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帶湯
【出處】《傅青主女科》
【分(fen)類】補(bu)益劑-補(bu)氣
【組(zu)成(cheng)】白(bai)術(30克(ke))山藥(30克(ke))人參(6克(ke))白(bai)芍(15克(ke))車(che)前子(9克(ke))蒼術(9克(ke))甘草(3克(ke))陳(chen)皮(2克(ke))黑芥穗(sui)(2克(ke))柴(chai)胡(2克(ke))
【功效(xiao)】補脾(pi)疏(shu)肝(gan),化(hua)濕止(zhi)帶。
【主治】脾虛肝郁,濕(shi)濁帶下(xia)(xia)。帶下(xia)(xia)色白(bai),清稀如涕,面色恍白(bai),倦怠便(bian)溏,舌淡苔白(bai),脈緩或濡(ru)弱。(本方(fang)常用于陰道炎(yan)、宮(gong)頸糜爛、盆腔炎(yan)而(er)屬脾虛肝郁,濕(shi)濁下(xia)(xia)注者。)
【用法】水煎服。
【禁忌】帶下證(zheng)屬濕熱(re)下注者,非本方所宜。
你(ni)(ni)好,你(ni)(ni)這情況在月(yue)(yue)經期間建議(yi)你(ni)(ni)不要吃(chi)的避免導致月(yue)(yue)經異(yi)常(chang)的情況,建議(yi)你(ni)(ni)等月(yue)(yue)經結束后在服(fu)用的,注意(yi)經期衛生(sheng)禁(jin)食(shi)辛(xin)辣(la)刺激食(shi)物,白(bai)帶多(duo)這可能(neng)是(shi)陰(yin)道(dao)炎或是(shi)宮(gong)頸(jing)炎癥(zheng)等引起,建議(yi)你(ni)(ni)最好做(zuo)白(bai)帶常(chang)規檢查(cha)一(yi)下確定(ding)后積(ji)極(ji)治療,注意(yi)衛生(sheng),禁(jin)止(zhi)性(xing)生(sheng)活。
前幾(ji)天整理(li)了一些(xie)健脾(pi)方子,深受大(da)家的喜愛,截止到(dao)開始撰寫這篇內容(rong),已有1430的收藏量,由此(ci)看來大(da)家對如(ru)何調理(li)脾(pi)胃很感興(xing)趣。
當然脾(pi)(pi)胃的 健(jian)康(kang) 對人體(ti)非常重要,脾(pi)(pi)胃不好的人,基本上體(ti)弱多病(bing)。
大(da)家好,我(wo)是南(nan)(nan)方(fang)醫科(ke)大(da)學南(nan)(nan)方(fang)醫院蔡華兵藥(yao)師,希望(wang)大(da)家喜歡我(wo)分享的(de)內容,對中(zhong)醫藥(yao)和(he)(he) 養生 感興趣的(de)朋友可以 關(guan)注我(wo) ,我(wo)們一起(qi)學習(xi)和(he)(he)探(tan)討有趣的(de)中(zhong)醫藥(yao)知識。藥(yao)品使用方(fang)面的(de)問題也可以咨詢我(wo),我(wo)會(hui)為(wei)大(da)家解答。
上(shang)一(yi)篇《一(yi)位(wei)中藥(yao)師的(de)課堂筆記(ji):治療脾(pi)虛的(de)中藥(yao)方(fang)(fang)子大全,默(mo)默(mo)收藏備用(yong)》,經過大家的(de)補(bu)充(chong)(chong)和我自己的(de)再次整理,發現遺漏了幾個很(hen)常(chang)用(yong)的(de)重要方(fang)(fang)子,現加以補(bu)充(chong)(chong)。如(ru)果(guo)大家閱讀(du)后發現還(huan)有可(ke)以補(bu)充(chong)(chong)的(de)方(fang)(fang)子,請留(liu)言(yan)分(fen)享出來(lai),非常(chang)感謝(xie)!
中醫認(ren)為“脾胃乃(nai)后天之本”,飲食中營養的吸(xi)收,有賴于脾胃的運(yun)化功(gong)能。
可偏(pian)(pian)偏(pian)(pian)很多人的脾胃都(dou)不是很好,這是什么(me)原因呢?
我的這(zhe)篇內容闡(chan)述了濕(shi)氣重與脾虛的關(guan)系,感興趣的朋(peng)友可以打(da)開閱(yue)讀:《濕(shi)氣重、脾虛?中藥(yao)師教(jiao)您熬粥、煲(bao)湯放這(zhe)幾樣東西,輕松健(jian)脾祛濕(shi)》。
對補脾方子補充如下:
組成:人(ren)參 干(gan)姜 炙甘(gan)草 白術
功用:溫中散寒,補(bu)氣健(jian)脾。
主(zhu)治:脾胃虛寒(han)證。脘腹(fu)疼痛,喜(xi)(xi)溫欲按(an),自(zi)利不渴(ke),畏寒(han)肢冷,嘔(ou)吐,不欲飲(yin)食,舌淡(dan)苔(tai)白,脈沉(chen)細;或(huo)(huo)陽虛失血;或(huo)(huo)小兒(er)慢驚;或(huo)(huo)病后喜(xi)(xi)唾(tuo)涎沫,或(huo)(huo)霍亂(luan)吐瀉(xie),以及胸痹等中(zhong)焦虛寒(han)所致(zhi)者。
理中丸為溫補方劑,主要適用于脾胃虛寒,運化失司所致之證。除見吐、利、冷、痛之主癥外,應以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細為證治要點。
組成:人參 白術 干姜 炮(pao)炙甘草 黑附子
功用:溫(wen)陽(yang)祛(qu)寒,益(yi)氣健脾。
主(zhu)治(zhi):脾(pi)胃(wei)虛寒,風(feng)冷相(xiang)乘,脘腹疼痛,霍亂吐利(li)轉(zhuan)筋等。
附子理中丸比理中丸多了一味大辛大熱的附子,其溫中散寒之力更強,且能溫腎,故用于脾胃陽虛之重證,或脾腎虛寒者。
組成:桂枝 炙甘草 白術(shu) 人參 干姜
功用(yong):溫(wen)里解(jie)表,益(yi)氣健脾。
主治:太陽病,外(wai)證(zheng)未除(chu)而(er)數下之,遂協熱(re)下利,利下不止(zhi),心(xin)下痞鞭,表(biao)里不解(jie)。
桂枝人參湯溫陽益氣,表里同治,用于脾胃虛寒而兼外感表證者。
組成:白芍 桂枝 炙甘草 生(sheng)姜 大(da)棗 飴糖
功用:溫中補虛,和里(li)緩急。
主治:虛(xu)勞里急證。腹中(zhong)時痛(tong),喜溫欲按,舌(she)淡苔白,脈細弦;或(huo)虛(xu)勞而(er)心中(zhong)悸(ji)動(dong),虛(xu)煩不寧(ning),面色無(wu)華(hua),或(huo)手(shou)足煩熱,咽干口燥等。
小建中湯以溫中補虛緩急為主,并可調和陰陽,柔肝理脾。陰虛火旺者忌用;嘔吐者不宜用;吐蛔者、中滿者不可用。
組成:白(bai)術 炒木(mu)香 黃連 甘草 茯苓 人參(can) 神(shen)曲 炒陳皮 砂仁 麥芽 炒山(shan)楂 山(shan)藥(yao) 肉豆蔻 去油(you)
功(gong)用:健脾和胃,消食止瀉。
主治:脾虛(xu)停食(shi)證。食(shi)少難消(xiao),腕(wan)腹痞悶,大(da)便溏(tang)薄,苔膩微黃,脈(mo)象虛(xu)弱。
健脾丸健脾藥居多,側重于補,重在健脾消食,適用于脾虛食積,兼有濕熱之證。
組成:神(shen)曲 炒黃連(lian) 肉(rou)豆(dou)蔻(kou) 面(mian)裹煨(wei)使君(jun)子 麥芽(ya) 炒檳榔 木香 豬膽汁(zhi)
功用:健脾消食,清熱驅蟲。
主治(zhi):小兒疳積(ji)(ji)。消化不良,面黃體瘦(shou),肚腹(fu)脹(zhang)滿(man),發熱口臭,大(da)便(bian)溏薄,以及蟲積(ji)(ji)腹(fu)痛。
肥兒丸所治小兒疳積為飲食不節,食滯脾胃,郁久化熱,濕熱生蟲所致。脾虛失運,故面黃體瘦,大便溏薄;食積化熱,故發熱口臭;蟲積食滯,氣機失暢,則肚腹脹滿。
組成:甘草 干(gan)地黃(huang)(huang) 白術 附子 炮阿膠 黃(huang)(huang)芩 灶心黃(huang)(huang)土(tu)
功用:溫(wen)陽健脾,養血止血。
主(zhu)治:陽虛便(bian)血。大(da)便(bian)下血,先便(bian)后血,或(huo)吐血、衄血,及(ji)婦人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tai)白,脈沉細無力者。
黃土湯所治的各種出血證,都因脾陽不足所致。脾主統血,脾陽不足,失去統攝之權,則血從上溢而吐衄,下走而便血、崩漏。血色暗淡,四肢不溫,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癥,皆為脾氣虛寒及陰血不足之象。治當標本兼顧。
組成:茯苓 白芍 白術 附子 炮(pao)生姜(jiang)
功用:溫陽利水。
主治:脾腎陽虛,水氣內停證。小便不利,四肢(zhi)沉重疼痛,腹痛下(xia)利,或肢(zhi)體浮腫,苔白不渴,脈沉。
真武湯為治療脾腎陽虛,水氣內停的主要方劑。腎陽虛則不能化氣行水,脾陽虛則不能運化水濕,以致水濕內停。水濕外溢肌膚,則四肢沉重疼痛,甚則水腫;聚而不行,則小便不利;下注腸間,則腹痛下利;上逆肺胃,則或咳或嘔;水氣凌心,則心悸;清陽不升,則頭眩。
組成:厚樸 姜制,炒白術 木瓜 木香 草果(guo)仁 大腹子 附(fu)子 炮(pao)(pao)茯苓 干(gan)姜 炮(pao)(pao)炙甘草
功用:溫陽健脾(pi),行(xing)氣利水。
主(zhu)治:陽虛(xu)水腫。身半(ban)一(yi)下腫甚,手足不溫,口中不渴,胸腹脹滿(man),大便溏薄,舌苔白膩,脈沉弦(xian)而遲者。
實脾散助陽散寒之力強,且能行氣化滯,故主陽虛水腫,兼有胸腹脹滿者。
組成:白(bai)術(shu) 土炒(chao)(chao)山藥 炒(chao)(chao)人(ren)參 白(bai)芍 酒炒(chao)(chao)車前子 酒炒(chao)(chao)蒼術(shu) 制甘草 陳皮 黑芥穗 柴(chai)胡
功用:補脾疏肝,化濕(shi)止帶。
主治:脾虛肝郁(yu),濕濁(zhuo)帶下(xia)。帶下(xia)色白(bai),清稀如涕,肢體倦怠,舌淡(dan)苔(tai)白(bai),脈(mo)緩或濡弱。
完帶湯為治療白帶的主要方劑,其病乃由肝脾不和,帶脈失約,濕濁下注所致。本方寓補于散之中,寄消于升之內,培土抑木,祛濕化濁,使脾氣健旺,肝氣條達,清陽得升,濕濁得化,則帶下自止。
組(zu)成:人參 當歸 白術 肉豆蔻 煨肉桂 炙甘(gan)草 白芍(shao) 木香(xiang) 柯子 罌粟(su)殼 蜜(mi)制
功用(yong):澀腸止瀉,溫中補脾。
主治:久瀉久痢(li)。瀉痢(li)無度,滑脫不禁,甚至脫肛墜(zhui)下(xia),臍腹疼(teng)痛,不思飲食,舌淡苔白,脈遲細。
真人養臟湯為脾腎虛寒,久瀉久痢者設。素體脾胃虛寒,不能腐熟水谷,或因久瀉久痢,積滯雖去,脾胃損傷,關門不固,以致瀉痢無度,滑脫不禁;脾虛中氣不足,故脫肛墜下,不思飲食;脾腎虛寒,故臍腹冷痛。
組成:肉豆蔻 補骨脂(zhi) 五味子 吳(wu)茱萸 生姜 大棗
功(gong)用(yong):溫腎暖脾(pi),固腸止瀉。
主治:腎泄。五更泄瀉,不(bu)思飲食,食不(bu)消化,或腹痛肢冷,神(shen)疲乏力,舌淡(dan),苔薄白(bai),脈沉遲(chi)無力。
四神丸溫腎為主,兼以暖脾澀腸,主治命門火衰,火不生土所致的腎泄。
組成:大黃 當歸 干姜(jiang) 附子 人參 芒硝 甘草
功用(yong):攻下寒積,溫(wen)補脾陽。
主治:寒積腹痛(tong)。便(bian)秘腹痛(tong),臍下絞結,繞臍不止,手(shou)足(zu)欠溫,苔白不渴,脈沉弦而遲。
溫脾湯治療脾陽不足,寒積中阻。寒實冷積阻于腸間,陽氣失運,則便秘腹痛,繞臍不止;脾陽不足,不能布達四肢,則手足欠溫,脈沉弦。此時單用攻下,畢更強中陽;純用溫補,則寒積難去。惟攻逐寒積與溫補脾陽并用,方為兩全。
組成(cheng):白術 茯神 黃芪 龍(long)眼肉 酸棗仁 炒(chao)人參 木(mu)香 炙甘草 當歸 遠志 生姜 大棗
功用(yong):益氣補血,健脾養(yang)心(xin)。
主治(zhi):1.心脾(pi)氣血(xue)兩虛證。心悸(ji)怔(zheng)忡,健(jian)忘失眠,盜汗虛熱,體(ti)倦(juan)食少(shao),面色萎(wei)黃,舌淡,苔薄白,脈細弱。2.脾(pi)不統血(xue)證。便血(xue),皮(pi)下紫癜,婦女(nv)崩漏,月經超前,量少(shao)色淡,或淋(lin)漓不止,舌淡,脈細者。
歸脾湯,一是心脾同治,重點在脾,使脾旺則氣血生化有源。二是氣血并補,但重于補氣,意在生血。
這些補脾的方子,建議收藏、轉發,用時好找。
您還知道哪些治脾虛的方子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給大家。
最后記得長按點贊[贊]觸發超級贊支持一下,您的點贊是我持續更新的動力。謝謝[比心]!# 健康 明星計劃#
附:《一位(wei)中藥師的課堂筆記(ji):補(bu)腎方子(zi)大全,滋(zi)腎陰和壯腎陽(yang)必須要區分》
兩方均已山藥為君,健脾利濕補腎固攝,用于治療脾虛帶下證
易黃湯中配伍清熱祛濕的黃柏 車前子,主治腎虛濕熱下注的帶下病
完帶湯(tang)白(bai)術健脾祛濕與山藥(yao)共(gong)為君藥(yao),配伍柴胡(hu)荊芥白(bai)芍(shao)生發肝(gan)氣,用于治(zhi)療脾虛肝(gan)郁濕濁下注的帶下癥
健脾化濕是中醫中的一個治療方式,運用具有健脾助運、祛濕化濁作用的藥物以消除濕邪的治法。
健脾化濕適用于脾虛水濕不化癥,多見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委婉痞滿,肢體困重,飲食不化,大便溏薄或泄瀉,水腫,女性帶下,苔白厚膩,脈緩等。
濕有寒濕、濕熱之分,使用健脾化濕藥時,應根據濕的不同性質進行藥物配伍。寒濕者,配溫里藥;濕熱者,配清熱燥濕藥。行氣有助于化濕,故應用化濕藥時,常配伍行氣藥。脾弱則生濕,脾虛者應配補脾藥以配其本。又濕性趨下,配伍利濕藥,可使濕邪下泄,提高祛濕效果。
常用健脾化濕藥:白術、黨參、茯苓、扁豆、薏苡仁、山藥、蒼術、藿香、佩蘭、白豆蔻、白蔻殼、草豆蔻、草果等。
1、 脾虛濕阻之泄瀉
證候:泄瀉,腹脹嘔吐,不思飲食,倦怠乏力。治則:健脾益氣,化濕止瀉。主方錢氏七味白術散。方藥:人參、茯苓、白術、藿香、木香、甘草、葛根。
2、 脾陽虛衰之水腫、腹脹
證候:身腫日久,腰以下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納減便溏,面色不華,神疲乏力,四肢倦怠,小便短少,舌質淡,苔白膩或白滑,脈沉緩或沉弱。治則:溫化水濕,利水消腫。主方:實脾飲。方藥:干姜、附子、白術、茯苓、炙甘草、厚樸、大腹皮、草果仁、木香、木瓜。
3、 脾虛濕盛之帶下
證候:女性帶下清稀。治則:健脾化濕止帶。主方:完帶湯。方藥:白術、山藥、人參、白芍、車前子、蒼術、甘草、黑芥穗、柴胡。
常用(yong)化濕健脾食物:山(shan)藥(yao)、綠豆(dou)芽、紅小豆(dou)等。健脾化濕藥(yao)多芳(fang)香溫燥或甘淡滲利,易耗傷陰津,故素(su)體(ti)陰虛津虧不宜(yi)使用(yong)。
本文地(di)址://n85e38t.cn/zhongyizatan/6291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li)于保護作(zuo)者版(ban)權,注重分享,被(bei)刊用文章(zhang)因無法(fa)(fa)核(he)實真實出處,未(wei)能及時與(yu)作(zuo)者取得(de)聯(lian)系,或有版(ban)權異議的(de),請(qing)聯(lian)系管理(li)員,我們會(hui)立(li)即處理(li),本站(zhan)部(bu)分文字與(yu)圖(tu)片資源(yuan)來自于網(wa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di)更多信息之目(mu)的(de),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犯了(le)您的(de)合法(fa)(fa)權益,請(qing)立(li)即通知我們(管理(li)員郵箱:),情況屬(shu)實,我們會(hui)第一時間予以刪除(chu),并(bing)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pian): 痛瀉(xie)要方(原名:白術(shu)芍藥散)(傷寒(han)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