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超威速溶飲片因其具有節省藥材、減少費用、質量可控、方便衛生等許多優點,而備受醫藥界的重視,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為探索具體的臨床使用劑量,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進一步對國家《藥典》及部頒《藥品標準》中散劑的中藥劑量進行研究,從而為超威速溶飲片臨床劑量的確定提供了文獻參考。
研究人員查閱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及衛生部《藥品標準·中藥成方制劑》第1~20冊,收集散劑處方近200個。對所有散劑中藥劑量進行統計,收集其中使用頻次在20次以上的中藥作為分析對象。并與藥典中單味中藥的使用劑量進行比較研究。然后采用SPSS11.5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分析,計算各味中藥在散劑中的平均使用劑量及95%的可信區間。并計算其均值與常規劑量(主要為湯劑劑量)的比值。
結果發現,熄風類藥物在散劑中用量最少,僅為湯劑用量(平均值)的1.4%~3.4%;清熱、攻下、解表、行氣、活血類藥物散劑用量為湯劑用量的8.9%~16.9%,即前者大約為后者的1/11~1/6;補益氣血、化痰類藥物散劑用量變化較大,多數在湯劑用量的9.6%~16.9%之間,大約前者為后者的1/10~1/6,如甘草、當歸、半夏、白附、貝母等;少數用量較小,如天竹黃僅為2.1%,山藥僅為4.2%。散劑與湯劑用量之比最大的為三七、貝母、半夏與甘草,在16.9%~16.6%之間,即前后用量之比約為1∶6。另外,“多入丸散劑”的藥物如牛黃、麝香、冰片、珍珠、朱砂,其散劑處方實際用量(均值)接近其規定用量,其中麝香為95.2%,其余在24.28%~55.2%之間。
中藥超微飲片由于采用了細胞級微粉碎技術,提高了細胞破壁率、比表面積、有效成分溶出度、生物利用度等,從而可減少用藥量,節省中藥材。然而臨床用量究竟以多少為妥,一直是大家共同關注而著重研究的問題。湖南省中醫藥研究院曾對銀翹散、小青龍湯、附子理中湯等8個傳統名方臨床量效的研究表明,半量超微速溶飲片浸泡液與全量傳統湯劑療效相當。諸多實驗研究表明,超微粉碎后的速溶飲片能明顯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溶出率,且能顯著提高體內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從而減少用藥劑量和提高治療效果。
宋代以后的臨床用藥散劑運用較多。文獻研究表明,宋代至清代散劑中飲片用量是湯劑的20.9%~41.9%,即散劑與湯劑中藥飲片劑量之比為1∶5至2∶5。由于中藥超微飲片是散劑的延伸和發展,古代散劑多是將中藥材加工成粗粉后再煎煮,現代散劑則多為直接口服(開水送服),而超微飲片則是將經超微粉碎后的中藥微粉用開水沖泡10~20分鐘后口服,其主要目的之一均是通過藥材細度的提高促進藥效成分的溶出,減少用藥量,節省中藥材。
《藥典》和部頒《藥品標準》中的散劑是目前中醫臨床實踐的標準用藥,代表著目前臨床用藥劑量的實際狀況。從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多數藥物的散劑使用劑量為湯劑劑量的9.6%~16.6%,即前后之比大約在1∶10至1∶6之間;熄風類藥用量最小,僅為湯劑用量的1.4%~3.4%;而三七、貝母、半夏和甘草的用量相對較大,為湯劑用量的1/6。這一方面說明,現代散劑用量相對湯劑而言,較古代用量有進一步減少的趨勢。同時也表明,中藥超微飲片在湯劑半量的基礎上有進一步減少用藥劑量的空間。至于本身只宜入丸散劑的中藥,制成中藥超微飲片后,臨床使用劑量減量幅度相對較小,如麝香不宜減量,而牛黃、冰片、珍珠、朱砂的用量宜在常規用量的1/2~1/4之間考慮。
大量關于藥物制劑的新技術、新方法的出現為中藥現代化提供了有效的技術手段,為實現中藥的“三小”(劑量小、毒性小和不良反應小)“三效”(速效、高效、長效)和“五方便”(生產、運輸、貯存、攜帶和服用方便)提供了可以借鑒的思路。筆者對近年來研究較多的分子包合技術、脂質體技術、固體分散技術、固體脂質納米粒( SLN)技術、聚合物納米粒技術、微乳技術等藥物制劑新技術及其在現代中藥研究中的應用作一綜述。
1 分子包合技術
分子包合技術主要指的是環糊精包合技術。環糊精( cyclodextrin , CD)的結構為內徑016~110 nm環狀中空的內疏水外親水的圓筒狀分子。形狀和大小適合的親脂性分子或基團能進入空腔,通過弱相互作用力形成超分子包合物。這種超分子包合物一方面可改善藥物的多種理化性質和提高藥物的生物活性,如增加藥物的水溶性和穩定性、提高靶向性、促進透膜吸收、減少不良反應和刺激性、提高生物利用度等 ,另一方面環糊精分子使藥物處于納米級的分散狀態,擴大了藥物的吸收面積,并且具有緩釋的效果。
許多從中藥材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為疏水性物質,環糊精分子的內疏水外親水結構可顯著地增加這些物質的溶解度。齊墩果酸的β-環糊精包合物可使溶解度提高12倍,累積溶出率增大6倍。揮發油是中藥中常用的一類化合物,但由于其高揮發性使其應用受到限制,利用環糊精分子的包合功能可有效地克服該缺點。纈草油是中藥痙痛定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其揮發性強,對光敏感,對光和熱不穩定,且油狀液不易制粒。采用β-環糊精包合后,在加速試驗的條件下其穩定性明顯提高。環糊精不僅可以單獨用于制備納米載藥系統,也可與其他載藥系統聯合應用,以達到進一步提高療效,降低毒性的目的。環糊精在聚合物納米載藥系統中的應用也可得到類似的結果。可以預期,這些技術在中藥疏水性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應用同樣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2 脂質體技術
脂質體用于藥物載體的研究已經有三十余年的歷史,技術已相對成熟。脂質體給藥系統同樣具有藥物的緩釋和靶向特性,增加藥物在體內外的穩定性,降低藥物的毒性,提高藥物治療指數的作用。與其他載藥系統相比,脂質體所具有的結構可修飾性使開發具有特殊功能的載藥系統如靶敏感脂質體、隱形脂質體、免疫脂質體成為可能。脂質體的粒徑一般在幾十納米到幾十微米之間, 納米尺度的脂質體具有很高的穩定性。
20~50 nm的單層脂質體進入人體后,能增加藥物在靶區的聚集,并能延長其在血液中的半衰期。脂質體的制備方法主要有超聲分散法、微乳法、注入法及逆相蒸發法等。
脂質體用于中藥制劑中的研究有一些報道。張中冕等制備了豬苓多糖脂質體并進行抗肝轉移癌的研究,結果表明,脂質體包裹同等劑量的豬苓多糖能顯著減少轉移性肝癌結節的數目( P < 0.01) 。采用適當的脂質材料還可以制備成靶向性強的脂質體。例如用含有pH敏感基團的脂質如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等制備的pH敏感脂質體不僅可增加脂質體的靶向性還可使其具有長循環特征。用聚乙二醇( PEG)修飾可制成溫度敏感脂質體、通過單抗與脂質體連接可制成免疫脂質體。并可聯合應用制成具有雙重功能的脂質體如pH敏感的免疫脂質體等。這些研究為中藥脂質體的研究提供了廣闊的思路。藥質體作為特殊的脂質類物質,藥物通過共價鍵與脂質結合形成脂質前藥,再按上述制備方法得到SLN。在藥質體中藥物與脂質形成的復合物既是活性成分又是載體,因而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有效提高藥物對生物膜的穿透能力。通過制備中藥藥質體的方法可促進某些中藥的吸收,從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3 固體分散技術
固體分散技術是指運用固體分散技術將藥物高度分散于惰性的載體中,形成一種以固體形式存在的分散體。藥物在載體中以分子聚集體、微晶或無定形形式存在。固體分散技術可顯著地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ER-34122是一種新的脂氧合酶和環氧化酶雙重抑制藥,但其水溶性非常差, Kushida等將其制備成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的固體分散體,其溶解速度和溶出率均顯著高于其物理混合物和純化合物。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具有各種功能的輔料被用于固體分散技術中,使其應用領域大大地拓展。單純應用水溶性的輔料如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聚乙二醇( PEG) 、尿素等可以__改善難溶性藥物的溶出。加入難溶性的高分子材料如硬脂酸、乙基纖維素等可以使制備的固體分散體具有緩釋的特征,同時水溶性的藥物也可采用這種方式制備其緩釋劑型,擴大了固體分散技術的應用對象。采用腸溶性的輔料如丙烯酸樹酯、HPMC等可以制備定位于小腸釋放的固體分散體。固體分散體常用的制備方法有共沉淀法、熔融法和溶劑熔融法,近年來一些新的方法也被用于固體分散體的制備,如超臨界流體技術等。固體分散體為中間劑型,制備成固體分散體的藥物可根據需要進一步制成片劑、膠囊、滴丸等制劑。
固體分散技術在中藥的研究有著較廣泛的應用,一般用于制備固體分散體的原料為中藥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水飛薊賓( silibinin) 是菊科植物水飛薊(S ilybum m arianum Gaertn.)果實中的一種黃酮成分,具有保肝、降血脂、抗氧化等諸多藥理活性,但由于它難溶于水,口服生物利用度低。鄧 莉等以尿素、PVP、泊洛沙姆188等為載體,用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備水飛薊賓固體分散體,顯著提高了水飛薊賓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固體分散體由于制備工藝相對簡單,效果明顯已引起國內中藥生產企業的廣泛關注,并在臨床上有廣泛的應用。
4 微乳技術
微乳由油、水、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劑4部分組成,是一種粒徑在10~100 nm之間的乳滴分散在另一種液體中形成的各向同性熱力學穩定膠體分散系統。體系中表面活性劑的量一般> 10%。微乳液中同時存在水相和油相,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既能溶解非極性的疏水性藥物,又能溶解極性的親水性藥物。根據油相和水相及乳化劑的性質和配比的不同,分別能形成油包水(W /O)和水包油(O /W)兩種微乳液形式。因此,微乳作為納米給藥系統,可以增加難溶性藥物的溶解度,提高水溶性藥物的穩定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時使藥物具有緩釋功能,降低藥物的毒性。如Brime等制備了兩性霉素B 的微乳,其半數致死量較同等劑量的常規制劑提高1倍多。
微乳的制備理論上不需要外力做功,即使在實際制備中也只需施加適當的外力即可,從而避免了高速攪拌、高剪切及高溫等劇烈的條件,可有效地防止不耐高溫的藥物等的降解,并適合于工業化的制備。微乳具有較高的擴散性和皮膚滲透性,使其在透皮吸收制劑的研究方面受到極大關注。微乳技術在中藥的外用制劑中具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吳永良等將含有紅花、川芎、乳香、沒藥、當歸 onmouseover="this.style.cursor=’hand’" onclick=當歸_search11() value="當歸">當歸、樟腦、冰片等成分的油搽劑制備了用于外用的穩定的微乳劑型。注射用的中藥乳劑如欖香烯乳注射液、薏以仁注射用乳劑等已有研究和應用報道,但注射用中藥微乳筆者尚未見報道,根據微乳的特點,制備注射用的中藥微乳應是可行的。
5 SLN技術
SLN是由固體脂質制備的粒徑在50~1 000 nm的納米及亞微米載藥系統。SLN常溫下為固態,非毒性的表面活性劑如泊洛沙姆、卵磷脂等可用來穩定其結構。可采用已成熟的高壓乳勻法進行制備,適用于工業化生產。另外,這種方法不使用有機溶劑,可以避免因有機溶劑殘留而導致的潛在毒性。同時, SLN還具有藥物控釋和靶向特性,較高的載藥量,改善藥物的穩定性等優點。用于SLN制備的類脂材料有各種飽和脂肪酸如硬脂酸、棕櫚酸、癸酸及其三酰、二酰、單酰甘油酯;表面活性劑有各種卵磷脂、泊洛沙姆系列、聚山梨醇酯、膽酸類、丁醇等。SLN的制備方法有超聲或高剪切乳勻法、高壓乳勻法、溶劑乳化蒸發法、微乳法等。陳大兵等以硬脂酸為載體材料制備了長循環的紫杉醇Brij固態脂質納米粒(Brij-SLN)和PoronicF68固態脂質納米粒( F68-SLN) ,延長了紫杉醇于體內的滯留時間。
6 聚合物納米粒技術
聚合物納米粒是以人工合成或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為載體制成的粒徑在1~1 000 nm的載體系統。聚合物由于結構的可修飾性,在納米給藥系統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藥物包裹于載體材料中所形成的高分子納米粒可以改變藥物的體內分布,具有控釋和靶向特性,增加藥物的穩定性,提高藥物的生物利用度。納米粒在進入體循環后主要被網狀內皮系統(RES)所吞噬,這為治療RES系統豐富的器官和組織如肝、脾、骨髓的疾病創造了條件。另一方面,對于非RES系統的靶向給藥,可以通過親水性高分子鏈段修飾等隱形技術、抗體包裹技術或體外磁性導向技術等方法,減少RES系統對納米粒的吞噬,延長體內的循環時間。
作為聚合物納米粒的材料有聚乳酸( PLA) 、聚乙交酯( PLG) 、聚氰基丙烯酸酯系列( PCA) 、聚己內酯( PCL) 、聚乳酸2乙醇酸共聚物( PLGA) 、清蛋白、凝膠和殼聚糖等。制備方法主要有高分子分散法和單體聚合法兩大類,包括溶劑乳蒸發法、超臨界流體法、界面聚合法、鹽析法等。Storm等用可生物降解的聚酐制備的喜樹堿聚合物經顱內植入,可顯著地延長神經膠質瘤大鼠的存活時間。聚合物粒子經過適當的修飾,還可制成能根據人體晝夜節律的變化而發揮作用的脈沖給藥系統和自調節給藥系統,如pH反應性及糖反應性的給藥系統。也可修飾成受外界條件調節控制的給藥系統如磁控制、熱控制、超聲控制給藥系統等。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利用藥物制劑新技術,開發中藥的新制劑,可望解決中藥劑型存在的生物利用度低、毒性等問題,目前所研究的藥物制劑新技術對現代中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移植性。同時,由于這些技術中諸如脂質體技術、分子包合技術、固體分散技術及微乳技術和SLN中所采用的高壓乳勻技術等已較為成熟,將這些技術應用于中藥納米新劑型的開發,技術上是可行的。
【中藥用量】
小兒中藥用量,與成人有別,在臨床處方用量時,不能簡單地把成人的用量用于小兒,必須隨年齡大小、個體差異、病情輕重等方面,采用合理的用量。由于小兒用藥一般均中病即止,用藥時間較短,加上給服時藥物多有浪費,所以小兒中藥用量按年齡較成人相對較大,尤其是益氣健脾、養陰補血、消食和中一類藥性平和的中藥,更是如此。但對辛熱、苦寒、攻代及藥性較猛烈的藥物,在使用時對其用量必須嚴格按比例用量。為方便臨床上計算方便,可按成人中藥一般用量為準,進行折算:如新生兒用成人量的1/6,嬰兒為成人量的1/3~1/2,幼兒及幼童為成人量的2/3,學齡期兒童用成人量。成人一般用量,可按《方劑學》所制訂的標準,但決非用量,更不是醫生的個人經驗用量,如黃芪、太子參、白術等為9克,麻黃、細辛等為3克等。以黃芪為例,成人用9克,新生兒在處方中用1.5克,嬰兒用3~4.5克,幼兒及幼童用6~9克,學齡期兒童用9克。
在具體計算用量時,還須注意幾點:
1.疾病輕重不同,用量應有所變化 以上比例用量用于門診和病情不十分危重的病例。若重急病兒,中藥用量可隨病情需要,增大用量,如治暑溫證(流行性乙型腦炎),高熱、昏迷、抽搐,對清熱解毒的中藥如生石膏、板藍根、紫草、連翹等,均需用大劑量才能奏效,此時可能超過成人劑量,但對挽救生命會起到重要作用。
2.處方中藥味多少不同,用量也有一定變化藥味特別少的處方,只要不是攻伐和有毒性中藥,用量可稍為增大。如補虛用的處方,僅用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四味,每味用量可增加1/4~l/3;再如早產的新生兒,機體功能較低,常用單味別直參3~4.5克煎服,其用量已超出比例用量2~4倍。若藥味較多的處方,主藥不減,輔助藥可適當減小。
3.嚴格控制藥性猛烈中藥用量 有兩類中藥要嚴格控制用量。一類是藥性偏熱、偏寒,或有引起吐瀉作用的藥物,除了要慎用外,一旦進入處方,原則上按上列比例用量,但要加強觀察,中病即止。另一類是劇藥和有毒的中藥,這類藥物有專門的管理和使用要求,必須嚴格執行,小兒應避免使用,特殊病例需應用時,也應從最小量開始,視病情變化再考慮適當增加,一旦病勢已減,即應停止。
4.草藥用量可以偏大 草藥用量,在1歲以內嬰兒應謹慎,一般用成人常用量的1/3~工/2,如蒲公英、鴨跖草成人用30克,嬰兒用9~15克;1~3歲幼兒,一般用成人的1/2~2/3量;3歲以上兒童,可用成人常用量。
5其他中藥劑型可按比例用量 丸劑、片劑、散劑,也可按上述比例用量,但要注意藥性是否猛烈,還應視具體藥物對小兒的作用和影響而定。如果中成藥有具體的用法說明,那末可按說明給藥。
【煎服方法】
治療小兒疾病,中藥湯劑是主要劑型,只有掌握好正確的煎服方法,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否則既浪費藥量,又因煎法不合理,會明顯影響療效,甚至延誤病情,喪失治療時機。
1. 小兒中藥煎法 煎煮小兒湯劑。在煎煮時間、次數及煎出的藥量方面,與成人煎法有區別。在煎煮前,應將中藥用清水清洗一下,洗去泥土與雜質,然后再用清水浸泡半至衛小時,讓中藥浸透。但在炎熱夏季,中藥只能浸泡半小時。煎藥開始用旺火,煮開后改用小火。如果屬治感冒的中藥,再煮10~15分鐘;而屬調補的中藥應再煮30~40分鐘;而其他性質中藥,如健脾、化濕、理氣、活血、止咳、祛痰等處方,可掌握在20~30分鐘間。由于小兒吃的藥量比成人少,一般只需煎一汁,不需像成人那樣煎頭汁、二汁,煎出的藥量多少,可根據兒童年齡大小來決定:新生兒吃的湯劑,一日量只需煎到50毫升左右;嬰兒為60~100毫升;幼兒及幼童為150~200毫升;而學齡期兒童則應煎到250毫升。以上為常規煎藥量,根據病情,也可有一些變化,需靈活掌握,如病毒性感冒商熱持續不退,用疏散表邪、清熱解毒的中藥是很有效的,但服藥量不能拘于以上的數量,可以煎得多一些,分3~4次服用。而素體脾胃虛弱的小兒,若患病后需服用中藥湯劑,煎的藥量可濃縮一些,較上列數量減少 1/3左右,以免引起惡心嘔吐。
2.小兒中藥喂服方法 給小兒喂服中藥是一件很細致的工作,由于患兒不懂服藥的重要性,除年長兒外,多數小兒不會自覺服藥,由于中藥湯劑苦澀,還會出現拒服或服后嘔吐等。因此掌握正確的喂藥方法是很重要的。小兒服用中藥,應根據疾病的性質,確定服藥次數。新病、急病要多煎一些藥量,分幾次服;而慢性病、調理病一日二次服藥。不管急病還是慢性病,小兒一日服中藥湯劑的次數不得少于2次。如肺炎等急病,每日中藥應服3~4次;而哮喘這類過敏性疾病,則應根據其發作規律服藥,若發于夜間者,下午服藥1次,臨睡前再服1次,若發于清晨者,隔夜把中藥煎好,清晨發作前服1次,次日白天再服2次,而晝夜持續發作,一日內服藥次數不得少于3次。小兒服中藥不能急于求成,尤其是給嬰幼兒喂藥,更需耐心,可以先喂幾口藥,吃少許甜食,慢慢再喂,每次喂藥時間可控制在5~10分鐘,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將一杯湯藥全部吃下。
對拒服的小兒,可固定其頭手,用金屬湯匙將藥液送入口中,使之自然吞下。湯藥中可加適量調味品,如白糖、蜂蜜、冰糖、橘子汁等,如果脾虛的小兒,容易大便稀薄,不能加蜂蜜,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加入后一定要再煮沸幾分鐘,以殺滅白糖中的雜菌和螨蟲。
如果處方中有較多苦寒中藥,如黃芩、黃連、黃柏、山桅、陳膽星等,可用適量增加方中甘草用量的辦法來減輕苦味,以利服用。中藥丸劑、片劑,不能吞服,可研成細末,用溫開水調服。中藥散劑,如山藥粉等,數量較多,可調在米湯、豆漿中加調味品服用。
此外還要注意服藥的時間與藥溫。服藥時間一般以飯前或飯后2個小時為宜,不要與吃飯時間過于接近。凡調補用的丸劑和冬天吃的膏滋藥,放在清晨空腹及臨睡前服用,這些藥的藥味不苦,或帶有甜味,服后不會出現嘔惡,空腹服有利藥物吸收,有增強補益的作用。驅蟲的中藥,應空腹服用,有利于驅蟲排蟲。而消食導滯的中藥,宜放在飯后服用,有利于消化開胃。湯藥一般應溫服或溫涼服,發表藥為了發揮發汗解表功效,應趁熱服下,有時還可在藥后吃些熱粥,以助發散。壯熱邪實或陰虛潮熱者,中藥可以涼服。如屬中藥與西藥同用,二者必須分開服用,不能在同一時間內服下。
嬰幼兒服藥最不易合作,常造成拒服,或入口后不肯咽下,或往外吐出,因此喂藥時可將患兒抱起,取半臥位,但喂藥動作要輕柔,不要強行喂服,防止口腔粘膜或齒齦受損出血。不要捏鼻灌藥,以防藥液嗆人氣管或引起窒息。喂藥后將患兒抱起名輕拍擊其背部,使胃內空氣排出。學齡期兒童均能自己服藥,但要加強督促,防止他們將藥倒掉。對重危病兒,神識昏迷,若用中藥應鼻飼給藥。丸劑、片劑研碎后放在溫開水中易有沉淀而阻塞鼻飼管,可用米湯調勻后注入,注入時宜緩慢,注入后需用溫開水沖鼻飼管,防止堵塞。
今天給各位分享細辛的作用與功效與作用的知識,其中也會對細辛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收藏本站,現在開始吧!
本文目錄一覽:1、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細辛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2、細辛的作用與功效細辛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3、細辛的功效與作用4、中藥細辛有什么功效呢?5、細辛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呢細辛的功效與作用介紹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細辛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1、做為藥用植物,細辛最先出自《神農本草經》,中醫認為其性溫、味辛,有小毒,具有散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通竅等方面的功效,臨床上可以用于風寒表證、風濕痹痛以及頭痛、牙痛等疾病癥狀的治療。
2、鎮靜鎮痛。
體外動物研究顯示,細辛對于機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具有抑制作用,同時揮發油中的甲基丁香酚還有一定的局麻效果,這是細辛具有止痛功效的一個主要原因所在。
3、散寒祛風。
研究顯示,細辛的散寒祛風功效與它所含有的去甲烏藥堿有關,去甲烏藥堿可以幫助提高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同時還具有強心、擴血管、松弛平滑肌等功效,這符合祛寒藥的藥理學基礎。
細辛的作用與功效細辛的作用與功效是什么1、驅風散寒、行水開竅、化飲、止痛、鎮咳。
細辛是我們的一類中草藥,它具有驅風散寒、行水開竅等功效,我們臨床上的常用于風寒引起的頭痛,病人主要表現為怕冷、不愛出汗以及口干渴這種情況,遇到寒就會疼痛加重,這種風冷頭痛,還有這種流鼻涕,流清鼻涕,還有牙齒牙痛,還有痰飲咳逆,所以痰飲咳逆的病人主要表現為咳那種特別清稀的像水一樣的痰,這個時候細辛的效果是非常好的,它有化飲的這種作用。
2、除了治療肺部的,包括口腔的一些疾病之外,細辛還能治療風濕痹痛,比方說我們的一些關節病,老寒腿或者是一些類風濕關節炎、骨性關節病這類病人,細辛能夠起到散寒祛風的作用。
細辛既能夠外散風寒,又能夠內去陰寒。
尤其是像一些肚子痛的病人,尤其遇到一些寒冷就會出現腹痛,甚至腹瀉這種陰寒的病人,也可以用細辛治療,同時細辛還有止痛,鎮咳的功效。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細辛是一種較為少見的藥材,很多人在聽見這一個名字的時候可能都不熟悉,但是它的作用是很大的,可以入藥也可以泡酒,下面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細辛的功效與作用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1
細辛為馬兜鈴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細辛的全草,生用。
別名小辛、少辛,細辛根細而辛味極濃,故名。
性味:辛,溫,有小毒。
歸經:歸肺、心、腎經。
《湯液本草》中記載為手少陰腎經的引經藥。
功效主治:
一、祛風、散寒、止痛,治療頭痛、痹痛、腹痛、牙痛。
二、散寒解表,治療風寒表證;
三、溫肺化飲,治療痰飲咳喘;四、通竅,治療鼻淵、竅閉、神昏。
配伍應用:
一、細辛辛味濃烈,性善走散,性溫,能驅寒,具有祛風、散寒、止痛之功,適用于風寒濕邪所致的頭痛、痹痛、腹痛等證。
如治風邪頭痛,常與川芎、荊芥、防風、羌活等祛風藥配伍,常用方川芎茶調散,也有中成藥制劑便于臨床應用。
如治風寒濕邪、痹阻經絡而致的痹痛、腰痛,也有名方獨活寄生湯;
二、細辛能祛風散寒,亦常用于外感風寒證,以寒邪偏盛、頭痛、肢體疼較者為適宜,常用方劑九味羌活湯。
還有治療素體陽虛,外感風寒、惡寒發熱、身倦欲臥、舌苔水滑、脈沉者,與麻黃、附子同用,即《傷寒論》名方,麻黃附子細辛湯;
三、細辛能溫肺化痰飲,治療寒飲伏肺、咳嗽氣喘、痰多清稀,常與麻黃、干姜、五味子等同用,見《傷寒論》方小青龍湯,專治寒飲伏肺之喘證;
四、細辛辛散走竄,善于通竅,可通鼻竅,治鼻淵,對鼻竅閉塞不通暢、時流清涕者,可與辛夷、白芷等同用。
古方中還有記載治中風不省人事,取其粉末吹鼻,以醒神開竅。
用法用量:內服湯劑2-5g,粉末0.5g-2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氣虛多汗、陰虛陽亢頭痛者、陰虛肺熱咳嗽等禁用,散劑用量不宜過大。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2
細辛功效與作用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
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淵,風濕痹痛,痰飲喘咳。
發散風寒
用于風寒感冒或風寒所致的'頭痛,可配麻黃、藁本。
溫經止痛
用于寒邪入絡之肌肉關節痛。
溫化寒痰
用于稀痰壅盛的慢性支氣管炎。
宜通肺竅
用于鼻炎、鼻竇炎。
此外,細辛還具有抗炎免疫、局部、提高新陳代謝、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腫瘤患者化療和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藥理作用
解熱鎮痛作用
細辛揮發油能明顯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并能降壓,而煎劑能升壓。
對呼吸系統的作用:細辛揮發油對組胺或乙酰膽堿致痙的氣管平滑肌有非常顯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組胺作用較抗乙酰膽堿強。
具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
性狀
細辛根莖橫生呈不規則圓柱狀,具短分枝,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環形的節,分枝頂端有碗狀的莖痕,根細長,密生節上,表面灰,平滑或具縱皺紋,有須根和須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黃白色或白色。
氣辛香,味辛辣、麻舌。
遼細辛:根莖長約1~4厘米,節間長2~3毫米。
花葉抽皺,葉灰綠色。
根細長約10~15厘米,直徑約1毫米,灰棕色,密生根莖上、稍拘攣,卷縮成團。
氣芳香味辛辣而麻舌。
以根色灰黃,葉色綠,味辛辣麻舌者為佳。
用藥禁忌
氣虛多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等忌服,反藜蘆。
《本草經疏》凡病內熱及火生炎上,上盛下虛,氣虛有汗,血虛頭痛,陰虛咳嗽,法皆禁用。
《得配本草》風熱陰虛禁用。
《本草別說》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
《注解傷寒論》水停心下而不行,則腎氣燥。
細辛有小毒,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細辛作單味或散末內服不可過錢(3g),如入湯劑便可不拘泥于此.細辛在煎煮三十分鐘后,其毒性成分黃樟醚的含量能大大下降,不足以引起中毒。
不良反應
毒性成分:黃樟醚。
細辛對腎臟有一定毒性,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細辛每日用量超過20g,口唇、舌尖、趾指發麻感,停藥后可以恢復。
中藥細辛有什么功效呢?細辛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莖直立,具有長長的須根,葉片呈卵圓形,雖然枝葉較少,但是地下須根卻十分豐富。
根據細辛生長的環境不同,人們把細辛分為漢城細辛或是華細辛,細辛為馬兜鈴科植物,具有藥物毒性,所以藥物界有“細辛不過錢”之說。
難怪《山海經》中稱呼細辛為“少辛”呢。
細辛味道辛性溫,能夠入肺經、腎經、心經,是重要的解表發散風寒藥物。
初秋時后挖取細辛的根莖,淘去細砂,曬干切斷就可以入藥使用了。
由于細辛較好的解表散寒、祛風止痛的作用,人們常常使用細辛來治療風寒感冒疾病。
患者由于外感風寒而出現鼻塞流鼻涕,頭身困重,肢體困頓難以活動肢體又出現惡寒發熱的癥候者,都可以使用細辛來發汗解表,《傷寒論》中的麻黃細辛附子湯,專門是為治療陽虛外感疾病而設,療效較為確切。
細辛又是入少陰經的藥物,辛香走竄,宣泄瘀滯,上達巔頂,通利九竅,又擅長治風濕,止痹痛,自然是治療風濕痹痛,巔頂頭痛的上等藥材。
由于細辛辛香走竄,獨入少陰經,祛風止痛的杰出療效使得細辛成為治療頭痛牙痛的關鍵藥物。
《普濟方》中以細辛少許,配合石膏、黃連、升麻等一些清熱止痛的藥物漱口止痛使用,對于齲齒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而《備急千金要方》中以搜骨除濕止痛的細辛配伍獨活、桑寄生等除風濕痹痛的藥物一同使用組成的“獨活寄生湯”是治療風寒濕痹腰膝冷痛的特效藥物。
細辛辛溫走散,外能發散風寒,在內入肺經又能夠溫肺化飲,治療咳喘痰鳴等癥狀有較好療效,對于患者出現的鼻塞流涕,咳痰清稀,水飲內停而出現的喉中出現哮鳴音的表現者,大多可以使用細辛溫化寒痰,驅散表里寒邪。
還要指出的是,細辛辛溫走竄,通利九竅,所以常常被用來發揮其化濕濁,散風邪,宣通鼻竅的重要作用。
細辛別名華細辛、盆草細辛,為馬兜鈴科、細辛屬多年生草本。
味辛,性溫。
歸心、肺、腎經。
具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溫肺化飲的功效。
主治風寒感冒,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淵,肺寒咳嗽。
屬于常用中藥材。
藥用部位為干燥根和根莖。
細辛作為藥用植物,始載秦漢《神農本草經》,現代藥理研究發現細辛具有:1、解熱鎮痛作用。
2、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細辛揮發油能明顯增加豚鼠離體心臟的冠脈流量并能降壓,而煎劑能升壓。
3、對呼吸系統的作用:細辛揮發油對組胺或乙酰膽堿致痙的氣管平滑肌有非常顯著的松弛作用,且其抗組胺作用較抗乙酰膽堿強。
由于細辛還具有抗炎免疫、局部、提高新陳代謝、抗菌作用,亦可用于腫瘤患者化療和放療所致的白細胞減少。
細辛有小毒,故臨床用量不宜過大,古訓有細辛不過錢(3g)的說法。
細辛常規用量:1—3克,散劑每次服0.5—1克,外用適量遵醫囑。
細辛揮發油中含有毒成分,其可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先興奮后抑制。
對呼吸系統的抑制,逐漸使隨意運動及呼吸運動減退,反射消失,最后呼吸完全被麻痹,先于心跳而停止。
毒性成分為黃樟醚。
細辛含馬兜鈴酸,對腎臟有一定毒性,腎功能不全者應慎用。
藥典規定細辛含馬兜鈴酸I(C17H11O7N)不得過0.001%。
俗話說物都有兩面性,當然細辛也不例外。
對細辛這樣的藥材大家一定要遵醫囑,不要擅自購買服用。
藥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細辛是臨床中常用的一味中藥,張仲景先生也非常喜歡應用細辛,并且用的非常好。
以至于說到細辛,我們脫口而出方子就是麻黃附子細辛湯,細辛究竟有什么作用的呢?我們且來談一談。
首先從名字談一談細辛,為什么叫細辛呢?細是形態,辛是味道,煎煮細辛的時候,就能聞到非常濃郁的氣味,在嘴里也能嘗到強烈的麻口感。
后世有二辛散一方,用細辛配伍石膏,治療胃火牙痛。
因為細辛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讓口腔麻木,這也是細辛止痛的原因。
我們再來說一說細辛的用量,古來有“細辛不過錢”一說,但是張仲景用細辛都是以兩計,雖說漢代的兩與后代的計量不盡相同,但是細辛的用量也遠遠超過一錢。
這是怎么回事呢?其實是后人斷章取義的結果,細辛不過錢最早出自《本草別說》,原文“細辛若單用末,不可過半錢匕,多即氣悶塞不通者死”,這里所說的不過錢,是單用,并且是用生藥,經過煎煮,細辛的有害物質就基本被高溫破壞,因此才有了仲景動輒以兩計的細辛。
細辛有什么功效呢?《中藥學》認為細辛有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的功效。
細辛性溫,味辛,辛能行能散,可以行氣血,散寒邪。
一般細辛不用于一般的感冒,用于風寒引起的感冒,但是人體陽氣虛弱,寒氣已經侵襲到了人體內,細辛就可以配伍附子,恢復人體的陽氣,兼以散除體內的寒邪。
當然細辛也可以宣通鼻竅,因為寒氣在體內,阻塞了鼻子的通暢,細辛可以用,得益于細辛辛散的力量。
當然有熱也可以應用細辛,只要搭配上合適的清熱藥物,既可以制約細辛的熱性,又發揮了細辛通鼻竅的功效,中醫稱之為“制性存用”。
正是用于細辛散寒的作用,所以可以治療風寒引起的關節疼痛,《神農本草經》記載細辛可以治療“百節拘攣,風濕痹痛”,既發揮了細辛散寒的作用,又發揮了細辛止痛的作用,正所謂“標本兼治”,的確是一味良藥。
至于什么是溫肺化飲呢?這個就比較專業,用通俗的話講,就是一部分廢水積累在了肺中,因為肺陽氣不足,導致水的代謝失常。
怎么樣才能化掉它呢?仲景說了一句話“治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吳鞠通說了一句話“必重用辛”,又辛又溫的藥物,細辛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辛可以推動水的代謝,溫可以使水液代謝,兩者結合,就很好的可以將廢水代謝,使之為人體所利用,或者排出體外。
當然這只是細辛的一部分作用,臨床應用細辛遠遠不止如此。
這個東西呢,就是可以溫陽,不過溫陽藥好多,這個藥的特點,就是直入少陰經,起效比較快,短暫使用是可以的,然而長期用,就不好了,因為人體需要的是溫暖和煦的陽氣,而不是點燃汽油那種爆燃,包括附子都是比細辛還猛的,除非沒辦法了,短暫使用下,長期堅持用總歸不是辦法。
這個藥煎煮后,應該很安全。
仔細想,這個藥不能歸入溫陽藥,該和附子一起,算回陽藥的,想想看,人體陽氣都沒了,需要急忙回歸,這病得到了什么程度?如果是在突發傳染病中,也算是病急亂用藥的一種,古人并沒有當代藥物學知識基礎,能做到如此認知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細辛是用得較多的中藥材,「細」指是的形態纖細,而「辛」是則指明了藥性,它有小毒,功效卻很廣泛。
給大家分享細辛的,我們單位用來入藥的細辛就是這個樣,一眼看到細辛,不少人想到了徐長卿,老邪告訴您,雖然形態很相似,只要聞味道就可以區別出來了,味道清香者便是細辛,免得您找錯了藥材,畢竟兩者差別太大。
細辛被歸類為解表藥,有小毒,用的量是極少的,它有解表散寒,祛風止痛,通竅等功效。
在《神農本草經》中,細辛可是明星級的中藥材,被列為上品,自古以來一直在用。
解表是它的主要標簽,對風寒感冒效果好,辛味有發散之性,達到“散寒”的目的,風寒感冒自然不會這么嚴重了。
它和麻黃,桂枝這類中藥是同一類,我們這邊經常用來配伍使用。
當然了,細辛功效沒那么單一,還能用于頭痛,牙痛,風濕痹痛,鼻淵等毛病。
如今得鼻炎的人不少,細辛可“通竅”,能緩解鼻炎的一些癥狀,當然,您如果需要,還得在醫生指導下配伍用藥。
細辛功效雖好,卻不能和藜蘆同用,這是配伍的禁忌之一。
我經常接觸這味藥,內服多一些,在用于鼻炎時,有時候也外用,不論如何,不可以擅自用藥。
猛藥,除非萬不得已,千萬別碰!
細辛的功效與作用有什么呢細辛的功效與作用介紹1、細辛作為一種中藥材,實際上也是有一定營養價值存在的,首先細辛是有揮發油存在的,而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丁香油酚,同時還有黃樟醚、β-蒎烯、優葛縷酮、酚性物質等存在,這些物質對人體來說實際上都是有一定好處的。
2、同時細辛中不僅是有大量的揮發油存在,同時其中還有一種消旋、去鉀烏藥堿的存在,這些物質對我們預防疾病是有好處的,同時在細辛中是有微量元素存在的,其中的鉀、鈉、鎂、鈣、鐵、錳、銅、鋅等各類微量元素都是非常豐富的,對人體來說無疑都有好處。
3、服用細辛的時候就可以有局部作用,對關節炎是能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產生。
同時其中的揮發油是能讓血壓降低的,同時細辛還可以有鎮痛、鎮靜、抑制發熱、解熱和興奮呼吸等多種的作用存在,對我們預防疾病是有好處的。
在細辛中同樣是含大量黃酮甙、氨基酸、糖類和揮發油的存在,對人體來說都有好處。
關于細辛的作用與功效與作用和細辛功效與作用的功效與作用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收藏本站。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780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抗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瞄準A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