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遠交近攻 (yuǎn jiāo jìn gōng)
簡拼 : yjjg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成語解釋 : 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資策略。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出處 : 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主語、定語、賓語;用于戰爭等
例子 : 莫若以納遼之幣歸之于金,坐復燕云故土,正合遠交近攻之計。(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七回)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遠交近攻典故的來歷如下:
遠交近攻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中的秦策,范雎建議秦始皇說:“大王不如選擇對遠方的國家進行結盟,對近國進行攻打。得到一寸土地是大王的土地,得到一尺土地還是大王的土地。”這句話是范雎說服秦始皇的一句名句,也成為了一個很好的計策。
春秋戰國末年,七雄開始了爭霸。秦國在經過商鞅變法之后,不論是經濟還是軍事實力都發展的特別快。于是,秦昭王就開始了他吞并六國的計劃,把六國都給吞并,自己獨霸中原。
公元前270年,秦昭王準備出兵攻打遠在天邊的齊國。范雎見此情景,就向秦昭王獻上了自己的計謀,就是“遠郊近鄰”的策略,勸說秦昭王不要輕易攻打齊國。范雎對秦昭王說:“齊國的實力很強大,而且離秦國又非常遠,攻打齊國的時候,我們的軍隊必定會經過韓、魏兩個國家。軍隊派少了的話,難以取得勝利。
但是軍隊多的話,就算打勝了秦軍也無法占有齊國的土地。不如先與齊國進行結盟,再攻打鄰國的韓、魏,然后逐步進行推進。”秦昭王聽了范雎的話覺得非常有道理,于是決定先攻打韓、魏,為了防止齊國與韓、魏進行結盟,秦昭王又派使者主動去跟齊國進行結盟。
以后的四十余年,秦昭王繼續堅持運用“遠交近攻”的策略,與遠方的齊、楚兩國進行結盟,首先攻下了韓、魏,然后又從兩翼進兵,攻破了趙國河燕國,統一了北方,又攻破了楚國,平定了南方,最后才對齊國進行用兵,齊國也被收入囊中。就這樣,秦始皇征戰十年,終于實現了統一六國的愿望。
遠交近攻是誰提出來的?
“遠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計”中的其中一計。是秦國的宰相范雎向秦昭王提出的策略,建議秦國將地理位置離的最近的韓、魏兩國作為秦國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距離稍遠的齊等國保持良好的聯盟的關系,這樣就可以沒有其他的顧慮。這個策略使得秦國能夠兼并六國,實現了秦國的大統一。
拼音:
yuǎnjiāojìngōng
解釋:
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時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資策略。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出處:
《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例句:
莫若以納遼之幣歸之于金,坐復燕云故土,正合~之計。(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七回)
遠交近攻的意思是聯絡距離遠的國家,進攻鄰近的國家。這是戰國時秦國采取的一種外交策略。《戰國策·秦策三》中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后也指待人處世的一種手段。
遠交近攻是兵法《三十六計》的第二十三計,是戰國時范雎為秦國采用的一種外交策略。秦國將地理位置較近的韓國、魏國作為秦國兼并的主要目標,同時與地理位置較遠的齊國等國保持良好的關系,最后使得秦國兼并了其他六國,成為統一的秦朝政權。
本文地址://n85e38t.cn/chengyu/97137.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緣木求魚
下一篇: 怨聲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