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國學文化

歷史上在杭州的徽商及相關統計大全

街口鎮 2023-09-21 13:57:47

明清時期,徽商雄踞中國數百年,除鹽業外,典當、茶葉、木材、文房、漆行、食號等都遍地開花,創造了“無徽不成鎮”的神話!

杭州因為離徽州近,且商業發達,成為了徽商競相角力的主要城市!再說,在沒有馬路的古代,徽商坐上船兒,沿著新安江而下,到達杭州也最為愜意!

那么有多少徽商在杭州留下足跡和故事呢,如今又有那些留存!今天就總結一下歷史上在杭州的徽商及相關人物!如果你有更多的信息,歡迎留言補充告知!萬分感謝!

1.徽州塘:大量的徽州商人在杭州登岸的地方,被人們稱為徽州塘,杭州江濱,因近鹽官,徽州鹽商云集于此,徽州人聚集,甚至有了所謂的“徽州弄”。注:白塔中河入口,是明清時期杭州重要的內河運輸入口。

2.過塘行:明末清初隨江道滄桑之變,大潮頭移至海寧,使望江門至六和塔一帶江面水位遠低于杭城內河水面,以致龍山、浙江兩座水門,改閘為壩。水位差使得南星橋三廊廟至閘口一帶,出現一個獨特的行業,這便是歷史悠久的“過塘行”,當時沿江十余里竟有119家。

歷史上大運河南運的物質,到了杭州要跨江到對岸的西興,然后,經浙東古運河轉往紹興、寧波一帶。或上溯至錢塘江另一頭,江山港清河碼頭,翻越仙霞嶺古道,運往南方各省,這樣形成了一條貫通我國南北交通的主動脈。

由于改閘為壩,自江入河或者自河入江的貨物,都需要翻過塘堤,再另外裝船。過塘行就是專承辦貨物過塘的。貨物過塘一般不過3日,其間貨物有損,由過塘行賠償,類似現在保險業,如貨主“頭寸”緊,過塘行也會墊支過塘費甚至船運費,但需付息,又類似現在金融業。那時商家誠信為本,欠款未還清,絕不另托過塘行。這過塘行里亦分幫派,也有各自地盤,例如徽幫行專駁皖南茶葉、生漆,京幫行以京廣洋貨為主,開梢幫行專理雜貨,義烏幫行專司糧食,從不越界。南星橋的過塘行都是向官府登記注冊,領取“執照”,又繳了“稅”的,因此有專營權,別人便不得染指。

貨物過塘轉運要卸下,因此南星古橋一帶有許多倉庫堆場,因為貨物轉運耽擱時間不長,一般也就三兩日,所以過塘行不自設倉庫,都是臨時租用的。許多民居房間和后院,隨時出租。精巧貨色入室,粗笨木料堆在后院。倘若騎馬從長街過,沿途是竹木堆棧,空氣中散發一股原木特有的清香。

歷史上徽州人經營的過塘行有很多,但是有記載的徽商過塘行,目前發掘的只有余錦洲過塘行、徽僑傳達總公司轉運過塘。

3.新安惟善堂:位于鳳山門外,興建于清嘉慶年間,是徽商的善后互助組織,由經營成功的商人捐集資金,得以長久維持與有效運作,凡徽州六邑棺木的停厝,運棺和助葬等事宜,均積極投入,建立起良好的善后制度,亦樹立了良好的道德準則,贏得了政府的支持,協力實現了對寓杭徽商的有序管理。

4.徽商木業公所:又稱徽國文公祠。位于杭州候潮門外。清乾隆年間由婺源木商江揚言創建,其子江來喜又在錢塘江邊上自閘口下至秋濤宮,購置3690余畝沙地,用來置放木材。新安江是徽木外運的主要信道,明清時期四季可運輸,80%以上的徽木由新安江而下,抵達杭州,使杭州成為徽木的主要集散地。這3690余畝沙地,便是徽商用來停泊木排,堆運木材的棧場。毀于咸同兵燹,后有重建,如今不存。

5.程正大木行(位置為推測):程保勝(1899—1966),歙縣漁梁人。祖父在廣西柳州經營茶葉、綢布,父早逝,母項得慶在本縣縣城經營客棧和米店。保勝22歲經營木材,兩年后被杭州大興木材公司老板胡茂余聘為公司經理,兩年獲利5萬余元。后因得罪老板的少爺而解職。27歲開設“程正大”木材公司,踏遍黃山和績溪山林,苦心經營,發展迅速,居歙縣木商之首。

6.紫陽書院:杭州清代4大書院之一,明清兩代,安徽鹽商成為了先富起來的那一部分人,但是能夠當上鹽商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首先要取得“商籍”,而后他們的子弟就可以進入杭州的書院讀書和參加各種考試了,這有點兒像當今的高考移民。因為有很多徽商的子弟到崇文書院去上學(下文會講崇文書院),但他們做生意的地方距此院較遠,于是他們就找到了領導,然后在聚集之地建起了一座書院,這就是紫陽書院的來由。紫陽書院的初期建造都是由安徽的鹽商捐款集資,為了后代能夠考取功名,這些鹽商對此確實慷慨解囊,如其建設及日常所需巨額費用均由僑寓杭州的徽州鹽商汪鳴瑞(歙縣人)獨立承擔,徽商吳琦等也每年捐銀四百兩以補膏。紫陽書院坐落在杭州太廟遺址旁,現在為杭州紫陽小學!

杭州紫陽小學

7.吳山汪王廟:位于杭州吳山之上,隋末汪華領兵保江南六州免于戰事,后在杭州建有汪王廟紀念,到了清朝,主要系徽商組織維護,解放后大煉鋼鐵時期拆毀!如今僅存遺址!

吳山汪王廟遺址

詳見超鏈接: 吳山汪王廟遺址探訪

8.吳元大茶莊:歙縣人方壽祖創辦于1919年,位于望江門大街石庫門內,首創茶葉郵包業務,首在遼寧打開銷路,而后擴大到山東禹城等地,及至津浦、膠濟、隴海等鐵路沿線各城鎮的一些茶店。大銷路茶葉有中低檔旗槍,還有茉莉、玉蘭、桂花窨制的花茶以及白茶“壽眉”。該茶莊的茶葉罐繪有“多子商標”,并分別繪有“母子圖”或“五子圖”等。1953年停業!

9.胡雪巖故居和其管家故居:胡雪巖管家(績溪人)故居就在胡雪巖故居對面,現在改為杭州地方志館!胡雪巖故居就不多介紹了,大家有空去看看,氣派的很啊!

10.張小泉:明崇禎年間(1628年),徽州黟縣人張小泉率子近高逃難來杭,憑自己從父親張思家學得的制剪技藝,在吳山東麓大井巷覓宅地一塊,搭棚設灶,選用龍泉云和好鋼,自產自銷,招牌仍用張大隆,由于產品資料好,日漸出名,如今張小泉剪刀為中國老字號商標。

張小泉剪刀博物館,杭州大關路33號

11.胡慶余堂:胡雪巖開創的胡慶余堂,在如今的河坊街,就不多介紹了,去河坊街游玩,可以進去逛逛!

12.胡開文:民國時在杭州的保佑坊一帶,開有胡開文磨墨莊!當時的保佑坊是杭州最熱鬧的一條街,即如今的中山路御街羊壩頭南側段!

1919年的羊壩頭一帶保佑坊(中山御街)

13.安徽會館:位于柴木巷,在柴垛橋西側(大概在今上城區公安局河對面),安徽會館是一棟氣派的徽派建筑,內尚具園林,小肖山石之勝,系李鴻章創辦,在當時,各地商人聚集杭州鬧市區,所以在這一塊有很多商會會館,會長系徽州人,民國時變成小學,后來和其他幾個學校合并演變成杭州第六中學,如今的杭六中就在安徽會館(已不存在)邊上數百米!

安徽會館舊照(現已不存)

14.方正大茶莊及方冠三故居(千里莫言家)方舜琴故居(琴廬):民國杭州最大的3家茶莊之一的方正大,坐落在羊壩頭有一棟5層洋樓,在邊上還有其創始人方冠三故居,是一棟很大的徽派建筑宅院,其兒子方舜琴的宅院叫做琴廬,也是一棟很大很漂亮的宅院!位置大致在今天的綠城元福里樓盤南側!

80年代的方正大茶樓莊總部(現已拆除)

拆除前的方冠三故居(千里莫言家)-章勝賢拍攝

方冠三,字“重謩”,莫言即謩字上下拆開!

詳見超鏈接:民國杭州3大茶莊,2家為徽州人創辦,今天講述方正大的故事! 15.奎元館:原址不詳,現門店在解放路,系徽人創辦的面館,1867年(清同治六年)創辦,后來被寧波人買下,片兒川是奎元館發明的,奎元館的名氣不多說,敢稱江南面王,蔡廷鍇、蔣經國、李濟深、陳叔通、梅蘭芳、竺可楨、蓋叫天、周璇、金庸等都曾光顧,招牌為沙孟海提寫,對聯為朱德提寫。

如今解放路154號奎元館(原址不詳)

16.程霆聲故居:曹霆聲、曹久如兄弟是民國時期著名的徽商,歙縣民國四大富紳之一,在全國各地都設有商號,如上海的文新恒綢緞駐滬批發部,恒豐綢莊,怡康紙行,安詳當鋪,吉祥當鋪,九如昱房產,環球帽廠,怡康百貨批發部,怡豐百貨門市部,在武漢開有怡豐裕商號,另外在蕪湖,歙縣,屯溪,天津,太原等地都有其商號!在杭州開有文新恒綢緞廠。并在杭州中河鹽橋旁興忠巷買有宅院(現在慶春路中河交叉口慶余亭附近,興忠巷現已不存),文新恒絲綢緞廠位置不詳,不過在那時,杭州松木場和大觀山果園都是其資產。程氏兄弟還出資建造了民國徽杭公路安徽段,成立了鴻飛汽車運輸公司,負責歙縣到昱嶺關的運輸業務。

民國文新恒綢緞

17.歙縣新州葉氏支祠:葉家明末由歙縣遷居杭州,時代維系族譜,在杭州丁婆嶺下(杭州動物園對面)建有葉氏支祠(葉道傳建立),后毀,到了1915,葉為銘在杭州紫城巷(現涌金廣場邊上)購6分地建祠,以一己之私,獨力興建“歙縣新州葉氏支祠”。筑南向樓屋三間,供族姓先人木主,三黨姻婭無后者,則別設一龕附祀;又建西向小樓三楹,為守祠子孫居住,并自撰“紫城廟記”,命兒子良材、良木,集魏碑雙鉤上石。碑為俞廷鐫。其建祠意旨大致謂:“姓無祠則無祭,無祭則族姓無相聚,甚或期功之親,偶有漓析,即終不相通問。族誼離,而睦親任都之誼,更無以存,宗族文獻無考,如此而期門祚之昌盛且久遠者悖矣。”

葉道傳:(生卒年不詳)清代官員、鹽商。字省三,號誠齋,安徽歙縣新州人。客籍浙江仁和(今杭州)。曾官戶部云南司員外郎。后辭官隱退,置身鹽賈。官府征課、緝私,多賴其力。道光三年(1823)浙中大水,當局辦理賑濟,與從弟道春多方出力助賑。又創建宗祠,捐巨額鹽券作為義產。

18:柳浪聞鶯的2棟徽派建筑:本世紀初,西湖南線改造時,從徽州歙縣三陽鄉整體搬遷過來的兩幢徽式古建筑,近西湖的一幢叫周家老宅,門牌號是柳浪聞鶯4號。靠里面供游客喝茶打牌的是柳浪聞鶯5號,叫洪氏會館,洪氏會館的門樓磚雕精美動人。

如果去西湖邊柳浪聞鶯游玩,留意下這2棟徽派古建筑!

19.汪莊:汪裕泰茶號汪立政其兒子汪自新在杭州建立的別業,也叫青白山莊,解放后改為西子國賓館,另外杭白菊創始人也系汪自新!汪自新還為民國著名的琴癡!留下不少風雅故事。

汪自新

西湖汪莊內景

汪自新私宅“汪莊”琴堂《千今百古琴巢》牌坊,民國15年立,現不存,照片拍攝于民國

詳見超鏈接:一個非常牛逼的奇人,名字卻埋沒于一座莊園之后。

20.葉為銘:(1867-1948)祖上明末遷到杭州,歙縣人,西泠印社4位創始人之一!為近代中國金石書畫界巨子之一,富收藏,精書漢隸、古篆,為治印、拓碑、考據能手。著作豐富,已行世者,有《廣印人傳》、《金石家傳略》、《葉氏印譜存目》、《列仙印玩》、《說文部目》、《補遺廣印人傳》、《增訂陳介祺著傳古別錄》,合為葉氏叢書,并為藝林珍重。在1926年夏,葉為銘請黃賓虹、黃山壽、吳昌碩、吳谷祥、陸廉夫等25位畫家去歙縣作《歙縣訪碑圖》,并祭祖掃墓。1935年,葉為銘在《浙江省立圖書館館刊》第四卷第五期發表《徽州訪碑記》,輯錄了《宋建炎三年造大圣菩薩寶塔碑》 1936年,又匯集歙縣兩百多種銘文碑記,在古稀之年編纂《歙縣金石志》十四卷。葉老對故鄉歙縣觀念極濃厚,對繼承新安文化,發掘新安文化工作極熱心,從書法到考據,均以新安文學為規。終其身不忘故鄉新州(歙縣徽州古城河對岸西北側,南宋曾遷州府至此,稱為新州,現在叫新州村),書寫也好,治印也好,著書也好,都以署名“新安”二字為豪。

從左至右依次為:丁輔之、葉為銘、王福庵、吳隱

詳見超鏈接: 西泠印社創始人竟有徽州歙縣人

21.黃賓虹故居:在岳廟后的棲霞嶺下,位于西湖棲霞嶺31號,是著名畫家黃賓虹的舊居。黃賓虹自1948年秋移居此處,曾作西湖山水畫多幅,自稱“愿作西湖老畫工”。1955年3月病逝后,家屬將其先前作品及收藏一萬余件全部捐獻國家,1959年9月,舊居辟為國家黃賓虹先生紀念室。紀念室系獨門小院,由庭院呈方形,園中央置黃賓虹全身漢白玉雕像一座,四周伴以松、竹、梅等林木。展覽廳設二層樓房內,樓下畫室陳列畫家用的紅木畫桌、文房四寶、木質沙發等;樓上作品陳列室一百六十五平方米,展出畫家具有代表性的山水、花鳥畫十二幅。遺物陳列室展出畫家年譜、著作、手稿等。

2017年,黃賓虹的《黃山湯口》以7200萬元起拍,最后以3.45億元成交。

22.崇文書院:清朝杭州4大書院之一(在曲院風荷內,今已不存),崇文書院始建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位于西湖跨虹橋西。明朝巡鹽御史葉永盛每逢春秋公務之閑暇,召集徽州籍子弟聚于跨虹橋西的湖面畫舫中,現場出題考課,然后命各舟蕩漾分散,稱為"舫課”。這種奇異的授課形式,后來竟成了杭州四十二景中的一景,“崇文舫課”的情狀一直延續到了清朝。葉永盛調離之后,徽商在跨虹橋西建院舍,稱“ 紫陽崇文書院”。清康熙四十四年,康熙南巡,題榜“崇文”,遂更名為“崇文書院”。

葉永盛:字子沐,涇縣人。生卒年均不詳,約明神宗萬歷三十二年前后在世。萬歷十七年(1589年)進士。擢御史,巡鹽兩浙,按江西。居御史九載,疏數十上,聲震中外。累升太仆寺卿。葉永盛和葉為銘祖上都為歙縣藍田葉氏后裔。

杭州的崇文書院,紫陽書院(現紫陽小學),安徽會館(演變成現杭州第六中學),都與徽商有關,雖然這些教育機構成立都由政府牽頭,但實際籌資建造和運營都是徽商,可見徽商和杭州的教育歷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23.徽州洞:在靈隱寺景區,有一處徽州洞!

靈隱景區西南入口處的法云古村介紹圖板上就有徽州洞字樣

24.小江村:歷史上徽州商人在此登岸,聚集而居,以歙縣江村人居多,故而被人們稱為小江村!位于西湖區雙浦鎮。

明清之際,然后到民國,在杭州的徽商不計其數,恐有數百位之巨。如果你知道更多的信息,請留言告知,萬分感謝!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26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