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主創團
來源:新東方家庭教育(yu)(ID: xdfjtjy)用愛(ai)滋養大(da)的孩子,才會心中有愛(ai)。
?點上方?可收聽國學文化主播朗讀音頻每位家長都想培養出有教養的好孩子,生怕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沒家教”。不少爸媽逢人就逼孩子打招呼、秀才藝,禮讓他人,等到大家點贊夸獎,卻立馬又說:“沒什么,再表揚,孩子又要驕傲了!”這(zhe)不僅是親友聚會的(de)必演曲目,也是很多人并不愉(yu)快(kuai)的(de)童年經(jing)歷。中國是禮儀之(zhi)邦,中國人格(ge)外重視教養培育。但需警惕,這(zhe)4種“中國式禮貌”,或許正在慢(man)慢(man)毀掉(diao)你(ni)的(de)孩子。
01
過度謙讓:“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妹妹。”之前看《少年說》,13歲的女生崔兢的故事,讓人心里堵得慌。崔兢有個妹妹特別霸道,總是欺負她,但每次鬧矛盾,爸爸卻只會訓斥自己:“你是姐姐,怎么能和妹妹計較!”妹妹撒謊,爸爸無條件相信;妹妹打人,爸爸裝作看不見。久而久之,崔兢內心壓抑委屈,想通過節目組進行調解。誰曾想,當崔兢訴說委屈時,爸爸卻嚴肅地質問:“你上學時也學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古人都知道以大讓小,你又比她大,這個道理還用爸爸說嗎?”話音剛落,崔兢再也忍不住,哇地一聲哭起來,喊道:“受委屈的是我,背黑鍋的是我,被輕視的還是我,憑什么呢?就因為我大?”直到節目播完,這位爸爸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又是一個“被逼讓梨”的故事。殊不知,家長一味護短,受傷的可不止家里的“老大”,那些被偏袒慣了的“弟弟妹妹”,也會深受其害。微博話題#大的就該讓小的嗎#,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是家里的“老小”,不管做什么,爸媽都讓哥哥姐姐讓著自己。起初,她很得意,覺得有爸媽寵著,自己就是全世界最牛的人。她越來越自以為是,結果哥哥姐姐有意躲著自己,周圍的同齡人也不愿和自己交朋友。等長大后步入職場,更是栽了不少跟頭,吃了不少虧。她終于意識到,除了爸媽,沒人愿意無條件庇護自己。謙讓是好品質,只是沒有原則地過度謙讓,會給孩子極大的誤導。《奇葩說》主力辯手陳銘的一句話,說得好:“孔融讓梨的前提是,梨先遞到孔融的手里。如果一開始這個梨,都沒有遞到孔融手里,直接說你的梨大,直接給到別人,那孔融也不一定開心。”換言之,讓與不讓,應是孩子心甘情愿做出的選擇,而非大人們道德綁架下的逼迫。古訓里的“兄友弟恭,尊老愛幼”,目的是為了人們在家庭中,建立良性互動。可一旦父母橫加干預,這種互動,就可能衍化為傷害。02
替孩子謙虛:“沒有沒有,他平常可調皮了。”暑假回老家,去表姐那兒吃了個飯。席間,表姐拿出兒子小帥的一幅油畫讓大家賞鑒,我不由地感慨:“沒想到,小帥剛讀初中,就能畫得這么好!”小帥聽到有人表揚,立馬來了興致,正打算和我聊聊這幅畫,沒想到表姐立馬打斷,說:“別夸他,我這兒子,一聽好話就驕傲。”聽媽媽這么說,小帥像撒了氣的皮球,垂頭喪氣地回屋了。我心里暗暗感傷,逢年過節總有這種對話煞風景。謙虛的確是美德,可忽視孩子自尊心與實際情況的禮節性謙虛,卻是澆在孩子頭上的一盆冷水,能瞬間擊碎孩子脆弱的自信心。孩子不像大人這般復雜,他們的世界黑白分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當孩子聽到父母替自己謙虛,不會覺得這是教養的表現,只會認定自己就是不值得夸贊。心理學家威廉·杰姆士曾說:人性最深層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別人欣賞與贊美。尤其是孩子,在尚未形成獨立的自我評價時,外界的反饋,就是他們認識自己的唯一途徑。作家三毛,在《送你一匹馬》中,講過自己的故事。從小到大,無論她發表多優秀的作品,父親都從不認可,甚至在外人面前,也總是說:“寫得不好,還需要再努力。”1983年,三毛在《聯合報》發了篇《朝陽為誰升起》,好評如潮,沒想到這次父親竟一反常態,向眾親友夸起了她。沒想到,父親這個小小的舉動,讓三毛震動不已,她哭著說:“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肯定了我在這個家庭里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原來,父母等待孩子成才時,孩子卻在等待父母的一句肯定。如果你的(de)孩(hai)子(zi)配得(de)上(shang)一(yi)句表(biao)揚,那就別再替(ti)孩(hai)子(zi)謙虛,大大方方地給予肯(ken)定(ding)和(he)認可。這一(yi)點,對(dui)家長來說一(yi)點也(ye)不難,但在孩(hai)子(zi)心里,卻彌足珍貴。03
逼孩子打招呼:“快叫阿姨,別沒禮貌。”
“不打招呼=沒有禮貌”,想必是不少家長信奉的社交規則。
電梯里遇到鄰居,父母催促孩子“快叫叔叔阿姨”;路上偶遇長輩,父母又忙把孩子推到前面,說:“叫奶奶,別沒禮貌”。這時,靦腆的小孩子會往父母身后躲,而年齡稍大的小伙子則尷尬地嘀咕一聲。見孩子扭扭捏捏,家長忍不住嗔怒道:“叫人都不敢,將來怎么在社會上混?”是啊,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總想提前讓孩子掌握成年人的社交方式。可是,這世界上,本就有人“自來熟”,有人很內向。知乎上,網友@內向的騎士,曾講過:他性格內向,小時候總因為不叫人被父母批評,可在父母一次次逼迫下,他終究沒成為一個外向的人。成年后,他發現內向的人也有自己的活法,非但沒有像父母說的那樣被孤立,反而有了不少性情相投的朋友;工作上,也因為踏實、靠譜,備受領導青睞。每個孩子性格不同,你不能讓一個活潑多動的孩子時刻保持安靜,同樣不能逼一個內向靦腆的人成為“人來瘋”。暢銷書《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有項調查指出:不論性別,全球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人都是偏內向的,作者蘇珊·凱恩進一步解釋說:“生活中,外向者往往被人們看作學習的榜樣,可內向者也可以很棒。”我并不是說內向的孩子,就該見人不打招呼。我只想表達,在“叫不叫人”這件事情上,應在考慮孩子性格的基礎上,采用恰當的方法來引導。比如,當你的孩子太害羞,你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問好。“孩子,這是隔壁家的奶奶,奶奶早上好”;“兒子,這是媽媽最好的朋友,我們一起打個招呼吧。”……也許一開始,孩子仍會有點笨拙,有點露怯,但父母們不要著急,對自己說“讓他慢慢來吧,相信他搞得定!”畢竟,那些不善于“叫人”的孩子,總能找到他們與世界交流的方式。04
強裝大度:“快說沒關系。”
平(ping)常(chang),跟身邊的老母親(qin)們(men)聊(liao)天,經常(chang)聽(ting)到(dao)一些育兒方面的困惑。
她們經常聽孩子說:我跟某某某今天干了一架,因為他把我的電話手表弄壞了。我們班同學說我壞話,氣得我把作業扔到了她臉上!媽媽,我不想去幼兒園,其他小朋友總喜歡搶我的玩具。原來,孩子們的世界也不太平,充滿了紛爭與矛盾。每當這時,你會怎么做?估計不少家長選擇息事寧人,有的寬慰孩子說:“都是小事,沒必要計較”;有的叮囑孩子說:“記得說沒關系,別搞僵了,和同學們不好相處”。我們生怕孩子不合群,被孤立,總試圖單方面地勸孩子大度、隱忍、退讓。可是,我們眼中的“小事”,在孩子那里或許就是過不去的“大事”。你現在教孩子放棄對自身的維護,那他步入社會后,難道對屬于自己的利益,也要讓給別人?對自己遭受的傷害,也說沒關系嗎?說到這里,有些家長不免疑惑:難道要鼓勵孩子去打去搶,萬一激化矛盾怎么辦?其實,我們只要引導孩子處理好兩個關系——“與自己的關系”、“與他人的關系”,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① “與自己的關系”:教會孩子溫和且堅定地表達自我,鼓勵他們敢于拒絕。并告訴孩子,拒絕,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時常迷茫、困惑,所以要讓孩子正視自己的內心,什么是想要的,什么難以接受;只要孩子看清自己,就能分辨出接納什么,拒絕什么。② “與他人的關系”:學會向外界求助,比如老師、同學。當孩子自己解決不了問題,就要建議他借助外力,幫自己爭取。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社交圈,總有走出家門的一天。很多時候,孩子遇到的困惑,父母是無法干涉的,這就需要引導孩子向外救助。最后,還要明確地告訴孩子,受歡迎很好,但不要為了取悅所有人而委屈了自己。05
心理學中,有個「重要他人」的概念。
對孩子而言,父母就是人生中,第一個「重要他人」。換句話說,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父母的引導,足以決定孩子的未來。我們希望把孩子培養得足夠有教養,但凡事有度,太有教養,往往受傷的是自己。不少8090后父母在“中國式教養”中長大,沒有人比我們更懂那種“道德綁架”的壓抑。那就別再給我們的下一代,強行扣上“教養”的緊箍咒。好的父母,不會放縱孩子不管,也不會用過度的禮貌與謙讓,限制孩子。愿(yuan)我們教(jiao)導孩(hai)子(zi)的同時,也能為孩(hai)子(zi)“撐腰”,讓孩(hai)子(zi)成(cheng)為有教(jiao)養又不好(hao)惹的人。
文章(zhang)來源于(yu)網絡,所有(you)權歸原作者所有(you),大(da)道(dao)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ru)有(you)侵權請聯系我們(men)進行刪(shan)除(chu)。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guoxue/137139.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于保(bao)護作者版權(quan)(quan),注(zhu)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he)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能及時與(yu)作者取得(de)聯系(xi),或有版權(quan)(quan)異(yi)議的(de),請(qing)聯系(xi)管(guan)理(li)(li)員(yuan),我(wo)們會立即處理(li)(li),本站部(bu)分文字(zi)與(yu)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shi)出(chu)于傳(chuan)遞更多(duo)信息(xi)之目的(de),若(ruo)有來源標注(zhu)錯誤或侵犯了您的(de)合法(fa)權(quan)(quan)益,請(qing)立即通(tong)知我(wo)們(管(guan)理(li)(li)員(yuan)郵箱:),情況屬(shu)實(shi),我(wo)們會第一時間(jian)予以刪除,并同(tong)時向(xiang)您表示歉意,謝(xie)謝(xie)!
上(shang)一篇: 世(shi)間人最適合(he)修度(du)母法,能(neng)賜予究竟的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