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四面環山,九曲剡溪橫貫其中,佳山秀水,風景幽麗。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茶園多分布在海拔300到500米的丘陵山區,土壤肥沃,常年云霧繚繞,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十分適宜茶樹生長。
產茶歷史悠久
嵊州早在漢代就有種茶、采茶、飲茶的習俗,晉代已甚流行;唐朝茶圣陸羽、高僧皎然等為嵊州留下了寶貴的茶經和豐富的茶文化;宋朝在嵊州設立了茶葉貿易的官方管理機構“茶事官置司”;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葉進貢朝廷。清代至民國,嵊州茶葉開始出口歐美及非洲國家。清末,“泉崗輝白”成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當代茶圣吳覺農在嵊州三界創辦了浙江省茶葉改良場。所有這些為越鄉龍井發展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創建越鄉品牌
面對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悠久的茶葉生產歷史,1998年嵊州市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越劇之鄉”文化品牌為龍井茶定名,注冊了富有文化內涵的“越鄉”龍井商標,并作為全市龍井茶公共品牌。經過10多年的發展,越鄉龍井因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澤翠綠嫩黃,內質香氣馨郁,滋味醇和,經久耐泡,深受茶葉專家和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先后獲浙江名牌、浙江省著名商標等榮譽,30多次獲國際國內名茶評比金獎。2009年,在第二屆浙江省十大名茶評選中,昂首入選并名列榜首。
越鄉龍井·培育篇
推廣良種制定標準
為培育越鄉龍井品牌,大力推進茶樹良種化建設,全市累計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9.5萬畝,已建成的位于崇仁鎮的省級現代茶葉示范區成為全省名茶高產高效的典型,3次被評為“浙江省茶樹良種化先進縣”。為確保越鄉龍井品質,嵊州市相繼制訂了《越鄉龍井》省級地方標準、《無公害茶葉》地方標準、《無公害茶生產技術規程》,實現了茶葉種植、加工的標準化、無公害化。目前全市無公害茶基地已占茶園總面積的80%。
提高技藝推介品牌
為打響越鄉龍井品牌,市政府出資2300多萬元,開展了提高越鄉龍井炒制技藝暨品牌推介系列活動。自1998年以來,嵊州市已連續舉辦了12屆越鄉龍井炒制大賽,還與省級部門聯辦2屆扁形名茶炒制大賽和1屆機制龍井茶大賽,共有900多名炒制高手參賽,近百人獲獎,通過獲獎選手的傳幫帶作用,共培養了1萬余名炒茶能手,使炒制質量得到整體提高,2008年名茶產值是2004年名茶產值的146%。2004年,越鄉龍井炒茶王參加中法國際茶文化節,為近萬名外國友人作了龍井茶炒制表演,為開拓歐洲市場贏得先機。
構建網絡拓展市場
為拓展越鄉龍井銷售市場,嵊州市十分重視茶葉市場網絡建設,先后建立了15個產地名茶市場和28個茶青市場;去年3月,嵊州(中國)茶葉城一期投入使用,實現中心市場的升級換代,成為全國龍井茶的主要集散地;在29個省(市)開設直銷窗口1000多家、越鄉龍井專賣店72家;在家樂福等大型超市設立專柜120家。其中山東市場有直銷窗口600多家,越鄉龍井專賣店28家,年銷售龍井茶2500多噸,占到山東市場龍井茶銷售量的42%。已在法國等國家設立3家辦事處,形成了由茶青市場、產地市場、中心市場、國內市場、國際市場相配套的“五市聯動”銷售網絡。
越鄉龍井·壯大篇
不斷加快標準化生產
為加快越鄉龍井品牌建設,全市建立了越鄉龍井質量標準體系、檢測體系和產品質量監督體系。有6家企業獲得ISO9001、HACCP等質量體系認證,14家通過QS認證,11個產品獲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7個產品通過有機食品認證,4個基地獲得IMO國際認證。
切實改善茶葉加工環境
為優化越鄉龍井加工環境,到2008年底,共投入1800多萬元,優化改造初制茶廠172家,創建省級示范茶廠3家,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區62家,突破了名茶生產組織化程度低、清潔化加工難的瓶頸,為推進全省茶廠優化改造和名茶產業升級提供可以實踐的有效模式和途徑,走在全省前列并在全省推廣,并兩次被評為“省初制茶廠優化改造先進縣”。
全面加強品牌化管理
為使“越鄉”成為嵊州市龍井茶的集群品牌,2008年市政府出資150萬元收購“越鄉”商標,對全市龍井茶品牌進行整合,成立了越鄉名茶協會和品牌管理辦公室,制訂了《越鄉名茶協會章程》、《越鄉商標管理辦法》、《越鄉龍井包裝管理辦法》、《越鄉龍井包裝印刷合同》等制度,采用“越鄉+企業商標”形式運作,實行品牌、標準、包裝、標識、宣傳、監管“六統一”的行業管理。
越鄉龍井·提升篇
越鄉龍井在經受市場考驗中獲得客戶好評,顯示出強勁活力。嵊州人在專注地做好茶葉品質的同時,正專注地做好著越鄉龍井的品牌。從2009年起,全面實施“品質提升、品牌鑄造、龍頭帶動、文化傳承”等四大工程,目的就是將越鄉龍井品牌打得更響,真正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大產業,推進嵊州從“茶葉大市”向“茶葉強市”邁進。
品質提升工程發展無性系良種茶園5.3萬畝,建成名茶加工集聚區100個,省級示范茶廠10家,新增通過QS認證企業40家。
品牌鑄造工程開設越鄉龍井專賣店300家,打進1000家超市,開拓國際市場,健全“越鄉龍井”營銷網絡。
龍頭帶動工程培育3-5家國家級、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擴建嵊州(中國)茶葉城;培育5-10家省級示范合作社,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聯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緊密型產業鏈。
文化傳承工程作為中國茶道的發源地,通過舉辦茶文化節、茶藝茶道表演等活動,充分發揮深厚的茶文化歷史底蘊,同時整合資源,籌劃集觀光、采茶、制茶、品茶于一體的特色休閑旅游,進一步培育嵊州茶業新的增長點。
中國名茶:
中國十大名茶——西湖龍井:
西湖龍井,居中國名茶之冠。產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周圍的群山之中。多少年來,杭州不僅以美麗的西湖聞名于世界,也以西湖龍井茶譽滿全球。西湖群山產茶已有千百年的歷史,在唐代時就享有盛名,但形成扁形的龍井茶,大約還是近百年的事。相傳,乾隆皇帝巡視杭州時,曾在龍井茶區的天竺作詩一首,詩名為《觀采茶作歌》。
西湖龍井茶向以“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以西湖龍井茶為最。龍井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勻齊、色澤綠中顯黃。沖泡后,香氣清高持久,香馥若蘭;湯色杏綠,清澈明亮,葉底嫩綠,勻齊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飲茶湯,沁人心脾,齒間流芳,回味無窮。
龍井茶區分布在西湖湖畔的秀山峻嶺之上。這里傍湖依山,氣候溫和,常年云霧繚繞,雨量充沛,加上土壤結構疏松、上質肥沃,茶樹根深葉茂,常年瑩綠。從垂柳吐芽,至層林盡染,茶芽不斷萌發,清明前所采茶芽,稱為明前茶。炒一斤明前茶需七八萬芽頭,屬龍井茶之極品。龍井茶的外形和內質是和其加工手法密切相聯的。
過去,都采用七星柴灶炒制龍井茶,掌火十分講究,素有“七分灶火,三分炒”之說法。現在,一般采用電鍋,既清潔衛生,又容易控制鍋溫,保證茶葉質量。炒制時,分“青鍋”、“燴禍”兩個工序,炒制手法很復雜,一般有抖、帶、甩、挺、拓、扣、抓、壓、磨、擠等十大手法,炒制時,依鮮葉質量高低和鍋中茶坯的成型程度,不時地改換手法,因勢利炒而成。
中國十大名茶——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茶產于安徽省太平縣以南,歙縣以北的黃山。黃山是我國景色奇絕的自然風景區。那里常年云霧彌漫,云多時能籠罩全山區,山峰露出云上,像是若干島嶼,故稱云海。黃山的松或倒懸,或愜臥,樹形奇特。黃山的巖峰都是由奇、險、深幽的山巖聚集而成。
云、松、石的統一,構成了神秘莫測的黃山風景區,這也給黃山毛峰茶蒙上了種種神秘的色彩。黃山毛峰茶園就分布在云谷寺、松谷庵、吊橋庵、慈光閣以及海拔1200米的半山寺周圍,在高山的山塢深谷中,坡度達30一50度。這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上層深厚,空氣濕度大,日照時間短。在這特殊條件下,茶樹天天沉浸在云蒸霞蔚之中,因此茶芽格外肥壯,柔軟細嫩,葉片肥厚,經久耐泡,香氣馥郁,滋味醇甜,成為茶中的上品。
黃山毛峰茶起源于清代光緒年間,而黃山茶葉在300年前就相當著名了。黃山茶的采制相當精細,認清明到立夏為采摘期,采回來的芽頭和鮮葉還要進行選剔,剔去其中較老的葉、莖,使芽勻齊一致。在制作方面,要根據芽葉質量,控制殺青溫度,不致產生紅梗、紅葉和殺青不勻不透的現象;火溫要先高后低,逐漸下降,葉片著溫均勻,理化變化一致。每當制茶季節,臨近茶廠就聞到陣陣清香。黃山毛峰的品質特征是:外形細扁稍卷曲,狀如雀舌披銀毫,湯色清澈帶杏黃,香氣持久似白蘭。
中國十大名茶——洞庭碧螺春: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洞庭碧螺春茶產于江蘇省吳縣太湖洞庭山。相傳,洞庭東山的碧螺春峰,石壁長出幾株野茶。當地的老百姓每年茶季持筐采摘,以作自飲。有一年,茶樹長得特別茂盛,人們爭相采摘,竹筐裝不下,只好放在懷中,茶受到懷中熱氣熏蒸,奇異香氣忽發,采茶人驚呼:“嚇煞人香”,此茶由此得名。有一次,清朝康熙皇帝游覽太湖,巡撫宋公進“嚇煞人香”茶,康熙品嘗后覺香味俱佳,但覺名稱不雅,遂題名“碧螺春”。
太湖遼闊,碧水蕩漾,煙波浩渺。洞庭山位于太湖之濱,東山是猶如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西山是相隔幾公里、屹立湖中的島嶼,西山氣候溫和,冬暖夏涼,空氣清新,云霧彌漫,是茶樹生長得天獨厚的環境,加之采摘精細,做工考究,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品質特點。碧螺春茶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披茸毛,色澤碧綠。沖泡后,味鮮生津,清香芬芳,湯綠水澈,葉底細勻嫩。尤其是高級碧螺春,可以先沖水后放茶,茶葉依然徐徐下沉,展葉放香,這是茶葉芽頭壯實的表現,也是其他茶所不能比擬的。因此,民間有這樣的說法:碧螺春是“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一嫩(指芽葉)三鮮(指色、香、味)自古少”。
碧螺春茶從春分開采,至谷雨結束,采摘的茶葉為一芽一葉,對采摘下來的芽葉還要進行揀剔,去除魚葉、老葉和過長的莖梗。一般是清晨采摘,中午前后揀剔質量不好的茶片,下午至晚上炒茶。目前大多仍采用手工方法炒制,其工藝過程是:殺青——炒揉——搓團焙干。三個工序在同一鍋內一氣呵成。炒制特點是炒揉并舉,關鍵在提毫,即搓團焙干工序。
洞庭碧螺春茶風格獨具,馳名中外,常用之招待外賓或作高級禮品,它不僅暢銷于國內市場,還外銷至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等國。
中國十大名茶——安溪鐵觀音:
屬青茶類,是我國著名烏龍茶之一。安溪鐵觀音茶產于福建省安溪縣。安溪鐵觀音茶歷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稱。據載,安溪鐵觀音茶起源干清雍正年問(1725一1735年)。安溪縣境內多山,氣候溫暖,雨量充足,茶樹生長茂盛,茶樹品種繁多,姹紫嫣紅,冠絕全國。
安溪鐵觀音茶,一年可采四期茶,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制茶品質以春茶為最佳。采茶日之氣候以晴天有北風天氣為好,所采制茶的品質最好。因此,當地采茶多在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3時前進行。鐵觀音的制作工序與一般烏龍茶的制法基本相同,但搖青轉數較多,涼青時間較短。一般在傍晚前曬青,通宵搖青、涼青,次日晨完成發酵,再經炒揉烘焙,歷時一晝夜。其制作工序分為曬青、搖青、涼青、殺青、切揉、初烘、包揉、復烘、烘干9道工序。
品質優異的安溪鐵觀音茶條索肥壯緊結,質重如鐵,芙蓉沙綠明顯,青蒂綠,紅點明,甜花香高,甜醇厚鮮爽,具有獨特的品味,回味香甜濃郁,沖泡7次仍有余香;湯色金黃,葉底肥厚柔軟,艷亮均勻,葉緣紅點,青心紅鑲邊。歷次參加國內外博覽會都獨占魁首,多次獲獎,享有盛譽。
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
我國著名黃茶之一。君山茶,始干唐代,清代納入貢茶。君山,為湖南岳陽縣洞庭湖中島嶼。島上土壤肥沃,多為砂質土壤,年平均溫度16~17度,年降雨量為1340毫米左右,相對濕度較大。春夏季湖水蒸發,云霧彌漫,島上樹木叢生,自然環境適宜茶樹生長,山地遍布茶園。
清代,君山茶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納為貢茶,素稱“貢尖”。君山銀針茶香氣清高,味醇甘爽,湯黃澄高,芽壯多毫,條真勻齊,著淡黃色茸毫。沖泡后,芽豎懸湯中沖升水面,徐徐下沉,再升再沉,三起三落,蔚成趣觀。
君山銀針茶于清明前三四天開采,以春茶首輪嫩芽制作,且須選肥壯、多毫、長25~30毫米的嫩芽,經揀選后,以大小勻齊的壯芽制作銀針。制作工序分殺青、攤涼、初烘、復攤涼、初包、復烘、再包、焙干等8道工序。
中國十大名茶——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是在云南大葉茶基礎上培育出的一個新茶種。普洱茶亦稱滇青茶,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此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它是用攸樂、萍登、倚幫等11個縣的茶葉,在普洱縣加工成而得名。
普洱茶的產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采摘期從3月開始,可以連續采至11月。在生產習慣上,劃分為春、夏、秋茶三期。采茶的標準為二三葉。其制作方法為亞發酵青茶制法,經殺青、初揉、初堆發酵、復揉、再堆發酵、初干、再揉、烘干8道工序。
在古代,普洱茶是作為藥用的。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銳持久,帶有云南大葉茶種特性的獨特香型,滋味濃強富于刺激性;耐泡,經五六次沖泡仍持有香味,湯橙黃濃厚,芽壯葉厚,葉色黃綠間有紅斑紅莖葉,條形粗壯結實,白毫密布。
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中國十大名茶——廬山云霧:
中國著名綠茶之一。巍峨峻奇的廬山,自古就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稱。廬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山從平地起,飛峙江湖邊,北臨長江,甫對鄱陽湖,主峰高聳入云,海拔1543米。
山峰多斷崖陡壁,峽谷深幽,縱橫交錯,云霧漫山間,變幻莫測,春夏之交,常見白云繞山。有時淡云飄渺似薄紗籠罩山峰,有時一陣云流順陡峭山峰直瀉千米,傾注深谷,這一壯麗景觀即著稱之廬山“瀑布云”。蘊云蓄霧,給廬山平添了許多神奇的景色,且以云霧作為茶葉之命名。
據載,廬山種茶始于晉朝。唐朝時,文人雅士一度云集廬山,廬山茶葉生產有所發展。相傳著名詩人白居易曾在廬山香爐峰下結茅為屋,開辟園圃種茶種藥。宋朝時,廬山茶被列為“貢茶”。廬山云霧茶色澤翠綠,香如幽蘭,昧濃醇鮮爽,芽葉肥嫩顯白亮。
廬山云霧茶不僅具有理想的生長環境以及優良的茶樹品種,還具有精湛的采制技術。在清明前后,隨海拔增高,鮮葉開采朔相應延遲到“五一”節前后,以一芽一葉為標準。采回茶片后,薄攤于陰涼通風處,保持鮮葉純凈。然后,經過殺青、抖散、揉捻等九道工序才制成成品。
由于廬山云霧茶品質優良,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現在,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銷往日本、德國、韓國、美國、英國等國,尤其是隨著廬山旅游業的發展,廬山云霧茶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凡到廬山的中外游客,都買些廬山云霧茶,以便饋贈親友。1959年,朱德同志到廬山品嘗此茶時,欣然作詩稱頌:“廬山云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
中國十大名茶——凍頂烏龍:
凍頂茶,被譽為臺灣茶中之圣。產于臺灣省南投鹿谷鄉。它的鮮葉,采自青心烏龍品種的茶樹上,故又名〔凍頂烏龍〕。凍頂為山名,烏龍為品種名。但按其發酵程度,屬于輕度半發酵茶,制法則與包種茶相似,應歸屬于包種茶類。
文山包種和凍頂烏龍,系為姊妹茶。凍頂茶品質優異,在臺灣茶市場上居于領先地位。其上選品外觀色澤呈墨綠鮮艷,并帶有青蛙皮般的灰白點,條索緊結彎曲,乾茶具有強烈的芳香;沖泡后,湯色略呈柳橙黃色,有明顯清香,近似桂花香,湯味醇厚甘潤,喉韻回甘強。葉底邊緣有紅邊,葉中部呈淡綠色。
中國十大名茶——祁紅:
在紅遍全球的紅中,祁紅獨樹一幟,百年不衰,以其高香形秀著稱,博得國際市場的經久稱機,奉為茶之佼佼者。祁紅,是祁門紅茶的簡稱。為工夫紅茶中的珍品,一九一五年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牌獎章,創制一百多年來,一直保持著優異的品質風格,蜚聲中外。祁紅生產條件極為優越,真是天時、地利、人勤、種良、得天獨厚,所以祁門一帶大都以茶為業,上下千年,始終不敗。祁紅工夫一直保持著很高的聲譽,芬芳常在。
祁紅向高香著稱,具有獨特的清鮮持久的香味,被國內外茶師稱為砂糖香或蘋困香,并蘊藏有蘭花香,清高而長,獨樹一幟,國際市場上稱之為〔祁門香〕。英國人最喜愛祁紅,全國上下都以能品嘗到祁紅為口福,。皇家貴族也以祁紅作為時髦的飲品,用茶向皇后祝壽,贊美茶為〔群芳最〕。
中國十大名茶——蘇州茉莉花茶:
我國茉莉花茶中的佳品。蘇州茉莉花茶,約于清代雍正年問已開始發展,距今已有250年的產銷歷史。據史料記載,蘇州在宋代時已栽種茉莉花,并以它作為制茶的原料。1860年時,蘇州茉莉花茶已盛銷于東北、華北一帶。
蘇州茉(mo)莉(li)(li)花(hua)(hua)(hua)茶(cha)(cha)(cha)(cha)以所(suo)用茶(cha)(cha)(cha)(cha)胚(pei)、配花(hua)(hua)(hua)量、窨(yin)(yin)次、產花(hua)(hua)(hua)季節的不同而有(you)(you)濃淡,其香(xiang)(xiang)氣依花(hua)(hua)(hua)期(qi)有(you)(you)別,頭花(hua)(hua)(hua)所(suo)窨(yin)(yin)者(zhe)香(xiang)(xiang)氣較淡,“優花(hua)(hua)(hua)”窨(yin)(yin)者(zhe)香(xiang)(xiang)氣最(zui)濃。蘇州茉(mo)莉(li)(li)花(hua)(hua)(hua)茶(cha)(cha)(cha)(cha)主要茶(cha)(cha)(cha)(cha)胚(pei)為烘青,也(ye)有(you)(you)殺茶(cha)(cha)(cha)(cha)、尖(jian)茶(cha)(cha)(cha)(cha)、大(da)方,特高(gao)者(zhe)還有(you)(you)以龍井、碧螺(luo)春、毛(mao)峰窨(yin)(yin)制的高(gao)級花(hua)(hua)(hua)茶(cha)(cha)(cha)(cha)。與同類花(hua)(hua)(hua)茶(cha)(cha)(cha)(cha)相(xiang)比屬清香(xiang)(xiang)類型,香(xiang)(xiang)氣清芬(fen)鮮靈,茶(cha)(cha)(cha)(cha)味醇和含香(xiang)(xiang),湯(tang)色黃綠澄明。
本文地址(zhi)://n85e38t.cn/cha/37405.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li)于(yu)保護作者(zhe)版(ban)權,注重分享,被(bei)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shi)真實(shi)出處,未能及時(shi)與作者(zhe)取(qu)得聯(lian)系,或有(you)版(ban)權異議(yi)的(de),請聯(lian)系管理員,我(wo)(wo)們(men)會(hui)立(li)即(ji)處理,本站(zhan)部分文(wen)字與圖片(pian)資源來自于(yu)網絡,轉載是(shi)出于(yu)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de),若有(you)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de)合法權益,請立(li)即(ji)通知我(wo)(wo)們(men)(管理員郵箱:),情況(kuang)屬實(shi),我(wo)(wo)們(men)會(hui)第一時(shi)間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具(ju)的使(shi)用鑒賞
下一(yi)篇: 紫砂茶具(ju)的形成與發展(z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