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原人民為什么離不開茶
茶,是青藏高原以藏族為主體的包括門巴族、裕固族、土族、蒙族、珞巴族以及夏爾巴人等各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是他們生活結構中一個重要組成部份。茶又是待客的上品。藏族民諺云:“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道出了藏族人民離不開茶的關系。
糌粑,是藏族人民的主食。他們吃糌粑要用茶水或酥油茶拌和后,捏團抓食;或用清茶或酥油茶沖食。否則干燥的糌粑粉離開茶水是無法咀嚼下咽的。
他們助餐的牛羊肉、奶制品屬高脂肪,高蛋白物質更離不開茶水的解膩和腸胃消化。加上他們一般都生產生活在海拔三、四千米以上的地帶,風高物燥,人體需要豐富的水份,才能適應這獨特的自然環境。茶對高原的居民來說,如同糧食、水、火一樣,每天都不能離開。這就注定了生活在風雪高原上的藏族等各族人民對茶的喜愛和嗜好。
茶葉除了含有茶堿、起著溶解脂肪、消食化膩的作用外,還含有芳香油、咖啡因,起著興奮大腦的作用,并能促進肌體新陳代謝,增強心臟和血管等器官組織的功能。較深的科學道理雖然難為人們知曉,但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卻深深體會到,茶給高原人民帶來的許多好處。有許多人還感受到喝茶能提神醒腦,解除疲倦,補助氧氣。有的人甚至把七、八十歲的老人之所以長壽,也歸功于天天喝茶,從不間斷的結果。
在藏族人民中還流行著一種看法,初期的傷風、感冒、氣喘、咳嗽,只要多喝熱茶,即可克制好轉。這些認識表明藏族人民對茶的感情是何等的深厚。同時茶葉中有一種叫單寧的元素,有抗菌、殺菌的作用。茶葉所含的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C[25],這些成份對過去長期生活在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的高原居民是尤為重要的。
(二)最受喜愛的酥油茶
在世界屋脊的高原上旅行,不論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不論是在谷地還是在牧區,只要有人煙的地方,你都可以聞到飄來的酥油茶的香味。藏族人民最嗜愛酥油茶。酥油是從牛羊乳中提取的油脂。打酥油的桶,用木板箍制或園木挖空而成。一般高1米左右,將經過發酵的熟乳置于桶內,以帶把的活塞舂搗數百次,并不斷加冷熱水調濟溫度,使酥油分離漂浮起來,捏成團,用洗凈的牛羊肚子包裝儲存。酥油以牦牛、犏牛的乳汁制成的為上品。酥油即奶油,是酥油茶必不可少的佐料。
酥油茶桶,一般高1米多,直徑約15厘米。把燒好的茶水注入桶內,丟進多少不等的酥油,加點鹽,用一有長柄的活塞上下舂搗上百次,即成酥油茶,再倒入壺內,稍行加熱,便可隨時飲用了。小茶桶只長2尺上下,碗口粗細,有不加琢磨的,也有精雕細作的,隨身攜帶,在旅途或外出期間使用。
大酥油茶桶有合抱粗,一人多高,多用于有上千名喇嘛的大寺院。像拉薩哲蚌寺有喇嘛7700人,色拉寺有喇嘛5500人,甘丹寺有喇嘛3300人,日喀則札什倫布寺有喇嘛5700人。這類大寺,念早經的喇嘛,在一個大經堂里就有千人上下,所以要這種大酥油桶打酥油茶供應。大酥油桶固定捆靠在大木柱上,防止打酥油茶時有傾倒的危險。桶旁設一個穩固的高于茶桶的站臺。打酥油茶時,由一強壯高大的喇嘛,站上臺去,為了安全腰部也要捆靠于近茶桶的柱上,雙手緊握帶有活塞的粗木柄,上下提拉搗舂百余下,酥油與茶水即滲透融合成酥油茶。
在打酥油茶附近的火爐上,支放四、五口大銅鍋,大銅鍋的田徑約1.5米,深約2米。像西寧塔爾寺(有喇嘛5000余人)300年前造的熬茶大銅鍋,最大的直徑2.6米,深達1.3米;最小的一口鍋口徑1.65六,深0.9米[26]。水將沸時,每口鍋丟下重約數斤的茯茶或磚茶,加一點堿,熬成茶汁后,向大酥油桶內丟下幾斤酥油,再加上適度的鹽,注入茶水舂搗成酥油茶。然后由幾個身強力壯的喇嘛,人執一把盛滿酥油茶的大銅壺,壺高3尺左右,能盛百碗以上酥油茶。執壺人一手提壺把,一手端扶茶壺咀部,向排列成行盤腿端坐長墊上念經的每一個喇嘛倒茶。喇嘛們伸出茶碗,皆被盛滿。在念早經期間,人均得3碗酥油茶。
磚茶可熬3次,且茶色尚好。茯茶只能熬1次。再熬就淡而無味了。新茶和黑磚茶是貴族或上層喇嘛喝的。寺院買的或布施來的新茶,好茶,除留下給上層喇嘛打酥油茶用的,都要入庫保存,要把陳茶用光。
貴族家庭和上層喇嘛打酥油茶時,有時要放一兩個生雞蛋和茶水酥油一起打。他們還講究喝八寶茶;將紅棗、草果、生姜、核桃仁、杏仁、薄荷,放入酥油茶桶,加新鮮酥油,放點鹽,注入濃茶水后,打成酥油茶。
另外,在農奴主階級中包括較富裕人家,也常喝甜茶。這種甜茶是待客的上品。
藏人是沒有不嗜愛酥油茶的,有些情況會使外來人產生一種神秘之感。從內地海拔低的地方來到高原以后,常常被抖峭的寒風吹得臉皮皺裂,甚至被高原缺氧折磨得頭暈、氣急、心慌嘔吐,遇到這種時刻,藏族老鄉會勸你喝上幾杯酥油茶。藏民們說,在高寒的旅途中,當你肌腸轆轆時,喝上一碗酥油茶,渾身即會增添力量,消除困噸。特別是在那狂風怒吼,滴水成冰的隆冬,什么都比不上呆在家里喝幾杯酥油茶愜意舒適。熱茶落肚,全身暖烘烘的。甚至有人說,當你身體欠佳、臥床不起時,喝上一碗酥油茶,或者喝上一碗濃清茶,便能解毒療疾,消病去邪了!
但是,在民改前多數農奴家中缺酥油,茶中酥油放得極少。有時一碗茶水,只漂一些油花花。喝時要吹開油面,舍不得一下子喝完。盡管如此,好客的藏族人民,只要不是赤貧,來客不管去到那一家里,總會看見灶上煨著茶鍋。至于茶的濃度,酥油多少,就要視主人的經濟條件而言,而主人招待你的就是熱騰騰的一碗茶。
(三)奶茶、甜茶、清茶和其它茶
奶茶,是將牛奶或羊奶摻入用紅茶或粗茶加熱成的清茶而飲。奶茶既有奶的甜味,又有茶的清香。夏秋產奶季節,特別是在牧區盛行喝奶茶。民間傳說奶茶源于明王朝時期,主要是給小孩和青少年喝的,不放鹽。認為青少年喝奶茶利于長身體。喝奶茶,對以肉食較多的牧民說,有助消化,去油膩腥膻之效。據說還能鎮靜安神、夜晚催眠。牧民都有一副潔白、整齊的牙齒,也與喝加鹽的清奶茶有關。有人說牧民除了白天騎在馬上,晚上睡覺以外,其余時間都離不開奶茶。這雖然有些夸張,但以牧業生產為主的奶源畢竟是豐厚的。解放前,藏族認為做奶茶的茶葉,以湖南產的磚茶和紅茶為最好。湖南磚茶堅硬,要用火烘烤以后,使鋸鋸開,水涼時就要放入茶葉煮燒,持茶色紅到一定程度,方才加上奶水。在牧區,做奶茶的人要用長柄銅杓在鍋內上下翻舀,使茶和奶相融,起到打茶的作用。假如你到牧區出差,牧民還會告訴你,用茶渣或茶葉喂馬,可以催膘助長。讓奶牛吃茶渣、茶葉,能使牛的出奶量大大增加。甚至連孩子吃茶渣,也有利于健康。由此可知,藏人對茶葉是沒有一點被拋撒的。
甜茶在西藏茶史上,沒有酥油茶那么久遠,但也是藏族人民喜愛的傳統飲料。甜茶是將紅茶、牛奶、白糖加在一起煮制而成的。甜茶在西藏大城鎮中占著一定的地位。拉薩沒有那個家庭離得開甜茶,也沒有那個家庭不會做甜茶。
藏族地區熬茶,主要是清茶。熬茶時,包括酥油茶、奶茶和其它油茶;面茶等茶類都要放一點堿,加適度鹽。諺云:“茶中無鹽等于水”。解放前不少農奴買不起茶,而是常喝一種名為“桑當”或“恰買”的葉子,摻雜有大量茶梗的劣茶。一鍋茶熬淡以后,為了添色,加過一次堿,再加一次堿,熬了再熬,相沿十來天的茶渣,才舍得用去喂牲畜。有些家庭甚至只能用淡鹽水代茶。
藏族人民還有多種喝茶的習俗如炒茶,將酥油或菜子油在鍋中燒化,放入少量糌粑和舂碎的核桃仁炒勻后,摻入清茶,煮沸后倒進酥油茶桶,加少許奶或奶粉,放入一兩個雞蛋舂搗均勻而飲。是款待貴客或產婦滋補的特制佳品。
香茶:是在清茶里放入炒熟后碾細的大蔴籽和少量酥油,用酥油茶桶舂搗均勻而成,芳香可口。
核桃酥油茶:是把舂碎的核桃仁與清茶水加酥油用酥油茶桶搗勻而喝,不失核桃的香味。
奶渣茶:是在清茶里放碎奶渣和少許糌粑煮沸喝。在舊時的上層社會中喜歡用磨成粉末的綠奶渣加放在甜茶、奶茶、酥油茶里飲用和用來待客。
面茶,是在清茶里放少量帶麥的(本字無法顯示:“廠+火”)面煮沸喝,被認為是老人,病人和產婦的滋補茶。
牛油或羊油茶:將切碎的牛羊油在鍋里熬化,加少許糌粑翻炒均勻,再摻入清茶煮沸喝。這種油茶能御寒充饑,為秋冬的飲料。
青油茶,性質與牛羊油茶相同,是農區缺茶時在秋冬代茶的飲料。
在青海、甘肅的藏族、土族勞動人民中,許多家庭是喝不起酥油茶的。他們常用麥仁茶代茶。把麥子用鐵鍋在火上拌炒開花,色呈焦黃時、用沸水沖泡即是飲料。另外是將麥麩炒近糊色,用沸水沖泡代茶。有客來,他們常用麥仁茶或麩茶待客。有些貧困家庭,把餅在火上烘烤黃后,用雞毛醮一點清油在焦黃的餅上掃一下奉獻客人,再敬上一碗麥仁茶或麥麩茶,就是禮貌之舉了。
在甘、青藏區還有一些無毒的野生樹葉,如雞爪藤葉,也被一些貧困之家采摘回來熬煮代茶。
(四)茶碗和品茗
茶碗,藏族喜愛用木碗,特別喜愛錯那宗(縣)和達旺地區門巴族制作的木碗。木碗是用質地堅硬的青杠樹、米柳樹、樺樹和杜鵑花樹的根做成的。挖樹根極艱辛,要把樹根砍成球狀,曬半干,經高溫煮過、再曬干,才能制作。這種木碗,不會變形,經久耐用,染色不退,木料花紋鮮明美觀。藏人認為,木碗盛酥油茶,色美味香。再是用瓷碗喝茶。一般富裕人家喜歡印有圖案的碗和古瓷碗,常見的是繪有蘭色,金色龍圖案的瓷碗。在上層喇嘛中喜歡用印有云紋或八仙過海等圖案的黃褐色瓷碗和古瓷碗。在少數大活佛和大貴族中常用銀碗、金碗和玉碗喝茶。對一些高級木碗也在碗沿和碗托上要包嵌金銀裝飾。這些茶碗是高級珍品,又是美觀的藝術品。在有些貴族和高僧家里,也有內地的蓋碗茶碗和玻璃杯。當然也品內地的龍井、鐵觀音、碧螺春、烏龍等名茶。
品細茶和喝酥油茶、喝奶茶,自然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前者蓋碗小盅、量小,顯得婉約儒雅。這種飲茶,并不只作為解渴的飲料,而同時被當作一種高雅的精神享受,心領色味香。飲茶成為一種文化、一種藝術,成為友誼的象征。以茶會友,以茶代酒、客來敬茶。后者無蓋,碗大、量大,且顯得豪放粗擴,酣暢痛快。如果推理,是否前者屬農業文明,后者屬于牧業文明。但從實際情況看,在藏族地區有條件品細茶的人,幾乎都是屬于統治階級的上層人物、他們既喝高級酥油茶、高級奶茶、甜茶,也慢斟酌飲名貴的細茶。在過去的西藏品茗,可以說是有閑階級的一種消遣和享受。
①飲茶的民族特色
中國是產茶大國,也是飲茶大國,在長久的歷史演化中,不同的地區、民族有著自身不同的飲茶習慣,如藏族的酥油茶,蒙古的奶茶,苗、侗等民族的油茶等。而茶葉的制作方法也不同,一般分為五大類:綠茶、紅茶、烏龍茶、磚茶、花茶,前三種工藝較考究,磚茶又分伏磚茶、青磚茶數種,磚茶多為西北少數民族喜用。
藏族人的酥油茶是藏族每一個家庭必備的飲品。他們將茶磚搗碎,熬煮后濾過茶湯,倒人放有酥油和食鹽的茶桶內,攪拌均勻,叫酥油茶;最后盛入壺中,放在火上隨時取飲。藏族喝酥油茶有一定規矩,一般是邊喝邊添,不可一口喝完。客人的茶碗總是滿的。如果你不想喝,便不要動它,告辭時才可一飲而盡,這是藏族的風俗習慣。蒙古族人日飲三次茶,他們習慣飲加奶、加鹽、加炒米的成奶茶。滇北少數民族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烤茶”,他們用火塘上的瓦罐將曬干的青茶葉烤至焦黃、發香、發爆,然后沖入滾湯煎熬而成。而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苗、瑤等民族喜歡喝打油茶,就是把茶葉先用油炒,再加水煮湯,并加鹽、蔥等調味,沸后沖入由猛火滾油炒熟的花生、黃豆、芝麻、玉米花等中飲用。這種茶不僅可以用來止渴,還是祛寒去濕、預防感冒的良藥。
制茶和品茶是茶文化的主要內容。中國制茶和飲茶的歷史悠久,沿襲至今的茶俗也豐富多彩。實際上,不同種類的茶葉,會導致不同的飲茶方法和習俗。如:潮州的工夫茶、廣東的早茶、蘇杭一帶的“七家茶”、云南白族的三道茶等等。這些不同特色的茶飲方式豐富了中國的茶文化。
②茶禮
茶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逐漸深入人們的生活觀念,乃至形成了茶俗。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對茶葉和茶俗有著不同的文化承習。這種現象在茶進入社會禮儀中時尤其明顯。
在中國,有關茶的禮儀是很多的。如明代的許次紓在《茶流考本》中說:“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結婚以茶為禮,取其不移志。”古代婚姻中以茶為禮表其志不移。古代婚中講究“三茶六禮”,“三茶”指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和入洞房時的合茶;“六禮”指納彩、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些禮儀包括了從擇偶到完婚的全過程。以茶為彩禮的習俗至今還保留在中國云南省的拉祜族的婚禮中。拉祜人常說,沒有茶就不能算結婚。納西族聘禮中的四色就包括茶、酒、糖、米。貴州的侗族婚禮上喝豆茶象征吉祥。在侗族中,如果是父母包辦的婚姻,姑娘不愿意,可悄悄包好一包茶葉,親自送到男方家,用茶表示退婚。
另外,白族的三道茶更是體現了茶禮,“頭苦、二甜、三回味”謂之三道茶。三道茶中的第一杯茶主人雙手齊眉敬給客人,客人接過后,又敬給主人家最長者,互相致謝后,才可啜飲。每次斟茶,都不得一次斟滿,只供品一口為限,在白族中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之說。
茶禮在一些地方的喪葬習俗中也有應用。在江西、廣東一帶掃祭祖宗時,要斟三杯茶置于墳前。有的地區人死后,在死者手中握一包茶葉,以幫助死者解“迷魂湯”。
藏族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藏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里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后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礎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里有兩個人同時出門,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后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里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藏族有哪些風俗 一 藏族招待客人的習俗
藏族人民好客,用青稞酒招待客人時,先在酒杯中倒滿酒,端到客人面前,這時,客人要用雙手接過酒杯,然后一手拿杯,另一手的中指伸進杯子,輕蘸一下,以拇指和中指朝天一彈,意思是敬天神,接下來,再來第二下、第三下,分別敬地、敬佛。這種傳統習慣是提醒人們酒的來歷與天、地、佛的慷慨恩賜分不開,故在享用酒之前,要先敬神靈。在迎接客人時主人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谷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
在喝酒時,其約定風俗是:先喝一口,主人馬上倒酒斟滿杯子,再喝第二口,再斟滿,接著喝第三口,然后再斟滿。往后,就得把滿杯酒一口喝干了。這樣做,主人才覺得客人看得起他,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主人的酒釀得好。 *** 族敬酒時,對男客一般用大杯或大碗,敬女客則用小杯或小碗。
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以示吉祥。
二.藏族飲食禮儀與禁忌
藏族是一個十分講究禮儀的民族。民風純樸,禮讓謙恭、尊老愛幼、誠信無欺是自古傳下來的純良禮俗。敦煌古藏文文南中,在記述吐蕃歷史上第一代贊普從天而降作天下之主時這樣描繪了藏地和民風:“在天之中央,大地之中心,世界之心臟,雪山一切河流之源頭,山高土潔,地域美好,人知為善,心生英勇,風俗純良……以彎腰表致敬,以頂足為禮,對上等人用敬語說話……”。敦煌古藏文文獻中,有一份專門論述待上接物、處事修養的長篇倫理學文獻《禮儀問答寫卷》,提出了為人之道、為政之道、為友之道、為子之道的廣泛倫理關系。如在闡述為人之道時,《寫卷》云:
“弟問:何為做人之道?何為非做人之道?
兄云:做人之道為公證、孝敬、和藹、溫順、憐憫、不怒報恩 、知恥、謹慎勤奮。
雖不聰慧機智,如有這些,一切人皆能中意,親屬亦安泰。非做人之道是偏袒、暴戾、輕浮、 *** 、忘恩、無同情心、易怒、驕傲、懶惰。身上若有這些毛病,一切人皆不會中意。”
松贊干布制定的《十六凈法》中,把孝敬父母、恭敬有德、尊長敬老、誠愛親友、正直無欺等作為重要內容,對藏族的倫理禮儀習俗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藏族的飲食禮儀深刻地反映著藏族的倫理精神。平時,家人和鄰里和睦相處,尊老愛幼,誠信待人。家中釀了好酒,頭道酒“羌批”(酒新chang--phud)敬獻神靈后,首先由老人品嘗。每年收割新糧食,嘗新也是老人們的“專利”。日常家庭就餐,由主婦掌勺分發食物時,首先是為長者盛,然后全家圍聚火塘旁進餐,其樂融融。藏族人十分好客,待客熱情周道,若有賓朋登門,定會傾其所有,拿出好酒好茶好菜盛情款待。
藏族飲茶和飲酒禮俗很多。平時在家喝茶各自用自己的茶碗,不能隨便用他人的碗。喝茶時,碗中的茶不能隨便喝干,而是喝一半或一大半,斟滿后再喝,最后結束喝茶時也不能全部喝干,而要留下少許,表示茶永遠喝不完,財富充足,寓意頗深。若客人到來,女主人會取出珍藏的擦拭得光亮照人的瓷碗擺放于客人面前,端起茶壺輕輕搖晃數次(壺底須低于桌面),斟滿酥油茶后雙手端碗躬身獻給客人。客人接茶后不能急匆匆張口就飲,而是緩緩吹開浮油,飲啜數次后碗內留下約一半,將茶碗放于桌上,女主人會續滿,客人不能立刻端起就飲,而是在主人一次次敦請下邊同主人拉話邊慢慢啜飲。客人每次飲茶后主人會很快添滿,使茶碗保持盈滿狀態。客人至,一般需飲茶3碗,只喝1碗就不吉利,藏諺道:“一碗成仇!”喝茶時不......>>
藏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藏族的婚嫁藏族的婚姻制度從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現在則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遠的游牧地區由于生活艱辛,少一房妻子可以減少開支,而保留有幾個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現象。藏族年輕男女或自由戀愛,或相親認識,決定結婚之前必須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話,男方向女方贈送哈達求婚,然后擇吉日正式舉行訂婚儀式,訂婚儀式之后便開始準備結婚典禮。結婚典禮的前一天,男方須將新娘禮服與珠寶首飾先送到女方家,以備第二天使用。結婚當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馬作為新娘坐騎,讓迎娶的代表牽去女方家,這匹馬的顏色須與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還須帶一把裝飾明鏡、碧玉、珠寶的彩箭,一進女方家,便將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著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別在新娘頭上,表示新郎的靈魂已附在新娘身上。當新娘要離開娘家時,家人便爬上樓頂,一手抓著剛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著一只羊腿,反復地喊著:不要把我們家的好運帶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遠。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隊伍由全身穿白袍、騎白馬、手舉八卦圖的人前導,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過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須下馬送哈達;若是撞見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災,婚后必須請喇嘛念經解除災厄。男方在新娘尚未抵達之前,便已將裝有青稞或小麥的袋子鋪在門前布置妥當,新娘抵達后,轉載自百分網 oh100,請保留此標記踩著這些袋子進入新郎家,然后再獻切瑪、敬酒、掛哈達、長輩祝福等儀式之后,進入洞房。“情卦”預卜婚姻情卦,藏語叫日夢禱,流行於云南藏族地區。它是某些藏族地區男女青年表達愛慕之心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形式。但是,藏族青年的情卦卻不是這麼回事,而是一種以愛情為內容的猜測心思游戲。凡三加情卦游戲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的小物件集中於一人手中。掌管小物件的人將所有的小物件放在手里,輕輕搖晃后,暗中取出一件擺在手里,讓人們猜測。于是,其它青年人便猜測物件屬誰所有,并針對物主愛情上的處境唱出一串風趣的情歌。如果物主已經選中了心上人,但卻羞于開口,就要用含羞的歌詞唱出來。如果物主雖然選中了意中人,但是,意中人卻早已與別的青年私定了終身。對此,人們可能用含蓄的歌詞唱出來取笑他(她),風趣的歌詞五花八門。歌聲結束之后,掌握物件的人把手松開,看小物件是誰的,剛才所唱的歌就算是誰的愛情上的預卜。當然,不管預卜結果如何,都會引來青年們一串串充滿青春氣息的歡樂笑聲。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由于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
藏族藏族主要分布在 *** ,其余在青海、甘肅、四川、云南等地。藏族人多信喇嘛教。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 藏族風情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系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并表示謝意。 *** 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
藏族的習俗 藏族的風俗習慣是指中國藏族人民的一系列風俗習慣,包括婚喪、飲食等習慣。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 *** 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于 *** 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
藏族的民族風俗 藏族風俗習慣的源頭編輯
作為印度佛教傳入 *** 以前的先期文化,古象雄文化的痕跡貫穿于 *** 的方方面面。從生產到生活,從民俗到信仰,處處都有象雄文化的影子。比如祭山神、轉山等宗教活動儀式,都源自象雄文化。[1]
我們現代藏族同胞許許多多的習俗和生活方式,也都是古象雄時代所留傳下來的。比如藏族同胞的婚喪嫁娶、天文歷算、醫學文學、歌舞繪畫、出行選宅、則選吉日、驅災除邪、卜算占卦等等 在某種程度上也仍沿襲雍仲本教的傳統。藏族同胞還有許多獨特的祈福方式:比如轉神山、拜神湖、撒風馬旗、懸掛五彩經幡、刻石頭經文、放置瑪尼堆(本教傳統是刻有光明八字真言:“嗡嘛智牟耶薩林德”的石堆)、打卦、供奉朵瑪盤、酥油花甚至使用轉經筒等等,這些都是雍仲本教的遺俗。[2]
婚喪習俗編輯
西 *** 死后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尸體丟進河里喂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尸體送到 *** 北郊的天葬臺,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觀看的,因為這不太好。
飲食習慣編輯
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團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軸上下沖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愛吃風干的牛羊肉。
民族禁忌編輯
接待客人時,無論是行走還是言談,總是讓客人或長者為先,并使用敬語,如在名字后面加個:拉字,以示尊敬和親切,忌諱直呼其名.迎送客人,要躬腰曲膝,面帶笑容、室內就座,要盤腿端坐,不能雙腿伸直,腳底朝人,不能東張西望.接受禮品,要雙手去接.贈送禮品,要躬腰雙手高舉過頭。敬茶,酒,煙時,要雙手奉上,手指不能放進碗口. 藏族人絕對禁吃驢肉,馬肉和狗肉,有些地區也不吃魚肉. 吃飯時要食不滿口,咬不出聲,喝不出響。 喝酥油茶時,主人倒茶,客人要待主人雙手捧到面前時,才能接過來喝. 禁忌在別人后背吐唾沫,拍手掌. 行路遇到寺院,瑪尼堆,佛塔等宗教設施,必須從左往右繞行. 不得跨越法器,火盆,經筒,經輪得逆轉. 忌諱別人用手觸摸頭頂。
服飾特色編輯
藏族服飾無論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服飾。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哈達”是雪白的織品,一般寬約二三十厘米、長約一至兩米,用紗或絲綢織成,每有喜慶之事,或遠客來臨,或拜會尊長、或遠行送別,都要獻哈達以示敬意。
藏族廣布 *** 、四川、青海、甘肅、云南等地,服飾多姿多彩、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尤以珠寶金玉做為佩飾,形成高原婦女特有的風格.
藏袍
藏袍是藏族的主要服裝款式,種類很多,從衣服質地上可分錦緞、皮面、氆氌、素布等、藏袍花紋裝飾很講究,過去僧官不同品級,嚴格區分紋飾。藏袍較長,一般都比身高還長,穿時要把下部上提,下擺離腳面有三、四十公分高、扎上腰帶。藏袍可分牧區皮袍、色袖袍、農區為氆氌袍,式樣可分長袖皮袍,工布寬肩無袖、無袖女長袍和加珞花領氆氌袍......>>
藏族的習俗 藏族:
在迎接客人時除用手蘸酒彈三下外,還要在五谷斗里抓一點青稞,向空中拋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飲一口,然后一飲而盡,主人飲完頭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飲用。飲茶時,客人必須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過飲用,否則認為失禮。吃飯時講究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揀食不越盤。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帶尾巴的一塊肉為貴,要敬給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時還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綹白毛,表示吉祥。
這是第一,要詳細說,就要說一說飲食:
藏族:以青稞等制作的糌粑,喝酥油茶、青稞酒是農牧民的主要食品。糌粑是由青稞或豌豆炒熟后磨制而成的炒面,把糌粑用酥油茶或青稞酒拌和,用手捏成小團就可以吃了。酥油茶是把磚茶的茶葉倒入1米長的木質長筒內,加上鹽巴和酥油,用長軸上下沖擊,使其各種成分均勻融合而成。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釀制而成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歡,食物多用肉食和奶制品,不少人愛吃風干的牛羊肉。
服 飾
藏族穿寬大、右開襟的布袍或長皮袍,男斜長領,女小領。男女均系紅、藍、綠等長腰帶。男裝上身前后有囊狀褶皺,可揣隨身物品,勞作時袒露右臂,右袖空垂于后。皮襖分加面和白板兩種,加面羔皮皮襖藏族稱“查日”,面料為條絨、綢緞、毛料等,衣領、衣襟、袖口一般用氆氌、錦緞、水獺皮等鑲邊。
獻哈達
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節慶、拜會尊長、覲見佛像、音訊往來、送別遠行等等,都有獻哈達的習慣。哈達是一種生絲織品,紡得稀松如網;也有優良的、用絲綢做料的哈達。哈達長短不一,長者一二丈,短者三五尺。
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征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當然也有五彩哈達,顏色為藍、白、黃、綠、紅。藍色表示藍天,白色是白云,綠色是江河水,紅色是空間護法神,黃色象征大地。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近親時做彩箭用的,是最隆重的禮物。佛教教義解釋五彩哈達是菩薩的服裝,所以五彩哈達只在特定的時候用。
說一下喪葬習俗:
西 *** 死后有五種葬法,最隆重的是塔葬。然而只有活佛和一些領主死后,才能享受塔葬。小孩死了,或因其它病疾死亡的人,則把尸體丟進河里喂魚,這叫水葬。生前作過壞事的人,即用土葬。藏族認為,被埋的人是永遠不會轉世的。 天葬寄托于一種升上“天堂”的幻想。天葬儀式一般都是在清晨舉行的:死者家屬在天亮前,要把尸體送到 *** 北郊的天葬臺,太陽徐徐升起,天葬儀式開始。不經允許一般是不歡迎人們去觀看的,因為這不太好。
藏族有哪些民族風俗? *** 是以 *** 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 *** 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游客應尊重。
獻哈達是 *** 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 *** 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 *** 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后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 *** ,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 *** 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干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 *** 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 主要的旅游景點是寺廟。目前, *** 對游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 *** 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后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藏族有什么風俗習慣 藏族的婚嫁藏族的婚姻制度從前是一夫一妻、一夫多妻、一妻多夫制并行,現在則大多采用一夫一妻制,只有偏遠的游牧地區由于生活艱辛,少一房妻子可以減少開支,而保留有幾個兄弟共娶一房妻子的現象。藏族年輕男女或自由戀愛,或相親認識,決定結婚之前必須先合八字,八字相合的話,男方向女方贈送哈達求婚,然后擇吉日正式舉行訂婚儀式,訂婚儀式之后便開始準備結婚典禮。結婚典禮的前一天,男方須將新娘禮服與珠寶首飾先送到女方家,以備第二天使用。結婚當天,男方以一匹有孕的雌馬作為新娘坐騎,讓迎娶的代表牽去女方家,這匹馬的顏色須與新娘的八字相合。迎娶的代表還須帶一把裝飾明鏡、碧玉、珠寶的彩箭,一進女方家,便將彩箭往新娘背后一插,表示她已是新郎家的人,接著把箭上的碧玉取下別在新娘頭上,表示新郎的靈魂已附在新娘身上。當新娘要離開娘家時,家人便爬上樓頂,一手抓著剛才插在新娘背上的那把彩箭,一手抓著一只羊腿,反復地喊著:不要把我們家的好運帶走啊!, 直喊到新娘走遠。接新娘回到新郎家的途中,迎娶的隊伍由全身穿白袍、騎白馬、手舉八卦圖的人前導,若是路上遇到背水或挑柴的過路人,表示吉祥之兆,須下馬送哈達;若是撞見倒垃圾或是抬病人的,表示有災,婚后必須請喇嘛念經解除災厄。男方在新娘尚未抵達之前,便已將裝有青稞或小麥的袋子鋪在門前布置妥當,新娘抵達后,踩著這些袋子進入新郎家,然后再獻切瑪、敬酒、掛哈達、長輩祝福等儀式之后,進入洞房。“情卦”預卜婚姻情卦,藏語叫日夢禱,流行於云南藏族地區。它是某些藏族地區男女青年表達愛慕之心的一種獨具特色的形式。但是,藏族青年的情卦卻不是這麼回事,而是一種以愛情為內容的猜測心思游戲。凡三加情卦游戲的男女青年,每人拿出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心思的小物件集中於一人手中。掌管小物件的人將所有的小物件放在手里,輕輕搖晃后,暗中取出一件擺在手里,讓人們猜測。于是,其它青年人便猜測物件屬誰所有,并針對物主愛情上的處境唱出一串風趣的情歌。如果物主已經選中了心上人,但卻羞于開口,就要用含羞的歌詞唱出來。如果物主雖然選中了意中人,但是,意中人卻早已與別的青年私定了終身。對此,人們可能用含蓄的歌詞唱出來取笑他(她),風趣的歌詞五花八門。歌聲結束之后,掌握物件的人把手松開,看小物件是誰的,剛才所唱的歌就算是誰的愛情上的預卜。當然,不管預卜結果如何,都會引來青年們一串串充滿青春氣息的歡樂笑聲。風俗習慣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由于一種歷 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等。風俗習慣 (fēng sú xí guàn)解釋: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出處: *** 《關于西南少數民族問題》:“例如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尊重 *** 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示例:1.我們到一個地方就要尊重當地的~。2.由“成丁禮”到“冠禮”斷發文身或鑿齒拔牙、以及血緣復九、父仇不共戴天、女子結婚不落夫家等等,都是由氏族公社遺傳下來的風俗習慣。(黃現[《試論百越和百濮的異同》)編輯本段基本意義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342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茶療養生之乾隆的養生茶觀
下一篇: 女性飲茶當飲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