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晴朗
來源:京博國學(ID: jingboguoxue)
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
曾國藩曾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格局,是一個人的眼界、胸懷和素養,一個沒有格局的人,很難在道阻且長的人生路上,披荊斬棘,所向披靡。
格局開闊,方能笑看世間云卷云舒,無懼人生大起大落。
提升格局的最好方式,就是讀書、容人、利他。
讀書
宋代文人黃庭堅曾說:“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對人言語無味。”
只有不斷地讀書,才能讓一個人博聞廣識,內心充盈。
戰國時,蘇秦曾游歷于各國,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
但他的游說之路異常坎坷,無奈之下,潦倒而歸。
迎接蘇秦的,是家人的冷漠和輕賤。
蘇秦沒有崩潰,也沒有指責家人的不理解。
他把精力放在讀書上,希望能夠開闊眼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閱讀更多的書,每當睡意來襲,蘇秦就取過鐵錐,朝著自己大腿刺去,鮮血流淌至腳跟的痛感使他猛然驚醒,繼續刻苦攻讀。
經過整整一年的鉆研,蘇秦的視野和見識得到了極大地開闊。
他重新啟程,游說列國,終于促使六國合縱聯盟結成。
擔任盟長的蘇秦身掛六國相印,使“秦兵不敢窺函谷關十五年”。
曾有人說:你讀過的書,看過的風景,就是你的格局。
讀書,是讓人的生命變得遼闊的過程。
沒有書籍的滋養,一個人很難突破固有的認知,收獲全新的視野。
當你把讀書變成習慣,才能一步步驅散迷茫和困惑,獲得應對苦難與挫折的力量。
所有讀過的書,都藏著你未來的路,命中的福。
容人
曹操曾言:“人各有志,出處異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志向和選擇,一個格局開闊的人,往往懂得尊重不同的聲音,具備容人的風度。
民國時期,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為提升北大辦學水平,蔡元培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為方針,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引進杰出人才。
著名學者辜鴻銘亦受邀成為北大教授。
但辜鴻銘是一位堅定的傳統文化守護者,他留長辮,著清代服飾,對白話文不屑一顧,被學生們斥為頑固的復古派。
蔡元培卻認為,雖然辜鴻銘與自己所持的文化觀點有所偏差,但他博學多才,光明磊落,仍不失為一位不可多得的好老師。
后來,辜鴻銘主講的課程在師生中引起強烈反響,北大也在蔡元培的管理下,成為了百花齊放、大師云集的中國最高學府。
孔子曾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浩瀚的人世間,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
與其為了不同見解而懊惱傷懷,不如接納不同意見,肯定多樣性的統一。
世界正是因為存在差異性,才更加豐富多彩。
能夠接納不同,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遇見更多有趣的人。
培養容人的心智,方有成事的格局。
利他
孔子有言:“君子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
當一個人習慣了用利他思維考慮問題,便會減少內耗,將更多精力放在為他人提供善意上。
最終,也會在更大程度上,得到善意的回報。
北宋時期,新舊兩黨因為是否改革,斗得你死我活。
不肯站隊的蘇軾兩相得罪,屢次被貶謫流放。
但蘇軾并沒有把仕途路上的波折放在心頭,而是一心一意為百姓謀福利。
擔任徐州知府時,碰上黃河決口,百姓紛紛逃難。
蘇軾站在城門口向全城百姓喊話:“有我在,絕不會讓洪水毀了徐州!”
為保百姓安康,蘇軾帶領士兵和百姓搶修堤壩。
他身先士卒,晝夜無休,終于抗洪搶險成功。
任職杭州太守時,面對瘟疫的侵襲,蘇軾捐出五十兩黃金,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公立醫院”——安樂坊,專門收治窮苦病人。
一心為百姓謀福利的蘇軾,得到了百姓的熱烈擁護。
每當他離開任地時,當地老百姓便夾道相送,涕淚橫流。
蘇軾所代表的偉大人格和社會良心,直到今天仍然熠熠生輝。
《孟子·離婁下》中有這樣一句話:“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所謂赤子之心,其實就是一顆利他之心。
用利他之心幫助別人排憂解難,也是在消解自身的煩惱,壯大自身的力量。
但行好事,是對心靈最有力的滋養。誠意助人,是成就萬事萬物的坦途。
長存利他之心,圓滿或許未至,但格局早已打開。
本文地址://n85e38t.cn/zhuzibaijia/13946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提升幸福感的10件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