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處方與藥引(常用藥引子)

醫案日記 2023-04-30 06:14:34

處方與藥引

王金亮 侯紅霞 山西省平遙縣中醫院

《辭源》云:“中醫開完處方,末尾加一兩味藥作為藥引,又叫引子。”可見中醫臨證處方后每多涉及藥引一事,藥引者必與主方療效一致,同氣相求,可增加臨床療效,故尤在涇說:“兵無向導則不達賊境,藥無引則不通病所。”

清代,張睿曾作《藥引論》專篇,指出“古人用湯,必須置引”。可見藥引在臨床之常用,《串雅內編》指出:“外感蔥白湯下,內傷米湯下,痰病姜湯下,火病白水下,余可類推”,有者甚至一方數引,隨證應用,其在處方中的作用實有畫龍點睛之妙。

古今湯方何止千萬,加之歷代醫家各有發揮,以致藥引無窮。藥引之用臨床最常見者如生姜、大棗、黃酒、童便、蔥白、飴糖、冰糖、粳米、核桃仁、豬蹄等。如桂枝湯用姜棗為引,配合主藥以調和營衛;生化湯以黃酒、童便為引,增加祛瘀生新之力;外感風寒解表藥用生姜、蔥白以增加解表發汗之功;補益劑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等也常配伍生姜、大棗以助益氣之效;小建中湯以飴糖為引以溫養脾胃;益胃湯用冰糖以圖酸甘化陰;《傅青主女科》通乳丹用豬蹄為引以通乳汁,等等。

需要說明的是,“藥引”并非完全等同于“引經藥”或“調和藥”。“引經藥”乃“引經報使”之意,《本草綱目》載有:“十二經引經藥”,而“調和藥”則意在緩和主藥之峻烈,常作為使藥應用,如甘草調和諸藥。“藥引子”有時有引經之意,也可用于調和諸藥,有的則具有矯味的作用。

常用藥引子

藥無引使,則不通病所。

藥引子,也稱之為引經藥、引藥,主要是能夠引導處方中的諸藥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臟腑,直達病所,使之更好的發揮治療效果的藥物。

主要功效有三:

1、增強藥物的療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藥湯劑,常放入大棗;產后淤血多,乳汁少,常會用到生化顆粒或者生化丸,最好用紅糖送服,可以增強補血散寒、祛瘀的功效;

2、直達病灶:中醫認為,鹽味咸,可引藥入腎,作為藥引能夠幫助更好的發揮補腎作用。比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等,用淡鹽水送服效果更佳;

3、緩解毒性:清熱解毒藥物,藥性比較寒涼,容易傷胃,比如含貝殼礦石類的中藥較難消化,都需要用米湯送服,可減少藥物對胃腸的刺激;

常用藥引子的用法用量:

1、生姜湯:常用于送服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脘腹冷痛等病癥的中成藥,如理中丸、附子理中丸等,或是一些中藥湯劑,一般用生姜3~5片,水煎取汁,溫熱送服;

2、稀米湯:粳米湯或者糯米湯,能夠保護胃氣,減少苦寒藥對胃腸道的損傷,常用于送服寒性比較重的中藥湯劑或者中成藥,比如三黃瀉心湯、牛黃清胃丸等,趁熱送服;

3、蜂蜜水:常用于送服潤肺止咳、潤腸通便的中藥,如百合固金丸、養陰清肺丸等,一般用棗花蜜或者槐花蜜5~10毫升,沖入溫水300毫升,送服藥物;

4、大棗湯:常用于送服益脾胃、養心安神的中藥,如人參健脾丸、歸脾丸、香砂養胃丸等,一般用大棗5~10枚,加水煎取汁,送服藥物;

5、淡鹽水:常用于送服補腎藥,如大補陰丸、六味地黃丸、桂附地黃丸等,取食鹽1~2克,加溫水300毫升左右,溶于水后送服藥物;

6、蔥白水:常用于送服治療風寒感冒、鼻炎等疾病,多以大蔥白1~2段切碎,煎水取汁送服,或者入湯劑同煎;

7、竹葉水:常用于送服清熱利尿的中成藥,取竹葉6克,加水煎煮取汁,溫送服藥物。

中藥的藥引子(全蝎和蜈蚣)該如何服用?

中藥里有一些藥是不需要煎煮的,比如朱砂、羚羊角粉等,有的是煎煮后會增加毒性;有的是量太少,怕煎煮的時候損失;有的是煎煮溫度高會破壞有效成分。所以在調劑的時候,就會給你單包,并注明:沖服。意思是將其他的中藥煎好后把沖服的中藥倒入混和,一起服用。
這樣的單包會按照處方劑量放入每一份中藥里,如果你都取出來了,就看看處方上的劑量,每一付里應該用多少克全蝎、多少克蜈蚣。現在中醫開藥已經很少用什么藥引子了。不要想得太神秘。
還有他給你的全蝎、蜈蚣是不是粉成藥粉的,如果不是,就不能用來沖服,你應該去藥店加工成粉再按上述方法沖服。
你確定醫生給你開的處方里這兩個藥寫的是沖服嗎?最好去醫生那里問清楚。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79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