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云:“黃帝說:一晝夜漏水百刻,合于人一天的呼吸之數。漏水一刻,正常人有一百三十五息(一息等于一個呼吸);十刻,一千三百五十息;百刻,一萬三千五百息。”人們居住在這個世間,只是存活于有數的呼吸之間,人生苦短,確實可悲可嘆啊!衰老的人都哀嘆青春不在,并為英年早逝的人傷感,為什么還不調養性情,以培補損失呢?我們經常會想到一日一夜有十二時,十日十夜有一百二十時,百日百夜有一千二百時,千日千夜有一萬二千時,萬日萬夜有一千二萬時,這是三十年的時光。如果長壽的人就是活到九十年,也只有三十六萬時,百年之內,也就是瞬間而已。生活在有數的時光,好比是朝生暮死的昆蟲或春生夏死的生物一樣,這是以此比喻人生時光的短暫,為什么還不自覺地攝生調養,然而還在馳騁六情,任意妄為,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詐萬巧以求虛譽,始終沒有厭倦的時候。所以養性的人,知道人生如此,對于名利若有若無,對于非名非利也若有若無,所以他們的心身健康和原本天性沒有衰敗的時候。我們感慨社會風氣多有偏僻,大都因為一知半解不善于養性而多有夭折死亡的,在閑暇之時,有感于此而粗述養性的重要,以廣篇幅,用以勉勵人生之道,希望有賢明之士與我成為同道之誼。
養性的內涵,說的是人們自身天然的本性因所處環境,內心嗜好,和學識及處世的深淺,被后天所習染的情志而有改變,即是說先天之性易被后天所習染的情所影響。然而先天原性本自是善良的,圓通的,清純的,不用修養和習煉就無所不通徹。本性既然原本善良圓通那么內外百病都不會滋生,禍亂災害也沒有緣由可以發生,這是養性的大方向。善于養性的人,可以預先調養未曾萌發的疾病,防患于未然,這是養性的根本。所以養性的人不只是要餌食藥物,餐霞飲露,吐納導引,重點在于兼修百行,百行若周全完備,即使斷絕服食藥餌,也可以享受天然的壽命。如果為人恣意縱情,道德行為不加克制,縱然是飲食玉液金丹,也不能延長壽命。所以《老子》說:善于攝生的人,在陸地上行走遇不到兇猛的禽獸,即使有兇猛的禽獸也不會傷害他,這是因為內懷道德善待萬物的緣故,豈能是需要服食藥餌延年益壽的嗎?古圣先賢之所以使用藥餌的原因是為了救解行為有過失的人,故而愚蠢的人,多年生病不愈卻不知道修養善行、改過自新。因而說“歧和長逝,彭跗永歸”,不是沒有道理的啊!嵇康說,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如果決然存于內心,不能祛除凈盡,即使內心希寄于健康長壽不老,口中持誦極致的先賢語言,每天飲食著甘甜精美的食品,呼吸吐納著太和純陽精氣,也仍然不能使其身體返回青春,不能不夭折年壽啊!若五難沒有存留在胸臆之中,那么其人必然誠懇樸實,信譽和順,每天都齊聚其旁,道心德行逐日完全,一派祥和氣象,不用祈禱,善報隨身而有福,不用祈求壽延而年命自長,這就是為什么要養生的大宗旨啊!然而還有一些人把仁義銘記在心,卻以為沒有不得體的,這豈不是壓抑了人的自然天性嗎?
黃帝詢問歧伯說:我聽說上古之人,年齡都超過一百歲,而且運動勞作不顯得衰退。現在的人,剛剛五十多歲,運動勞作心身皆疲,是因為時代時令不同呢?還是人為的因素使得人疲乏衰敗呢?歧伯說:上古之人,那些通達至道的,效法天地日月陰陽的自然規律,時令季節于自身的作息宜忌相合和,飲食冷熱葷素都有節制,起居動作都與自身機體和陰陽消長相契合,并且有規律有常度,不會隨心所欲妄自作為,所以能達到形神合一,精神氣血完備,而且能夠活到人類自然的壽命,至百歲或者一百多歲才離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烈酒作為瓊漿玉液,以隨心隨性妄念妄為,作為人生之常態,大醉了之后行房,把人生的快樂建立在物欲淫事上,因欲望而枯竭其精神,把人身至寶元真精氣耗散凈盡,平時不知道養生持滿的重要,卻仍然駕馭著自己的精神放蕩不羈,務必使自己的心身愉悅快活,完全違背了人生真實的樂趣,起居沒有節制,所以半百就已經衰老了。上古圣人憫念人生的疾苦,常常告誡人們說:非正常時令之風、寒、濕、熱,要慎重對待。非時之氣,非時令之六淫,乘人之體虛,遇月之虧空,失時之和,侵犯形體最易致病,要及時地避免或避開它。如果心性恬淡,致虛守靜,無有煩怨,元真之氣自然依從,精神內守,空無一物,疾病能從哪里來呢?因此說心態閑適而又減少情欲,他的心態自然安定而沒有擔驚受怕及牽掛之念。他的形體雖然勞作,但不至于過于疲倦,氣血和順,經脈條達,生活上只是順應著日常基本的狀態,反而都會得到滿足,所以他們都以自己的食物為甘甜,自己的服飾為華麗,以自己的風俗禮節為快樂。不會因為地位貧富的差別而有傾慕的事情,故而說:這樣的百姓最為樸實自然了。因此過多的嗜好欲望不能觸動他們的眼睛,淫欲邪念不能惑亂他們的心思。不論是所謂愚笨的,聰明的,賢能的,階層地下的,都不會被外界事物所拘禁,他們的生活與自然法則相契合,所以他們都能夠活過一百歲而且運動勞作沒有衰退的跡象,這是因為他們淳樸善良的美德,保持完全沒有傾危之故啊!由此說來,人們的長壽和夭亡,完全在于平時的生活習慣、生活態度,生活中的勞逸,情欲的節制,飲食起居是否合宜,如果都恰到好處,必然長生不老,如果任情恣欲,妄想亂為,必然生命如同早晨的露水一般瞬間即逝。
歧伯說:人生到了四十歲,就是一日的正午時,太陽之氣到了極點。過了午時就自然陽氣衰減,直到陽氣損盡,人就會自然生命終結,所以說人生四十陰氣開始生長,陰氣伴隨著生命逐漸壯大,直到陰純陽盡,四十歲自然起居衰退。人生到了五十歲,身體因陰氣的增長而感到沉重,精氣減少而耳目不聰明了,年紀到了六十歲,由于陽氣精血的不足而導致陰脈痿弱,氣力大衰,九種關竅失去靈動而不通達暢利了,明顯感覺到下焦空虛,腰腿輕弱,精力不足,上焦壅實,上火下寒,火水不能相濟,氣火上逆頭暈目眩,心煩氣躁,失眠多夢,稍有動靜,偶遇勞作、或因情感風寒,自然涕泣俱出,所以說:通曉了這個道理的就會身體強健,不明白這個道理的,就會自然衰老,同樣的事情卻有著不同的結果。聰明的人從一個道理中覺悟出事物的共通性來,愚笨的人只會在一個事物里分辨出其中的差異來,只是所謂的愚笨之人認識的有所不足,而聰明的人已經超越了普通人的境界了。所以只有超越了普通人對生活認識的境界就必然善于攝養之道,他們的身體強健靈活,耳目聰明,年老仍然會返還青春,返還了就容易保持下去。因此說:圣明賢良的人,他們的生活都處在自然狀態,看似無所作為,以恬淡閑適為樂趣,達到順從心志念想,使志意愉悅,然而他們最終所得到的就是虛心無念無為,持守著自然之道,所以他們的壽命不能按常理計算,也可能壽與天齊,和天地同命運,這就是圣明賢良的人的修身之道啊! 共3
春季三個月,謂之發陳,就是推陳出新,生命萌發的時令,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氣,此時萬物都顯得欣欣向榮,生機盎然。而人們也應該入夜即睡眠,早睡早起,自然地披散頭發,寬松衣帶,使形體舒緩,放開腳步,在庭院漫步,使精神愉悅,心胸寬暢,依時令與萬物同氣相求,萌發生機。不要濫行殺伐之氣,多施與,少剝奪,多獎賞,少懲戒,這是和春季時令相適應的方法,也正是攝養生發之氣的方法。如果違背了生氣之令,便損傷肝木之臟,提供夏季長養之氣的條件就不足了,到了夏季由于春生之氣不足,而致使夏長之令匱乏,在人導致寒性病變。
夏季的三個月,稱謂蕃秀,是自然界萬物繁榮秀美的時令,此時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之氣相交相合,猶如達到了水火既濟,所以植物開花結實,長勢旺盛,人們也應該夜臥早起,不要厭煩太陽的炎熱,情志保持愉悅,切勿發怒,如同所愛之心在天地之間,使精神之英華適應夏氣之長養秀美之令,使氣機宣暢,宣發通透,精神心志所愛皆在室外,這是適應夏季之令,保持長養之氣的方法。如果違背了這樣的狀態,就會損傷心火之臟,提供給秋收之氣的條件就不足,到了秋天容易發生瘧疾(寒熱往來),甚至到了冬天再次發生疾病。
秋季的三個月,稱謂容平,自然景象因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高云淡,空氣清肅涼爽,人們應該早睡早起,和雞的起臥鳴叫一致,以保持神志的平靜安寧,減緩秋收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天人相應,人亦應收斂神氣,以適應容平的狀態,就不能讓神思再外馳了,要保持肺氣的清肅功能,這是應和秋令的特點,保持人心身收斂之氣的方法,若違背了秋收斂降的特性,就會傷及肺臟,提供給冬藏之氣不足,冬天就會發生飧泄之病。
冬天的三個月,稱謂閉藏,是生機潛藏,萬物蟄密的時令,當此之時,水寒成冰,地理折裂,人應該早睡晚起,必然到日光升起再起床才好,不要輕易擾動陽氣,使心志有似伏藏有似隱匿,好像又有隱私不敢妄泄,又好像自己有所收獲,不讓外人知道一樣。必然要躲避寒冷求得溫暖,不能使皮膚過于開泄汗出,而令陽氣不斷的損失,這是適應冬令之氣候而保養人體閉藏機能的方法。如果違背了冬季的閉藏之道,就會損傷腎水之臟,提供給春生之氣的條件不足,春天就會發生痿軟厥冷之癥。
天地之間有四時春夏秋冬之令,有五運木火土金水之化,給萬物以生長收藏之變,又顯現為風暑濕燥寒之氣。人有五臟變化為五種氣息,而生出思喜悲憂恐五情,所以若不是常態的情況下,過于喜怒則損傷氣機,過于承受寒涼暑熱則損傷形體。若暴怒則傷害人體陰精,暴喜則損傷人體陽氣,所以說:喜怒不節,寒暑過度,人的生命狀態就不能完密堅固。人們如果能明白時令的特點,依時順時攝養,就可得以免除過早夭枉之害。
仲長統說:王侯將相之家,美女多達百千,即使是上卿和士大夫之家,尚且侍妾成群。白天用甘醇的美酒洗滌他們的骨髓,夜晚則又因房事生活劫奪他們的精血,耳中全是淫靡之聲,眼里看到的都是惑亂之色,宴飲歡娛不出房室,遊行玩樂流連忘返,王公樂得實行于上,豪杰從就馳騁于下,上行下效。又且生育產乳不依身體強弱,攝養無道,而又產育年歲尚未完實,或體質不強陰陽不調而少小即生疝氣。或者體弱孕育而媾和傷精,精氣敗傷,血脈不充,生育之后,養護不當,又且包裹熱蒸,五味雜陳,本來胎傷而使孩自有病而身脆弱,年未堅實,復又恣情縱欲,不良因素接踵而來,待及子女婚孕之時又因病體而孕育,父母子女重重相因,病病相孕,倘若國家無良醫,有醫而術不精湛,差謬其間,過誤常有,醫者尚不能有十全之術,怎么能避免不出現勞而無功的現象呢?所以當今不能活到一百歲的人,豈不是自身生活中習染的不夠純正嗎?
抱樸子說:有人詢問那些所謂因生活不當而傷身殞命的人,難道只是因為色欲之中的事情嗎?回答說:也確實因為這個緣故啊!然而長生的要點就在于房中之事,明白的人都知道如此,養護它就可以延年益壽,并且少生疾病,減緩身體衰老。如果年紀正當少壯,而且知道還精補腦滋養精氣,明採益之道的,不用服藥物,也不少于一二百歲的壽命,只是不能夠修煉成仙罷了,那些只是羨慕又因在修養上不得其法的人,他們的行為好比是用冰雪做杯子往里盛熱湯或者用羽毛包裹炭火一樣。又況且才學不夠完好,而勉強思慮,耗盡精神造成損傷,力量不足又勉強搬動,筋骨肌肉造成損傷,惱怒憂郁深重,造成損傷,悲傷哀怨致使精神憔悴,造成損傷,喜樂過度造成損傷,欲望得不到滿足,造成損傷,患得患失造成損傷,言笑過久造成損傷,作息沒有規律造成損傷,過度用力勞作造成傷害,醉酒嘔吐造成傷害,飽食即臥,造成傷害,蹦跳行走喘促乏力,造成傷害,喜怒悲傷哭泣過度造成損傷,孤陰寡陽,欲心未泯,陰陽不和,造成傷害。日積月累,損傷漸盡,精血耗散,精盡則過早衰亡,這樣使精血過早地耗盡,絕非明道之人所為。因此養性之本在于吐痰不會很遠,行走不會快步,耳朵不會因聽而疲憊,眼睛不會長期視物不止,不會長久坐在一個地方不動,站立不會到疲勞的程度,睡覺不能到僵尸不醒的程度。先有寒冷再增添衣服,先有溫熱再解去衣著,飲食不能到非常饑餓的時候再吃飯,吃飯不能太飽,不能到了非常口渴的時候再想到飲水,飲水不能過多,飲食過多胃腸沉積不化而生積聚病,因口渴而飲水過多,就會因濕生痰而成痰癖病。
平時生活不能過勞,也不能過于安逸,不能過多流汗,也不能過度嘔吐,不能太多跑步、快走,也不能常用車馬代步,不能太用眼神遠眺,不能多吃生冷,不能飲酒時受風冷直吹,不能一時之內多次洗澡。心里不能有太過的志向,太遙遠的愿望,不要用盡心思設計制造巧妙的物品。冬天不能太過溫熱,夏天不要太過寒涼,不要露臥星月之下,不要睡眠之中風扇直吹。大寒大熱,大風大霧,都要避開為宜。飲食口味不要太多,然而酸太多則損傷脾臟,苦太多則傷肺臟,辛味太多則傷肝臟,咸味太多則傷心臟,甘味太多則傷腎臟,這是五味的五行克制五臟的五行,大家都能明白的道理。凡是說到有損傷的那些方面,也不是很快都能夠覺察到的,只是天長日久就會損傷壽命了。因此善于攝養的人,睡眠和覺醒都按四時陰陽節律自我調整,起居都有對身體健康有益的常規,調理和利筋脈骨節有俯仰動作的方法,祛病延年有吐納導引之術,使榮衛流行暢達有補養和通瀉之法,節制勞作宣發安逸有給予和剝奪的要領。忍怒可以保全陰精,抑喜可以養育陽氣,然后先服草木以救虧缺,后服金丹以定無窮之壽,調養本性保護元真的道理全都在里面了。 共3
魏武帝和皇甫隆令說話:聽說愛卿年過百歲而且體力不衰,耳目聰明,顏色和悅,這是好事啊!你服食導引用了什么樣的養生方法呢?可否聽您說說?若有可以傳授的,我想秘密展示給娘娘等人,皇甫隆回答說:我聽說天地之間,唯有人最為尊貴,人所貴重的沒有比生命更加貴重的了。天地悠悠,無始無終,災害劫運,無有窮盡,人生于天地之間,一生之快如閃電一般,每當想到此地,茫然心熱,了無情趣,人生不會再有第二次生命,逝去的永遠不會再回來,為什么不抑制情志,涵養本性,以求自我生命的保障呢?現今四海即將平定,天下太平之際,應當施展才能,恩布德政,惠澤萬民,可得萬年無窮。又當由修習道學開始,道學很容易明白,只是不容易施行。我常聽說道人蒯京已經一百七十八歲了,身體仍然像壯年一般。他說:人想健康長壽,應當每天早晨起床時,靜坐扣齒,得津液滿口,分次下咽入腹,名叫飲“玉泉”。扣齒即可使人健康不老,顏色紅潤有光澤,并且去三蟲,堅固牙齒。玉泉即是口中唾液。一般情況下,早晨尚未穿衣起床,即早早扣齒嗽津滿口,分三次吞下,入腹中丹田,所謂灌溉靈苗。扣齒以二十七遍或三十六遍為宜,如此之行稱之謂“煉精”。
嵇康說,大豐收的年份反而疾病較多,饑饉欠收的年份反而疾病較少,的確是如此啊!一點都不虛假。所以關中地方的百姓,崇尚節儉樸素,飲食菜飯滋味不過青菜豆醬而已,這里的人們少病而且長壽。長江以南,山青水秀,魚米之多,海陸雜陳,珍殽美味無所不備,這里的百姓大都疾病較多,又不長壽。北方仕子宦居此地,物產豐饒,以為自己福佑所致,因此恣溢縱情,美其滋味,充其腸胃,或者夜長醉飽四體熱悶,裸露眠臥,內濕熱而外濕寒,宿食不易消化,還未超過一個月,大人小孩全都生病。或者罹患霍亂、腳氣、脹滿,或者寒熱瘧痢,腫硬結核,丁癥癰腫,或者癰疽痔漏,或者偏癱中風,不知醫療,以至于身死他鄉,大凡如此的人到處都是,只是以為不習水土,都弄不明白病的因由,靜下來想想,真可以說是太不值得了。學習養性的人,先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要以此為戒呀!
抱樸子說,一個人的全身就像是一個國家的景象。胸腹之地好比是宮殿、居室一樣;四肢布列,好比是郊外邊境之地;骨骼關節的化分,好比是百官分別掌管的轄區;神智靈明,好比是國君;血液的滋養,好比是臣下;氣息的升降出入運動,好比是天下百姓,知道怎么調養身體,就能明白怎么治理國家使天下太平。民為國本,愛養其人民,即所以可以使其國家安定。愛惜珍惜自身的精氣,即所以可以使自身的機能保全。人民離散則國家滅亡,元氣竭絕則自身必死,死過的人是不可能復生的,滅亡的國家是不可存在的。所以說:極至之人,即是有道的人,消除尚未滋生的禍患,治療尚未出現的疾病,在沒有出事之前就有了預案,不會等到事情過去了再追悔莫及。人身難以調養而又容易傾危,心智難以清純而易于混濁,因此說:治國也要恩威并重,這是保社稷不朽之法;治身也要割制嗜欲,這是固血氣養生之法,然后本性元真存養,精氣神內守不失,百病遠離其身,年壽自然延長。
真人說,即使經常服食藥餌,而不知養性之道,也很難達到長生。養性的基本方法,就是經常要有勞動,不能太過安逸,只是不要太過疲勞,以及勉強自己做不容易承受的勞累罷了。況且俗話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因為它常常在運動的狀態,所以不能腐朽敗壞。養性的方法不要久行、久立、久坐、久臥、久視、久聽。大概來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行傷筋。仍然不能過多吃食物,過多飲酒,不能勉強舉重物,不要憂傷深思,不能暴怒,不能太過悲傷憂愁,不要太過驚懼,也不要生活不著邊際,不能太過話多,不要過度喜笑。不要因欲望不得而朝思暮想,不要因忿恨怨憂而心念郁結,這都是損傷壽命的因素。如果都不觸犯,就可以自然得以健康長壽。所以善于攝生養命的,經常要注意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行,這十二少就是養性最為契合最為適宜的方法。多思念則精神怠墮,多憂慮則志氣耗散,多欲望則心志昏沉,多事務則形體勞傷,多語言則氣力匱乏,多喜笑則臟氣內傷,多愁思則心思郁結,多快樂則志意散溢,多歡喜則錯亂昏忘,多憤怒則百脈不定,多好事則迷惑不專于梳理,多厭惡則無怡悅而精神憔悴,這十二多若不清除,就會使自身營衛氣血失去常度,血氣妄行,這是喪生害命的根本原因,只有恰到好處,無多無少的人,幾近于和大道同途矣。因此說沒有這些因緣的就是真人了,也是初學道的基本法則,如果能做到如此,即使身處瘟疫之中,也不用憂慮疑惑了。既然能做到屏蔽外緣,即可內守心肝脾肺腎五神,言、行、坐、立四正必然要莊嚴端恭,切記不能妄想妄為,心思欲念不休,邪惡之心就會萌發。因而孔夫子說:“思無邪”。經常應當溫習“黃帝內視法”,存想內觀,可見五臟如懸磬一般掛在腔子里,五種顏色清晰可分,如此不要間斷。另外還可以在早晨剛剛起床之時,面向正南方,展開兩手放在膝蓋上,用意念意識觀看引導氣脈循行,上可入頂門百會,下可達涌泉,每日早晨如此做,從不間斷,名叫“迎氣”。經常用鼻引氣入腹,用口吐出濁氣,稍微有吐的意識即可,不能開口大出氣,一定要使出外之氣減少,進入之氣增多。每次在吃飯之前,即送氣入腹中,每次都把先食氣作為進食的要點來遵守。大凡心有所偏愛的人和事物,不要太過深愛,心有所憎恨的事物,也不能太過憎恨,兩者都可傷生損性耗神。也不能太過稱贊,也不能太過毀傷,常須平和心思,與物和諧,如果感覺有所不當,即可改正。身居貧困之地,不可能常處貧困之中,身居富貴場中,不要說能常得富貴。身在貧富之中,必要做的就是持守人道,不要因為貧或富就改變自己的志向和本性。知識明達道理的人,好似不善于言語,有了大功德,更不要自恃高尚,“美藥勿離手,善言勿離口”。平時不要用心太多,胡思亂想,經常保持一個至誠之心,恭敬一切。千萬不能欺詐,弄虛作假而狂惑于人,終身與人為善,有道是:“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如果心誠敬而被人嫌疑誤會之時,也不須生出嗔恨之心來,待奉尊長盡心盡力,人們若以為是諂媚,應當以平常之心順其自然罷了。大道所在之地,目擊道存之處,即行道之時,其中的德行不是獨立存在的,其中的德不是虛偽的,更不要說行善不得善報,以至于自尋煩惱。居處自然,不要心生欠缺而有不滿足之心,隨方就圓,隨遇而安,若有不足也應抑制,不要自生怨憂,人只要知道知足,上天自然會送他福祿。所到之處不要過多地有這樣那樣的要求,若過多要求,自心疲憊而志念困苦。人們之所以多病,基本原因是不能調養性情,平時無病之時,都會認為是人生常態。若縱情恣欲,心有所求,志欲得到,就要去尋求,不拘形式,不求方法,不講禁忌,昧心欺瞞,無問正邪,不思幽明,無所不作,隨心任性,自足自樂,不知道事情過后,每個動作心念都是疾病的緣由,等到無常到來之時,兩手摸空時刻,汗流心驚,口唱皇天后土無可救藥,都是因為生平粗心大意,不能自覺明察,不明道理因果,以至于到此地步,如果能稍思前后,內省身心,那么自然明白自己的見識言行之中,都生長著各種各樣的疾病呢。即可知道人生百病都是自己所造,實非天意,等到一旦病情發作,即使古代有名的醫和醫緩都不能救治,然而卻又常常誹謗醫生用藥無效,神仙不能顯靈。所以聰明的人,愛護珍惜生命的人,都會反省自責,心生愧悔,警戒身心,常修善事,使心情和悅。至于說居家之處,不能太過奢靡華麗,讓人身處其中,滋生貪婪無厭之心,成為一切欲望禍患之源,只是使居處素雅干凈整潔,風雨暑濕不能侵害為佳,衣服器械不用金銀珠寶,使人增長過失,以至于煩惱根深。廚房膳食也不應肉脯過于豐盛,常常做到儉樸節約為佳。然后“行作鵝王步,語作含鐘聲,眠作獅子臥”。獅子臥就是右胠脅著地,尤似坐腳也。每日默默自吟詩云:“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問我居止處,大宅叢林村,胎息守五臟,氣至骨成仙”。又歌曰:“日食三個毒,不嚼而自消,錦繡為五臟,身著糞掃袍”。修心之事既已平和,又須謹慎言語,大凡語言讀誦,常想聲自氣海處(臍下氣海、關元)。每天太陽落山以后,不要言語讀誦,寧可等到早晨天亮之時。早上起床后,要多想多言善事,不能先計較錢財之物,又且在飲食之時不能言語,進食時多言語,常得胸背痛,也不應該在就寢臥睡之時過多言笑。寢不能言語,是說五臟如鐘磬,鐘磬不懸不可以發聲。行走亦不能多語,如果想說話就要停下腳步,行走說話就會損傷內氣。冬至之時,只可以語,不可以言。自己說話稱謂“言”,回答別人問話稱謂“語”。仍然不可以開口大聲言語觸冒寒冷為佳。言語既要慎重,又須節制飲食,因此善于養性的人,先有饑餓再去飲食,先有口渴再去飲水,吃飯應該次數多而量少,不應該次數少而量多,后者就難以消化了。經常在習慣上保持如飽中有饑,饑中已覺飽滿。大概來說吃的太飽,肺的活力受限,必然傷肺。過于少食,常有饑餓感而食物受納不足,氣血來源缺失,必然因少食而傷正氣。過吃咸食,腎受納過剩,影響腎的精氣轉化,必然使肝之筋絡缺失營養而受傷,酸性食物易損傷骨骼,所以常多吃清淡食物,吃的時候應當細嚼慢咽,使米面的精華進入腹胃,不要讓酒類脂液進入腸道。饑食之前,須去煩惱,飲食五味適可而止。既不能暴飲暴食,也不能挑肥撿瘦,多食令人神智不寧,夜夢飛揚。每次吃飯不能太多食肉,易生百病,常當少吃肉,多吃飯,以及少些腌菜,而且要少吃陳臭物等。不要飲濁酒食面,以免堵塞氣孔。不要吃生肉易傷腸胃,一切肉食必須煮爛,放涼再吃,吃完之后應該漱口幾次,可使人牙齒不壞而且口有香味。熱食之后,用冷醋水漱口的人,使人常有口臭,生齲齒病。吃各種熱食及咸性食物之后,不要喝冷醋水,容易失音且久久不愈。大凡熱食汗出之后,不要面對冷風,引發頭痛項強之病,還使人眼睛干澀并且嗜睡。每次吃過飯后,應用雙手摩面及腹,使津液流通,吃過飯后應當慢步行走,俗話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步行之后再次摩腹百遍,這樣食物容易消化,對健康很有益處,使人能飲食,百病不生。飲食之后即睡臥,易生百病,食物不易消化,至成積聚之病。飽食之后即仰面而臥,至成氣痞,形成頭風之病。觸冒寒風,寒氣未散即吃熱食,形成刺風之疾。人不應夜間太晚飲食,又說:夜餐不能過于醉飽,飲食務要精減。勞心苦思為虛損之患。午飯常應在午前吃,午食不飲酒,終身無干嘔之疾。不吃父母本命生辰所屬之肉,若吃則令人命不長久,不吃自己本命所屬之肉,可使人魂魄飛揚。不要吃一切動物大腦,太損人氣。房屋漏水,水滴在各種肉食之上,食后易患瘕結之癥。大凡暴曬之肉,制作肉脯不肯干的,有害身體。祭祀用肉,無故自動,吃了傷人身體。飲食之物,有蜂蠅停止,吃后必有毒性害人。腹內有舊疾,不要吃鯪鯉魚肉,對人有害無益。水濕之食物以及酒漿等從上方觀看,不見有人物影像的不能食,否則成為卒注。如果已經食后而有腹脹發生的人,趕快用藥物瀉下。每十天吃一次葵菜,葵菜滑利,所以可以通五臟壅滯之氣,葵又是菜中之君主。又說飲酒不要過多,過多之后馬上嘔吐出來為好,不能飲酒以至于大醉,大醉之后,影響到終身百病不能消除,天長日久長期以酒為飲者,必然腐爛腸胃,漬髓蒸筋,傷神損壽,醉后又不可當風,使人發作強直之癥,又且不可以當風睡眠,臥不可以讓人扇風,都會很快得病的。酒醉之后不可以裸睡,以及睡在黍穣中,罹患癩瘡,醉后不可再勉強吃飯,否則易生癰疽,或者得瘖病,或者瘡瘍。醉飽不可以奔跑乘車騎馬以及有蹦跳的動作。醉后也不可以交接房事,醉飽之后行交接,輕的面生黑斑、咳嗽,重則傷損臟脈,戕生害命。大凡人饑餓之時,要坐著小便,飽后則站立小便,都要謹慎啊!無病之時忍尿不便,膝冷成痹癥。常忍大便不出,成為氣痔。小便時不要努力,會使兩足及膝寒冷。大便時不要有意呼氣以及勉力強努,會使人腰痛目澀,宜任其自然為佳。凡是遇到山澗小水槽中有泉水的,不可久居其處,常吃此水易患癭病。極陰之地的冷水不可飲用,能使人得痎瘧之疾。大凡人們早晨起來,衣服穿反的吉祥,衣服若有亮光的,即在正當門戶,三次振動門戶說:“殃去”,吉。濕衣以及出汗之衣都不可以長久穿在身上,會使人發生瘡癤,以至于風疹瘙癢之癥,大汗時能及時更換衣服的比較好,不能及時更換的盡快清洗出來,不然使人小便不利。大凡大汗時不要一邊脫掉衣服,最易得偏風半身不遂。春天不可以穿著太薄,使人傷于寒邪罹患霍亂,食物不化,頭痛,要依時增減衣物,調和寢臥居處。大凡人們臥床,春夏宜頭向東方,秋冬頭向西方,頭腦不要朝向北方,以及墻的北面也不要安置床鋪。大凡想要睡覺之時,不要再歌誦,不吉祥。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上床坐臥,先脫下左足鞋襪,睡的位置不該在屋舍的屋脊之下,睡下后不要再燃燈燭,燃燈燭會使人魂魄及神志不安,多愁善感。臥床頭邊不要放置火爐,時間長了引火氣入腦,頭腦沉重,目睛赤暗,或鼻內干燥。夜臥正對耳竅之處不要有孔隙,風邪吹入耳內即耳聾。夏天露臥室外不要暴露面部,可使人面皮肥厚,最易成癬病,或為面風。冬夜睡臥不要覆蓋頭部,不覆則益壽延年。凡人眠臥,不要把腳懸掛高處,日久成為腎水之病,有損房事,并雙足下涼。若有十步以外直行的墻壁,不要順著墻睡,因風順利吹人可發癲疾,以及使人體重。出汗之時不要跂床懸腳,日久成血痹,或者兩足沉重腰疼。不要白天睡眠太多,令人損失正氣。臥下不要大聲說話,易損傷人的氣力。夜臥常習閉口,口開即失正氣,并且邪惡從口而入,日久成為消渴病,以及面色無光。屈膝側臥,增益氣力,比平臥要好。孔子倡導“不尸臥”,故而說:“睡不厭踧,覺不厭舒”。大凡人舒展軀體而臥,則似有鬼痛魔邪之疾。大凡睡下,先睡心,后睡眼。大凡人夜臥有魘之時,不能點燃燈燭急喚,定死無疑,闇喚之則吉祥。也不能太近而急切呼喚。夜間做了惡夢不要即說,早晨起來,喝口水向東方噴出,并且詛咒說:“惡夢著草木,好夢成寶玉”即無過咎。不論夢境好壞善惡美丑,不說出來比較吉祥。著衣、飲食、睡眠、居處都要適宜,能夠順應時令氣候的,才可以說是窮盡養生之道的人,所以善于攝生的人,不會觸犯日月之忌,不會有失歲月之和。更要明白一日之忌,晚飯不宜過飽;一月之忌,晦(每月三十日)日不要大醉;一歲之忌,夜晚不要遠行;終身之忌,晚上不要在燈下行房,夜間常要固護人體陽氣。
人身之氣,冬至起于涌泉,十一月至膝,十二月至股,正月至腰,名叫三陽之氣形成。二月至膝,三月至項,四月至頂,稱謂純陽用事。陰氣也如此例。故曰:四月陽氣極盛,十月陰氣極盛,四月、十月不能有房事,避開陰陽純用事之月。每到冬至之日,在北墻壁下鋪厚草而臥,稱謂接受元氣。每到八月初一以后,即用微火暖足,不要讓足下受涼,阻滯溫生之意。常要使陽氣下行,溫暖下肢,不要使陽氣上行汗泄而出。立春之后,天氣仍然寒冷,大地萬物未能開化,衣著宜應下厚上薄,“養陽收陰,繼世長生,養陰收陽禍則滅門”,所以說:冬日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汗出,發泄陽氣,有損無益。又說:冬日凍腦,春秋之時腦腳都要受凍,這是古代“圣人”基本的養生方法。春天睡眠要早起,夏秋夜臥而早起,冬夜宜早臥而稍晚起,依順時節作息都有益于健康。雖然說要早起,不要在雞鳴前,雖然說要晚起,不要在太陽升起之后。凡在冬寒之日,忽然出現溫熱的氣息,暑夏之日,忽然出現大涼的氣息,都不要勉強承受,有因患天行時氣之病的人,皆緣犯此之故,及時調節氣息,使自身的寒熱得以調和可免時患。每當臘日之辰,不要歌樂,觸犯的人必有兇事。常在正月的寅日燃燒自己的白發吉祥,在寅日剪手指甲,午日剪足指甲,并同時燃燒白發吉祥。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長,系北京白云觀道醫館館長,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共3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4457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靜坐修煉的行功步驟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