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人體經脈上有361個穴位,如果再加上經脈之外的穴位,就有上千個。具體掌握這些知識,對于普通人來說十分困難。
《生命時報》綜合權威中醫的臨床經驗,總結出便于記憶的9個養生要穴。別看這些穴位不起眼,平時多按揉幾下,能有強身健體、祛病養生的神奇功效。
明目醒腦
中醫講“頭目風池主”,就是因為風池穴能治療大部分風病。
按揉風池穴和周圍肌肉,可以有效地緩解頸椎病、外感風寒、內外風邪引發的頭痛,以及長時間低頭工作導致的頸部疲勞。
工作間隙,輕叩風池穴,可起到提神醒腦、消除疲勞的作用。
中脘,養胃
胃不好的人可以常按中脘穴,按壓時會有酸痛感。
急性胃刺痛患者可點按中脘穴,用手指按壓10秒,松開,再壓,如此反復,三五分鐘就可緩解癥狀。
慢性胃不適患者可按揉中脘穴,用手掌輕揉,可促進消化。
合谷,清熱止痛
合谷穴又稱虎口,有清熱解表、鎮靜止痛的作用,對頭面部疾病,有很好的緩解和治療作用。
由于風熱感冒引起的頭痛發燒、上火牙疼,吃了藥不能馬上見效,均可通過指壓合谷穴來緩解,力道以感到酸、麻、脹為宜。
如果伴有發燒,可用瓷湯勺刮頸后部皮膚或用手指揪拉周圍皮膚,直到發紅發紫,有助于排出熱毒,較快退燒。
肩井,緩解頸部僵硬
用中指按住對側的肩井穴,并轉動與肩井穴同側的胳膊,按壓力度以感覺到“舒服的微痛”為最佳。
如果在辦公室備一個小吹風機,休息時間溫暖肩部,效果會更好。
委中,解腰背酸痛
中醫講,“腰背委中求”,長期久坐、姿勢不當造成腰背和肩膀不舒服的上班族或常感腰酸背痛的老年人,常按委中穴可以通暢腰背氣血。
按揉委中穴時,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一般可連續按壓20次左右。
值得提醒的是,腎虛引起的腰痛還是要以補腎為本。
關元,補腎固元
按揉關元穴可補充腎氣,延緩衰老。
對男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緩解腎虛、腰酸、掉發等問題。對女性來說,按揉關元穴可以治療和緩解很多婦科病。
按揉關元穴前,要先搓熱手掌,將掌心對準腹部的關元穴做搓揉的動作,由輕到重,直到感覺發熱。
三陰交,滋陰養顏
三陰交被稱為女人的穴位,按揉三陰交,有助于打通人體淤塞,保養子宮和卵巢,還有調月經、除斑、祛皺、祛痘,治療皮膚過敏、皮炎、濕疹的作用。
從經期前三天開始,每天按揉三陰交,堅持三個月,可以緩解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
按揉時,將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壓再揉,每次1分鐘左右,停歇后再揉。因為按揉三陰交有調暢人體氣血運轉的作用,所以不適合孕婦。
內關,養護心臟
按揉內關穴有助于血氣暢通,用大拇指垂直往下按,每次按揉3分鐘左右,直至局部感到酸麻。
除了保護心臟,內關穴還是個救急的穴位,在病人突發心臟病時,先讓病人平躺,在等待急救期間,配合按揉內關穴可起到緩解疼痛的效果。
此外,按揉內關穴還能緩解頭疼、口干、嗓子疼、頸椎病、肩周炎、腰部疼痛等病癥。
陽陵泉,舒筋活絡
找該穴位時要端坐不動,用手摸腿,膝關節外下方有一個突起,叫腓骨小頭,腓骨小頭前下方的凹陷就是陽陵泉的位置。
平時按揉陽陵泉,再配合活動肩膀,可以緩解肩膀周圍的疼痛。
此外,陽陵泉還對乳房脹痛、兩肋脹痛,肋間神經痛有緩解作用。
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怎樣才能擁有以個好肌膚是每個女性朋友都比較關注的話題。在護膚美容方面,我們都嘗試過很多方法,每天都會按時的涂抹護膚品,有些人還會吃一些美容養顏的圣品了,來保養肌膚。其實除了這些方法,中醫美容專家還介紹了幾種養生穴位能讓你成功養出好膚色。
1、養生穴位
小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少陰心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小指尖端有利心臟健康,胸悶,心慌,暈車,暈船時,用力重掐小指尖端,也能迅速緩解不適癥狀。
拇指尖端
所屬經絡:手太陰肺經
效用:經常摩擦、按壓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維持呼吸系統健康。尤其是在秋季,經絡運行到手太陰肺經,更是進行呼吸系統保健的最佳時機。此外,咳嗽時用力重掐拇指尖端,還能緩解咳嗽癥狀。對于女性朋友來說,按摩此經脈,具有增加面部色澤的作用,對面色白,指甲蒼白或暗紫效果較好,同時可起到改善情緒激動、消除疲勞,減少皺紋的作用。
手掌中央
所屬經絡:手厥陰心包經
效用:經常用食指指關節擠壓手掌中心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能增加面部紅潤,減少皺紋,并能寧心安神,鎮定神經。對調理月經,膚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還有利于心臟健康。
肩窩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效用:用力按壓肩窩處,不僅能調節全身體液循環,增強免疫能力,還能刺激大腦皮層,放松神經,改善頭痛、耳鳴、目痛、咽喉痛等身體不適。對面部痤瘡、酒渣鼻、皮膚虛浮等癥有較好療效。洗澡時利用熱水柱按摩肩窩也是不錯的方式。
曲肘外側凹陷處
所屬經絡:手太陽小腸經
效用:按摩手肘外側凹陷處能進行小腸保健,促進營養吸收。可改善枯暗無澤的膚色,使皮膚恢復潤澤,對皮膚過敏和暗瘡,濕疹有一定的作用。女性患貧血癥狀者經常按摩此處更是好處良多。
鼻翼兩側
所屬經絡:手陽明大腸經
效用:用食指指腹輕輕按壓鼻翼兩側對大腸健康有益,便秘或腹瀉時按壓此處對癥狀也有一定改善。
腳底中心
所屬經絡:足少陰腎經
效用: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質量,清晨按摩能帶來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可改善過敏體質,對色斑,面色晦暗,面部浮腫有較好的作用。建議用彎曲的食指關節擠壓2分鐘左右。
腿伸直時膝蓋內側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太陰脾經
效用:可用拇指按壓或熱水熱敷。按壓時盡量用力至感到明顯酸脹。經常操作能調理脾臟功能,對面色萎黃、皮膚粗糙、毛細血管破裂有較好的作用,能有效的制止面部痤瘡的出現,同時能改善消化系統的消化功能,既可減肥,又能健體。
大腿根部
所屬經絡:足厥陰肝經
效用:摩擦大腿根部至發熱,能促進肝臟造血和排毒。對黃褐斑、妊娠斑、痤瘡、面色晦暗,面色黑等有較好的療效,并能促進乳房發育,解除乳房脹痛。為避免皮膚受損,建議在潤膚露或沐浴露的滋潤下進行。
外眼角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效用:閉眼,用中指指腹按壓外眼角是促進膽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還有明目的功能。
臀橫紋中央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效用:按壓臀橫紋中央有利膀胱健康,可改善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雀斑和妊娠期,產后內分泌紊亂所致的蝴蝶斑,可改善皮膚過敏,毛發焦枯,口唇淡白,目痛多淚等癥。
足背橫紋中央
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效用:足陽明胃經本身有雙向良性調整作用,因此具有減肥的效果。胃經還可調整內分泌,可治療面部痤瘡,改善面部皮膚顏色,治療口眼歪斜,還有隆胸豐胸,促進乳腺發育的功能,亦可治療不思飲食,失眠和消化不良等病癥。
以上這些養生穴位經常按,就能起到養顏美容的功效了。中醫里的美容方法特別多,想按摩穴位這樣的簡單方有不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護膚需求,來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美容法,只要方法得當,皮膚膚質就能變好了。
2、睡前按摩減肥
推背:一方俯臥于床上,不枕枕頭,頭側向一方,上肢放松。另一方立于床邊,面向俯者頭部,雙腿拉開小弓字步,雙手五指展伸,并列平放于俯者背上部(注意手掌與背部貼緊),然后將腰腿部的力量作用于前臂和掌上,力量適中,向前推出,使背部皮膚肌肉在瞬間隨手掌迅速推移,自上而下,推至腰部。推10次左右,再令俯者將頭倒向另一方,仍按上法推10次左右。然后,操作方右手握拳,用腕力捶背,力量適中,自上而下捶打數遍,即可停止。現代醫學證實,人的背部皮下蘊藏著大量“戰斗力很強”的免疫細胞,通過推背,可以激活這些免疫細胞,達到疏通經絡、流暢氣血、調和臟腑、祛寒止痛之目的。
捏脊:一方俯于床上,暴露整個背部。另一方沿脊椎兩旁二指處,用雙手食指和拇指從尾骶骨開始,將皮膚輕輕捏起,然后將皮膚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頸下最高的脊椎部位,算作1遍,由下而上連續捏拿4—6遍,算作1次。第2或第3遍時,每捏3下須將皮膚斜向上方提起,如提法得當,可在第二至五腰椎處聽到輕微的響聲。最后,再用雙手拇指在腰部兩側的腎俞穴上(在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間旁開4。5厘米)揉按一會兒,每晚1次。長期堅持,可健脾養胃,使人胃口好轉,面色紅潤,并可防治營養不良癥的發生發展。
觸腋:腋窩部蘊藏著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結,如他人用手觸摸,被觸者就會大笑,被專家稱為“腋窩運動”,夫妻間行此運動,則更加簡便可行。一方可趁另一方不注意時,輕觸腋窩,使其發笑,或經常輕撫、輕撓腋窩部,保持笑口常開。其強身奧秘,至少有兩點:一是刺激此處的神經、血管、淋巴結,可以加速神經體液循環,從而帶動全身其他器官獲得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二是觸腋致笑。笑能帶動身體所有器官都得到運動,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類和乙酰膽堿的分泌,提高肌體的抵抗力,預防多種疾病的發生,尤對腦、心、肺最為有益。
摩腹:此方可兩人操作,亦可自我保健。睡前平臥于床,搓熱雙手,手在臍腹周圍,按順時針方向繞臍摩腹數十圈,注意力量適中。爾后以肚臍為中心,再按逆時針方向摩腹數十圈即可。現代醫學證實,堅持摩腹可以促進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環,改善胃腸功能,有利于腸蠕動和消化液的分泌,利于胃的納谷和消化。而且,摩腹可以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肌體代謝,能夠防止和減少腹部脂肪的形成、堆積,是減肥的一劑良方。
艾灸安全可靠,是養生保健比較好的方法。 那么有哪些穴位適用于艾灸養生呢?下面我給大家介紹10大保健養生必知穴位:
艾灸養生穴: 1.足三里-延年益壽穴【定位】:位于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外緣一橫指。
【功能】: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抵抗力、預防衰老、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
【主治】:急慢性胃腸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痢疾、闌尾炎、肝炎、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貧血、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腎炎、膀胱炎、遺尿、陽痿、遺精、月經不調、盆腔炎、頭痛、失眠、神經衰弱、面神經麻痹、腦血管病、癲癇、眼疾、口腔疾病、耳鳴、耳聾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每次10到15分鐘,以局部溫熱紅暈為度,前三天每日灸,后可隔日一次,10天為一療程。
直接灸:在穴位涂抹凡士林,避免艾柱滾落,艾炷燃近皮膚或有灼痛感時移去,繼續試第二壯,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艾灸養生穴: 2.神闕-補中益氣穴【定位】:位于腹中部,臍中央。
【功能】:固本培元、回陽救逆、補益脾胃、理氣和腸。
【主治】:腹痛、泄瀉、脫肛、水腫、虛脫、昏厥、下痢、便秘、小便不利、失禁、淋證、不孕、身體虛弱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艾條點燃后對準神闕,以皮膚感到溫熱舒適能耐受為度,灸10到15分鐘。
隔鹽灸:將食鹽放入臍中,填平臍孔,把艾柱放置在鹽上,點燃施灸,當患者有灼痛感或艾炷燃盡時立即更換艾炷,避免燙傷。每次灸5-7壯,每日1-2次。
艾灸養生穴: 3.關元-培腎固本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處。
【功能】:有培腎固本,調氣回陽的功效。能增強生殖系統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諸虛百損,能壯一身之氣。
【主治】:陽痿、早泄、遺精、月經不調、子宮脫垂、盆腔炎、不孕癥、遺尿、尿閉、尿失禁、膀胱炎、腎炎、尿道炎、外陰濕疹;痢疾、疝氣、脫肛、高血壓、糖尿病;健忘、神經衰弱;虛脫、身體虛弱。
【艾灸療法】
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灸10-20分鐘,灸至皮膚潮紅、身體舒適為宜。每兩日施灸1次。
艾灸養生穴: 4.中脘-健脾益胃穴【定位】: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處。
【功能】:健脾益胃,培補后天。
【主治】:食欲缺乏、腹脹、腹瀉、腹痛、腸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目眩、耳鳴、座瘡、精力不濟、神經衰弱、惡心、燒心、噯氣、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胃痛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對知覺遲鈍患者或小兒應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感受溫度,以免灼傷皮膚。灸10-15分鐘,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5.命門-補腎壯陽穴【定位】:位于腰部,在后正中線上,第二腰椎棘突下。與神闕穴前后相對,取一繩子過臍水平繞腹一周,與后正中線交點即為命門穴。
【功能】:對腎氣不足、精力衰退者有固本培元的作用。
【主治】:遺尿、泄瀉、遺精、陽痿、早泄、赤白帶下月、經不調、習慣性流產、汗不出、寒熱瘧、胃下垂、前列腺炎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灸10-15分鐘,以患者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隔姜灸:生姜切片0.2-0.5cm厚,用針扎數孔,把姜片放在命門穴上。把艾炷放在姜片中心施灸,若有痛疼可提起姜片,反復進行。每次灸3-5壯,每日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6.涌泉-清腦醒神穴【定位】:位于足底部,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足底第二趾、第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于后2/3交點上。
【功能】:清腦醒神、安神定志、清熱散風。
【主治】:休克、昏迷、眩暈、中暑、健忘、頭痛、三叉神經痛、癲癇、癔癥、精神病、小兒驚風、腦出血、功能性癱瘓、功能性失語、面部痙攣、高血壓病、心絞痛、心肌炎、扁桃體炎、咽炎、咳嗽、黃疸、胃痛、水腫、陽痿、腰痛、膝關節痛、胸痛、視力減退、麻疹、疝氣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直接灸。直接灸每次3-7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若起水泡不必處理,2-3天后會結痂脫落。
艾灸養生穴: 7.大椎-清熱解表穴【定位】:位于后正中線上,第七頸椎棘突下。
【功能】:解表清熱、疏風散寒、息風止痙、安神益髓。
【主治】:扁桃體炎、咳嗽、氣喘、熱病、瘧疾、咽炎、項強、肩背痛、腰脊強、小兒驚風、癲癇、精神病、血液病、中暑、霍亂、嘔吐、黃疸、皮膚病及一切虛弱病癥。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感到局部有溫熱感但無灼痛為宜。灸20分鐘,局部皮膚潮紅、身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8.曲池-清熱解毒穴【定位】:位于肘橫紋外側端,屈肘,在尺澤穴與肱骨外上踝連線中點上。
【功能】:涼血潤燥、清熱解毒。
【主治】:流行性感冒、發熱、肺炎、扁桃體炎、痢疾、肩周炎、肘關節骨關節炎、咽喉炎、牙痛、瞼腺炎、高血壓病、乳腺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腦血管病后遺癥、皮膚病、過敏性疾病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10到20分鐘,患者感到舒適、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艾灸養生穴: 9.氣海-升發陽氣穴【定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功能】:升發陽氣。
【主治】:下腹疼痛、大便不通、瀉痢不止、遺尿、陽痿、遺精、滑精、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帶下、子宮脫垂、脘腹脹滿、疝氣、腸炎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10到20分鐘,患者感到舒適、皮膚出現紅暈為度。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施灸者應把食指和中指放在穴位皮膚兩側感受溫度,以免灼傷皮膚。
艾灸養生穴: 10.三陰交-養血補氣穴【定位】:位于小腿內側,在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功能】:健脾和胃、調肝補腎、行氣活血、疏經通絡。
【主治】:消化不良、腹脹、腸鳴、腹瀉、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閉經、子宮脫垂、難產、產后血暈、遺精、陽痿、水腫、小便不利、遺尿、腳氣、失眠、濕疹、蕁麻疹、神經性皮炎、高血壓病等。
【艾灸療法】
溫和灸:用艾條距皮膚3-5cm處施灸,以皮膚有溫熱感但無灼痛感為度。灸10-2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科普行動之 養生 穴位合集
按摩穴位緩解病狀可以說是中醫特有的日常保健方式,除了可以緩解各類疼痛外,降壓、美容也能靠按摩穴位收獲效果!
那么,到底每個穴位的位置在哪兒?它們各針對哪些癥狀呢?我匯總了一篇超級實用的常用 養生 保健穴合集,阿姨爺叔們一定要記得收藏轉發哦~
百會穴
位置:
百會穴位于頭頂的正中線和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也就是在頭頂的正中心。
功能:
百會穴是人體諸多穴位的交會處。所以,經常按摩這個穴位,可以將我們人體大部分的經絡以及穴位都帶動起來。
想要滋補大腦,不用花錢買什么亂七八糟的保健品,自己身上就有個滋補大腦的穴位,就是百會。
如果有大小便憋不住的情況,按壓百會穴,同樣也可以得到一定的緩解。
風池穴
位置:
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后發際的凹陷處。
功能:
按壓風池穴,可以增加頸部、腦部的血流量,緩解頸部僵硬,增強有關大腦功能,如記憶力等。
血壓高了、感冒了、落枕了、記不住東西了……一個風池穴就可以負責這么多問題!
肩井穴
位置:
乳頭正上方與肩線交接處。
功能:
肩周炎、五十肩……想要緩解肩頸方面的疾病,按壓肩井穴必定可以手到病除。
除此之外,頭部的酸痛、眼睛疲勞、耳鳴、落枕等問題,也可按壓肩井穴來緩解。
曲池穴
位置:
肘部,屈肘最高點凹陷處。
功能:
降火:因上火引起的喉嚨發炎、疼痛,只需要按按曲池穴,就能達到清熱祛火的目的。
降壓:降壓效果最好的就是曲池穴,若血壓居高不下,除藥物調理外,趕緊試試這最管用的曲池穴,看能不能把高高在上的血壓降下來吧~
此外,按摩這個穴位對于因熱、干導致的便秘,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膻中穴
位置:
人的胸部正中,兩乳頭連線的的正中位置。
功能: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捶胸頓足動作確實是對胸悶的一種治療。因為捶的那個地方就是膻中穴。
通過刺激調節膻中穴,可以調理氣機,恢復氣的正常運動狀態,從而緩解因為不良情緒帶來的不適,消除不良情緒對人體氣機的影響。
內關穴
位置:
內關穴位于手掌面關節橫紋的中央,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凹陷處。
功能:
暈車:因為暈車,很多人害怕旅行,不妨試一試內關穴,對于暈車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胃疼:一般有胃病的人胃氣就會上逆,胃氣升起來,濁氣就會上泛,因此引起胃疼、惡心或者嘔吐。所以,一旦感覺胃不舒服,通過按揉內關穴,便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合谷穴
位置:
合谷穴位于手背虎口處。將大拇指與食指并攏,肌肉的最高點便是合谷穴。
功能:
治療面部疾病:如頭面汗出、扁桃體炎、咽喉腫痛、迎風流淚等癥。
各類鎮痛:合谷還是鎮痛最有效、最常用的穴位。例如:牙痛、頭痛、三叉神經痛、腹痛、手臂疼痛等疼痛。
委中穴
位置:
位于膝關節后側,也就是腘窩處,腿屈曲時,腘窩橫紋的中點。
功能:
中醫上有個說法是“腰背委中求”,所以是治療腰背部疾病的重要穴位。常按對緩解脖子酸痛、腰部疼痛或疲勞、膝蓋疼有很好的效果。
足三里
位置:
小腿外側,將大拇指卡在膝蓋處,中指自然往下,中指的指尖就是足三里。
功能:
它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經常按壓或艾灸,可以調和腸胃、強身健體、益壽延年。民間有“常按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諺語。
理上:胃處在肚腹的上部,胃脹、胃脘疼痛的時候就要“理上”,按足三里的時候要同時往上方使勁;
理中:腹部正中出現不適,就需要“理中”,只用往內按就行了;
理下:小腹在肚腹的下部,小腹上的病痛,得在按住足三里的同時往下方使勁,這叫“理下”。
三陰交
位置:
小腿內側,腳踝突出的骨頭往上大約三指寬的位置。
功能:
女性想要美容,不妨按摩一下身上的美容穴——三陰交,就可以起到保護女性的子宮,減緩皺紋發生的效果。
涌泉穴
位置:
用力彎曲腳趾時,足底前部出現的凹陷處。
功能:
常按摩足心能夠調節腎經,補益腎氣,起到強腎固腰的作用,還能促進足部血脈通暢,改善局部營養,通暢全身氣血,從而解除肢體疲勞,達到抗防老、助長壽的目的。
太沖穴
位置:
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功能:
太沖穴有個俗名,叫“出氣包”,顧名思義,生氣的時候,就拿它出出氣,按、壓、揉,從而達到疏肝解郁,暢通氣血的目的,避免生氣傷了身。
本文由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綜合整理自網絡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366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跟老中醫學“膏方養生”,,四季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