痰開竅的作用,主治癲狂,癇證。配關元、中極,有安神益腎的作用,主治遺溺,遺精。配膈俞、血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主治嘔血、吐血、便血。4、脾經:太白【主治】胃痛,腹脹,便秘,痢疾,吐瀉,腸鳴,身重,腳氣。現多用于急、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胃痙攣等。《甲乙經》:熱病,滿悶不得臥,太白主之;胸脅脹,腸鳴切痛,太白主之;身重骨痠,不相知,太白主之。

《千金方》:頭痛寒熱,汗出不惡寒;膝股腫,痠轉筋。

《金鑒》:太白、豐隆二穴,應刺之癥,即身重,倦怠,面黃,舌強而疼,腹滿時時作痛,或吐或泄,善饑不欲食,皆脾胃經病也。

【配伍】配公孫、大腸俞、三焦俞,有清利濕熱的作用,主治腸鳴,腹瀉;配復溜、足三里,有和胃調中的作用,主治腹脹。5、肝經:太沖【主治】頭痛,眩暈,失眠,目赤腫痛,郁證,小兒驚風,口喎,脅痛,崩漏,疝氣,小便不利,癇證,內踝前緣痛。現多用于高血壓,尿路感染,乳腺炎,神志疾病等。《甲乙經》:痙互引善驚,太沖主之。

《千金方》:主黃疸,熱中喜渴。

《銅人》:治胸脅支滿,足寒大便難,嘔血,女子漏血不止,小兒卒疝嘔逆。

《大成》:女人漏下不止,太沖、三陰交。

《金鑒》:主治急慢驚風,羊癇風證,及咽喉疼痛,心胸脹滿,寒濕腳氣,行痛步難,小腹疝氣,偏墜疼痛,兩目昏暗等證。

【配伍】配合谷,稱為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的作用,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高血壓;配足三里、中封,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行步艱難;配氣海、急脈,有疏肝理氣的作用,主治疝氣。6、腎經:太溪【主治】咽喉干痛,齒痛,耳聾,耳鳴,頭暈,咳血,氣喘,消渴,月經不調,不寐,遺精,陽痿,小便頻數,腰脊痛。現多用于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慢性喉炎,神經衰弱,貧血,下肢癱瘓等。《甲乙經》: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

《大成》:主久瘧咳逆,心痛如錐刺,心脈沉,手足寒至節。

《金鑒》:消渴,房勞,婦人水蠱,胸脅脹滿。

【配伍】配少澤,有滋腎陰,清虛熱的作用,主治咽喉炎,齒痛;配飛揚,為原絡配穴法,有滋陰補腎的作用,主治頭痛目眩;配腎俞、志室,有溫腎壯陽的作用,主治遺精。陽痿,腎虛腰痛。7、大腸:合谷

【主治】頭痛,頸項痛,目赤腫痛,鼻衄,鼻塞,鼻淵,齒痛,耳聾,面腫,咽喉腫痛,痄腮,牙關緊閉,口眼歪斜,熱病無汗,多汗,腹痛,痢疾,便秘,閉經,滯產,小兒驚風,上肢疼痛,痿痹。艾護眾生提醒您現多用于面神經麻痹,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電光性眼炎,近視眼,腮腺炎,扁桃體炎,舌炎,牙齦炎,牙痛,流行性感冒,高血壓,皮膚瘙癢,蕁麻疹等。《銅人》:婦人妊娠不可刺之,損胎氣。

《資生》:風疹,合谷、曲池。

《大成》:疔瘡生面上與口角,灸合谷;小兒疳眼,灸合谷(二穴),各一壯。

【配伍】配頰車、迎香,有通經活絡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癱。有疏風解表,宣肺利竅作用,主治感冒,頭痛,發熱,鼻塞。配列缺,為原絡配穴法;配太沖,稱四關穴,有鎮靜安神,平肝熄風作用,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配風池、大椎,有清熱涼血,截瘧作用,主治皮膚瘙癢,蕁麻疹,疔瘡,瘧疾。配三陰交,有調經活血催產作用,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滯產。8、三焦:陽池【主治】肩臂痛,腕痛,瘧疾,耳聾,消渴。現多用于腕關節炎,風濕熱,糖尿病等。《甲乙經》: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痛,陽池主之。

《外臺》:治寒熱痎瘧,肩痛不能自舉,汗不出,頸腫。

《圖翼》:主治消渴口干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提物不得,臂不能舉。

【配伍】配外關、曲池,有行氣活血,舒筋通絡的作用,主治前臂肌痙攣或麻痹;配少商、廉泉,有清熱通絡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腫痛;配脾俞、太溪,有疏調三焦,養陰潤燥的作用,主治糖尿病。9、小腸:腕骨【主治】熱病無汗,頭痛,項強,指攣腕痛,黃疸。現多用于口腔炎,糖尿病等。《甲乙經》:消渴,腕骨主之。

《大成》:主頭痛,驚風。

《金鑒》:主治臂腕五指疼痛。

【配伍】配通里,為原絡配穴法,有清熱安神定驚的作用,主治高熱,驚風;配太沖、陽陵泉,有清肝利膽的作用,主治黃疸,脅痛,膽囊炎;配足三里、三陰交,有健脾滋陰增液的作用,主治消渴。10、胃經:沖陽【主治】上齒痛,足背紅腫,口眼歪斜,足痿。現多用于齒齦炎,癲癇,脈管炎等。《素問》:刺跗上,中大脈,出血不止,死。

《甲乙經》:善嚙頰齒唇,熱病汗不出,口中熱痛;胃脘痛,時寒熱。

《銅人》:偏風口眼喎斜,肘腫。

【配伍】配足三里、仆參、飛揚、復溜、完骨,有補益氣血,潤養經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配豐隆,有豁痰寧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棄衣而走。11、膽經:丘墟【主治】頸項痛,腋下腫,胸脅痛,嘔吐,噯酸,下肢痿痹,外踝腫痛,瘧疾。現多用于膽囊炎等。《甲乙經》:目視不明,振寒,目翳,瞳子不見,腰兩脅痛,腳酸轉筋,丘墟主之。

《千金方》:主胸痛如刺。主腳急腫痛,戰掉不能久立。跗筋腳攣。《大成》:脅痛,針丘墟、中瀆。

《圖翼》:主治胸脅滿痛不得息,寒熱,目生翳膜,頸腫,久瘧振寒,痿厥,腰腿痠痛。髀樞中痛,轉筋足脛偏細,小腹堅卒疝。

【配伍】配風池、太沖,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主治目赤腫痛;配昆侖、申脈,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主治外踝腫痛;配陽陵泉、期門,有疏肝利膽的作用,主治膽囊炎。12、膀胱:京骨【主治】清熱止痙,明目舒筋。主治頭痛,項強,腰腿痛,踝關節痛,癲癇。現多用于小兒驚風、神經性頭痛等。

《甲乙經》:癲疾,狂妄行,振寒。

《圣惠方》:善驚悸,不欲食,腿膝脛痿。

《循經》:寒濕腳氣,兩足燥裂,或濕癢生瘡。

【配伍】配風池、天柱治頭痛項強。配百會、太沖治頭痛。

神奇的穴位~申老師

第一:陷谷穴

陷谷:小腿浮腫?眼皮腫?別怕,這個穴位最消腫!

陷谷:清熱解表,和胃行水,理氣止痛。

陷,凹陷之處也。谷,山谷也。陷谷名意指本穴為胃經地部經水的聚集之處。本穴物質為沖陽穴傳來的地部經水,因本穴位處肉之陷處,地部經水在此聚集,故名陷谷。

定位

在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在足背第2、3跖骨結合部之前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本穴。

主治

面腫、水腫等水液輸布失常性疾患;

足背腫痛;

腸鳴腹痛。

配列缺治療面目浮腫;

配內庭、太沖主治足跗腫。

1、艾灸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40分鐘;溫度:38-45℃;

艾條懸灸時間:5-10分鐘;

艾炷灸時間:3-5壯。

2.? 點按2-3分鐘。

第二:合谷穴

合谷:神奇的“萬能穴”

合谷穴也被稱為“虎口”。有鎮靜止痛、通經活絡、解表泄熱的作用,在全身數百個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療范圍最為廣泛,具有全身的治療作用,是一個包醫百病的萬能穴,一個隨身攜帶的大藥箱。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毅德康經絡養生

【取穴方法】

第1步:伸臂,拇、食兩指張開;

第2步:以一手的拇指指間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

第3步:屈指,拇指尖所指處,按壓有明顯酸脹感,即為本穴。

主治

頭痛,目赤腫痛,鼻衄;

齒痛、口眼歪斜、耳聾等頭面五官疾病;

肢體、內臟等疼痛;

熱病、無汗、多汗,經閉;

腰扭傷,落枕,腕關節痛;

膈肌痙攣。

配頰車、迎香主治牙痛、面痛、面癱;

配列缺、大椎等主治感冒、頭痛、發熱等;

配太沖主治癲狂、頭痛、眩暈、高血壓等;

配三陰交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等。? ? ? ? ? ? ? ? ? ? ? ? ? ? ? ? ? ? 毅德康經絡養生

保健養生

1、按摩:按法、點法、揉法、按揉法、點揉法、點按法、掐法等。

2、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5~9壯,艾條灸10~20分鐘。

第三 :隱白穴

便血、尿血、血崩,月經過多別擔心,此穴最有效!

隱白:調血統血,扶脾溫脾。

隱,隱秘、隱藏也。白,肺之色也,氣也。

該穴名意指脾經體內經脈的陽熱之氣由本穴外出脾經體表經脈。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脾經體內經脈相連,穴內氣血為脾經體內經脈外傳之氣,因氣為蒸發外出,有不被人所覺察之態,如隱秘之象,故名。

定位

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取穴方法】

正坐垂足或仰臥。在足大趾內側,由足大趾趾甲內側緣(即掌背交界線,又稱赤白肉際)與下緣各作一垂線之交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

月經過多,崩漏等婦科病證;

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證;

癲狂、多夢等神志疾患;

驚風;

腹滿,暴瀉。

配氣海、血海、三陰交主治月經過多;

配脾俞、上脘、肝俞主治吐血;

配大敦治療昏厥。

1、艾灸

艾條懸灸:5-20分鐘;

2按摩? ? ?用指甲蓋點按100次

第四:攢竹穴

制止呃逆,立竿見影

攢竹:祛風解表,通絡止痛。

攢,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

攢竹名意指膀胱經濕冷水氣由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睛明穴上傳而來的水濕之氣,因其性寒而為吸熱上行,與睛明穴內提供的水濕之氣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濕之氣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竿小頭一般(小頭為上部、為去部,大頭為下部、為來部),故名。

定位

在面部,當眉頭凹陷中,眶上切跡處。

毅德康經絡養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仰臥位;

第2步:皺眉,可見眉毛內側端有一隆起,即為本穴。

主治

頭痛,眉棱骨痛;

眼瞼瞤動、眼瞼下垂、目視不明、目赤腫痛等目疾;

急性腰扭傷;

膈肌痙攣。

配頭維主治頭目疼痛;

配后溪、液門治療目赤腫痛;

配列缺、頰車主治面癱、面肌痙攣。

? ? 按摩? ? ? 用第二指腹揉按就可以。

第五:太沖穴

排肝毒,消火氣!

太沖:排肝毒,消火氣

有人把“太沖穴”比作人體的出氣筒,因為它是肝經的原穴和腧穴,是肝經的火穴,能夠把肝氣肝火消散掉。通過按揉“太沖穴”,可以把人體郁結的氣最大限度地沖出去。

定位

在足背側,當第1、2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處。? ? ? ?

取穴教程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或仰臥位;

第2步:由第1、2足趾間縫紋頭向足背推;

第3步:至第1、2跖骨之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可感有一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

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青盲,口歪等頭面五官病證。

中風,癲癇,小兒驚風;

黃疸、脅痛、嘔逆、腹脹等肝胃病證;

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帶下等婦科證;

遺尿,癃閉;

下肢痿痹,足跗腫痛。

配合谷稱為四關穴,主治頭痛、眩暈、小兒驚風、口歪

保健養生

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沖穴,有酸脹感為宜,1分鐘后再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捻左太沖穴1分鐘。按摩結束后喝適量的水有助于加速體內的代謝。

常按摩,可起到疏通經絡,疏肝理氣等保健作用。按揉時力度控制在略微感到疼痛即可,切忌用力過大造成皮下淤血。

太沖穴治感冒:在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適等感覺時,按摩腳上的太沖穴減輕感冒帶來的不適,甚至可以使感冒痊愈。

具體方法:先用溫水泡腳10~15分鐘,用雙手拇指由涌泉穴向腳后跟內踝下方推按5分鐘后,再由下向上推按至太沖穴5分鐘。對咽喉腫痛等病癥都能緩解。

第六:天宗穴

對付肩頸問題第一穴!

天宗:生發陽氣。

天,穴內氣血運行的部位為天部也。宗,祖廟、宗仰、朝見之意。

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至本穴后經水復又氣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見之狀,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確定肩胛岡:肩胛岡是肩膀后一橫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頭;

第3步:將肩胛岡下緣中點與肩胛下角連線分為三等分,當連線的上1/3與下2/3加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損傷等局部病證;

氣喘;

乳腺炎。

配秉風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養生

點按?

用大拇指點按穴位,酸痛為止,注意不要用大力。

第七:大腸俞

消除大肚腩,秀出小蠻腰!

大腸俞:理氣降逆,調和腸胃。

大腸,大腸腑也;俞,輸也。大腸俞名意指大腸腑中的水濕之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艾灸大腸俞,能夠令消化系統得到刺激,從而增強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大肚腩。

定位

在腰部,當第4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臥位;

第2步:兩側骨盆最高點(髂嵴最高點)連線與后正中線的交點處,為第4腰椎棘突;

第3步:在第4腰椎棘突下有一凹陷,此凹陷旁開2橫指(食指、中指并攏,以中指近端指間關節橫紋水平的二指寬度為1.5寸),即為本穴。

主治

腹脹,泄瀉,便秘;

腰腿痛;

坐骨神經痛;

遺尿,腎炎。

配腎俞、命門、腰陽關、委中主治腰脊強痛;

配小腸俞主治二便不利。

1、艾灸

艾條懸灸時間:10-15分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按摩?

因為自己按不到,只能用拳捶打局部發熱為止。

第八: 風池穴

治療頸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偏頭痛!

治療頸部僵硬,消除肩膀酸痛

風池穴因空氣傳來的水濕之氣受外部之熱脹散并化為陽熱風氣輸散于頭頸各部而得名。風池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位于頭項之交界處,此處正好是進入頭部的通道,因此,此穴具有抵擋風邪入侵的作用。

定位

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

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耳鳴等頭面五官病證;

中風、不寐、癲癇等神志病證;

頸項強痛;

毅德康經絡養生

風池穴配大椎、后溪,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配睛明、太陽、太沖主治目赤腫痛;

配上天柱(天柱穴上5分)、足三里、三陰交對突眼癥有一定療效;

配百會穴、太沖穴、水溝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風。

風池穴配合谷穴、絲竹空穴緩解治療偏正頭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風池穴,聯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窩承漿穴按壓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圓形小骨前方凹陷處神門穴,能夠放松頸部肌肉、緩解頭痛和緊張。

2、以兩手指羅紋面,緊按風池穴部位,用力旋轉按揉幾下,隨后按揉腦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脹感為宜,此法能對安神催眠較為有效。

第九: 意舍穴

治療惡心嘔吐、腹脹腸鳴的特效穴!

意舍:健脾化濕,和胃利膽。

“意”,脾之神也,脾氣也。“舍”,來源也。意舍名意指脾臟的熱燥陽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針灸甲乙經》:消渴身熱、面目黃,意舍主之。

定位

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毅德康經絡養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仰臥位。取一線過肚臍繞腹腰一周,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3個椎體(即第11胸椎),再從其棘突下緣旁開量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本穴。

主治

腹脹,腸鳴,嘔吐,腹瀉等胃腸病證。

配期門、陽陵泉主治黃疸。

保健養生

用拇指點按

第十: 商曲穴

消積止痛,健脾和胃

商曲:運化水濕,清熱降溫。

商,漏刻也。曲,隱秘也。

該穴名意指腎經沖脈氣血在此吸熱后緩慢上行。本穴物質為肓俞以下各穴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散熱冷縮,少部分水氣吸熱后循經上行,如從漏刻中傳出不易被人察覺,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2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毅德康經絡養生

【取穴方法】

仰臥位。從肚臍向上量2橫指(拇指),再自前正中線旁開量半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本穴。

主治

噫氣、反胃、腹脹、水腫等脾胃病證;

胸脅脹痛。

配中脘、足三里主治胃痛、腹痛;

配支溝主治便秘。

保健養生

用大拇指點按3到5分鐘

第十一:筋縮

治療癲狂抽搐!

筋縮:平肝熄風、寧神鎮痙。

筋泛指筋肉,縮有抽搐之意。穴當肝俞中央,考肝屬木,在體主筋,該穴主治狂癇瘈疭,痙攣抽搐諸疾,因名筋縮。

定位

在背部,當后正中線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臥位。從兩側肩胛下角連線與后正中線相交處所在椎體為第7胸椎,垂直向下推2個椎體(即第9胸椎),其棘突下緣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

脊強;

胃痛;

癲癇,抽搐。

配印堂、鳩尾、腰奇主治癲癇癇.? ? ? ? ? ? ? ? ? ?按摩手法,用拇指點按五分鐘,如果自己做,先找個堅硬的物體,躺著時候胸椎棘突下就可以。

第十二: 命門穴

命門:強腰補腎又壯陽

命門穴,人體生命的根本。在男子能藏生殖之精,在女子則緊密聯系著胞宮,對兩性生殖功能有重要影響;命門內含有真陽(真火)、真陰(真水),五臟六腑以及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都由它激發和主持。

定位

在腰部,當后正中線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毅德康經絡養生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俯臥位;

第2步:取一線過肚臍中點,水平繞腰腹一周;

第3步:該線與后正中線交點,按壓有凹陷處,即為本穴。

主治

遺精、陽痿、早泄等男科病;

月經不調、赤白帶下、痛經、閉經等婦科病證;

遺尿、尿頻等泌尿系疾患;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泄瀉,小腹冷痛。

配腎俞主治腎虛尿多、腰酸背痛;

配腎俞、氣海、然谷主治陽痿、早泄、滑精;

配天樞、氣海、關元主治腎泄、五更瀉;

配腎俞、關元主治精子缺乏癥。

1、灸法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20-40分鐘;溫度:45-48 ℃;

艾條懸灸時間:10-20分鐘;

2.按摩法

用拇指按住命門穴,以感覺酸脹為度,揉動數十次。按摩命門穴能改善性冷感,平衡和恢復性功能,還能有效的延緩衰老、推遲更年期。

第13期 | 天宗:對付肩頸問題第一穴

毅德康經絡養生

天宗:生發陽氣。

天,穴內氣血運行的部位為天部也。宗,祖廟、宗仰、朝見之意。

該穴名意指小腸經氣血由此氣化上行天部。本穴物質為臑俞穴傳來的冷降地部經水,至本穴后經水復又氣化上行天部,如向天部朝見之狀,故名。

定位

在肩胛部,當岡下窩中央凹陷處,與第4胸椎相平。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垂肩;

第2步:確定肩胛岡:肩胛岡是肩膀后一橫行的突起,自己右手搭左肩手指摸到的骨頭;

第3步:將肩胛岡下緣中點與肩胛下角連線分為三等分,當連線的上1/3與下2/3加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

肩胛疼痛,肩背部損傷等局部病證;

氣喘;

乳腺炎。

配秉風主治肩胛疼痛。

保健養生

1、艾灸

隔物灸儀艾灸時間:30-50分鐘;溫度:38-48℃;

艾條懸灸時間:10-15分鐘;

艾炷灸時間:3-5壯。

第14期:胃倉:增進食欲!

養胃穴

胃倉穴

分享給你們

胃倉:健脾和胃,消食導滯。

“胃”,胃腑也。“倉”,存貯聚散之所也。

胃倉名意指胃腑的濕熱陽氣由此外輸膀胱經。本穴物質為來自于胃腑的濕熱陽氣,至本穴后,因受人體重力場的作用,濕重而熱的陽氣既不能上行又不能下行,濕熱陽氣屯留于本穴之中,故名。

定位

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3寸。

毅德康經絡養生

【取穴方法】

正坐或俯臥位。取一線過肚臍繞腹腰一周,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第2腰椎,由此往上推2個椎體(即第12胸椎),再從其棘突下緣旁開量4橫指,按壓有酸脹感處,即為本穴。

主治

胃脘痛、腹脹、小兒食積等脾胃病證;

水腫;

背脊痛。

第15期 | 瞳子髎:專治各種眼疾,趕走魚尾紋

毅德康經絡養生

瞳子髎穴

瞳子髎:平肝熄風,明目退翳。

瞳子,指眼珠中的黑色部分,為腎水所主之處,此指穴內物質為腎水特征的寒濕水氣。髎,孔隙也。

該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濕水氣在此匯集后冷降歸地。本穴為膽經頭面部的第一穴,膽及其所屬經脈主半表半里,在上焦主降,在下焦主升,本穴的氣血物質即是匯集頭面部的寒濕水氣后從天部冷降至地部,冷降的水滴細小如從孔隙中散落一般,故名。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眥旁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或側臥位;

第2步:在外眼角旁約1厘米,眼角紋頭盡處,即為本穴。

主治

目痛,目赤,目翳等目疾;

頭痛,三叉神經痛,口眼歪斜,面肌痙攣。

配睛明、絲竹空、攢竹主治目痛、目赤、目翳;

配頭維、印堂、太沖主治頭痛。

保健養生:? ? ? ? ? ? ? ? ? ? ? ? ? ?用食指點按即可。

第16期 | 不容:腹脹排氣,就找它!

不容穴

不容:調中和胃,理氣止痛。

不容,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不即不可,容即容納,穴平臍上6寸,胃納水谷達此高度,則不可再納,故名不容。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

【取穴方法】

第1步:仰臥位;

第2步:沿前正中線向下觸摸,找出胸骨體與劍突間形成的凹陷,即胸劍聯合;

第3步:將胸劍聯合到臍中的連線分為4等分,從上1/4與下3/4交點處左一水平線;

第4步:該線與乳中線(過乳頭的垂直線)有一交點;

第5步:兩個交點的中間處,即為本穴。

主治

胃痛、嘔吐、納少、腹脹等胃疾;

肋間神經痛,肩臂部諸肌痙攣或萎縮。

配中脘、公孫主治胃炎、胃潰瘍。

保健養生? ? ? ? ? ? ? ? ? ? ? ? ? ? ? ? 自己按摩用大拇指點按200到300次

第期 17大包:關鍵時刻的“止痛藥”!

大包穴

大包:宣肺理氣,寬胸益脾。

大包穴為脾之大絡,統絡陰陽諸絡,灌溉五臟,故名大包。

大包就是大包大攬的意思,比如急性腰扭傷,急性脖子扭傷,急性肋間神經痛,大包穴都能治。

定位

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取穴方法】

第1步:正坐側身或仰臥;

第2步:從乳頭向下循摸兩個間隙(乳頭約平第4肋間隙);

第3步:該肋間隙與腋中線(沿腋窩中點向下所作的垂線)的交點處,即為本穴。

主治

氣喘;

胸脅痛;

全身疼痛,四肢無力。

配三陽絡穴、陽輔穴、足臨泣穴,治胸肋痛;

配脾俞穴、章門穴,主治食多瘦身;

配足三里,治四肢無力。

第18期 | 建里:體虛者最好的溫補藥!

建里穴

分享給你們

建里:調健脾胃、消積化滯。

建里,屬任脈腧穴。建,建設也。里,與表相對,此指肚腹內部也。

該穴名意指任脈的地部經水由此注入肚腹內部。本穴物質為中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后,經水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體內,注入體內的經水有降低體內溫壓的作用,故名。

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3寸。

毅德康經絡養生

【取穴方法】

仰臥位或正坐位。從肚臍起沿腹部前正中線直上量4橫指處,即為本穴。

主治

胃痛、腹痛、腹脹、呃逆、食欲不振等脾胃病證;

水腫;

腹肌痙攣。

配內關主治胸中苦悶、呃逆;

配水分治肚腹浮腫。

按摩:用拇指點按就可以。

第19期 | 陰都穴: 治療胃痛的妙穴

陰都:寬胸降逆,調理胃腸。

陰,陰涼水濕也。都,都市也。

該穴名意指腎經沖脈的上行水氣在此集散。本穴物質為石關穴吸熱上行的水濕之氣,至本穴后為云集之狀,穴外氣血不斷地聚集本穴同時又不斷地向外疏散,本穴如有都市的聚散作用故名

刺激陰都穴,可有效治療胃痛,刺激方法有點按,按揉,拔罐,艾灸等。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4寸,前正中線旁開0.5

【取穴方法】

毅德康經絡養生

第1步:仰臥位;

第2步:沿前正中線向下觸摸,找出胸骨體與劍突間行成的凹陷,即胸劍聯合;

第3步:自胸劍聯合與臍中連線的中點處旁開半橫指(大拇指指間關節部位的橫徑為1寸)處,即為本穴。

主治

腹痛、腹瀉、便秘等胃腸病證;

月經不調、不孕。

毅德康經絡養生

配足三里、建里主治腹脹、腹痛。

第20期? ? ? ? ? ? ? ? ? ? ? ? ? ? ? ? ?

中醫急救專家

十宣:清熱開竅醒神。

十宣為經外奇穴名。

十宣穴的準確位置十分好認,位于人體十根手指尖,距離手指甲與手指肉邊緣0.1寸,左右兩邊加起來共十個穴。

經常按摩十宣穴,可治療失眠、中暑、高血壓等疾病。按摩十宣穴,最方便的方式是用拇指的指甲用力反復重掐,以有酸痛感為主,刺激總時間每次以不超過5分鐘為? ? ? ? ? ? ? ? ? ? ? ? ? ? ? ? ? 宜毅順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定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左右共10個穴位。

仰掌,十指微屈。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離緣0.1寸,即為本穴。

主治

用于急救:昏迷、休克、中暑、癔病、暈厥等;

咽喉腫痛。

配十二井穴主治中風閉證;

配大椎、耳尖主治高熱和中暑。

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第21期 |

四瀆:可有效緩解咽喉腫痛!開竅聰耳,清利咽喉。? ? ? ? ? ?

四,數量詞。瀆,小溝渠也。該穴名意指三焦經氣血在此冷降為地部經水。

本穴物質為三陽絡穴傳來的水濕云氣,在本穴的變化為部分水濕冷降歸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數條小溝渠之狀,故名。

定位

在前臂背側,當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肘尖下5寸,尺骨與橈骨之間。

【取穴方法】

第1步:坐位屈肘;

第2步:在前臂背側,腕背橫紋中點到肘尖的連線中點向下1橫指處,即為本穴。(*肘橫紋到腕橫紋12寸)

主治

手臂疼痛、麻木;

暴喑,耳聾,齒痛、頭痛等五官疾患。

配外關、曲池主治前臂疼痛;

配聽宮、天牖主治耳聾。

第22期|

天府:調理過敏性鼻炎的良藥!按一按

天府穴

天府:調肺氣,清上焦,疏經絡。

天,天空,指上而言。府,聚集處。天府名意指本穴為肺經陽氣上輸天部之門府。

本穴物質由云門穴傳輸而來,和天府穴處的溫度場相比,云門穴傳來的氣血物質溫度仍處于高位,在天府穴處氣血物質的變化仍是散熱縮合冷降的變化,所散之熱以陽熱之氣的形式上輸于天,穴名之意即在于強調穴內氣血物質的這一變化,故名天府。

天府穴,專治“鼻癥”。

與鼻相關的疾病,無論是敏感性鼻炎、慢性鼻炎、還是流鼻血等等,統統都可以交給天府穴處理。

定位

在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

坐位,臂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內側處即為本穴。

主治

咳嗽、氣喘、鼻衄;

癭氣;

上臂痛。

藏在手邊的保健神穴 這個“萬能穴”你造嗎

 【導讀】: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無病無災,可是人生在世,身體難免會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毛病。遇到不適就吃藥也會給身體帶來副作用,最好的辦法就是按壓這個“萬能穴”。下面我來給大家揭曉奧秘。

被稱為是萬能穴的穴位究竟在哪里?

合谷穴你知道在哪里嗎,合谷穴其實就是我們俗稱的虎口,它是一個作用非常大的穴位,幾乎很多疾病都能夠通過它來解決的,比如牙痛、頭痛、暈車等。合谷穴也被稱為“虎口”。在全身數百個穴位中,合谷穴的治療范圍最為廣泛,具有全身的治療作用,真可謂神通廣大,簡直是一個包醫百病的萬能穴,一個隨身攜帶的大藥箱。

 合谷穴有哪些保健功效?

1、止痛大穴

合谷經氣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們身體上的“止痛片”,幾乎一切痛癥都可以找合谷穴來解決,貼敷或者用大拇指掐按這個穴位來止痛。

牙痛

合谷穴治牙痛更為拿手!在施治的時候應該使用交叉治法,就是您右邊牙痛,就貼敷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側牙痛,就貼敷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

貼敷的時候,最好再加一個牙痛點,那效果就太神奇了。通常80%的牙痛,都會在一兩分鐘內止住。怎么尋找這個牙痛點呢?牙痛時,去捏耳垂貼近面頰的這個部分,一定會有一個地方很敏感,這就是牙痛點。如果是因為牙齦炎引起的牙齦腫痛,而且還不斷的發作的話,我們就可以嘗嘗 *** 合谷穴了哦,你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哦。

頭痛

神經性頭痛、失眠性頭痛、頸后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經性頭痛是常見病。患病后一日發作數次,同時出現失眠、健忘、記憶力減退、辦事精力不集中等癥狀,痛苦不堪。采取合谷穴的 *** 療法,可獲良好效果。

由于合谷穴是大腸經上的一個重要穴位,大腸經從食指經過手、臂、肩、頸,一直到頭面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因此這些部位的疼痛不適都可以通過合谷穴來緩解。大腸經又為多血多氣之經,所以 *** 大腸經的原穴合谷穴,還可以行氣活血,有效治療行經疼痛,有痛經煩惱的女士不妨試試。

2、五官科圣藥

中醫針灸《四總穴歌》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所謂“面口合谷收”,即是說凡是頭部、面部的疾病,像頭痛、牙痛、發熱、口干、流鼻血、頸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疾病。

治療面癱,合谷更是必取之穴。平常鼻子過敏者也可以常常按壓 合谷穴,以緩解癥狀。總之,合谷穴就是對付五官科疾病的圣藥。合谷穴應用于顏面五官的損美性病變中。如治療面癱、面肌痙攣、黃褐斑 、痤瘡 、酒糟鼻 、皮膚過敏 等疾病,都同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治療雀斑和臉部皮膚問題上也可每天 *** 兩手合谷穴各30--50次,以產生的酸脹感傳達到上肢為度,日久就可以達到美容養顏的明顯功效。

3、腸胃神藥

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相交接,又因為它們是同名經,二者“同氣相求”,因此 *** 合谷穴能調經氣,對于治療胃腑和胃腸道方面的疾病有顯著療效。例如胃痛、嘔吐、便秘、呃逆、腹瀉等。

4、退燒強肺圣藥

貼敷合谷穴,能貫通氣血,促使陽氣升發,扶正祛邪,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我們知道,肺與大腸相表里,肺主氣屬衛,外和皮毛,貼敷或者點按合谷穴能開發腠理,宣通毛竅,清瀉氣、分之熱,從而加強解表發汗的清熱作用,故可在感冒的預防和治療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人體上有幾個退熱的特效穴位:大椎、曲池、合谷、外關,退熱效果立竿見影。

5、預防中風、高血壓

中風的發生與肝的關系十分密切,從五行的角度看,肺和大腸屬金,金克木,而肝屬木,當肺和大腸的功能失調的時候,肝失去約束,進而產生與肝相關的病癥,如中風、抽搐、口眼歪斜、頭暈、眩暈等。如果經常用貼敷或者 *** 合谷穴,使肺和大腸的氣機保持順暢,一旦因情志或飲食等原因產生肝火,順暢的肺和大腸的氣機就會使肝火平復下來。

如果你每天做合谷穴的 *** ,早晚各一次,每次5分鐘,你這一輩子就得不了腦中風,不會得腦梗、也不會得腦出血什么的。

6、急救大穴

我們用腦一段時間后,大腦疲勞,頭昏腦脹,需要提神解乏,這時可按合谷穴。當出現神昏,暈厥,癲癇發作,需要醒腦開竅時,也可 *** 合谷穴。如果因中暑、中風、虛脫等導致暈厥時,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持續兩三分鐘,患者便可蘇醒過來。如果同時用指尖掐捏患者的人中穴,醒腦回蘇的效果則更好。

?穴位 *** 法打開健康之門

 導讀:人體有很多的,每個對我們都有著不同的作用。那么什么能夠讓人長壽呢?夏季炎熱易中暑,什么穴位能夠清熱解毒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用自然療法打開之門

太沖 :腳背上大拇指和第二趾結合處向后,在足背最高點前的凹陷處。是肝經的原穴,護肝的特效穴位,平肝清熱,清利頭目。對頭痛、耳嗚、眩暈、失眠、煩躁易怒都有平調作用;兼有穩壓、調經、祛熱、消除用眼疲勞之用。有人體自身菊花茶之說。

涌泉 :被稱作第二長壽穴。位于足底前部叫陷處,足尖與足跟連線的前1/3和2/-3交界處。有較強的抗衰老作用,對高血壓、糖尿及呼吸道疾患、心絞痛等都行防治作用:患口腔潰瘍,可將吳茱萸粉用醋調成糊狀,貼在此穴,外用膠布固定,。

極泉 :位于腋窩正巾頂點。是冠心、肺心及頸椎病所致上肢麻木防治的要穴。先用手指點按穴位上,然后向旁邊撥動,常有麻感向手指方向傳導。對過飽引發的胃脹不適,按揉左側極泉穴5分鐘也有療效。

曲池 :曲肘關節,肘橫紋外側端就是曲池穴。曲,彎曲之意,池為水聚之處,這里指陽氣,從此向深處會聚到臟腑得以調節。發熱時有瀉熱之效;心情煩躁,有祛火之功;且有助f平穩血壓、血糖,有謝頂、肘腕關節酸痛者。

內關 :手掌朝上,腕橫紋上2寸兩筋之間。有“寧心安神、理氣上痛、和胃降逆”作用。按揉內關,可增強心功能,調整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日常的要穴,有心臟醫之稱。對難止的打嗝、嘔吐及腹瀉也有明顯效果、養老:手臂朝上,小指側尺骨小頭近端撓側凹陷中。是各經經氣深集的部位,其功能是吸收水谷所化之精氣供養全身。有利于耳聰目明,對各種痛癥(頭痛,面痛,肩、背、肘、臂酸痛,急性腰痛,頸痛項強)有效。對落枕、呃逆、手麻、癡呆也有效果。

百會 :兩耳尖連線與頭頂正中線交點處。為“一身之宗,百神之會”,“三陽五會”,是人體陽氣匯聚之地,“百病皆主”,故名百會。開竅醒腦,回陽固脫,健忘失眠,中風失語,皆以求之。特別是配以列缺,治療頭痛有寧神醒腦之效。

風府 :后腦勺與頸脖交接下的凹陷處,與耳垂相平大筋外側凹陷的風池在同一線上。對頭痛,暈眩,頸、肩痛,鼻咽、跟部疼痛有效,感冒點揉或與風池交替按揉,可有良效。

膻中: 位于前正中線與兩 *** 連線的中點交界處。是氣會穴,即宗氣聚會之處。有通絡活血、寬心理氣、平喘止咳、松解血管作用,利于防治咳喘、胸悶、心悸、心絞痛、心躁氣短。

中脘: 位于臍上4寸處,為強壯要穴,具有健脾益胃、通腑降氣、培補后天之能,《循經》中稱:“一切脾胃之疾,無所不療”,也可用于控制體重

氣海 (丹田):臍下1.5寸處。丹田為元陽之本、真氣生發之處,生命動力之源,又有“性命之極”之稱,為“十二經之根”、“五臟六腑之本”,因其是“呼吸之門”,任、督、沖三脈起始處,全身氣血匯集之地,故稱“氣海”。丹田內氣強弱決定人之盛衰存亡,氣功中意守丹田,氣降丹田,都強調共強壯人體、延年益壽之功,它與男女生殖功能相關,是人體性保健大穴。

關元 :臍下3寸處。被稱為第一性保健大穴。有培補溫養元氣、腎氣作用,對、白帶、痛經,男性陽萎、早泄、前列腺病有良好效果。灸關元有助于睡眠,特別是對老年性失眠更為明顯一與齊名,是人體保健大穴。

神厥 (肚臍):于前正中線腹中央。是任脈要穴.,臍是胎兒吸取母體營養的通道,連接人體真氣真陽,是元氣所在地,稱命蒂。昔有二官相連之說,大腸是傳導之官,施排出廢物;小腸是受盛之官,施吸收營養:具有溫腎健脾、補陽益氣的作用,“常灸神厥穴,百病自會滅”:《扁鵲心書》記載:“依法熏蒸,則榮上調和,安魂定魄,寒暑不侵,身體開健,其中有神妙也,……凡用此灸,百病頓除,益氣延年”。多采用敷藥、指壓及灸法,即臍療,特別對慢性腹瀉、五更瀉、產后尿潴留、調節消化有益。

益壽延年 睡前常4大部位

中醫認為,療法操作方便、簡單,不需要借助其他工具,適合人們家庭保健。如果每日睡前常4大養生部位,可起到健體延年、防病祛病之功效。

上,背、脊、腋、腹是人體重要的保健區。常 *** 這4大部位,可以促進血脈流暢,強健體魄、。因此,想益壽延長、身體,睡覺前不妨常 *** 這4大部位,有些動作可以夫妻兩人相互協助,不僅益壽健體,還能增進夫妻間的感情。

觸腋

腋窩部蘊藏著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睡前可輕觸腋窩,輕撓腋窩部,可 *** 此處的神經、血管。自我按捏時,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窩,右手按左腋窩,運用腕力,帶動中、食、無名指有節奏地輕輕捏拿腋下肌肉3-5分鐘,早晚各一次,切忌用力過度。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 腋窩的養生好處:

1、可大大增加肺活量,使全身血液回流暢通,高效促使進行氣體交換。

2、可使眼、耳、鼻、舌和皮膚感官裝置在接受外界 *** 時更加靈敏。每日早晚各 *** 1次,每次1-3分鐘,不僅可幫助消化、健脾開胃、增加食欲,而且還能防治陽痿陰冷。

3、可使體內代謝物中的尿酸、尿素、無機鹽及多余水份順利排出,增強泌尿功能,使和生殖細胞更健康。

捏脊

人體的脊背有三條重要的經絡:第一條在人體后背的正中間,叫督脈,主一身之陽,又因為人體的后背本身是主陽的,它在人體脊背的正中,因此可稱督脈為陽中之陽。通過捏拿脊背,可以振奮督脈的陽氣,推動全身氣血的運行,調整全身的陰陽之氣,從而達到治療的目的。

俯于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松。協助者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沿脊椎兩旁二指處,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然后將皮膚慢慢地向前捏拿,由下而上連續捏拿4-6遍。

每次捏脊時間不宜太長,以3-5分鐘為宜,開始做時手法宜輕巧,以后逐漸加重,要捏捻,不可擰轉。捻動推進時,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揉背

首先取仰臥位,按揉斜方肌和提肩胛肌,再坐起來,用手背第二掌骨背節自上而下 *** 背部肌肉,然后從上到下,由輕到重拍打后背部,以背部肌肉為重點,共3個循環。最后推背,俯臥于床上,上肢放松,協助者立于床邊,雙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放于俯者背上部,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左右。

通過推背,達到、流暢氣血、調和臟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摩腹

睡前平臥,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數十圈至腹部皮膚發熱。摩腹改善胃腸功能,有利于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還可以 *** 末梢神經,促進肌體代謝,能夠防止和減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積。

豐隆穴 一按解嗜睡

這個穴位在小腿外側面,外踝尖上8寸,脛腓骨之間。紅曲是什么?有人反映說這個穴位不好找,其實你只要找到大致位置,當摸到某個部位特別敏感,疼痛得厲害,那就是豐隆穴了。這個穴位采用針灸的效果最好,要由專門的針灸醫師操作。如果針灸不便, *** 這個穴位也能起到燥濕健脾、豁痰開竅的效用,每天只須花上你1~5分鐘的時間,甚至在你看電視或是等車甚至跟朋友聊天的過程中,就隨手完成了。

因為豐隆穴是足陽明絡穴,胃經和脾經的水濕濁氣匯合于此,化雨而降。 *** 這個穴位便能疏通胃經和脾經兩經的氣血,即“一絡通二經”,因此它起到脾胃,促進水谷精微的運化和利氣寬胸的作用。《玉龍歌》里就說:“痰多宜向豐隆尋”.在古代,“豐隆”是“云”、“雷”之意,人頭痛腦昏,就像頭頂襄著一團陰云,而 *** 豐隆穴,就能使水濕濁氣,化為傾盆大雨,嘩嘩而落,于是能夠撥云見日,豁然開朗,疲憊困乏通通消去了。

另外你在 *** 這個穴位的時候不妨加進自己的意念,你可以把自己想像成風云之使者,手掌過處,無不“云”“雷”滾滾,痰濕積塊無不化作大雨瓢潑。每天早上這么一揉,哪里還有半分睡意

如果你屬于痰濕體質的話,我先道一聲辛苦了,不吃晚飯的危害因為你最是“任重而道遠”,僅僅趕走了“瞌睡蟲”還遠遠不夠,你得把身體里的致病因素通通清除,才能心情舒爽、身體輕松。而這無疑是一場凌厲無比的攻堅戰。在這場攻堅戰中你能取勝的關鍵不在于你自己有多么強大,而在于你的心志是否堅定,“志凝則山移,意切則病祛”,就讓痰濕體質人的終身法寶--“三從療法”,為你以后的輕松生活拉開一道序幕吧。

結語 :中醫點穴治療是一門非常神奇的學問,只要每天按按穴位,既不花多少時間,又不要花錢。呢?

誰知道人體全身的108個穴位

【人體穴位常識】
穴位是指神經末稍密集或神經干線經過的地方。穴位的學名是腧穴,別名包括:“氣穴”、“氣府”、“節”、“會”、“骨空”、“脈氣所發”、“砭灸處”、“穴位”。
人體周身約有52個單穴,300個雙穴、50個經外奇穴,共720個穴位。有108個要害穴,其中有72個穴一般點擊不至于致命,其余36個穴是致命穴,俗稱‘死穴‘。
死穴又分軟麻、昏眩、輕和重四穴,各種皆有九個穴。合起來為36個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為‘殺手‘使用。歌訣有:
‘百會倒在地,
尾閭不還鄉,
章門被擊中,
十人九人亡,
太陽和啞門,
必然見閻王,
斷脊無接骨,
膝下急亡身。‘
一、頭頸部位要害穴(共9個)
1、百會穴
位置: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
經屬:為督脈,為手足三陽、督脈之會,被擊中腦暈倒地不省人事。
2、神庭
位置:頭前部入發際五分處。
經屬:為督脈、督脈與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被擊中后頭暈、腦脹。
3、太陽穴
位置:在眉梢與外眼角之間向后約一寸凹處。
經屬:奇穴,被點中后頭昏、眼黑耳鳴。
4、耳門穴
位置:在耳屏上切跡前、張口呈現凹陷處。
經屬:為手少陽三焦經。被點中后,耳鳴頭暈倒地。
5、睛明穴
位置:在眼內眥角上方0.1寸處。
經屬:為足太陽膀胱經。為手足太陽、足陽明、陽蹺、陰蹺五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昏眼花倒地。
6、人中穴
位置:在人中溝偏上(溝下沿上量2/3處)
經屬:屬督脈,為手、足陽明,督脈之會。被點中后頭暈眼昏。
7、啞門穴
位置:在頂部后正中線上,第一與第二頸椎棘突之間的凹陷處,(后發際凹陷處)
經屬:為督脈、系督脈與陽維脈之會穴,被點中后,沖擊延髓中樞,失啞、頭暈、倒地不省人事。
8、風池穴
位置:在枕骨粗隆直下凹陷處與乳突之間,在當斜方肌和胸鎖乳突之間取穴。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足少陽陰維之會。被擊中后,沖擊延髓中樞,暈迷不醒。
9、人迎穴
位置:喉結旁開1.5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被點中后氣滯血淤、頭暈。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后,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于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系心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于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于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于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余。擊中后,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后,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于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后,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后,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二、胸腹部要害穴(共14個)
1、膻中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兩乳頭中間。
經屬:任脈,是足太陰、少陰,手太陽、少陽;任脈之會。氣會膻中心包募穴。被擊中后,內氣漫散,心慌意亂,神志不清。
2、鳩尾穴
位置:位于臍上七寸,劍突下半寸。
經屬:任脈,系任脈之絡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及肝、膽,震動心臟,血滯而亡。
3、巨闕穴
位置:在體前正中線,臍上六寸處。
經屬:任脈、系心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膽、震動心臟而亡。
4、神闕穴
位置:位于臍窩正中。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膀胱,傷氣,身體失靈。
5、氣海穴
位置:位于體前正中線,臍下1寸半。
經屬:任脈。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肋間,破氣血淤,身體失靈。
6、關元穴
位置:位于臍下三寸處。
經屬:任脈、系三陰、任脈之會,小腸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下動、靜脈及肋間神經震動腸管,氣滯血淤。
7、中極穴
位置: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經屬:任脈、系足三陰、任脈之會,膀胱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腹壁動、靜脈和神經震動乙結腸,傷氣機。
8、曲骨穴
位置:腹下部恥骨聯合上緣上方凹陷處。
經屬:任脈,系足厥陰肝經與任脈之余。擊中后,傷周天氣機,氣滯血淤。
9、鷹窗穴
位置:在胸骨中線第三肋間玉堂穴旁開四寸。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胸前神經及動、靜脈,震動心臟停止供血、休克。
10、乳中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
經屬:足陽明胃經。擊中后,沖擊肋間神經和動脈充血破氣。
11、乳根穴
位置:在乳頭中央直下一肋間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左側內為心臟。擊中后,沖擊心臟,休克易亡。
12、期門穴
位置:位于乳下兩肋間當第六肋間。
經屬:屬肝經,肝之募穴。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擊中后,沖擊肝、脾,震動膈肌、氣滯血淤。
13、章門穴
位置:在腋中線,第一浮肋前端,屈肘合腋時正當肘尖盡處。
經屬:足厥陰肝經,系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肝之募穴。擊中后,沖擊肝臟或脾臟,破壞膈肌膜,阻血傷氣。
14、商曲穴
位置:位于腹中部當任脈、下脘穴的外側五分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系足少陰與沖脈之會。擊中后,沖擊肋神經和腹壁動脈、震動腸管,傷氣滯血。
三、背腰骶部的要害穴位(共8個)
1、肺俞穴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第三脅動、靜脈和神經,震動心肺、破氣機。
2、厥陰俞穴
位置: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
經屬: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心、肺,破氣機、易死亡。
3、心俞穴
位置: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開1.5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心臟,破血傷氣。
4、腎俞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腎臟,傷氣機,易截癱。
5、命門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與第三腰椎棘突之間。
經屬:督脈。擊中后,沖擊脊椎破氣機,易截癱。
6、志室穴
位置:在第二腰椎棘突旁開三寸處(命門旁開三寸)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腰動、靜脈和神經,震動腎臟,傷內氣。
7、氣海俞穴
位置:在第三腰椎棘、旁開1.5寸處。
經屬:足太陽膀胱經。擊中后,沖擊腎臟,阻血破氣。
8、尾閭穴
位置:位于尾骨端與肛門之間
經屬:督脈、督脈之絡穴,別走任脈。擊中后,阻礙周天氣機,丹田氣機不升。
四、上、下肢要害穴位(共5個)
1、肩井穴
位置:在大椎穴與肩峰連線三中點,肩部最高處。
經屬:足少陽膽經,系手少陽、足少陽、足陽明與陽維脈之會。擊中后,半身麻木。
2、太淵穴
位置:仰掌、腕橫紋之撓側凹陷處。
經屬:手太陰肺經。肺之原穴,百脈之會。擊中后,陰止百脈,內傷氣機。
3、足三里穴
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經屬:足陽明胃經,足陽明之脈所入為合。擊中后,下肢麻木、不靈。
4、三陰交穴
位置: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后緣。
經屬:足太陽脾經,系足太陰、厥陰、少陰之會。擊中后,下肢麻木,失靈,傷丹田氣。
5、涌泉穴
位置:在足掌心前三分之處,當屈足趾時出現凹陷處。
經屬:足少陰腎經。擊中后,傷丹田氣,氣機不能上升,破輕功。
總之,以上36個要害穴,被點中后,都有性命危險,但初傷時,可能感覺不大,但后果嚴重,凡被點中者,不可輕視。
另附:
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胳走向
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經八脈呢?
其實,奇經八脈只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
所謂經,是指神經縱運行的在的干脈。所謂絡,是指神經橫運行的網絡系統的小支脈。經絡如環無端、內外銜接,內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經分十二經脈,絡無法計數。
人體主要有十二經絡和奇經八脈。
十二經絡走向包括:
1、手三陰經:從胸沿臂內側走向手。
2、手三陽經:從手沿臂外側走向頭。
3、足三陰經:從足沿腿內側走向腹。
4、足三陽經:從腹沿腿外側走向足。
而奇經八脈包括: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穴位圖
/Article/wszx/wscs/200601/1610.html

www.adabao.com/Soft/yyrj/200605/200605040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9437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