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是《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一周年。這一年中,《條例》對解決醫療糾紛究竟起到什么作用?對醫院和醫生產生了什么影響?醫患關系得到改善了嗎?一項來自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與自律委員會的調查報告,讓我們聽到了全國300多家醫院的管理者和醫護人員的心里話。
醫院傳出了哪些信息:
醫療糾紛沒有明顯減少
100多家三級醫院的管理者們認真到各科室進行調查后發現,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這段時間,較2001年同期醫療糾紛沒有明顯減少,有的醫院還有增多趨勢。醫療糾紛涉及范圍比較廣,包括醫療行為、護理行為、知情告知、藥房調劑、檢驗檢查、后勤服務和服務態度等。由醫療行為和醫療態度引起的糾紛比較多。
糾紛“私了”成為“時尚”
醫療糾紛發生后,目前提供給患者的解決途徑有幾種方式:找醫院協商談判解決;到衛生局投訴,要求賠償;直接到法院起訴;不起訴、不鑒定,只找醫院要錢;到醫院“鬧事”。患者選擇最多的是找醫院協商解決,也就是“私了”。這與各醫院歷年發生醫療糾紛的解決途徑基本一致。調查得知,近年來,醫院通過協商解決的糾紛已經占了醫療糾紛總數的50%80%。患者的賠償要求往往很簡單,只要求經濟賠償,而對醫院和當事人進行行政和刑事處罰的要求很低,要求賠禮道歉的也很少。醫療糾紛最終的解決結果也是以協商最多,訴訟次之,通過行政部門解決者非常少。
患者“鬧事”依然令醫院心寒
醫療糾紛發生后,患者或家屬到醫院“鬧事”的依然沒有明顯減少,令醫院和醫護人員心寒。《條例》實施后,法院對醫療糾紛的判決,醫院基本認可的比較多,認為法院基本上是公正的。但也有的醫院提出,法院“過分同情患者”、“有人情關系”、“對《條例》不熟悉”等問題。
醫療責任保險不叫座
醫院是否應當購買醫療責任保險?從理論上認為應當的占絕大多數。但在實踐中,購買醫療責任保險的醫院為數不多,理由是“保費過高”、“實際作用不大”、“沒有合適的保險公司和險種”等。江西一位醫院管理者說:“我們醫院每年投保30多萬元,感到保費很高,但對降低醫療風險沒有什么用處。2002年我們為部分科室購買了保險,可這些科室偏偏沒有發生糾紛和事故,所以作用真的不大。”
醫院普遍認為,在解決醫療風險的方式當中,商業保險不是最好的選擇,他們多傾向于選擇兩種醫療風險基金:一種是由醫院、醫務人員和患者三方面共同投保的基金;另一種是由政府、醫院、醫務人員三方投保、社會捐助的基金。醫生們對個人拿出年工資的1%投保普遍認可。
舉證責任倒置不被認同
對從2002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醫療機構對醫療侵權訴訟中的部分“舉證責任倒置”,被調查醫院普遍認為,這項規定對醫院的發展會產生“不良影響”,只有少數認為有“促進作用”。醫院認為,舉證責任倒置不適用于醫療侵權糾紛,他們列舉了難以舉證的理由:“患者入院前的情況醫院不知情”、“患者出院后的情況不掌握”、“醫學科學有特殊性、很多疾病的機理難以說清”、“患者死亡后家屬不同意尸檢”、“許多藥物都有反應,卻難以說清原因”。醫院醫務科普遍遇到的情況是:舉證責任倒置后,一些患者濫用訴權,使得醫院疲于應付。有的訴訟還要求醫院先墊付鑒定費,就算病人敗訴了,鑒定費也難以追回。
醫生們的心里話
接受調查的每位醫護人員,被要求用最簡潔的一句話進行自我評價,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是這樣的:“我始終把患者放在心上。”“我認為白衣戰士是一種神圣的工作。”“我始終誠心誠意地為患者治病。”“我的病人對我十分滿意。”
醫生們的自豪感體現在每一句肺腑之言上。但從調查中依然能看出醫護人員心中的憂慮。浙江的一位醫生說:“醫生是神圣的職業,但是工作時間越長,壓力越大。”一位年輕醫生說:“我盡職盡責,但仍然有不足,因為我還缺乏經驗。”山東一位醫生說:“選擇這個職業是高尚的,但我目前被醫療糾紛弄得有些心灰意冷了。”
如果重新選擇是否依然從醫“如果給您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您是否仍然會選擇從醫?”
在“會”與“不會”之間,選擇“不會”的人明顯多于選擇“會”的。是什么原因使醫護人員做出這樣的選擇?請看選擇“不會”者的理由:首選是“醫療行業風險大,工作繁重,前景黯淡”。其次是“心理壓力太大”、“收入與付出不成正比”、“雖然非常小心,但依然時時刻刻有危險”、“社會認同程度降低,不受尊重”。
那么,醫生們會讓子女繼續從醫嗎?在其子女是否會選擇從醫這一行中,選擇“不會”的比例依然明顯高于“會”的比例。
對《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看法醫生們對《條例》普遍認同,認為《條例》能夠比較公正地維護醫療糾紛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條例》的普及非常快,絕大多數醫生經過自學、醫院培訓等,對《條例》內容已經“基本熟悉”和“非常熟悉”。
為改善醫患關系獻計獻策
分析原因
云南醫生:醫患雙方缺乏必要的換位思考和誠信,醫患雙方溝通不好。部分醫生責任心不強,技術不過關,有的忙于經濟創收,對患者的疾苦很少關心。有些醫護人員對患者缺少關愛,耐心的解釋和必要的關懷不夠。個別醫護人員不能盡職盡責,少數害群之馬更是直接損害了患者利益。
河北醫生:醫療服務的特殊性沒有得到體現。由于社會發展,醫療服務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患者從單純追求疾病的診治轉化成越來越重視自身就醫的權利,而醫院和醫護人員從觀念到行為都還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提供的服務不到位。
四川醫生:一些患者認為看病就是商品交易,我花了錢,我說要怎么樣就要怎么樣。一些患者沒有理由也要鬧,因為一鬧醫院多少都要給點錢。患者到醫院要求100%地治好病,有的不交錢也要把病治好,有的治好了還逃費,醫院和醫生非常無奈。醫療是高風險的職業,誰也不能保證不會出現任何失誤。醫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患者康復出院。
浙江醫生:媒體的片面宣傳對醫患關系的緊張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不反對媒體進行監督,但有的媒體將此作為一個“賣點”,制造一些轟動效應,打擊了一批醫務工作者,造成社會公眾對醫護人員普遍持懷疑態度。
寧夏醫生:目前國家對醫療衛生的投入很少,非營利性醫院現在也要為生存而戰,特別是基層醫院,更是困難重重。有些醫院出現了一些不合理檢查、不合理用藥,這些直接損害了患者利益,產生了醫患關系的對立。
廣東醫生: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完善,許多患者特別是廣大的農村人群,難以得到醫保的實惠。醫療費用高,許多人的怨氣撒到了醫院,也造成了醫患關系的緊張。
暢言對策
浙江醫生:國家要擔負起相應的責任,增加衛生經費的投入,使醫療服務的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
寧夏醫生: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農村醫療保障制度,讓大多數人能夠看得起病。努力降低醫療費用,從源頭上治理虛高藥價,對廠家和中間商加大治理的力度。
湖南醫生:醫院要完善各項醫療管理制度,減少誤診誤治,對危重病人及時會診,堅持三級醫師負責制,提高醫療質量。
北京醫生:對醫療糾紛的解決,少一些上級部門的長官意志,堅決查處違法行醫行為,依法查處對醫院、醫生的“打砸搶”和人身傷害行為。積極建立醫療風險的社會保障,從根本上保護醫護人員,鼓勵他們勇于挑戰風險。媒體要弘揚正氣,宣傳醫護人員的奉獻精神,提高醫護人員的社會地位(比如非典時期的宣傳)。
廣東醫生:對醫護人員實行科學的配置,使醫生能有更多的時間和患者交流和溝通。加強對醫務人員技術水平的考核培訓,建立市場淘汰制,讓那些水平高、道德好、患者歡迎的醫生進入醫療市場。
(本文資料由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維權與自律委員會提供。據了解,與以往調查不同的是,此次調查分為A卷和B卷,A卷由醫院回答,B卷由醫護人員回答。許多醫務人員在科主任的帶領下認真填寫答卷。記者在一份份原始答卷上看到,不少醫務人員自己復制答卷或者附紙寫下感受和建議,這足見他們對改善醫患關系的關心程度和迫切心情。)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703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內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有了首位男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