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廓開大計(ji) (kuò kāi dà jì)
簡拼 : kkdj
近義詞 :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動賓式
成語解釋 : 廓開:闡述(shu),發揮。闡發遠大的謀略
出處 : 晉(jin)·陳壽(shou)《三國志·吳志·魯(lu)肅傳(chuan)》:“今卿廓開大(da)計(ji),正與孤同。”
成語用法 :
例子 :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 ? ? 赤壁之戰,是三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項戰役,也是最著名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歷史故事。這么重要的歷史事件,有我們小組來寫,當然是我們的榮幸。
? ? ? 在最開始,當然要講一講赤壁的起因。
? ? ? 看似讓人羨慕,萬眾矚目的老劉家,其實已經岌岌可危,就因為一個傻子,沒錯,那就是何進,傻到為了殺太監,卻把外面的豪強拉到首都,這相當于引狼入室,其中最兇猛的一匹狼就是董卓。這相當于家里進了一只小強本可以一下拍死,可是何進卻把強盜拉到了自己家里,讓他殺小強。看似傻大黑粗的董卓,已經讓本就脆弱的老劉家一步一步走向更深的深淵。
? ?沒錯董卓不久就造反了,而廢皇帝,自立皇帝對于他來說已經不是什么了。本來這也不是什么,皇帝是誰對于當時的老百姓來說不是什么,可是董卓的殺虐讓自己的名聲大失。那是一個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時代,各地的老司機的老狐貍打起打董卓的旗號,使自己名氣大正,這種人數不勝數,可是光說不做可不行,于是他們拉幫結派,兵力牛逼,硬是把董卓嚇個不輕。可是他們不團結,一次一次讓本已要滅亡的董卓逃掉。可是最后董卓還是被克父的呂布殺死,董卓out。這次過程讓本已忠心決定為老劉家辦事的黑馬野心家曹操,自己另成一派,董卓死了天下霸主到底是誰的,這不好說,可是當時群豪中的兩大霸主是免不了一仗啊。那兩大霸主就是曹操和袁紹,于是不久,官渡之戰開始了,雖然實力懸殊,可是曹操還是取勝了,袁紹從此再也直不起腰了。不久就死了,天下霸主到了曹操手里,對于曹操來說霸主可不是他的目標,一統天下才是,而拋開雞毛蒜皮的小渣渣不說,這種人嚇他一下,他就投降了。
? ? ? 誰會影響他一統天下的發展呢,他的目光落到了江南一帶,孫權。緊接著目光落到了荊州上,劉表。還有劉表身邊的劉備。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卦(漸卦)這個卦代表這山上的小樹能超過山下的大樹,所以智利杠杠的劉備,當然不會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兩個人當然是曹操的眼中之釘肉中之刺。
? ? ? 劉表相對好打,再加上表的地理位置好,再加上還能順帶的干掉劉備,他當然是第一目標,曹操帶兵打表,劉表也是有將近十萬精兵的人,在加地理環境,曹操也是不那么容易打的。可是天讓曹操成功,劉表早不死晚不死,便便這時候死劉備的大靠山死了。劉表知道自己的兒子是個膿包,把荊州給他相當于把荊州兩手送給曹操。手下的能人中,最牛的最有領導風范的就是劉備了,于是劉備當然是第一繼承人的了,劉表也表示要將荊州,和自己的所有兵力賜予劉備,可是劉備為得民心,裝矜持,于是到嘴邊的大肥肉等于拱手送給了曹操。劉琮聳了,把自己的荊州給了曹操,這可能也是他的唯一退路,因為實力相差太過懸殊,連他老爹在也不行,更何況這個慫蛋兒子?對他來說投降是很有利的,應為找到了一個很強大的靠山。可是他卻沒有注意到,他無形中坑了一個人,誰,劉備,劉備也沒想到他的禮讓荊州就等于把荊州拱手送給了曹操。不止是這樣,還讓自己無家可歸。劉琮投降的消息劉備當然不知道,可憐的劉備,發現不對勁后,曹操都快到家門口了。于是他正是變身為劉逃逃,開始了他的逃跑之路。
? ? ?那給他逃的,昏天黑地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都丟了,要不是趙云,就絕后了,可是從后來的歷史上看,趙云還不如不救。
? ? ? 一直逃到長坂坡,張飛一聲喵喵吼,領軍人被嚇出了心臟病,然后就撤了。其實是,張飛用了個空城計,領軍因為有埋伏,才撤了,雖然不符合邏輯,拍一個偵察連過去也可以啊,就隔著一個橋,亂箭射死張飛也可以啊,可是歷史就是這樣。我們也不吐槽了。
? ? ? 劉備也算是逃了,運氣不錯,可是運氣不可能常常那么好。不得不說,把他打的那么慘,不管是誰,當然第一件想的事就是報仇了,劉備也不例外,可是曹操太強了,一個人打不過,怎么辦,機智的劉備選擇了團伙作案,怕找到豬隊友,只好拉攏孫權了。孫權也不傻,知道知道曹操把劉備弄嗝屁后下一個嗝屁的就是自己,他不能像劉琮一樣投降,因為曹操不傻,他不會收留一個有野心的人。所以要么聯手劉備要么退隱山林。不比一比孫權怎么可能罷休,可是面子上又過不去,那就等劉備主動更我結盟吧。劉備那便可耐不住性子跟他浪費時間,派出了自己最信任的人諸葛亮,孫權這時候還在那裝,就不結盟,你求我啊。于是就引發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過程,嘰里呱啦說了一大堆,說的孫權的人啞口無言。孫權也是聰明人,一想到曹操那么牛,想到唇亡齒寒,所以覺定大老劉這忙我幫定了。于是赤壁之戰也從孫權那一劍斬落,桌角落地開始,落定了。哼,老大讓我們開始冒險吧!結果諸葛亮回去了,我要這結盟有何用?
? ? ? 更糟的是曹操不先打劉備,而是先打赤壁,于是孫權就是不得不戰了。什么草船借箭啊跟諸葛亮都沒關系,冷戰時他都不在。可是雖然強強聯手,可是在曹操的面前,二強就是兩只小強,實力相差還是太懸殊了,他們兩人的兵力加在一起,也就精兵五萬,而曹操,言水步八十萬,什么概念,一對一換掉,曹操還有七十五萬,這不是打仗是玩命啊,一般的人,一想到曹操那么多兵,更他打,不是我死,就是我亡,投降當然是他們的第一選擇,劉琮當然就是他們中的典型。可是這就是為什么,曹操知道劉備必成大器,不然他跑到長坂坡之前就可以投降了,受那苦干啥。
? ? ? 好我們回到正題,赤壁之戰開打后,不用說,孫劉聯軍只能用火,不然打不過啊。船易燃,再加上曹操的軍隊不善水火當然是最妥善的處理方式了,也是曹操該倒霉,他還就怕這個,如果赤壁贏了的話,可以說曹操就一統天下了,可惜結果總是比如人意。以后曹操在想團滅他倆就難了。團滅他們以后再說,關鍵是他能不能保住自己的老命。
? ? ? ? 既然曹操敗的那么慘,孫劉聯軍,會這么輕易的放了他嗎?當然不會于是就有了敗走華容道的事,曹操如喪家之犬漏網之魚一樣,就跑到了華容道,這可能就是他的歸宿嗎,當然不可能,因為把守著這里的人是關羽,也是曹操運氣好,孫劉聯軍算準了一切,可是去忘了曹操有恩于關羽,隨便放個人也比放關羽好,也是曹操走運,沒死在華容道。
? ? ? 竟然沒把曹操殺了,孫劉聯軍能死心嗎?一想到曹操打敗了劉表,搶到了荊州,誒!荊州好啊,這么重要的地方,怎么能夠給曹操呢?哼哼哼歸老子了。給看守荊州的曹仁來了套組合拳,把曹仁也給打跑了。曹操又損失了一大根據地。
? ? ? ? 這次失敗,直接導致曹操從天堂,啪唧一下,就被拍到了地獄。霸主寶座不在是他的了,也型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如果沒有這場戰爭,《三國志》就變成《一國志》。
三國志原文
《魏書六》
劉表: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玄、桂陽太守趙范、零陵太守劉度皆降。廬江雷緒率部曲數萬口稽顙。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權稍畏之,進妹固好。先主至京見權,綢繆恩紀。權遣使云欲共取蜀,或以為宜報聽許,吳終不能越荊有蜀,蜀地可為己有。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先主從之,權果輟計。遷觀為別駕從事。【獻帝春秋曰:孫權欲與備共取蜀,遣使報備曰:"米賊張魯居王巴、漢,為曹操耳目,規圖益州。劉璋不武,不能自守。若操得蜀,則荊州危矣。今欲先攻?取璋,進討張魯,首尾相連,一統吳、楚,雖有十操,無所憂也。"備欲自圖蜀,拒答不聽,曰:"益州民富強,土地險阻,劉璋雖弱,足以自守。張魯虛偽,未必盡忠於操。今暴師於蜀、漢,轉運於萬里,欲使戰克攻取,舉不失利,此吳起不能定其規,孫武不能善其事也。曹操雖有無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議者見操失利於赤壁,謂其力屈,無復遠志也。今操三分天下已有其二,將欲飲馬於滄海,觀兵於吳會,何肯守此坐須老乎?今同盟無故自相攻伐,借樞於操,使敵承其隙,非長計也。"權不聽,遣孫瑜率水軍住夏口。備不聽軍過,謂瑜曰:"汝欲取蜀,吾當被發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權知備意,因召瑜還。】
P732-733
《魏書十八》
許褚:
曹仁自荊州來朝謁,太祖未出,入與褚相見於殿外。
太祖征荊州
P451
《蜀書六》
張飛:
先主背曹公依袁紹、劉表。表卒,曹公入荊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當陽之長阪。先主聞曹公卒至,棄妻子走,使飛將二十騎拒后。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
P786
《魏書十七》
樂進:
干堅守未下,會太祖自征之,乃拔。太祖征管承,軍淳于,遣進與李典擊之。承破走,逃入海島,海濱平,荊州未服,遣屯陽翟。后從平荊州,留屯襄陽,擊關羽、蘇非等,皆走之,南郡諸郡山谷蠻夷詣進降。
P434
《蜀書五》
諸葛亮:
先主至於夏口,亮曰:"事急矣,請奉命求救於孫將軍。"時權擁軍在柴桑,觀望成敗,亮說權曰:"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并爭天下。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讬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權曰:"茍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權勃然曰:"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后,安能抗此難乎?"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勢耳,非心服也。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敗於赤壁,引軍歸鄴。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P763
《吳書九》
周瑜:
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聞之皆恐。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讬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雖讬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間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江表傳曰:權拔刀斫前奏案曰:"諸將吏敢復有言當迎操者,與此案同!"及會罷之夜,瑜請見曰:"諸人徒見操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今以實校之,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表眾,亦極七八萬耳,尚懷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眾,眾數雖多,甚未足畏。得精兵五萬,自足制之,愿將軍勿慮。"權撫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文表諸人,各顧妻子,挾持私慮,深失所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贊孤也。五萬兵難卒合,已選三萬人,船糧戰具俱辦,卿與子敬、程公便在前發,孤當續發人眾,多載資糧,為卿后援。卿能辦之者誠快,邂逅不如意,便還就孤,孤當與孟德決之。"臣松之以為建計拒曹公,實始魯肅。于時周瑜使鄱陽,肅勸權呼瑜,瑜使鄱陽還,但與肅闇同,故能共成大勛。本傳直云,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瑜擺撥眾人之議,獨言抗拒之計,了不云肅先有謀,殆為攘肅之善也。】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江表傳載蓋書曰:"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曹公特見行人,密問之,口敕曰:"但恐汝詐耳。蓋若信實,當授爵賞,超於前后也。"】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江表傳曰:至戰日,蓋先取輕利艦十舫,載燥荻枯柴積其中,灌以魚膏,赤幔覆之,建旌旗龍幡於艦上。時東南風急,因以十艦最著前,中江舉帆,蓋舉火白諸校,使眾兵齊聲大叫曰:"降焉!"操軍人皆出營立觀。去北軍二里馀,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柴。瑜等率輕銳尋繼其后,雷鼓大進,北軍大壞,曹公退走。】
P1054
《吳書九》
魯肅:
? 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權起更衣,肅追於宇下,權知其意,執肅手曰:"卿欲何言?"肅對曰:"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愿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權嘆息曰:"此諸人持議,甚失孤望;今卿廓開大計,正與孤同,此天以卿賜我也。"
P1059—1060
《魏書一》
曹操:
將北征三郡烏丸,諸將皆曰:"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備,勸公行。夏五月,至無終。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疇請為鄉導,公從之。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馀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虜乃知之。尚、熙與蹋頓、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將數萬騎逆軍。八月,登白狼山,卒與虜遇,眾甚盛。公車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懼。公登高,望虜陳不整,乃縱兵擊之,使張遼為先鋒,虜眾大崩,斬蹋頓及名王已下,胡、漢降者二十馀萬口。遼東單于速仆丸及遼西、北平諸豪,棄其種人,與尚、熙奔遼東,眾尚有數千騎。初,遼東太守公孫康恃遠不服。及公破烏丸,或說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還,康即斬尚、熙及速仆丸等,傳其首。諸將或問:"公還而康斬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并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代郡烏丸行單于普富盧、上郡烏丸行單于那樓將其名王來賀。
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衛恒四體書勢序曰:上谷王次仲善隸書,始為楷法。至靈帝好書,世多能者。而師宜官為最,甚矜其能,每書,輒削焚其札。梁鵠乃益為版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札,鵠卒以攻書至選部尚書。於是公欲為洛陽令,鵠以為北部尉。鵠后依劉表。及荊州平,公募求鵠,鵠懼,自縛詣門,署軍假司馬,使在秘書,以【勤】勒書自效。公嘗懸著帳中,及以釘壁玩之,謂勝宜官。鵠字孟黃,安定人。魏宮殿題署,皆鵠書也。皇甫謐逸士傳曰:汝南王俊,字子文,少為范滂、許章所識,與南陽岑晊善。公之為布衣,特愛俊;俊亦稱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紹與弟術喪母,歸葬汝南,俊與公會之,會者三萬人。公於外密語俊曰:"天下將亂,為亂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濟天下,為百姓請命,不先誅此二子,亂今作矣。"俊曰:"如卿之言,濟天下者,舍卿復誰?"相對而笑。俊為人外靜而內明,不應州郡三府之命。公車徵,不到,避地居武陵,歸俊者一百馀家。帝之都許,復徵為尚書,又不就。劉表見紹強,陰與紹通,俊謂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興霸道,繼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釋近而就遠,如有一朝之急,遙望漠北之救,不亦難乎!"表不從。俊年六十四,以壽終于武陵,公聞而哀傷。及平荊州,自臨江迎喪,改葬于江陵,表為先賢也。】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備,至巴丘,遣張憙救合肥。權聞憙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山陽公載記曰: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孫盛異同評曰:按吳志,劉備先破公軍,然后權攻合肥,而此記云權先攻合肥,后有赤壁之事。二者不同,吳志為是。】
十四年春三月,軍至譙,作輕舟,治水軍。秋七月,自渦入淮,出肥水,軍合肥。辛未,令曰:"自頃已來,軍數征行,或遇疫氣,吏士死亡不歸,家室怨曠,百姓流離,而仁者豈樂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無基業不能自存者,縣官勿絕廩,長吏存恤撫循,以稱吾意。"置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十二月,軍還譙。
P23-24-25
《蜀書一》
劉璋:
璋聞曹公征荊州,已定漢中,遣河內陰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將軍,兄瑁平寇將軍。瑁狂疾物故。璋復遣別駕從事蜀郡張肅送叟兵三百人并雜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肅為廣漢太守。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會曹公軍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
《蜀書六》
趙云:
先主入蜀,云留荊州。
P791
《蜀書二》
劉備:
十二年,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漢晉春秋曰:曹公自柳城還,表謂備曰:"不用君言,故為失此大會。"備曰:"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會之來,豈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后者,則此未足為恨也。"】曹公南征表,會表卒,【英雄記曰:表病,上備領荊州刺史。魏書曰:表病篤,讬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并零落,我死之后,卿便攝荊州。"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臣松之以為表夫妻素愛琮,舍適立庶,情計久定,無緣臨終舉荊州以授備,此亦不然之言。】子琮代立,遣使請降。先主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聞之,遂將其眾去。過襄陽,諸葛亮說先主攻琮,荊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懼不能起。琮左右及荊州人多歸先主。比到當陽,眾十馀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馀里,別遣關羽乘船數百艘,使會江陵。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曹公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釋輜重,輕軍到襄陽。聞先主已過,曹公將精騎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十騎走,曹公大獲其人眾輜重。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得濟沔,遇表長子江夏太守琦眾萬馀人,與俱到夏口。先主遣諸葛亮自結於孫權,【江表傳曰:孫權遣魯肅吊劉表二子,并令與備相結。肅未至而曹公已濟漢津。肅故進前,與備相遇於當陽。因宣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臣】吳巨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使自結於東,崇連和之好,共濟世業,而云欲投【吳臣】吳巨,【臣】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豈足讬乎?"備大喜,進住鄂縣,即遣諸葛亮隨肅詣孫權,結同盟誓。】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與先主并力,【江表傳曰:備從魯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諸葛亮詣吳未還,備聞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瑜船,馳往白備,備曰:"何以知【之】非青徐軍邪?"吏對曰:"以船知之。"備遣人慰勞之。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備謂關羽、張飛曰:"彼欲致我,我今自結讬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單舸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備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已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備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差池在后,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系瑜,蓋為進退之計也。孫盛曰:劉備雄才,處必亡之地,告急於吳,而獲奔助,無緣復顧望江渚而懷后計。江表傳之言,當是吳人欲專美之辭。】與曹公戰於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與吳軍水陸并進,追到南郡,時又疾疫,北軍多死,曹公引歸。
P732—733
《魏書十》
賈詡: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荊州,欲順江東下。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太祖不從,軍遂無利。
P274
《吳書二》
孫權:
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馀船引退,士卒饑疫,死者大半。
P931
《吳書十》
黃蓋:
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P1072
《蜀書六》
關羽:
孫權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軍退歸。
P784
《吳書十》
程普:
樂安平定,代太史慈備海昬,與周瑜為左右督,破曹公於烏林,又進攻南郡,走曹仁。
P1071—1072
《吳書十》
甘寧:
后隨周瑜拒破曹公於烏林。
P1079
《吳書十》
周泰:
后與周瑜、程普拒曹公於赤壁,攻曹仁於南郡。荊州平定,將兵屯岑。
P1075
《吳書十七》
凌統:
權以統為承烈都尉,與周瑜等拒破曹公於烏林,遂攻曹仁,遷為校尉。
P1081
《吳書九》
呂蒙:
是歲,又與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於烏林,圍曹仁於南郡。
P1063
《魏書九》
曹仁:
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
P229
《吳書十一》
呂范:
曹公至赤壁,與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將軍,領彭澤太守,以彭澤、柴桑、歷陽為奉邑。劉備詣京見權,范密請留備。后遷平南將軍,屯柴桑。
P1093
本文地址://n85e38t.cn/chengyu/94770.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zhi)力于保(bao)護作者版權(qua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yin)無法(fa)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shi)與(yu)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quan)異議(yi)的(de),請(qing)聯系管理(li)員(yuan)(yuan),我們會(hui)立(li)即處理(li),本站部分文字與(yu)圖(tu)片資(zi)源來(lai)自(zi)于網絡,轉(zhuan)載(zai)是出于傳(chuan)遞更多信息之目(mu)的(de),若有來(lai)源標注錯誤(wu)或侵犯了您的(de)合法(fa)權(quan)益,請(qing)立(li)即通知我們(管理(li)員(yuan)(yuan)郵箱:),情(qing)況屬實,我們會(hui)第一(yi)時(shi)間予(yu)以刪除(chu),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葵花(hua)向日
下一(yi)篇: 拉東補(bu)西(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