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李慶生 云南中醫學院院長、教授,云南省省級重點學科“臨床中藥學”帶頭人,云南中醫學院“臨床中藥學”碩士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學”博士生導師組成員,云南大學“生態學”博士生協助導師
據有關研究報告:目前.我國瀕危的植物約有上千種左右,其中約有60%~70%的為中藥藥用植物。如此之勢,必然影響中醫臨床用藥及其療效。
中藥的價值,體現于其能夠滿足中醫防治疾病、維護健康的需求。同理,瀕危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價值與意義,也就是必須能夠滿足這些需求。因此,瀕危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工作,還應當注意醫藥結合,全面互動地設計和解決相關的問題,使資源的保護利用與滿足中醫臨床用藥的需求很好地統一起來。
從醫藥結合的角度研究瀕危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應當注意把握和處理好以下5個關系。(1)中醫臨床用藥的規模需求與中藥資源,尤其是瀕危中藥資源供給量的關系。(2)優勢、富量中藥資源,新增藥物基源替代瀕危中藥資源的關系。(3)臨床用藥需求與中藥資源保護、新藥開發研究的關系。(4)臨床中藥學與中藥資源(保護、開發、利用)學的關系。(5)醫事管理與藥事管理、醫事政策法規管理與專門技術管理的關系。
一、正確處理物種資源保護與確保臨床用藥規模需求的關系
從總體來講,凡是處于瀕危狀態的中藥資源都應該加以保護,并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科學地加以利用。這無論是從物種資源的保護,還是確保中醫臨床用藥的規模需求看,都是應該的。但是,在具體的保護與利用的措施、力度、投入上,則應當有所區別,具體分析、具體對待。
對于那些臨床用藥規模需求不大,或可以由優勢、富量中藥資源替代的品種,可側重于物種資源保護,不必強化或強求規模化的保護。保護與利用的重點及投入應當集中于那些臨床用藥規模需求大,難以找到優勢、富量中藥資源替代的種類,加強規模化的保護與利用。要達到這樣的要求,必要和必需的基礎工作是弄清和把握中醫臨床用藥的規模需求及其對中藥資源,尤其是瀕危中藥資源的需求。
二、從優勢、富量中藥資源中探求替代品
在堅持中醫臨床用藥療效標準的前提下,從優勢、富量中藥資源中尋找珍稀瀕危中藥品種的可替代品,研究其用藥規律、特點和最佳量效關系,更好更多地使用替代品。這樣既可以確保臨床用藥之需,又可以減少瀕危中藥資源的消耗,有利于資源的保護、恢復與再生,是瀕危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方面。
從優勢、富量中藥資源中尋找替代品,可有三個主要途徑。
1.臨床用藥品種的替代
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有若干臨床所需的主要中藥品種來源逐漸萎縮,而臨床需求仍存。中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已逐步模索出一套運用其它低成本、優勢、富量的中藥品種作為替代品的用藥規律,并弄清了相應的量效關系,使之逐漸成為穩定而廣泛應用的替代品。
如源于世界珍稀瀕危動物犀牛的“犀角”,在臨床用藥中已難覓其蹤,但其涼血、清熱、化斑的功效,仍為臨床治療高熱神昏、或血熱瘀斑等重癥的必需藥品,利用廣泛可得、成本極低的“水牛角”加大劑量作為替代品,仍可有效治療高熱神昏、或血熱瘀斑等重癥。再如芳香走竄、醒腦開竅之“麝香”為臨床之要藥。但其來源已極為稀少,無法供臨床使用。而以其命名的若干方劑,卻是中醫臨床診治若干重癥的代表方。近年來,不少醫家在臨床診治中得出認識并獲佳效:可以芳香開竅之品“石菖蒲”等,部分地代替“麝香”的功效。尤其是在發揮“麝香”的“引經”作用方面,“石菖蒲”等同樣可起到較好的“引經報使”作用。譬如,“石菖蒲”可促進藥物有效成分較好地通過血腦屏障。
2.明確有效成分,尋求藥物基源的替代
這是降低成本、拓展載體基源的重要途徑。如:“牛黃”的成本代價較高,而用羊作為載體基源培養出的“羊黃”,成本降低若干倍。這種替代的主要依據就是:“牛黃”與“羊黃”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形成環境、機理基本一致,僅是該藥物的載體基源不同。再如運用微生物發酵工程擴大藥物的產量、提純其品質,也屬此類。
3.明確有效成分,尋求同一品種基源新的有效部位,擴大或替代有效部位
如:傳統“三七”僅以根塊入藥,從其根塊中分離提取的“三七總皂甙”被公認為是最能代表和反映“三七”活血、補虛作用的有效成分。而現代研究發現,在其莖葉中同樣含有功效作用與“三七總皂甙”基本一致的有效成分――“三七葉甙”。如是,無論從資源的消耗、成本的降低、環境的保護、藥農的增收諸方面的任何角度看,都可以獲得極好的效應。
三、重視和加強臨床中藥學的研究與應用,研究最佳用藥量效,優選用藥劑量,降低單位用藥消耗,減緩資源需求壓力
必須突破傳統藥學研究的模式,以“中醫與中藥結合、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結合、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結合、傳統研究與現代研究結合”的思路與原則,實現“老藥新用、常藥特用、優化量效(關系)”;研究最佳用藥量效,優選用藥劑量,降低單位用藥消耗,減緩資源需求壓力。這或許可以成為瀕危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的重要出路之一。
四、從少數民族醫藥中尋找和開辟新的藥物來源
少數民族地區有著獨特的自然條件和生活習俗,可從當地資源中發現許多有開發利用前途的藥物。如維藥中的阿里紅、一枝蒿、驅蟲斑鳩菊、唇香草、苦豆子、菊苣、心草、睡蓮等;藏藥中的西藏龍膽、粗莖龍膽、藏紫草、細花滇紫草、阿壩當歸、竹節羌活、水母雪蓮花、珠子參等;蒙藥中的沙棘、香青蘭、寒水石等;白族藥中的青羊參等;納西和苗藥中的金不換等。
近年來通過本草學、生藥學、植物學、化學、藥劑學、藥理學等的研究,對民族藥的科學研究已有了很好的基礎,作了較系統研究的有蒙藥的文冠木、金蓮花、北草烏葉、窄葉藍盆花、廣棗、紫花高烏頭、白苣子、土牛黃和沙棘等;維藥中的天山棱子芹、駱駝蓬、新疆雪蓮;壯藥巖石羊;傣藥“麻新哈不”馬鞍蓮、“牙節”南山藤;畬藥細葉青萎藤;蒙、藏、納西等民族共用藥獨一味等。尤其可貴的是對70多種藏藥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主要有紅秦艽、獐牙菜、虎耳草、矮莨菪、紅景天、濕生扁蕾、雪蓮、獨一味、紫堇屬、杜鵑屬、蒿類和藏雪雞等。
從民族藥中開發新藥,可擴展中藥的資源庫。以云南為例,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云南已從民族藥中開發出20種新藥,其中著名的“傣肌松”,就是從傣藥“亞乎奴”中開發出的一種肌肉松弛劑;“木札”為景頗族用藥,其種子有治療失眠和頭痛的作用,從中分離出豆腐果甙,開發生產出“神衰果素片”;苗族用燈盞細辛治療癱瘓,其主要成分是焦麩康酸,有擴張血管、增加血流量、減低外圍血管阻力的作用,現已生產出“燈盞細辛注射液”;用哈尼族藥青葉膽制成了治療肝炎的“青葉膽片”;用哈尼族藥“莫阿宰呢”生產的“昆明山海棠片”,可用于治療類風濕和紅斑狼瘡;從納西族藥“埃酥蒙”(巖白菜)開發出“巖白菜素片”;利用景頗族藥雪膽生產出“雪膽素片”等。如是種種,都是當今中必不可少的有效治療藥物。
五、重視微生物藥源及其代謝產物的綜合利用
傳統的中藥資源來源分類主要有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但從生物學特性及其分類學看,有的中藥品種來源則屬于微生物。如馬勃、靈芝、茯苓、豬苓、云耳、蟲草、僵蠶、雷丸、天竺黃、猴頭菌、香菇等。它們中的大多數,都是中醫臨床常用的主要藥物。
從生物學特性看,微生物多具有單細胞無性分裂、生長繁殖速度快、適應力強、營養及生長條件要求低的特點,可進行大量、低成本的生產。從這一特點出發,重視微生物藥源及其代謝產物的綜合利用,對于瀕危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六、增加科技含量,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與方法,提高保護與利用的效益與效率
1.重視宏觀生態、生物群落的保護、恢復與重建,確保瀕危中藥品中有效成分的品質及其含量,滿足中醫臨床用藥的需要
考察許多瀕危中藥資源的成因,較為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其生態環境、生物群落遭到破壞而嚴重衰敗。它不僅影響到中藥資源數量的減少,更會導致其有效成分變異和含量下降。
2.重視微生態學原理的應用與研究,提高瀕危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的效益與效率
近年來,筆者主持了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云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運用微生態學原理及方法,集中研究直接影響中醫臨床診斷、治療用藥、預防、康復的重要基礎理論:中醫邪正發病學說。初步的研究結果已顯示:在人體微生態發生變化,產生疾病時,人體內的優勢菌群就由有益菌轉為有害菌,由此激活的人體免疫調節功能也會紊亂或低下,“邪正相爭”的發病關系也會發生相應變化。此時,只要運用少量的中藥,激活、調節人體微生態的正態環境,或調節主要的免疫環節,將人體內的優勢菌群再調節為以有益菌為主,相應的人體免疫調節也會恢復正常水平。如是,就可以減少用藥量,減少資源的消耗和浪費。
3.單體有效成分的研究
對某些單體有效成分的研究已取得明顯成效、其單體的藥用作用確切的品種,可在單體有效活性成分研究明晰的基礎上,充分運用微生物發酵工程技術,將該有效成分的基因轉錄至可用細菌中,利用細菌生長周期短、繁殖力快的特點,大量、規模化地生產臨床所需的有效、必需藥物。
4.常規措施
在引種馴化、野生變家種、種苗培養等瀕危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工作中,均應重視重點保證其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品質純度和含量的富集。
七、藥源保護、利用、開發的規劃管理應與臨床的用藥研究及管理銜接
重視和加強醫事管理與藥事管理的統籌協調,以滿足臨床需求、提高和確保臨床療效為目的,做好包括瀕危中藥資源的保護與利用在內的藥事管理;以中藥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實狀況為依據,在確保療效標準的前提下,適時、適當地調整某些中醫臨床用藥的方案與習慣。
根據中醫臨床診斷、治療用藥的需求,有規劃、有導向、有組織地開展新藥開發研究。在規劃與引導的過程中,注意中藥資源,尤其是瀕危中藥資源的綜合保護與利用。同時,注意加強新的藥源、替代品的研究工作及強度,加大引入和運用現代高科技手段與方法的力度。
摘自:《中國中醫藥報》文/李慶生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428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我國專家呼吁重新普查全國中藥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