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1942年的年度搞笑新聞,那么這一條新聞一定能夠競選前十。
“陸軍中將今村均率部乘海軍運輸船增援爪哇,不幸被喪心病狂壞事做絕的海軍悍然擊沉,中將在海中游泳三個小時后成功上岸,天佑陸軍。”
這件事在今村均出獄后的回憶錄中有頗為詳盡的記載,對海戰并不熟悉的今村均在出航時就憂心忡忡,念叨著“萬一被擊沉淹死也太不幸了”,同行艦長只好開始吹噓“大日本帝國海軍天下無敵”來為今村壓驚。
上圖_ 今村均(1886-1968),宮城縣出身,日本陸軍大將
不料此行果然遭遇美軍艦隊,一陣激戰。并不熟悉海戰的今村中將在日后留下了“怎么我感覺我方海軍在后退,敵軍在前進啊”的記載。
正在此時,日本海軍“最上號”接連開火,竟陸續擊沉了日本陸軍所在的“蓬萊丸”、 “佐倉丸”、“龍野丸”以及今村中將所在的“神州丸”。“此時我正在回憶小學老師教導的游泳姿勢”今村中將如是寫道。
三個小時后,今村和其副官筋疲力盡的在爪哇岸邊登陸,副官田中大喊一聲“恭喜,恭喜您成功登陸!”為這一喜劇落下了最后一個“包袱”。
劫后余生的今村中將為了海陸兩軍的和平,開口為海軍辯解,言說當時美軍火力甚強。直到戰后出獄后的人生才將此事反復提及、反復鞭尸。
此事雖是誤會,但實際上日本海陸兩軍的矛盾卻并不小。
上圖_ 日本蒼龍號航空母艦
一、 日本軍隊的起源
日本陸軍自己建造了航母,而海軍也有自己的坦克。雙方都向同一家德國公司購買武器,但彼此卻互不知情,以至于德國人一魚兩吃,拿了雙份報酬。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
其實雙方的矛盾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這要追溯到日本軍隊的建立。明治維新之后,日本開始了現代化的軍隊建設,而明治維新的主力軍是長州藩和薩摩藩兩部。但是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已經遭受了外國的經濟侵略。
對于外國的侵略,長州藩脾氣暴躁,堅決的要使用武力予以制止。但此時已經經歷過薩英戰爭的薩摩藩認為,此時要在武力上超越英國等勢力是不可能的,應當先發展輕重工業,提高實力。
此時的日本國內大部分勢力都不看好長州藩的武力拒侵方案。于是長州藩脾氣一來,決定造反,以一部之力進行反侵略的斗爭。
而薩摩藩則參加了鎮壓長州藩的鎮壓,這就是1864年著名的“禁門之變”。
長州藩和薩摩藩由此結下了歷史恩怨。
上圖_ 禁門之變是1864年8月20日(元治元年7月19日)發生在日本京都的武力沖突事件
明治維新成功之后,明治政府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局面,政府手中并無親兵,強兵全在各部強藩手中。“討賊者何以兵力皆出自諸侯,而朝廷猶無一卒親衛軍——伊藤博文朝議”
因此,將各地強藩的兵權收歸中央就成了當務之急,欲收兵權,必定需要中央有更強大的兵力作為后盾,沒有一兵一卒的明治政府可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組建新軍困難重重,但國內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已經不容明治政府慢條斯理的編練新軍。在這種情況下,明治政府只能選擇向各藩妥協,以藩兵組建最初的政府軍。
這種辦法在今天看來完全是飲鴆止渴,暫時的度過了當時的政治危機,但卻埋下了深遠的禍根。
其一,政府無力節制藩兵,從來沒能真正的指揮藩兵,這就形成了藩兵的超然地位,導致了后來日本軍方統帥權獨立(不受政府節制),軍部凌駕于政府。結果“內閣聽軍部”,日本走向軍國主義。
其二,以藩兵組軍,將原本各藩的矛盾帶入了軍隊,形成了各大軍閥勢力,為之后的海陸軍對立埋下伏筆。
上圖_ 1868年戊辰戰爭中薩摩藩的藩士
二、 明治維新之后
明治維新時的主力是長州、薩摩、肥前、土佐四強藩,明治之后,這四藩也攫取了明治政府的權利。
其中,在軍隊構成這方面,也主要由四強藩控制,其中土佐在后來日漸衰落,而肥前原本就沒有長州、薩摩兩藩強大。因此軍隊漸漸被長州和薩摩兩藩所掌握。
長州藩在陸軍占據主流,而薩摩藩則在海軍掌握大權。
禁門之變,長薩兩藩流下的鮮血猶在昨日,此刻仇人相見,自然分外眼紅,雙方雖然表面有所克制,但暗地里下個絆子,嘲諷兩句實為常見。
這就是陸海兩部互相仇視的歷史原因。當然還有以下種種原因。
上圖_ 二戰日本海軍
1. 資源之爭
日本國內資源就那么多,給陸軍多一點,海軍就少一點。在別的國家,海陸兩軍的建設往往是遵循一個國策在政府的統籌下進行建設。比如英國大海軍小陸軍,而德國則相反。日本在戰略上難以給出一個決議,究竟是優先陸軍還是優先海軍,而政府又沒有足夠的實力去統籌雙方的矛盾,這就讓雙方對資源爭奪的矛盾愈演愈烈。
等到二戰時期,海陸雙方在經濟和戰略物資的動員、供給等方面,互相絕對保密(軍火商由于這種情況第一次把設計圖向一個國家賣兩次),猶如敵軍,甚至為爭奪物資采用各種手段,包括武力威脅(海軍曾經威脅陸軍要封鎖運輸船)。
上圖_ 二戰日本陸軍
2. 戰略之爭
從一戰到二戰,日本海陸兩軍就在戰略上有重大分歧,一個要北進,一個要南進。起初僅僅是戰略上的分歧,雙方只是始終難以說服對方而已,但等到后來,甚至開始為爭而爭,《提督的野望》中就有“我身為陸軍,反對海軍的提案”的名人名言。
3. 階層矛盾
日本海軍成員大多稱得上是“土豪貴族”,而陸軍則是土肥圓。日本的海軍成員大多來自貴族和富裕商人,自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而陸軍成員則多來自于普通中下層階級。
因此,海軍認為陸軍都是“馬鹿(蠢貨)”,在雙方對立最嚴重的時候甚至互不通婚。
上圖_ 二戰日本海軍
三、 日本海、陸軍之間的那些事
1. 陸軍主張北上,并踐行了自己的戰略,隨后在諾門坎被蘇聯痛打,傷亡過萬。海軍方面見此情況振奮之下,決定放禮炮以慶祝此事。
2. 陸軍在東南亞一帶擁有大量石油資源,但自己拿走八成,僅分海軍一成半,但海軍對石油的需求遠遠超過陸軍,于是海軍為滿足自身對石油的需求,威脅陸軍如果得不到石油,則扣留所有發往日本的郵輪。隨后政府下城,組建石油委員會調和矛盾(但沒什么用。)
3. 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拒絕投降,并在投降日切腹自盡(順便一提,這位先生自己自盡兩次失敗,最終在小舅子的幫助下成功自盡)。其遺言是“一定要斬殺米內!”。這位米內不是別人,正是日本海軍大臣。日本陸軍大臣遺愿正是砍死身為友方的海軍大臣。
4. 陸軍海軍一般情況下拒絕互相配合,當陸軍制定好具體的作戰計劃后,通常不會將細節告訴海軍,反之亦然。
上圖_ 二戰進攻中的日本陸軍
5. 陸軍的螺絲是往左擰的,因此海軍的螺絲被設計成向右擰的。因此,日本陸軍的飛行員不會駕駛海軍的飛機,而海軍飛行員也不會駕駛陸軍的飛機。(此處的不會并不是心理厭惡,而是客觀上的不會開)此外,如果某種武器口徑海軍用過了,那么陸軍絕不采用,反之亦然。由此,日本海陸兩軍使用了各種各樣口徑奇怪的“神炮”。
6. 如果海軍的運輸船在某處被美國潛艇擊沉,海軍不會將地點告知陸軍。隨后,陸軍運輸船在同樣的位置被擊沉,也不會將之告訴海軍。而且,日本海軍有自己的“海軍陸戰隊”,而陸軍也有自己的“陸軍海戰隊”。
7. 陸軍攻下新加坡后,繳獲了當時一流的先進雷達,隨后對海軍封鎖消息,獨自研究。而中途島海戰,日本海軍由于雷達落后,被美軍轟炸機“天降正義”。
作者:未定君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日本近代軍隊的建立》 沈中琦
【2】《日本近代軍隊——“皇軍”之建立探微》 杜寶宗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311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