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結核病是指初次感染結核菌引起的疾病。結核感染在我國約80-90%是通過呼吸道感染肺部的,因此原發性結核一般就是指原發性肺結核。它一般包括感染后直接進展引起的病變,即原發綜合癥、縱隔淋巴結結核以及它們引起的肺部病變,如支氣管肺炎、空洞形成和葉段病灶。初次結核感染引起的局限性細支氣管肺炎病灶,多見于肺的通氣較好部分,如上葉底部、中葉或下葉的上部,且常靠近胸膜;多數是單個的。它很快發生干酪樣變,隨即受到纖維包裹。干酪樣物質失水、鈣化、甚至骨化而愈合。在原發病灶的形成過程中,細菌循淋巴管到肺門淋巴結,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后者同樣發生干酪樣變。肺部的原發病灶、淋巴管和局部淋巴結病灶,構成原發綜合癥。
原發結核感染大多能自動愈合,感染后是否致病與人體的免疫力有關。年齡越小,由于抵抗力低,致病的機會越多;加雜呼吸道感染如麻疹、流感、百日咳等更易引起發病和和病灶進展。成年人初次感染結核菌,處于無免疫狀態者,亦可引起原發性結核。原發綜合癥惡化時可引起肺部原發病灶的進展、結核性支氣管肺炎等,偶有液化形成空洞和病灶的支氣管播散。肺門和縱隔淋巴結的進展較為常見,淋巴結的干酪樣變繼續發展,引起淋巴結周圍炎癥;病變又可直接或通過淋巴管蔓延到附近的縱隔淋巴結。干酪樣淋巴結壓迫或破潰到支氣管,造成支氣管結核和所屬肺部的改變,如肺不張和阻塞性肺炎。淋巴結結核破潰到血管,細菌進入血循環,造成程度不等的血型播散。
原發結核感染的癥狀輕微而短暫,很多兒童在不知不覺中經過這一感染。有時發生原發性結核病的過敏性增高征候群,如結節性紅斑、多發性關節炎等;并可伴有周身的輕、中度毒性癥狀,如倦怠、食欲減退、高低不等的發熱,為期2-3周或更長。
原發性肺結核常無明顯的體征,如有肺不張和肺實變,則叩診可聞濁音,呼吸音減低或呈支氣管呼吸音。支氣管部分阻塞時可聞哮鳴音。廣泛的支氣管肺炎或空洞形成,可聞濕羅音。
原發性肺結核指的是第一次結核感染,大多在幼年,表現為肺門淋巴結與淋巴管炎,影像上如同啞鈴,大多可以自愈;繼發性肺結核多見,有不同類型或滲出或增殖,或纖維化或形成空洞,也可兩肺粟粒樣播散或導致胸膜炎。
繼發性肺結核是肺結核五種類型中的第三種,也是現在肺結核病人患病數最多的一種,肺結核的臨床變現主要有結核病中毒癥狀:如午后低熱,盜汗,消瘦,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癥狀,通過胸片和ppd皮試有助于診斷,痰找結核桿菌和結核桿菌培養可確診,艾滋病與結核病有相同的一點為低熱,但是hiv的低熱多伴有腹瀉與全身免疫系統改變的癥狀,建議去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再次檢測一次,在國內hiv的診斷必須由疾病預防控制確診,初步檢查是免費的。
肺結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是由結核分枝桿菌引發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以下是我分享給大家的關于肺結核的早期癥狀,一起來看看吧!
肺結核的早期癥狀
我們在了解肺結核的早期癥狀之前,先來簡要地談一下肺結核的常見起病方式,根據我們長期臨床實踐體會,肺結核的起病大致有以下四種方式:
1、慢性起病,主要為疲倦乏力、低熱、消瘦等癥狀,這些癥狀容易被人忽視,以為工作勞累等引起。
2、急性起病,有發熱,咳嗽、咳痰等癥狀,多見于浸潤型肺結核,很容易當作感冒或流感,經過二周以上治療,仍不見效。
3、以咯血起病,有咯血,痰中帶血、由此常引起病人注意,進一步胸透或胸片檢查,痰菌檢查等而發現肺結核。
4、以胸膜炎起病,病側胸痛、發熱、氣急,如果胸腔積液,胸痛可緩解。
肺結核病常見的早期癥狀有幾下數種:
1、疲勞乏力,以清晨及下午為明顯,但晚上反而興奮,有時煩躁失眠。
2、體重逐漸減輕,又找不出別的原因。
3、胃納減退,食而無味。
4、慢性咳嗽或咳痰,清晨干咳。
5、痰里帶血絲或清晨咯血數口后咳血痰,連續數天。
6、午后潮熱,下午或晚上低熱,后半夜退盡,有點象潮水那樣,有漲有落。有時經X線胸部檢查后肺部正常,還應該想到肺外結核病引起的可能性。
7、夜間盜汗后常伴有疲勞感,若反復出現應引起注意,但一般來說,盜汗易在中毒癥狀比較明顯的病人中出現。
8、經常胸悶、胸痛,以胸膜炎起病方式的病人,比較常見。
9、婦女平時月經不調或停經,而并無懷孕及 婦科 病時,應注意有無肺結核病。男子,尤其是青年突然頻頻遺精,也應引起重視。
我們列出以上幾點肺結核病的早期癥狀,目的在于引起大家警惕,但這些癥狀本身并無特異性,并不是說出現上述癥狀就是肺結核,而是應該重視,應該想到患肺結核的可能性,以便及早作進一步檢查,做到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如果患肺結核以上各點并不是同時出現,有時出現其中幾項,或二項甚至一項。如果出現大咯血、劇咳、氣急、消耗熱、明顯盜汗、消瘦等癥狀時,更應趕快診治。
肺結核發病機制
結核菌入侵宿主體內,從感染、發病到轉歸均與多數細菌性疾病有顯著不同,宿主反應具有特殊意義。結核菌感染引起的宿主反應分為4期。
起始期
入侵呼吸道的結核菌被肺泡巨噬細胞吞噬。因菌量、毒力和巨噬細胞非特異性殺菌能力的不同,被吞噬結核菌的命運各異。若在出現有意義的細菌增殖和宿主細胞反應之前結核菌即被非特異性防御機制清除或殺滅,則不留任何痕跡或感染證據。如果細菌在肺泡巨噬細胞內存活和復制,便擴散至鄰近非活化的肺泡巨噬細胞和形成早期感染灶。
T細胞反應期
由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CMI)和遲發性過敏反應(DTH)在此期形成,從而對結核病發病、演變及轉歸產生決定性影響。
共生期
生活在流行區的多數感染者發展至T細胞反應期,僅少數發生原發性結核病。大部分感染者結核菌可以持續存活,細菌與宿主處于共生狀態。纖維包裹的壞死灶干酪樣中央部位被認為是結核桿菌持續存在的主要場所。低氧、低PH和抑制性脂肪酸的存在使細菌不能增殖。宿主的免疫機制亦是抑制細菌增殖的重要因素,倘若免疫損害便可引起受抑制結核菌的重新活動和增殖。
細胞外增殖和傳播期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463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肺結核發病機理概述
下一篇: 浸潤性肺結核的發病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