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處方(一)
【方名】急性腎功能衰(shuai)竭方劑(ji)一。
【組成(cheng)】人參6克(ke) 黃芪30克(ke) 熟附(fu)子10克(ke) 白術12克(ke) 茯苓30克(ke) 豬(zhu)苓15克(ke) 桂(gui)枝12克(ke) 澤瀉15克(ke) 川芎15克(ke) 丹參30克(ke) 紅花15克(ke) 大黃5克(ke) 車前子15克(ke)。
【用法】水煎待(dai)溫,分次服。
【治法(fa)】溫(wen)陽利(li)水(shui),行氣化瘀。
【主(zhu)治(zhi)】急性(xing)腎功能衰(shuai)竭,氣(qi)血瘀阻型。癥見少(shao)尿或(huo)無(wu)尿,全身(shen)浮腫,食(shi)少(shao)納呆,或(huo)有惡(e)心嘔吐,腹脹(zhang),心悸(ji)氣(qi)短(duan),或(huo)有咳嗽氣(qi)急,體倦神疲,面(mian)色(se)蒼白。舌淡苔白,脈沉(chen)細而數(shu)。
【加(jia)減】如(ru)伴有高血壓者(zhe),可加(jia)用夏枯草30克,有血鉀過高者(zhe)不宜用;如(ru)伴有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腫時(shi),可加(jia)用葶藶子10~20克,以(yi)強心力,行(xing)水液;對有感染者(zhe),應(ying)配(pei)用金銀花、連(lian)翹、紫地丁、黃連(lian)等(deng)抗(kang)菌消炎藥以(yi)控(kong)制感染。
【出處】中藥方劑大全。
中藥處方(二)
【方名】急(ji)性腎功能衰竭方劑(ji)二。
【組(zu)成】生(sheng)大黃30克(ke)(ke) 槐花30克(ke)(ke) 桂枝30克(ke)(ke)。
【用法】加水400~600毫(hao)升,煎煮(zhu)20分鐘(zhong)左右。使(shi)之煎成200毫(hao)升。每(mei)次以100毫(hao)升保(bao)留(liu)灌腸(加溫37~38℃),1日2次,3日為1療程(cheng)。
【治法】清熱(re)解毒(du),通腑逐(zhu)邪。
【主治(zhi)】急性(xing)腎功能衰竭。
【出(chu)處】中藥方劑大全
四、藥名相近
1.吳(wu)茱(zhu)萸——散(san)寒止(zhi)痛(tong)、溫(wen)中止(zhi)嘔、助(zhu)陽止(zhi)瀉
山茱(zhu)萸——補益(yi)肝(gan)腎、收斂(lian)固澀
2.白豆(dou)蔻——化濕(shi)行氣、溫中止嘔
肉豆蔻——澀腸止瀉、溫中行(xing)氣
3.刺蒺(ji)藜(li)(白蒺(ji)藜(li))——平(ping)肝(gan)疏肝(gan)、祛風(feng)明目
沙苑子(潼蒺(ji)藜、沙苑蒺(ji)藜)——補腎固(gu)精、養肝明目
4.黃連——清熱(re)燥(zao)濕、瀉火解(jie)毒
胡黃(huang)連——退虛熱、除疳熱、清濕熱
5.柴胡——疏散(san)退熱、疏肝解(jie)郁、升陽舉陷
銀柴胡——清(qing)虛熱、除疳熱
6.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熟地(di)黃——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7.秦(qin)皮——清熱(re)燥濕、解毒、止痢、止帶、明目
秦艽——祛風濕(shi)、止(zhi)痹痛、退(tui)虛熱(re)、清濕(shi)熱(re)
8.防風——發表散風、勝(sheng)濕止(zhi)痛、止(zhi)痙、止(zhi)瀉
防己——祛風濕、止痛(tong)、利水消(xiao)腫
9.生姜(jiang)——發汗解(jie)表、溫中(zhong)止嘔、溫肺(fei)止咳(姜(jiang)的根莖)
干姜(jiang)——溫(wen)中散寒、回陽通(tong)脈(mo)、溫(wen)肺(fei)化飲(姜(jiang)的(de)干燥根莖)
高良姜——散寒止痛、溫(wen)中止嘔 (高良姜的根(gen)莖)
炮姜(jiang)——溫經止(zhi)血、溫中止(zhi)痛(tong) (姜(jiang)的干燥老根炮制品)
生(sheng)(sheng)姜皮(pi)——和脾行水消腫 (生(sheng)(sheng)姜根莖切下的(de)外表皮(pi))
10.川楝(lian)子(zi)——行氣止痛、殺蟲療癬(川楝(lian)的成熟果實)
苦(ku)楝(lian)皮——殺蟲療(liao)癬(川楝(lian)樹的根(gen)皮或樹皮)
11.鶴草(cao)芽——殺蟲(龍芽草(cao)即仙鶴草(cao)的冬芽)
仙鶴草(cao)——收斂止血(xue)、補虛、消(xiao)積、止痢、殺蟲(龍芽(ya)草(cao)的全草(cao))
12.蘇木——活(huo)血療傷、祛(qu)瘀通經(蘇木的心材)
蘇(su)子(zi)——降氣化痰(tan)、止咳平喘、潤腸通便(紫蘇(su)的成熟果實)
紫蘇(su)——發(fa)汗解表、行(xing)氣寬中(紫蘇(su)的莖葉)
13.決明(ming)子——清肝明(ming)目、潤腸通(tong)便
石(shi)決明(ming)——平肝(gan)潛陽、清肝(gan)明(ming)目(mu)
14.苦參——清(qing)熱燥濕、殺蟲利尿
玄參——清熱涼血、滋陰解毒
丹參——活(huo)血調經、涼(liang)血消(xiao)癰、安(an)神
人(ren)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sheng)津(jin)、安神
西(xi)洋參——補氣養陰、清火生津
黨參——益(yi)氣、生津、養血
太子參——補氣養(yang)陰
北沙參——養(yang)陰清肺、益胃生津
南沙參——養陰清肺、化痰、益(yi)氣(qi)
15.五味子——斂(lian)肺滋腎(shen)、生津(jin)斂(lian)汗、澀精止瀉(xie)、寧(ning)心(xin)安神
五倍子——斂肺(fei)降(jiang)火、澀腸(chang)止瀉、固(gu)精(jing)止遺(yi)、斂汗止血(xue)
16.桑螵蛸——固精縮(suo)尿、補腎助陽
海螵蛸——固精(jing)止(zhi)帶、收斂(lian)止(zhi)血、制酸止(zhi)痛(tong)、收濕斂(lian)瘡
17.麻黃(huang)——發汗(han)解表、宣(xuan)肺平喘、利水(shui)消(xiao)腫(zhong)
麻(ma)黃(huang)根——斂肺(fei)止汗
18.牛黃(huang)——息風止痙、化痰開竅、清熱解毒(du)
雄(xiong)黃——解毒(du)、殺蟲(chong)
硫黃——解(jie)毒殺蟲止癢、補火助陽通便
19.菊(ju)花——疏散風熱(re)、平肝明目、清熱(re)解毒
野菊花——清熱(re)解毒
20.土茯苓——解(jie)毒除(chu)濕(shi)、通利關(guan)節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pi)安神(shen)
豬苓——利水滲濕
五、用量
牛(niu)黃——入丸(wan)散,每次0.2-0.5g
羚羊角——煎服1-3g;磨汁或研(yan)粉(fen)服,每次0.3-0.6g
麝香——入丸散,每次0.06-0.1g
蟾(chan)蜍(chu)——入丸散,,每次0.015-0.03g
硫黃——入丸散,1-3g
雄黃(huang)——入(ru)丸散(san),每次0.15-0.3g
巴(ba)豆(dou)——入(ru)丸散(san),每次0.1-0.3g
砒石——入(ru)丸散,每次0.002-0.004g
朱砂——入丸(wan)散(san)或研末沖服,每(mei)次0.3-1g
細辛——煎服2-5g;入(ru)丸散劑0.5-1g
馬錢子——入丸(wan)散,日服0.3-0.6g
人參——挽救虛脫15-30g
石膏——煎服(fu)15-60g,宜打(da)碎先煎;內服(fu)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甘遂——入(ru)丸散,每次0.5-1g,醋制
檳榔——單用(yong)殺蟲(chong)60-120g
六、用法
1.后(hou)下(xia)(芳香類)
薄荷、生大黃、砂仁(ren)、白豆蔻、肉桂(gui)、沉香、番瀉葉、鉤藤、魚腥草、青蒿
2.先煎(貝殼、礦(kuang)石類藥物(wu))
水牛角(jiao)、生石(shi)膏、生磁石(shi)、珍珠母、龍骨(gu)、石(shi)決明(ming)、龜板、鱉甲、牡蠣、代赭(zhe)石(shi)、附(fu)子、
川烏、生自然銅
3.沖服
芒硝、竹瀝、琥珀(沉香粉)
4.泡服
番瀉葉
5.不入煎劑
雷丸(wan)(蛋白酶)、琥珀、蘆薈、朱砂、牛黃(huang)、開(kai)竅藥(麝香(xiang)、冰片、蘇合香(xiang)、蟾蜍)
6.只外用(yong),不內服
升藥、爐甘(gan)石、土荊皮(pi)
7.入丸散
麝香、冰(bing)片、蘇(su)合香、蟾蜍、朱(zhu)砂、牛(niu)黃(huang)、琥珀、蘆薈、巴(ba)豆、馬錢(qian)子、雷丸(wan)、羚羊角(jiao)、
血竭、甘遂、雄黃(huang)、硫(liu)黃(huang)、砒石、鶴草芽
8.包煎
車前子(zi)(成熟(shu)種子(zi))、海金沙(成熟(shu)孢子(zi))、蒲黃(花粉)、五(wu)靈脂(糞便(bian))、(枇杷(pa)葉)、
(飛)滑石、旋(xuan)覆花、葶(ting)藶子、赤石脂、辛夷
9.不宜久(jiu)煎——鉤藤
10.另煎兌服——羚羊角、人參、西洋參
11.烊化兌服——阿膠
12.制霜(shuang)內服——巴豆(dou)
13.醋(cu)制——甘遂
14.焗(ju)服——肉桂
七、使用注意
1.朱砂
有毒,不可過量,忌(ji)火煅
2.使君子
大量(liang)服用可致呃逆、眩暈(yun)、嘔(ou)吐、腹瀉等(deng)反應;
與(yu)熱茶同服(fu),亦能(neng)引起呃(e)逆、腹瀉,故服(fu)用時當忌飲茶
3.關木通
60g水煎,可致(zhi)急(ji)性(xing)腎(shen)功能衰竭
八、別名
辛夷——木筆花(hua)、春花(hua)
金銀花(hua)——雙花(hua)、二(er)寶(bao)花(hua)、忍冬花(hua)
茜(qian)草(cao)——茹慮(lv)、慮(lv)茹
骨碎補——毛姜、申(shen)姜、猴姜
僵蠶——天蟲(chong)、姜蟲(chong)
牛(niu)蒡子——大力(li)子、鼠粘子、惡實
射(she)干——烏扇(原名)
淫羊霍——仙(xian)靈脾
補骨脂——破故紙
山茱萸——棗皮、山萸肉
海螵蛸——烏賊骨
蒲公英(ying)——黃花(hua)地丁
火(huo)麻仁(ren)——麻子仁(ren)
薏苡(yi)仁(ren)——米仁(ren)、苡(yi)仁(ren)
牛黃(huang)——丑寶(bao)、西黃(huang)、犀(xi)黃(huang)
刺蒺藜——白蒺藜、白夕利
麝(she)香——元(yuan)寸香、當門子
檳榔——大(da)腹子(zi)、花檳榔
沙苑子——潼蒺(ji)藜、沙苑蒺(ji)藜
訶(he)子(zi)——訶(he)黎勒、煨(wei)訶(he)子(zi)
庶蟲——地鱉蟲、土鱉蟲
川(chuan)楝(lian)子——金(jin)鈴(ling)子
仙鶴草——龍芽草、脫(tuo)力草
黃(huang)藥(yao)(yao)子(zi)——黃(huang)藥(yao)(yao)脂
牽牛子——黑丑(chou)、白丑(chou)、二(er)丑(chou)
穿(chuan)心蓮——欖核蓮、一見喜、苦膽草(cao)
玉竹——葳(wei)蕤(rui)(原名)
大黃——川軍、錦紋(wen)、大黃炭(tan)
古稱 今稱
通草 木通
通脫木 通草
九、藥用部位
五倍子——蟲癭
桑螵蛸——卵鞘
海螵(piao)蛸——烏(wu)賊內殼
五靈脂——糞便
海金沙——孢子
鶴草芽——冬芽
蒲黃——花粉
辛夷——花蕾(丁香)
地(di)骨皮——枸杞的根皮
熊(xiong)膽——干燥(zao)膽汁
桑寄生——帶葉莖枝
茯(fu)苓、豬(zhu)苓——菌核(雷丸)
——鱗片
附子——子根
薤白、百合、貝母(mu)——鱗莖
竹茹——莖的中間(jian)層
琥珀——化石樣物質
乳香、沒藥、血(xue)竭(jie)——樹脂
龍骨——化石
麝香——成熟(shu)雄體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蟾蜍(chu)——耳后腺(xian)及皮膚腺(xian)分(fen)泌的白色漿液經加工干(gan)燥(zao)而成
牛黃——膽結石
禹(yu)白附、黃藥子——塊莖
鹿(lu)茸——雄(xiong)鹿(lu)的幼角
石決明、牡(mu)蠣(li)——貝殼
紫河車——胎盤
天(tian)花粉——栝蔞(lou)的塊根
瓜蔞(lou)——栝(gua)蔞(lou)的果實
本文地(di)址://n85e38t.cn/zhongyizatan/63676.html.
聲明: 我(wo)們致力(li)于保(bao)護(hu)作(zuo)者版權(quan),注重分(fen)享,被(bei)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真(zhen)實出(chu)處(chu),未能及時(shi)與作(zuo)者取得聯(lian)系,或有版權(quan)異議的(de)(de)(de),請(qing)聯(lian)系管理(li)(li)員,我(wo)們會立即處(chu)理(li)(li),本站部分(fen)文(wen)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shi)出(chu)于傳(chuan)遞(di)更(geng)多信息之(zhi)目的(de)(de)(de),若有來源標(biao)注錯誤或侵犯(fan)了您的(de)(de)(de)合(he)法權(quan)益(yi),請(qing)立即通知我(wo)們(管理(li)(li)員郵箱:),情況屬實,我(wo)們會第(di)一時(shi)間予以刪除(chu),并同時(shi)向您表示(shi)歉意,謝(xie)謝(xie)!
上一(yi)篇: 腎病綜合癥中藥方劑
下一篇(pian): 慢腎(shen)功能(neng)衰竭中藥方劑(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