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人重在識其潛質,用人貴在用其專擅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記載,公元前257年,秦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趙孝成王派平原君出使楚國求救。國難當頭之際,平原君的門客毛遂挺身自薦,說服楚王與趙國結盟共御強秦,促成“合縱抗秦”之策,趙國得以保全。自此,毛遂深受平原君的信賴。然而,在毛遂自薦第二年,燕國派大將栗腹率軍大舉進犯趙國,平原君力薦毛遂為帥迎敵。結果昌都一戰,趙軍被燕軍殺得丟盔棄甲。毛遂感到羞愧萬分,最后拔劍自刎。
從自薦到自刎,毛遂的人生經歷可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不到兩年時間里,毛遂從一個無名者到成功者,再由成功者到失敗者,其如流星劃過夜空的人生經歷,值得思考。
毛遂的能力水平,我們不作評論,但需要評價一下平原君。這位被稱作“戰國四公子”之一的趙國權臣,本在歷史上享有善于識人用人的盛名,卻沒想一再犯下錯誤:先是不識毛遂,使人才一度不得其用;后是錯用毛遂,用人才最終不得其位。
毛遂從自薦到自刎,至少給人留下兩點啟示。
其一,人才一般是潛才而非顯才。以平原君選人而論,在確定出使楚國隨員人選時,他挑了19個平素有名聲、戰時有功勛的門客,差點漏了最終起關鍵作用的毛遂。后來雖然帶上毛遂,卻一直沒把他當回事。在19個門客束手無策時,毛遂大步跨上臺階,軟硬兼施地說服楚王同意聯盟抗秦。這告訴我們,如果僅憑學歷、閱歷和過去取得的成績等已知的外在要素取人,就容易像平原君那樣一葉障目。人才一般是以潛才形式存在的。有研究發現,人的能力是挖掘不盡的,突出稟賦大都處于潛伏狀態,不為人知甚至不為己知,需要通過承擔重大任務、肩負重要使命來喚醒,需要有伯樂那樣具有識才慧眼的高人來發現。因此,我們不能隨便以已有成績決定用人的取舍,而應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人,耐心審視其潛質,積極發現和挖掘部屬身上潛在的特點與能力,做到知人善任。
其二,人才一般是專才而非通才。毛遂在外交領域大顯身手,以孤膽利舌說服楚王,由此而名噪一時。然而,在外交上建功的毛遂,不見得就能在軍事上建功。不幸的是,平原君被毛遂外交上的成功沖昏了頭腦,沒有全面衡量毛遂的能力水平,草率地把“三寸舌”書生放到“三尺劍”崗位上,誤國誤人誤己。世界上沒有萬能的通才。一處成功,不見得處處成功;一事成功,不見得事事成功。因此,用人切忌因某人在某個領域建立功勛,在某個崗位干出業績,就想當然地認為他在其他領域也能成功,作出想當然的用人決策。如果不對人才進行全面充分評估,錯把人才放在不能充分發揮其才力的崗位,那么不僅會浪費寶貴人才資源,而且會因錯誤用人而影響單位長遠建設,產生不良后果。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其長必有其短,有其強必有其弱。作為領導者應當洞悉這一點,識人重在識其潛質,用人貴在用其專擅。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今天的我們當勤修識才之智,培養識才之能,杜絕毛遂式悲劇的重演。
[責任編輯: ]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30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代官員動不動就辭官回鄉,靠什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