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起,我喝起茶來,每當抓一把翠綠的茶葉,放入透明清亮的玻璃杯中,再沖入開水,茶葉在翻滾一陣后,就泛出新綠來,坐在辦公桌前,一邊處理公務,一邊漫不經心地喝一口,心中的滋潤自不待言!
記得,我剛參加工作時,我的一位老師就飲茶。他叫李龍生,是一位走南闖北的老藝人,他曾給著名京劇武生蓋叫天打過下手。那些年,大家都窮,每月就二十幾元錢的工資,而李龍生先生月工資八十元,算是高工資了。他先后三次受聘于桐城黃梅戲劇團擔任武功教師,在這個翰墨文華的小城,提起他來,當時是無人不曉。李龍生十分喜歡喝桐城小花茶,而那時,茶農只是零星地在房前屋后種一點茶樹,炒制出的小花茶,偷偷拿到街上去賣。茶葉制作工藝傳統,但貨真價實,二元錢就可買一斤上好的龍眠春翠了。李龍生先生喝茶是用一把紫砂壺,茶漬浸潤的茶壺,黑中泛著殷紅,那根系著壺蓋的繩索也黑中發亮,有著膩膩的感覺。
打開壺蓋,壺內結了黑森森的茶垢,再加上先生用嘴直接在壺嘴上飲茶,壺里發出呼嚕嚕的聲音,每次都讓我十分神往。先生說,茶能提神。無論是清晨太陽尚未升起,還是晚上演出,他都捧著茶壺,往練功場上或舞臺旁邊一坐,喝上兩口,便神采奕奕了。"文革"時沒有人才的概念,凡有真才實學的都是"反動權威",李龍生是舊藝人,夾著尾巴做人,處事不事張揚,確實是他處渦流而不翻船的本事。當時還有一位老藝人,本事沒他大,十分嫉妒他,時不時就制造一點麻煩。每逢這時,我總看到他捧著那把紫砂壺,神態平靜地喝著小花茶,既不爭辯,也不憤懣,依然耐心地指導學員們練功。老先生最后一次離開劇團,回江蘇老家時,淚眼如斷線的珠子,他說,到哪都會想到桐城,想到有蘭草香的小花茶。他說,桐城小花茶有許多特有的品質,香味如蘭,不甚制作,原汁原味,青翠入眼,他說他那把茶壺泡了二十多年的龍眠春翠,打開壺蓋都能嗅到春天的氣息!而我也感慨萬端,先生的人品,不也如那把質樸的茶壺嗎?外表圓潤,不露棱角,而腹中深藏著許多令人驚嘆的技藝,卻又不事張揚,一切都順著壺嘴,潺潺地流出,在默默中培養出許多優秀演員啊!
第二位令我神往的喝茶之人,是一位曾當過我領導的老干部。他叫徐基福,那時,他很年輕,戴一副眼鏡,穿著藍色的大衣,其風度如喬冠華,其口才,十分讓人欽佩!他喝茶是用一只裝止咳糖漿的玻璃瓶,那玻璃瓶洗得十分潔凈,一把綠茶,泡在開水中,就如同泡開了一個春天!茶葉綠得純凈,綠得眩目,一芽芽似雀舌一般的小花茶,直立瓶中,如勃然向上的綠絳原野,又像初春的山林,萌動著一片山間云霧。那杯茶,總是讓我側目再三,不忍移開,總覺得那是觀賞的,不是飲用的。
逢這時,那位領導總會論一番茶經,談一些茶道,寫過一本《茶經》的古人陸羽,就這樣讓我熟知了。他喝茶,是先嗅一嗅,你看他嗅茶的神態,就能感知他是多么地愛茶!他最初輕抿一口,人似凝固了,接著輕輕吹開云霧,再輕輕地喝著、品味著,一杯茶的優劣,都會在他這樣的舉動中得出結論。那位領導學歷不高,可一部《紅樓夢》卻鉆得很熟,其中情節和人物,經他娓娓道來,儼然一位紅學家在給你講課。他就在《紅樓夢》里,考據出茶的醫用價值,如,可消炎,可明目,提神,卻積食等,茶葉于他,總能說出許多典故來。然而,他學會喝茶則是和他的命運有關的。"文革"時,老干部靠邊,挨批挨斗,他也在其中。在痛苦中,家鄉的親戚常給他寄一些粗茶。他就泡上一杯,找一本《毛澤東選集》或馬列著作,天天讀著,不承想,既學會了喝茶,也學會了善辯善言的口才,后來平反,他竟調到黨校當起了馬列教員!逢他講課,只見他旁征博引,口若懸河,聽的人鴉雀無聲。看他喝茶,實際上我總是看到他喝茶時的境界,于豁達中,折射出老一代人逆境中的不屈不撓;于閑靜中,又有幾分情趣,在茶與煙的伴隨下,他多了幾分自信!
一壺綠茶,漾動著,彌散著,是春意的駐足與昭然,更是一種境界。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一切都像快餐,但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泡上一壺綠茶舒展一下心境,在品茗中看看窗外的美景……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432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餅由來茶味苦盡甘來
下一篇: 喝茶減肥知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