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在戶外活動的時候有很多需要預防的疾病,特別是對于一些免疫力比較低下的兒童,我們要學會預防一些常見的傳染性感冒,還需要預防一些可能是蟲子或者動物帶來的疾病等等,而萊姆病就是其中的一種。那么,一般萊姆病是否可以治愈呢?
1、什么是萊姆病
萊姆病是有伯氏疏螺旋體所傳染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發病的最初階段通常以慢性游走性的紅斑為主要特征,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表現為皮膚、心臟、神經和關節等多系統、多器官的損害。
2、萊姆病的病因
萊姆病主要的致病原因在于伯氏疏螺旋體主要存在于蜱的腸憩室部位,人體一旦被這種蜱叮咬,伯氏疏螺旋體可開始侵入人體的微血管,經血液流經人體的各器官和組織,導致各器官和組織損害,而引起多種病癥。
3、什么人容易得
根據萊姆病的傳播途徑,其主要易感人群在于萊姆病的重疫區,在重疫區的有10%-20%的居民受過感染。除了重疫區的劇名外,那些經常進行戶外生存的訓練的人群、野外狩獵的人群也都是容易感染萊姆病的高發人群。
4、萊姆病能治好嗎
對于患有萊姆病的患者也并不是完全不能治愈,如果發現萊姆病較早,確切的說處于一期的萊姆病的患者被治愈的幾率較大,部分人僅用相應的抗生素就能達到治愈的目的。但是如果萊姆病發展到了二期或者三期,能被治愈的幾率就相對減少,尤其是那些感染后數周甚至2年左右的患者,大約有80%的患者會出現關節疼痛、關節炎、慢性侵蝕性滑膜炎等癥狀,對月這些萊姆病患者能被治愈的幾率微乎其微。
5、怎么預防萊姆病
經常進行戶外運動是感染萊姆病的高發人群,對于這類人群要特別注意4月-10月這個時間,在進行戶外活動時,應該檢查腹股溝、背、膝等部分,這些部位都是蜱容易躲藏的地方。除了檢查外,亮色衣服比較容易引起蜱的依附,如果坐草地上時,注意依附袖口的封閉,避免蜱從袖口進入身體任何部位而引起感染。
6、預防檢測
(1)進行常規蜱蟲檢查
在子女進行戶外玩耍之后進行蜱蟲檢查是最有效的辦法,家長要留心觀察子女的腳踝、腳趾尖細、耳后、膝蓋、腹股溝、頸部和頭部有沒有蜱蟲叮咬的痕跡。
(2)檢查子女的頭發
據凱撒介紹,鹿蜱的體型很小,看起來就像一小塊灰塵一樣,并不容易發現。他建議父母可以用梳子來檢查子女頭發中的蜱蟲,或者使用放大鏡和一些專門的蜱蟲去除工具來檢查。
(3)穿合適的衣物
當子女在戶外玩耍時,盡量讓他們穿淺色的衣物,這樣在進行蜱蟲檢查的時候更容易找出蜱蟲,另外還要盡量把子女的褲腳塞進襪子里,扎好頭發,并且給子女戴上帽子。
(4)使用驅蟲產品
含有避蚊胺的驅蟲產品對于蜱蟲十分有效,但有研究指出這些產品有一定的毒性。對于父母來說其實很難權衡驅蟲產品的毒性和蜱蟲叮咬帶來的損害,美國兒科協會做出的規定是:兒童驅蟲產品不能含有超過30%的避蚊胺。
當你使用含有避蚊胺的產品時,將他們灑在衣服表面,不要讓兒童的臉部或手部接觸避蚊胺,也盡量不要每天使用。如果要選擇不含避蚊胺的驅蟲產品,尋找那些注明“適合兒童使用”的。
7、發現蜱蟲要盡快清除
蜱蟲一般出現在樹木生長的區域,在普通庭院里也有可能出現。從蜱蟲叮咬到萊姆病感染之間有48小時的時間,如果能在這段時間里清除蜱蟲也有可能避免感染。
移除蜱蟲時可以使用小鑷子或是專門的蜱蟲移除工具,要把蜱蟲從頭部清除,不要只清除蜱蟲的身體。
(1)檢查萊姆病癥狀
萊姆病早期的癥狀是靶心皮疹,表現為被叮咬部位附近發紅的圓形斑塊,根據國際萊姆與相關疾病協會的數據,這種情況會在80%-90%的被叮咬者身上出現,但其中只有35%-60%的人會以萊姆病上報。
如果你的子女出現了類似流感的癥狀,比如低燒、疲倦或是感覺遲鈍就要考慮前往醫院就診。
(2)尋求醫療幫助
診斷萊姆病的測試可能要在感染出現幾天后才會比較準確,但一旦出現感染萊姆病的跡象最好盡快找醫生咨詢。
據本杰明·勒夫特介紹,在蜱蟲叮咬后立即進行萊姆病測試可能得不到準確的結果,因為從叮咬到萊姆病的發病之間有7到10天的時間,而人體免疫系統做出的反應也有可能因此被延遲。醫生們可能會采取一段時間的觀察,也可能馬上給孩子開藥。
(3)將發現的蜱蟲送檢
如果你發現了蜱蟲,可以將它送到一些醫療機構進行萊姆病檢測。安德里亞·凱撒表示,對于蜱蟲進行檢測要比在人身上進行萊姆病檢測來的容易。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鄒洋
寫在課前的話
萊姆病是一種能引起人體多系統、多器官損害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在我國分布非常廣泛,臨床表現也復雜多樣,掌握它的相關診療知識對于提高臨床萊姆病的及時正確診斷十分有益。
萊姆病(Lyme Disease)亦稱萊姆疏螺旋體病,是由若干不同基因型的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的,經蜱(tick)為主要傳播媒介的人獸共患性自然疫源性疾病。首次在美國萊姆鎮發現此病,因而得名。
病原學上屬于螺旋體科疏螺旋體屬,其DNA中(G+C)%與回歸熱螺旋體接近,與梅毒、鉤端螺旋體顯著不同。它的形態與超微結構顯示是一個單細胞疏松盤旋的左旋螺旋體,長10-40μm,寬0.2-0.3μm,運動形式有旋轉、扭曲、抖動等。外膜是由質蛋白微粒組成,這種外膜是具有抗原性。
1.微嗜氧,革蘭氏陰性菌。
2.有鞭毛,41KD的鞭毛蛋白可用于萊姆病的特異性診斷。
3.可在人體多種組織和臟器中存在,并可在皮膚、脾臟存活達2-4年。
4.潮濕、低溫情況下抵抗力較強,對熱、干燥和一般的消毒劑較敏感。
萊姆病的生物學特征都包括哪些內容?
從基因型的研究表明,至今為止世界上所分離到的萊姆病螺旋體可以分為13個不同的基因型,其中伯氏(Borrelia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o)阿氏(B. afzelii )和伽氏(B. garinii)已經證明是有致病性的。我國目前的研究表明發現四個基因型(1.B. burgdorferi ss,2.B. afzelii ,3.B. garinii ,4. B. valaisiana),其中3個致病性基因型均在我國發現。
萊姆病是一個呈全球性分布的蜱媒傳染病在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非洲等70多個國家都有該病發生。北美洲的東部和西部都存在萊姆病的疫源地,美國和加拿大也有疫源地的存在,歐洲、德國、奧地利、瑞典均有疫源地。亞洲主要是在日本和中國。
萊姆病的地區分布范圍廣,但疫區有相對集中的特點,呈地方性流行,主要為山林地區。美國主要分布于東北部、中西部及西部地區。加拿大的病例集中在安大略省。歐洲病例主要發生在北歐和中歐地區。中國其疫區主要是在東北部、西北部和華北部。
我國萊姆病的分布目前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我國有28個省、市、自治區的人群存在萊姆病的感染。病原學的研究也已經證實,我國有18個省、市、自治區是存在自然疫源地的,人群中是有這樣的疾病的發生和流行。例如:北京的大興、密云、懷柔、昌平和門頭溝等地,在蜱、家畜和人群中進行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均發現有萊姆病相關抗體陽性的報道。
早期有明顯的季節性。該特征與蜱的種類、數量和季節活動高峰相一致。
如:東北林區——初發于4月末,6月上中旬為高峰,8月后為散發病例。
如:福建——為5至9月為高峰。
一年四季均有發生,季節性不明顯。
主要見于與森林有關的人員,如林業工人、山林地區的居民及到山林地區采集山物,旅游的人。現在研究表明,來自城市公園等公眾活動場所的鼠、蜱源性感染。家養寵物,如鴿子、犬等也可以導致城市居民感染。人群屬于普遍易感,青壯年多見。萊姆病的發病病例與無癥狀隱性感染者的比例基本上是1:1。生病后可造成重復感染。
萊姆病的貯存宿主多種多樣,主要為小型獸類,包括野生動物、家畜,包括鹿、犬、牛、馬、鼠類等多種哺乳動物并且已從鳥類分離到伯氏疏螺旋體 。鼠類在北美,白族鼠的感染率可達到86%,其帶菌時間可長達13個月,而在歐洲黑線姬鼠、大林姬鼠和棕背平是主要的儲存宿主,并且研究已經表明其可以終身帶菌。另外褐家鼠攜帶菌是導致城市和居家感染的一個主要因素。鳥類在長距離傳播萊姆病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國血清學已經證明牛、羊、馬、狗、鼠存在萊姆病的感染。北方林區以犬類為主要的儲存宿主。
伯氏疏螺旋體是通過硬蜱屬中的某種蜱叮咬而傳染動物和人的。主要為肩板硬蜱、蓖麻硬蜱和全溝硬蜱。蜱有幼蟲、若蟲和成蟲三個發育階段,若蟲和成蟲均可通過叮刺吸血傳播病原體。不同蜱種可攜帶不同菌型的萊姆病螺旋體。肩板硬蜱攜帶伯氏螺旋體(B.b.ss)百分率高,蓖麻硬蜱主要攜帶阿氏(B.a)。我國的全溝硬蜱中分離到的伽氏(B.g)和阿氏(B.a)。
兩個基因型均存在。人被蜱叮咬時在皮膚上顯示的小黑點,會吸血之后脹大。
目前的研究表明,萊姆病的非生物媒介傳播是存在的。研究表明它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也就是動物間可以通過尿相互感染,甚至可以傳播給密切接觸的人。但目前人與人之間通過接觸傳播的病例還未見報道。另外可以通過輸血或皮下注射進行經血傳播。動物研究表明它可以通過胎盤進行垂直傳播也就是母嬰傳播。
關于萊姆病傳播的媒介和途徑,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正確答案:D
解析:萊姆病通過硬蜱屬中的某種蜱叮咬而傳染動物和人,研究表明它可以通過接觸傳播,也就是動物間可以通過尿相互感染,甚至可以傳播給密切接觸的人。但目前人與人之間通過接觸傳播的病例還未見報道。故答案為D,D描述是錯誤的。
病理學和病原學檢查表明,萊姆病的許多臨床病癥與萊姆病螺旋體的局部感染有關,其存在于局部炎癥部位。
病原學機制主要是從基因型上進行分析,不同的基因型的萊姆病螺旋體明顯是與它的臨床疾病相關聯的。如伯氏與關節炎有密切聯系,阿氏主要侵犯皮膚組織,它與晚期的皮膚病癥(ACA)是有明顯關系的。而致病性的伽氏是可以從腦脊液中分離出,它與神經根炎聯系非常緊密。并且這三個有致病性的基因型均可以引起游走性紅斑(ECM)。
局部的免疫致病機制已經有研究表明,在機體局部病變部位是可以引起一個抑制性的免疫應答,導致人體在局部感染部位的抗菌能力降低。這樣有利于螺旋體的繁殖和病變的發展。細胞免疫機制是致病原進入人體以后可以促進細胞釋放多種細胞因子,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一(IL-1)等,導致臨床癥狀的發生和加重。而體液免疫是通過造成抗原抗體免疫復合物的形成與沉積而使一些臟器的受損。另外自身免疫機制在萊姆病的晚期病癥中起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對使用抗生素治療后仍然持續存在的病癥,自身免疫的作用是占主導作用的。另外,神經系統受損的萊姆病血清中是可以檢出抗神經軸突IgM抗體。這就說明神經系統的受損是與自身免疫的致病機制有密切關系。
萊姆病是目前研究中對人群健康危害嚴重的一個相對重要的媒介傳染病,它的臨床表現非常復雜多樣,是一個慢性、炎癥性、多系統損害,除了慢性游走性紅斑和關節炎等典型的臨床表現外,還常伴有心臟損害和神經系統受累等。有的臨床表現為早老性癡呆,甚至引起人類精神異常,嚴重者終身致殘甚至死亡。
潛伏期是指蜱叮咬至出現早期特異性皮膚損害或其他首發癥狀的時間。美國為3到32天,我國為1到180天。以游走性紅斑為首發癥狀的潛伏期較短,以神經及關節損害為首發癥狀的潛伏期比較長。
主要分三期,早期感染包括Ⅰ期和Ⅱ期,晚期感染包括Ⅲ期。
1.1 Ⅰ期
又稱局部性游走性紅斑(ECM)期,是由于伯氏疏螺旋體經蜱叮咬注入機體以后可在60%到80%的患者皮膚內進行局部擴散,于是形成游走性紅斑。在叮咬處出現紅色的小斑或丘疹,逐漸擴大,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皮疹,外緣有鮮紅邊際中央逐漸褪色像平常的皮膚,這個皮損的直徑從5cm—50cm不等,這種皮損可以持續1—4周或數月,全身各處都可以出現以軀干部比較多見,兒童常發生于面部。在一期有的病人可發燒,可輕微的全身癥狀類似于感冒或者局部的淋巴結腫大。
1.2 Ⅱ期
稱為播散性感染期,伯氏疏螺旋體進入人體是數周或數月,它可以通過血液或淋巴液播散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會出現全身多發性的紅斑,像神經系統、循環系統、骨骼肌等多臟器受累的表現。同時因為有播散性感染的過程,所以臨床上類似于流感的癥狀比較明顯,如發燒、胃寒、肌肉關節疼、頭疼、頭暈、惡心、嘔吐等。
包括Ⅲ期,進入持續性感染期,也進入了晚期感染的階段,是指至少持續或反復發作12個月(或6個月)以上的慢性感染,包括慢性萎縮性肢皮炎(ACA)、關節炎,也可見亞急性腦炎、進行性腦脊髓炎和精神性格的改變。
用下圖說明萊姆病的多系統多器官受損,除紅色顯示的也就是萊姆病常見的皮膚、關節和神經系統受損以外,還可以損傷如心臟、心肌炎、心律失常,有的是以肺纖維化為首發表現,有的是以肝炎、肝硬化為首發,另外還可以引起泌尿系功能障礙,如膀胱炎,還可以使眼睛的視力受損,可以使聽力受損。另外在神經系統受損中的臨床表現也是復雜多樣,如頭痛、神經麻痹、腦膜炎。另外可有類似腦梗塞、腦出血為首發癥狀。總之,萊姆病的臨床癥狀復雜多樣,臨床醫師要進行多方面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才能夠減少誤診。
萊姆病的臨床分期共分成幾期?每期的主要癥狀都有哪些?
可從疑似患者或者可疑疫區的宿主動物蜱的多種組織或體液的切片或涂片進行暗視野顯微鏡下直接鏡下或組織涂片染色來進行病原體的直接檢查。
不作為常規的診斷。
實驗室可以采用的有間接免疫熒光抗體反應(IFA),ELISA和蛋白免疫印跡法(WB)。
其敏感性高,并且可進行基因分型在臨床和實驗室診斷和臨床的病癥分析上有更精確的意義。
美國CDC在1990年提出的診斷標準,主要是根據流行病學史;根據其臨床表現游走性紅斑或至少有一種晚期的臨床表現;有意義的實驗室檢查結果三方面進行診斷。
我國CDC在1990年也制定了相關的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綜合起來進行臨床診斷和確診病例的一個診斷標準的介紹。
例:首先病人有流行病學暴露史,即在發病前30天內曾到過樹林、灌木叢或草地等潛在性的蜱棲息地,或者明確有曾去過流行區,這個流行區的定義是指既往該地區至少有兩例萊姆病確診病例,或有蜱叮咬史者顯示由蜱傳播伯氏疏螺旋體感染的血清學證據。另外臨床上可以有慢性游走性紅斑,或者短暫或反復發作的非對稱性關節腫,關節炎,淋巴細胞性腦炎,如神經根炎、腦脊髓炎,急性起病的一過性高度房室傳導阻止等。實驗室檢查從感染組織或體液中分離到伯氏疏螺旋體,或從血液、腦脊液中檢測到高滴度特異性抗體或雙份血清特異性抗體滴度有所增高,并且可以排除梅毒或已知可引起假陽性的生物學原因,那么上述五項中有三項或三項以上者即考慮診斷。但部分患者還需要經過抗生素治療觀察,和隨診才能最終確診。
與感染中毒綜合征、纖維性肌痛、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感染性、風濕免疫性一些疾病進行鑒別。
風濕性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細菌性腦膜炎、顱神經損傷、泌尿系統疾病等進行鑒別。
主要表現為肢皮炎等一些慢性的炎癥狀,需與風濕性、類風濕性、無菌性和反應性關節炎、結節病、成人STILL病,局部硬化癥、亞急性硬化性腦炎等進行鑒別。
美國萊姆病的治療指南中提出:早期可以使用口服強力霉素,或者靜點頭孢曲松,療程為14天,晚期療程延長到21到28天。
可以采用強力霉素,大劑量青霉素,頭孢三嗪等治療。療程為14到21天,對腦脊髓炎需要30天。
2009年協和醫院從1994到2008年受治的21例萊姆病患者進行了一個總結性的報告,其中提到使用的是頭孢曲松合并強力霉素,療程在14到21,21到28天不等,21例中治愈4例,好轉17例,并且提出二期的萊姆病患者要經過1到4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的抗生素治療,38%治愈,62%好轉。而三期的患者經1到5個療程平均2.5個療程抗生素治療,8%治愈,92%好轉。治療上還有許多需要探討的地方,在總的用藥原則應該有一個可尋的規律。
萊姆病是一種新發現的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在我國的地理分布、媒介生物、宿主動物等方面還不是十分清楚。另外除了流行區域外一些地區可能恢復會出現散發病例,但在臨床上容易誤診、誤治而失去及時追溯流行病學相關資料的機會,所以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仍然是相當重要的。另外,我們要從傳染源上進行控制,主要是指防鼠和滅鼠等措施,要避免鼠類將蜱帶入家中或者避免鼠類在家中亂竄以至于可能接觸其帶菌的尿液而感染。第三,切斷傳播途徑,首先要控制傳播媒介,沒有媒介也就沒有傳播途徑,所以蜱叮咬的防護就非常重要。蜱多停留在高約30到75cm的草端,有人或動物經過的時候會攀附在身上進行叮咬。所以首先要搞好環境衛生,及時清理雜草和落葉,減少蜱停留的環境。另外在林區工作、生活、旅游的人們要穿防護服,扎緊褲腳、袖口、頸部。暴露的部位要擦防蚊油、驅蜱油等,加強個人防護。另外,蜱叮咬后要采用局部的碘伏或者煙熏或者局麻藥將蜱麻醉以后在將其完整的拔出,要保證它的蟲體能夠完整的取出,不能有頭或者爪殘留在人的身體上。在蜱叮咬后如果有任何不適都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另外目前國際上已開展了免疫制劑的研究工作,萊姆病的疫苗也正在研究中。
萊姆病發現近30年來,一直在持續蔓延,在美國東北部及北部、歐洲和亞洲地區,萊姆病的病例呈持續上升狀況。伯氏疏螺旋體(或稱萊姆病螺旋體),作為萊姆病的病原體,通過在組織中播散、粘附宿主細胞和逃避免疫清除等機制引發感染。對于控制感染和清除螺旋體來說,免疫反應尤其是巨噬細胞和抗體介導的殺傷效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適宜這種疾病病原體存在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難以有效預防的狀況,預示萊姆病將成為一個持久的公共健康問題。在20世紀末,萊姆病被認為是一種新發的傳染病。在亞洲、美洲和歐洲,萊姆病是目前最常見的節肢動物傳播的疾病。并且這類病例不斷在增加。防護服、除螨劑和美化居住環境,對個人防護萊姆病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夏季,這些防護手段無法完全實現。那么積極開展免疫制劑的研究工作,萊姆病的疫苗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閱讀原文
萊姆病的病原體是一種叫做伯氏疏螺旋體所引起的多系統疾病。由于萊姆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但主要與螺旋體的感染有直接關系,推測免疫反應也有可能參與發病。氏疏螺旋體成格蘭染色陰性,其細胞壁的外層多脂多糖可刺激巨吞噬細胞釋放細胞因子進而可引起被感染者身體局部和全身反應。
萊姆病宿主原因:伯氏疏螺旋體的宿主范圍非常廣,自然宿主中主要包括有人、牛、馬、犬、貓、鹿、浣熊、野兔等多種小鋸齒類動物,在多種節肢動,如鹿蠅、嘛蠅、蚊子、跳騷等均有分離到伯氏疏螺旋體,但其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通過感染的蜱蟲叮咬來進行傳播。
擴展資料:
萊姆病診治注意事項:
對于萊姆病的疾病早期、僅有皮疹者可選用口服紅霉素、四環素或苯氧甲基青霉素,如有其它癥狀的第一期病人,可用2~3周為一療程。對中晚期病人,則可以肌肉或靜脈給藥,療程為20~30天,并需采用大劑量。利福平對本病完全無效。
由于萊姆病治療時也可出現雅—赫氏反應,尤以青霉素與四環素最易發生。所以在大劑量用藥時可伍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強的松龍由每日30mg開始,逐漸減量。
-萊姆病
人民網-癲癇發作 警示萊姆病
夏日是旅游旺季。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的專家提醒人們,外出旅游,特別是穿過草叢或露宿時,千萬當心萊姆病。
萊姆病是一種新發現的人獸共患病,病原體為萊姆病螺旋體,通常以蜱(我國一些地方俗稱草爬子)為傳播媒介,在人和動物中廣泛流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萊姆病在全世界五大洲的30多個國家都有病例報告。此病在美國是傳播最快和最常見的一種疾病,美國現已有48個州有萊姆病報告,特別是康涅狄格州的一些地區,發病高峰季節平均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個以上成員發病。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對我國20個省、市調查發現,我國人群有萊姆病感染存在,感染率平均為5.33%,13個省、市、自治區有萊姆病散在發生和流行。我國的長白山、天山、祁連山、六盤山、太行山和武夷山等,都有萊姆病疫源地。國內外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被蜱叮咬后約有1%左右的發病。我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等地每年被蜱叮咬的人數達300萬人以上,推算新患者每年有2—3萬人,大約10%的新患者轉為慢性,其病程大約為2—17年,由于動物直接在外界生活,無保護層,與傳播媒介蜱接觸密切,被感染的機會更多,并且很多動物本身就是萊姆病的宿主動物,所以動物的感染率和發病率估計會更高。因此,萊姆病已成為我國一種新的重要蟲媒傳染病。
人感染了萊姆病有些什么癥狀呢?該病侵犯人體多個器官和系統。早期以慢性游走性紅斑為特征,同時出現發燒、多汗、疲乏、無力、頭痛、頸強直以及肌肉、骨和關節疼痛等癥狀;后期則出現關節、心臟和神經系統等受損表現。患了該病如不及時治療,可使人永久性殘疾。早期診斷和治療是治愈萊姆病的關鍵。由于此病1984年方被正式命名,故我國的許多患者甚至醫務工作者還不熟悉,要提高警惕,以免誤診和漏診。
專家向人們提出忠告:在野外旅游,特別是在林區和山區時,應注意自我保護,要穿長袖衣和長褲,要用驅蟲劑涂在衣物上防止蜱侵襲。最好不要露宿,如果發現有蟲叮咬,或者皮膚有紅斑,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應用抗菌素,千萬不要麻痹大意。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461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白內障患者怎么吃最好
下一篇: 脖子扭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