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合肥九月十九日電 題:安徽為中醫“把脈”促傳承
中新社記者 吳蘭
中醫被稱為中國的國粹之一,然而在近些年,中醫的發展備受關注。中醫藥資源大省、素有“南新安、北華佗”的安徽,中醫發展的承襲如何?中醫發展的現狀如何?中醫發展又面臨哪些機遇?
中醫面臨的尷尬
曹恩澤,出生中醫世家,作為安徽唯一一位出過“中國現代百名中醫臨床家”自傳叢書的在世老中醫,安徽中醫院著名中醫腎內科專家。
提及新安醫學——安徽中醫藥事業中最輝煌燦爛的部分。曹恩澤說,他和嶺南醫學、少林醫派等中醫學派一樣,在中國中醫藥歷史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在以地區命名之中醫學派中,新安醫學堪稱“首富”。被譽為“明代四大醫家”之一的汪機,被列為“清朝四大醫家”之一吳謙均是新安醫家。
世代都是徽州地區老中醫的胡國俊,提及現在中醫發展中的弊端,和曹恩澤一樣表示很惋惜。他說,現在有些中醫沒有拍片、化驗等西醫手段的輔助似乎都開不出藥方了。中醫的把脈、聽聲、針灸、推拿、拔火罐等都傳統療法被摒棄。古人說“上工治未病”,現在卻連能對癥看病的“下工”也越來越少了。
如今,中醫在漸漸變成古董。“傳承方式過于單一和古板,而中醫原著在多數現代人的眼里更是晦澀難懂。中醫中最基礎的《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都已經很少有中醫學專業的同學有耐心攻讀,更別提新安醫家的著作了。”一位中醫學校的老師感慨。
在采訪中,老中醫們惋惜地表示,“許多在當時非常盛行的醫術都失傳了!”。曹恩澤解釋說,如“醫圣”華佗發明的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藥“麻沸散”,如今已經徹底失傳;以研究眼疾著稱的明代新安醫家程玠(歙縣人),其獨特的“程氏眼科經驗”也后繼乏人。
此外,記者在很多大型藥店內看到,藥店四分之三甚至以上的空間是各種西醫貨架。藥店工作人員也表示,中藥的銷量遠遠無法和西藥相比。
“中藥吃起來實在太麻煩。又要煎又要熬的,還要注意火候和用量,現代人連看病都要抽時間,煎湯熬藥只能是退休的老頭老太太才會做的事情。”這是此間很多市民放棄選擇中醫藥的原因。
力推中醫的發展
“小黃城外芍藥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種花如桑麻”,清代著名詩人劉開作詩盛贊安徽亳州當時農人種藥如種桑麻的熱情,中國“藥都”之首亳州歷史上中藥材發展的盛況。
那么在安徽中醫藥資源的如此豐富的優勢基礎上,如何“把脈”中醫,大力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安徽省衛生廳廳長高開焰介紹說,在本月的安徽中醫藥工作會議上,研究部署安徽中醫藥發展大計,安徽將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決定》,制定《安徽省中醫藥事業發展的專項規劃》,從政策上推動中醫藥的發展。
與此同時,安徽省中醫院則在力求全面發展中醫事業的同時,開設特色的中醫“國醫堂”、“名醫堂”;作為國內唯一一所三甲針灸醫院,每年都接待和派出很多中醫人士做學術交流,向外求發展等。
此外,根據安徽省“十一五”中醫事業發展專項規劃,安徽省將繼續實施中醫“三名”戰略,加強“江淮名中醫”的培養,推進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鼓勵中醫院開展各項延伸服務等。
據悉,過去五年,安徽省共投入中醫藥專項資金兩億多元,改善中醫醫院的診療條件。該省除了有三十七所二級以上規模的中醫院外,還實現了縣縣都有一所中醫院的目標。
1.怎么把脈
沒有單學把脈的事情。
只有系統學習中醫理論,才能知道脈到底指的是什么,有什么意義。 有中醫基礎之后,買本《瀕湖脈學》,里面幾十種脈象背下來,然后每天把自己的,加上把別人的,一天把個十來個人,用心去揣摩,三個月可入門。
再想提高就得研究《四圣心源》。 我也有個師兄,一直拒絕看脈學的書籍,只把脈的名字記下來了,不去理會書上講的脈的意義,經過自己十多年的臨床再回頭去翻書,發現自己的體會跟書上的基本一致。
他比較傳奇的是能把出病人的自殺念頭。還有個大師兄,能把出你昨晚吃過海鮮。
脈學這東西有點玄乎,水平怎樣完全靠個人體會所得,而且如果病人配合,在四診中的比例并不大,所以不必過分強求。當然,也會碰上不信任你的新病號,問什么都答“還行的”,這時候我都懶得細問,靠望診加脈診,療效也不錯。
2.把脈是在干什么
中醫看病,總要摸脈,因為通過脈象的變化,既可以搜集病情資料,又可以了解正氣的強弱,還有助于預測病情是趨于好轉或是趨向惡化。
感冒了,將手輕輕按在橈動脈上,常能明顯地覺察到脈搏的跳動,稱為浮脈,中醫形容它好 象是木頭漂在水面上一樣,所謂浮脈如“水中漂木”。 浮脈在其他外感疾病的初期階段也常見到,表示病變部位較淺。
如果必須用力按壓,才能觸知脈搏的跳動,稱為沉脈,常見于不少慢性病,表示病變部位較深,已經涉及臟腑。脈搏跳動增快,稱為數脈,大多是熱性病證的反映。
脈搏跳動減慢,稱為遲脈,含有姍姍來遲的意思,是寒性病癥的表現。 脈搏跳動無力,稱為虛脈,說明正氣不足。
如果病人氣陰兩虛,常常出現一種細弱的脈象,中醫形容它是“細如絲線”。脈搏跳動有力,稱為實脈,表示正氣尚強。
如果病人正氣旺盛,而邪熱也盛,往往出現一種洪大的脈象,好象波濤洶涌,來盛去衰。 有些脈象,對于某些疾病有比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比如脈象不柔和,繃得較緊,好象按在弓弦上一樣,稱為弦脈,往往提示病人可能患有動脈硬化癥或高血壓病。脈搏跳動不規則,常有停頓,或時強時弱,稱為結代脈,大多見于心臟病人。
脈搏往來流利,稱為滑脈,中醫形容它是“如珠走盤”,一般多見于痰飲病人,但也不可一概而論,弦脈也常見于一般痛癥或外感病證,偶爾的結代脈有時心臟并無疾病,至于滑脈在正常的妊娠婦女中更是常見。 脈象還有助于判斷預后,病情雖然沉重,但脈象和緩和力,仍有轉機;如果脈象細微欲絕,簡直摸不清楚,則是預后不良的象征。
總而言之,摸脈是一種重要的診病手段,也是中醫診病的一種獨特方法,是四診中的重要環節。中醫經過長期體驗,對脈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而且有不少脈學專著,如晉代王叔和的《脈經》,明代李時珍的《瀕湖脈學》等。
現代對脈象也進行了不少研究,有人用脈象儀初步描出了各種不同的脈象;有人用心電圖研究脈象產生的原理。
3.中醫把脈是怎么把的呢
切脈應在病人安靜時進行。
《素問。脈要精胃論》強調,診脈常平坦 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
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
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后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
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切脈時應注意安靜的環境,如患者剛經過劇烈的活動,應先讓休息片刻,然后診脈。切脈者必須呼吸均勻,態度認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細心地分辨脈象。
每之診脈時間,不應少於一分鐘。 健康人脈象應為一次呼吸跳4次,寸關尺三部有脈,脈不浮不沉,和緩有力,尺脈沉取應有力。
常見病脈有浮脈、沉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滑脈、洪脈、細脈、弦脈等。 浮脈:輕按可得,重按則減。
特點為脈搏部位表淺。主病:表證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時,衛氣抗邪,脈氣鼓動于外,故脈位淺顯。
浮而有力為表實;浮而無力為表虛。內傷久病因陰血衰少,陽氣不足,虛陽外浮,脈浮大無力為危證。
沉脈:輕按不得,重按乃得。特點為脈搏部位較深。
主病:里證。有力為里實,無力為里虛。
邪郁于里,氣血阻滯陽氣不暢,脈沉有力為里實;臟腑虛弱,陽虛氣陷,脈氣鼓動無力,則脈沉無力。 遲脈:脈搏緩慢,(每分鐘脈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證。有力為實寒,無力為虛寒。
寒則凝滯,氣血運行緩慢,脈遲而有力為實寒證。陽氣虛損,無力運行氣血,脈遲而無力,為虛寒證。
運動員和重體力勞動者,脈象常遲,屬生理狀態。 數脈:脈搏急促,(每分鐘脈搏在90次以上)。
特點是較正常脈搏至數快。主病:熱證。
有力為實熱,無力為虛熱。外感熱病初起,臟腑熱盛,邪熱鼓動,血行加速,脈快有力為實熱。
陰虛火旺,津血不足,虛熱內生,脈快而無力為虛熱。 虛脈:寸關尺三部脈皆無力。
重按空虛。應指松軟,是一切無力脈的總稱。
主病:虛證:多為氣血兩虛,氣血不足,難以鼓動脈搏,故按之空虛。 實脈:寸關尺三部脈皆有力.主病:實證:邪氣亢盛而正氣充足,正邪相搏,氣血充盈脈道,搏動有力。
滑脈:應指圓滑,按之流利,圓滑如按滾珠。主病:痰飲,食積,實熱諸證.多見于青壯年氣血充實。
妊娠婦女滑脈是氣血旺盛養胎之現象。均屬生理現象。
洪脈:脈大而有力,如波濤洶涌,來盛去衰。來大去長。
主病:熱盛。內熱盛脈道擴張,脈形寬大,因熱盛邪灼,氣盛血涌,使脈有大起大落。
細脈:脈按之細小如線,起落明顯。主病:虛證,多見于陰虛、血虛證。
又主濕病。陰血虧虛不能充盈脈道,或濕邪阻壓脈道,脈細小。
弦脈:端直而長,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膽病、痛證、痰飲。
氣機不利,肝失疏泄,脈道拘急而顯弦脈。病則氣亂或痰飲內停,致使氣機輸轉不利,出現弦脈。
結脈:脈來緩慢,有不規律的間歇。主病:陰盛氣結,寒痰,淤血。
分析:陰寒內結,脈道氣機受阻,故脈來緩慢而時一止。寒痰淤血,氣結不疏,脈氣阻滯,故氣虛血弱致脈來遲而中止者,則結而無力。
代脈:脈有歇止,止有定數。主病:臟氣衰微。
分析:臟氣衰弱,元氣不足,使脈氣不能銜接。
4.把脈怎么把
把脈又稱為切脈,是中醫師用手按病人的動脈,根據脈象,以了解疾病內在變化的診斷方法。切脈具有悠久的歷史,它反映了中醫學診斷疾病的特點和經驗。脈象,可以理解為脈搏的形象。是由動脈搏動的顯現部位(深、淺)、速率(快、慢)、強度(有力、無力)、節律(整齊與否、有無歇止)和形態等方面組成的。脈象是中醫辨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對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斷疾病的變化,識別病情的真假,判斷疾病的預后等,都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由於脈為血之府,貫通全身,所以體臟腑發生病變,往往反映於脈,有時在癥狀還未充分顯露之前,脈象已經發生了改變。
切脈應在病人安靜時進行。《素問。脈要精胃論》強調,診脈常平坦
切脈時讓病人取坐位或仰臥位,手前臂與其心臟近於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順。
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后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
切脈首先定位寸關尺,這個看似簡單,卻是一切脈象的基石。切病人橈動脈的腕后部分。《內經》中曾有“遍診法”和“三部診法”的記載,近代臨床很少運用,故不介紹。脈診獨取寸口的理論根據有二:肺朝百脈,脈會太淵。即人體各經脈均會集于肺,而寸口為手太陰肺經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淵穴,是脈會之處,所以有“脈會太淵”之說。二是脾胃為各臟腑氣血之源,各臟腑氣血之盛衰,與脾胃功能之強弱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手太陰肺經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狀況。因此,全身臟腑經絡氣血之盛衰,都可以從寸口脈上反映出來。寸口脈分寸、關、尺三部。對成人切脈,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觸脈搏,以按脈。三指的疏密,應按病人的高矮作適當調整。小兒寸口脈部位狹小,不能容納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三歲以下的小兒,可用望指紋代替切脈。切脈時常運用三種指力,開始輕用力,觸按皮膚為浮取,名為“舉”;然后中等度用力,觸按至肌肉為中取,名為“尋”;再重用力觸按至筋骨為沉取,名為“按”。根據臨證的需要,可用舉、尋、按或相反的順序反覆觸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壓體會。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稱謂三部九候。之后可以開始感受脈象:首先感覺到脈搏的位置,有的輕輕一摸就能摸到,有的卻需要用力才能摸到,這就分出了浮脈和沉脈。脈搏的力度,搏動有力為實脈,無力的則為虛脈。脈搏的頻率,健康人在一呼一吸之間脈搏應搏動4次,不足4次為遲脈,超過5次不足7次為數脈。脈搏的緊張度,如果按下去,感覺像按在琴弦上,強而硬,為弦脈。如果感覺松弛和緩則為緩脈。脈搏的均勻度,節律是否均勻,力度、大小是否一致,節律不均勻的就有促脈、結脈、代脈,力度、大小不均勻的有微脈、散脈等。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37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中醫藥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戰略論壇舉辦
下一篇: 中醫養生書籍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