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療(流腦和乙腦有哪些區別?)

祝由網 2023-11-14 03:32:39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療

病人應住院治療,病室應有防蚊、降溫設備,應密切觀察病情,細心護理,防止并發癥和后遺癥,對提高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一)一般治療: 注意飲食和營養,供應足夠水份,高熱、昏迷、驚厥患者易失水,故宜補足量液體,成人一般每日1500~2000ml,小兒每日50~80ml/kg,但輸液不宜多,以防腦水腫,加重病情。對昏迷患者宜采用鼻飼。

(二)對癥治療:

1.高熱的處理 室溫爭取降至30℃以下。高溫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使體溫保持在38~39℃(肛溫)之間。一般可肌注安乃近,成人0.5g,每4~6小時一次,幼兒可用安乃近肛塞,避免用過量的退熱藥,以免因大量出汗而引起虛脫。

2.驚厥的處理 可使用鎮靜止痙劑,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鈉、阿米妥鈉等,應對發生驚厥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①因腦水腫所致者,應以脫水藥物治療為主,可用20%甘露醇(1~1.5g/kg),在20~30分鐘內靜脈滴完,必要時4~6小時重復使用。同時可合用呋塞米、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以防止應用脫水劑后的反跳。②因呼吸道分泌物堵塞、換氣困難致腦細胞缺氧者,則應給氧、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切開,加壓呼吸。③因高溫所致者,應以降溫為主。

3.呼吸障礙和呼吸衰竭的處理 深昏迷病人喉部痰鳴音增多而影響呼吸時,可經口腔或鼻腔吸引分泌物、采用體位引流、霧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因腦水腫、腦疝而致呼吸衰竭者,可給予脫水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因驚厥發生的屏氣,可按驚厥處理。如因假性延髓麻痹或延腦麻痹而自主呼吸停止者,應立即作氣管切開或插管,使用加壓人工呼吸器。如自主呼吸存在,但呼吸淺弱者,可使用呼吸興奮劑如山梗菜堿、尼可剎米、利他林、回蘇林等(可交替使用)。

4.循環衰竭的處理 因腦水腫、腦疝等腦部病變而引起的循環衰竭,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冰涼、脈壓小、產蒞 有中樞性呼吸衰竭,宜用脫水劑降低顱內壓。如為心源性心力衰竭,則應加用強心藥物,如西地蘭等。如因高熱、昏迷、失水過多、造成血容量不足,致循環衰竭,則應以擴容為主。

 (三)腎上腺皮質激素及其他治療 腎上腺皮質激素有抗炎、退熱、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水腫、抑制免疫復合物的形成、保護細胞溶酶體膜等作用,對重癥和早期確診的病人即可應用。待體溫降至38℃以上,持續2天即可逐漸減量,一般不宜超過5~7天。過早停藥癥狀可有反復,如使用時間過長,則易產生并發癥。 在疾病早期可應用廣譜抗病毒藥物:病毒唑或雙密達莫治療,退熱明顯,有較好療效。

 (四)后遺癥和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的重點在于智力、吞咽、語言和肢體功能等的鍛煉,可采用理療、體療、中藥、針灸、按摩、推拿等治療,以促進恢復。

流腦和乙腦有哪些區別?

乙腦是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腦是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這兩種疾病都是中樞神經系統異常造成的傳染性疾病,兩種癥狀都對身體的危害比較大,所以在適當年紀需要接種疫苗來預防。流腦和乙腦雖然有相似之處,但還是具有一定差別的,那乙腦和流腦的區別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1、病原體不一樣
流腦是有腦膜炎雙球菌引起的,屬于細菌感染。而乙腦是由乙型腦炎病毒引起的,是病毒感染。
2、流行季節不一樣
流腦主要在冬末、春初季節流行;乙腦流行在夏、秋季節。
3、傳播途徑不一樣
流腦是咳嗽、噴嚏產生的飛沫借助空氣,通過人的呼吸道傳播;乙型腦炎是由于受到帶有乙型腦炎病毒的蚊蟲叮咬才得病的。
4、癥狀不一樣
流腦和乙腦都會出現發熱、頭痛、嘔吐等,但乙腦病人沒有敗血癥期,不會出現出血點和瘀斑,也很少出現休克者。
5、病變部位不一樣
流腦的病變主要發生在腦脊髓膜,特別是蛛網膜及軟腦膜,一般腦實質的損害比較輕微。而乙腦的病變主要的腦組織,以大腦、腦干的損害比較嚴重,在醫學上交坐腦實質的損害。
6、治療方法不一樣
流腦是一種細菌感染,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乙腦由于是是病毒感染,至今仍沒有特殊的控制感染的辦法,治療乙腦多是對癥治療。
7、其他區別
流腦和乙腦的重癥病人都會出現顱內壓增高的危險癥狀,但是乙腦的病程不像流腦那么迅速。
流腦的病程較短一般為7-10天,而乙腦病程較長,2周左右才進入恢復期甚至在發病半年后仍遺留神經、精神方面的癥狀。
8、流腦的癥狀
據介紹,流腦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初期癥狀與感冒相似,主要表現為發燒、咽喉疼痛等,數小時后身體開始出現血性皮疹,一般伴有頭痛、嘔吐,隨后出現高燒、抽搐,嚴重的還將伴有休克、腦水腫、昏迷等癥狀。流腦起病很急,兩三個小時就可以發展到嚴重期,一旦耽誤治療,死亡率較高。
這種病的潛伏期一般為2~3天,最長的為一周。其特點是起病急、病情重、變化多,突然出現40℃左右,常于肩、肘、臀部等皮膚受壓部位出現出血性的、大小不一的瘀點、瘀斑,有的出現抽搐,重者可出現休克。如果是小寶寶的話,通常發病較急,容易發生驚厥或有煩躁、尖叫、雙目呆滯、拒奶、嘔吐,囟門未閉者可見前囟飽滿。
9、流腦預防措施
1、“三曬一開”,殺滅病菌。“流腦”的病原體——腦膜炎雙球菌有怕冷、怕熱、厭氧的特性。所以,在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流通的環境中不易生存。“三曬一開”就是常曬太陽、曬被褥、曬衣服,居室常開窗通風,以達到殺滅該病病菌的目的。
2、預防接種,增強免疫力。6個月至2歲的寶寶是“流腦”易感人群,需要重點保護。除了在流行季節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外,還可以接種流腦多糖體菌苗,提高對“流腦”的免疫能力,接種疫苗后免疫時間可維持一年以上。
3、及時發現,早期隔離。在“流腦”好發季節,如發現孩子有不明原因的發熱、頭痛、嘔吐時,須引起警覺,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為“流腦”的要隔離治療。對疑似病人或與病人密切接觸者要嚴密觀察,以防止該病擴散、傳播。
醫生提醒廣大嬰幼兒家長,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及身邊環境衛生,不要帶孩子到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可讓孩子少量飲用淡鹽水或用淡鹽水漱口。另外,也可給孩子注射流腦疫苗進行預防。
10、乙腦預防措施
1、乙腦疫苗接種應注意,疫苗接種應在流行季節前一個月完成。
2、乙腦疫苗接種要注意在啟開小瓶和注射時切勿使消毒劑接觸疫苗;如在使用疫苗時發現溶解后有搖不散的塊狀物、小瓶有裂紋或溶解前疫苗變紅時均不可使用;疫苗溶解后應在1小時內用完,對用不完的要廢棄。
3、8個月齡以上的健康兒童以及來自非流行地區的其他健康人群均為接種對象。
4、本疫苗不良反應較少,乙腦疫苗接種注意有少數兒童可能出現一過性的發熱反應,但一般不超過2天,可自行緩解。偶有散在皮疹出現,一般也不需要特殊處理。
5、兒童的接種方法是首次于上臂外側三角肌附著處皮下注射0.5毫升;2歲時加強注射0.5毫升;7歲時再注射0.5毫升,以后就不再免疫;其他人群的接種方法可參考兒童的免疫程序進行。
6、患發熱、急性傳染病、中耳炎、活動性結核及心、肝、腎等疾病,體質衰弱、有過敏史或癲癇者,先天性免疫缺陷者,近期或正在進行免疫抑制劑治療者和孕婦均不可注射乙型腦炎減毒活疫苗,這是乙腦疫苗接種注意事項需特別注意的。

簡述流行性乙型腦炎極期呼吸衰竭的搶救原則。

乙腦呼衰的搶救原則:包括中樞性呼衰時可使用呼吸興奮劑;由腦水腫所致者應脫水治療,改善微循環,減輕腦水腫,可使用東莨菪堿、山莨菪堿等;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可插管或氣管切開。

流行性乙型腦炎

 流行性乙型腦炎是一種較常見的流行性疾病,但流行性乙型腦炎目前還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做好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能忽視。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病因

1、西醫

 病毒經蚊叮咬侵入人體,進入血液循環,形成短期的病毒血癥。大多數人無癥狀或出現輕微的全身癥狀而獲得了免疫;僅有少數人病毒可通過血腦屏障,進入中樞神經系統而發生腦炎。

 許多學者認為10歲以下兒童患病最多,可能與血腦屏障功能薄弱有關,使病毒易于從血流進入。病變以腦實質炎癥為主。神經細胞呈廣泛變性和壞死,腦組織充血、水腫,血管周圍有炎性細胞侵潤,膠質細胞增生。較重病例,腦組織有軟化灶形成。雖腦炎病變分布廣泛,但以大腦皮質、中腦、丘腦和延腦病變較重。

 因延腦呼吸中樞受損,或由于大腦皮質、下丘腦、橋腦病變抑制了呼吸中樞的功能,可產生中樞性呼吸衰竭。由于腦實質炎癥,一般均有顱內壓增高癥,嚴重者可形成腦疝,影響呼吸、循環中樞,如不積極搶救治療,很快就可死亡。由于病變程度和分布各有不同,故在臨床上神經癥狀表現極不一致。嚴重腦組織的破壞是產生后遺癥的主要原因。

2、中醫

 根據本病的發病季節和臨床特點,中醫學認為本病的主要原因是外感暑熱疫癘之邪侵襲人體所致,由于受邪的淺深和個體抗病能力的差異,因而臨床反映的病情有輕、重及險惡的區別。暑邪雖屬溫病范圍,但與一般溫病的傳變規律有所不同。

 乙腦的發病,尤其是重型病例,來勢急劇,有小兒暑溫一經發熱,即見猝然驚厥”的特點,因而衛、氣、營、血各階段之間的傳變界限有時很難分辨。暑為陽邪,易化火動風(高熱抽風),風動生痰(抽風昏迷及痰堵咽喉)。

 痰盛生驚(痰堵氣道,促使抽風),故熱”、痰”、風”三者是互相聯系,互為因果的病理轉歸,臨床即出現高熱、抽風、昏迷等一系列癥狀,甚則可致正氣內損,正不勝邪,而發生內閉外脫”的危象。

 暑多夾濕,故早期階段的某些病例中,由于暑濕郁阻,而見頭痛如裹,身熱不揚,胸悶嘔惡,神萎嗜睡等濕伏熱郁的證候。在疾病后期,由于暑邪傷氣、傷阻,筋脈失養,或因余熱未清,風、痰留阻絡道而產生不規則發熱、震顫、失語、癡呆、吞咽困難、四肢痙攣性癱瘓等癥狀。

少數重癥病例,因在病程中氣、陰耗損,臟腑、經絡功能未能及時恢復,可留下后遺癥。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癥狀

 潛伏期一般為10~15天,可短至4天,長至21天。感染乙腦病毒后,癥狀相差懸殊,大多無癥狀或癥狀較輕,僅少數患者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表現為高熱、意識變化、驚厥等。臨床上根據病情輕重的不同,可分為以下4種類型。

 1、輕型:患者神志始終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無驚厥,體溫在38~39℃左右,頭痛及嘔吐不嚴重,可有輕度腦膜刺激癥狀。多數在1周左右恢復,一般無后遺癥。輕型中樞神經系統癥狀不明顯者臨床上常易漏診。

 2、普通型:體溫常在39~40℃之間,有意識障礙如昏睡或昏迷、頭痛、嘔吐,腦膜刺激癥狀明顯,腹壁反射和提睪反射消失,深反射亢進或消失,可有一次或數次短暫驚厥,伴輕度腦水腫癥狀,病程約7~14天,無或有輕度恢復期神經精神癥狀,無后遺癥。

 3、重型:體溫持續在40℃或更高,神志呈淺昏迷或昏迷,煩躁不安,常有反復或持續驚厥,瞳孔縮小,對光反射存在,可有定位癥狀或體征,如肢體癱瘓等。偶有吞咽反射減弱,可出現重度腦水腫癥狀。病程常在2周以上,昏迷時間長者腦組織病變恢復慢,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遺癥。

 4、極重型:此型患者于初熱期開始體溫迅速上升,可達40.5~41℃或更高,伴反復發作難以控制的持續驚厥,于1~2天內進展至深昏迷,常有肢體強直性癱瘓,臨床上有重度腦水腫的各種表現,進一步發展呈循環衰竭、呼吸衰竭甚至發生腦疝,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有嚴重后遺癥。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檢查

 1、血象:白細胞計數一般在10~30×109/L,中粒細胞增至80%以上,核左移,嗜酸粒細胞可減少。

 2、腦脊液檢查:外觀澄清或微混,白細胞計數增加,多數在0.05~0.5×109/L之間,個別病人可達1×109/L以上,或始終正常;在病初以中性粒細胞占多數,以后逐漸以淋巴細胞為多。蛋白稍增加,糖定量正常或偏高,氯化物正常。腦脊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測定對鑒別診斷有幫助。化膿性腦膜炎患者腦脊液中的IgM明顯升高,結核性腦膜炎患者則IgA、IgG升高顯著,而病毒性腦膜炎患者在后期時IgG可有升高。

3、血清學檢查:

 (1)血凝抑制試驗:可測定IgM抗體及IgG抗體,敏感性高,方法簡便快速,但試驗要求嚴格,偶見假陽性反應。雙份血清效價增長4倍以上可確診,單份血清抗體效價1:100為可疑,1:320可作診斷、1:640可確診。

 (2)二巰基乙醇(2ME):耐性試驗檢測IgM抗體,患者血清標本在2ME處理前、后分別作血凝抑制試驗,如處理后血凝抑制抗體效價下降1/2~3/4,表示特異性IgM已被2ME裂解,即為試驗陽性。本法可在起病第4~8天即呈陽性,且由于單份血清即有輔助價值,故可對乙腦進行早期診斷。

 (3)補體結合試驗:特異性較高,但其陽性大都出現在第4~7周,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有4倍或以上的增長即可診斷。若僅單份血清,1:2為可疑,1:4以上有助診斷。

 (4)中和試驗:病后一周血中出現中和抗體,效價增長4倍以上可確診。早期為IgM,后期為IgG。此法特異性及敏感性均較高,抗體持續終生。一般用于流行病學調查。

 (5)免疫熒光試驗:發病初1~2天的血液或發熱第2~4天的腦脊液及發熱全程的腦室內的腦脊液,均可采用本法檢測乙腦病毒抗原,方法快速,陽性率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一般用于測定血清中的乙腦抗體,比較靈敏、特異。

 4、病毒分離:病初可取血清或腦脊液接種乳鼠以分離病毒,但陽性率較低。通常僅于死后尸檢或以延髓穿刺取腦組織制成懸液,離心后取上清液接種乳鼠腦內,傳代后作鑒定,可作回顧性診斷。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療

 本病尚無特效療法,對癥處理好高熱、抽搐、和呼吸衰竭等危重癥狀,對降低病死率和防止后遺癥,具有重要意義。

1、一般護理:

 隔離治療,對昏迷病人,應注意口腔、皮膚清潔護理,定時翻身側臥,受壓部位放置氣墊,應用牙墊或開口器,防止舌咬傷。流質飲食,熱量每日不低于35~40Cal/kg,并注意補充維生素B、C以及清涼飲料和葡萄糖液。

2、高熱治療:以物理降溫為主,如冷敷、冰袋放置、30~40%酒精擦浴,冷鹽水灌腸等。

 藥物一般用小劑量醋柳酸、氨基比林口服,也可肌肉注射安熱靜成人1~2支,小兒10mg/kg,肌肉注射;賜他靜,成人2ml肌肉注射,小兒酌減; 柴胡注射液,成人2ml/次,小兒1~1.5ml/次,肌肉注射,必要時3~4小時重復使用。

 高熱伴有抽搐患者可應用亞冬眠療法,冬眠靈與非那根各 1ml/k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每4~6小時可重復給藥。并給予阿米妥、水化氯醛或魯米那(對高熱不退、超高熱伴反復抽搐者作為誘導劑)。一般用 1~3天,應逐漸減少劑量及延長用藥時間。

3、驚厥治療:

(1)宜早用,在有抽搐先兆、高熱、煩燥,驚厥及肌張力增加時,即與應用;

(2)肌肉松弛后即停;

(3)掌握劑量,注意給藥時間。用藥如下:

 安定:成人10~20mg/次,小兒0.1~0.3mg/kg(不超過10mg/次),肌肉注射,必要時緩慢靜注。

水合氯醛:成人1~2g/次,小兒100mg/歲/次,(1次不>1g),鼻飼或保留灌腸。

 阿米妥鈉:成人0.2~0.5g/次,小兒5~10mg/kg,可用葡萄糖液稀釋成2.5%溶液肌肉注射或緩慢靜注至肌強直變軟為止。

苯巴比妥鈉:成人0.1~0.2g/次,小兒5~8mg/kg次,肌肉注射。

 25%硫酸鎂:0.2~0.4ml/kg/次,肌肉注射,或稀釋后靜注,但推注要慢,注意呼吸抑制及休克(必要時可用鈣劑對抗)。

4、呼吸衰竭的治療:

(1)保持呼吸道暢通:定時翻身拍背、吸痰、給予霧化吸入以稀釋分泌物。

(2)給氧:一般用鼻導管低流量給氧。

 (3)氣管切開:凡有昏迷、反復抽搐、呼吸道分泌物堵塞而致發紺,肺部呼吸音減弱或消失,反復吸痰無效者,應及早氣管切開。

(4)應用呼吸興奮劑:在自主呼吸未完全停止時使用效果較佳。可用洛貝林、可拉明、利他林等。

 (5)應用血管擴張劑:近年報道認為用東莨菪堿、山莨菪堿有一定效果。前者成人0.3~0.5mg/次,小兒0.02~0.03mg/kg/次,稀釋后靜注,20~30分鐘1次;后者成人20mg/次,小兒0.5~1mg/kg/次,稀釋后靜注,15~30分鐘1次。

 (6)應用脫水劑:腦水腫所致顱內高壓是乙腦常見的征象,亦為昏迷,抽搐及中樞性呼吸衰竭的原因,并可形成腦疝,故應及時處理。其具體方法:20% 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15~30分鐘推完,每4~6小時一次。有腦疝者可用2~3g/kg。應用脫水療法注意水與電解質平衡。

(7)必要時應用人工呼吸機。

5、腦水腫及腦疝治療:

 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1~2g/kg/次,靜脈快滴或推注(20~30分鐘),每隔4~6小時可重復1次,療程2~4天。有腦疝者開始給甘 露醇2~4g/kg,或加用速尿或利尿酸鈉。

 氫化考的松:成人100~300mg/d,兒童5~10mg/kg/d,靜脈滴注3~5天,也可用相當劑 量的地塞米松。

 6、皮質激素:多用于中、重型病人,有抗炎、減輕腦水腫、解毒、退熱等作用。氫化考的松5~10mg/kg/日或地塞米松10~20mg/日,兒童酌減。

7、能量合劑:細胞色素C、輔酶A、三磷酸腺甙等藥物有助腦組織代謝,可酌情應用。

8、應用免疫增強劑:

 乙腦患者細胞免疫功能低下,近年雖有使用轉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乙腦疫苗、胸腺素等治療者,但療效尚不能肯定。干擾素亦可試用。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飲食

1、香蕉根蜜糖汁:

【原料】鮮香蕉根1 000 g,蜜糖適量。

【制法】將新鮮香蕉根去皮,清洗干凈,搗爛后絞成汁,加入適量清水燒開后,加入蜜糖適量,即可。

【功效】有清熱生津、益氣養陰的功效。用于乙腦初起。

【服法】500~l 000 mL/d,溫服。

2、二葉豆豉翠農湯:

【原料】大青葉、鮮荷葉、淡豆豉各9 g,西瓜翠衣15 g,白糖、清水適量。

【制作】將前4味藥清洗干凈,一起放入沙鍋煎汁,調入白糖即可。

 【功效】辛涼透表解毒。用于乙腦輕癥,見發熱、微惡寒、頭痛、精神不佳、微有嘔吐、口渴不甚、舌苔薄白、脈浮數等癥。

【服法】1劑/d,連服4~5日。

3、化斑粥:

 【原料】生石膏30~60 g,玄參10 g,犀角3~5 g(或水牛角6~10 g),鮮荷葉半張,綠豆30 g,白粳米100 g,清水適量。

【制法】將玄參、荷葉洗凈,與石膏加水煎取汁。再與粳米、綠豆煮粥,調入犀角末。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用于乙腦,癥見溫病熱在營血,高熱口渴,煩躁不安,肌膚發斑。甚或吐血、衄血者。

【服法】溫服。2~3次/d。

4、雙根西瓜盅:

 【原料】西瓜1個(約250 g),鮮茅根60 g,鮮蘆根100 g,鮮荸薺、山楂糕條、糖蓮子、鮮荔枝各50 g,金山雪梨30 g,白糖300 g,罐頭銀耳、清水適量。

 【制法】將西瓜洗凈皮,橫切其1/6作蓋,并將西瓜切開之盅口上下削成鋸齒形,挖出瓜瓤待用;瓜瓤、山楂條、荸薺分別切成小粒,蓮子對剖開,雪梨切片,荔枝去核切成小塊;鮮茅根、蘆根洗凈,水煎取汁300 mL,加白糖溶化后入蓮子、瓜瓤、荸薺、雪梨煮沸。再入山楂丁,起鍋,與銀耳一并傾入西瓜盅內,加蓋入冰箱放置1~2小時。

 【功效】清熱涼血解毒。用于溫病初在營血,高熱口渴,躁擾不安,肌膚發斑,甚或吐血、衄血等癥。也可用于乙腦早期。

【服法】隨量服食。

5、水牛角地龍湯:

【原料】水牛角50~100 g(或犀牛角3~6 g),地龍9 g,清水適量。

【制法】水牛角切片,放沙鍋內水煎2小時,再人地龍煎服。

 【功效】清營涼血,熄飆止痙。用于乙腦,熱入營分高熱,午后或晚上較甚,頭痛劇烈,抽搐昏迷,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等癥。

【服法】1劑/d。分2次服用。

流行性乙型腦炎的預防

 目前流行性乙型腦炎還沒有特效治療方法,因此做好預防工作是很重要的。動物和人均可作為傳染源,其中豬與馬是重要的傳染源,而流行性乙型腦炎主要通過蚊子(三帶稀庫蚊等)叮咬傳播,臺灣螺線也可傳播本病,預防時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點:

1、滅蚊

 三帶喙庫蚊是一種野生蚊種,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它淺地面積水中。成蚊活動范圍較廣,在野外棲息,偏嗜畜血。因此,滅蚊時應根據三帶喙庫蚊的生態學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如:結合農業生產,可采取稻田養魚或灑藥等措施,重點控制稻田蚊蟲孽生;在畜圈內噴灑殺蟲劑等。

2、注射疫苗

 人群免疫目前國際上主要使用的乙腦疫苗有兩種,即日本的鼠腦提純滅活疫苗和中國的地鼠腎細胞滅活疫苗。

 減毒活疫苗我國正在試用中,該疫苗系選用60年代SA14株經地鼠腎細胞連續傳代,紫外線照射等措施后獲得的三個減毒活疫苗株,遠較國外的減毒株毒力低。而免疫原性好。

 疫苗注射的對象主要為流行區6個月以上10歲以下的兒童。在流行前1個月開始,首次皮下注射,(6~12個月每次0.25ml,1~6歲每次0.5ml,7~15歲每次1ml,16歲以上每次2ml)間隔7~10天復種1次,以后每年加強注射一次。預防接種后2~3周體內產生保護性抗體,一般能維持4~6個月。

3、預后

 病死率在10%左右,輕型和普通型患者大多恢復,暴發型和腦干型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多于極期因呼吸衰竭而殘廢死亡。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563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