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療效的地域性
中醫理論強調天人合一,說明人與地域內自然環境和諧統一,進一步講人與地域內動植物間也應存在和諧統一。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從一個方面反映了人、地域生物種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也可以說,在一定地域內入與物種間存在相互適應性。
從人與物種相互適應共存而言,中藥大多數可能更適合于中華大地上的多種民族。物種變異、成分的消長變化能隨著中華民族的繁衍生長需求而變化。在人與諸物種共存共生的基礎上,前人匯總創建的中醫理論體系,得以保護中華民族的腱康成長。
藏醫藥、蒙醫藥等地方民族傳統醫藥可以說也是在地域物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國外民族醫藥也是在地域物種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當地人群存在適應性。
現代研究表明,同一種藥物,在同一劑量下。對一個種族有效,對另一個種族作用則可能較弱,甚至于無效;也有可能,對一個種族有效,對另一個種族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同一種藥物,只有在不同種族間出現相似的敏感性,相似的生理活性,并在出現相似的癥狀時才有可能顯現出相似的臨床療效。中藥的應用也會如此。中醫辨證論治,個體給藥,可以說是給一個特定時期、特定地點、特定社會生活階層、特定體質、年齡、性別的特定種族個體給特定的藥方。在不同種族間,因以上多種差異,理論上。同一疾病的中醫癥候可能是難以完全一致的,從而使中醫辨證施治下的中藥應用也是難以一致的。反過來講,相同中藥的療效在不同地域的人群間是難以一致的。
不同種族對地域外的外來物種的生理病理適應性會存在差異。在中醫幾千年的發展中,只有生理活性明確,具有明顯臨床療效的番瀉葉、乳香、沒藥、血竭等為數不多的品種得以引進并長期應用。按理而言,中醫能吸收地域外的一種天然藥物,就不會排斥地域外的其他物種,那么現今存在的外來品種就不會只有現在的少數品種。中藥對外國人而言也是外來物種,外國人對中藥的生理病理適應性估計也將會存在差異。
中醫藥得以在東亞及東南亞,特別是在日本、韓國傳播,雖然與有相似的傳統文化淵源有關,但更有可能與相似的生活歷史背景、種族特性有關,從而與中藥能產生相似的療效有關。
傳統醫藥是各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常常帶有很深的人文地域習俗以及歷史的色彩。因而,在20世紀70年代逐步形成了專門研究傳統藥物的傳統藥物學。中醫藥作為一種傳統醫藥,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一種地域文化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因各國發展歷史、地理環境、種族、飲食等諸多方面的不同而造成的營養狀況、身體素質、地域疾病的不同,難免會受到地域的阻礙和限制。只有充分認識到適種內在原因,才能制訂出適合中醫藥特點的對外政策。才能清醒地認識到中醫藥走出國門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摘自《中國醫藥報》文/常明向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4279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青藏高原殄稀瀕危藥用植物的資源與保護
下一篇: 肉蓯蓉資源瀕臨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