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茶常識

青竹茶

小小茶農 2023-11-16 12:37:56

青竹茶

布朗族的青竹,是一種方便實用,又貼近生活的飲茶方式,常常在離開村寨務農,或進山狩獵時飲用。

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較為奇特。

首先砍一節碗口粗的鮮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內加上泉水,當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枯枝落葉,當作燒料點燃于竹筒四周。當竹筒內水煮沸時,隨即加上適量茶葉,繼續煮沸,經3分鐘左右,即可將煮好的茶湯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節罐內,便可飲用。

青竹筒茶將泉水的甘甜、竹子的清香、茶葉的濃醇融為一體,所以,喝起來別有風味,久久難忘。

章朗古寨在哪里章朗古寨有什么好玩的

章郎古寨,一個最具異域風情的千年古寨,對于這個地方介紹的人很少,來到這里的游客更好,而這里的異域風情到底是什么樣的呢?有哪些特點呢?才是這里最吸引人的地方,以及大家關注的焦點。

章郎古寨在哪里

這里是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縣西定鄉南

章郎古寨有哪些特色

一、竹樓

 獨具布朗族民居建筑風格的竹樓,若隱若現地在鳳尾竹后面,一座古寨掩映在坡坡青翠的林木中,旁邊的山峰頂上聳立著一座風格獨特的耀眼佛塔,沿路的山坡上層層疊疊地種植著臺地茶

二、寺廟

 走進章朗村,一座古樸的南傳上座部佛教寺廟首先印入眼簾。佛教建筑群由佛寺、佛塔、藏經閣、圍墻組成。沿著小路走出村,便是傳說中大象挖出的水井。從村里到村外,處處感受著原生態的自然環境與原生態的人文環境。

tip:

①章朗古佛寺擁有千年的歷史

②章朗”,意思為“大象凍僵的寨子”,以此紀念大象傳教的功勞。

 ③在寨子的盡頭,如今還屹立著兩頭由寨子里的青年人集資建造的白象,如同寨子的保護神,鎮守護佑著這千年古寨的薪火傳承。

三、章朗的古茶園

 古茶園林茶共生,花木同春,古茶樹錯落而稀疏的分布在綿綿無盡四季蒼翠的青山里,因而章朗的茶也有著別樣的大氣、穩重,如蘊藉寬廣的巴達山一樣。

tip:

①章朗村不遠的大黑山原始森林中生長著世界公認的野生型茶樹王及野生茶樹群落

 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經專家鑒定,其中一棵茶齡為1700多年。茶王樹高23.6米,樹基圍2.5米,樹幅8.8米。

③布朗族在數千年的種茶、制茶歷史中形成獨具特色的布朗族茶習俗。

④學術界公認,布朗族是云南最早種茶的民族之一。

⑤旱季的11月至12月期間,布朗族在原始森林中伐倒部分樹林作為種植茶樹的場地。

四、制茶過程

章朗山寨布朗族仍保留著千年原始的制茶方法。布朗族傳統手工制茶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

 將采來的鮮茶葉放在鍋里炒,茶葉經過拌炒殺青后放在竹篾或者竹席上,用雙手揉捻成條,最后放在蔑笆上或簸箕上曬干即可飲用,人們稱之為曬青毛茶。

第二種:

 將采來的鮮茶葉放在鍋里用雙手拌炒,然后趁熱把茶葉塞入竹筒里,一邊塞一邊用木棍舂緊。最后把竹筒放在火塘邊烤。當竹筒的皮烤焦后,便可以破開竹筒取出茶葉,存放幾年后飲用。此茶湯色褐紅、香氣獨特,人們稱為陳香竹筒茶。

第三種:

 將采來的鮮茶葉放在鍋里用開水煮熟,把煮熟的茶葉放在陰暗處十余天讓茶葉發酵,然后把茶葉裝入竹筒內并埋入事先挖好的土坑中,把裝有茶葉的竹筒埋在土中一個月左右便可以取出食用。此茶布朗族稱為“勉”,俗稱“酸茶”。酸茶不是飲品而是食品,即把酸茶放在嘴里含。據說,嘴里含一兩片酸茶一天可以不喝水,酸茶能生津解渴。同時酸茶在生活中不僅是重要的禮品,也是重要的社會交往媒介。

第四種:

 腌茶葉。制做掩茶葉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采來的鮮茶葉先用水煮熟,然后將其放在竹筒里加適量水,最后用笆蕉葉封口,腌制十多天后便可食用。另一種方法是將采來的鮮茶葉用甄子甄熟后曬干,然后用冷米湯拌茶葉,最后把茶葉放進竹筒里腌制十多天。腌茶不是飲品而是食品,可以當作菜食用,也可以當作零嘴食用。

第五種:

 制青竹茶。青竹和茶葉同時準備好,首先將水放進青竹筒里,然后把竹筒放在火塘邊烤,同時把鮮茶葉用竹夾子夾著放在火塘上燒烤,當茶葉烤黃時便放進竹筒里煮,水燒開則可飲用。

 布朗族的五種方法制出的茶葉,風味獨具特色。食用的腌茶除有茶的青香味外,還有腌菜的酸味。飲用的竹筒茶,湯色、香氣各異,獨具特色。

【出游小提示】

 1、關于住宿:章朗村沒有對外經營的飯館,可選擇在當地農家投宿,離開時付些費用給主人家,也可以自帶睡袋。

2、關于美食:到這里一定不要錯過品嘗普洱茶

 3、關于交通:建議包車前往,汽車需要在景洪市客運站乘坐勐海的班車,在勐海轉車前往西定鄉,然后在當地打車前往

中國茶譜的本書目錄

上篇:茶論
茶樹與茶區
一、茶樹及其起源
二、茶樹原產地
三、茶樹特征和特性
四、中國茶區
茶葉分類與審評
一、茶葉的命名與分類
二、茶類的演進
三、茶葉審評
茶葉保健與貯藏
一、茶葉的化學萬分
二、茶葉的保健功效
三、茶葉的貯藏
飲茶歷史與文化
一、飲茶的起始和發展
二、飲茶方式的演變
三、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四、茶文化向國外的傳播
茶的品飲藝術
一、選具備器
二、擇水烹泉
三、習茶技藝
四、現代茶藝
中國各地茶俗
一、閩粵啜烏龍
二、川渝蓋碗茶
三、昆明九道茶
四、藏族酥油茶
五、維吾爾族的香茶
六、回族的刮碗子茶
七、蒙古族的咸奶茶
八、侗族、瑤族的打油茶
九、客家人的擂茶
十、白族的三道茶
十一、哈薩克族的奶茶
十二、苗族的八寶油茶
十三、瑤族、壯族感油茶
十四、基諾族的涼攔茶
十五、佤族的烤茶
十六、傣族的竹筒香茶
十七、拉祜族的烤茶
十八、哈尼族的土鍋茶
十九、布朗族的青竹茶
二十、納西族的“龍虎斗”
下篇 茶譜
綠茶
黃茶
黑茶
白茶
青茶
紅茶
再加工茶
參考文獻
致謝
索引
后記

竹筒茶是怎樣制作的?

//iknow-pic.cdn.bcebos.com/c83d70cf3bc79f3dbd10a0f9b1a1cd11738b290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在單薄纖細的竹子未成竹筒茶之前,竹是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的詩歌、散文、圖畫,是琴手手中的樂器。當竹筒意外地被少數民族當作器皿使用后,竹子與茶便因彼此的存在建立長久依賴的生活習俗,成為了少數民族永不厭倦的茶文化流傳至今,竹香幽幽的竹筒茶成為少數民族勤勞與智慧的結合體和伴手禮,也是少數民族最早的一種緊壓儲存茶的方法之一。

云南竹筒茶種類頗多,歸納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形式:

一,以竹筒作為貯茶工具,拉祜族那卡竹筒茶、壯族姑娘茶、布朗族酸茶為代表;

二、以竹筒作為烤制茶工具,以傣族竹筒香茶為代表;

三、以竹筒作為煮飲茶工具,茶壺,茶杯以布朗族、阿昌族的青竹茶,景頗族的鮮竹筒茶為代表。

 //iknow-pic.cdn.bcebos.com/2934349b033b5bb5137164373dd3d539b700bc51?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在云南少數民族制作竹筒茶的材料很有講究。

 首先,不是什么竹子都可以使用,扎大說傳統竹筒茶必須選取秋季成熟的新鮮香竹,又稱甜竹、金竹,顧名思義,選用香竹做茶葉容器會使茶葉潛移默化地吸收竹子新鮮時的清香。

 火塘邊擺放了一堆按竹節分切成段的新鮮香竹,扎大抓起一撮那卡干毛茶塞入竹筒后置火上烘烤,溫度逐漸上升,慢慢地,新鮮香竹溢出竹汁浸潤茶葉后他便用木棍舂緊,再次裝填茶葉,烘烤,反復幾次直到裝滿竹筒,用木塞塞好,放在火塘上烘烤,待竹筒表層起泡,流出黃油為止。

 我迫不及待地撬開一筒扎大去年做的竹筒茶,沸水一入蓋碗,濃郁的茶香夾雜著竹子的清香和炭火烘焙過的焦香便升騰而起,茶湯黃綠清澈,滋味鮮爽甘醇。

 //iknow-pic.cdn.bcebos.com/f703738da97739123ff7c1a8f3198618377ae22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450,h_600,limit_1/quality,q_85在少數民族眾多,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云南,相同的少數民族對于竹筒茶有著看似相同,卻各自相異的制作方式。

 比如,拉祜族,在那卡外其他地區的拉祜族比較喜愛另一種方法制作的竹筒香茶,這茶是拉祜人比較講究的一種待客茶,拉祜語稱為“瓦結那”。因其原料細嫩也被稱為“姑娘茶”。

 這種竹筒香茶的制作方法稍微復雜一些,將曬干的青茶放進飯甄中,甄底堆放一層被水浸透的糯米,甄的中央則鋪墊一塊紗布,放上毛茶,蒸十五分鐘左右,待茶葉軟化并充分吸收糯米香味后倒出,裝進竹筒,邊裝邊用木棍將筒內茶葉舂壓烘烤,直至竹筒內茶葉填滿壓緊為好,再用甜竹葉或草紙堵住筒口,放置于火塘上,以文火慢慢烘烤,至筒色由綠變為焦黃,筒內茶葉完全烤干,剖下竹筒或儲存于竹筒內,即成竹筒香茶。茶香氣馥郁,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體,極易儲藏。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

 【此文章為英德姐妹茶莊的懂茶妹整理發布,轉載請說明,特此聲明!】有任何問題直接留言或加私信懂茶妹交流哦~

 記得在評論區留言與我們互動哦,更有機會獲得2017新茶體驗裝,還等什么快去評論區留言吧,留言越多機會越多哦

本文地址://n85e38t.cn/cha/302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