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滯(zhi)證是指人體(ti)某一部分(fen),某一臟腑(fu)氣機阻滯(zhi),運行(xing)不暢所表(biao)現的證候。多由情志不舒,邪氣內阻,陽氣虛(xu)弱、溫(wen)運無力等因素造成。
主要臨床表現:以(yi)問脹、疼痛(tong),疼痛(tong)攻竄或(huo)陣陣發作(zuo)為主癥。
病機分析:本(ben)證以(yi)悶脹(zhang)、疼(teng)(teng)痛為(wei)辨(bian)(bian)證要(yao)點(dian)。人(ren)體氣(qi)機以(yi)暢順為(wei)貴,如(ru)有郁滯(zhi),輕則問脹(zhang),重則疼(teng)(teng)痛,且常呈攻(gong)竄發作。無論臟腑經(jing)絡(luo)肌肉關節,都能反映這一(yi)特點(dian)。引(yin)起(qi)氣(qi)滯(zhi)的(de)(de)原因(yin)很(hen)多,脹(zhang)、痛出現的(de)(de)部位狀態(tai)也不同。因(yin)此(ci)必須辨(bian)(bian)因(yin)辨(bian)(bian)位相結(jie)合。如(ru)食積胃院,以(yi)致胃氣(qi)郁滯(zhi),故引(yin)起(qi)院腹脹(zhang)問疼(teng)(teng)痛;肝氣(qi)郁滯(zhi)則以(yi)脅肋竄痛;胸(xiong)痛以(yi)心肺(fei)病變為(wei)多;四(si)肢(zhi)關節痛,大多見(jian)于經(jing)絡(luo)病,等(deng)等(deng)。
(1)苦辛通降湯
[主治(zhi)]胃(wei)脘疼(teng)痛,痛及(ji)左腹,且感脹滿,噯氣,吐酸,不思納谷(gu),脈弦,舌苔薄。
[處方]川黃連、砂仁各6克,蘇葉、木香、陳皮、清(qing)半夏各10克,枳殼12克,茯苓、焦楂(zha)、檳榔各15克,麥芽(ya)20克,甘草3克。
[用法]每日1劑,濃煎取汁250毫(hao)升,分3次服。連(lian)服2周為1療程。
(2)錦雞兒方
[主治]胃脘痛。
[處方]錦雞兒30克(ke)(ke),枳(zhi)實10克(ke)(ke),徐(xu)長卿15克(ke)(ke),甘草9克(ke)(ke)。
[用(yong)法]水(shui)煎服,每日1劑,分2次(ci)服。
(3)治胃痛方
[主(zhu)治]胃神經(jing)痙攣作痛(tong),因忿怒(nu)易發者。
[處方]甘(gan)松60克(ke),香附60克(ke)。
[用法]共為細末,每服6克,白開水送下。
(4)延胡良姜散
[主治]心腹絞痛,脈緊澀者(zhe)。
[處(chu)方]延胡(hu)索(suo)10克,高良姜(jiang)10克,厚(hou)樸10克,當歸6克,肉桂(gui)3克。
[用法(fa)]水煎去渣,溫服,每日1劑。
(5)補氣養胃湯
[主(zhu)治]胃脘(wan)脹(zhang)滿(man)疼(teng)痛。
[處方(fang)]黃芪20克(ke)(ke),炙黃精(jing)、制何首烏、黨參(can)、焦(jiao)白術各15克(ke)(ke),當(dang)歸(gui)、佛手、紅木香、甘草各9克(ke)(ke),炙升麻6克(ke)(ke)。
[用(yong)法]每日1劑,水煎(jian)分3次溫服,42劑為1療程。
(6)歸脾湯
[主治(zhi)]氣虛下陷癥狀,繼則面色蒼白,精(jing)神疲憊,身體倦怠,胃(wei)脘重(zhong)墜或伴隱痛,胃(wei)納差(cha),舌淡少(shao)苔,脈細弱。
[處(chu)方]白(bai)術(shu)、茯(fu)神(shen)、黃芪(qi)、龍眼(yan)肉、酸棗仁各15克,人(ren)參、木香、遠志(zhi)各6克,炙甘草3克,生(sheng)姜、當歸各10克,大棗3枚(mei)。
[用法]每日1劑,水(shui)煎服,分2次溫(wen)服。
肝郁氣滯證
肝郁氣滯證
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異常,疏泄不及而致氣機郁滯所表現的證候。又稱肝氣郁結證,簡稱肝郁證。
【臨床表現
[1]
】情志抑郁,胸脅或少腹脹滿竄痛,善太息,或見咽部異物感,或頸部癭瘤,或脅下腫塊。婦女可見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痛經。舌苔薄白,脈弦。病情輕重與情緒變化的關系密切。
【機理分析】本證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擾,阻遏肝脈,致使肝氣失于疏泄、條達所致。
肝性喜條達而惡抑郁,肝失疏泄,氣機郁滯,經氣不利,故胸脅或少腹脹滿竄痛,情志抑郁寡歡,善太息;肝郁氣滯,血行不暢,氣血失和,沖任失調,故見乳房作脹或痛,痛經,月經不調;若肝氣郁結,氣郁生痰,痰氣搏結于咽喉,可見咽部有異物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痰氣搏結于頸部,則為癭瘤;若氣滯日久,血行瘀滯,肝絡瘀阻,日久可形成腫塊結于脅下;苔白,脈弦,為肝郁氣滯之象。
本證多與情志因素有關,以情志抑郁、胸脅或少腹脹痛等為辯證的主要依據。
編輯本段肝郁氣滯型乙肝急慢性肝炎或肝炎后肝硬化的乙肝患者,常訴兩脅或右肋肝區脹痛,痛無定處,常呈間歇性,急躁生氣后加重,時時嘆息,欲出長氣,伴有胸悶腹脹,咽喉部似有物梗塞。舌質略紅,苔薄白,脈弦可診為肝郁氣滯。
[2]
中醫認為肝(gan)郁(yu)氣(qi)滯型乙肝(gan)治宜舒肝(gan)解(jie)郁(yu),解(jie)毒(du)活(huo)血。常用(yong)逍遙散,方(fang)劑中柴胡舒肝(gan)解(jie)郁(yu),當(dang)歸、白芍(shao)養血柔肝(gan),白術、茯苓、甘(gan)草健脾益氣(qi),使肝(gan)氣(qi)條(tiao)達、脾得健運(yun);加板(ban)藍根、金(jin)銀(yin)花(hua)、夏枯草、丹(dan)參(can)以(yi)活(huo)血解(jie)毒(du);脅痛(tong)重者可(ke)加川楝子(zi)(用(yong)量不可(ke)超過(guo)10克)、元胡舒肝(gan)止痛(tong);食(shi)少腹脹加焦三仙、雞(ji)內(nei)金(jin),可(ke)消食(shi)除脹;失眠多(duo)夢加酸棗仁、夜交藤、百合,可(ke)清心安神。
肝郁氣滯證是指由于肝的疏泄功能異常,疏泄不及而致氣機郁滯所表現的證候。又稱肝氣郁結證,簡稱肝郁證。多因情志不遂,或突然受到精神刺激,或因病邪侵擾,阻遏肝脈,致使肝氣失于疏泄、條達所致。本證以情志抑郁,胸脅或少腹脹痛、竄痛,或婦女月經失調等表現為審證要點。
氣血兩虛:或先天或大病或久病之后所至臟腑氣血生化功能衰退。主要因素是中焦脾胃化源不足使氣虛招致血虛。患者表現出:神疲氣短,眼花頭昏,面白心悸等征候。
建議你看中醫(yi)吃中藥治(zhi)療,中醫(yi)可(ke)以根據你的(de)(de)癥狀(zhuang)脈象辨證施治(zhi),對癥下藥,從根本解決氣(qi)血(xue)虛(xu),肝(gan)郁氣(qi)滯(zhi)的(de)(de)問題(ti)。
本文(wen)地址(zhi)://n85e38t.cn/zhongyizatan/35871.html.
聲明: 我們(men)(men)致力于保護(hu)作者版(ban)(ban)權,注重分享,被(bei)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wei)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huo)有(you)版(ban)(ban)權異議(yi)的(de),請聯系管理員(yuan),我們(men)(men)會(hui)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luo),轉載是出于傳遞(di)更多信息(xi)之目(mu)的(de),若有(you)來源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的(de)合法權益,請立即通(tong)知我們(men)(men)(管理員(yuan)郵箱(xiang):),情況屬實,我們(men)(men)會(hui)第一(yi)時間予以刪(shan)除,并同時向(xiang)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氣(qi)過證
下(xia)一(yi)篇: 氣陷證