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值秋冬換季時節,天氣也慢慢變得越來越冷了,這個時候要注意養生保健。每到秋冬,萬物已經過了生長茂盛的階段,氣機開始衰退。為了適應這樣一種變化,我們的人體也應該有針對性地進行“六收”工作,下面就一起來看看。
收氣
氣指的是呼吸之氣,如果有氣喘或咳嗽,則是肺氣不收不降的表現。肺氣不收有兩種原因:一是受了外邪,肺氣受到寒氣逼迫就要上逆來抵抗,這時不能單純收肺氣,需要先發散外寒,常用藥有麻黃湯、桂枝湯等;第二個原因是肺氣本身不降,這時一般沒有感冒發燒等癥狀,身體也沒有酸、懶等不適,可以將枇杷葉、杏仁、浙貝各10克用水煎服,有降肺平喘之效。
收神
神氣不收可能會出現心煩、失眠等癥狀。中醫認為心藏神,但心要藏好神,必須和腎相交,否則心神就會漂浮而難以入睡,嚴重時會伴有心煩。給心神不收者推薦一個《內經》中的方子——半夏秫米湯,該方只有半夏、高粱米兩味藥,可以各取20克,用水煎服,煎煮半小時以上即可服用,能夠安神化痰。如果伴有心煩,可以服梔子豉湯,即梔子、豆豉各10克用水煎服,能夠清心除煩。
收精
精如果不收,就可能表現為遺精、遺尿。為什么會這樣?那時因為我們腎的收藏功能正在下降。如果患者沒有出現舌苔厚膩、口苦、小便黃赤等濕熱下注的癥狀,那就應該要考慮怎么去補腎固精了。遺精者可取桑螵蛸10克煮水服,遺尿者可取益智仁10克煮水服,二者分別有固精縮尿之功。除此之外,還可艾灸關元穴(肚臍直下三寸),每次10分鐘,每日1次,也可以起到固腎斂精的作用。
收涎
中醫將唾液中比較清稀的部分稱作“涎”,它具有潤澤口腔的作用,并有助于食品的吞咽和消化。《內經》中說:“五臟化液……脾為涎”,脾功能正常的情況下,涎液能潤澤口腔但不溢出口外;若脾胃不和,則往往導致涎液分泌急劇增加,出現流口水等癥狀。想“收涎”需要先健脾,小兒流口水可用白術、茯苓、冰糖各10克,共研為末,放入瓷碗中,加水100毫升,入鍋蒸30分鐘,取藥汁分3次服;成人流口水可用白術、益智仁、茯苓各10克水煎服,有健脾收濕之效。
收汗
很多人有汗出的異常,有人白天出汗,有人夜間出汗,還有人頭部出汗。一般來說,白天出汗的屬于陽虛不固,可以將黃芪、生牡蠣、山茱萸三味藥煎水服;夜間出汗多屬陰虛不斂,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來緩解;頭部出汗多是體內有郁滯,建議找醫生具體辨證分析。
收液
液指的是腸液,腸液不收則表現為腹瀉,腹瀉又可以導致體液的丟失。秋季是腹瀉的高發期,經常腹瀉者,建議用赤石脂30克、蒼術10克用水煎服;還可用手圍繞肚臍做逆時針揉腹,有健脾澀腸的功效。
養生是一個長久的工作,春夏秋冬的養生方法也各不相同,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春夏秋冬的四季養生之道,歡迎大家閱讀。
春夏秋冬的四季養生之道
春夏養陽
春夏怎么養陽呢?春天主生發,氣生發而陽光開始明媚,萬物復蘇。《黃帝內經》就告訴我們"無厭于日",就是不要討厭陽光,這個時候要夜臥早起,去曬太陽,讓我們抒發肝氣,讓我們的生機和氣機隨著春氣來運轉,這就叫做四氣調神。所以,春天養生的重點是怎么樣把你的肝氣和五臟氣與春氣來合拍、來協調。
春季養生以升發疏暢為特點,我們要注意使體內的陽氣漸旺起來。春天的氣候促使人血液循環加快,與肝臟的生理機能相關,若肝臟失常,就會出現一系列病癥,因而春天宜養肝的道理就在于此。
夏天的時候,萬物茂盛,陽氣旺盛,這個時候就要充分的利用生機來保養我們的身體,來維護我們的生命。夏天重在養心,要多一吃點苦的東西,因為苦入心,對清我們的心火、對清我們的熱都很有好處。夏天我們還要多吃一點清暑利濕的東西,比如西瓜、綠豆湯等。關于肉,我們就多吃一點性寒的、性涼的,比如鴨子肉,而應該少吃一點雞肉等性溫的東西。另外,我們盡量要吃夏天成熟的食品,比如夏天成熟的瓜果和蔬菜。這樣吃東西對我們的心和脾胃都很有好處。
夏天的最后三十天,是養脾的時候,脾主運化,在這個時候我們要養化,就是要把東西煮熟了再吃。而且這個時候,大地要進入到成熟的階段了,谷子在灌漿了,瓜果差不多也快熟了。這個時候是我們養脾健脾效果最好的時候。
夏季天氣下降,地氣上升,天地之氣相交,人們的情緒應該保持愉快,使氣機宣暢,精神外向。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還有夏季宜大量出汗,又有"汗為心之液"一說,所以心氣也最易耗傷。
秋冬養陰
秋天的時候是"入地戶"的時候,我們常說春分開始"開天門",秋分開始則"入地戶"。入地戶時,萬物要開始收藏,我們人體也要養收。天地經過了春夏以后,似乎也累了。萬物該長的已經熟了,果子、莊稼都收藏了,這個時候呢,人也應該轉為休息了,這叫作"收"。
秋天主要要養肺。肺經過了夏熱的燥,到這時就要多吃潤的東西,比如梨、藕、杏仁、貝母、百合這些東西,來養我們的肺、潤我們的肺,收斂我們的肺氣。
秋天濕度下降,是容易感冒的季節。秋天天氣干燥,"燥"易傷肺,使氣宣發的功能受影響。從而引起干咳少痰等癥。所以要"無外其志,使肺氣清"就是秋養肺的理論依據。
到了冬天以后,就主藏了。這個時候萬物都閉藏,動物去冬眠了,花也凋謝了,樹葉也落光了,那么人呢,人的身體也該休息了。冬天最重要的養生就是養藏,藏什么呢?藏精,藏好了精則來年不會生病,所以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曾經有一個患者來找我看病,他老感冒,到春天我就不停地感冒。我說你冬天干嘛了,他說這個冬天他一直在出差,累得一塌糊涂。其實這就是他在冬天沒有藏精補養身體而造成的后果。我告訴他現在補一補吧,趕快來個"春眠不覺曉",通過睡眠保養好精氣。
春夏秋冬的四季養生法則
時令養生法
時令養生法的精髓在下按照一年四季陰陽的變化規律和特點,凋節人體各部分的機能,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比如順應春夏生長之陽氣盛而養陽,順應秋冬收藏之陰氣盛的特點而養陰,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存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在時令養生的基礎上形成的重要養生原則。
春季養生法則
春季的三個月,是萬物復蘇的季節,自然界生機勃發,故稱凡為發陳在自然界呈現出一種新牛的狀態,萬物欣欣向榮。在此時,人們應該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敗步,披散開頭發,穿著寬敞的衣物,不要使身體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隨著春天萬物的生發而舒暢活潑,充滿生機,這是適應春季的養生法則及方法。
夏季養生法則
夏季的三個月,萬物生長華麗茂盛,故稱其為蕃秀。天地陰陽之氣相互交通,植物開花結果。當此之時,人們應當晚睡早起,切莫厭惡白天過長,保持心情舒暢,使精神之花更加秀麗,使陽氣宣泄通暢,對外界事物有濃厚興趣,這是適應夏季養生的法則及方法。
秋季養生法則
秋季的三個月,自然界呈現出一派豐收而平定的景象。秋風勁疾,秋高氣爽,景物淸明。在這個季節里,人們可效仿雞的生活規律,早睡早起,促使精神情志安寧,以緩和秋季初涼的傷伐,收斂精神情志而不使其外散,使秋氣平定,肺氣清肅這就是與秋季相適應的,可以保養人體?收?氣的方法與原則。
冬季養生法則
冬季的三個月,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季節,自然界中的陽氣深藏而叨寒之氣很盛。風寒凜冽,水結成冰,大地凍裂,在此時,人們應當早睡晚起,必待太陽升起時起床,使精神情志安寧而不妄動,如同潛伏起來一樣,離開寒冷氣候的刺激,盡量保持溫暖,不要過多地出汗,損傷正氣,這是適應冬季?藏?氣特點的養生方法和原則。
《黃帝內經》認為,天地是按照四季陰陽消長的規律運轉不息的,我們養生也必須按照這個規律適時調節。違反了這一規律,必將導致體內的陰陽失調,使身體致病。
春夏秋冬四季養生的注意事項
中醫重視人體環境
人患感冒,發燒咳嗽了要到醫院去,需要解決什么問題呢?我們知道,到醫院查體溫也好,測血壓也好,化驗血液也好,按西醫的思路就一定要找到致病因子,即到底是什么細菌和病毒使人患病,這恐怕是現代醫院首先要查的。從上世紀40年代到現在,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已經研究出了7000多種抗生素,但是今天在臨床上依然在使用的抗生素不過幾十種。大量的抗生素都被淘汰了,現代醫學面臨困惑。而中醫是怎么治病的呢?中醫治病靠的是草根、樹皮,現在用的藥方大多是使用了兩千多年的方子。兩千年前的中藥方還有效,中醫解決的是人體的內在環境,是依據自然環境的變化而不斷地調整。
養生要順應四時
養生首先要順應四時,要順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類似記載。中醫認為要研究四季與養生的關系,必須先要了解人生存的環境。人活在氣交之中,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根據春夏秋冬的自然法則,完成生、長、壯、老、已的全過程,這是中醫學特有的一面。中醫認為人法自然,人要順應四時,如果按照四時,春溫、夏熱、秋涼、冬寒規律養生,就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內經》中有一句話叫做?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中醫把許多致病因素、異常氣候等叫做虛邪賊風,這些都會導致人生病。所以,夏天空調開得太涼,冬天暖氣燒得過熱,這些都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因為,中醫認為冬天氣血是潛藏的,如果太熱,令氣血耗散,冬不藏精,春天就要得溫病。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構建了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狀態和五臟是直接相關的,而五臟又對應四季。春季易肝陰不足,產生春困;到了夏季,汗出得多,容易胸悶、氣短;到了秋季,易感燥邪而干咳、少痰;到了冬季,氣血應該潛藏于內。所以說肝、心、肺、腎這四個臟器和春夏秋冬直接相關,在人的生命過程中,要想很好地完成生、長、壯、老、已的過程,在每一年、每一季注重養生都是至關重要的。
四季進補,春宜養肝
春天時,氣血從內向外調動,此時應該注意養肝,最好吃點烏雞白鳳丸,女性以肝為先天,以血為主,烏雞白鳳丸更多地是使用在女性身上。可是春天時氣血達表,無論男女都會出現肝血不足的狀況。如果男士每天早上吃一粒烏雞白鳳丸,就會覺得不疲勞了,春困的感覺也消失了;到了夏天,天氣悶熱,陽氣不足,會出現胸悶、氣短、汗多等癥狀,此時中老年朋友應該喝一點生脈飲,生脈飲里面就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補氣,麥冬清肺熱,五味子收斂心氣,有助于滋養心氣;而秋天應吃點秋梨膏,梨有潤肺、止咳作用,可入肺經,它可以有助于氣血從外向內走;到了冬天時,氣血都到里面去了,這時應注重補腎,過了更年期的女性,可用六味地黃丸來補腎。中青年女性還應補血,可吃一點阿膠、大棗、冰糖、核桃仁做成的膏。吃了這些富有營養的東西,通過在身體內的充分運化,就能達到四季養生的目的。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中醫認為,人的氣血運行與五臟是直接相關的。春天時,氣血從里往外流,里面的氣血相對不足。這時,很多人會有肝氣、肝血不足的情況,常常感到失眠、春困。這時,我們應注意養肝。無論男女,最好服用些烏雞白鳳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子,療效經過上百年的實踐檢驗。女性以肝為先天,養血為主,服用此藥自然不在話下。但不要以為這只是婦科圣藥,男性也會在春天存在肝血相對不足的情況。有此證之男士,可每天早上適量服用。到了夏天,人的氣血都到外面去了。天氣特別熱,汗出得特別多,你往往會感到氣短、胸悶,這是因為夏氣影響了你的心氣。我建議多喝點生脈飲(人參100克,麥冬200克,五味子100克),尤其是中老年人。這是唐代名醫孫思邈提出的方藥。其中人參補氣,麥冬清肺熱,五味子收斂心氣,總體效果有助滋養心氣,抵御暑熱。秋天則是氣血由外往里走的季節。秋氣與肺氣相通。這時,可吃點秋梨膏(精選白梨,配合其他潤肺生津的藥物,加蜂蜜、紅棗等佐料制成)。梨有潤肺、止渴作用,可入肺經,有助氣血速降,幫助人們把氣血吸納回體內。冬天戶外大雪飄飄,人體氣血都藏起來了,正是補養的好時機。冬天重在補腎,男性以精氣為主,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服用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女性更年期前重在補血,可服用阿膠、大棗、核桃仁,用冰糖把三者做成膏劑服用;更年期后,可服用六味地黃丸。中醫稱這種養生方法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這是在身體功能正常情況下的滋補方法。若是感冒了,或患了其他病,則應先治療原發疾病。
春夏秋冬養生相關文章:
1. 中醫養生春夏秋冬
2. 春夏秋冬的四季養生之道
3. 淺談四季養生
4. 春夏秋冬養生之道常在
5. 四季養生的好處
6. 四季養生食譜
7. 四季養生飲食食譜
一、飲食
提到養生,我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飲食了。確實是這樣,養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飲食養生,在平時一定要注意飲食清淡,清淡的飲食可以讓人的身體保持在健康的狀態。平時如果喜歡吃油膩或是甜食,就很有可能會引起肥胖或是高血壓,高血糖等疾病,對于人的身體來說傷害是非常大的,如果想要飲食養生就一定要注意,不能吃得過于油膩,糖量過高也不能吃得過咸過辣。
二、生活作息
生活作息對于養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有一個好的生活作息,就可以很好的保證身體健康,在平時可以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定時吃早餐,這樣就可以很好的保證壽命,對于人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保障的。在睡覺之前不使用任何電子產品,也不在睡覺之前工作睡覺之前,保持一個相對平和的心境就會大大的改善睡眠的質量,讓人的睡眠變得更加高效,會使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變得精力充沛。
三、合理安排時間
健康的養生還應該合理的規劃自己的時間,有些人比較喜歡娛樂,會花大量的時間去娛樂,在平時除了工作就會出入于各種娛樂場所,但這其實對于人的身體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身體是需要休息的,所以在平時還是應該注意不要將自己的時間都花費在酒吧網吧或是各種其他娛樂場所,而是應該將時間都用來學習提升自己,或是用來鍛煉,使自己的身體變得更加健康。
冬季6節氣寒臨大地,萬物收藏,而寒為陰邪,易傷人之腎陽。因此,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養藏固精,補腎斂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意思是說:冬季三個月,是萬物閉藏、冰凍地裂的寒冷季節。為適應冬季的特點,就應早睡晚起,到日光照耀時起床才好。不要輕易地擾動陽氣,使精神守伏藏而不外露,好像有個人的隱秘,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所得到的東西,把它秘藏起來一樣,要躲避寒冷,求取溫暖。不要使皮膚開泄而令陽氣不斷地損失,這就是與冬氣相適應的保養藏氣的道理。這段話強調了在冬季6節氣,人們應從精神調攝、飲食調攝、藥物調攝、運動調攝等多方面人手,圍繞“養藏”這個中心,重視自身陽氣的養護。否則“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也就是說,如果冬季6節氣不注意“養藏之道”,而損傷了腎中陽氣,就會影響來年春天的升發能力,從而導致四肢枯萎無力,患痿厥病,損害健康。
冬季6節氣是自然界陽氣衰微、萬物收藏、氣候寒冷的季節。古人說:“冬者終也,萬物皆收藏也。”此時,萬物生機收藏,陽氣潛伏,草木凋零,昆蟲蟄伏,大地冰封,雪壓風寒,大自然中的動植物處于休眠狀態,養精蓄銳,以待來年春天生機勃發。人與四時相應,自然界的四時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人體必然會應時令的變化而變化。這變化反映人體生理的適應性,正如《內經·靈樞》中說:“人與天地相應也”,“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和月相應也”。人體的生理機能也與之相應,新陳代謝處于相對緩慢的狀態。是謂“陽氣內潛”,這有益于精氣的充養和積聚,所以冬季6節氣是保健養生的最佳時節。
1.冬宜藏精,應時而養冬季6節氣養生應根據“萬物藏,腎氣水旺”的特點,避寒就曖,斂陰護陽,調和陰陽相平衡,養“藏”而固腎氣,增強體質,防病益壽。冬季,是一年的最后一季,歷經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人們要順應冬季6節氣的特點而養生。如冬季6節氣天氣寒冷,陰盛陽衰,易患陽虛之癥,無論是保健益壽,還是補虛祛病,都應注意以溫補陽氣為主,慎用或少用滋陰藥物。
2.養陽防寒,起居調攝嚴冬臘月,寒風凜冽,雨雪紛飛,江河冰封,草木枯瘦,如此萬物凋零之象,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情緒低落,尤其是老弱多病之人,情志的變化更為明顯。因此,精神調攝十分重要。冬季6節氣精神調攝,重在安定心志,注意神情安靜,不要使情志過激,以免騷擾潛伏的陽氣。正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這里即是指適應冬季精神調攝的“養藏之道”。
冬三月,天地閉藏,起居調攝應順乎于自然。《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指出冬季宜早睡遲起,早睡以養人體的陽氣,保持身體的溫熱;遲起以養陰氣,待日出而作,可躲避嚴寒,求其溫暖,使人體陰平陽秘。特別是陽氣不足的人,當風起驟寒之時,尤宜早臥晚起。《理虛元鑒》說:“冬防寒,又防風。”《養生鏡》提出:“冬三月乃收藏閉塞之時,最宜固守元陽,以養真氣。”故冬季應注意保持室內溫度。室內溫度太低,易耗傷人體陽氣;室內溫度過高,又易劫傷陰精。冬季陽氣閉藏于內,陰氣在外,若調攝失當,過貪辛熱暴暖,就會內擾陽氣,迫其外泄,或積熱于內,形成陰虛火旺之候。到了春天,就會發為溫病,或誘發宿疾。這也是違背《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秋冬養陰”的攝生準則的。
冬季6節氣在保暖的同時,應重視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經常開窗交換空氣,防止因通風不良,引起頭暈、胸悶等缺氧現象,導致呼吸道傳播疾病,如感冒、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病的發生。室內也可放一盆水,或者養些水仙花和觀賞魚,以調節空氣濕度。寒冬,人們的衣著,注意御寒保曖,隨氣候變化增減衣服。內衣以彈性良好為佳,貼身保暖。外衣要稍寬大一點,使氣血流通,四肢伸縮活動自如舒暢。俗語說:“寒從腳下起。”足部與地面接觸,散熱量大,足部肌肉、脂肪少,血管較細,離心臟遠,供血、保溫性能差,一旦足部著了涼,很容易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婦女痛經和泄瀉等癥,所以,冬季足部的保暖,十分重要。足部的保曖方法很多,除了穿著保曖性能好的衣褲、鞋襪外,平時還要注意多活動腳部,如跑步、競走、散步等運動。尤其是每晚臨睡前的洗腳,擦足心,既能祛除污垢、御寒保暖,又能補腎強身、解除疲勞、促進睡眠、延緩衰老,并可防治感冒、高血壓、冠心病等多種病癥。冬天一般宜在室內活動,適其寒溫。室內環境宜溫暖、舒適、潔凈,防寒以養精。
3.房事調攝,益腎蓄精冬季6節氣養生,重在保持腎精的閉藏,這對促進健康長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內經》說:“冬不藏精,春必病溫。”明確指出,人若不知冬季養藏之道,冬令依然精液頻泄,那么身體必然日趨虛弱,虛則寒邪乘虛而入,并伏藏于體內,伏邪積郁日久,等來年春陽上升,必發為溫病。《壽世保元》也說:“精乃腎之主,冬季養生,應節制房事,不能恣其情欲,傷其腎精。”唐代名醫孫思邈則認為“當今少百歲之人”的原因,就是“不知節欲養精”。老年人由于腎精虛衰,導致髓海空虛而出現頭暈、耳鳴、記憶力衰退等癥狀。腎主骨,故腎虛還能影響骨的生理,導致老年人骨質脆弱,出現腰酸無力、行動不便等衰老現象。可見“精氣”虛衰,導致人體的衰老。冬三月“養藏之道”的重要內容就是保養腎精,做到房事有節制,以保持體內精氣充足,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生理功能。《養性延命錄》說:“冬常閉精勿施,夫天道,冬藏其附,人能法之,故能長生”,指出“冬一施當舂百”,認為冬季6節氣應該實行絕欲,絕欲則精神氣血有余,腎陽鞏固,身體強健。同時,人體背部是陽經循行之處。寒冬季節,背部保暖十分重要。背部保曖的方法較為簡單,冬季有陽光的中午,可背對太陽曬上l~2小時,既可曖背,又可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起到殺菌、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的作用。也可穿一件貼身的純棉、羽絨或皮毛背心,起到暖背作用。此外,冬季睡覺時注意不要讓背部著涼。
4.運動調攝,護陽養形在冬季6節氣嚴寒的惡劣環境下,人體機能易發生紊亂,尤其是年老體弱者,當不能適應外界環境時,就會誘發一些疾病。如在冷空氣刺激下,人體免疫機能降低,防御疾病能力減弱,一旦遭受到細菌、病毒的侵襲,可引起感冒、慢性支氣管炎和肺炎等疾病。冬季,由于寒冷刺激,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素等物質分泌增加,引起周圍小血管阻力加大,血壓升高,血液流變發生變化,可加重原有心、腦血管粥樣硬化的病理損害,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腦栓塞、腦出血等疾病發作或加重,甚至發生意外。此外,哮喘、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皮膚瘙癢癥等,冬季多有復發,亦應引起足夠的注意。因此,要選擇適當的鍛煉項目鍛煉。鍛煉場所應以室內為主,風和日麗的天氣,可進行適度的戶外鍛煉。這樣既可舒服筋骨、流通血脈,又是增熱保暖防寒的積極措施。冬季6節氣養形,應根據不同地區氣候和人的體質,以動功為主,以適應冬季氣候,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冬季6節氣鍛煉切忌在大寒、大風、大雪及霧露中進行,年老體弱者尤應避免。冬季6節氣鍛煉運動量要適度,《千金方》說:“冬時天地氣閉,血氣伏藏,人不可作勞出汗,發泄陽氣,有損于人也。”這就說明,冬季6節氣陽氣潛藏,若運動量過度,則會耗散陽氣。
初秋換季養生應該遵循以下幾種原則和方法,主要是食療,其次是運動,這些確實能夠有著不錯的養生效果,對于身體健康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1、最佳蔬菜——蓮藕“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秋天天氣變得干燥,因此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9月到11月是蓮藕的季節,初期的蓮藕水分足、澀味少,口感香脆、味道清淡,秋季是滋補佳品之一。
2、最佳水果——梨秋天,水果種類很多,但不管怎么樣,梨一定不能少!秋季空氣干燥,而梨肉鮮嫩多汁,被稱為“天然礦泉水”,梨肉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等功效,是秋天的應季水果,而且吃法也多樣,生吃、榨汁、煮水、蒸樣樣都可以。
3、最佳肉類——鴨肉秋季是鴨肉最肥壯的季節,最重要的是,鴨子屬涼性,具有滋陰養胃、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防秋燥。平時容易嗓子癢、干咳的人群,在熬鴨湯的時候,加入山藥、蓮子等。
4、最佳飲品——茶秋季,我們常被皮膚干燥、頭發干枯、感冒咳嗽、流鼻血等因天氣干燥引起的問題困擾。喝茶可作為日常清理腸胃和健脾養胃的方法,茶可以消脂解膩,還能幫助腸胃獲得維生素和纖維素,幫助腸胃解毒和蠕動,排出腸內堆積毒素。茶水中的有益成分,對秋燥的各種不適有很好的緩解作用,秋天多飲品質純正的好茶,補充人體所需的水分,有助于生津潤肺,健康養生。
5、最佳穿著——“秋凍”“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隨著天冷逐漸增添衣物,但添衣不要太多太快。“秋凍”的意思是秋天穿厚衣服要晚些,多經受寒冷的刺激,從而增強機體抵抗力。
6、最佳運動——跑步秋季這個非常舒適的溫度,在公園河邊跑跑步,呼吸新鮮空氣。而且跑步過程中,身體會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能令人快樂的激素),能緩解糟糕的心情,還能幫助我們釋放壓力,從而減少煩惱,就能提高身心健康指數,讓我們的身體精力更為充沛。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213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產后水腫怎么消除,產后水腫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