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中醫基礎常識 >> 雜談

并病

醫(yi)案日記 2023-05-10 13:13:06

并病

并病(bing)是指(zhi)一經癥狀未罷,又(you)出現另一經的癥狀,此(ci)(ci)時兩(liang)經癥狀同時存(cun)在(zai),但有先后(hou)之序,常稱“二陽(yang)(yang)并病(bing)”。如(ru)“太(tai)陽(yang)(yang)陽(yang)(yang)明并病(bing)”是指(zhi)先有太(tai)陽(yang)(yang)病(bing)的癥狀,然后(hou)又(you)見陽(yang)(yang)明病(bing)的癥狀,此(ci)(ci)時兩(liang)病(bing)證的癥狀均存(cun)在(zai)。

并病強調兩(liang)經病證的先后出現,通(tong)常也指在三陽(yang)病范(fan)圍內。

《傷寒論(lun)》六 ?上:辨(bian)太陽病脈證(zheng)并治(中)

[原文]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qiáng ji ji),無汗,惡(wù)風,葛(gé)根湯主之。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bò>)。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內(nà)諸藥,煮取三升,去滓(zǐ),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諸湯皆仿此。

太陽與陽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湯主之。
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二兩(切),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復取微似汗。

太陽病,桂枝證,醫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黃芩(qín)黃連湯主之。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骨節疼痛,惡風,無汗而喘者,麻黃湯主之。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桂技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皮尖)。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復取微似汗,不須啜(chuò)粥,余如桂枝法將息。

太陽與陽明合病,喘而胸滿者,不可下,宜麻黃湯。
太陽病,十日以去,脈浮細而嗜臥者,外已解也。設胸滿脅痛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者,與麻黃湯。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人參、 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半夏半升(洗)。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太陽中(zhòng)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服之則厥逆,筋惕(tì)肉瞤(rún),此為逆也。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枚(擘) ,石膏如雞子大(碎)。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傷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氣,干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yē),或小便不利,少(shào)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

小青龍湯方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各三兩,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guā)樓根三兩。若微利,去麻黃,加蕘(yáo)花如一雞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páo)。若小便不利少腹滿者,去麻黃加茯苓四兩。若喘,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蕘花不治利,麻黃主喘,今此語反之,疑非仲景意。

傷寒,心下有水氣,咳而微喘,發熱不渴。服湯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龍湯主之。
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太陽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之。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
桂枝(去皮)三兩,甘草(炙)二兩,生姜(切)三兩,芍藥三兩,大棗十二枚(擘),厚樸(炙,去皮)二兩,杏仁(去皮尖)五十枚。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太陽病,外證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復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知在外,當須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服藥已,微除,其人發煩目瞑(míng)。劇者必衄(nǜ),衄乃解,所以然者,陽氣重故也。麻黃湯主之。
太陽病,脈浮緊,發熱身無汗,自衄者愈。
二陽并病,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續自微汗出,不惡寒。若太陽病證不罷者,不可下,下之為逆,如此可小發汗。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fú)郁在表,當解之、熏之;若發汗不徹,不足言陽氣怫郁不得越,當汗不汗,其人躁煩,不知痛處,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氣,但坐,以汗出不徹故也,更發汗則愈。何以知汗出不徹?以脈澀故知也。
脈浮數者,法當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發汗,當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脈微,此里虛,須表里實,津液自和,便自汗出愈。
脈浮緊者,法當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遲者,不可發汗。何以知之然?以榮氣不足,血少故也。
脈浮者,病在表,可發汗,宜麻黃湯。
脈浮而數者,可發汗,宜麻黃湯。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和諧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病人藏(zàng)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主之。
傷寒脈浮緊,不發汗,因致衄者,麻黃湯主之。
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傷寒發汗解半日許,復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主之。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津液,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之后,復發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下之后,復發汗,必振寒,脈微細。所以然者,以內外俱虛故也。
下之后,復發汗,晝日煩躁,不得眠,夜而安靜,不嘔不渴,無表證,脈沉微,身無大熱者,干姜附子湯主之。
干姜附子湯方
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發汗后,身疼痛,脈沉遲者,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之。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桂枝(去皮)、人參各三兩,甘草(炙)二兩,大棗十二枚(擘),生姜、芍藥各四兩。上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舊本曰:現用桂枝湯加芍藥、生姜、人參。

發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湯。汗出而喘,無大熱者,可與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 ,石膏半斤(碎,綿裹)。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云:黃耳杯。

發汗過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jì),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湯主之。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發汗后,其人臍下悸者,欲作奔豚(tún),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擘),桂枝四兩(去皮)。上四味,以甘瀾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瀾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sháo)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發汗后,腹脹滿者,厚樸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主之。
厚樸(pò)生姜甘草半夏人參湯方
厚樸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半夏半升(洗),甘草二兩(炙),人參一兩。上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之。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術、甘草(炙)各二兩。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發汗,病不解,反惡寒者,虛故也,芍藥甘草附子湯主之。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甘草(炙)各三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以水伍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三服。(疑非仲景方)

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四兩,人參一兩,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甘草二兩(炙),干姜一兩半。上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發汗后,惡寒者,虛故也;不惡寒,但熱者,實也。當和胃氣,與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方
芒硝半升,甘草二兩(炙),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洗)。上三味,以水三升,煮二物至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溫頓服之,以調胃氣。

[譯文]

太陽病,項背部拘緊不柔和,俯仰不能自如,無汗畏風的,用葛根湯主治。
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切片,甘草二兩蜜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七味藥,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黃、葛根煎煮,煮去水分二升,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后復蓋衣被,取暖保溫以助發汗,使之微微汗出。調養護理方法及禁忌同桂枝湯,其它湯劑煎服法都可以依照此方。

太陽與陽明兩經同時感受外邪而發病,癥見發熱、畏寒、頭痛無汗等表證,又見腹瀉的,用葛根湯主治。
太陽與陽明兩經同時感受外邪而發病,癥見發熱、畏寒、頭痛、無汗等表證,又見嘔吐而不腹瀉,用葛根加半夏湯主治。
葛根加半夏湯方
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二兩切片,半夏半升用水洗,大棗十二枚剖開。以上八味藥,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黃、葛根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后復蓋衣被取暖保溫,以獲得微微汗出。
太陽病,證屬桂枝湯證,本當用汗法,醫生卻反而用下法,導致腹瀉不止,脈象急促、短促的,是表證尚未解除的表現,如果出現氣喘、汗出等內熱證的,用葛根黃芩黃連湯主治。
葛根黃芩黃連湯方
葛根半斤,甘草二兩炙,黃芩三兩,黃連三兩。以上四味藥,用水八升,先加入葛根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分二次溫服。
太陽病,頭痛、發熱、身體疼痛,腰痛,關節疼痛,怕風,無汗而氣喘,脈浮緊的,屬太陽傷寒證,用麻黃湯主治。
麻黃湯方
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一兩炙,杏仁七十個去掉皮尖。以上四味藥,用水九升,先加入麻黃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他藥物,煎煮成二升半,去掉藥渣,每次溫服八合。服藥后,復蓋衣被,取暖保溫,以獲得微微汗出。藥后不須喝熱稀粥,其它調養護理方法均同桂枝湯。
太陽與陽明同時感受外邪而發病,出現氣喘而胸部脹悶的,表明表邪郁閉較甚,病情偏重于表,不可攻下,宜用麻黃湯發汗解表。
太陽表證,已經過了十天,如果脈象由浮緊轉浮細,總想睡眠的,是表證已經解除的征象;如果出現胸脅滿悶疼痛的,是病轉少陽,可用小柴胡湯治療;如果僅見脈浮等表證的,是病仍在太陽,可用麻黃湯治療。
小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黃芩、人參、甘草炙、生姜各三兩切片,大棗十二枚剖開,半夏半升用水洗。以上七味藥,用水一斗二升,煎煮至六升,去掉藥渣,取藥液再煎煮至三升,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太陽病感受風邪,脈象浮緊,發熱,怕冷,身體疼痛,周身無汗,心中煩躁不安的,是太陽傷寒兼有郁熱證,用大青龍湯主治。如果脈象微弱、汗出怕風的,屬于表里俱虛證,不能服大青龍湯。如果誤服,就會大汗亡陽,出現四肢冰冷,全身筋肉跳動,這就是誤治的變證。
大青龍湯方
麻黃六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甘草二兩炙,杏仁四十枚去掉皮尖,生姜三兩切片,大棗十枚剖開,石膏雞蛋大一塊打碎。以上七味藥,用水九升,先加入麻黃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以獲得微微汗出。如果服藥后汗出過多的,用米粉炒溫外撲以止汗。如果服一遍藥汗出的,可以停服第二、第三遍藥,倘若繼續服用,就會出汗太多,陽氣外亡,導致陽虛,出現怕風、煩躁不安、不能睡眠等證。
外感風寒之邪,癥見脈象浮緩,身體不疼痛,僅感沉重,偶有減輕,如果有發熱、畏寒、無汗、煩躁等主證,而又無少陰陽衰陰盛征象的,可以用大青龍湯發汗解表兼以清里。
外感病,太陽表證未解,而又水飲停聚,出現發熱,怕冷,咳嗽,干嘔,或見口渴,或見腹瀉,或見咽喉梗塞不暢,或見小便不通暢、小腹部脹滿,或見氣喘的,用小青龍湯主治。
小青龍湯方
麻黃去節、芍藥、細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各三兩去皮,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用水洗。以上八味藥,用水一斗,先加入麻黃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如果口渴的,去半夏,加括蔞根三兩;如果輕微腹瀉的,去麻黃,加蕘花如雞蛋大一團,炒成紅色;如果咽喉有梗塞不暢感覺的,去麻黃,加炮附子一枚;如果小便不通暢,小腹部脹滿的,去麻黃加茯苓四兩;如果氣喘的,去麻黃加杏仁半升,去掉其皮尖。但是蕘花不能治腹瀉,麻黃主治氣喘,而以上加減法正好與此相反,因此,懷疑不是仲景的原意。
外感病,表證未解,水飲停聚,癥見咳嗽、氣喘、發熱、畏寒、口不渴的,可用小青龍湯主治。如果服小青龍湯后口渴的,是外寒得去,內飲得化,病情將要解除的征象。
太陽病,表證沒有解除,發熱、畏寒、頭痛等癥仍在,而見脈浮弱的,應當用解肌發汗法治療,適宜用桂枝湯。
太陽表證,誤用攻下法,表證未除,而又出現輕度氣喘的,這是由于表邪郁閉、內迫于肺的緣故,用桂枝加厚樸杏子湯主治。
桂枝加厚樸杏子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甘草二兩炙,生姜三兩切片,芍藥三兩,大棗十二枚剖開,厚樸二兩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以上七味藥,加水七升,用小火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服藥后復蓋衣被取暖保溫,以獲得微微汗出。

太陽病,表證沒有解除的,不可使用攻下法。如果使用攻下法,就違背了治療規律,屬于誤治。如果要解除表邪,適宜用桂枝湯治療。
太陽病,先使用發汗法而表證不解,卻反而用瀉下的治法,如果下后脈象仍浮的,是疾病還沒有痊愈。這是因為,脈浮主病在表,應用汗法以解表散邪,卻反而用瀉下法治療,所以不能治愈。現在雖經誤下,但脈象仍浮,所以可以推斷邪未內陷,其病仍在表,應當解表才能治愈,適宜用桂枝湯治療。
太陽病,脈象浮緊,無汗、發熱,身體疼痛,病情遷延八九天而不除,表證癥候仍然存在的,仍應當用發汗法治療,可用麻黃湯主治。服了麻黃湯以后,病人病情已稍微減輕,出現心中煩躁、閉目懶睜的癥狀,嚴重的會出現鼻衄,衄血后,邪氣得以外泄,其病才能解除。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邪氣郁滯太甚的緣故。
太陽表證,脈象浮緊,發熱,不出汗,如果自行出現衄血的,邪氣因衄血而外泄,疾病就可痊愈。
太陽與陽明并病,是在太陽病初起的時候,因發汗太輕,汗出不透徹,邪未盡解,內迫于里,邪氣由太陽轉屬陽明,于是出現微微汗出,不怕冷的癥狀。如果二陽并病而太陽表證未解的,不能同發汗法治療,誤用攻下,就會引起變證,這種情況可以用輕微發汗法治療。如果病人出現滿面通紅的,這是邪氣郁滯在肌表,應當用發汗法及熏蒸法治療。如果太陽病發汗太輕,汗出不透,本應當汗出卻不能汗出,邪熱郁滯而不能外泄,病人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短氣,全身難受,不可名狀,不知痛處,一時腹中疼痛,一時四肢疼痛,觸按不到確切疼痛的部位,這都是汗出不透徹、邪氣郁滯所致,應當再行發汗,汗解邪散,就可以治愈。怎么知道是汗出不透徹導致的呢?是因為病人脈象澀,為邪氣郁滯在表之象,所以知道是汗出不透徹導致的。
脈象浮數,為病在表,照理應當用發汗法治療,汗解邪散,則疾病自可痊愈。如果反而用瀉下法治療,誤下損傷在里的陽氣,出現身體沉重、心慌的,不能再用發汗法治療。此時,應扶正補虛,使正氣充實,津液自和,就能自然汗出而病愈。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病人尺部脈象微細,這是里虛的征象,所以必須通過治療,待表里正氣充盛,津液自和,便能自然汗出而病愈。
脈象浮緊的,是太陽傷寒證的脈象,照理應當出現身體疼痛等太陽傷寒見證,宜用發汗法來解表祛邪。如果尺部脈遲的,則不能發汗。為什么呢?因為遲脈主營氣不足、陰血虛少,發汗會更傷營血,引起變證。
脈象浮的,主病在表,可用發汗法治療,如見發熱、畏寒、身疼痛,無汗等太陽傷寒見證的,適宜用麻黃湯。
脈象浮而數的,主病在表,可用發汗法治療,如見發熱、畏寒、頭身疼痛、無汗等太陽傷寒見證的,適宜用麻黃湯。
病人經常自汗出,這是衛氣不能外固,營陰不能內守,以致營衛失調的緣故。因為營行于脈中,衛行于脈外,衛主衛外,營主營養內守,營衛相互協調方能健康無病。因此,必須使用發汗的方法,使不相協調的營衛重趨調和,則病可痊愈,適宜用桂枝湯。
病人內臟沒有其他的疾病,時而發熱,自汗出而不能痊愈的,這是衛氣不和,不能衛外為固的緣故。可在病人發熱汗出之前,用桂枝湯發汗,使營衛重趨調和,則病可愈。
太陽傷寒證,脈象浮緊,未使用發汗法治療,而出現衄血,衄血后表證仍未解的,可以用麻黃湯主治。
外感病,不解大便六七天,頭痛發熱,如果小便黃赤的,是陽明里熱結實,可用承氣湯泄其在里的實熱;如果小便清白的,是內無邪熱,病不在里,仍然在表,應當用發汗法治療,可用桂枝湯。如果頭痛發熱等癥持續不解,表示表邪郁滯較甚,可能會出現衄血癥。
太陽傷寒證,使用了發汗法后,病癥已經解除。過了半天,病人又出現發熱,脈象浮數等表證的,可以再發汗,適合用桂枝湯。
凡是疾病,用發汗法,或涌吐法,或瀉下法治療,而致耗血、傷津液的,如果陰陽能夠自趨調和的,就一定能夠痊愈。
用峻瀉藥攻下后,又再發汗,出現小便短少的,這是誤汗下后損傷津液的緣故,不能用通利小便的方法治療。待其津液恢復而小便通暢,就一定會自然痊愈。
瀉下之后,又行發汗,出現畏寒戰栗、脈象微細的,這是誤下復汗,導致陰陽俱虛的緣故。
誤用瀉下之后,又誤發其汗,致腎陽虛弱,病人出現白天煩躁、不能安靜睡眠,夜晚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而不煩躁,不作嘔,無口渴,沒有表證,脈象沉微,身有微熱的,用干姜附子湯主治。
干姜附子湯方
干姜一兩,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切成八片。以上二味藥,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藥渣,一次服下。
發汗以后,出現身體疼痛、脈象沉遲的,是發汗太過,營氣損傷,用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主治。
桂枝加芍藥生姜各一兩人參三兩新加湯方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四兩,甘草二兩炙,人參三兩,大棗十二枚剖開,生姜四兩。以上六味藥,用水一斗二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說:現用桂枝湯加芍藥、生姜、人參。

發汗以后,出現汗出、氣喘,而畏寒,頭痛等表癥已無的,為熱邪壅肺所致,不能再用桂枝湯,可以用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治療。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方
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炙,石膏半斤打碎用布包。以上四味藥,用水七升,先加入麻黃煎煮,煮去二升水分,除去上面的白沫,再加入其它各藥,煎煮成二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舊本說:服一黃耳杯(古代飲具,容量一升)。
發汗太甚,汗出太多,致心陽虛弱,病人出現雙手交叉復蓋心胸部位,心慌不寧,須用手按捺方感舒適的,用桂枝甘草湯主治。
桂枝甘草湯方
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以上二味藥,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藥渣,一次服下。
發了汗以后,病人出現臍下跳動不寧,好象奔豚將要發作的征象,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主治。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方
茯苓半斤,桂枝四兩去皮,甘草二兩炙,大棗十五枚剖開。以上四味藥,用甘瀾水一斗,先加入茯苓煎煮,煮去二升水分,再加入其它藥物,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次,一日服三次。制作甘瀾水的方法:用水二斗,倒入大盆內,用灼揚盆內的水,直至水面上出現無數水珠,即可取來使用。
發了汗以后,致脾虛氣滯,出現腹部脹滿的,用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主治。
厚樸生姜半夏甘草人參湯方
厚樸半斤炙去皮,生姜半斤切片,半夏半升用水洗,甘草二兩炙,人參一兩。以上五味藥,用水一斗,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一升,一日服三次。
外感病,經過涌吐,或瀉下以后,出現胃脘部脹滿不適,氣逆上沖胸膈,起立時就感頭昏目眩,脈象沉緊的,用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主治。如果誤用發汗法治療,就會耗傷經脈之氣,出現身體振顫搖晃、站立不穩的變證。
茯苓桂枝白術甘草湯方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術、甘草各二兩炙。以上四味藥,用水六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使用發汗法,病還沒有解除,反而出現畏寒、脈沉微細等癥狀,這是正氣不足、陰陽兩虛的緣故,用芍藥甘草附子湯主治。
芍藥甘草附子湯方
芍藥、甘草各三兩炙,附子一枚炮去皮破成八片。以上三味藥,用水五升,煎煮成一升五合,去掉藥渣,分三次溫服。
經用發汗,或瀉下以后,病仍然不解除,出現煩躁不安、惡寒、肢冷、腹瀉、脈沉微細等見癥的,用茯苓四逆湯主治。
茯苓四逆湯方
茯苓四兩,人參一兩,附子一枚用生的去皮破成八片,甘草二兩炙,干姜一兩半。以上五味藥,用水五升,煎煮成三升,去掉藥渣,每次溫服七合,每日服二次。
發汗以后,怕冷的,這是正氣虛弱的緣故;不怕冷,只有發熱等癥狀的,是邪氣盛實的表現,應當瀉實和胃,可給予調胃承氣湯治療。
調胃承氣湯方
芒硝半升(sheng)(sheng),甘草二(er)(er)兩(liang)(liang)炙(zhi),大(da)(da)黃(huang)四兩(liang)(liang)去(qu)皮用陳米酒洗。以上(shang)三味藥,用水三升(sheng)(sheng),先加(jia)入大(da)(da)黃(huang)、甘草煮成一升(sheng)(sheng),去(qu)掉藥渣,然后加(jia)入芒硝,再煮一二(er)(er)滾即(ji)成,一次服(fu)下(xia)。

辨陽明病脈(mo)證(zheng)并治(胡老) - 草稿

第179條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

太陽病轉屬陽明病,由表證傳里而發生陽明病,可太陽病還存在,就是太陽陽明并病。
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脾主升水谷精微,胃中燥,生化之源不足,故脾受制約)

正陽陽明胃家實(痞滿燥實四主證)

少陽陽明發汗利小便已,因胃中燥煩實導致大便難。

第180條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

第181條

問曰:何緣得陽明病?答曰:太陽病發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

太陽病發汗、若下、若利小便后,津液傷而導致胃中干燥導致大便難。這個階段就是陽明證。

第182條

問曰:陽明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

陽明外證也就是現在的陽明經證表現,里熱形成但未成胃家實之前階段。特征: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

第183條

問曰:病得之一日,不發熱(應為“不惡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病有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

這條需要注意和溫病鑒別溫病發展極其迅速

特別是汗法后及時觀察是否有惡熱,小便黃,口干煩躁等癥候

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我們需要做的就是仔細觀察,及時識別。

第184條

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

陽明居中屬土,萬物所歸,開始惡寒二日自止,胡老解釋惡寒是開始的熱沒達到程度。

第185條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戢戢然然者,是轉屬陽明也。

汗出時熱邪外出的一種形式,汗先出不徹,提示熱邪未解,進而轉屬陽明階段。 真正的重病,不只傷寒如此,流感也這樣,開始表證非要發汗,真正重的流感不一汗能愈的,汗后也可傳變少陽與陽明的,這里就說的這個意思,大病的時候就治療正確,也只能在表證的時候,使它好轉減輕,去其兇勢,但病還是要傳變的,不能馬上好,傷寒一般好,全在少陽病的末期,陽明病的初期的時候好的多,就是柴胡承氣湯等。這里講的就是這種,即太陽病依法當發汗,發汗后病不徹,因而轉屬陽明,有這個事情。第二個傷寒發熱無汗,嘔不能食,由太陽傳到少陽,由少陽而反汗戢戢然者,戢戢然是連綿不斷的意思,那么又轉屬陽明。這是解釋太陽陽明,少陽陽明的來歷。由太陽病雖然依法發汗,也有不好,少陽病也如此,本來是太陽傷寒,沒有汗,轉屬少陽故嘔逆,所以少陽病發熱而嘔,是柴胡證,嘔而不能食,但少陽病不出汗,而反汗出戢戢然者,是轉屬陽明病,陽明病法多汗,外證不是有身熱汗出嗎?這里是二段,一是有太陽病轉屬陽明的,有少陽病轉屬陽明的。

第186條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

三日如果脈大了提示轉陽明。

第187條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

脈浮緊是表實證,浮而緩,弱,提示留濕留飲。小便自利,邪有出路,不能發黃。

第188條

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戢然微汗出也。

第189條

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滿微喘,發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滿、小便難也。

脈浮而緊發熱惡寒,提示表閉腹滿微喘口苦咽干提示內有郁熱,治當表里雙解,若下之,誤治后會腹滿小便難,這個腹滿提示虛證,注意和胃家實的腹滿鑒別。小便難提示小便的水走了腸道。

下不厭遲!謹記

第190條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

能食,是有熱,風為陽邪,名中風;不能食,胃虛停飲,水飲為寒。

第191條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

胃中冷,水飲內停,不能食,手足汗出傷津大便會硬,是聚是散的瘕就會牢固,形成硬結,但又有停飲,必大便初硬后溏,胃中冷不是虛寒,水谷不別所致

第192條

陽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狂,戢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

初欲食者,就是開始由太陽轉屬陽明,能吃,能吃說明里頭有熱,有熱者小便應該自利,而反不利,小便反倒不利,大便自調,但是大便并不稀,里頭有熱的關系,可也不硬,這也是水谷不別,造成的,其人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這說太陽傷寒表證未去,這是由太陽傷寒,初傳入里而并發陽明病的時候,人參吃,但小便不利……但他不是整個轉成陽明病,不昌那樣子,所以擱個陽明病,這個帽語,就是說明這個胃氣強的表現,就是能吃,還在太陽階段,這個機體對這個疾病還是要從表解,要加強津氣,故胃功能亢奮,這么一種情況之下,達到相當程度,就發生冥眩狀態,就發狂,出一身汗,病也就都好了。這個道理也解釋了,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脈緊則愈,不是奄然發狂,汗出而解之后脈緊。而是其骨節疼,翕翕如有熱狀,那時候脈就是緊,根本就是脈緊,太陽傷寒,就象傳里似的,能吃,這只能說明胃在里起亢進作用,他是一胃氣強,雖然小便不利,不會變成腹瀉,水谷不別。這正是人的生理機能,總是要從表解除疾病。所以里證好了,小便不利來了,就是水不勝谷氣,胃氣強,不但表解,而且小便不利致的停水,水谷不別也者一起好了。所以說邪氣不勝谷氣。這說明不是真正的陽明病。太陽傷寒,也沒真正發生太陽陽明并病。這是自愈之狀。如果病日久,也有發生冥眩的,這個奄然發狂不是個壞現象,完了出一身汗,這都是冥眩狀態,病要好的時候,常要發生特殊的反應,叫冥眩。所以表證時就要從表解除疾病,表證始終不燒脈緊,骨節疼痛,翕翕如有發熱,但外熱不那么甚,故說翕翕如有熱狀,不象太陽中風那種熱,這段說明治病不能傷正,自愈是胃氣特別亢奮起來,才能好,那么這個陽明病要用瀉法,或清法。故這種情況要慎用,不要當成陽明病,否則不能去水氣。

第193條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戊上。

第194條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第195條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滿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

陽明病,如果不能吃,是胃虛停飲,不能再撤熱,故攻其熱必噦,即噦逆,這是因為有胃中虛有冷飲的關系,胃中虛不能攻伐,有冷飲用溫中去飲的法子可以,吃下藥不行。苦寒藥也不行,這是由于人本虛,攻其熱必噦。這個就是告訴陽明病不能吃要注意,不要看作實證,即攻之,攻都指大承氣湯。不能吃大概都是胃虛多飲的病。

第196條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

應當多汗,反無汗,如蟲行皮中狀,久虛故。

第197條

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

小便利嘔而咳是少陽證,手足厥不是寒,是熱厥,熱深厥亦深,熱微厥亦微,他只是說厥而已,這個厥不會大厥的,因少陽病,津液喪竭,吃柴胡劑,津液得充,胃氣因和,后頭有的。津液竭,不是不旁達,手足厥,即是熱的關系,由于有熱,而且熱往上攻,所以必苦頭痛,所以嘔而發熱,頭痛是柴胡證,假設,不咳不嘔,手足不厥,既無少陽病而熱又不甚,那頭就不痛。這就是就證來辨證的意思。熱在里頭有上行有下陷,上行則頭痛,但沒到里熱實的這種情況,不汗出,這種不是津虛。

第198條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頭眩,那個是水氣往上沖胸,則嘔吐。這里但頭眩不惡寒,這純粹是熱,陽明病惡熱而不惡寒,這個人的頭眩與不惡寒在一起,就是熱象,熱攻沖上頭,也頭眩。所以頭眩有時是熱亢于上頭,有時是胃有停飲而沖逆的,也有貧血,一般停水或熱壅逆的頭眩最多見,但真正熱不惡寒,故能食而咳。這與中風、中寒辨證一樣的。為中風里頭有熱。由于熱上亢的厲害,一旦波及肺則咳,又熱又咳,嗓子因咳而傷,故痛。

第199條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惱者,身必發黃。

陽明病無汗,熱不得外越,故無汗,小便再不利,濕也不得下瀉,心中懊惱,里頭也有熱。身必發黃,就是郁熱在里,有濕有熱,二個結合必發黃。

第200條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黃。

這個人只是額上微汗出,旁處無汗,所以熱也不得外越,而小便再不利,所以也必發黃。

第201條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

陽明病脈浮而緊是太陽傷寒轉屬陽明,脈還浮而緊,說傷寒外證很明顯,即便轉屬陽明,也只能潮熱發作有時而已,發潮熱也是陽明病的一個證侯,由于太陽病剛開始傳陽明,所以脈還浮而緊,雖發潮熱,但不是老那樣,也是一陣一陣的,發作有時。不會始終發潮熱,否則是里實了,脈絕不會脈浮而緊。這里的太陽病,只是表不解,微畏寒而已,不是還脈浮而緊。脈緊再發熱惡寒是表證,即便里頭有熱,也不到胃家實那個程度,即便發潮熱,也是發作有時,但浮者,即脈不緊了,即津液有喪失了,

我們對自盜汗,常常用黃芪,盜汗多源于里熱,用小柴胡加石膏也治盜汗,但是,如果不是因里熱,此方是不行的。有里熱的很多,它怎么治盜汗呢?多汗,太陽病不再明顯。雖然脈浮,它要是真正到陽明,脈沉實、沉大等不會浮的。脈浮,病大部還在表,要是緊,只能是時發潮熱而已,要是脈浮緩,那是太陽中風那種脈。不應脈浮緊。但浮者津液有所喪失,必是盜汗所致。

第202條

陽明病,口躁,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

里有熱,渴,胃有熱,必渴,口干,只是燥而不欲飲,不渴。可口燥的難受,愿漱水,這是熱不在衛分,在血分,血分有熱,迫血妄行,常常鼻衄,故此必衄。

第203條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更重發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

這 幾個陽明病不是真正的陽明病,這節更是的,本自汗出,還是表證。要是陽明病重發汗,不會病已差,陽明病越發汗越壞,忌發汗。太陽中風應用桂枝湯發汗,雖然病差了,尚微煩不了了。表不解,他要煩,表解了不應該再煩,還微煩不了了,這是由于汗多亡陽,胃中干的關系,大便必硬,還是發汗造成的,所以底下有解釋,這個不要當陽明病來治,這是因亡津液,發汗不合法,重發其汗,胃中干燥,所以大便硬,此時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平時每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這沒關系的,逐漸津液恢復,大便還是會有的,什么道理呢?現在小便次數少,津液當反于胃中,故知不久將大便。此大便硬不是因熱結的,陽明病便結必須治療。但是帽以陽明病,是沖這個汗出多,這個在自汗出,這個后頭也有。本自汗多,是太陽中風,但汗出過多也為太過,太過則結于里,而成脾約的。這一點是似而非。所以貌似陽明病,是讓你區別,由于病在表,所以也用發汗劑,但發汗不得法,是重發其汗。本來有汗而重發汗,此書說發汗都是麻黃劑,幸運的是,發汗病已解,但只是微煩而不了了。要是陽明病發汗,絕不會這樣,越發越務津助熱。根據全文,這不是真正的陽明病,這個書有的是,比如傷寒吧,有的不是太陽傷寒,又說無汗等。

第204條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

嘔多是少陽證,少陽病不可汗,亦不可下,少陽陽明還是常常帶嘔的。微嘔也有攻的時候,如嘔多,說明少陽病還存在,雖有陽明證,也不過是少陽陽明并病而已,應從少陽治,可攻下。

第205條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

這更重要了,所以心下硬滿,胃虛,人參證,胃虛邪氣水氣都往胃里去,故致胃處又硬又滿,胃家實方才不也說硬滿嗎?只是硬滿而無其他的熱,象實象,則為人參證,應用補中健胃的人參類的藥,萬不能攻。虛以實治,利不止者必死,利止者可以好。

第206條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發熱,色黃者,小便不利也。

顏面紅,面頜赤色,即緣緣面赤,為陽氣怫郁在表,還是要出汗,而汗不出,故而發紅。此表證有不可吃瀉藥,假攻之,必發熱色黃,小便不利。攻后,邪熱內陷,虛其內,水谷不別,小便不利,熱與水相郁要發黃。

這都說陽明禁下的幾條。心下硬滿,嘔多,臨床看問題要全面,不能片面。陽明病雖是以攻為主的治療方法,但有些不可妄攻的,必須知道。有些條文是因證辨證的,嘔而渴,手足厥者,必頭痛等,頭眩不惡寒,這都是因證辨證。頭眩常常胃有停水,但不惡寒的頭眩是熱,熱往上攻,也頭暈。就是頭前講頭眩了,由于不能食。有些欲作谷疸的食難用飽的頭眩,不讓你認為頭眩全是胃虛有停飲的情況,也有其他的情況。

第207條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

這是針對梔子豉湯說的,發汗吐下后心煩不得眠,那是虛煩,經過吐下之后,里頭沒東西了。如果有陽明病的外觀,如外證發熱汗出,不惡寒只惡熱,主證是胃家實,這類的陽明病,沒經吐下,這種煩燥為實煩,是胃家實之煩,可與調胃承氣湯。調謂承氣湯在承氣湯中最輕的瀉下劑,調胃,指胃不和,而加以調,主要是甘草的作用,大黃加芒硝瀉下相當的重。芒硝軟堅去熱,大黃刺激湯道蠕動。配以甘草可緩其猛下,甘草在急迫的情況,如痛的急撻等,能緩解癥情的急迫,如煩得睡不著,或痛的厲害等。在藥力方面也起緩的作用。調胃承氣湯用甘草使其瀉下作用緩緩發作,調和胃氣。臨床上大瀉下,大利尿劑,甘草不能用,如五苓散利尿最厲害,豬苓湯、大承氣、小承氣也沒有甘草。這個調胃承氣湯是不是大瀉下?是的,大黃四兩,頓服,應是錯,前面太陽篇調胃承氣湯是分溫再服。即便二次也是夠重的。芒硝應為半升,不是半斤,即半茶杯,量也重,我們不要死拘泥于此分量。這幾個承氣湯都是的。“少少與之”,雖然量大,一回只吃那些也行。臨床用此方大黃頂多用四錢,即九克十克即可,芒硝12克分沖,一次6克,甘草6克。輕癥可少少與之,重癥可加重。此書上分二次吃,就是二劑,二劑大黃四兩(12錢)。
第208條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滿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在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

脈遲是與數相對,數為有余之脈,遲為不及之脈,有及的脈多主寒,主虛等不足之病,陽明病而遇此脈當心其虛,此段主要講的是攻。陽明病,脈遲,雖然汗出,不惡寒,即外證俱備,但脈遲,里頭不會邪熱太甚,其身必重,即外有濕,濕在組織里面則沉,短氣是里有飲,金匱里有,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即心跳,水氣凌心,微者則短氣。腹滿而喘,既是停飲,里面的就不會那實。如實的厲害也喘,而此實的不厲害而喘,是熱往上壅。既有停飲,同時熱往上壅,二者相結也能使腹滿而喘。此種情況不可下。這里所舉的證狀全是下的證候,但是脈心,恐怕有虛,恐怕沒實到下的程度。前面講了“系在太陰”,病傳入胃腸之里,假設此人數日里頭多食多飲的人,就是里頭有水,如果濕勝于熱,如邪熱傳入里,則發生太陰病,就腹痛下利等。如熱勝濕,所以陽明病法多汗,水火二者不能同時存在的,如果熱盛則傷人津液,一方面出汗,一方面小便數。在體外沒有什么津液,甚至不能沉,沉說明有很多的濕,所以身沉里頭不會熱得了不得,熱結的不會那么深,這種情景不可下也。有潮熱者,這潮熱并不是日晡所發熱,只是一種來勢兇猛的這種熱,即熱之甚也,如潮水一般,言其勢重而多,蒸蒸發熱。出現這種熱,表明外欲解,可攻里。如果手足戢戢然汗出,當然身上早就出汗了,現在手足也不斷發汗,綿綿不汗,這說明大便,已硬之候。大承氣湯主之,大承氣湯瀉猛峻,要慎用,必須有潮熱,而大便也硬,大便硬有多種證候,手足戢然汗出也是大便硬的一種證候。陽明病是熱甚使津液盡量往外蒸,那么里面不斷沒有水,而且全身干,這時的陽明脈遲,如何解釋呢?所以不及的脈也常主有余,有余到相當的程度,人的津液大傷,脈也遲。此書中遲脈多營氣不足,血少故也,脈遲。這時的脈遲是真正的可下之脈。

若汗多微發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假若汗出不少,陽明病法多汗,發熱不是潮熱而是微發熱。還有惡寒,外未解也。也不能攻,當先解外,宜法與桂枝湯是對的。前面講了如果有表證又有里證,即是太陽陽明并病,表未解必先解表而后攻里,此為定法。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只是微熱,不可攻。熱不潮,指沒到潮水一般的熱,不可攻。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如果沒有潮熱真正大滿,腹脹滿而大便不通,也只能用小承氣湯和其胃而已,也不能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也能通便,消脹力量相當強,有厚樸、枳實。微和胃氣,勿令大瀉下。微和就是不能盡劑,原方不要全部喝完。此條分析大承氣湯、小承氣湯。此書辨證主要在方證上。所以既辨病形,即六經,然后更分析八綱(即寒熱虛實),六經即是表里陰陽。在六經的基礎上再分寒熱虛實,比方說潮熱可攻,可用大承氣,小承氣調胃承氣等,大承氣湯、大黃、枳實、厚樸、芒硝。大量厚樸、枳實,此二藥行氣消脹,加上大黃芒硝,攻下的力量相當猛峻,所以大承氣湯治大實大滿大痛,脹的厲害,熱的厲害也疼,所以藥量相當的大,藥劑相當猛,故要慎用。芒硝去熱軟堅通便,治熱,潮熱都用芒硝,配大黃瀉下夠重,再用行氣消脹的這種藥則更猛,厚樸半升相當重,枳這五枚,也有五六錢,現在用大黃、芒硝給三四錢,最多五六錢,厚樸、枳實四五錢即可。小承氣湯差不多,把芒硝去了,瀉下作用就不重,有厚樸、枳實也消脹,后面還有三物厚樸湯,單獨通便消脹,把厚樸枳實加重,治上滿為主的,與調胃承氣湯比較,調胃承氣湯比小承氣湯通便作用強,但消脹不及小承氣。

第209條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這,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后發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這段相當好,陽明病要是發潮熱,根據前面發潮熱,可攻。但必須大便微硬,這才能用大承氣湯,這里容易誤會,不是大承氣湯專攻硬便,大便硬是用大承氣湯的火候,全是熱實于里的一種病叫陽明病,大承氣湯的應用必須大便硬才能用。要是不硬不能用大承氣湯。要是把大承氣湯看成是專攻大便就錯了,他是治病的,大便硬是用的火候。不大便已經六七天了,究竟是大便硬與不硬呢?要有硬的證候,可用,如手足戢戢然汗出等。如果沒有證侯,已六七天不大便,恐怕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敢湯,在此過程中可以看出,如果是大承氣湯證,屎已硬了,與小承氣湯大便下不來的,但與之也無害,湯入腹只轉矢氣而已,即放屁,下面通氣,那是里頭有燥屎,小承氣湯力量不及,乃可用大承氣湯,如果不轉矢氣,大便就下來了,此但初頭硬后必溏,這用小承氣就對了。如果吃大承氣湯,必然滿不能食也,攻伐太過,虛其胃氣,就發虛脹虛滿,而不能食。欲飲水者,因大下后僵津厲害,想喝水,但與水則噦,胃太虛了,所以既是試之,也是治之。其后發熱者,吃過小承氣湯,已下初硬后溏的大便,潮熱也好了,也可是不多久又發燒了,又發潮熱,必大便變硬而少也,一定是大便又硬了,也應是初硬后溏,而且也少,因瀉過了。以小承氣湯和這。如吃小承氣湯轉矢氣,且病進展了,大便變硬了,用大承氣湯。如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這段說大小承氣湯,要慎重,臨床上,疑似這間從輕治不要從重治,無論汗吐下皆如此。

第210條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不利者亦死。

譫語是里實證經常遭遇的,在陽明病里面也是一個主要的證侯。里實要譫語,所以說實則譫語,譫語就是狂言亂語,說胡話,虛則鄭聲,鄭聲者,重也,一句話沒完沒了的重疊說。狂言亂道不要緊,是實,攻就能好。一句話,小聲小氣,默默沒完沒了,叫鄭聲,為正虛,成問題。我們陽明的實都是由于津虛到了一定的程度,直視者,精氣不能榮于目,直視譫語,陽明病里實,即譫語而眼球不能動了,直視說明津液不榮于目,喘滿者死,喘滿者氣脫于上,下利者也死,虛極而脫,是津液脫于下也,必死,虛極由陽入陰,所以陽明病本來如實法,實證好治,這就是方才說該謹慎,該放膽要放膽,該用大承氣必得用,要到譫語直視發生喘滿下利,則是延誤了。遇到熱病,亂用滋陰清熱,不行,該攻得攻,要等到邪實正衰,則無所措手,補虛,越補越實,去病,則人不勝藥,非死不可。到虛脫的時候更完了。

第211條

發汗多,若重發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

這個是治死的,發汗多就是反復發汗,若重發汗,二者都是亡其陽,陽就是津液,在此更明確了。故此書上的陽都指津液。發汗最人津液,由于大量津液亡失,胃中干就要譫語,這個純粹是被治的,脈短則死,看津液虛到哪個份上,脈一般上到寸口,下到尺中,現在脈短就剩下關上一點叫短,上不及寸,下不及尺,脈短者是血液津液虛竭之象,非死不可。

脈自和(he)者不(bu)(bu)(bu)死,脈上下勻調,是(shi)脈沒(mei)虛到(dao)家(jia)(jia),雖譫語,不(bu)(bu)(bu)要緊,這個(ge)(ge)我(wo)(wo)(wo)(wo)遇到(dao)過,有(you)一(yi)個(ge)(ge)山東人(ren),姓(xing)馬(ma),糖(tang)尿病,主要用(yong)白虎(hu)增液加人(ren)參(can)之類,很快就控制了(le)(le)(le)(le)(le),自家(jia)(jia)窮,住(zhu)在(zai)我(wo)(wo)(wo)(wo)學生家(jia)(jia),后(hou)來(lai)(lai)感(gan)冒了(le)(le)(le)(le)(le),流感(gan),住(zhu)院,打針,發(fa)(fa)熱(re)不(bu)(bu)(bu)退,又(you)吃啊斯匹林等發(fa)(fa)汗(han),一(yi)吃熱(re)退,今天(tian)退明天(tian)就又(you)燒起來(lai)(lai),又(you)發(fa)(fa)汗(han)反(fan)復(fu)(fu)治(zhi)療一(yi)個(ge)(ge)多月(yue),后(hou)來(lai)(lai)我(wo)(wo)(wo)(wo)那個(ge)(ge)學生,去(qu)醫院看她,不(bu)(bu)(bu)行了(le)(le)(le)(le)(le),給我(wo)(wo)(wo)(wo)說,這姓(xing)馬(ma)的(de),女的(de),壞了(le)(le)(le)(le)(le),得感(gan)冒了(le)(le)(le)(le)(le),住(zhu)醫院了(le)(le)(le)(le)(le),我(wo)(wo)(wo)(wo)去(qu)一(yi)看,不(bu)(bu)(bu)行了(le)(le)(le)(le)(le),也(ye)請了(le)(le)(le)(le)(le)別的(de)大(da)夫。后(hou)來(lai)(lai)叫我(wo)(wo)(wo)(wo)去(qu)看,我(wo)(wo)(wo)(wo)是(shi)私人(ren)開(kai)(kai)業(ye)的(de),在(zai)大(da)醫院受歧(qi)視(shi),我(wo)(wo)(wo)(wo)說不(bu)(bu)(bu)去(qu)。后(hou)來(lai)(lai)去(qu)了(le)(le)(le)(le)(le),此人(ren)骨瘦如柴,穿襪子(zi),就象個(ge)(ge)棍子(zi)似的(de),瘦的(de)沒(mei)了(le)(le)(le)(le)(le)。就是(shi)因反(fan)復(fu)(fu)發(fa)(fa)汗(han),我(wo)(wo)(wo)(wo)一(yi)看在(zai)我(wo)(wo)(wo)(wo)之前也(ye)請了(le)(le)(le)(le)(le)一(yi)個(ge)(ge)中醫,方(fang)子(zi)是(shi)四逆湯(tang)、附子(zi)、干姜、甘草,也(ye)是(shi)好(hao)(hao)大(da)夫開(kai)(kai)的(de),我(wo)(wo)(wo)(wo)也(ye)沒(mei)支聲,后(hou)來(lai)(lai)我(wo)(wo)(wo)(wo)學生出來(lai)(lai)我(wo)(wo)(wo)(wo)說,沒(mei)有(you)治(zhi)療的(de),脈浮而無(wu)力,虛數(shu)無(wu)度,快的(de)很,還是(shi)發(fa)(fa)熱(re),我(wo)(wo)(wo)(wo)說現在(zai)就一(yi)個(ge)(ge)法子(zi),也(ye)不(bu)(bu)(bu)能(neng)(neng)救其命,但可能(neng)(neng)好(hao)(hao)一(yi)點,用(yong)大(da)量白虎(hu)加人(ren)參(can),人(ren)參(can)起碼用(yong)西洋參(can)一(yi)兩(liang)。大(da)量人(ren)參(can),大(da)理石膏,后(hou)來(lai)(lai)學生說她太窮了(le)(le)(le)(le)(le),要是(shi)好(hao)(hao)不(bu)(bu)(bu)了(le)(le)(le)(le)(le)就不(bu)(bu)(bu)治(zhi)了(le)(le)(le)(le)(le)。后(hou)來(lai)(lai)很快就死了(le)(le)(le)(le)(le),就是(shi)給治(zhi)死的(de)。現在(zai)這種流感(gan),打吊針不(bu)(bu)(bu)會(hui)好(hao)(hao)的(de),所以開(kai)(kai)始(shi)的(de)熱(re),就用(yong)小柴胡加石膏非常(chang)好(hao)(hao),不(bu)(bu)(bu)會(hui)有(you)這種情形,一(yi)發(fa)(fa)汗(han),體(ti)溫當時散(san)一(yi)散(san)就好(hao)(hao)了(le)(le)(le)(le)(le)。古人(ren)發(fa)(fa)汗(han)不(bu)(bu)(bu)會(hui)反(fan)復(fu)(fu)發(fa)(fa)汗(han)的(de),所以麻黃湯(tang)之后(hou)表不(bu)(bu)(bu)解,只能(neng)(neng)用(yong)桂枝湯(tang),桂枝湯(tang)解肌呀,不(bu)(bu)(bu)是(shi)大(da)發(fa)(fa)汗(han)藥。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zhongyizatan/35926.html.

聲明: 我們(men)致力于保護(hu)作(zuo)者(zhe)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wen)章因無法核(he)實真(zhen)實出(chu)處,未(wei)能及時(shi)(shi)與作(zuo)者(zhe)取(qu)得(de)聯系,或有版權異(yi)議(yi)的,請(qing)聯系管理員(yuan),我們(men)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wen)字與圖片資(zi)源(yuan)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chu)于傳遞更多信息之(zhi)目的,若有來源(yuan)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qing)立即通知我們(men)(管理員(yuan)郵箱:),情(qing)況屬實,我們(men)會第一時(shi)(shi)間(jian)予以(yi)刪除,并同(tong)時(shi)(shi)向(xiang)您表示(shi)歉意(yi),謝謝!

上(shang)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