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銅技術在中國有比較古老的歷史,在新石期時代的晚期就已經出現了這門技術,先秦時期制作出許多金屬工具來加快農耕的發展,在封建社會里這門技術已演變的非常成熟,可以制作出精細的物品,而“銅殿”的出現將其銅鑄造的工藝空前的提高,其仿造木質結構的宮殿,工藝復雜鑄造難度極高,而保存至今古老的“銅殿”只有四座,都是作為宗教用途,并且都建于明清時期,在武當山銅殿、鳴鳳山銅殿、五臺山銅殿和萬壽山銅殿中的造型可看出皆是仿造重檐式木制宮殿,這其中武當山“銅殿”歷史最為悠久,建于明朝初期的永樂年間,據說“銅殿中”的“真武帝君”銅像也是按照永樂帝的樣貌而建造的,而昆明鳴鳳山上的“銅殿”則是保存最完整且最大的古老“銅殿”,這座“銅殿”不僅有著古老的歷史,而且也匯聚著濃重的歷史文化,也是當地道教文化組成的一部分。
昆明鳳鳴山如今已變成一個旅游中心,山中綠茵茂盛,鳥語花香,匯聚大地之靈氣,明朝萬歷年間云南巡撫采取道士“徐正元”的意見在此山頂之巔仿照武當山上的金殿而建造出“銅殿”,并在殿中鑄造真武銅像”,而不幸的是在明朝崇禎年間這棟“銅殿”被移至大理洱海旁的雞足山上,并完全毀于上世紀六十年代,如今在昆明鳴鳳山上的“銅殿”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平西王吳三桂重建的,機緣巧合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清理“銅殿”房梁時發現上面留有“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門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筑”的字樣,才確定這是吳三桂所重建的“銅殿”!
這座由純銅鑄造的“銅殿”重約250噸,在經歷數百年的歷史的風吹雨打,這棟“銅殿”表面已然變成了漆黑色了,形狀呈方形,是根據我國古典重檐歇山式木質結構的房子模仿建成的,其鑄造工藝非常精細,與手工木制宮殿相差無幾,其“銅殿”中所有可見的東西均為純銅打造,包括門窗、房瓦、桌案、匾額和神像等等,工藝之復雜,工程之艱難,堪稱一件銅鑄藝術品!
在現存的四大古老“銅殿”中,昆明的“銅殿”已是得以完好保存的大規模“銅殿”,也是明清時期西南昆明一帶超高冶銅技術的寫照,房里房外或是門窗上的雕刻便已是精湛的工藝,在上圖中可以看到房梁之上還清晰地留有吳三桂所寫的銘文,以及在“銅殿”中可看出多條金色的銅龍,可以看出吳三桂稱帝的野心,而在“銅殿”建成后的第三年便舉兵反清。
現如今這座保存完好的“銅殿”已是代表昆明的地標性古老建筑,也是當地悠久的道教文化所在地,整個“太和宮”的城墻或是各種建筑都有著非常古老的歷史沉淀,其中紫薇樹和山茶樹都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也是昆明較為神圣的地方,每逢過年過節這里還會聚集大量的市民前來祈福!
中國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從“榫卯”結構的發明就就影響了周邊各國數千年的建筑文化,“銅殿”的構造源于古典的木房屋結構,亦是傳承著古老的建筑文化,但其注入了不同的歷史元素和古代超高的冶銅技術!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56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