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繼續講滿洲地區歷史的扶余國歷史,上接10月11日發的文章《扶余國與高句麗國開戰》。琉璃明王去世后,王子無恤繼任高句麗國王,是為大武神王。
我們可以看一下扶余國的國君變更是從鴿派到鷹派,高句麗國也是從鴿派到鷹派。所以當鷹派的大武神王登場,必然會發生兩國的大戰。
要說扶余國的轉變,金蛙王時代是愿意與高句麗友好相處,朱蒙雖逃走和建國高句麗,但朱蒙的母親柳花和他的妻子孔氏、兒子婁利都沒來得及逃跑,金蛙王對他們都非常客氣,婁利長期在敵對的扶余國生活,雖沒有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必然會影響性格,謹小慎微,膽小怕事。直到朱蒙稱王19年了,孔氏和婁利才離開扶余國,而到達高句麗。
當了國王后的婁利,就是琉璃明王,是典型鴿派,主張和平。他并非只有一個兒子王子無恤,他還有長子都切,都切繼承他老爸婁利性格,也是膽小怕事,但婁利喜歡,還立他為太子。
公元前5年,扶余國帶素派使臣來,要求高句麗把太子都切送來做人質,婁利答應了,但都切膽子小,因為害怕不敢去,這必然引發帶素的不滿。
公元前9年扶余國帶素王再次派使者去威逼高句麗國,那就是我們上次講的琉璃明王答應每年進貢那次。
公元13年帶素派二萬精兵攻打高句麗,那就是上次講的扶余國和高句麗的第一次戰爭,王子無恤設計殲滅扶余軍隊。
琉璃明王去世后,王子無恤擊敗太子都切,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一般人認為,很可能存在如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但滿洲歷史上沒有中原那樣的嫡長子繼承制,也沒有篡位一說,因為哪個人能當上國王,不是靠血統說話,而是要靠各“加”一級的貴族和普通納稅的國人是否擁護,如果得不到人們普遍擁護,即使是嫡長子,也不能繼承王位。
無恤在當王子的時候,就是典型的鷹派代表,當他繼位為國王后,也就證明朝野鷹派占了上風,于是高句麗轉變被動,最后主動發起戰爭。
公元20年十月,扶余國有一位大臣,很可能是一位加一級的貴族,也是扶余的鷹派,主張對高句麗發動戰爭。因為加一級的貴族說話有很大分量,國王不敢不聽。這位大臣給國王帶素送了一支紅色的雙身鳥。這位大臣說:“我養了一只神鳥,一頭二身,剛生下的時候,兩邊身子羽毛顏色是不一樣的,一個身子是黑色的,一個身子是紅色的。從今年開始,黑色身子逐漸變成了紅色,所以現在這支雙身鳥的身子全部變成了紅色。我感覺這是一個吉祥的預兆。目前滿洲大陸有兩大國家,我們扶余國和對方高句麗國,這支雙身鳥本來是兩種顏色,現在變成一種顏色,這就是預兆兩個國家將統一為一個國家,都將在一個國王領導下發展。依我之見,您早就想攻打高句麗,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時機,順應上天的預示,不可錯過,應該派兵一舉征服高句麗。”
因為上一次帶素王派兵攻打高句麗,結果被對方全部殲滅,導致他這個做國王的不好向國民交代。如果現在又去攻打,再次失敗,他這個國王就沒法當了。因為扶余國的國王如果國人不支持,就可以更換國王了。
于是帶素王先去投石問路吧,就派人帶著這支雙身鳥去高句麗,告訴他們這支鳥本是兩種顏色,現在變成一種顏色。預示我們將統一為一個國家。你們高句麗要識相點,順應天意,主動投降吧。
我們上邊說了目前高句麗國王是大武神王,如果是琉璃明王,可能會投降。但從小就是鷹派的大武神王怎么可能投降?但大武神王看了這只鳥,也是心里打鼓,問大家怎么看。
扶余國的一位大臣,很可能類似前幾回說的扶余國的阿蘭弗,可能是高句麗的國家級大薩滿,能夠解釋一些征兆。此人叫乙豆智,他說,上一篇文章說的,矛川這個地方,爆發了一場青蛙之間的戰爭,大群的黑青蛙和大群的紅青蛙發生大戰,最后紅青蛙全勝,黑青蛙全部被打死。高句麗于是散出風來,說按照五行理論,水屬黑,位于北方,火屬赤,位于南方。扶余國和高句麗就是滿洲歷史上南北對峙,扶余國位于北方,高句麗位于南方,紅青蛙的勝利,就代表高句麗一定能取得對扶余國的戰爭。這支雙身鳥,兩種顏色,按五行理論,黑色代表扶余國,紅色代表我們高句麗。最后這雙身鳥全部變紅色,說明是我們高句麗將統一這兩個國家。
大武神王一聽本國大薩滿這么解釋,非常高興。并提前了就在前一個月,他得到神馬。那是他去骨句川打獵,在那得了一匹神馬。古滿洲人非常重視得名馬,就如朱蒙也是先得到寶馬才打算出逃去另外地方建立高句麗。
這次不用等扶余國來派兵,這次大武神王主動準備準備戰爭,覺得準備好了已經是十二月,進入冬季,我們說了,在滿洲,冬季寒冷,不適宜戰爭。但大武神王不打算再拖遲幾個月,想到有天意,他是想盡快滅掉扶余國。他帶領五萬精兵,去征戰扶余國。
那么大武神王是否能滅掉扶余國?且聽下回分解。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46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新史學薦書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