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癌癥治療的重大突破有什么
一、化療是抗癌藥物的第一次革命,是治療癌癥有藥可用。
1940年后開始出現,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多抗癌化療藥物基本都屬于細胞毒性化療藥物。1940年代,科學家提出抗代謝理論來解釋磺胺類藥物的抗菌作用,而科學家在此基礎上推論,通過抑制癌細胞的代謝特別是核苷酸代謝,亦可實現抑制癌細胞的目標。
1950年代,美國科學家埃利昂(Gertrude Elion)和希欽斯(George Hitchings)篩選到嘌呤類似物6-巰基嘌呤(6-mercaptopurine,6-MP)具有高效抗癌活性,從而掀起了癌癥化療藥物開發和應用的高潮,極大地推動了癌癥治療領域的快速發展,兩位科學家也因此分享了198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化療藥物的基本治療原理是,癌癥細胞有不斷分裂的特征,只要能殺死快速分裂的細胞,就可以治療癌癥。幾十種常用化療藥物,機制各有不同,但是統一作用都是殺死快速分裂的細胞,確實對癌癥有治療效果。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的死穴是,只尋找分裂快的細胞,不能區分惡性細胞還是正常細胞,因此在殺死癌細胞同時會殺死大量正常需要分裂的干細胞,例如化療對正常骨髓細胞、肝細胞、腸胃表皮細胞等都有非常嚴重副作用。化療藥物使用劑量必須嚴格控制:太少不能殺死癌細胞,太多會產生嚴重副作用。
二、抗癌藥物第二次革命是“靶向治療”。
靶向治療1990年代開始研究,2000年后在臨床上開始使用的。主要是針對化療藥物治療系數太低,所謂治療系數是能產生治療效果需要的劑量和產生不可逆副作用的劑量之間的差異。治療系數越大,說明藥物越特異、越好。所謂靶向治療,就是對癌癥細胞特異性強的化療藥物,這種藥物只殺死癌癥細胞,不影響正常細胞。1970年代致癌基因的發現使這個想法成為可能,因為很多致癌基因在正常細胞里都不存在。第一個真正意義的特異靶向藥物是 2001 年上市的用于治療 BCR-ABL突變慢性白血病的格列衛(Gleevec)。格列衛的橫空出世,讓 BCR-ABL 突變慢性白血病患者 5 年存活率從 30% 一躍到了 89%。這顯然是癌癥藥物的二次革命。這類藥物所以效果比較好,關鍵原因副作用小,提高了“治療系數”,這樣患者可以用比較高的藥物劑量控制腫瘤生長,而不必要擔心副作用,能將癌癥細胞殺滅比較徹底。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美國發起的轟轟烈烈的精準治療,基本的理論基礎正是靶向治療。
三、免疫療法橫空出世
相對于傳統化療或靶向治療,免疫療法的本質是針對免疫細胞,不是癌癥細胞,是動員患者自身天然的抗癌癥免疫功能。
傳統癌癥治療方法存在三大缺陷,免疫治療避免了這些缺陷。傳統手術、放化療的目標是直接去除或殺死癌細胞,存在三大缺陷。一是這種方法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治療會導致患者自身極大傷害,免疫功能也可能受到傷害。二是每個癌細胞可能都不一樣,多數抗癌藥,尤其是靶向藥物,只針對特定類型的癌細胞有效(精準希望通過擴大準確度解決這個問題)。三是癌細胞會不斷進化,容易出現耐藥性,導致癌癥復發率很高。“免疫療法”靶點是正常免疫細胞,是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來對付癌癥細胞。在理論上“免疫療法”能避免上述三點缺陷:①不損傷反而增強免疫系統;②理論上可以治療多種癌癥,對更多患者會有效;③強大的免疫系統抑制癌細胞進化出抗藥性,降低癌癥復發率。
2011年,第一個真正的癌癥免疫藥物易普利姆瑪(Yervoy)上市,但沒有掀起太大波瀾,它雖然增加了一些患者的生存時間,但很多患者無效,副作用比較大。2013 年,真正讓世界興奮的免疫藥物終于橫空出世。施貴寶Opdivo 和默沙東Keytruda 先后發布令人震驚的臨床效果:在癌癥已經轉移,并且所有已有治療方案都失效的黑色素癌晚期患者身上,兩個藥物讓 60% 以上患者腫瘤減小乃至消失了超過 2 年。
二、醫學上的癌癥是什么
癌癥(cancer)也稱惡性腫瘤,和它相對的是良性腫瘤。癌癥是由于機體細胞失去正常調控, 過度增殖而引起的疾病。過度增殖的細胞稱癌細胞,癌細胞常可侵犯周圍組織(浸潤,invasion), 甚至可經體內循環系統和/或淋巴系統轉移到身體其他部分(癌癥轉移)。 癌癥有許多類型,而病癥的嚴重程度取決于癌細胞所在部位、惡性程度及是否發生轉移。一旦確診,常以結合手術、化療和放療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癌癥未經治療,通常最終結果將導致死亡。 各個年齡層的人都有可能患癌癥,由于去氧核糖核酸的損傷會隨著年齡而累積增加,年紀越大得癌癥的機會也隨之增加。癌癥在發達國家中已成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美國每年逝世的4個人當中就有一人是因癌癥而死,這一數字在世界范圍則是十萬分之一百到三百五十。
癌癥癌癥一般亦可根據組織來源命名,來源于上皮組織的統稱為“癌”,如鱗狀細胞癌、腺癌。來源于間葉組織稱為肉瘤,如平滑肌肉瘤、纖維肉瘤。有少數腫瘤不按上述原則進行命名,如有些來源于幼稚組織和神經組織的惡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如神經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腎母細胞瘤等。但少數情況則為良性,如肌母細胞瘤、軟骨母細胞瘤和骨母細胞瘤。有些惡性腫瘤由于成分復雜或由于習慣沿襲,在腫瘤的名稱前加惡性,如惡性畸胎瘤、惡性腦膜瘤、惡性神經鞘瘤等。有些腫瘤冠以人名,如尤文瘤、何杰金淋巴瘤。或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命名,如骨巨細胞瘤、肺燕麥細胞癌。
三、易患癌癥的主要人群
1、癌癥家族性和遺傳性疾病的人群:許多常見的惡性腫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腸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現象。
2、與癌有關疾病的人群:長期患有慢性胃炎、宮頸炎、乙型肝炎、皮膚潰瘍的患者易患癌癥。
3、不良嗜好人群:長期吸煙的人群易患肺癌、胃癌。喜飲過熱的水、湯及吃刺激性強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喜抱懷爐或坐熱炕的人易患皮膚癌,長期酗酒者易患食管癌、肝癌。
4、職業易感人群:長期接觸醫用或工業用輻射的人群,接受超劑量的照射后,易患白血病、淋巴瘤。長期接觸石棉、玻璃絲的人群易患間皮瘤。長期吸入工業廢氣、城市污染空氣的人群易患肺癌。
5、個性易感人群:精神長期處于抑郁、悲傷、自我克制及內向的人群,易患癌癥。
6、癌癥的高危人群,并不是說一定要得癌癥,而是應提高警惕,采取措施改變自己的內心環境和生活環境,就不會得癌癥。
四、癌癥治療的主要注意事項須知
防癌要則
1、不吃發霉的糧食及其制品。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發霉后,可產生黃曲霉素,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特別是肝癌和胃癌)物質。
2、不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熏肉、咸肉、咸魚、腌酸菜、腌咸菜等,這些食物中含有一種可能導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化學物質。
3、不吸煙。香煙中的焦油等物質是導致肺癌和胰腺癌的致癌因素。研究證明,吸煙和婦女宮頸癌也有關系。
4、不酗酒,特別是不飲烈酒。濃度高的酒精會刺激口腔、食道壁和胃壁的上皮細胞并引發癌變。
5、同時吸煙與喝酒會大大增加致癌的機會。
6、不接觸或少接觸大煙囪里冒出的黑煙,被它污染的空氣里含有少量的致癌物質。
7、不能用洗衣粉擦洗餐具、茶具或洗食物。
8、不要用有毒的塑料制品(聚氯乙烯)包裝食物。
9、不吃被農藥污染的蔬菜、水果和其它東西。
10、飲用新鮮、清潔的水,不喝過燙的水,不吃過熱、過硬、燒焦或太咸食物。
11、不要過度曬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導致皮膚癌,并可能降低人體的免疫力。
12、多吃新鮮蔬菜,吃飯不要過飽,控制肉類食物攝入量,控制體重,這樣可以減少癌癥的發病率。
13、不要經常吃有可能致癌的藥物,如激素類藥物、大劑量的維生素e等。
14、有子宮糜爛的婦女,定期檢查并及時治療,防止癌變。
15、有陰莖包皮過長的成人,要及時切除,防止陰莖癌。
16、不論是否裝有空調設備,封閉式環境的空氣污染相當嚴重。通風的房子則對人體健康有益。沒有裝空調的房間,也必須每天開窗約1-2小時。
17、裝潢中不要用放射性的巖石和礦沙作為建筑材料,不用含有苯、四氯化碳、甲醛、二氯甲烷等致癌物質的建筑材料。在空氣流通的情況下進行室內裝修。裝修完后,要把室內的油漆味、膠水味、新家具的氣味經開窗排放出去,待通風30天左右后才能安全住人。醫學機構調查表明:現代家裝污染是導致癌癥高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18、炒菜或油炸食品時,因油鍋太熱產生許多油煙對人體有害,所以炒菜油溫不能太高,不能讓油鍋冒油煙,盡量少用煎、炒、油炸、熏烤的烹調方法。提倡多用蒸、煮、涼拌、水氽、湯菜等烹調方法。
19、在廠礦、車間等工作的人員下班后,首先應洗手或洗澡,不要把工作服帶回家中。
20、添新衣也應注意是否有甲醛之類的污染物。購買織物服裝后,先用清水洗滌后再穿最好。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11095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小孩有疝氣怎么辦,為什么會引發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