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內經圖》

醫案日記 2023-05-11 21:27:30

《內經圖》

《內經圖》創制時間考

劉直

中國醫史博物館編撰的《文物選粹》一書,收有一幅彩繪《內經圖》,系清宮如意館藏品;這幅圖畫出自何人何時,未加注明。做為道教教理的圖說形式,北京白云觀也有同樣一幅,是木刻板,黑白圖。道教中稱它"繪法工細,筋節脈絡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竅要"(語見白云觀藏圖)。把圖像、詩歌、隱語集于一紙,是明清之際養生類書的典型風格,像高濂的《遵生八箋》、周履清的《赤鳳髓》、龔居中的《萬壽丹書》及清代醫學家曹無極的《萬壽仙書·諸仙導引圖》等,都附有圖示,但以上插圖在于以神仙名譽規定導引動作,《內經圖》則重在描畫人之身內,與嘉靖、萬歷年間的《性命圭旨》的插圖,又屬一類風格,故又稱《內景圖》。關于它的創制時間,我們可以綜合落款、題詩、畫風三個方面,尋其答案。

就落款而言,白云觀藏圖下留有收藏者素云道人的"會心"文字,全文是:

此圖向無傳本,緣丹道廣大精微,鈍根人無從領取,是以罕傳世。予偶于高松山齋中檢觀書畫,此圖適懸壁上,繪法工細,筋節脈絡注解分明,一一悉藏竅要。展玩良久,覺有會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納即天地盈虛消息,茍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過半矣。誠不敢私為獨得,爰急付梓,以廣流傳。素云道人劉誠印敬刻并識。板存京都白云觀。

時間是"光緒丙戌年荷月上浣"--光緒十二年陰歷六月上旬。

從以上文字中,我們可以得到三點啟示:

其一,道教中將《內經圖》視為內丹作品。

其二,白云觀版是臨摹而來,并非首創。

其三,它的創制時間的下限當在"光緒丙戌年"之前。

再看《內經圖》的題詩,雖然傳世版本各異,卻都題有一首七律:

鐵牛耕地種金錢,刻石兒童把貫穿。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

白頭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僧手托天。

若問此玄玄會得,此玄玄外更無玄。

這首詩出自《呂祖全書》,是清初順治年間道教信士劉體恕等扶乩托名之作,上圖時略有字詞的改動或是誤抄,這里不再細說。再看清初的道教,龍門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從隱居的嵩山北上京師,"奉旨主講白云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余人"(清完顏崇實《昆陽王真人道行碑》)。一時間一度出現了道教史上的龍門中興之勢,即順乎時局的需要,贏得了統治者的禮遇,所以一貫尊崇喇嘛教的清庭收有推崇呂洞濱的道教龍門內丹學派的《內經圖》,并非怪事。倒是在順治、康熙、雍正之后,"道流卑賤,不宜濫廁朝班",已是乾隆一朝的公開歧視,紫禁城從此給道教擺上了"閉門羹",在其后清庭一百七十年的飄搖風雨中,日漸衰老的道教,已失其獻圖之路矣。據此,我們說,彩繪《內經圖》當是清初作品,如果就道教謎辭結合《內經圖》畫風,進行一番考據,就更能充分地說明這一點了:

大約在春秋之際,我國典籍中出現了一種叫"廋辭"或"隱"的文學游戲,這在《國語》、《呂氏春秋》、《韓非子》上,都有記載。《國語·晉語》:"有秦客廋辭于朝,大夫莫之能對也。……"

大約在漢魏時,吳中的"高門弟子"魏伯陽,將其姓名隱入了"委時去害……"的廋辭中,且他的"詞韻皆古,奧雅難通"的《周易參同契》,經五代的彭曉推崇發揮之后,道教奉之為"丹經王",從此,道教內丹學派的含蓄、曲隱的風格,因之樹立了。

在此一提,內修者應循序漸晉,腳踏實地,從下而上,由下丹田而修起,打好根基,不可好高騖遠,自以為是;所以內經圖亦以「鐵牛耕地種金錢」為起始。內修者更應三省自身,道善二途勇為,積功立德,將功補過,消弭業障人人皆有,大小有別,內修自然遂順,通關展竅,所謂「內外咸通」是也。若然一志不怠,真誠感動上天,得仙真佛聖之助,何愁道之不成哉?

刻石兒童把貫串

"調心"是內修必經之路,蓋心為人身之主使,統領精氣神;心之所向,精氣神即隨之。譬如心中想著某事物,人身之精即感受其事物,產生精結,猶如攝影時,攝影膠卷菲林中之感光粒子,因感光而著於物相,記留於底片之中。精有感則神必應之,譬如在閱讀文章之時,眼睛雖看著精感文字,心中卻在了解及思索神應文意。精感與神應皆用氣能量,而受役於心。所以內修精氣神務必修心;可惜人心不羈,機巧難馭,如孩童之滋事好動、言行無忌,是故內經圖以"兒童"比喻人心。

古時為了紀錄重要事情,多以刻石為記,易於注目及保存,古文化遺跡之中,多有石刻;故又以刻石來比喻人心之"記憶"或"前識"。圖中刻石兒童所站者,即"絳宮"約在兩乳連線之中是也,絳宮即心宮為氣機之樞紐,亦為養丹之地,修真有以絳宮為中丹田。 上清道尊與北斗星君臨壇,所默授之丹法,乃丹結絳宮之法丹法萬千。 呂純陽師尊有云:『男女金丹地不同,陰陽一理實相通』辛巳年七月廿二日乩文,與絳宮也有關連:男子養丹,初在下丹田,無何不妥;但女子因生理不同,養丹之地,須上移至絳宮,以避月事之損。

修真對修心之要求如何呢?是否應制心於不動?或是心無所想,空空如也?圖中之刻石兒童,正在把石子貫串成"北斗七星"之排列,暗喻將"人心"串合"天心"。北斗真經有云:『世間一切帝王宰輔,貴賤眾生,四象五行,含靈蠢動,莫不皆由北斗七元之所主宰』。蓋天中之北斗,無情無思,主張年命,統領乾坤:斗柄所指,天心所向,萬物所依,冬至正子時指正北,夏至正子時指正南。人身亦有南北焉,若以一次煉功比一周天,人心如北斗,心中所發皆合天,則天人合發,萬化定基矣!

《內經圖》解-王力平

“內經圖”解決的秘訣是關和竅。背后闖三關過九到竅為暗中之竅。一旦氣串動到這些部位時,就要注意了。

三關為尾閭關、夾脊關、玉枕關。

尾閭關在脊背的盡頭之處,有七個骨節,七個穴位。們練的就是這七個穴位的通道,其內關通內腎,一男一女。內腎為藏精孵卵之地。上行一條髓道,髓道過去叫河車、黃河,也叫漕渓,上通到泥丸,此陽氣上升之路。直到第七節與內腎相對之處,謂之夾脊關。

一旦氣到夾脊關,一旦氣在兩腎中間停留不動,這時要用急火燒。要看看時辰,什么時候要吸長,什么時候要呼短,什么時候腹腔要往里去,要進風,要想辦法鼓風,現在叫巽風。

夾脊關再往上,上到腦后靈風之穴,就到玉枕關。

煉丹的第一個過程就是將這三關把握住。把握住三關后,才能通過三關到泥九,再往下降,變玉液還丹為金液還丹。

把“智能法”和“三仙功”結合起來練就比較方便了,前面拉動的三條線,正好是身后的三個關。

人的前身有三田。上田叫泥丸,也叫華池,第一個華他、上華池,方園一寸二,虛間一穴,乃藏神之所。從眉心往里,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泥丸。洞房內坐一位白頭老人把關,看你能不能進去。練到進氣二寸時,人頭上戴一個箍,箍叫羅臺,這時人很難受。如果不練功,也不想它,就會功棄重來,沒有了,又下去了。這時一定要把握住玉枕和天目穴兩點力的平衡,即想辦法犁出中田。一定要閉眼做,肝開竅于目,睜眼就是陽神之漏,桌就不能從腎升到肝上來。

眉心往下向口行,有兩穴,是暗竅,就是一個人兩手托住的兩個穴,在腭上,即鼻子上。過去把鼻梁上的兩穴叫金橋,也叫上鵲橋。封上鵲橋必須用鼻夾。

舌下兩穴要開開,開開后下通氣管喉嚨喉為十二節,叫重樓,可進食進氣,又可通向胃腸。

氣管之下到肺,肺的暗竅比較多。肺竅一般都叫金,液體氣體都從這里出來,可以出現一些氣體,醫生說還可以出現一點液體。液體怎么出來的,還沒弄清。

心上有一竅,就是圖上坐的一個小人,小人上有一竅,也是暗竅,名回絳宮,是金公、黃婆約會、龍虎交會的地方。

再直下三寸六,叫土釜黃庭宮,為中田,方圓一寸二,是藏炁之所,煉丹之鼎,外與臍門相對,約有三寸六分。故曰天上三寸六,地下三寸六,(這就轉到靈寶畢法上了)自天至地八萬四千里,自心到腎是八寸四分。臍門內有一個生門,內有七竅下通外腎,外腎乃精氣行走之處。這時男女要分開練,女同志沒有外腎,氣門有一竅通到卵巢。男的要提腎,女的要收腹。

臍后腎前有一穴叫炁海(它不是穴位的氣海),方園一寸二,里面有華池,古人稱為下田,是藏精之所,采藥之處。這里是爐,爐是倒放的,鼎在上,爐在下,放日:逆行成仙,順行成人。

再往下有兩竅,向上一竅通內腎,向下一竅通尾閭,尾閭的中間為玄關(玄關不是一個竅),此為無中生有之處。玄關也要火燒,火不燒玄關不開,練功練到精滿炁足時它就自然產生一種炁了,玄關自開,就可以煉成金丹三穴。這時要注意流量的變化和下鵲橋的變化。下鵲橋的下竅、整個小腹部叫坎宮:為腎位,外腎外陰而內陽,中藏元氣,為命、鉛、虎、吞穴是也。坤爐就設在臍后尾閭前。下鵲橋尾閭處有幾個穴位,有谷道,是陰竅,是虛的,可以出氣出食的穴位。前面有前陰穴,是內陰外陽。這兩個穴位必須搭通,搭一個橋,就是靠會陰穴。所以告訴大家一定要封住底三陰。底穴封住,人可以養生長壽。

現在練功想辦法做到六根不漏:一、抵住谷道,封住下三陰,即生死之根,叫身根不漏;二、用鼻夾夾住鼻竅,夾住上鵲橋之穴,叫鼻根不漏;三、耳不聽外物,叫耳根不漏;四、吻齒相合,舌頂上腭,舌根不漏;五、閉目,回光返眼,自然不動,眼根不漏;六、一念不生,一意不散,六欲不起,六塵不染,意根不漏,這是最難練的。

六根不漏才能采藥、煉丹。煉丹實際上就是一種靜坐。老年人體弱多病,最好不要煉丹。

六根不漏自然有六根震動之景。有人感到震動就屬六根震動之例,有三十六動,三十六個真人,三部八景。六根震動現象摘自“靈寶經”:神主氣,用神控制自己的氣路;氣育神,氣養育著神,氣足了神才能旺,神旺才能自己支配自己真養至神炁真皈大定,混為一體,結成金丹大藥。一震,臍下至外陰上,小腹發熱,會引起全身發燒,震動得厲害。這時一定要封住下三竅,搭住下鵲橋,不使熱感緩解了,一變涼,馬上把意念轉入到舌下兩竅;二震,兩腎燙,急熱,意念要轉到臍下;三震,兩眼內吐光,流淚;四震,耳后生風,要注意兩個***的變化,女的注意卵巢的變化,做到雌龍退回陰府;男的注意外腎的變化,做到龜頭回縮,縮到腹腔里去,這時開始練丹;五震,腦中鷲鳴,震動,身體發抖,受不了。這時要運行卯酉周天,高不出心,低過臍下。卯酉周天就是腎、肝、心、胃、肺相轉;六震,鼻根震動,流的不是鼻涕,根似水,要讓它流空,流空以后上鼻夾。上鵲橋有兩穴,要看到鼻孔內的兩穴。六震正符合咱們的練功過程,已經開始有小藥了。

從內經圖和修真圖里可以看出一個人有什么病,練功之前有什么病,練功之后病情有什么變化。還可看出一個人練功練到什么程度,練得好壞。

道家講看問題應當跳出界外,要客觀地對待事物,從旁觀來觀察事物,聰明難,糊涂更難。修煉“引仙法”應當難得糊涂,少管閑事,要跳出私利因子,處理好家庭事物,方能練好功。

經絡總則:手之三明,從藏走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到足;足之三明,從足走到腹。

此為大周天走向,從藏開始,從肺經~大腸經~胃經~牌經~心經~小腸經~膀胱經~腎經~心包經~三焦經~膽經~肝經。做功時哪個經絡抖動,哪個經絡就開了,看看與哪個臟腑有關系。第一個開通的都是肺經。

十二經絡轉后一閉死,大周天才算走完,任督二脈才開通,小周天這才開始運行。十二經絡閉死后,練功是熱在轉,將會是另一個景象。

李經緯《內經圖》釋一、關于《內經圖》名稱:

《內經圖》或稱之為《內景圖》,其實按其內容與圖示目的是很不相同的,當然也有相關性。《內景圖》嚴格講是人體內臟的解剖圖,其目的是要給予學習人體解剖、內臟關系的人以圖示,而《內經圖》則明顯富有道家養生方法圖示的目的。《內經圖》與《內景圖》實際上可能都源于《黃帝內經》之有關內容,而《內經圖》之命名,可能包含著“內丹修煉”經典之意。

二、《內經圖》與中醫學、道家的關系

從《內經圖》的內容實質來看,所示人體臟腑經絡生理與解剖部位關系看,與中醫學健康長壽、養生養性學問關系密切,或即源于中醫學內容之發展。但從對人體臟腑生理功能的重新命名與界定、圖示練功法要領來看,其語言特點其道家理論更為突出。

中醫學的發展,在歷史上與中國道家有著密切的關系,特別是中醫學養生的理論與技術,與道家長生不老的思想、習練方法等十分密切。道家思想對中醫理論源藪《黃帝內經》與中藥典籍《神農本草經》中,有著深湛的滲透。或者說,道家關于健康、長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曾經指導過中醫藥學的發展。譬如:《黃帝內經·素問》開卷就以黃帝問天師曰:“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何也?”岐伯對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神農本草經》分藥為上、中、下三品,上品多述服之輕身延年,不老神仙之服食煉丹之藥品,幾乎完全是道家煉丹服后以求健康長壽甚至成仙的理論。

古代著名中醫學家晉·葛洪、梁·陶弘景、唐·孫思邈、明·李時珍等等,既是偉大的醫學家,也以精于道家學理對道家養生養性頗有研究的大學問家。他們不但對中醫學的發展作出過重大成就,而且在融道家養生養性思想與方法于中醫學、促進中醫學養生養性健康長壽的完善,也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科學的發展,道家養生養性在追求不老神仙的目標上,在唐末、宋、明時期,他們日益將其內容、人體臟腑、經絡、體位功能等神秘化,發展了含蓄、曲隱風格,謎辭隱語泛化,而且在命名、理論上日益眾說紛紜,使一般人越來越難以理解與掌握,成為少數道師、道士的專利。中醫學在道家養生思想之影響下,逐步擺脫修煉成仙目標的制約,而對其有益于人體健康、防治疾病等思想與技術則充分吸收加以發展,從而日益成為比較科學養生養性的代表。三、道家養生與《內經圖》

道家關于追求健康,延年益壽思想與方法技術,集中表現在:

1、修煉長生不老丹藥,寄希望服食不老丹藥而成仙,即煉丹派,后稱為外丹;

2、修練內丹,后世發展為靜養功,即將外丹煉制方面的若干學理、學術語引入人體靜養功法之中,或即現時所稱的氣功;

3、五禽戲和太極拳為代表的導引動功。

煉丹服食盛行于秦漢魏晉時期,由于引起服食者的廣泛中毒而遭到醫學家、學術界的反對聲討而衰落。靜功的氣功與動功的五禽戲、太極拳等則繼續得到發展和豐富。

《內經圖》代表了道家靜養功思想與技術的真諦,其廋辭、謎詞、隱語在圖示與論述上大量出現,更是道家宋明以來的典型風格。

據分析研究,《內經圖》約彩繪于清初皇宮如意館道家畫師之手,《內經圖》的創意依據,當源于明代氣功學家尹真人佚名弟子于萬歷年間(1573—1619)所撰《性命圭旨》,有人將《內經圖》與《性命圭旨》進行了比較,認為《內經圖》直接繼承了《性命圭旨》反照圖等精美繪圖的謎戲畫風,使靜功小周天法(內丹修煉)的圖示更隱晦、更形象、更藝術化,使整個人體形象完全隱于一幅“山水風景”之中,從而以謎辭隱語結合精美圖畫,形象化講述了道家“內丹修煉”的經旨、方法與技術。

所謂內丹:是以人體喻爐鼎,精、氣為藥物,以神運精氣,通過意念修煉而結丹藥者,即內丹,亦稱圣胎。隋·蘇玄郎稱行氣導引為內丹。王夫子揭示內丹的特點“多隱其辭,托為龍虎,鉛汞交媾之說,使以自悟。”

所謂小周天:全名為“陰陽循環一小周天”。練功者閉目靜坐,鼻吸清氣,使吸入之氣下降臍下(丹田),過肛門而沿督脈尾閭(下關)上行,經夾脊(中關)至玉枕(上關),到頭頂之百會,入泯丸(上丹田,或以兩眉間為上丹田),順面部至舌與任脈接,至前胸部膻中(中丹田)而下,至下丹田復沿原路循行,即一小周天。練功者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與疾病決定收氣存想其處,以達到強身卻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按道家認為:上中下三丹田,上中下三關打通后,則任、督脈可循環周流,就能達到增強體力、抵抗疾病、延年益壽甚則不老神仙。四、《內經圖》主要術語簡介

上丹田:為百會所在,亦即泥丸宮、升陽府、昆侖頂、靈臺等,道家所指名稱甚多,可以說是各自命名,眾說紛紜,不過多指腦而言。其中玄關所指在兩目兩眉與額、鼻骨之十字中心處,道家對此也十分重視,認為是入道之門,或泛指氣功基礎,認為是天地靈根,是祖竅、祖氣,至寶至貴。

中丹田:為膻中所在,為自承漿下十二層樓(指喉管)至黃庭(指人體內中虛空竅,或在心之下……),以牛郎代表心為陽,有肝膽脾均各自專職,共同耕種心田,故有“我家專種自家田,可育靈苗活萬年……灌溉須憑上谷泉(指舌頂上顎,所謂白頭老子眉垂地之律液至上鵲橋),有朝一日功行滿,便是蓬萊大羅仙。”

下丹田:即正丹田,在臍下,或有稱之為氣海,藏命之所,以織女代表腎為陰性。

按道家以織女喻腎,為真陰,在卦為坎;以牛郎喻心,為真陽,在卦為離,陰陽合則為真夫妻,陰陽合則生丹藥,所以還有坎離交媾,男女媾精陰陽合而生丹藥之喻。心腎交,水火交,龍虎交之類等等,也都是指練功中之術語。圖中“水火交煉池”即喻心腎相交之處所。

尾閭關:為下關,在人體尾骶骨之末節,或指長強穴之所在,為任脈向督脈過渡之處,亦為任脈之陰與督脈之陽交會之所,《金丹大成集》:“水火之際曰尾閭關。”亦叫虛危穴、尾閭穴,或稱為天人合發之機,子母分胎之路,精氣聚散常在此處,水火發端也在此處,陰陽變化也在此處。道家認為此穴“系人生死岸頭”,仙家稱為生死窟,可見其多么重要,也是修煉通關最難處。

夾脊關:即轆轤關,為中關,釋意資料很少,僅知為練功陰陽和合上行的第二關,按《金丹大成集》命名為轆轤關,似有提升上行之喻意。

玉京關:為上關,即玉枕,位在枕骨粗隆上緣。《金丹大成集》:“腦后曰玉枕關”。由此上行則可會于泥丸宮,完成任督二脈通,達到任督二脈循環周流,當然也至關重要。

“鐵牛耕地種金錢”,以鐵牛耕地,比喻修煉下丹田,精、氣、神三合與通過尾閭關之不易,三合生丹田爐火,即農夫腳下有一鐵爐,爐中火十分盛熾,使水火相濟,水火相交。圖中有丹鼎,爐火正旺,下有男女童子車水,喻促進水火相交,心腎交,陰陽合,坎離交媾而生丹藥之意。此任督交會之處,能否通關是十分關鍵的,故以“鐵牛耕地種金錢……”一段作為比喻。

《內經圖》將中醫學對人體生理、病理認識,對人體心、肝、脾、肺、腎五臟與膽、小腸、大腸、膀胱、胃等六腑,以及任督脈與十二經脈循行的生理功能、解剖關系與相互間關系按道家丹經理論,將人體設計成為一個小天地,并不斷加以神化、神秘化、形象化,不同時期的道師們,以抽象的廋辭、謎詞、隱語各自命名比喻,也可能與道、道家逐漸轉為道教理論相關,從追求健康長壽而妄圖輕身不老神仙有關,或許還因為與道長、道師、道士與道人們不斷使之神秘化以求得歷代最高統治者寵信,求得道家的發展,求得與佛教的爭斗中立于不敗之地有關。

總之,這個神秘化與當初道師們的意圖,恐怕所能獲得的效益正相反,它逐漸使自己更加孤立,神秘化的過程也促進了非科學內容的不斷滲透。我的專業是研究醫學發展史的,平素對道、佛、哲學思想與醫學發展的關系也涉及甚少,為求得對《內經圖》的透徹了解,我希望當今道家學術的研究者,道教的師長們以及廣大對此有興趣的朋友們,大家共同參與,大家點擊求證,使《內經圖》所示,更多的為我們的健康服務。

本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379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