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一位被才華遮擋住品性烈焰的文人。
7歲當選鄉村小神童。14歲喪父后離家求學。3次進京趕考不及格。42歲接任七品小縣令。3年后下崗淪為囚犯。60歲立志為金朝代言。... 金朝、南宋、蒙古、西夏四國大混戰,元好問親眼看著母國從繁榮一步步走向滅亡,詩句之中盡顯喪亂悲涼。
后人經常感懷“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的凄美,才沒有讓這位孤弱書生被歷史黃沙徹底掩埋。
然而,元好問被尊崇為“北方文雄”,和此首流傳甚廣的《雁丘詞》沒有半毛錢關系。
1188年,一個書生模樣的中年人游走在太行山間。
他沿著崎嶇難行的羊腸小道,欣賞亂峰飛瀑的巍峨美景。一直挨到肚子餓的咕咕叫,才去山里農戶家討飯吃。
山民:先生又來采風了?書生:老規矩,一副對聯換一頓飯。山民:算啦,你就差給我寫挽聯了。書生:我也不會干別的...山民:家里的弟妹和孩子還好嗎?書生:應該還好吧... 吃罷酒飯,山民望著書生遠去的背影,搖頭嘆息道:你自稱祖上是北魏拓跋皇族,怎么能把日子活成這幅光景!
這位書生就是元德明,浪蕩山水之間的旅行詩人。
元德明一步步登上峰頂,感受著一覽眾山小的天地浩瀚。一陣清涼山風徐徐吹來,又卷起內心深處的哀愁。
他也是有父母妻兒的人,多半時間卻在外漂泊跋涉。每次回家前都想著踏實過日子,沒幾天就覺得憋悶煩躁。
讀書太多,有時候也會成為一種負擔。
元德明自幼喜歡讀書,還專挑沒插圖的下手。
他和小伙伴玩著撒尿和泥,張嘴全是子曰開頭的名言警句。村里的老人們很驚奇,都說這小孩以后能上天。
父母舍不得讓他下地干活,常年供在家里復習備考。元德明盯著墻上的倒計時表,擼起袖子日夜埋頭苦讀。
明兒,你該去趕考了。小元,你該娶媳婦了。德明,你該生孩子了。老元,你要不放棄吧。... 一直熬到倆孩子出世,他也沒能突破錄取分數線。元德明專注讀書三十年,到頭來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生存技能。
滿腹詩書無處可以發泄,扛起鋤頭又覺得委屈不甘。元德明轉而癡戀于山水詩酒,逃避著失敗難堪的前半生。
自幼嗜讀書,口不言世俗鄙事,家人不敢以生理累之。累舉不第,放浪山水間,余酒賦詩以自適。
踏遍四海八荒,人也難以走出方寸心田。
元德明走的心累身疲,再次回往太原老家。
時光在大山里四季輪回,卻一刀一刀刻進家人臉龐。元德明開始承認自己的平凡,這才漸漸融入平淡生活。
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歡聲笑語,終究要比孤寂清冷的自然山水有趣(樂易無畦畛,布衣蔬食處之自若)。
1190年,元德明的小兒子出生了,他給取名為元好問。
金國:金章宗大力推行漢化政策。南宋:朱熹刪定出“四書”明細。西夏:夏仁宗緊緊擁抱金國大腿。蒙古:鐵木真差點被老大哥干死。 當年國際形勢一片大好,金、宋、夏的國力蒸蒸日上,唯獨鐵木真被十三個草原部落打到狼狽逃竄(十三翼之戰)。
金章宗拎著魚竿,對身后排列整齊的官員說道:禮樂刑政因遼、宋舊制,雜亂無貫,今乃更定修正,為一代法...
官員們人手一個小本本,飛速記錄著最高領導的指示。這些政令貫徹到全國各地,打造出金朝的明昌之治。
金章宗垂釣的地方,時至今日還被稱作釣魚臺。
元好問趕上一個好時代,也擁有著一份好環境。
老爹偶爾出去游山玩水,回家就查資料編寫《東巖集》。平淡而不平庸的家庭氛圍,滋養著元好問稚嫩的身心。
一個人的認知模式,在意識到之前就已然成型。與幼年的耳濡目染相比,成年后的刻意培養往往沒多大作用。
7歲那年,元好問寫出人生第一首詩文,元德明看過后不予置評(好問七歲能詩)。
村里的老人們再次很驚奇,又說這小孩以后能上天。老元告誡兒子:別人夸贊你的話,千萬別往心里去。
小元雖然搞不懂其中意思,卻能感知到讀書使人快樂。他死磕家中海量藏書的勁頭,比老爹當年還要生猛。
11歲時,元好問去當縣令的叔叔家里玩。翰林學士路擇來諞閑傳,拉著他的小手感慨:愛其俊爽,教之為文。
元好問翻翻白眼,大搖大擺地出去了。
1203年,元德明病逝太原老家,14歲的元好問從此失去父親。
金國:金章宗狂練瘦金體荒廢朝政。南宋:韓侂胄通知宋寧宗準備北伐。西夏:夏桓宗貪圖享樂而國力大衰。蒙古:鐵木真逆襲為草原最強部落。 當年國際形勢一片暗流洶涌,金、宋、夏的朝政混亂無序,唯獨鐵木真扛著彎弓在大草原上見人就射。
匹夫一怒、血濺三尺,天子一怒、伏尸百萬。憤怒的對立面就是悲痛,往往只能傷己而不會傷人。
元好問坐在父親的書桌前,默默翻開案頭三卷文集。哥哥們對讀書完全沒興趣,而他早已啃遍家中所有藏書。
滿腹詩書,換不來名利確實屈悶。詩書滿腹,用來開明悟著實舒坦。 元好問跪在母親面前,低聲說道:家中無人答疑解惑,我想去陵川大山里拜師求學(從陵川郝晉卿學)。
這位少年游走在陵川山間,沿途風光沖淡內心悲痛。奇峰怪木激蕩出詩情畫意,讓元好問頓時明白父親的苦衷。
一枯一榮,真的可以消除世間煩惱。
郝老師熱情招收元好問,并且成功地將他帶偏了。
小元:您通過常科的考試了嗎?老郝:老夫博通經史、學貫百家...小元:宏詞科的試卷難不難?老郝:老夫博通經史、學貫百家...小元:老師,你有沒有教學資格證?老郝:能不能別打斷我說話!! 郝晉卿常年隱居深山,琢磨的盡是些天地自然之道。談及迂腐死板的科考制度,老頭氣的白胡子直哆嗦。
他強烈抨擊填鴨式教育的危害性,還說從孩童時代扼殺思辨能力,最后只會培養出便于管理的偽知識分子。
元好問被噴到一臉口水,才聽明白老郝“兩個凡是”的教學原則,嚴重懷疑他這輩子注定在民科圈里混。
凡是科舉考試內容,我一概不教。凡是我教的內容,科舉一律不考。 元好問看在藏書量的面子上,勉強同意跟著老郝學習。書理與自然交融相應,漸漸釋放出內心的至情至性。
1205年,16歲的元好問前往并州參加鄉試。
走到汾河岸邊時,他看見獵戶套住兩只大雁。一只被揪出來當場宰殺,另一只趁機沖開樊網振翅飛向高空。
獵戶沖著天空罵罵咧咧,低頭拔光雁毛清洗內臟。那只大雁在空中盤旋悲鳴,竟一頭扎下來撞死在同伴身邊。
獵戶眉開眼笑的撿起來,元好問內心卻無限哀傷。正值情竇初開的年紀,他用才情化出一首凄美絕倫的祭奠詩。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獵戶:情書寫的這么好,你哪個學校畢業的?好問:詩詞給你,大雁給我。獵戶:呵呵,滾! 元好問掏錢買下大雁尸體,將它們合葬在汾河岸邊。詩句中潛藏的深情本性,將成為他一生難以拋卻的痛楚。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順利通過鄉試,終于理解老郝的深惡痛絕。
略顯癡呆的考試題目,將人性鉗箍在死板義理之中。要想獲取高分卷面成績,只能犧牲感悟天地的自然靈性。
從此,元好問全身心追隨郝晉卿,沉浸在山水四季之間研習苦讀(不事舉業,淹貫經傳百家,六年而業成)。
金國:黃河泛濫導致全面衰退。南宋:北伐失敗造成保費翻倍。蒙古:鐵木真一統草原做大汗。西夏:被蒙古打到跪地當孫子。 那些年的國際形勢天翻地覆,金、宋、夏內外交困混日子,唯獨成吉思浩磨刀霍霍沖著三家富戶流口水。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元好問的眼中只有花開花謝、月盈月缺,完全沒想到會被時代巨浪拍的國破家亡。
1208年,元好問前往京城參加會考。
他看不懂出題組的試卷,閱卷組也看不懂他的答案。雙方知識體系相差太大,最終以鮮紅的零鴨蛋收場。
這位19歲的少年才俊,迎來人生第一次挫敗。元好問還沒來得及憤憤不平,金國就發生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
金章宗死了,將皇位傳給叔父完顏永濟。
完顏璟親手摧毀創立的盛世,臨終遺囑還坑死了妻兒血脈:朕尚無子,內人有娠者兩人,生男則立為儲貳。
完顏永濟連兩塊錢都沒花,就被請去兌換五百萬大獎。當他坐上皇權巔峰的寶座,人倫親情霎時間脆弱不堪。
衛紹王:想啥好事呢?全拉出去給我剁了!
聽說完顏永濟接管金國,成吉思汗樂得合不攏嘴。
蒙金世仇深入骨髓,鐵木真從匍匐在地打到傲然睥睨:我謂中原皇帝是天上人做,此等庸懦亦為之耶?何以拜為!
1209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狂揍西夏。他計劃先干掉金國的小馬仔,然后全力圍攻燕京強拆金人老窩。
西夏還沒打就慫了,天天哀求金老大派兵支援。
衛紹王窩在龍炕上看戲,全程只會口頭吶喊助威。夏襄宗問候完金國先人,直接調轉槍頭擁抱蒙古大腿。
兩年后,蒙古和西夏聯軍合圍燕京。衛紹王不出皇城就有好戲看,卻被現場慘狀嚇的準備卷鋪蓋跑路。
蒙軍沒能扒開燕京城墻,在河北地區大肆搶掠而歸。金國的尊嚴和實力雙雙暴跌,開啟茍延殘喘的新時代。
1212年,金國如期舉辦會試,元好問怎么來的就怎么滾回去。
這位23歲的青年才俊,迎來人生第二次挫敗。元好問還沒來得及憤憤不平,金國又發生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
衛紹王被大臣砍死,完顏珣繼位當上金宣宗。此時的金國只剩下十一座州府,其他省市全由蒙古代為管理。
金宣宗害怕蒙古鄰居晚上串門,一意孤行決定遷都。選址方案剛剛通過,南宋太廟就傳出撕心裂肺的哭喊聲。
因為,金國皇帝要搬進汴梁故都。
曲學虛荒小說欺,俳諧怒罵豈詩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卻雅言都不知。
元好問偶爾出去游山玩水,傲然點評歷代詩人的作品。他沒有朝廷認證的學歷證書,卻不影響寫下《論詩三十首》。
滿腹詩書沒有換來名利雙收,元好問便將它們沿途散播。這不僅一種排遣宣泄,還能給自己騰出精進空間。
金宣宗坐在皇家燒烤爐上,半分騰挪閃避的空間也沒有。
國內人心不安,遷都引領跑路風潮。蒙軍侵占燕京,隨時準備南下滅金。西夏忌恨舊怨,常年騷擾金國邊境。南宋見縫插針,宣布停止續交保費。 自從住進汴梁皇宮,金宣宗經常會夢到徽欽二帝。求和情緒開始瘋狂蔓延,他給蒙古送去大量黃金和女人。
蒙古很有當年金國的風范,收下貢品連張收據都不打。繼續派出精兵強將巴勒猛干,讓這位落毛鳳凰哀苦不迭。
1217年,成吉思汗調撥主力西征花剌子模,金國得以喘息之際連忙補辦會試。
元好問跨過高山流水赴京趕考,一路寫出數首工整優美的詩作(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
他還沒有走到汴京,詩文就已經傳瘋了。禮部領導打賭說原作者早死透了,當代誰能寫出如此漂亮的詩句?
禮部趙秉文見之,以為近代無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師。
元好問頂著第一網紅頭銜,依然看不懂出題組的試卷。閱卷老師以文不對題為由,又免費送給他一個零鴨蛋。
這位28歲的中年才俊,迎來人生第三次挫敗。元好問還沒來得及憤憤不平,金國又發生一起驚天動地的大事。
金宣宗強行討要保護費,被南宋打的滿地找牙(見秦嶺一白.孟珙篇)。
1219年,蒙古大軍攻破太原,元好問從此成為失地流民。
君不見,系舟山頭龍角禿,白塔一摧城覆沒。鬼役天才千萬古,爭教一炬成焦土。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來苦。 元好問放眼望去盡是烽火狼煙,只能朝著京城方向走去。曾經繁榮強盛的母國,徹底淪為亂世末流角色。
他的詩文還在汴京流傳,達官顯貴們爭相排隊交往。元好問為自己保留的至情至性,悄然攀升至家國命運。
兩年后的會試,元好問終于榜上有名,這一年他已經32歲了。
金國勢力范圍嚴重縮水,能擠出來的崗位也很有限。元好問攥著朝廷任命書,前往八百里外的內鄉當縣令。
京城里都是一片死氣沉沉,地方上跟和尚撞鐘差不多。元好問的基層職業生涯,史書中只有四個字:甚存威惠。
1224年,金宣宗病死在汴梁皇宮,26歲的完顏守緒繼位為金哀宗。
這位年輕皇帝躊躇滿志,大力緩和與南宋、西夏的外交關系,連叛逃投靠蒙古的武仙也極力邀請回家。
元好問官升一級調往南陽,繼續半工半讀的基層生活。滿目瘡痍的艱難民生,給他的詩文平添喪亂之感。
字為心言,元好問的悲楚真情還未全面釋放。
1227年,蒙古順手滅掉西夏,蒙金宋形成肉夾饃局面。
元好問回到尚書省任職,和京城的文官才子關系甚好。他們時常交流詩詞曲賦,在惶惶不安中尋求片刻喜樂。
讀書最大的益處在于明智開悟,其次是吸引眾多思想同頻之人,最后才是兌換名利雙收的物質財富。
有一天,元好問去樞密院判白華家里做客。
他們從詩文韻律說到嚴峻局勢,倆人正在唉聲嘆氣時,老白的兒子跑進廳堂,手里還拿著剛剛寫好的詩文。
小孩看見元好問眉頭緊皺,直接就趴在他身上,奶聲奶氣的說道:元叔叔文采這么好,再給我送首詩吧。
元好問捏捏他的小臉蛋,郁悶心情頓時一掃而光。指著庭院里的海棠花開,沉吟片刻之后緩緩念道:
枝間新綠一重重,小蕾深藏數點紅。
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三人接連撫掌大笑,國仇家恨也被短暫忘卻,這個小孩就是未來元四家里的浪子白樸(見秦嶺一白.白樸篇)。
在強大的實力碾壓面前,怡然自得只是苦中作樂。該來的遲早會來,狼狽逃竄和玉石俱焚才是真正考驗心志。
人說亂世莫訴兒女情,其實亂世兒女情更深。
1232年,蒙軍在三峰山大敗金兵主力。
潮水般的蒙古大軍涌向汴京,金哀宗帶著少數官員連夜逃往商丘,白華拋下妻兒老小緊緊跟隨老板步伐。
完顏守緒的逃跑路線,和百余年前的趙構毫無區別。大宋徽欽二帝的凄慘命運,正在張開臂膀迎接金國皇帝。
天道好輪回,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金哀宗前腳剛走,汴京守將崔立就公開造反。他搜刮完城里的金銀財寶,又把五百位皇親國戚奉獻給蒙古人。
崔立吃里扒外到這個份上,依然覺得投降誠意不足,他對元好問等人說:汝等何時立一石,書吾反狀邪?
老崔要給自己立功德碑,想在受降儀式上彰顯身份。看著滿朝文官集體裝啞巴,崔立殺氣騰騰地抽出戰刀。
太學生劉祁執筆,翰林學士王若虛校對,尚書省元好問作序,工書人張君庸刻碑...
多年以后,這些人開始為自己申辯。劉祁《歸潛志》:然其文止實敘事,亦無褒稱立言。王若虛《慵夫集》:乃刪定數字,然止直敘其事而已。元好問著書百卷,對此卻沒做任何解釋。 崔立扛著功德碑去談合作,蒙軍入城首先血洗崔家。大宋子民遭受過的凌辱劫難,正在金國百姓身上輪回往復。
整座汴京城火光沖天,白樸姐弟躲在床下瑟瑟發抖。他們的父親不辭而別,母親也在嘶喊聲中被蒙軍拖出家門。
這時,一陣急促的聲音傳來:白樸你在哪兒?我是元叔叔!
1234年,蒙宋聯軍滅掉金朝,45歲的元好問淪為亡國遺臣。
他們當作俘虜被押往山東,沿途所見盡是血水殘肢。蒙軍叫囂著揮動皮鞭,狠狠抽打體力不支的掉隊官員。
元好問緊緊拉著白樸的小手,叮囑他低頭專心走路。母國已經徹底煙消云散,悲楚真情卻籠罩在心目之間。
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
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元好問全家被關進戰俘營,生存條件還不如貧困戶。白樸受驚過度發起高燒,靠他摟抱六天六夜才悠悠轉醒。
囚禁生活艱難屈辱,元好問只能借詩文宣泄心懷。每次向白樸講解早期詩作,想起眼下情處境唯有喟然嘆息。
三年后,金國俘虜被集體遣散,元好問準備返回太原老家。
聽說白華在真定做大官,他改變路線先送白樸回家。老白沒想到兒子居然還活著,當場作詩答謝老朋友。
元好問在國破家亡中掙扎,迫不得已為崔立撰寫碑文。白華先投南宋、后降蒙古,榮華富貴從來沒間斷過。
昔年同為金臣,以詩會友其樂融融。今日身份懸殊,各自安好后會無期。 白府大門外,白樸拽著元好問的衣角嚎啕大哭。
元好問坐在父親書桌前,默默擦掉案頭上的灰塵。
他取名號為遺山先生,開始整理自己大半生的詩作。那些讀過的書和經過的事,綿延不絕般在紙筆間流淌。
蒙元宰相耶律楚材慕名拜訪,極力邀請元好問進京做官。他婉言謝絕之后,掏出寫有54位金國秀才的花名單。
那一年,元好問已經50歲了,他要努力為自己做些事情。
《杜詩學》一卷、《東坡詩雅》三卷《錦禨》一卷、《詩文自警》十卷《續夷堅志》四卷、《中州集》十卷《唐詩鼓吹》十卷、《遺山樂府》五卷... 遠離世間紛紛擾擾,元好問好像找到陵川求學的記憶。他為自己保留的至情至性,從家國命運又回歸感天悟地。
元好問花費十年時光,將滿腹詩書轉化為卷卷著作。只是每當夜深人靜時,想起消散的母國仍然心有悲楚。
金國的遺老遺少們,不是退隱山林便是任職蒙古。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群,對朝代更替有著超強的適應性。
如果不總結前朝經驗,更替不過是一場新的輪回。元好問極其推崇金朝的規章制度,想憑一己之力為母國修史。
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幾及漢唐,國亡史作,己所當任!
1250年,元好問聽說金實錄在順天。
這位61歲的白發老人,從太原倒好幾趟車來到北京。他苦心勸說蒙古的萬戶長,將國史資料借給自己謄抄。
樂夔聽到這件事后,說他倆是貓舔虎鼻梁—成心不要命,任何朝代私修國史都是死罪(見秦嶺一白.班固篇)。
時金國實錄在順天張萬戶家,乃言于張,愿為撰述,既而為樂夔所沮而止。
元好問眼巴巴望著張萬戶,毫不客氣地被拒之門外,他還不斷低聲重復道:不可令一代之跡泯而不傳...
這位萬戶的兒子叫張弘范,25年后會帶領元軍攻破崖山,為大宋王朝畫上句號(見秦嶺一白.陸秀夫篇)。
元好問兩手空空回到家,在院里搭起亭子專心修史,對外宣稱是寫野史(構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沒有系統全面的官方原稿,元好問只能到處搜集散碎資料。往往先用小紙條偷摸記錄,帶回家中再核對謄寫。
昏暗的油燈下,老人努力辨認著每一個蠅頭小字。等到捋清眾多雜亂不堪的事件,東方朝陽已然噴薄而出。
凡金源君臣遺言往行,采摭所聞,有所得輒以寸紙細字為記錄,至百余萬言。
1257年,秦嶺一白帶著土蜂蜜前來拜訪。
一白:你不累嗎?好問:這些制度是精華,累也值得!一白:能有什么用?好問:讓后世借鑒亡國教訓。一白:制度再好,人執行不到位呢?好問:有總比沒有強吧... 書房里的氣氛略微尷尬,秦嶺一白沖杯溫熱的土蜂蜜水,元好問的心情才好起來,還拿出新作詩文給我看。
撼樹蚍蜉自覺狂,書生技癢愛論量。
老來留得詩千首,卻被何人校短長?
元好問一生寫過上千首詩詞,唯獨此首是給自己寫的。他傲然點評歷代著名詩人,最后也用這首做以終結。
同年十月,六十八歲的元好問病逝家中。兒女們遵從他的遺愿,只在墓碑上刻出七個字:詩人元好問之墓。
元好問,一位被才華遮擋住品性烈焰的男人。
文章來源于網絡,所有權歸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園只作為存儲空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本文地址://n85e38t.cn/guoxue/1236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