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山藥養兵復國土

醫案日記 2023-05-11 11:23:57

山藥養(yang)兵復(fu)國土

相傳很久以前(qian),有兩個國(guo)家發(fa)生了(le)戰(zhan)爭。強的(de)那個國(guo)家把弱(ruo)(ruo)的(de)打敗(bai)(bai)了(le)。弱(ruo)(ruo)國(guo)軍(jun)隊丟盔棄甲,一(yi)敗(bai)(bai)涂地,強國(guo)軍(jun)隊乘勝追擊,占領弱(ruo)(ruo)國(guo)許多(duo)土地。最(zui)后弱(ruo)(ruo)國(guo)軍(jun)隊只剩下(xia)幾(ji)千(qian)人(ren)馬,逃進(jin)了(le)一(yi)座(zuo)大山。強國(guo)軍(jun)隊攻到(dao)山下(xia),由(you)于(yu)山勢(shi)陡峭,易守難攻,幾(ji)次進(jin)攻都未(wei)取勝,于(yu)是,他們(men)(men)便(bian)將這座(zuo)山團團包圍(wei)(wei)。他們(men)(men)想:包圍(wei)(wei)了(le)這座(zuo)山,弱(ruo)(ruo)國(guo)軍(jun)隊便(bian)插翅(chi)難飛,人(ren)不(bu)(bu)得時,馬不(bu)(bu)得草,用不(bu)(bu)了(le)多(duo)久就(jiu)會出山投降,不(bu)(bu)然就(jiu)會活活餓(e)死。于(yu)是,他們(men)(men)便(bian)圍(wei)(wei)而(er)不(bu)(bu)攻,坐等敵軍(jun)投降。

一個(ge)(ge)月(yue)(yue)(yue)過(guo)去了(le),兩(liang)個(ge)(ge)月(yue)(yue)(yue)過(guo)去了(le),弱(ruo)(ruo)國(guo)(guo)軍(jun)(jun)隊(dui)毫無動(dong)靜,強國(guo)(guo)的(de)指揮官計算著(zhu)弱(ruo)(ruo)國(guo)(guo)軍(jun)(jun)隊(dui)的(de)糧(liang)草大(da)約(yue)一吃完了(le)。三(san)四個(ge)(ge)月(yue)(yue)(yue)過(guo)去了(le),弱(ruo)(ruo)國(guo)(guo)軍(jun)(jun)隊(dui)仍然毫無動(dong)靜。強國(guo)(guo)軍(jun)(jun)隊(dui)的(de)指揮官想,此時敵人肯定已(yi)經沒有(you)(you)糧(liang)食了(le),大(da)約(yue)正在殺(sha)馬充饑。五六個(ge)(ge)月(yue)(yue)(yue)過(guo)去了(le),被包圍的(de)軍(jun)(jun)隊(dui)還(huan)是(shi)(shi)沒有(you)(you)動(dong)靜,強國(guo)(guo)軍(jun)(jun)隊(dui)的(de)指揮官判斷敵軍(jun)(jun)的(de)馬匹已(yi)被吃光,再不(bu)投降,便(bian)只(zhi)(zhi)有(you)(you)活(huo)活(huo)餓死(si)了(le)。它讓士兵高喊勸降,弱(ruo)(ruo)國(guo)(guo)軍(jun)(jun)隊(dui)并不(bu)回答,只(zhi)(zhi)是(shi)(shi)射出幾只(zhi)(zhi)冷箭。到了(le)第八個(ge)(ge)月(yue)(yue)(yue),強國(guo)(guo)的(de)指揮官算定敵軍(jun)(jun)已(yi)死(si)過(guo)半,沒死(si)得也(ye)只(zhi)(zhi)剩下一口氣了(le),于是(shi)(shi)便(bian)放松警惕,整天飲酒(jiu)作樂,它的(de)士兵卸甲歇息(xi),只(zhi)(zhi)等在為數(shu)月(yue)(yue)(yue)后上山收尸。

一(yi)個(ge)夜晚,強(qiang)國(guo)軍(jun)隊(dui)正在蒙頭(tou)酣睡(shui),突然,從山(shan)中沖出一(yi)支人強(qiang)馬壯的(de)軍(jun)隊(dui),徑(jing)直殺(sha)向強(qiang)國(guo)兵營。強(qiang)國(guo)指揮(hui)官在睡(shui)夢中被(bei)部下喚醒,一(yi)聽是(shi)弱國(guo)軍(jun)隊(dui)殺(sha)來了,大吃一(yi)驚,以為是(shi)神仙幫助(zhu)敵軍(jun),無心戀戰(zhan),騎馬便逃。結果他的(de)軍(jun)隊(dui)被(bei)殺(sha)的(de)尸橫(heng)遍野(ye),弱國(guo)軍(jun)隊(dui)轉敗(bai)為勝(sheng),把失去的(de)國(guo)土全部奪回來。

弱國(guo)軍(jun)隊(dui)在山中(zhong)(zhong)被困將近一年(nian),內無糧草(cao),外無救(jiu)兵(bing),為什么不但沒有餓死(si),反而兵(bing)強馬壯呢?原來(lai)山中(zhong)(zhong)到(dao)處長著(zhu)一種(zhong)草(cao),這種(zhong)草(cao)夏天開白色(se)(se)或(huo)淡綠色(se)(se)的(de)花(hua),地下的(de)根(gen)莖呈(cheng)圓柱狀或(huo)棒狀。士兵(bing)們在山上被困餓急(ji)了,就挖(wa)吃(chi)(chi)它的(de)根(gen)莖。一吃(chi)(chi),覺得味道還(huan)不錯,挺甜,于是(shi)就整天挖(wa)著(zhu)吃(chi)(chi),而馬就吃(chi)(chi)樹葉(xie)和這種(zhong)草(cao)的(de)莖葉(xie)。將近一年(nian)時(shi)間,弱國(guo)在山中(zhong)(zhong)修整了瀕于潰散(san)的(de)軍(jun)隊(dui),喂壯了疲勞(lao)待斃的(de)馬匹,于是(shi)乘著(zhu)強國(guo)不備(bei),趁黑夜殺下山去,大獲全勝。

為了記住這種草,大家給它(ta)起了一(yi)個(ge)名字,叫做“山(shan)遇”,已死(si)時說剛好在山(shan)里缺糧的時候遇到了它(ta)。

就這樣“山遇(yu)”逐漸(jian)被(bei)人們(men)用(yong)作(zuo)食品。在使用(yong)中(zhong)人們(men)慢慢發現,它(ta)不僅能像糧食一樣滋養人,而且(qie)還有健脾(pi)胃、補肺腎的功效,吃了它(ta)可(ke)以治(zhi)療脾(pi)虛、泄瀉等(deng)癥(zheng),于是就將“山遇(yu)”改(gai)名為“山藥”了。

山腰為(wei)薯(shu)蕷(yu)科植(zhi)物薯(shu)蕷(yu)的干燥根莖。性甘味(wei)平、歸脾、肺、腎經。具有補氣養陰,止瀉澀(se)精之功(gong)效。可治中虛泄瀉、虛勞(lao)咳(ke)、消渴(ke)遺精、帶(dai)下尿頻等癥。

摘自(zi):《醫藥經濟報》文/大珂

泊(bo)莊村紀事-山(shan)藥(yao)王

泊莊世祖劉福辛在雨落山前安家立業時,這一帶人煙稀少,并沒有薯蕷。他落戶這里,把路上吃剩的薯蕷埋在了地里,薯蕷也就在泊莊村扎根繁衍開來。
這薯蕷就是后來的山藥。

那時,泊莊村前是一片洼地,幾里之外就是滔滔的汶河。洼地土層極厚,最適合于山藥生長。不幾年,泊莊村就大面積種植起了山藥。

劉福辛的后裔發現,山藥不僅是美味佳肴能夠解饞充饑,實乃是滋補佳品,經常食用不會生病。到了七世祖劉加寧,約在1591年至1643年間,泊莊劉姓人丁漸旺,逐漸與官府有緣。劉加寧結識青州衡王府第六代王爺朱常庶(在位于1596-1622年,死后謚憲王),并在府上做過典膳,二人交情深厚,常有來往。

有資料顯示:高祖典膳公,諱加寧,字康宇。少時豪俠自放,不喜謀生,忤義庵公意,出之外祖家。公念不得于親,涕泗橫流,痛懲前日所為。不數年,拓地數百畝,援例典膳。義庵公色喜曰:孺子可教也。召之還委家秉焉。公性喜交游,堂上賓趾相錯也。又輕財重義,濟難扶危。如:鄒平之張總憲華東,少遭家變,避出。公留之,且為延名師以教,后第進士,登九列。公有良馬,衡蕃于木梁臺山會見而愛之,倩人關說,公慨然贈之,不取其值。自是,兩會王必至,公獨任其供給。今家藏中畫魚二幅,其款識皆王所贈也。至于慶吊饋問周恤事,無虛日。故家雖饒裕,畝之所入才足供給而已。視封財自殖,杜門謝客,徒為兒孫作馬牛者,蓋相去遠矣。

另據記載:加寧,登長子,字康宇,候選典膳正。生明萬歷十九年(1591年)三月二十七日,卒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九月十八日,享年五十有三。娶劉氏,生明萬歷二十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卒順治十二年三月二十六日,享年六十有三。側室高氏,合葬父墓之西。生子四:正斗、正箕、正居,劉出;正道,高出。

泊莊劉家與衡王府的交往就是從七世祖劉加寧開始的。那時,王爺朱常庶經常狩獵雨落山一帶,少不得到山下吃住幾日。劉加寧都是盛情款待,始終奉陪,頗得王爺好感。劉加寧也有意與衡王交往,做得一手好菜,又加之性情豪爽,喜好結交,不重錢財,也善打獵,與王爺朱常庶性格相宜,一拍即合。雖不至于八拜之交,但情同手足,每年來往數次。

這衡王府是很有來頭的。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皇帝朱見深封他的第五子朱祐琿為衡王;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衡王就藩青州。在朱祐琿還沒有到達青州之前,這里就大興土木,為他修蓋了一所富麗堂皇的王府。這王府,不光是建筑氣派極力模仿北京城里的皇宮,就連里面的擺設、機構設置以及隨從人員的配備等等,也都跟皇宮差不多,只是規模小些、定員少些罷了。諸如長史司、審理所、典膳所、奉祠所、典寶所、紀善所、良醫所、典代所、公正所,還有什么伴讀、教授、引禮、典服、承奉、宮女、內監等等,一應俱全,儼然是國中之國。

朱祐琿就藩青州一共三十九個年頭,于嘉靖十九年(公元1538年)病死。皇帝封給他的謚號為“恭”,后人習慣于稱他為恭王。衡王當然是世襲制,連同恭王在內,一共傳了七王。其余的六個衡王是:莊王厚橋,康環球載圭,安王載封,定王翊鑊,憲王常庶,最后一代衡王名民朱由棷,因為明朝滅亡,他被清政府殺死,故而沒有謚號。在這七個衡王中,康王載圭傳位給弟弟安王載封,載圭、載封是同輩,所以人們說衡王熙鳳是“六代七王”。此外,按照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立下的規矩:天子之眾子必封為王,王之眾子必封為郡王。衡王的兒子們還封有幾個郡王,他們是:親樂王厚燫、載璽、翊熔,高唐王厚英、載墀、翊鑲、常澤,玉田王厚烴、載塘等等,一共二十九位郡王,他們也包括在衡王世家之內。

明太祖朱無璋推行封藩制度的本來目的是鞏固中央集權,加強皇帝對全國的控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維宗社會無疆之慶,植邦家不拔之基”。看來,這位開國皇帝是過分的天真了,事情并不像他想得那樣簡單!朱元璋的大兒子死得早,他直接傳位給其長孫朱允文,只這一傳就出了漏子。朱允文即位不久,就發現自己的幾位擁有很大兵權的藩王叔叔,都虎視眈眈地注視著金鑾殿寶座,對自己的皇位是個不小的威脅。為剪除后患,他用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的計謀,先后把周王朱素、齊王朱扶等廢為庶人。燕王朱棣心里明白,挨下去就輪到自己了,不如先下手為強!他援引《祖訓》,以“清君側”為由,發動了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激戰,從侄子手里奪得皇位,當了皇帝,年號“永樂”。朱棣從父親和侄子那里吸取教訓,認為藩王是個應該慎重對待的問題,既不能給他們留有兵權,也不能草率從事將他們廢為庶人。于是,就想了個折衷的辦法,保留封藩制度,但不給藩王以兵權,只是讓他們有個好地方住,吃好喝好玩好,舒舒服服地過一輩子算完。朱棣的這一想法在最高封建統治者中間很有代表性,自那以后的歷代帝王都一脈相承,希望藩王們能夠安分守己,樂享天年,不要危及江山社稷,第一代衡王朱祐琿,可說是按照這種主導思想塑造出來的典型。他“樂善好禮”,除去按照禮儀謁宗廟、朝天子之外,就是暇居齋宮,手不釋卷,醉心于研究琴棋書畫。他的書法很精“四體皆工”,寫詩也有一定的造詣,當時社會上評價他是“大書結構有體,詩章足垂世教”。他的哥哥明孝宗弘治皇帝很喜歡他,稱他為“諸藩之范”,敕命將從前廢掉齊王所留下的土地全部賜給他,而他卻怕攪擾了當地百姓,力辭不受。正由于這樣,朱祐琿自打就藩以來,一直同地方上處得很好,即使遇到自己府上的人同外界發生糾葛,也不以勢欺人,而總是說:“此乃我左右之過也!”因此,他的名聲很好。以后的幾代衡王,開頭還以繼承“祖訓”為榮,出了幾個文雅之士大夫。他們結交的也都是社會上的一些文人墨客,府內上下研究琴棋書畫的風氣很濃,所以朝廷給他們在府前立的那兩座石坊上,題寫的匾額為“樂善遺風”、“大雅不群”。第一代衡王朱祐琿,號樂善子,這“樂善遺風”的意思就是贊揚衡王府保持了樂善子的良好“家風”。遺憾的是他們的這種家風并沒有保持到底!大概是由于奢侈的剝削生活所決定的吧,他們必定要變,及至到了第六個衡王——憲王時期,就變得很不像話了,內部荒淫無恥,對外仗勢欺人,連他們的家奴、院公也狗仗人勢,不把地方官員放在眼里,老百姓就更不值一提了,府內那么一變味兒,過去同王府交往甚厚的文人墨客紛紛掩鼻而散,不再登門,而社會上的一些地痞流氓卻像蒼蠅逐臭那樣,嗡嗡嚶嚶地聚攏來。這幫社會渣滓一旦投奔衡王府,就身價倍增,連地方官府也無權過問了。于是,衡王府成了藏污納垢的地方。他們內外勾結,形成一股勢力,橫行霸道,無惡不作,成了青州的一害。

最后的一代衡王朱由椰,貪吝懦弱,既腐化又無能,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不料,明朝的山海關守將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又把闖王攆出了北京城,滿族貴族多爾袞趁機擁立愛新覺羅.福臨當了中國的主宰,這就是清世祖順治皇帝,當時,剛剛入關的清兵,李闖王的農民軍,還有明王朝的殘余勢力,成了一鍋粥,這時候,一位名叫李士元的領兵將軍找到朱由椰門上,勸他即位稱帝,挑旗抗清,恢復明朝的江山。這位李將軍說:“你是朱家直系,又據青州這個要沖,再加上我手下有部分軍隊,也許能一呼百應,恢復明朝社稷,如果失掉這個機會,江山落在旁姓人手里,你衡王還值幾個大錢?只要人家一張紙條下來,要你的腦袋你也得乖乖地伸出脖子啊!”但是,朱由椰卻不敢冒險,甘愿聽天由命,束手就擒,后來干脆投降了清兵。當時,清政府正忙著安邦定國,無暇顧及一個區區藩王,暫時對朱由椰采取了安撫政策,目的是讓這個驚弓之鳥暫時安頓下來。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可就騰出手來收拾他了,先是指責衡王府子弟叛亂反清,將朱由椰召進京去“對質”,實際上則是把他囚禁了起來。第二年,也就是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干脆給他加上個反叛的罪名砍了腦袋。在朱由椰被殺的同時,青州的衡王府被抄,富麗堂皇的宮殿頃刻夷為平地,其建筑物料和豪華的擺設,“半歸禪剎,半入侯門”,有一部分用于修建了宏偉壯觀的法慶寺,有一部分歸了官司宦人家。
衡王府六代王爺朱常庶因迷戀林四娘,身體虛弱,心慌腎虛,用盡良方治療不見起色,甚是憂慮。一日,王爺朱常庶到雨落山打完獵后來到泊莊村拜訪劉加寧,訴說胸中之苦悶。

劉加寧聽后道:“山藥為滋補之品,常食可滋陰壯陽,王爺不妨一試。”

王爺道:“劉公知我身子弱之緣故。不瞞你說,我和林四娘是百般恩愛,形影不離,房事日多,身子虧也!”

劉加寧道:“我怎不知?那林四娘是何等人物,王爺艷福不淺啊!不過無大礙,山藥食療足以彌補貴恙。”

說起林四娘,倒也是一個英雄女子俏麗家人。《林四娘別傳》云:“林四娘者,明莆田人。父兆夢,閩中名下士。崇禎間,舉江寧推官。四娘生金陵,美姿容。幼聰慧,喜音律。年十五,貌益出眾。囗袖垂髫,嬋娟窈窕,顧盼媚嫵,不可描畫。嘗攜簫登梅花山,一弄徵羽,風生碧竹,水咽紅管,人皆以為弄玉前身云。未幾,夢兆調赴青州……” 林四娘原本是秦淮歌妓,后又成了衡王朱常庶的寵妃,雖然平生只參加過一次戰爭,卻因此而被人們稱為“姽婳將軍”。姽婳就是美麗的意思,這位年輕貌美的姽婳將軍,在那次艱難的戰爭中香消玉殞,然而她那不散的芳魂,又在世間留下一段神奇的故事。

那是明末祟禎年間,紅粉佳麗遍地的秦淮河畔,又增加了一個新嬌娘。她雖在青樓,卻堅持賣唱不賣身,但也有吸引客人的絕招:歌罷興酣之時.換上一身精致的短靠,或舞劍、或弄槍,來上一段精彩絕倫的功夫表演,這一手在秦淮歌畔可是絕無僅有,讓尋花問柳的客人大開眼界。這個奉歌獻武的歌妓便是林四娘,她憑著獨具一格的武功和雪肌滑膚、蛾眉明眸的美貌,尤其是因長期習武而練就的豐美身段,很快就成了秦淮河畔的紅人兒。

這林四娘一個風塵女子,為何學得了一身絕色的武功呢?原來她出身于武官世家,父親林樞本是江寧府的府官,繼承家技,拳槍劍刀,樣樣精通。林四娘自小隨著父親習武,學什么像什么,身手不比父親差到哪里去。不料在她十六歲那年,父親因所管庫銀被盜而下獄,家人千方百計地打點挽救,耗盡家資,卻毫無結果。母親氣極而死,林四娘無依無靠,最終淪落為青樓歌女。

不久后,封蕃青州的衡王朱常庶游幸金陵,來到秦淮河畔尋歡作樂。這朱常庶已是六傳衡王,他的祖先是明孝宗祐樘的胞弟,分封為衡王,王位世襲,傳到第六代便是衡王朱常庶了。這時的皇帝明思宗,算得來應是衡王朱常庶的侄輩,如此一來,他便更可恃長逞驕了。衡王朱常庶除好色之外,也喜好談兵弄武,到了秦淮河畔,聽說歌妓林四娘武藝超群,頓時大起雅興,召來林四娘侍宴助樂。林四娘著一身純白鑲金邊的短靠來到衡王席前,衡王原料想,習武的女子必是五大三粗,一見林四娘卻猛然一震,眼前這女子,云鬟高聳,眉目嬌俏,白臉蛋上紅霞勻染,真是一個美嬌娘!若不是那身打扮襯出幾分英爽之氣,誰會想到她竟是舞劍弄槍之人呢!林四娘請過安后,開始了表演,只見她抽出腰間佩劍,手腕輕抖,身前便簇出一朵閃亮的劍花,緊接著,柔韌的長劍上下翻舞,嬌美的身段翩翩翻騰,如蛟龍出水,若驚鴻起舞,越舞越快,最后只見一片銀光閃爍的劍影,不見了花兒一般的林四娘。衡王在席上大聲叫好,最后還不由自主地站了起來,直沖著林四娘鼓掌。

表演之后,林四娘被召到衡王身邊侍酒,靜坐下來,她嫻靜輕柔,燕語鶯聲,與剛才的形象判若兩人,使衡王更加陶醉。一次相交,衡王便對林四娘大為傾倒,離開金陵時,就帶上了已贖身的林四娘,回到青州王府,林四娘搖身一變成了王妃。

衡王府中佳麗成群,但自從帶回了林四娘。衡王便對其她粉黛失去了興趣,日夜與林四娘形影不離,一同飲酒論詩,一同習劍練槍,款款相依,交頸而眠。從林四娘身上,衡王發現女子習武別有一番風韻,于是將王府中所有的姬妾侍女組織起,由林四娘為統領,勤練槍劍之術,演習攻守戰術,儼然成了一支娘子軍。林四娘對此十分用心,經常穿起銀質鎧甲,腰佩雙劍,像將軍一般教導和督促她的女兵們;眾女子受林四娘的感染,對武藝兵術都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勤學苦練,很快就大有長進。衡王仿佛是這支娘子軍的參謀,經常來視察她們的演練,還不時地指點一番,看到這些昔日弱不禁風的女子,如今竟也翻騰搏擊得像模像樣,衡王十分開心……

想到這里,王爺嘆了口氣說:“我一世英雄,竟也難過這美人關。人間風情我又拋舍不了,你叫我如何?”

劉加寧說:“王爺豈能辜負上天之好德?從明日起,我就去府上,專為您做山藥吃,不出半年,保您恢復如初。”

“當真?”王爺大喜。

劉加寧點頭。

當日,設宴款待王爺,自然少不了那醋溜山藥、烏雞燉山藥、拔絲山藥等等。王爺邊吃邊贊不絕口:“嗯,確實好菜,可口,可口!”

次日,劉加寧命家人挑選了兩大筐上等山藥,并帶一名廚師,親陪王爺去了青州府。

王爺過愛從甚,封劉加寧為衡王府典膳。

果然不出半年,王爺胖了許多,滿臉透著紅潤,一副十足的精氣神。一日,王爺拍著劉加寧的膀子說:“劉公的方子極是靈驗,我如今感到輕身自如,好像年輕了10歲。哈哈……”

劉加寧說:“山藥補虛羸,除寒熱邪氣,補中,益氣力,長肌肉,強陰,久服耳目聰明,輕身延年。你每餐必食,定能長命百歲。哈哈……”

王爺說:“你們那泊莊種了這么多山藥,山藥又有這么多好處,我看你都成了山藥王了!”

劉加寧哈哈笑道:“謝王爺提攜,我就當這山藥王吧!哈哈……”

自此,劉加寧“山藥王”的綽號就在四鄰八疃傳開來。

山藥作為滋補食品,成為衡王府主要膳食。每年,泊莊都向衡王府進貢大批的山藥。這種山藥,形似蘿卜,用筷去皮后,肉呈白色,煮熟后糯軟味美。它的塊根除去外皮后,可入藥。山藥加工后呈園柱形,表面黃白色,光滑,質堅硬,斷面白色、粉質,氣微甘味酸,嚼之發粘。自朱常庶王爺后,衡王府大小官俾都喜好于這道美味佳肴。不光平日里實用,就是婚禮喜慶宴會也少不了這道菜,而且做法多種。衡王府和泊莊劉家的交情日深篤厚,常撥付銀兩扶持劉家種植山藥。因而,山藥作為一種上等補品和百姓的一種種植習慣延續至今。經過不斷品種優選,泊莊山藥目前已為家家戶戶種植,質量優良。形成以泊莊為中心、輻射高崖鎮及安丘汶河岸邊農民的主要經濟作物。

山藥一直是清宮的重要膳食,慈禧太后養顏長壽秘笈之一就是喜食山藥。滿族發跡于中國東北部的白山黑水之間,他們是從游牧生活經過長時期的漢化以后,才進入中原的,并依靠其強悍的八旗鐵騎,建立了清王朝,統治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疆域廣大的大帝國。
清宮一直保留著他們游牧生活的肉食愛好。每年,東北三省都要向清宮進獻最好的山珍野味:肉類——牛、羊、豬、鹿、狍、獐、熊、雞、鴨、鵝等;魚類——鯉魚、鯽魚、鱒魚、白魚、扁花魚、細鱗魚、鱘鰉魚、赭鱸魚等;野菜——青筍、冬筍、小根菜、山韭菜、山藥、松菇等。

山藥古稱“神仙之食”,歷史上曾是地方官員向皇室進貢的重要特產,目前也成為我國特殊的藥食兼用的出口創匯蔬菜。山藥具有營養價值高、低熱量及多種保健功能,可增強自身免疫力,減少有害物質刺激,調節代謝,調節內分泌,調節心腎功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改善糖尿病、慢性胃炎、神經衰弱等疾病癥狀。

在我國傳統中藥中有著名的“四大懷藥”,即懷山藥、懷地黃、懷牛膝和懷菊花。因它們均產于黃河北岸的武陟、博愛、沁陽、溫縣等地區,而這些地方在1913年前均屬懷慶府(今河南沁陽)管轄,故稱為“懷藥”。四大懷藥歷史悠久,馳名中外,早在公元718年東周時代就被作為進貢給朝廷的主要禮品,后來在東南亞各國享有盛譽,現在美國、日本等國家更是將四大懷藥稱之為“華藥”。該地區種植山藥,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其品種為正宗雞骨淮山藥,明朝萬歷年間,列入朝遷貢品,被封為“一品山藥”,專供皇宮御用,其營養及藥膳價值,可想而知!據當時太醫鑒定:可以健脾、胃、補干、腎、除消渴、止煩燥、預防腫瘤、治婦女帶下、血崩、起到輔助調攝作用。現為提倡科學、改良品種,經農科院研究所推薦,移植日本白山藥品種,其質量產值,比雞骨淮更勝一籌。

泊莊村種植山藥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從整地、育苗、種植、管理、收獲、貯藏,都有極嚴格的操作要求。在防止品種退化方面,作了許多嘗試。現已形成相當的規模,成為百姓們收入的重要來源。正應了先人那句話:“這薯蕷可保你全家一路不疾,日后也必是你家發跡之物。”

三年后,到了崇禎八年,晉陜一帶久旱不雨,饑荒延綿,民不聊生,到處發生變亂。山西的流賊王嘉允大舉向外發展,其屬下的一班人馬由王自用率領攻向山東青州。青州的衡王朱常庶向來以為自己武功蓋世,兵法更是無人匹敵,所以根本不把王自用一伙人看在眼里。當王自用的人馬把青州城團團圍住,準備攻城時,衡王一怒之下,親自挺槍躍馬,率領青州守軍主動出擊。但畢竟守軍寡不敵眾,加之衡王的過份輕敵,守軍很快就處在了下風,被賊軍圍困在一個小山崗上,進退不能,形勢十分危急。

城內的官吏眼看王爺出師不利,而賊軍的聲勢越來越大,不由得心驚膽顫,信心喪失,準備開城降敵,以委屈求全。林四娘聞訊后,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毫不顧忌地將官吏們叱責一頓,然后召集了王府中的娘子軍,倡言:“出兵救主,以報夙恩!”

俗話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演練了三年的娘子軍們,雖然心底里懼怕真刀真槍的實戰,但一想到一旦城破,自己也不會有好下場,不如拚上命去一決雌雄,頂多是個玉石俱焚!于是個個摩拳擦掌,披掛上馬,聽從林四娘的指揮。

經過倉促的編組、整備后,林四娘帶著娘子軍的隊伍出發了,女兵們個個臉上都是一副莊嚴肅穆的表情。城門開啟處,城外的賊軍忽然看到一支裝備齊整的隊伍威風凜凜地沖了出來,待沖到近處,卻見一個個士卒面容姣好,描眉涂唇,秀目含怒,煞是有趣。

“是群娘們兒!”賊兵們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同時也就放松了警惕。趁此機會,林四娘一聲吶喊,指揮著娘子軍猛地沖入敵陣,刀槍齊下,殺得賊兵屁滾尿流,半天還沒醒過神來。

……

“山藥(yao)王(wang)”劉加寧與衡王(wang)府(fu)朱常庶(shu)王(wang)爺的(de)一段佳話在泊莊一帶流傳至今(jin)。

諺語50條,帶有解(jie)釋

中國俗語大全
“小二”管“大王”
挨著勤的沒懶的
矮子面前不說短話
按下葫蘆起來瓢
八抬大轎請不去
八字沒一撇
拔根汗毛比腰粗
白披一張人皮
半斤對八兩
半路上出家
飽漢不知餓漢饑
背著抱著一般沉
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
笨鳥兒先飛
鼻子氣歪了
比登天還難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比死人多口氣
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
別人牽驢你拔橛子
兵敗如山倒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急亂投醫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不吃黃連,不知啥叫苦
不吃饅頭爭(蒸)口汽
不吃羊肉惹身臊
不打不相識
不打無把握之仗
不打無準備之仗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費吹灰之力
不分青紅皂白
不夠塞牙縫的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見棺材不落淚
不見兔子不撒鷹
不見真佛不燒香
不進山門不受戒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不看僧面看佛面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
不可同日而語
不拉屎占茅坑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不怕慢,就怕站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
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心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食人間煙火
不是省油的燈
不是魚死,就是網破
不是冤家不聚頭
不死也扒成皮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不養兒不知父母恩
不在話下
不知道哪頭炕熱
不知哪塊云彩下雨
不知天高地厚
不撞南墻不回頭
蒼蠅不叮沒縫的蛋
操心不見老
拆東墻,補西墻
常罵不驚,常打不怕
常說口里順,常做手不笨
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長嘆不如慢磨
長添燈草滿添油
唱對臺戲
朝中有人好做官
炒豆眾人吃,炸鍋一人事
車到山前必有路
扯淡
陳芝麻爛谷子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
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成者王侯敗者賊
秤桿離不開秤鉈
秤有頭高頭低
秤鉈雖小壓千斤
吃飽了撐的
吃別人嚼過的饃不香
吃不了兜著走
吃錯了耗子藥
吃定心丸
吃飯想撐死,干活怕累死
吃力不討好
吃了豹子膽
吃了迷混藥
吃了槍藥了
吃人不吐骨頭
吃人飯,拉狗屎
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軟
吃人家飯,受人家管
吃軟不吃硬
吃啞巴虧
吃著碗里的,望著鍋里的
丑話說在前頭
丑媳婦早晚也得見公婆
初一一回十五一回
出多少汗,吃多少飯
出家人不說在家話
出水才見兩腿泥
出頭的櫞子先爛
穿新鞋走老路
穿一條褲子
船到橋頭自然直
船家的孩子會浮水
窗戶紙一點就破
吹胡子瞪眼
此地無銀三百兩
此時無聲勝有聲
此一時,彼一時
聰明一世,糊涂一時
從刀尖上爬過來的
從小離娘,到大話長
打不著狐貍惹身騷
打不著野狼打家狗
打柴的不能跟放羊的走
打倒不如說倒
打燈籠找不著
打掉門牙往肚里咽
打狗還得看主人
打虎不成反被虎傷
打酒向提瓶子的要錢
打開窗戶說亮話
打開天窗說亮話
打破砂鍋問到底
打如意算盤
打鐵還需本身硬
打退堂鼓
打瞎子,罵啞巴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
打腫臉充胖子
打著燈籠找不著
大白天說夢話
大白天做夢
大海里撈針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大難不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大樹底下好乘涼
大眼瞪小眼
大意失荊州
大丈夫能屈能伸
膽小不得將軍做
當地生姜不辣
當耳旁風
當面鼓對面鑼
當面是人,背后是鬼
當著矬子不說短話
刀架脖子上
刀快不怕脖子粗
刀槍藥雖好,不破手為高
刀子嘴,豆付心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到什么時候說什么話
得便宜賣乖
得理不讓人
得了便宜賣乖
得饒人處且饒人
低頭不見抬頭見
地在人種,事在人為
點臘燭不知油價
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
丁是丁,卯是卯
頂風臭十里
丟下嘴里的肉,去等河里的魚
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斗大字不識一升
豆付掉到灰堆里
豆付一方扁擔一條
肚子疼怨灶王爺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
斷了線的風箏
對事不對人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
躲雨跳到河里
惡人先告狀
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
兒大不由娘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二一添作五
翻臉不認人
反其道而行之
反咬一口
方是真的,藥是假的
房頂開門,灶坑打井
防君子不防小人
放長線釣大魚
放屁砸了腳后跟
肥的瘦的一鍋煮
肥水不流外人田
費力不討好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
風里來,雨里去
佛燒一炷香,人爭一口氣
福不雙降,禍不單行
該吃九升,不吃一斗
干打雷不下雨
干的早不如干的巧
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
甘蔗沒有兩頭甜
趕鴨子上架
趕早不趕晚
敢怒不敢言
剛出狼窩,又入虎口
胳膊擰不過大腿
胳膊肘往外扭
隔墻有耳
隔行如隔山
各打五十大板
各人的夢各人圓
給個棒棰就當針
給臉不要臉
功到自然成
恭敬不如從命
公道不公道,自有天知道
公雞下蛋,母雞打鳴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狗耷拉舌頭不干雞蹺腳干
顧前不顧后
掛羊頭賣狗肉
官不大,僚不小
官船漏,官馬瘦
光許愿,不燒香
鬼迷心竅
貴人多忘事
鍋大勺有準
孩子哭了,抱給他娘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汗珠掉地摔八瓣
好飯不怕晚
好鋼用在刀刃上
好漢不吃眼前虧
好漢不提當年勇
好合不如好散
好虎架不住群狼
好話不背人,背人沒好話
好話不說二遍
好話說盡,壞事做絕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好馬不吃回頭草
好貓不叫,好狗不跳
好人難做,白布難穿
好人死在證人手里
好事不背人,背人沒好事
好事不過三
好死不如賴活
好問的人迷不了路
好心不得好報
和尚不知道士
和尚好做,五更難熬
和尚無兒孝子多
合不攏嘴
河里無魚蝦也貴
黑狗偷了油,打了白狗頭
恨不得有條地縫鉆進去
恨鐵不成鋼
橫草不過
橫挑鼻子豎挑眼
猴年馬月
后來者居上
后腦勺長眼睛
糊涂廟,糊涂神
糊涂廟糊涂神
虎毒不食子
虎離深山被犬欺
花錢買罪受
畫鬼容易畫人難
畫虎不成反類犬
話經三張嘴,長蟲也長腿
換湯不換藥
黃瓜菜都涼了
皇帝不使病人
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
皇帝女兒不愁嫁
會的不忙,忙的不會
會的不難,難的不會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
會說的兩頭瞞,不會說的兩頭傳
會說的說自己,不會說的說別人
活人不能讓尿憋死
火冒三丈
火燒眉毛不著急
火燒眉毛顧眼前
貨比貨得扔,人比人得死
貨賣一張皮
饑不擇食,寒不擇衣
雞蛋里挑骨頭
雞多不下蛋
雞飛蛋打
雞飛狗跳墻
雞叫有早晚,天亮一起亮
雞毛蒜皮
雞窩飛出鳳凰
吉人自有天相
計劃沒有變化快
記吃不記打
家丑不可外揚
家花沒有野花香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家有二斗糧,不當孩子王
假傳圣旨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見縫就鉆
見過鬼的怕黑
見水就渴,見飯就餓
姜還是老的辣
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腳踩著刀尖過日子
腳踏兩只船
揭不開鍋蓋
解鈴還需系鈴人
姐姐不嫁,耽擱了妹妹
進了三寶殿,都是燒香人
近水樓臺先得月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經一事,長一智
井里打水,往河里倒
井水不犯河水
敬酒不吃吃罰酒
久病無孝子
九牛二虎之力
酒后吐真言
酒香不怕巷子深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舊瓶裝新酒
鋸響就有末
軍令如山倒
君子動口不動手
開弓不放箭
開空頭支票
開水不響,響水不開
砍的沒有旋的圓
看人臉色
看人下菜碟兒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靠山山倒,靠水水干
空口說白話
哭不得笑不得
哭錯了墳頭
快刀斬亂麻
拉不出屎來怨茅房
拉完磨殺驢
來得容易去得快
來的早不如來的巧
來而不往非禮也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狼吃不見,狗吃打出屎來
浪子當家,餓死全家
浪子回頭金不換
老虎還有打盹兒的時候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嘴里拔牙
老雞不上灶,小雞不亂跳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
老牛拉破車
老鼠認為貓厲害
老天爺有眼
老頭吃糖,越扯越長
老頭要請,小孩要哄
老王賣瓜,自賣自夸
姥姥不疼舅舅不愛
勒緊褲腰帶
樂極生悲
雷聲大,雨點小
累死沒人買棺材
冷手抓熱饅頭
立著放債,跪著討錢
臉紅脖子粗
涼了半截
良心叫狗吃了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臨死拉個墊背的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驢唇不對馬嘴
驢駕轅,馬拉套
亂成一鍋粥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蘿卜快了不洗泥
落水顧命,上岸顧財
落在鬼手里,不怕見閻王
麻稈打狼兩頭怕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罵人不帶臟字
罵人不用打草稿
買賣不成仁義在
買起馬買不起鞍
買四兩棉花紡一紡
賣狗皮膏藥
賣啥吆喝啥
盲人騎瞎馬
貓哭老鼠假慈悲
貓一天狗一天
冒天下之大不韙
沒病不死人
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走?
沒話找話
沒有不散的宴席
沒有不透風的墻
沒有會不著的親家
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鬼
沒有金鋼鉆,不攬瓷器活
沒有賣后悔藥的
沒有四兩鐵,哪敢打大刀
沒有彎彎肚子,不吞彎把鐮
沒罪找枷扛
眉毛胡子一把抓
明人不做暗事
名倒著寫
磨刀不誤砍柴工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木匠多蓋歪房
木匠多了蓋歪房
木匠斧子一面砍
拿得起,方得下
哪個廟都有屈死鬼
哪壺不開提哪壺
哪里摔了跤,知道哪里路滑
哪陣風把你吹來了
腦袋別在腰帶上
攆鴨子上架
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
牛不喝水強按頭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
牛打江山馬坐殿
牛耕田,馬吃豆
牛頭不對馬嘴
女大十八變
怕什么有什么
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刨根問底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
賠錢嫁女兒
碰一鼻子灰
皮笑肉不笑
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腿
破罐子破摔
破家值萬貫
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
七大姑八大姨
棋逢對手,將遇良材
牽一發而動全身
牽著不走,打著倒退
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前怕狼后怕虎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
前言不搭后語
欠一屁股債
槍打出頭鳥
墻倒眾人推
強賓不壓主
強將手下無弱兵
強龍壓不過地頭蛇
強扭的瓜不甜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親媽也有偏心的時候
擒賊先擒王
清官難斷家務事
情人眼里出西施
請將不如激將
請神容易送神難
求人不如求己
拳頭上跑馬
讓人家當槍使
惹不起還躲不起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人不該死總有救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在大小,樹不在高低
人不知鬼不覺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
人挪活,樹挪死
人怕出名豬怕壯
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人情比紙薄
人窮志不窮
人窮志短
人少好吃飯,人多好干活
人生地不熟
人是鐵,飯是鋼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人心不足蛇吞象
人心隔肚皮
人有臉,樹有皮
人有人言,獸有獸語
肉爛在鍋里
如入無人之境
入鄉隨俗
軟硬不吃
撒泡尿照照
三步并作兩步走
三寸不爛之舌
三分教七分練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三個飽一個倒
三個不開口,神仙難下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三魂丟了二魂
三句話不離本行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三人行必有我師
三十六計走為上
三歲小孩都知道
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三天三夜也說不完
三下五除二
掃地出門
殺雞給猴看
殺雞焉用宰牛刀
殺人不見血
殺人不眨眼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
殺人殺個死,救人救到底
傻子過年看人家
山不轉水轉
山高皇帝遠
山高遮不住太陽
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傷筋動骨一百天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
上刀山,下火海
上趕子不是買賣
上梁不正下梁歪
上了賊船
上門的買賣好做
上氣不接下氣
上山打虎易,開口告人難
上山容易下山難
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上牙打下牙
上有皇天,下有后土
上有老下有小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燒香得罪菩薩
舌頭底下壓死人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伸脖子等挨刀
伸手不打笑臉人
伸手不見五指
身在曹營心在漢
身正不怕影子斜
深山出俊鳥
神不知鬼不覺
生米做成熟飯
勝敗乃兵家常事
失敗是成功之母
虱多不咬,債多不愁
十個錢要花,一個錢要省
十個指頭不一般齊
十個指頭有長有短
十里不同俗
十里沒準信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十年九不遇
十萬八千里
時間不等人
什么病吃什么藥
什么鑰匙開什么鎖
識時務者為俊杰
屎窩挪尿窩
屎一把,尿一把
事后諸葛亮
事是死的,人是活的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是話就有因,是草就有根
是金子總會閃光
是騾子是馬,牽出來溜溜
是親三分向
是癤子早晚得出頭
手大遮不住天
手巧不如家什妙
手伸的太長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獸醫多了治死牛
輸了官司才想出理來
樹倒猢猻散
樹葉掉下來怕砸破腦袋
誰家過年不吃噸餃子
誰有粉不往臉上搽
水高漫不過船
水火不相容
水潑不進,針插不進
水淺養不住大魚
睡不著覺怪床歪
說曹操曹操到
說大話使小錢
說的比唱的好聽
說你胖你就喘
說人話不拉人屎
說人話不做人事
說一千道一萬
死馬當作活馬醫
死人都給說活了
死要面子活受罪
他念他的經,我拜我的佛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太歲頭上動土
太陽從西邊出來
貪多嚼不爛
貪小便宜吃大虧
逃不出如來佛手心
踢人一腳,需防一拳
剃頭挑子一頭熱
天不怕,地不怕
天打五雷轟
天高皇帝遠
天機不可泄漏
天生一對,地就一雙
天塌大家死,過河有矬子
天塌下來有地接著
天天打雁,倒叫雁qian了眼睛
天王老子都不怕
天無二日,人無二理
天無絕人之路
天無一月雨,人無一世窮
天下烏鴉一般黑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添不滿的窟窿
跳進黃河洗不清
鐵樹開花,啞巴說話
聽風就是雨
聽拉拉蛄叫就不種地了
同桌吃飯,各自付錢
銅壺不漏水不滴
捅馬蜂窩
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
頭頂天,腳踩地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土多好打墻
土埋半截子
吐口唾沫一個丁
兔子不吃窩邊草
兔子駕不了轅
碗大勺有準
萬變不離其宗
萬事不求人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王子犯法,與民同罪
往別人院里潑臟水
往口袋里鉆
往臉上抹黑
往臉上貼金
忘了自己是吃幾碗飯的
忘了自己姓什么
圍著鍋臺轉
惟恐天下不亂
為人不見面,見面去一半
尾巴翹到天上去了
未進山門,就想當方丈
聞名不如見面
屋漏又遭連夜雨
無風不起浪
無官一身輕
無理辯三分
無利不起三分早
無米之炊
無巧不成書
無事不登三寶殿
無所不用其極
武官會殺,文官會刮
五百年前是一家
物以稀為貴
勿謂言之不預
習慣成自然
媳婦不用夸,且等到婆家
戲法變得再好也是假的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
瞎貓碰上死耗子
蝦不動,水不動
先下手為強
先小人后君子
鮮花插在牛糞上
縣官不如現官
香的不香,臭的不臭
想一出是一出
響鼓不需重錘
小不忍則亂大謀
小菜一碟
小車不倒只管推
小孩嘴里無假話
小籠子關不住大鳥
小命見閻王
小心沒大錯
笑掉大牙
笑掉大牙砸腳面子
鞋濕不怕淌水
挾天子以令諸侯
泄了氣的皮球
新官上任三把火
新婚不如久別
新來乍到,摸不著鍋灶
新賬老賬一起算
心病還得心藥醫
心急吃不了熱豆付
心里像壓塊石頭
心提到嗓子眼里
心有余而力不足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沒有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學好三年,學壞三天
迅雷不及掩耳
啞巴說,瞎子聽
咽不下這口氣
煙酒不分家
鹽打哪咸,醋打哪酸
嚴師出高徒
閻王好見,小鬼難搪
眼不見,心不煩
眼不見為凈
眼大肚子小
眼都不眨一下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眼睛里揉不進沙子
眼淚泡飯吃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群里丟了羊群里找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腰里掖張牌,見誰跟誰來
搖頭不算點頭算
咬人的狗不露齒
要錢沒有,要命一條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要用是寶,不用是草
要著沒有打著有
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
一把鼻涕一把淚
一把屎一把尿
一報還一報
一輩子看不見后腦勺
一筆些不出倆(姓)字
一不做,二不休
一步錯,步步錯
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
一步一個腳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
一代不如一代
一肚子壞水
一分錢一分貨
一分錢掰兩半
一竿子插到底
一個巴掌拍不響
一個鼻孔出氣
一個槽不能拴倆叫驢
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一個蛤蟆四兩力
一個和尚挑水吃,一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
一個葫蘆兩個瓢
一個將軍一個令
一個蘿卜一個坑
一個牛是放,兩個牛也是放
一個女婿半個兒
一個羊是趕,兩個羊是放
一根腸子通到底
一根線拴兩個螞蚱
一棍子把人打死
一鍋攪馬勺
一會兒貓臉,一會兒狗臉
一家不知一家事
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一腳踢不出個屁來
一客不煩二主
一塊石頭落了地
一匹馬不走,十匹馬等著
一鍬挖不出個井來
一人吃飽,全家不餓
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一人做事一人當
一日不見如三秋
一是一,二是二
一條道跑到黑
一條河有深有淺
一條魚腥了一鍋湯
一推六二五
一碗豆付,豆付一碗
一問三不知
一心不能二用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一樣樹開百樣花
一張嘴難說兩家話
一正壓百邪
一只腳棺材里,一只腳棺材外
一只鴨子下水,十只鴨子下河
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一醉解千愁
一蹶屁股就知道拉什么屎
依樣畫葫蘆
疑心生暗鬼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藝多不壓身
英雄難過美人關
硬著頭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用著菩薩求菩薩,不用菩薩罵菩薩
由著肚子,穿不上褲子
油多不壞菜,禮多人不怪
油瓶倒了不扶
有鼻子有眼
有病亂投醫
有仇報仇,有冤報冤
有仇不報非君子,有恩不報是小人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有多少水和多少泥
有福不用忙,無福跑斷腸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有閨女不愁沒有婆家
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話就說,有屁就放
有揀錢的沒揀挨罵的
有理不在聲高
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有奶便是娘
有屁股沒處挨打
有錢不置半年閑
有錢的王八大三輩兒
有錢買馬,沒錢買鞍
有錢難買愿意
有錢難買早知道
有上坡必有下坡
有心插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
有眼不識泰山
有眼的會吹,有弦的會彈
有一利必有一弊
有嘴就有路
又想吃魚又怕腥
魚過千重網,網網都有魚
魚怕離水,草怕見霜
雨天借傘
欲速則不達
冤家路窄
冤有頭,債有主
遠來的和尚會念經
遠親不如近鄰
遠水不解近渴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越呆越懶,越吃越饞
宰相肚里能撐船
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在哪摔交,在哪爬起來
早上不知晚上事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賊人怕賊偷
站著說話不嫌腰疼
照方子抓藥
照葫蘆畫瓢
這山望著那山高
針大的眼,斗大的風
針尖對麥芒
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知道尿炕就不睡覺了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重打鼓另開張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醉翁之意不在酒
左耳聽,右兒冒
做糖不甜,做醋倒酸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坐山觀虎斗

本文(wen)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37290.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zhi)力于保護作者(zhe)(zhe)版權,注(zhu)重分享,被(bei)刊用文章因無法(fa)核實真實出處(chu),未能(neng)及(ji)時與(yu)作者(zhe)(zhe)取得聯(lian)系(xi),或有版權異議的,請(qing)聯(lian)系(xi)管理員(yuan),我(wo)(wo)們(men)會立即處(chu)理,本(ben)站部分文字(zi)與(yu)圖片資源(yuan)來自于網絡,轉載是(shi)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mu)的,若有來源(yuan)標注(zhu)錯誤(wu)或侵犯了(le)您的合(he)法(fa)權益(yi),請(qing)立即通(tong)知我(wo)(wo)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況屬實,我(wo)(wo)們(men)會第一(yi)時間予以刪除,并(bing)同時向您表示歉(qian)意,謝謝!

上一篇(pian):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