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bian)化者(zhe),進退之象(xiang)也。剛柔者(zhe),晝夜之象(xiang)也。”
這(zhe)(zhe)(zhe)是(shi)兩個(ge)觀念,古(gu)(gu)(gu)時(shi)的(de)(de)(de)文(wen)字很(hen)(hen)(hen)簡單也(ye)很(hen)(hen)(hen)美(mei),它的(de)(de)(de)文(wen)學(xue)境(jing)界,往往騙住了(le)我們(men)(men)(men)的(de)(de)(de)思(si)想。這(zhe)(zhe)(zhe)兩句話,包含的(de)(de)(de)意義很(hen)(hen)(hen)多。“變(bian)(bian)化”,《易(yi)經》告訴我們(men)(men)(men)宇宙(zhou)間(jian)任(ren)何(he)事(shi)情(qing)、任(ren)何(he)物理,隨時(shi)隨地都在(zai)(zai)(zai)變(bian)(bian)化,沒有不變(bian)(bian)的(de)(de)(de)東(dong)(dong)西(xi)。八八六(liu)十四(si)個(ge)卦(gua),只是(shi)兩種爻(yao)——陰與陽(yang)在(zai)(zai)(zai)變(bian)(bian),每一(yi)(yi)(yi)變(bian)(bian)動,產生一(yi)(yi)(yi)個(ge)卦(gua)象(xiang),每個(ge)現(xian)象(xiang)就(jiu)(jiu)(jiu)不同(tong)了(le)。變(bian)(bian)化是(shi)代表什(shen)(shen)么?“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之象(xiang)也(ye)”。“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或者是(shi)陽(yang)多了(le)一(yi)(yi)(yi)個(ge),陽(yang)長陰退(tui)(tui)(tui)(tui)(tui)了(le),或者是(shi)陰多了(le)一(yi)(yi)(yi)個(ge),陰長陽(yang)退(tui)(tui)(tui)(tui)(tui)了(le),就(jiu)(jiu)(jiu)在(zai)(zai)(zai)這(zhe)(zhe)(zhe)個(ge)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之間(jian),產生變(bian)(bian)化。為什(shen)(shen)么不用“多少”而用“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呢?我們(men)(men)(men)研(yan)究(jiu)古(gu)(gu)(gu)書就(jiu)(jiu)(jiu)要注意這(zhe)(zhe)(zhe)一(yi)(yi)(yi)類地方,這(zhe)(zhe)(zhe)是(shi)思(si)想問(wen)題。假(jia)使用“多少”意義就(jiu)(jiu)(jiu)不同(tong)了(le),沒有“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深(shen)刻。“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是(shi)大原則,是(shi)動態(tai),尤其是(shi)站(zhan)在(zai)(zai)(zai)人文(wen)文(wen)化的(de)(de)(de)立場看(kan),都是(shi)一(yi)(yi)(yi)進(jin)(jin)(jin)(jin)(jin)一(yi)(yi)(yi)退(tui)(tui)(tui)(tui)(tui)之間(jian)的(de)(de)(de)現(xian)象(xiang),所(suo)以(yi)(yi)(yi)(yi)變(bian)(bian)化是(shi)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的(de)(de)(de)現(xian)象(xiang),非進(jin)(jin)(jin)(jin)(jin)則退(tui)(tui)(tui)(tui)(tui)。在(zai)(zai)(zai)哲(zhe)學(xue)課程中(zhong),常常談(tan)到(dao)一(yi)(yi)(yi)個(ge)問(wen)題,就(jiu)(jiu)(jiu)是(shi)一(yi)(yi)(yi)般人常說(shuo)(shuo)“時(shi)代在(zai)(zai)(zai)進(jin)(jin)(jin)(jin)(jin)步”或“歷(li)史(shi)在(zai)(zai)(zai)進(jin)(jin)(jin)(jin)(jin)步”,但(dan)純粹以(yi)(yi)(yi)(yi)哲(zhe)學(xue)的(de)(de)(de)立場來(lai)討論,就(jiu)(jiu)(jiu)不敢這(zhe)(zhe)(zhe)樣說(shuo)(shuo)了(le),究(jiu)竟這(zhe)(zhe)(zhe)個(ge)時(shi)代是(shi)不是(shi)在(zai)(zai)(zai)進(jin)(jin)(jin)(jin)(jin)步?要看(kan)用的(de)(de)(de)標準(zhun)是(shi)什(shen)(shen)么。以(yi)(yi)(yi)(yi)東(dong)(dong)方文(wen)化,以(yi)(yi)(yi)(yi)人文(wen)文(wen)化來(lai)講,以(yi)(yi)(yi)(yi)古(gu)(gu)(gu)今的(de)(de)(de)書籍、大家的(de)(de)(de)著作比(bi)較,就(jiu)(jiu)(jiu)覺得人文(wen)在(zai)(zai)(zai)墮落、在(zai)(zai)(zai)腐化。所(suo)以(yi)(yi)(yi)(yi)我們(men)(men)(men)中(zhong)國(guo)人動輒稱道(dao)上古(gu)(gu)(gu)如何(he),認為越(yue)(yue)到(dao)后來(lai),人越(yue)(yue)墮落、越(yue)(yue)腐化,歷(li)史(shi)并沒有進(jin)(jin)(jin)(jin)(jin)步而是(shi)在(zai)(zai)(zai)退(tui)(tui)(tui)(tui)(tui)化。但(dan)單以(yi)(yi)(yi)(yi)物質文(wen)明(ming)來(lai)說(shuo)(shuo),時(shi)代真的(de)(de)(de)又在(zai)(zai)(zai)進(jin)(jin)(jin)(jin)(jin)步,所(suo)以(yi)(yi)(yi)(yi)說(shuo)(shuo)時(shi)代歷(li)史(shi)到(dao)底(di)是(shi)在(zai)(zai)(zai)進(jin)(jin)(jin)(jin)(jin)步或退(tui)(tui)(tui)(tui)(tui)步,這(zhe)(zhe)(zhe)是(shi)很(hen)(hen)(hen)難(nan)講、很(hen)(hen)(hen)難(nan)推定的(de)(de)(de)問(wen)題。所(suo)以(yi)(yi)(yi)(yi)進(jin)(jin)(jin)(jin)(jin)退(tui)(tui)(tui)(tui)(tui)之間(jian),要看(kan)在(zai)(zai)(zai)哪(na)(na)一(yi)(yi)(yi)個(ge)范(fan)圍,用哪(na)(na)一(yi)(yi)(yi)個(ge)標準(zhun),站(zhan)在(zai)(zai)(zai)哪(na)(na)一(yi)(yi)(yi)個(ge)角度上說(shuo)(shuo)話。學(xue)了(le)《易(yi)經》,就(jiu)(jiu)(jiu)要知道(dao)卦(gua)的(de)(de)(de)錯綜復雜,站(zhan)在(zai)(zai)(zai)哪(na)(na)一(yi)(yi)(yi)卦(gua)哪(na)(na)一(yi)(yi)(yi)爻(yao)說(shuo)(shuo)話,這(zhe)(zhe)(zhe)是(shi)一(yi)(yi)(yi)個(ge)觀念。
◆ 錯綜復雜
>> 錯綜復雜
>> 我們中國人說話,常常都是來自《易經》,如說“不三不四”,為什么不說“不五不六”或“不一不二”呢?“不三不四”這句話,又是根據《易經》來的。因為《易經》的道理,卦的第三爻和第四爻最重要,這兩爻在卦的正中間,亦是中心的位置,如果一個人不成樣子,就被形容為“不三不四”。又如“亂七八糟”,即是從游魂卦、歸魂卦來的。中國人處處都在引用《易經》的話,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 錯綜——正對與反對
>> 錯綜——正對與反對
>> 卦的錯綜復雜是什么意思?現在先說綜卦,為了使大家看八卦圖案的方便,還是舉乾卦為例來說明:
>> [插圖]乾卦的第一爻變為[插圖]姤卦,如果把這個[插圖]姤卦倒過來看,或者是平放在桌面上,站到對面來看,就成了[插圖]夬卦,這就是姤卦的綜卦。綜卦是相對的,全部六十四卦,除了八個卦以外,沒有不相對的,這綜卦是象,而綜卦的理,是告訴我們萬事要客觀,因為立場不同,觀念就完全兩樣。
>> 。除此之外,其余五十六卦都是相對的,這表明宇宙間事物都是相對的,這就是綜卦的道理。
>> 錯卦,是陰陽交錯的意思,錯卦的理是立場相同,目標一致,可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見也就不同了。如:[插圖]天風姤卦,它的第一爻是陰爻,其余五爻都是陽爻,那么在陰陽交錯之后,變成了[插圖],這樣第一爻是陽爻,其余五爻是陰爻,如上面的這個卦象,它的外卦是坤,坤為地,內卦是震,震為雷,就是地雷復卦,所以天風姤卦的對錯卦,就是地雷復卦。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對錯的卦
>> 以《易經》的道理去看人生,一舉一動,都有相對、正反、交錯,有得意就有失意,有人贊成就有人反對,人事物理都一定是這樣的,離不開這個宇宙大原則。
>> 以現在的觀念來解說,綜卦可以稱之為反對的或相對的,錯卦可稱之為正對的。
◆ 復雜的道理
>> 復雜的道理
>> 《易經》還有一個道理——復雜,亦即等于交互卦的道理,我們都講究互助,這個互象就是《易經》的圖案,像同樣的掛鉤交相掛住,就是一個“互”字
>> 換句話說,這是告訴我們看事情,不要看絕了,不要只看一面,一件事情正面看了,再看反面,反面看了,再把旁邊看清楚,同時旁邊亦要看反面,這樣四面都注意到了,還不算完備,因為內在還有變化,而內在的變化,又生出一個卦了。
◆ 交互卦
>> 交互卦
>> 現在談交互卦,以[插圖]火雷噬嗑為例,說明如下:[插圖]火雷噬嗑,如以噬嗑卦的第二爻與第三爻、第四爻卦配上去,便成為[插圖]代表山的艮卦,這就是噬嗑卦的互卦。又把噬嗑卦的第三爻,交到第四、第五爻上去,便成為[插圖]代表水的坎卦,這就是噬嗑卦的交卦。再把噬嗑卦的交卦[插圖]和互卦[插圖]重疊起來,便成為[插圖]水山蹇卦,于是我們知道,噬嗑卦的交互卦就是蹇卦,以圖示之即:[插圖]
>> 至于復雜,復就和綜卦一樣,是重復的意思,雜是指彼此的相互關系,六十四卦可發展到無數的卦,每一卦牽一發而動全身,都是彼此相互的關系。
>> 再告訴大家一個有趣的事,這六十四卦八宮卦的最后一卦是[插圖]雷澤歸妹,而《周易》卦序的最后一卦是[插圖]火水未濟,這就告訴我們,自宇宙開始,人生最后永遠是未濟,有始無終,沒有結論,所以學了《易經》,沒有人能下一個結論的。歷史沒有結論,人生沒有結論,宇宙亦沒有結論,把握到了這個哲學,研究《易經》的道理就出來了。
>> 后人把它編成了一個韻文的歌,叫做《上下經卦名次序歌》,幫助我們便于記憶。我們要懂《易經》且知道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萬事萬物都能未卜先知。
◆ 六十四卦的方圓圖
>> 六十四卦的方圓圖
>> 下面有個伏羲先天卦的方圓圖,很重要。
>> [插圖]
>> 上面這個圖,圓圖是管宇宙的時間,代表宇宙的運行法則,亦可說代表太陽系統時間運行的法則或原理,圓圖中的方圖管空間,代表方位方向,這就是前人的秘訣了。
◆ 方圖
>> 方圖
>> 先說方圖,右邊第一行最下為[插圖]乾卦,我們由下向上看,為什么先從下看?八卦的卦爻是自下向上畫的,所以這方圖亦是自下向上看,因此,乾卦上邊的第二卦是[插圖]天澤履,第三卦是[插圖]天火同人,第四卦是[插圖]天雷無妄,第五卦是[插圖]天風姤,第六卦是[插圖]天水訟,第七卦是[插圖]天山遁,第八卦是[插圖]天地否。
>> 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那么我們從方圖的第一行由下往上看,全部八個卦,每卦的上卦,亦即是外卦,都是天亦即乾卦,而每卦的下卦,亦即是內卦,都是依照先天卦的次序乾、兌、離、震、巽、坎、艮、坤配合的,所以成了乾、履、同人、無妄、姤、訟、遁、否等八個重卦。
>> 我們再從乾卦起,從右向左看橫列的卦,重卦的次序是乾、夬、大有、大壯、小畜、需、大畜、泰等八個卦,再仔細分析這八個重卦的內外卦,又可以發現,內卦都是乾卦,而外卦從右到左,則是乾、兌、離、震、巽、坎、艮、坤,又是先天卦的次序。
>> 如果以數字來代表,直行的乾是11、履為12、同人13、無妄14、姤15、訟16、遁17、否18。橫列乾11、夬21、大有31、大壯41、小畜51、需61、大畜71、泰81。以圖示之如下:六十四卦方圖數字圖[插圖]
>> 這個六十四卦的方圖,變化無窮。應了解這個圖。以前的讀書人學了八卦,就能未卜先知,做事遇到困擾,如有人被重兵包圍了,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就用這個方圖來算卦,找到最有利的方位,安全地沖出重圍。
>> 例如在目前所處的房間內,亦可以劃分成六十四卦,而算出在某一時間,自己處在某一方位最有利
>> 因此中國古代文化的未卜先知,能知道未來的事情,只是一種非常精密的計算方法,但是如要算得正確,還是要靠人的。
◆ 圓圖
>> 圓圖
>> 圍繞在這個方圖外的圓圖,亦是六十四卦,要從哪里開始看起?這更麻煩了,等于我們的羅盤,到處都是八卦,不知道上面有些什么名堂
>> 其實這也是一個法則問題,圓圖是代表時間,和代表空間的方圖配起來,某一空間在某一時間會起作用。
>> 那么這個圓圖的六十四卦,是用什么方法排列起來的呢?我們看圓圖上面頂端左邊的第一個卦是[插圖]乾卦,再看最下面右邊第一個卦是[插圖]坤卦,在這乾、坤之間有一條線,代表夜間天空中的銀河,亦代表地球南極、北極的磁場,然后再來排列圓圖。
>> 但要特別注意的,如果是畫卦,還是要內卦畫在內圈,外卦畫在外圈,切不可錯。
◆ 京房十六卦變
>> 京房十六卦變
>> 現在講卦的變化方法,這方法用之于卜卦,人事的預知,最早是在漢朝的京焦易,由焦贛傳給京房這一系統,后來演變成各家的卜法,而京焦易這一系統,也是來自孔子。
>> 京房的易變名十六卦變,后人把它歸納起來成為四句話:“自初至五不動復,下飛四往伏用飛,上飛下飛復本體,便是十六變卦例。”我們以乾卦為例說明:
>> 乾卦,第一爻變為天風姤[插圖],第二爻再變為天山遁[插圖],第三爻再變為天地否[插圖],第四爻再變為風地觀[插圖],第五爻再變為山地剝[插圖],第六爻不能變了,如再變成為坤卦就變完了,所以第六爻不變,因之第六爻在用的方面是不動的,這不動的第六爻,便成為宗廟。
>> 所謂下飛,實際上是上飛,從下往上飛,上飛是從上往下飛。
>> 像《系傳》上孔子所說的:“易之為書也不可遠,為道也屢遷,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上下無常,剛柔相易,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
◆ 從《系傳》看京氏十六卦變
>> 從《系傳》看京氏十六卦變
>> 繼續談到卦變,下飛四爻,變成火地晉游魂卦后,跟著八宮卦的變法,下面是最后一變——內卦三爻全變,成為火天大有[插圖]卦,但京房十六卦變的變法則不相同,是到了游魂卦以后,下飛三爻變,成了火山旅[插圖],這名為外在卦,剛才提出孔子在《系傳》中所說的“外內使知懼”,就是這個外在。
>> 現在把乾卦十六變的卦名依次記在這里:乾、姤、遁、否、觀、剝、晉(游魂)、旅(外卦)、鼎(內卦)、大有(歸魂)、離(絕命)、噬嗑(血脈)、頤(肌肉)、益(骸骨)、無妄(棺槨)、同人(墓庫)、乾(還原)。京房十六卦變表[插圖]
>> 其他坎、艮、震、巽、離、坤、兌等十六卦變,也都同乾卦一樣。
◆ 京房卦變與人生
>> 京房卦變與人生
>> 這種十六變卦,又說明了一個道理,由游魂、外在、內在,到歸魂告一個階段,也就是說明了人生的程序
>> 如以乾卦比人生,十歲到二十歲為天風姤很好,二十歲到三十歲為天山遁,事業一帆風順,年齡步入中年,三十到四十歲為天地否,差不多了,眼睛快老花了,快腰酸背痛了,四十到五十歲更變了,到了六十歲則是山地剝了,六十以后游魂之卦,靠后天打坐、練太極、瑜伽術、吃補藥等培養,到底不是本命的力量。游魂卦弄不好,就火天大有,進入歸魂,如果搞得好,中間還可以變外卦內卦。所以人生到了這個時候,要曉得外在、內在的因素,如果還不能自知,而認為自己尚在天風姤卦的階段,還想張揚得意,什么事都干的話,說不定一下子就到墓庫去了,最后回到本體,就進入宗廟,到祠堂里放木頭牌子(靈位牌)了。
◆ 京房卦變的用法
>> 京房卦變的用法
>> 以上已介紹了京房的十六卦變,至于如何用呢?其大要是這樣的:“占者遇:變入本宮卦者,災福應十分。外戒卦:吉兇從外來。內戒卦:禍福從內起。骸骨卦:生則羸瘦,死不葬埋。棺槨卦:病必死亡。血脈卦:主血疾漏下。絕命卦:事多反復,為人孤獨,不諧于俗。游魂、肌肉卦:精神恍惚,如夢如癡。歸魂、冢墓卦:墳墓吉,而無事可成也。”
>> 第一個變卦入本宮的,災與禍應十分,就是十六變卦,最后動爻一變還是乾,就進入本宮卦,如果壞是十分的壞,好也十分好。
>> 外戒卦則不同,要看動爻的關系,吉兇是從外來的,譬如卜問房子,如是外戒卦好,這好是外來的,意想不到的;壞的話,說不定一架飛機掉下來,把整個房子壓垮,不是本身的問題。
>> 內戒卦碰到禍福從內起,從本身起來的,或自己家里,或公司內部發生問題。
>> 骸骨卦是對人的看法,生來瘦,瘦得過分,有病的瘦,叫做羸瘦。死不葬埋,死了連一塊地都占不到,死無葬身之地。卜到棺槨卦,如果是生病問卦,得到這個卦,就不要考慮痊愈的問題了。血脈卦,若生病就要開刀,或者外傷,或者要見血等。
>> 絕命卦,做事情反反復復,很難滿意,如果看人的命運,一生都是孤獨的,而與別人合不來。如果是游魂卦或者肌肉卦,對于人而言,一輩子頭腦昏聵,精神恍惚,如夢如癡。
>> 假使卜到歸魂卦或冢墓卦,除了安葬是好以外,其他免談,都是不好的,人算命如走到墓庫運了,還有什么好說的!
◆ 先知——邵康節的毛病
>> 先知——邵康節的毛病
>> 這方法找不到,他把這個鑰匙藏起來,不告訴人,如果把這鑰匙一開,就沒有什么了不起。可是話說回來,他也真值得尊敬,他可以把孔子以后古人們的各種法則融匯在一起,構成一套完整的法則,的確是了不起的。可是我常常說我對《易經》僅只玩玩,不愿深入,我怕深入了成為邵康節。他五十九歲就死了,而且一年到頭都生病,風一吹就垮,夏天外出,車子外面還要張掛布幔,還要戴帽子,一年四季要天氣好才敢出門,因為用腦過度了。
>> 可是在歷史上一般懂《易經》的人,能未卜先知的都不健康。《易經》要學通,智慧頭腦要爽朗,如不爽朗被困進去,就變成蝸牛了。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五行思想的起源
>> 《易經·系傳》中說到“剛柔相推而生變化”,我們先要認識另一個東西,才能對這句話有更深入一層的認識與了解
>> 占卜等數術方面的體系,就是用八卦、五行、干支配合起來,去作推算。
>> 那么陰陽五行的文化,可以說比《易經》的文化,亦即中原文化還要更古老一點,可能是黃河下游,北京、河北這一帶的文化,如黃帝、伏羲這一時代的文化一樣。
◆ 什么是五行
>> 什么是五行
>> 五行的文化,所謂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現在研究它第一個要注意的,假使算命先生算命,把行認為是走路,那就絕對錯了。我們看乾卦象辭的“天行健”這句話,這個“行”是代表運動的意思,就是“動能”,宇宙間物質最大的互相關系,就在這個動能
>> 這個“動能”有五種,以金、木、水、火、土作代表
>> 所謂“金”并不是黃金,“水”亦并不是和杯中喝的水一樣,千萬不要看成了五行就是五種物質。上古文化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就是現代的地球文化,地球外面的五星,對我們的關系很大,現在先解釋這五個字。
>> 金,凡是堅固、凝固的都是金。上古時不像現代的科學分類,當時對于物質世界中有堅固性能的,以金字作代表。
>> 木,代表了樹木,代表了草,代表了生命中生的功能和根源。草木被砍掉以后,只要留根,第二年又生長起來。
>> 這就是木的功能,生長力特別大亦特別快,木就代表了生發的生命功能。
>> 水,代表了流動性,周流不息的作用。
>> 火,代表了熱能。
>> 土,代表了地球的本身。
>> 所以稱它們為五行,是因為這五種東西互相在變化,這個物質世界的這五種物理,互相在影響,變化得很厲害,這種變化,名叫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五行的生克
>> 說到生、克,我們研究《易經》,都知道綜卦。綜卦就是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都有正反兩個力量:有生,有克。
>> 在學術思想上,則為禍福相倚,正與反,是與非,成與敗,利與害,善與惡,一切都是相對的,互相生克
>> 幫朋友的忙,正在他困難中救濟一下,他永遠感激,但幫助太多了,他永不滿足。往往對好朋友,自己付出了很大的恩惠,而結果反對自己的,正是那些得過你的恩惠的人,所以做領導的人,對這點特別要注意
>> 現在青年人談戀愛也知道,愛得愈深,恨得亦愈深,這亦就是“恩生于害”的原理,也是生克的法則。關于五行的生克道理,可以用下面這兩個圖案來表現:[插圖]
>> A圖的箭頭是表示相生的,就是依時針的方向順序,依次而生,成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B圖上的箭頭是表示相克的,五行的位置,和第一圖相同,箭頭所指的方向,也是順時針方向,所不同的,相生圖的箭頭,是指向緊靠自己的鄰居,而相克圖的箭頭,是跳了一個位置,指向隔鄰的位置上,于是成了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 五行的方位
>> 五行的方位
>> 上面的兩個圓圖,只是便于說明五行相互生克的關系,而五行所處的方位,并不如上圖,而是像下面的五行方位圖:[插圖]
>> 上面這個五行方位圖(必須要記住的),為東方木(請特別注意,圖中的方位,是以《易經》的方位為準,不是現代畫地圖的方位),西方金,北方水,南方火,中央土,這個方位非常有道理。
>> 西方金,在西藏,越到西方,藏金越多。東方木,植物易生發,早受陽光熱能。南方火,氣候炎熱。北方水,冰雪最多。
>> 金生水,《千字文》——這篇文字很妙,以一千個不同的字,寫成了這篇文章,把天文、地理、物理、政治等等,都容去了,幼年讀來好像無所謂,實在是一篇很偉大的著作——其中有一句“金生麗水”,這個麗水不是浙江的麗水縣。麗水是形容水多,凡是藏金的地方,一定是雨帶地區。
>> 金克木,當然砍木頭要用鐵器,或用鋸子去鋸,這還不足為奇。在古代,假如門口有一棵大樹,認為風水不好,而又覺得砍伐麻煩,不如讓它自己枯死,就用一枚大鐵釘打到樹的中心,這棵樹很快就枯萎了,這就是金克木的現象。
>> 例如金生水,在古代就說:“水者金之子。”水是金的兒子,于是水生木,木是水的兒子,木生火,火是木之子,火生土,土是火之子,土生金,金又是土之子。
>> 克則是隔代相克
>> 所謂隔代相克,逢三必變,這是一個法則
>> 在生克之中,恩生于害,害又生恩
◆ 天干與五行
>> 天干與五行
>> 五行之外,還要加上干支,要學《易經》的卜筮,沒有什么秘訣,不外是五行卜筮,重點在五行,不是在八卦
>> 現在介紹的是天干文化,天干文化也很古老。我們研究《易經》發展史、中國文化發展史,知道天干文化也比《周易》古老得多。天干地支,我們現在可以從甲骨文里找出來,可見這個文化的來源很早
>> 天干就是五行的法則,意思是說:在這個太陽系中,地球和外面的星球,彼此干擾的作用。
>> 發現了五行的雙重作用,天體在物理世界中,又用了十個字的符號,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并編定圖案如下:[插圖]
◆ 天干五行配
>> 天干五行配
>> 看到上面的圖案,和前面五行的方位圖案配合起來,就可以知道,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
>> 這里要問,東方或木,都是一個方位或一個動能,為什么要用甲和乙兩個符號來代表?這中間又有另一個法則,這套法則在中國的算命卜卦上很用得到。
◆ 天干的陰陽
>> 天干的陰陽
>> 但是這一套法則,是來自科學的,如東方木,又為什么用甲、乙兩個字來代表,而成為甲木和乙木呢?甲木是代表生長的原素,乙木是成形了的代表,換言之甲木是代表生發的物理,乙木是代表成形的物質。丙與丁亦是如此,丙是代表火的原素,丁是代表成形的火。戊己、庚辛、壬癸都是如此。而這中間又分陰陽,如甲木為陽木,乙木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如中國醫學,在《內經》上女人的第一次月經來,我國古代認為直接說出女人的隱秘很不禮貌,所以說“女子十四而天癸至”。為什么不說“天壬”至?因為月經是成形了的水,同時女子屬陰,所以稱為“天癸”
>> 中醫對于人身各部位的代表為木屬肝,火屬心,金屬肺,水屬腎,土屬脾
>> 這個五行和內臟的關系現在懂了,那么金生水,肺出了問題的時候,腎一定虧,所以生肺病的人,臉紅紅的,而是腎水不足,火氣上升。肺病到了相當嚴重,腎盂就特別擴大,就是腎虧,所以中醫之難學是除了講究內臟的個別功能以外,還講究互相影響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因素,也就是生克的道理。
>> 以中醫能站得住,針灸亦是一樣,中醫的醫理,病在上者其治在下,病在下者其治在上,病在左者其治在右,病在右者其治在左,病在內者其治在外,病在外者其治在內。
>> 由(you)此可知(zhi)人必須讀《黃帝(di)內經》,懂(dong)了(le)《黃帝(di)內經》就懂(dong)得(de)養生之(zhi)道,亦懂(dong)得(de)如(ru)何(he)修道了(le)。
歷史的經驗
前言 第01部分 第02部分 第03部分
第04部分 第05部分 第06部分
南懷瑾與經典教育
南懷瑾與經典教育
論語別裁
前言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附錄 孔學新語自序
老子他說
由老子到孫子 第01章 第02章 第03章
第04章 第05章 第06章 第07章
第08章 第0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孟子旁通
易經雜說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第六部分 第七部分 第八部分
第九部分 附錄
般若正觀略講
般若正觀略講
維摩精舍叢書
《榴窗隨判》 《靈巖語屑》 《黃葉閑談》
如何修證佛法
如何修證佛法(上) 如何修證佛法(中) 如何修證佛法(下) 如何修證佛法(終)
易經系傳別講
易經系傳別講
金剛經說什么
金剛經說什么
且說“三際托空”——禪宗的觀心法門
且說“三際托空”——禪宗的觀心法門
禪宗與道家
前言 禪宗與佛學:一、佛學與中國文化的因緣 二、佛學內容簡介 三、禪宗概要(一)
三、禪宗概要(二) 三、禪宗概要(三) 四、禪宗叢林制度與中國 道家與道教: 一、道家學術思想與黃老、老莊的淵源
二、隱士思想與道家 三、方士的學術與道家 四、關于道家方士學術思想的淵源 五、道家與道教學術思想的內容
六、漢魏以后的神仙丹道派 七、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一) 七、道家與道教宗祖人物思想的略論(二) 八、道教
九、道家及道教思想與中國文化的教育精神 《禪與道概論》后語
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
前 言 1長生不老確有可能 2靜坐的方法 3靜坐的心身狀況
4哪一本是靜坐的最佳入門參考 5因是子靜坐法的利弊 6人體的氣機是怎么一回事 7丹田與脈輪是什么
8靜坐與氣脈 9儒佛道三家的靜坐姿勢 10七支坐法的形式 11有關七支坐法的傳說
12叉手盤坐與健康的效果 13關于頭腦的健康功效 14盤足曲膝與健康 15學習靜坐如何用心
16存想與精思 17安心守竅的方法 18當心守竅的后果 19守竅與存想的原理
20守竅與煉氣 21什么是氣 22靜坐與氣的存想 23人體內部的氣機與空氣的關系
24靜坐的休息與氣機 25開始靜坐時氣機的反應 26背部的反應 27靜坐與后腦的反應
28前腦的反應 29間腦的反應 30如何打通任脈 31不食人間煙火與中氣的作用
32大腹便便不足道 33人身和人參的兩足之重要 34氣脈的異同之爭 35道家與密宗有關氣脈的不同圖案
36中脈的重要爭論 37為什么氣脈會震動 38打通氣脈為什么 39靜坐與鍛煉精神
40三煉精氣神之說 41修煉的時間和程度之說 42新舊醫學養“精”觀念的異同 43認識真精
44靜坐與“煉精化氣”的剖析 45煉氣和止息 46氣息的神奇和奧秘 47變化氣質和氣的周期
48煉氣不如平心 49三花聚頂和五氣朝元 50煉氣與化神 51神是什么東西
52氣化神的境界 53煉氣化神三問 附:修定與參禪法要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上)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中) 第一部分 道家、密宗與東方神秘學(下) 第二部分 道家《易經》與中醫醫理(上)
第二部分 道家《易經》與中醫醫理(中) 第二部分 道家《易經》與中醫醫理(下) 第三部分 道家學術思想與佛家密宗文化(上) 第三部分 道家學術思想與佛家密宗文化(中)
第三部分 道家學術(shu)思想與佛(fo)家密宗(zong)文化(下(xia))
本文地址://n85e38t.cn/ddjy_131/60598.html.
聲明: 我們(men)致(zhi)力(li)于(yu)保護(hu)作(zuo)(zuo)者版權,注重分(fen)享,被刊用文(wen)章因無(wu)法(fa)(fa)核實真實出(chu)處,未能及時(shi)與作(zuo)(zuo)者取得(de)聯系(xi),或有(you)版權異議的(de)(de),請聯系(xi)管(guan)理(li)(li)員,我們(men)會立即處理(li)(li),本站部(bu)分(fen)文(wen)字(zi)與圖片資源來自于(yu)網絡,轉(zhuan)載是出(chu)于(yu)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de),若(ruo)有(you)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de)(de)合法(fa)(fa)權益(yi),請立即通知(zhi)我們(men)(管(guan)理(li)(li)員郵箱(xiang):),情況屬實,我們(men)會第(di)一時(shi)間予以刪(shan)除,并同(tong)時(shi)向(xiang)您表(biao)示歉(qian)意,謝謝!
上一篇: 易(yi)經雜說第02部(bu)分,系辭雜說(18)···
下一篇: 易(yi)經雜(za)說(shuo)(shuo)第02部分,系(xi)辭(ci)雜(za)說(shuo)(shuo)(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