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商君列傳》中有云:“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意思是說,只有善于聽取不同意見,才能變得聰睿;只有善于反省自己,才能變得明智;只有戰勝自己,才能稱為強者。
1
反 聽 之 謂 聰
人生難免犯錯誤,所謂“人非圣賢,誰能無過”?關鍵是要善于發現和改正自己的錯誤,最怕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拒絕別人的批評。
晚清名臣曾國藩身上就有一種自省精神。曾國藩天資并不算高,他能夠成為影響中國近代史的重要人物,關鍵之一就是他是一個非常善于聽取不同意見的人。
曾國藩的書齋名為“求闕”,一生勤求己過,最喜歡聽別人的批評。越是位高權重,他越是主動聽取逆耳之言,以克除自己身上的“意氣”“客氣”和“矜氣”。他曾說:“安得一二好友,胸襟曠達、蕭然自得者,與之相處,砭吾之短。”他有意識地在身邊安排幾個耿直高潔之人,時時給自己指出缺點。在給朋友的信中,也經常請求他們“常惠箴言,并賜危論”。這種做法正是“反聽之謂聰”的最佳注腳。
2
內 視 之 謂 明
曾國藩非常注意自我反省。早年的曾國藩多言健談,愛出風頭,喜于交往。有一次,曾國藩的朋友竇蘭泉來找他切磋學問,曾國藩并未理解好友的意思,便“詞氣虛吐,與人談理”。本來是一件增益學業的事,結果卻適得其反,二人不歡而散。曾國藩因此認識到自己“言多尖刻,惹人厭煩”,為此下定決心,決定痛改前非。
他通過寫日記的方法來反省自己,一直堅持不懈長達三十余年,直至他去世的前一天。我們可以在他的日記中看到他對自己各種缺點的記載,比如本來今天要讀書,結果跟著朋友聚餐游玩去了,回來就在日記里寫上“太愛出門”“應酬稍繁”。朋友想聽聽他對自己詩作的意見,他沒有實話實說,而是擊節贊賞,事后深深懊悔,在日記中省悟“不忠不信,何以為友?”可見,曾國藩對于自省的重視。
通過自省自律,曾國藩的人格修養和事業都實現了巨大成功。他說:“凡人一身,只有‘遷善改過’四字可靠”。天資、他人的幫助、運氣這些都靠不住,只有不斷改過的好習慣,是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站立發展的根本。這正與“內視之謂明”的意思異曲同工。
3
自 勝 之 謂 強
曾國藩一直推崇強這個品質,他說“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但是,強也分多種。一種是自強,也就是能戰勝自己。另一種是剛愎,那是虛張聲勢的逞強,處處爭強好勝,凡事都要占尖,“以客氣勝人”,這或許可以滿足一時意氣,卻終成大患。因此,只有自強才是真正的強。
同時,曾國藩還非常注意辨明“強”與“明”這兩個字的關系。他認為,明是一切的基礎,“能明而斷謂之英斷,不明而斷謂之武斷。”因此“強”由“明”出,只有明強才是站得住的強。“擔當大事,全在明強二字”,有此二字,才能成事。
在以儒家學說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中,隨處可見“反求諸己”“自強不息”等修身思想。自省是一劑良藥,孔子“見不賢而內自省”,達到“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范仲淹時常說“不矜細行,終累大德”,不忘自律自省,終成先憂后樂的胸襟情懷。王陽明靠著“學須反己”的態度,進入知行合一的人生境界。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這句話正是為了告訴大家,對自己的缺點錯誤,要敢于正視、主動改正;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要敢于指出、幫助改進;對他人的提醒批評,要聞過則喜,虛心接受。只有經常反省自己,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238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每日一悟|太高人愈妒,過潔世同嫌
下一篇: 真正厲害的人: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