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宗祠傳統

族譜連血脈!兩地張氏修譜續親情

網絡 2023-06-14 21:22:53

邢臺市隆堯縣尚禮村張氏與邯鄲市永年縣馬到固村張氏原本同宗同族,一脈相承,一次偶然的巧遇,讓兩地張氏疏遠的親情變得濃郁。族譜,是大樹之根活水之源,是親情的深深紐帶,支脈清晰、傳承有序的族譜是慎終追遠感念先祖的典范。
筆者采訪時,兩地都很重視族譜的遞藏與續修,馬到固村張姓修譜共六次,尚禮村修譜共兩次,第三次已經啟動。兩地張氏近年經常互派代表尋根謁祖,演繹著連綿不絕的血脈故事。
尚禮張氏到馬到固村祖塋祭祖后查看重立的祖碑
01親 情 巧 遇
尚禮村清代屬唐山縣,光緒版(1886年)《唐山縣志》載,該村有308戶,1200人,屬縣域較大的村莊,直通縣城的南北官道自村中穿過,清代時此路設有驛鋪,尚禮村南8里即有“南樓鋪”,是重要的交通干線。
約在清末民初時,發生了一件奇遇的故事。在尚禮村南官道西側有一處松柏茂盛的墳場,一天,兩位趕大車的永年人在此停車休息,等出發時大車把路旁的角柱石撞倒了。角柱石又名定角石,用以定墳塋的四角邊界,其頂部雕刻的精美石獅也被撞壞了。趕巧一張姓村民從此經過發現,急忙上前攔住去路讓其包賠。原來這個角柱石正是尚禮村張氏老墳的路邊建筑。兩人一時爭執不下,另外一人無奈地在墳地轉悠,看著一塊塊墓碑上的字跡,等把碑文看完心中竊喜,便對那位和本家弟兄爭吵的人說:“請你別讓我們包賠了,你還得管我們飯吃呢!”那人聽后一愣,等趕車人說明原委,張姓村民說:“真是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別說了,到咱家吃飯吧!”原來,尚禮村和馬到固村的張氏本是一脈,當時因交通不便來往較少。
尚禮家廟西側的兩塊碑刻
02兩 地 同 祖
邢臺市隆堯縣尚禮村的張氏和邯鄲市永年縣馬到固村的張氏本屬同一祖先。據尚禮村光緒元年(1875年)重修的《張氏族譜》記載,始祖張朋益,配侯氏,生子四,長曰大老、次曰二老、三曰三老、四曰四老。原本是山西太原府太谷縣郭堡村人,公已故,永樂年間出示有兄弟者,留一人守本,其余兄弟奉詔遷民。其時大老已故,二老和四老遷到廣平府永年縣馬到固村下籍為民,三老性情柔和,族妣侯氏不放心,因此母子同至順德府唐山縣尚禮屯下籍為民。四老雖居廣郡,自幼在家好閑,心懷清靜,至馬到固村西8里孔村西逃俗為僧。
尚禮村張氏分前門和后門,張氏家廟西側立有兩座石碑,其一為《唐山屯張族修理家廟按地當差記》,刻立于崇禎八年(1635年),記張族前門置地當差徭供家廟事。始遷于尚禮的三老為前門張,二老的次子文升自馬到固村遷至尚禮后街,為后門張。其二為《唐山屯尚禮張氏創建家譜堂記》,刻立于天啟三年(1626年)。碑文講述祖先朋益從軍征戰,鼎定受賞,榮拜司旗校尉,暨祖妣候氏攜子遷于尚禮,率子櫛風沐雨開地700余畝,又述及二老移寓廣平府西鄉馬到固村枝葉亦盛事。該碑文還指出,移民的目的是因永樂二年(1404年)詔令推行屯田之故,這就不難理解開地700余畝的艱辛壯舉。
據永年縣馬到固村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第三次重修的《張氏家譜》中記載:始祖曰干,名蔭遠,字朋益,原籍山西省太原府太谷縣復都第二里人,世居縣城東郭堡村,生有四子,長曰大、次曰二、三曰廣權、四曰敬先。在遷民之時,始祖及其子大均故。約在洪武之末、永樂之初,續徙山西之民,存者寡(大之妻)與二子和敬先及本家人等落居于廣平府永年縣馬到固村,補祥榆鄉護駕社逃亡民楊大潤戶籍,此后為永年人。老二有一子名文升攜二子遷居北地唐山縣南8里許尚禮村,初有往來。老三在家看破紅塵,來永年后到孔村西天寧寺出家為僧。后來大之妻去世,兩子率眾孫到山西原地將大之骨骸取回與母合葬,同時將干之骨骸起回立為始祖。老大和老四兄弟二人在本村蓋了兩座祠堂,一直到抗日戰爭時被燒毀。
尚禮村和馬到固村兩地族譜記載大同小異,有不同處如出家到底是老三還是老四,有待進一步考證,本文不再贅述。
尚禮村光緒元年《張氏族譜》
03才 俊 輩 出
隆堯縣尚禮村與永年縣馬到固村兩地張氏,繁衍生息,綿延至今600余年,已達25世。
尚禮村原黨支部書記58歲的張成華先生對筆者說,該村現有人口約2500人,張姓448人,其中前門張共80戶400人,后門張共9戶48人。據統計,至光緒元年,尚禮村張家共出生員25人,太學貢生1人,五品知州1人。
馬到固村《張氏族譜》續修人之一、20世孫張建香先生對筆者說,該村人口有一萬余人,其中張姓人口占四分之一,從該村先后遷出的人員遷居地均載譜中。該村生員以上功名人員70余人,其中九世張鴻基是順治壬辰科進士;另有任通判者2人,任知縣者3人。九世張濟泰,三科武舉候守明威將軍;十世張尚友,邑庠生乙酉科武副榜,延續著祖先朋益公的尚武之風。
04祖 訓 傳 家
兩地張氏歷經歲月滄桑,治家耀祖,子孫興旺,家族昌盛。飲水思源,承前啟后,兩地張氏非常重視尊祖敬宗,立碑修譜,以表彰功德,昭示家訓、傳示后人。《唐山屯尚禮張氏創建家譜堂記》碑載: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尚禮張氏家譜堂落成,堂內懸掛碩大的家譜布案,每到正月初一新年,堂內豆登森列,花燭輝煌,張氏子孫無論長少咸集堂下祭祀,按尊卑行列行拜禮,而后共舉酒杯,整個家族以一種融洽歡樂的方式,感祖德、念祖恩、敘親情、迎接春。尚禮村《張氏族譜》倡修人張平亮先生說,這種祭祀風俗沿襲至今。
永年縣馬到固村將祖訓鄭重地放在《張氏族譜》的首頁,歸納為四方面內容,既是立身之本,又是興家之要,其言諄諄,其情殷殷,至今仍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茲錄如下:

一要效忠國家。國家與民,關系互相。民忠國盛,國富民康。國澤黎民,民增國光。天經地義,效國理當。勸我族人,以此為尚。奉事國家,赴湯蹈火。為國穩安,戎馬扛槍。為國振興,農工學商。清正廉潔,不圖恩償。和衷共濟,不怨上下。執行政令,遵紀守綱。踴躍赴工,早完稅糧。


二要孝敬父母。身為人子,必有爹娘。生子不易,養更非常。竭盡全力,操碎心腸。恩重如山,情深似洋。勸我族人,必為報償。父母在世,孝順敬讓。不可凌辱,不可欺誆。遇有要事,應與商量。父母老耄,服侍奉養。問寒問暖,關心痛癢。父母歸仙,節禮安葬。

三要雍和兄弟。兄弟之情,非同尋常。只因緣分,方逢世上。如身手足,根脈一綱。榮辱聯結,福禍關相。勸我族人,兄弟莫忘。珍視情義,互尊互諒。雍愛和睦,兄恭弟讓。莫記恩怨,免為參搡。福祿共享,苦難同當。遇事多商,親朋禮往。妻室各教,父母共養。團結一致,共拒豪強。

四要友睦族鄰。人之祖先,原本同綱。繁衍生計,遷徙各方。近者是鄰,遠者為鄉。百姓如是,況且族黨。勸我族人,友睦鄉黨。以和為貴,仁厚謙讓。緩急通義,慶吊禮往。藝業相扶,困難相幫。鄰里之間,互為守望。哀矜孤寡,照顧幼長。不弄是非,多忍多讓。莫欺貧弱,勿恃豪強。

【版權聲明】轉發分享,傳播中華孝道宗祠文化,功德無量!!!轉載自燕(yan)趙都市報 郭(guo)英杰(jie) (邢(xing)臺隆堯)。版權歸原作者,若有不當,請(qing)及時聯系我們處理。

本文地址://n85e38t.cn/zswh/13141.html.

聲明: 我們(men)(men)致(zhi)力于(yu)保護作(zuo)者版(ban)權,注重分享(xiang),被刊用(yong)文章因(yin)無法(fa)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ji)時(shi)與作(zuo)者取得聯系,或(huo)有版(ban)權異議的,請聯系管(guan)(guan)理(li)(li)(li)員(yuan),我們(men)(men)會(hui)立即處理(li)(li)(li),本(ben)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yuan)來(lai)自于(yu)網絡,轉載是出于(yu)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ai)源(yuan)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的合法(fa)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men)(men)(管(guan)(guan)理(li)(li)(li)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們(men)(men)會(hui)第一時(shi)間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shi)向您表示(shi)歉意,謝(xie)謝(xie)!

上(shang)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