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曾祖父建造的茅草屋
張安仁,我祖父也。出生于1922年12月22日,這一天剛好是農歷冬至。長大后改學名為張麟寶。我的祖父和他哥很小就隨其父前往上海學徒。祖父的哥哥張浦清娶妻張月琴,生子女:張秀英、張選智、張選成、張秀芳、張秀蘭、張選會、張選剛。
曾祖父一直和祖父生活在一起。1940年初,19歲的祖父與其同齡的表姐王淑珍(小名王領娣)結婚。生子女:張福生(我父親)、張麗英、張麗榮。曾祖母王氏是祖母(王淑珍,婚后改名張淑珍)的親姑姑。1940年農歷九月二十四,農忙后的曾祖母經不住村鄰的再三相邀,帶著10歲的小兒子張偉康,從揚中東面的“東興港”碼頭乘船前往上海探親,張偉康哭鬧不肯上船,經曾祖母王氏勸哄后勉強上船,船至吳淞口,遇上風浪,船只瞬間沉入漩渦,幾乎所有乘客全部遇難,曾祖母和她的幼子也未能幸免。祖父和他哥哥聽到噩耗后,抱著一絲希望,沿江尋找,從吳淞口找到蘇州,一路淚灑長江。祖父的姐姐張鳳英此時已經嫁到了西江邊的“頭墩子”,每天癱坐在西江邊,望水慟哭,祈求親人能奇跡生還,幾乎哭瞎雙眼。最終曾祖父和家人在揚中老家,請人扎了兩個稻草人,穿上平時的衣服,放在棺材里安葬了。據祖母張淑珍回憶,本來她也一起去的,但妯娌姐姐(張月琴)有孕在身,需要照顧,就沒有成行,否則后果更慘。
四十年代中期,曾祖父張民庚,認識一浙江奉化人,自說是蔣介石的舅舅,愿意和張民庚先生一起做生意,發大財。曾祖父覺得機會來了,雄心勃勃和他一起去浙江創業。轉悠了一年,不僅落得身無分文,還弄得一身的虱子,逃荒一樣回到了上海。1956年曾祖父因患肺結核,在上海去世。長子張浦清和次子張安仁租了一條船,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將張民庚的靈柩運至揚中,經六圩港,從“種德橋”處上岸,安葬于老六墩子村。1970年因老六墩子墳地低洼漫水,在我堂伯張選智的組織下,將曾祖父的棺木移至七墩子村屋后的竹園內。當時棺木內積水嚴重,無法抬動,特請人將棺木底部鑿口放水,在竹園內安葬時棺木砸到了張選智的腳,堂伯疼的直喊。據說棺木里還有一副張民庚平時戴的水晶眼鏡……細節眾多,不一而足。
祖父張安仁在上海學會了燒制玻璃器皿的技術,并且開了一家名叫“新成昌”的玻璃制品小作坊。由于在日本人店里學過徒工,祖父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平素愛好象棋,是一名象棋業余高手。據說有一次在上海大世界,遇上象棋國手,開始國手根本瞧不起眼前的年輕人,讓祖父“三先”,就是讓三步,結果弄得手忙腳亂、抓頭撓腮,非常狼狽地求了一個和局。老年后回鄉經常參加鄉、縣象棋比賽,多有斬獲。1956年“公私合營”,工廠并進了上海家用化學品廠,生產“美加凈”系列化妝品。祖父是該廠最早的小股東之一。
青年時期的祖父張麟寶(右一)
祖父的紅木棋盤
50年代初,揚中由于茅屋居多,農村里也有了消防意識,民間集資購買了“洋水龍”,成立義務救火隊。有一次救火隊在水塘邊演練,祖父剛好路過,由于都是村里熟人,就好奇問這是干什么的?演練人的說:“救火用的,要不第一次就到你家試一下?”雖然是玩笑話,但也一語成讖,不久之后,家里茅草屋因鍋膛失火,眼看火勢就要躥到屋頂,張安仁5-6歲的獨子張福生先生(我的父親)還在屋內,鄰里用盆端桶拎水救火效果欠佳,救火隊帶著新式裝備及時趕到,迅速潑滅了大火,并將不知所措的張福生先生從門后拉出。我小時候抬頭常見屋梁上有燒焦的痕跡,就是這場火災留下的。
60年代祖父回到了揚中務農,由于不善農活。只好上街做些小生意,維持全家生活。販賣過香煙、水果,修鞋補襪,賣過漁具。直到七十年代末,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上海家用化學品廠給祖父落實政策,補發退休工資,祖父的生活狀況才得到了明顯的改善。1982年祖父張麟寶帶領父親張福生,拆除了茅草屋,蓋起了三間大瓦房。1989年12月24日下午祖父因肺氣腫呼吸功能衰竭去世。祖母張淑珍,出生于1922年5月8日,2016年12月4日因肺炎導致呼吸功能衰竭在江蘇大學附屬醫院老年科病房去世。
90年代初父親張福生在祖屋,柱子上的字是祖父用油漆書寫。
我和女兒張雨桐在祖屋前(2019年),右邊的桂花樹是祖父張麟寶1985年栽種。
歷數我張姓之祖先,并無名人顯赫,也無豐功偉績,都是貧苦普通百姓,他們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在時間的長河里,如同微小的浪花,流成一條涓細的血脈,逶迤曲折、艱難而頑強,由遠及近一路走來。曾經一個個鮮活的人生,熱血柔腸、愛欲情仇的往事,也如同云煙散盡于淼淼的沙洲,遺忘于后世。但愿時光永恒,生生不息!
時值新冠疫情,居家隔離之際,根據平時口口相傳記下此文,恐有瑕疵錯誤,敬請祖宗們原諒。
【版權聲明】轉發分享,傳播中華孝道宗祠文化,功德無量!!!轉載自張海鳴。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本文地址://n85e38t.cn/zswh/1318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一段軍屯移民史,濃縮在這座張氏祠堂里
下一篇: 今日重陽節,張家人應該這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