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轉死溝渠 (zhuǎn sǐ gōu qú)
簡拼 : zsgq
近義詞 : 轉死溝壑、轉于溝壑
反義詞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成語結構 : 緊縮式
成語解釋 : 見“轉死溝壑”。
出處 : 《梁書·武帝紀上》:“征發閭左,以充繕筑。流離寒暑,繼以疫厲,轉死溝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烏鳶是厭。”
成語用法 : 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例子 :
產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1. 翻譯文言文 試譯如下:
上天任命陛下做神圣賢明的君主,驅趕天下的士人百姓讓他們戍守邊疆,保衛國家,士人百姓以死來為陛下效命不敢拒絕,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陛下能夠為他們做主,用(陛下的)政令平均(財產有無),使富人不能侵擾窮人,強者不能欺凌弱者的緣故啊。現在富人兼并百姓(的土地等產業),(他們的產業)甚至超過了王公貴族,窮人有的不能夠免于慘死街頭。陛下恐怕在君主的職責方面有什么缺失吧,(這樣陛下要)用什么來報答天下的士人百姓(甘心)為陛下效死(的恩德)呢?
【注釋】
1、毆:假借為“驅”。驅趕。2、封疆:亦作“封畺”。界域之標記;疆界。引申為邊疆。3、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4、疆:古同“強(強)”,強大。5、乃至:甚至。6、轉死溝壑:謂棄尸于山溝水渠。《墨子·兼愛下》:“然即敢問:今歲有癘疫,萬民多有勤苦凍餒,轉死溝壑中者,既已眾矣。”漢班彪《王命論》:“夫餓饉流隸,饑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襲,擔石之蓄,所愿不過一金,終于轉死溝壑。”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鹿獨戎馬之閑,轉死溝壑之際。”宋司馬光《乞罷條例司常平使疏》:“當是之時,民之羸者不轉死溝壑,壯者不聚為盜賊,將何之矣?”亦作“轉死溝渠”。《梁書·武帝紀上》:“征發閭左,以充繕筑。流離寒暑,繼以疫癘,轉死溝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烏鳶是厭。”7、無乃:亦作“無乃”。相當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測度的語氣。8、人主:人君,君主。9、闕:過錯;缺失。
2. 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什么意 原文: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譯文: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他是國家江山的衛士,為什么要殺他呢?
背景資料:《左傳·宣公十二年》上記載,荀林父由于在晉國初掌權力,手下并不服從領導,導致晉楚戰爭失敗。荀林父請求處自己以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士貞子為他求情時說了這番話。晉景公一想,勝敗乃兵家常事,況且失敗也并非荀林父一人所為,便讓荀林父官復原位,許其戴罪立功。
3. 文言文翻譯 這兩句話都來自史記,項羽本記,譯文的意思分別是:
1。所以,還不如讓秦、趙兩軍打下去。說到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鋒利的兵器沖殺敵軍,我宋義不如你;而坐在這里運用計謀,你可不如我。
2。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次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
歷史背景和故事梗概如下:秦朝末年,陳勝、吳廣率領的農民起義軍被秦大將章邯攻滅后,項梁和項羽便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仍稱楚懷王,繼續與秦軍作戰。項梁因作戰勝利而驕傲自滿,被秦軍打敗,死于軍中。
章邯打敗楚軍后,又去攻打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被章邯指派的王離、涉間的軍隊團團圍住。懷王對此很著急,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派他們率軍去救援趙國。懷王還將卿子冠軍的稱號授于宋義,命他統率其他各軍。
宋義把軍隊帶到安陽后,接連四十六天不進軍。項羽對他說:“如果秦軍已將趙王圍在巨鹿城里,我軍應迅速渡河,趕到那里來個里應外合,必定能大破秦軍。”
宋義搖搖頭說,說:“不行。牛虻固然能惹牛,但不能咬死虱子。如今秦軍攻趙,就是取勝了,也已經筋疲力盡,我軍可等它疲憊不堪時進兵;如若秦軍不能取勝,讓它膠著在那里,我軍可乘機西進把秦國攻下來。所以,還不如讓秦、趙兩軍打下去。說到穿著堅固的鎧甲、拿著鋒利的兵器沖殺敵軍,我宋義不如你;而坐在這里運用計謀,你可不如我。”通令全軍:“兇猛如虎,違逆如羊,貪婪如狼,倔強不聽指揮的,一律斬殺。”又派兒子宋襄去齊國為相,親自送到無鹽,置備酒筵,大會賓客。當時天氣寒冷,下著大雨,士卒一個個又冷又餓。項羽對將士說:“我們大家是想齊心合力攻打秦軍,他卻久久停留不向前進。如今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將士們吃的是芋艿摻豆子,軍中沒有存糧,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不率領部隊渡河去從趙國取得糧食,跟趙合力攻秦,卻說‘利用秦軍的疲憊’。憑著秦國那樣強大去攻打剛剛建起的趙國,那形勢必定是秦國攻占趙國。趙國被攻占,秦國就更加強大,到那時,還談得上什么利用秦國的疲憊?再說,我們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懷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內全部兵卒糧餉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就在此一舉了。可是上將軍不體恤士卒,卻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次不是國家真正的賢良之臣。”項羽早晨去參見上將軍宋義,就在軍帳中,斬下了他的頭,出來向軍中發令說:“宋義和齊國同謀反楚,楚王密令我處死他。”這時候,將領們都畏服項羽,沒有誰敢抗拒,都說:“首先把楚國扶立起來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又是將軍誅滅了叛亂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項羽為代理上將軍。項羽派人去追趕宋義的兒子,追到齊國境內,把他殺了。項羽又派桓楚去向懷王報告。楚懷王無奈,讓項羽作了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都歸屬項羽。
4. 文言文翻譯 張孟談既國趙宗,廣封疆,發五百,乃稱簡之途以告襄子曰:“昔者,前國地君之御有之曰:‘五百之所以致天下者,約兩主勢能制臣,無令臣能制主。
故貴為列侯者,不令在相位,自將軍以上,不為近大夫。’今臣之名顯而身尊,權重而眾服,臣愿捐功名去權勢以離眾。”
襄子恨然曰:“何哉?吾聞輔主者名顯,功大者身尊,任國者權重,信忠在己而眾服焉。此先圣之所以集國家,安社稷乎!子何為然?”張孟談對曰:“君之所言,成功之美也。
臣之所謂,持國之道也。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君若弗圖,則臣力不足。”
愴然有決色。襄子去之。
臥三日,使人謂之曰:“晉陽之政,臣下不使者何如?”對曰:“死僇。”張孟談曰:“左司馬見使于國家,安社稷,不避其死,以成其忠,君其行之。”
君曰:“子從事。”乃許之。
張孟談便厚以便名,納地釋事以去權尊,而耕于負親之丘。故曰,賢人之行,明主之政也。
耕三年,韓、魏、齊、燕負親以謀趙,襄子往見張孟談而告之曰:“西歐者知失之地,趙氏分則多十城,復來,而今諸侯孰謀我,為之奈何?”張孟談曰:“君其負劍而御臣以之國,舍臣于廟,授吏大夫,臣試計之。”君曰:“諾。”
張孟談乃行,其妻之楚,長子之韓,次子之魏,少子之齊。四國疑而謀敗。
5. 文言文翻譯 沈眾 袁泌 劉仲威 陸山才 王質 韋載 族弟翙 沈眾,字仲師,吳興武康人也。
祖約,梁特進。父旋,梁給事黃門侍郎。
眾好學,頗有文詞,起家梁鎮衛南平王法曹參軍、太子舍人。是時,梁武帝制《千字詩》,眾為之注解。
與陳郡謝景同時召見于文德殿,帝令眾為《竹賦》,賦成,奏,帝善之,手敕答曰:“卿文體翩翩,可謂無忝爾祖。”當陽公蕭大心為郢州刺史,以 眾為限內記室參軍。
尋除鎮南湘東王記室參軍。遷太子中舍人,兼散騎常侍。
聘魏, 還,遷驃騎廬陵王諮議參軍,舍人如故。 侯景之亂,眾表于梁武,稱家代所隸故義部曲,并在吳興,求還召募以討賊, 梁武許之。
及景圍臺城,眾率宗族及義附五千馀人,入援京邑,頓于小航,對賊東 府置陣,軍容甚整,景深憚之。梁武于城內遙授眾為太子右衛率。
京城陷,眾降于 景。景平,西上荊州,元帝以為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
尋遷司徒左長史。江陵 陷,為西魏所虜,尋而逃還,敬帝承制授御史中丞。
紹泰元年,除侍中,遷左民尚 書。高祖受命,遷中書令,中正如故。
高祖以眾州里知名,甚敬重之,賞賜優渥, 超于時輩。 眾性吝嗇,內治產業,財帛以億計,無所分遺。
其自奉養甚薄,每于朝會之中, 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屨。永定二年,兼起部尚書,監起太極殿。
恒服布袍芒屩,以 麻繩為帶,又攜干魚蔬菜飯獨啖之,朝士共誚其所為。眾性狷急,于是忿恨,遂歷 詆公卿,非毀朝廷。
高祖大怒,以眾素有令望,不欲顯誅之,后因其休假還武康, 遂于吳中賜死,時年五十六。 袁泌,字文洋,左光祿大夫敬之弟也。
清正有干局,容體魁岸,志行修謹。釋 褐員外散騎侍郎,歷諸王府佐。
侯景之亂,泌欲求為將。是時泌兄君正為吳郡太守,梁簡文板泌為東宮領直, 令往吳中召募士卒。
及景圍臺城,泌率所領赴援。京城陷,退保東陽,景使兵追之, 乃自會稽東嶺出湓城,依于鄱陽嗣王蕭范。
范卒,泌乃降景。 景平,王僧辯表泌為富春太守,兼丹陽尹。
貞陽侯僣位,以泌為侍中,奉使于 齊。高祖受禪,王琳據有上流,泌自齊從梁永嘉王蕭莊達琳所。
及莊僣立,以泌為 侍中、丞相長史。天嘉二年,泌與琳輔莊至于柵口,琳軍敗,眾皆奔散,唯泌獨乘 輕舟送莊達于北境,屬莊于御史中丞劉仲威,令共入齊,然后拜辭而歸,詣闕請罪, 文帝深義之。
尋授寧遠始興王府法曹參軍,轉諮議參軍,除通直散騎常侍,兼侍中,領豫州 大中正。聘于周,使還,授散騎常侍,御史中丞,其中正如故。
高宗入輔,以泌為 云旗將軍、司徒左長史。光大元年卒,年五十八。
臨終戒其子蔓華曰:“吾于朝廷 素無功績,瞑目之后,斂手足旋葬,無得輒受贈謚。”其子述泌遺意,表請之,朝 廷不許,贈金紫光祿大夫,謚曰質。
劉仲威,南陽涅陽人也。祖虬,齊世以國子博士征,不就。
父之遲,荊州治中 從事史。仲威少有志氣,頗涉文史。
梁丞圣中為中書侍郎。蕭莊偽署御史中丞,隨 莊入齊,終于鄴中。
仲威從弟廣德,亦好學,負才任氣。父之亨,梁安西湘東王長史、南郡太守。
廣德承圣中以軍功官至給事黃門侍郎、湘東太守。荊州陷后,依于王琳。
琳平,文 帝以廣德為寧遠始興王府限外記室參軍,仍領其舊兵。尋為太尉侯瑱湘州府司馬, 歷樂山、豫章二郡太守,新安內史。
光大中,假節、員外散騎常侍、云旗將軍、河 東太守。太建元年卒于郡,時年四十三,贈左衛將軍。
陸山才,字孔章,吳郡吳人也。祖翁寶,梁尚書水部郎。
父泛,散騎常侍。山 才少倜儻,好尚文史,范陽張纘,纘弟綰,并欽重之。
起家王國常侍,遷外兵參軍。 尋以父疾,東歸侍養。
承圣元年,王僧辯授山才儀同府西曹掾。高祖誅僧辯,山才 奔會稽依張彪。
彪敗,乃歸高祖。 紹泰中,都督周文育出鎮南豫州,不知書疏,乃以山才為長史,政事悉以委之。
文育南討,克蕭勃,擒歐陽頠,計畫多出山才。及文育西征王琳,留山才監江州事, 仍鎮豫章。
文育與侯安都于沌口敗績,余孝頃自新林來寇豫章,山才收合馀眾,依 于周迪。擒余孝頃、李孝欽等,遣山才自都陽之樂安嶺東道送于京師。
除中書侍郎。 復由樂安嶺綏撫南川諸郡。
文育重鎮豫章金口,山才復為貞威將軍、鎮南長史、豫章太守。文育為熊曇朗 所害,曇朗囚山才等,送于王琳。
未至,而侯安都敗琳將常眾愛于宮亭湖,由是山 才獲反,除貞威將軍、新安太守。為王琳未平,留鎮富陽,以捍東道。
入為員外散 騎常侍,遷宣惠始興王長史,行東揚州事。 侯安都討留異,山才率王府之眾從焉。
異平,除明威將軍、東陽太守。入為鎮 東始興王長史,帶會稽郡丞,行東揚州事。
未拜,改授散騎常侍,兼度支尚書,滿 歲為真。 高宗南征周迪,以山才為軍司。
迪平,復職。余孝頃自海道襲晉安,山才又以 本官之會稽,指授方略。
還朝,坐侍宴與蔡景歷言語過差,為有司所奏,免官。尋 授散騎常侍,遷云旗將軍、西陽武昌二郡太守。
天康元年卒,時年五十八。贈右衛 將軍,謚曰簡子。
王質,字子貞,右光祿大夫通之弟也。少慷慨,涉獵書史。
梁世以武帝甥封甲 口亭侯,補國子《周易》生,射策高第。起家秘書郎、太子舍人、尚書殿中郎。
遭 母憂,居喪以孝聞。服闋,除太子洗馬、東宮領直。
1. 是社稷之臣也 出自那篇文言文 季氏將伐顓臾
原文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季氏將有事于顓(zhuān)臾(yú)。” 孔子曰:“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xiàng)矣?且爾言過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龜玉毀于櫝(dú)中,是誰之過與?” 冉有曰:“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干戈于邦內。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1]
2. 翻譯文言文 試譯如下:
上天任命陛下做神圣賢明的君主,驅趕天下的士人百姓讓他們戍守邊疆,保衛國家,士人百姓以死來為陛下效命不敢拒絕,為什么呢?(這是)因為陛下能夠為他們做主,用(陛下的)政令平均(財產有無),使富人不能侵擾窮人,強者不能欺凌弱者的緣故啊。現在富人兼并百姓(的土地等產業),(他們的產業)甚至超過了王公貴族,窮人有的不能夠免于慘死街頭。陛下恐怕在君主的職責方面有什么缺失吧,(這樣陛下要)用什么來報答天下的士人百姓(甘心)為陛下效死(的恩德)呢?
【注釋】
1、毆:假借為“驅”。驅趕。2、封疆:亦作“封畺”。界域之標記;疆界。引申為邊疆。3、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4、疆:古同“強(強)”,強大。5、乃至:甚至。6、轉死溝壑:謂棄尸于山溝水渠。《墨子·兼愛下》:“然即敢問:今歲有癘疫,萬民多有勤苦凍餒,轉死溝壑中者,既已眾矣。”漢班彪《王命論》:“夫餓饉流隸,饑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襲,擔石之蓄,所愿不過一金,終于轉死溝壑。”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鹿獨戎馬之閑,轉死溝壑之際。”宋司馬光《乞罷條例司常平使疏》:“當是之時,民之羸者不轉死溝壑,壯者不聚為盜賊,將何之矣?”亦作“轉死溝渠”。《梁書·武帝紀上》:“征發閭左,以充繕筑。流離寒暑,繼以疫癘,轉死溝渠,曾莫收恤,朽肉枯骸,烏鳶是厭。”7、無乃:亦作“無乃”。相當于“莫非”“恐怕是”,表示委婉測度的語氣。8、人主:人君,君主。9、闕:過錯;缺失。
3. 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什么意 意思是荀林父侍奉君王,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報效君主,辭官隱退時就反省自己以彌補過失。他是國家江山的衛士,為什么要殺他呢?
出自——春秋戰國左丘明《左傳·宣公十二年》。
原文: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若之何殺之。
《左傳·宣公十二年》上記載,荀林父由于在晉國初掌權力,手下并不服從領導,導致晉楚戰爭失敗。荀林父請求處自己以死罪。晉景公打算答應,士貞子為他求情時說了這番話。晉景公一想,勝敗乃兵家常事,況且失敗也并非荀林父一人所為,便讓荀林父官復原位,許其戴罪立功。
擴展資料:
作者簡介
左丘明,生卒年不詳,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關于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于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
一說復姓左丘,名明;一說單姓左,名丘明,但史載,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孫丘(邱)氏較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東周春秋末期魯國都君莊(今山東省肥城市石橫鎮東衡魚村)人。春秋末期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散文家、軍事家。與孔子同時或者比孔子年齡略長些。
曾任魯國史官,為解析《春秋》而作《左傳》(又稱《左氏春秋》),又作《國語》,作《國語》時已雙目失明,兩書記錄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價值的原始資料。
由于史料詳實,文筆生動,引起了古今中外學者的愛好和研討。被譽為“文宗史圣”、“經臣史祖”,孔子、司馬遷均尊左丘明為“君子”。歷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經師;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賢。 山東肥城建有丘明中學以紀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本文地址://n85e38t.cn/chengyu/110483.html,轉載請注明來源.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轉死溝壑
下一篇: 轉彎磨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